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更新时间:2024-05-28 04: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2

二○一三年十一月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目 录

学校概况

第一部分? 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2) 二、专业设置情况??????????????????????????????(2) 三、在校学生情况??????????????????????????????(3) 四、本科生源质量情况????????????????????????????(3)

第二部分? 师资与办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4) 二、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5)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5) 四、教学行政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5)

第三部分? 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7) 二、课程建设????????????????????????????????(8) 三、教材建设????????????????????????????????(11) 四、教学改革????????????????????????????????(11) 五、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14)

第四部分? 质量保障体系

一、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17)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18) 三、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18)

第五部分? 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20) 二、学生体质测试情况????????????????????????????(21) 三、应届本科生毕业和学位授予情况??????????????????????(21) 四、毕业生攻读研究生和就业情况???????????????????????(21) 五、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情况??????????????????????(21) 六、毕业生成就情况?????????????????????????????(21)

第六部分? 特色发展 第七部分 需要解决的问题

附件 化学专业和汉语言文学(国家中文基地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分析

学校概况

广西师范大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大学,创办于1932年,原名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曾六次更名,八次迁址,四度调整。抗战时期,被誉为“西南民主堡垒”;1943年升格为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开始独立举办本科教育,1943~1978年,是广西唯一一所培养本科学历教师人才的高校;1983年更名为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学校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始终秉承“尊师重道、敬业乐群”的校训精神,形成了包括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在内的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目前,学校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0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71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现有承担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学二级学院21个,拥有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基地12个,省(部)研究机构(基地)6个。

建校以来,培养了23万多名各类师资和社会所需人才,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2012年,学校坚持内涵发展和质量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使广西师范大学的本科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 1 -

第一部分? 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一)培养目标

彰显教师教育特色,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教学能力强,引领和服务广西教育中坚力量的高级人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眼光,并为广西培养人文、社会、管理等急需的优秀人才;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适应广西产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服务面向

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全面服务广西基础教育,对接广西产业发展,努力成为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库、智力库、思想库。

二、专业设置情况

截止2012年,学校共有本科专业62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形成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师范与非师范性专业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表1 本科专业学科门类分布一览表

所在学科门类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管理学 合计 专业数 1个(1f) 5个(1s1j3f) 10个(7s1j2f) 16个(4s5j7f) 1个(1s) 13个(5s2j6f) 7个(2j5f) 9个(2j7f) 62个(18s13j31f) 所占比例 1.61% 8.06% 16.13% 25.81% 1.61% 20.97% 11.29% 14.52% 100% 1

注:s——师范类专业;j——师范兼非师范专业;f——非师范类专业。

1

根据区教育厅《关于做好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的通知》(桂教高教?2013?79号)要求,本报告中除财务、科研、图书信息统计区间为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外,其他信息统计区间为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

- 2 -

三、在校学生情况

截止2012年8月31日,学校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370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 87人,硕士研究生 4555人,本科生 18539人,按实际人数计算,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78.2%。

四、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学校56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7个省市区录取2011级新生5544人,其中区内4551人,区外993人。

生源质量稳步提高。文史、理科类区内考生重点线上的新生人数为1380人,占从高考录取的第一批A类文史、理科类新生总人数2002人的68.93%;区内文史类生源全部录取重点线上的专业共14个,区内理工类生源全部录取重点线上的专业7个;在13个省份一志愿满足率达100%,大部分省份录取的考生分数大多数都超过所在省的本科线上20分左右,一志愿的报考率持续增加。

2011级全日制普通本科新生报到率为95.48%。

- 3 -

第二部分? 师资与办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

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拔尖人才培养工程、青年教师培育工程、人才团队建设工程,采取了一系列的师资队伍建设措施,建立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发展态势好的师资队伍。

2012年有专任教师1417人,外聘、返聘教师数372人,折合在校生人数28746.1人,生师比为17.93:1。师资队伍的职称、学位(学历)、年龄结构分别见表2-1-3。

表2-1 2011~2012学年师资队伍职称结构统计表

助教及 教授 师资学年 总数 人数 (%) 2011.9~1417 319 22.51 444 31.33 450 31.76 204 14.40 763 53.85 2012.8 比例 人数 (%) 比例人数 (%) 比例人数 (%) 比例 人数 (%) 比例 副教授 讲师 待定 高级职称

表2-2 2011~2012学年师资队伍学位(学历)结构统计表

博士 师资 学年 总数 2011.9~1417 2012.8 391 27.59 719 50.74 307 21.67 1110 78.33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 比例硕士 学士及其他 硕士及以上

- 4 -

表2-3 2011-2012学年师资队伍年龄结构统计表

≤35岁 师资 学年 总数 数 2011.9~1417 534 37.69 801 56.53 82 2012.8 5.79 1335 94.21 (%) 数 (%) 数 (%) 数 (%) 人比例人比例人比例人比例36~55岁 ≥56岁 ≤55岁 二、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

学校开出本科课程2515门共计5227门次。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261人,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82%;教授主讲的本科课程门数为1045门次,占总课程门次数的20%。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1987.04万元,生均1100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支出603万元,其中本科实验经费支出293万元,生均162.20元;本科实习经费支出361万元,生均199.84元。

四、教学行政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现有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为385250.25平方米,生均16.25平方米。

图书馆共有纸质文献总藏量2665868册,生均图书97.78册;电子图书200万种,中文电子期刊9667种,外文电子期刊14586种,视频资源54523个;馆藏古籍线装书 11万余册,8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011年学生图书借阅总量为474094册,中外文数据访问量、检索量、下载量分别为:8751781次、4132547次、2715010篇,按天计算访问量、检索量、下载量分别为:23977次、11322次、7438篇。

建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有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平台、公共语音教学平台、师

- 5 -

范生技能实训平台及各类基础、专业实验室215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5830台套,总值27651万元,生均10142.06元。2011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2732台套,价值3600万元。拥有各类教学实验室、实训场所面积87036平方米,生均实验室面积3.74平方米。

学校建成了数字化校园体系,实现了万兆核心交换、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的网络架构,覆盖雁山、育才和王城三校区所有建筑,共有网络信息点36000多个,网络接入设备1000余台。学校是CERNET华南地区网桂林主节点依托单位,共有中国教育科研网(300M)、中国电信(500M)和中国联通(260M)三个出口.现有教务管理系统、迎新管理系统和网络办公系统等信息管理系统10多个,基本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在校学生都可以在宿舍、教学区接入校园网,查阅资料和网络学习。

- 6 -

第三部分? 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按照“特色+优势”的建设思路,坚持专业数量增长与结构优化及内涵改造相结合,以传统优势学科专业为依托,适度增设新办专业,积极发展工科专业,加强改造传统专业,有计划地培植特色优势专业,稳步推进教育部和区优势专业发展。《物理学》等7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工与制药》为自治区级紧缺专业建设点,《环境科学》等10个专业为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

表3-1 学校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一览表

序号 专业名称 专业级别 1 物理学 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第一批) 2 汉语言文学 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第二批) 3 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4 化学 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5 历史学 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6 数学与应用数学 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7 法学 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 7 -

表3-2 学校获得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一览表

项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专业名称 类型 环境科学 学前教育 汉语言文学 物理学 思想政治教育 化学 历史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英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急需 特色 优势 优势 优势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优势 优势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中国古代史、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环境化学、环境影响评价 学前课程论、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学语文教学论 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大学物理实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特色课程名称 优势 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中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优势 特色 英汉翻译、商务英语 程序设计基础、现代软件工程 二、课程建设

1.精品课程和双语示范课程建设

学校以质量工程为载体,以国家精品课程为导向,大力推进精品课程、双语示范课程、网络课程建设工程。2007年以来,学校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主体,建成了《教育学》《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等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电子商务》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民族民间文学》等12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心理卫生》等14门自治区级教师教育精品课程,以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2门自治区级思政教育精品课程,新增《数学分析》等37门校级精品课程。

- 8 -

行校院两级教学调研员制度,充分发挥教学调研员在教学过程中的督察与指导作用,形成督教、督管、督学“三督一体”、“督”、“导”并重的全方位教学督导新模式。本年度校领导和督导组共听课1204节,集中对听课情况进行质量反馈,督促教师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构建教学工作评价体系

建立本科教学工作状态基本数据每学年公布制度。2011~2012学年,学校从领导重视、教学与教改、课程建设、教研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性教学、教材建设、学习纪律、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教学与科研成果、资料建设等12个项目的53个观测点,对各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状态基本数据进行采集并公布,保证教学规范、有序进行。

(三)建立教学激励机制

学校出台和实施《本科教学奖励实施办法(试行)》,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定期组织开展教学名师、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评选。截止2012年8月,学校本科教学奖励实际奖励金额共计217.77万元,开展了第三届校级教学新秀的推荐和评选工作,评选出11位教学新秀。

- 19 -

第五部分? 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2012年,根据教学评价系统中的学生评教结果,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满意度较高,全校课堂教学评价平均分为91.57,课堂教学优良率为99.4%。

2011~2012学年各学院课程评教优良率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学院 文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政治与行政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法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外国语学院 美术学院 设计学院 音乐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体育学院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第一学期 100% 100% 100% 100% 98.64% 100% 100% 99.07%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98.82% 95.75% 99.39% - 20 -

第二学期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98.98% 100% 98.21%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98.72% 100% 99.35% 课程评教优良率(%) 课程评教优良率(%)

二、学生体质测试情况

2012年,我校检测的学生总数为18008人,检测合格人数为16360人,合格率为90.84%。

三、应届本科生毕业和学位授予情况

2012 年应届本科毕业生 4340 人,毕业 4092 人,毕业率为94.28%,其中获得学士学位 4047 人,学位授予率为 93.25%。

四、毕业生攻读研究生和就业情况 2012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比例为10.18%。

学校认真落实贯彻国家有关就业政策,在2011年被评为“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3 %,比2011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高于全区就业率。

五、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情况

学校定期开展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调查,了解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和建议。2012年,校领导率队赴区内14个地级市,86个县区、10多所高校和北京市、上海市、海南省、广州市、深圳市等省市进行了50多批次200多个单位的校友对外联络工作和毕业生就业跟踪调研工作,通过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单位(90%以上)的单位对我们的毕业生表现非常满意,有些单位提出需要进一步加强师范生技能的培训和锻炼,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更快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岗位的要求。由于我校毕业生能力较强,水平较高,据桂林一些边远贫困县如龙胜和资源县教育局领导反映,由于近几年很难招到我校的毕业生,为了招到我校毕业生,出台了相关政策:凡是广西师范大学毕业的师范生,均可以免试入编,是广西唯一获此待遇的高校。

六、毕业生成就情况

我校毕业生凭借多年在学校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无论是自

- 21 -

主创业还是应聘到用人单位,都能较好地准确定位,找准目标,发挥个人的聪明才干,彰显个人魅力,实现个人理想和人生目标,为国家和社会现代化建设贡献了自身的力量,在广西基础教育领域中,地方教育局长、示范性高中校长、特级教师有较多都是我们的校友。据2012年7月前不完全统计,有约335名在岗厅级校友;自治区教育厅处级以上干部中有47名是我校校友;贺州市直机关处级以上干部有81名是我校校友,其中在岗厅级干部中有12名是我校校友;贵港市在岗厅级干部中也有12名是我校校友,其中市委常委有7名是我校校友。

我校法学院2009届应用法学专业毕业生谈夏林,现为钦州市消防支队新兴中队副政治指导员,武警中尉警衔。2011年5月22日,钦州市翰林福第小区第14号楼一楼配电房失火,多人被困火海。救援过程中,谈夏林不顾个人安危,在有毒浓烟弥漫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空气呼吸器面罩摘下营救一名被困在8楼电梯中的小男孩,并成功解救和疏散了47名被困人员。他在浓烟中舍生忘死为人民的感人一幕被全国200多家媒体和32万多个网站争相报道转载,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浓烟哥”。工作三年多时间,他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嘉奖一次。先后被中央政法委授予“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公安部授予“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公安部消防局授予“全国公安消防部队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党委授予“全区优秀共产党员”, 自治区公安厅授予“全区公安机关优秀党员民警”,团区委授予“五四青年奖章” 广西首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首届“广西公民楷模新闻人物”、“爱岗为民好警官”等荣誉称号。

- 22 -

第六部分? 特色发展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独秀行动计划”,初显成效 2011年,学校以“独秀”的精神品质为内涵,制定并开始执行本科教育“独秀行动计划”,通过 “独秀”这一学校文化品牌的示范作用,促进本科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独秀行动计划”包括“培养模式优化与创新工程”、“专业调整与特色建设工程”、“课程资源与教材建设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强化工程”、“名师与教学团队培育工程”、“教改与教学成果孵化工程”、“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工程”等七大工程,每个工程下设3个重点项目。

目前,“独秀行动计划”的实施初显成效:

第一,应用型人才培养得到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不断拓展。全校参加双学士学位教育的人数达到2000多人,四个独秀试验班正在稳步推进。

第二,专业和课程建设内涵稳步提升。推荐了化学、学前教育专业参加全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获得自治区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10个。两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正在转型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中,1门课程获得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荣誉称号。

第三,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不断深入和完善。建立了师范生远程课程见习网络平台,学科(技能)竞赛管理机制更加健全,学生实践能力不断增强。

第四,建立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级培育机制,通过教学新秀、教学能手、教学名师的评选活动和各级教学团队的建设与评选,建

- 23 -

设高水平教学团队。通过对教学名师的宣传和名师公开示范课、教学名师项目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平台和指导。

二、构建引领全区教师教育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的一体化教育体系

教师教育是广西师范大学的传统特色,学校不断深化教师教育体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在教师职前培养与改革方面,成立了教师教育学院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丰富了教师教育人才的培养结构。改革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推进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以“育人为本”、“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构建了教师教育系列优质专业群、课程群、教师群和教材群;构建了由通识性、专业性、综合性、创新性等四大实践教学模块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积极参加顶岗实习支教活动,主动提升服务地方尤其是服务基础教育薄弱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水平。

在教师教育职后培训的改革与发展方面,学校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师教育网络,形成了教师教育资源多元化、教师培训模式多样化、课程体系立体化、培训效果优质化的教师培训特色。以教师教育学院为平台,以“广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为纽带,充分发挥学校学术优势与学术联系,组织研究团队,以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服务为出发点,以广西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为重点,开展系列理论研究,为广西课程改革及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学术引导和服务。

- 24 -

第七部分 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2年,在校党委、校行政领导和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以质量工程为抓手,加强内涵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今后本科教学工作中还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学校专任教师队伍在规模和层次上与学校发展需求有一定差距,表现为:专业师资结构性失衡,博士学历教师和具有海外研修经历教师的比例较低,高级别领军人物十分缺乏。要通过对教师实行“引进、培养、激励”等制度,建立健全引进高端人才,培养拔尖人才,建设骨干教师队伍的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努力营造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不断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搭建人才流动平台,激发教师潜力,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二)专业内涵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学校目前现有专业发展不平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办学条件不甚理想、就业率偏低的专业并存。今后一段时间内,学校通过定期开展专业评估,促进专业合理定位,引导专业办出特色。结合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建立专业进退调控机制,实施专业动态调整,分类指导和分类建设,优化调整学校专业结构,促进专业提高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三)教学改革研究力度有待进一步推进

教学改革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深入。目前,学校取得的高层次高级别教改立项及教学成果奖的数量和层次与学校创建国内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存在一定的差距,广大教师特别是高水平教师

- 25 -

投身本科教学改革与研究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要不断创新教学改革研究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机制,不断加大广大教师在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经费资助和奖励力度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有效引导广大教师紧紧围绕本科教学工作的热点与难点,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扎实推进本科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力争本科教学工程再创佳绩。

- 26 -

附件

化学专业和汉语言文学(国家中文基地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分析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分析报告

一、专业基本情况

广西师范大学化学本科专业,历经70多年的建设与积淀,成绩斐然,已成为广西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该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教育部专业综合一体化改革的试点(2013年);广西十五首批精品专业(2003年);广西十一五首批优质专业(2006年);广西十二五首批“优势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专业(2011年)。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科优势明显,是广西目前唯一的化学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

化学专业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适应广、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化学人才为导向。该专业建设目标是: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服务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基础化学教育发展战略、引领西部民族地区化学基础教育改革、创造广西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化学基础教育人才及化学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

二、专业办学条件

化学专业的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现有专任教师6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49人(占74.24%)、教授35人(占53.03%)、博士生导师14人;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广西优秀专家2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7人,广西八桂学者1人,广西特聘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

化学专业办学设施齐全,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是2006年10月广西教育厅首批确认的省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面积9700 平方米。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建设,实验教学中心的软硬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始终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构建了先进的实验教学平台,现有各种功能的专业实验室22个。此外,还建有5500平米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实验室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010年8月获批成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重点实验室拥有精密测试仪器60多台套,设备总值近4400万元。

- 1 -

生物无机与配位化学、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生命过程与环境分析3个实验室为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生命过程与环境分析团队”和“分子固体新材料 ”2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有“广西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1个和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拥有广西最全的化学专业特色资料,专业藏书量共6.1万册。拥有包括ACS全文期刊库、Wiley-Blackwell全文期刊库、RSC全文期刊库、Elsevier SDOS全文期刊库和Springer LINK全文数据库23种。

化学专业建有:国家教师教育精品视频建设课程1门,自治区精品课程3门和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1门。近3年主编或参编教材13部。2012年获得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有校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校级教学名师1名。

三、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成效 (一)人才培养改革

1.夯实基础与创新意识培养并重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专业基础知识、重视专业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以“垫厚基础、注重实践、拓宽口径、凸显特色”为教学理念,探索“学术性、师范性、实践性”为特色的课程体系,构建了“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素质拓展课程、实验-实训-实习课程、选修课程”等五大课程模块。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学生良好的专业素质是日后能自我提高、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2.因材施教,实施独秀化学基础拔尖人才与化学师范生两套培养体制 (1)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挖掘潜能,对化学专业实行分流、个性化培养,实施独秀化学基础拔尖人才与化学师范生两套培养体制,实行与之配套的课程体系,拔尖人才培养实行小班上课。通过知识体系、实践体系和创新能力体系的建设,优化课程设臵,强化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突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教学与研究相长,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2)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利用各种优势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成就高质量的专业,多层次办学的新思路。对化学师范生实行“双导师”培养;对化学基础拔尖人才实验班学生,培养采取配备资深教授个性化指导培养。

(二)人才培养成效

1.2012届毕业生的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均为100%,就业率为94.25%。

- 2 -

2.英语四级平均通过率为68.57%,广西区计算机平均通过率为94.46%,考研率14.29%,考上厦门大学等985学校12名,211学校5名。

3. 学生在国家和自治区竞赛中获奖。2011年国际化学年全国趣味化学实验设计大赛中,化学专业学生获一等奖 1 项(全国共10项)、三等奖3 项(全国共30项) 。化学专业中随机抽3名学生参加2011年在第二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获一等奖1项(全国共9项),二等奖2项(全国共27项);2011年10月在第六届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中获本科组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11年10月在第十二届全国“挑战杯”专项竞赛“西安世园杯” 中获二等奖1项;2011年12月在广西师范大学第十三届“创新杯” 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2012年6月在第五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2012年7月在第十三届广西高校化学化工类论文及设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8项,二等奖3项。

4. 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突出,化学专业本科生参与导师科研课题,在《Green Chemistry》、《Tetrahedron》等重要化学专业期刊上发表了论文10篇。

四、存在不足及今后努力方向

化学专业的建设将结合以广西发展战略和对人才实际需求为前提,以化学学科发展前沿为依据,结合学校、学院的办学实际,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资源与教材建设、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加强化学专业内涵建设,实践育人、科研育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 3 -

汉语言文学〔国家文科(中文)基地班〕

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一、专业基本情况

“国家文科(中文)基地”全称“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是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95年正式批准在我校中文系(现文学院)设立的23个国家文科(中文)基地之一2,在西南地区仅四川大学与广西师范大学两校拥有。在2001年的终期验收评估中,该基地被评定为“优秀”等级。汉语言文学国家文科(中文)基地班是从1995年开始以我校“国家文科(中文)基地”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依托而设臵并纳入全国高考录取的一个独立班级(以下简称“基地班”)。设臵18年来,学院十分重视所依托专业的建设并取得良好成效。汉语言文学专业于2003年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专业”,2005年被评为“广西高校首批优质专业”,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2009年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特色专业一体化建设点”。2008年汉语言文学国家文科(中文)基地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此外,还拥有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教学团队2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以及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民族民间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5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013年,文化素质教育课《桂林山水中的文化印记》被认定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二、专业办学条件 (一)学科平台

目前,基地班所依托的学科平台主要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点(下设10个二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点,分别是: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写作学、文学传播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4个非中文类二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点(美学、民俗学、人类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汉语国际教育、语文学科教学)。此外,还有桂学研究“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单位、2

2

全国共有23所高校获准设立了国家文科(中文)基地,分别是属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内蒙古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四川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 4 -

个广西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审美人类学研究中心、八桂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2个“广西特聘专家”学术支撑团队(桂学研究、广西文化软实力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及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中国诗学研究所、壮学研究所等10个非实体性科研机构。

依托上述学科平台,基地班所在的文学院2010年以来先后获得各级各类项目课题立项3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1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课题10项,单项经费五万元以上的横向项目课题6项。学院获得的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课题数占全校同类立项课题总数的26.4%,特别是胡大雷教授主持的“桂学研究”,是广西第一项也是唯一一项人文社科基础研究类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100多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论文近400篇),出版学术著作20多部,其中有29项学术成果获得了省部级(含)以上社科研究成果奖励29项(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1项,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6项)。学院获省部级奖励的学术成果数占全校获同类奖项总数的21.80%。

(二)政策与经费支持

自1995年基地设立以来,自治区教育厅、学校与学院(系)对文科基地建设十分重视和支持。基地设立当年自治区教育厅下拨专款500万元,修建了国家文科(中文)基地楼(2010年转给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使用)。1995年以来学校每年下拨基地专项建设经费20万,其中一部分经费用于设立“基地奖学金”和“基地教师奖”。“基地奖学金”每学期根据基地班学生学习成绩进行奖励,其中成绩排名1-8名每生奖励400元,9-16名每生奖励360元,17-24名每生奖励320元。“基地教师奖”每年评选一次,分别评选基地教学奖2名、基地管理奖1名和基地科研新秀奖1名。

研究生学院每年在本科推免保送研究生的名额设定上,单独为基地班拟定指标,指标数占所在文学院所获得总指标的三分之二左右。此外,基地班学生还可以优先参加文学院设立冯振奖学金、柳苏文学奖、程贤章文学奖等的评选。

(三)图书与硬件设施条件

我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其中原中文系资料室藏书15万册,其中古籍3000多册,外文图书300册,外文杂志800多册,电子图书400张,各类报刊400多种,后纳入校图书馆统一管理。均为基地班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文学院现有电脑210台,照相机、摄像机各10台,实验室4个,电脑室1个,

- 5 -

网络电视系统6套,电子书10台,多媒体教室5个(其中投影机10台,电子白板3套,智能平板2套)。

(四)生源条件

基地班每年通过高考招生人数为30人左右,录取要求是语文、英语单科高考成绩不低于120分,高考总分须达到一本线及以上。

(五)师资队伍 1.教师基本情况

文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1人(占全校人文社科类专任教师总数的10%左右),其中教授31人(其中终身教授1人、二级教授4人),副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4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60%,具有硕士生或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占70%左右,具有高级职称的占80%;有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2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人、“广西特聘专家”2人、广西优秀专家3人、广西“十百千”第二层次人选2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1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2人、“霍英东基金教学奖”1人、广西高校教学管理先进个人1人。专任教师中,高职称、高学历的比例已大大超过全国的平均数,师资队伍在年龄构成、学历、职称上也都趋于优化和合理化。

2.基地班任课教师情况

文学院坚持委派学术水平高、教学认真负责且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为基地班授课。据统计,2011~2012学年基地班的专业课主讲教师50%为正高职称的教师,36%为副高职称的教师,59%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三、人才培养改革与成效 (一)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 1.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基地班努力为地方和国家文化教育事业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各类中文人才。培养目标如下:

——为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培养对汉语言文学的研究状况有较深入的了解,同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研究能力的学术后备人才,为攻读硕士研究生做好充分准备。

——为中学和各类职业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广泛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教学技能,具备一定创造能力的语文教师,并为他们将来成为学者型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才打好基础。

- 6 -

——为新闻媒体、出版机构、各类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较好的中文基础和较高的文化素质,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同时具有一定实践操作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文化工作者。

——对一部分有志于文学创作的学生进行如下引导:丰富学识,拓宽视野;增加生活积累,提高理论素养;培养对文学艺术的感悟力和鉴赏力,并具有较强的文学表达能力。

2.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的改革

基地班实施课程优化工程,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建设中注重几下几个方面。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强化传统国学文化知识的教学,突出学生对文学、文化原典的阅读,如将汉语言文学普通班的骨干必修课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分解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精读》与《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分解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精读》、《中国现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分解为《外国文学史》与《外国文学作品精读》;按传统国学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开设相关选修课:开设《论语》导读、《史记》导读、《庄子》导读、《昭明文选》导读。在必修课之外开设一系列与传统、现代学术紧密相关的《史传文学研究》、唐宋作家作品专题、古典小说艺术论、中国戏剧研究、西方现代主义小说艺术、《说文解字》研究、诗词写作与吟诵等选修课,拓宽学生视野。

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注意强化学生素质,如结合专业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开设系列写作课程群:基础写作、散文写作艺术、诗歌创作、小说创作、中文专业科研论文读写、人文科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针对中文类学生的基本技能,开设有普通话训练、书法、硬笔书法;针对学生的说演技能,开设有课本剧的创作与表演;又开设办公自动化、课件制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人际关系学、职场口才、中外礼仪等课程,帮助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

——基础课程与特色课程相结合。经过多年课程建设,文学院已有一批在自治区和学校占有重要地位的优秀基础课程: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被认定为“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为自治区精品课程,另有多门校级精品课程。同时开设有壮族文学概要、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中国民族民俗文化、独秀作家群考察、桂学与八桂文化考察等具有民族与地域文化特色的课程,凸显民族地区中文类课程的特色。

——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相结合。基础课程、实践课程以及特色课程的设臵是

- 7 -

本科教学课程建设的主要工作,为培养学生的文化基础打下了基础。同时,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开放创新性的复合型特质人才的培养是不能完全依靠课堂教学完成的,为此,基地班也注重潜在课程的学习,具体以班刊的建设、“中文之光”文化活动月、“创新杯”、话剧汇演等为中心。围绕专业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练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培养基础好、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3.教材改革与教改立项

教学内容的改革重点抓教材的改革,文学院进行文艺学系列课程教材的改革取得突出成效,已有三部教材作为广西重点教材建设立项,出版《现代美学原理》、《新编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论教程》等教材12部。文学院近年来出版教材20多部,有的教材获得国家、省厅级奖励。《民族民间文学原理》、《西方美学主潮》等获省级奖;参编全国统编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民间文学导论》获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文艺学课程体系改革和教材建设实践”获第三次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广西区一等奖。

文学院教师近年主持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改革项目多项,其中由文学院院长杨树喆教授主持的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汉语言文学专业国家文科基地班主干(核心)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为例》(2013JGZ115)系专门针对国家文科基地班的教改研究立项,为文科基地班下一步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二)动态的学籍管理方式

为保证基地班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基地班实施动态学籍管理,具体做法为:

1.在第三、五学期开学初分别进行一次弹跳选拔,将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不达标的学生待定,并从全校或全院非基地班中选择品学兼优者,与原基地班拟弹出者,共同接收文学院组织的面试,面试排名决定进入基地班资格。

2.以基地班入学时的30人为基数,每次弹跳选拔时弹出和弹进基地班的学生均为5人。若出现成绩排名并列的情况,弹出和弹进基地班的学生人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3.第三学期开学初进行的第一次弹跳选拔,其对象为全校同年级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凡有志者均可报名参加。

4.第五学期开学初进行的第二次弹跳选拔,其对象为文学院同年级全日制普通

- 8 -

本科生,凡有志者均可报名参加。

5.弹跳选拔工作分别在第三、五学期开学后第一、二周完成,从第三周公布弹跳选拔结果并按新编的班级上课和管理。

(三)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

2011~2012学年,基地班学生在校级刊物发表文章29篇,省级、市级刊物3篇。获全国书法大赛硬笔类一等奖、软笔二等奖、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各类奖项115项,其中国家级39项,自治区级12项,市级7项,校级57项。

基地班学生的课程成绩高出普通班30%;优秀率达到50%;2012年,2008级基地班学生42人,通过外语四级39人,通过率为92.9%,通过六级18人,通过率为42.9%。该班被推免保送研究生12人,考取9人,读研率50%。其中区外高校(研究机构)七所,分别为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等境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

四、存在不足及今后努力方向

基地班学生在说、写方面的能力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尚未完全达到理想的水平。今后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进一步探索基地的人才培养方式和目标,加大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力度。

(二)继续深入实施《汉语言文学专业国家文科基地班主干(核心)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为例》自治区级教改重点项目建设。

(三)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努力提高科研水平,突出学科优势。 (四)加大基地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大力培养高质量人才。 (五)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条件,继续提高基地办学的总体实力和总体水平。将汉语言文学国家文科(中文)基地班建成自治区级本科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

- 9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k6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