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
更新时间:2024-05-29 04: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第一章 绪 论
客观性试题
单项选择
1.管理心理学产生于( )。 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2.管理心理学将( )作为研究对象。
A.管理活动中的人 B.人的心理 C.人的行为 D.人的心理和行为 3.通常来说,一个组织包含两个系统,即( )。
A.技术系统和社会系统 B.社会心理系统和组织管理系统 C.技术系统和社会心理系统 D.技术系统和人际管理系统 4.( )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础。
A.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 B.个体心理与行为 C.心理学 D.管理学
5.心理学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在哲学体系中缓慢发展,直到( )才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 1878 B 1879 C 1880 D 1881
6.研究者通过感官直接或间接地观察并记录个体或团体的行为活动,然后分析记录资料,获得结论的研究方法是( )。 A 案例法 B 观察法 C 测验法 D 调查法
7.自由回答式、言语联想式和情境导入式都属于( )问卷。 A 封闭式 B 半封闭式 C 开放式 D 主观式
8.社会测量法是由( )心理学家莫雷诺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 A 美国 B 法国 C 英国 D 德国
9.情景模拟法具有针对性、( )、预测性、动态性等特点。 A主观性 B客观性 C模拟性 D选择性 10.泰勒式“科学管理”盛行于( )。
A 19世纪中叶 B 19世纪末 C 20世纪初 D 20世纪中叶 11.科学管理学派的创始人是( )。 A 法约尔 B 泰勒 C 韦伯 D 梅奥
12.在科学管理中,第一个使用图表进行计划和控制的是( )。 A 泰勒 B 亨利·甘特 C 法约尔 D 韦伯
13.在科学管理的发展过程中,第一条流水生产线诞生,其创建者是( )。 A 泰勒 B 亨利·福特 C 法约尔 D 韦伯
14.德国的( )提出了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模式和原则,对组织理论的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A 泰勒 B梅奥 C 法约尔 D 韦伯
15.最早在企业管理中应用心理学知识的是( )。 A 雨果·闵斯特伯格 B 莉莲·吉尔布勒斯 C 福兰克·吉尔布勒斯 D 斯特恩
16.首先提出“心理技术学”概念的是( )。 A 雨果·闵斯特伯格 B 莉莲·吉尔布勒斯 C 福兰克·吉尔布勒斯 D 斯特恩 17.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 雨果·闵斯特伯格 B 莉莲·吉尔布勒斯 C 福兰克·吉尔布勒斯 D 斯特恩 18.被尊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 )。 A 莉莲·吉尔布勒斯 B雨果·闵斯特伯格 C 福兰克·吉尔布勒斯 D 斯特恩
19.( )第一个提出“人事心理学”这一名称。 A 斯科特 B雨果·闵斯特伯格 C 斯特恩 D福兰克·吉尔布勒斯
20.被誉为“美国管理学第一夫人”的是( )。 A 雨果·闵斯特伯格 B福兰克·吉尔布勒斯 C 莉莲·吉尔布勒斯 D 斯特恩
21.被尊称为美国“动作研究之父”的是( )。 A 雨果·闵斯特伯格 B 莉莲·吉尔布勒斯 C 斯特恩 D 福兰克·吉尔布勒斯
22.( )在1958年所著的《现代管理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心理学的诞生。 A 莱维特 B 莉莲·吉尔布勒斯 C 斯特恩 D 雨果·闵斯特伯格 23.霍桑实验的主持者是( )。
A 梅奥 B 霍桑 C 泰勒 D 麦格雷戈
24.1927年到1932年,以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所属的一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总称为( )。
A 电器实验 B 梅奥实验 C 霍桑实验 D 照明实验 25.( )提出了管理心理学的核心理论——人际关系理论。 A 莫雷诺 B 梅奥 C 赫茨伯格 D 罗利斯伯格
26.第一个提出“非正式群体”概念的是( )。 A 霍桑 B 梅奥 C 罗利斯伯格 D 勒温
27.( )学说第一次正式将社会学和心理学引入到企业管理的领域中。 A 科学管理 B 人际关系 C 群体动力 D 需要层次
28.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家( ),该理论又被称为“场”理论。 A霍尔 B勒温 C琼斯 D凯利
29.社会测量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 A 莫雷诺 B 梅奥 C 赫茨伯格 D 勒温
30.( ),现代管理理论发展进入“企业文化”阶段。
A 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 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D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31.从( )开始,我国管理心理学者开始系统引入国外管理心理学理论和方法。 A 1976 B 1978 C 1980 D 1982
32.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领导、指挥、协调、控制”的管理学家是 ( )。 A 泰勒 B 法约尔 C 梅奥 D 伯格
33.1911年,( )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A 《管理心理学》 B 《现代管理心理学》 C 《科学管理原理》 D 《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34.倡导“经济人”假设的代表人物是( )。 A 泰勒 B 梅奥 C 马斯洛 D 摩尔斯 多项选择
1.管理心理学的学科知识基础主要包括( )等。
A.管理学 B.心理学 C.社会学 D.社会心理学 E.社会管理学 2.个性主要包括( )。
A.个性倾向性 B.个性心理特征 C.自我意识 D.领导心理 E.管理心理 3.以下选项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 )。 A.兴趣 B.气质 C.信念 D.知觉 E.世界观 4.个性心理特征包括( )。 A 兴趣 B 能力 C 气质 D 性格 5.管理心理学的特点是( )。
A 人本性 B 综合性 C 应用性 D 权变性E目的性
6.在以下实验中,( )属于泰勒在科学管理中曾经做过的实验。 A 车间照明实验 B 铁锹实验 C 搬铁块实验 D 金属切削实验 7.在下列人物当中,( )均是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
A 泰勒 B 勒温 C 法约尔 D 韦伯 8.泰勒的科学主要有两大贡献是( )。 A 管理要走向科学 B 制定科学的工艺流程 C 管理和劳动分离 D 劳资双方要合作 9.下列与工业心理学相关的人物是( )。 A 斯科特 B 雨果·闵斯特伯格 C 斯金纳 D 福兰克·吉尔布勒斯
1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 )。
A 生理需要 B 安全需要 C 社交需要 D 尊重需要 E 自我实现需要 11.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 西蒙 B劳伦斯 C卡斯特 D洛尔施
12.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海尔提出将工业心理学细分为三个方面,即( )。 A 人事心理学 B 人类工程学 C 工业社会心理学 D 社会心理学 13.在下列理论中,( )均是和激励相关的理论。 A 形式学派 B 内容学派 C 强化学派 D 过程学派 14.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有( )。
A 赫茨伯格 B 巴贝奇 C 亚当·斯密 D 泰勒 15.根据行为主体的不同,可将人类的行为分为( )。 A 个人行为 B 群体行为 C 团体行为 D 组织行为 16.( )等均属于个性倾向性,是人活动的动力系统。 A能力 B性格 C兴趣 D信念 E价值观 判断题
1.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本来面目认识事物是管理心理学应坚持的客观性原则( )。 2.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和主观性原则等是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原则( )。 3.一般说来,访谈法可以分为个别访谈、集体访谈、结构化访谈、非结构化访谈和选择性访谈( )。 4.根据调查者设计问题的不同方式,调查法可分为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和半封闭式( )。 5.按照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关系,可把观察法分为参与观察法、控制观察法、非参与观察法和自然观察法( )。 6.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巴纳德( )。 7.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西蒙( )。
主观性试题
第一章 绪 论 简答题
1.管理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呢? 3.管理心理学与管理学的关系是什么? 4.泰勒科学管理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在法约尔的管理思想中,管理的要素包括哪些呢? 6.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是什么?
7.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中的三种权力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8.马克斯.韦伯理想组织的特征是什么? 9.厄威客和古利克管理职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0.霍桑实验是由哪四个实验构成?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11.霍桑实验的主要结论是什么?
12.巴纳德社会系统学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3.权变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4.工业心理学兴起阶段的管理心理学研究主要取得了哪些成果呢? 论述题
1.管理心理学的内容是什么?请以某一具体内容为例谈谈学习后收获。 2.与古典管理理论相比,梅奥人群关系理论的主要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3.管理心理学诞生和人群关系理论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与成果体现在哪些方面? 4.请以历史为线索,具体阐述管理心理学形成与发展所经历的主要阶段。
【答案】
客观性试题答案 单项选择
1.B;2.A;3.C ;4.B;5.B;6.B;7.C;8.A;9.B;10.C;11.B;12.B;13.B;14.D;15.D;16.D;17.A;18.B;19.C;20.C;21.D;22.A;23.A;24.C;25.B;26.B;27.B;28.B;29.A;30.C;31.B;32.B;33.C;34.A; 多项选择
1.ABCD;2.ABC;3.ACE;4.BCD;5.ABCD;6.BCD;7.ACD;8.AD;9.AB;10.ABCDE;11.BD;
12.ABC;13.BCD;14.BCD;15.AC;16.CDE 判断题
1.T;2.F;3.F;4.F;5.F;6.T;7.T;
客观性试题答案 简答题
1.管理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
⑴研究各种组织中的个体、群体、组织及领导的心理,为充分激发和调动组织成员工作和劳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与策略,这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任务 ⑵提高组织成员的思想素质,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⑶完善科学自身的理论体系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呢? 答:
⑴观察评定法 ⑵经验总结法 ⑶环境分析法 ⑷作品分析法 ⑸调查法 ⑹测验法 ⑺实验法
3.管理心理学与管理学的关系是什么? 答:
⑴两者关系极为密切,在理论上互相补充互相促进:①两者的目的和任务相似,都为了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和效益服务;②管理学涉及到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管理心理学为其提供依据;③管理学主要研究为了实现预定目标如何对有限资源进行合理运用,提高效率和效益。为此必须研究人力资源的管理,这就要关注到人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心理学对管理学影响深远。
⑵二者的区别也极为明显:后者只限于研究组织、群体内部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前者研究的还包括其他管理的活动和规律。
4.泰勒科学管理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⑴建立真正科学的劳动过程 ⑵科学的挑选和渐进的培养工人 ⑶将工人与科学劳动相结合
⑷管理者和工人之间亲密的和经久的合作
5.在法约尔的管理思想中,管理的要素包括哪些呢? 答: ⑴计划 ⑵组织 ⑶指挥 ⑷协调 ⑸控制
6.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是什么? 答:
⑴劳动分工;⑵权利与责任;⑶纪律;⑷统一指挥;⑸统一领导;⑹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⑺人员和报酬;⑻集权;⑼等级制度;⑽秩序;⑾公平;⑿人员的稳定;⒀首创精神;⒁人员的团结。 7.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中的三种权力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⑴神授的权力 ⑵传统的权力
⑶合理-合法的权力
8.马克斯.韦伯理想组织的特征是什么? 答:
⑴明确分工,规定每个成员的权力和责任,职、责、权分明; ⑵各种公职或职位按权力组织成一个指挥链;
⑶通过正式考试或教育训练获得技术资格来挑选组织成员; ⑷所有公职人员是任命的,而不是选举的(单位负责人例外); ⑸行政管理人员领取固定的“薪金”,他们是“专职的”公职人员; ⑹行政管理人员不是他所管辖的那个企业的所有者;
⑺行政管理人员要遵守有关他的官方职责的严格规则、纪律和制约。 9.厄威客和古利克管理职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⑴计划 ⑵组织 ⑶人事 ⑷指挥 ⑸协调 ⑹报告 ⑺预算
10.霍桑实验是由哪四个实验构成?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⑴照明实验 ⑵福利实验 ⑶群体实验 ⑷谈话实验
11.霍桑实验的主要结论是什么? 答:
⑴物质工作环境的变化与生产效率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⑵工作时间的长短和工资的支付方式等都不是影响生产的第一因素 ⑶改善劳动者的士气与人际关系是影响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⑷非正式群体
12.巴纳德社会系统学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⑴社会各级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系统,属于正式组织,具体包括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联系。
⑵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有三:信息交流;维持正式组织内部团结;维持个人人格与尊严。
⑶组织系统经理人员主要有三项职能:提供一个信息交流的系统;获得必要的个人努力;制定和规定目标。
13.权变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⑴有效的管理方法取决于其对实践的适应性和与环境的相符性。
⑵权变管理理论认为,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条件变化而随机应变,主张因人、因事、因环境、因目标需要、因国情而对管理采用不同的方法。
⑶管理工作一般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环境变数;管理变数;权变关系。 14.工业心理学兴起阶段的管理心理学研究主要取得了哪些成果呢? 答:
⑴心理技术学 ⑵人事心理学 ⑶工程心理学 论述题
15.管理心理学的内容是什么?请以某一具体内容为例谈谈学习后收获。
答:
⑴关于个体心理的研究 ⑵关于群体心理的研究 ⑶关于组织行为的研究 ⑷关于领导行为的研究 收获略。
16.与古典管理理论相比,梅奥人群关系理论的主要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答:
⑴社会人,注重从社会心理角度调动人的积极性 ⑵生产效率取决与工人的态度和人际关系 ⑶非正式群体不可忽视
⑷民主管理有助于提高效率
17.管理心理学诞生和人群关系理论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与成果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⑴有关职工需要,动机与激励问题的研究 ⑵关于管理者人性观的研究
⑶非正式组织以及人际关系的问题的研究 ⑷企业中领导方式的研究
18.请以历史为线索,具体阐述管理心理学形成与发展所经历的主要阶段。 答:
⑴工业心理学的兴起阶段:①产生背景;②主要成果:心理技术学、人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 ⑵梅奥霍桑实验与人群关系理论阶段:①霍桑实验;②人群关系理论。 ⑶管理心理学的发展:①霍桑实验的影响;②管理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第二章 社会认知与管理
客观性试题
单项选择
1.(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
2.心理学研究发现,知觉对象的组合服从于( )、相似原则、闭锁原则和连续原则。 A接近原则 B情境原则 C交替原则 D对比原则 3.“人重言重,人微言轻”,这符合影响社会认知的( )因素。 A认知者 B认知对象 C认知方法 D认知情境
4.“远亲不如近邻”反映了空间距离对于人际交往的影响,这符合影响社会认知的( )因素。 A认知者 B认知对象 C认知方法 D认知情境 多项选择
1.以下对错觉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 A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感觉
B错觉因其由客观刺激所产生,所以就具有很强的客观性 C知觉的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是引起错觉的原因
D错觉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完全是由主观原因所产生 E知觉的选择性导致了错觉得以产生
2.在以下选项中,属于社会知觉独特性的是( )。 A认知对象的独特性 B社会知觉的复杂性 C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
D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 E社会知觉的客观性
3.以下选项中属于社会知觉范围的是( )。
A他人知觉 B他物知觉 C人际关系知觉 D社会角色知觉 E自我知觉 4.社会知觉效应主要包括( )。
A 首因效应 B 木桶效应 C 晕轮效应 D 刻板效应 E 投射效应 5.在以下选项中,属于影响社会认知的认知对象因素的有( )。 A相貌 B心理需要 C知名度 D自我展示 E魅力 6.在以下诸要素中,属于认知情境因素的是( )。
A价值观念 B空间距离 C知名度 D对象所处的场合背景 E自我展示情况 7.归因理论主要探讨的问题包括( )。
A.心理活动的归因 B行为的归因 C对人们未来行为的预测 D认知的归因
8.根据心理学家韦纳的归因模型,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可归结为能力、努力程度、工作任务难度、机遇或运气四个因素,而这四个因素又可归属三个维度。以下选项中属于这三个维度的选项是( )。 A.内外因 B.情景性 C.稳定性 D.差异性 E.可控性 判断题
1.俗话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这属于社会知觉效应中的刻板印象( )。 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体现了社会知觉效应中的晕轮效应( )。 3.“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符合社会知觉效应中的首因效应( )。 4.“一见钟情”符合了社会知觉效应中的首因效应( )。 5.在感知熟人时,社会知觉效应中的近因效应起更大作用( )。
主观性试题
简答题
1.简要回答认知的含义及历程。 2.如何理解社会认知?
3.何谓社会认知的线索? 4.社会认知的类型包括哪些?
5.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W. James)自我认知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塔基乌里人际认知实验的主要结论有哪些? 7.印象的特点是什么? 8.第一印象的特点是什么? 9.偏见是如何形成的?
10.认知对象信息的哪些特点将直接影响到认知结果呢? 11.认知者的哪些个人特征会影响到认知结果呢? 12.常见的社会认知效应包括哪些呢?
13.“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请用社会知觉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14.常言道,“情人眼里出西施”。请用社会知觉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15.“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请用社会知觉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16.请运用社会知觉原理解释“一见钟情”的现象。
17.人们常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请运用社会知觉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18.古语云,“老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请运用社会知觉原理予以解释。 论述题
1.在现实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该如何有效地对他人认知? 2.结合实际谈谈影响人际认知的因素有哪些? 3.请根据角色认知的主要内容谈谈学习的收获。 4.刻板印象有哪些表现?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刻板印象? 5.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有哪些?学习后的收获是什么? 6.试述如何适应认知规律,以提高管理水平? 7.加强印象管理的策略有哪些?并谈谈学习后的收获。
8.在现实生活中,名人做蠢事,常常被传为轶事、佳话;而凡人做错事,则常常被讥讽为犯傻。请运用管理心理学原理予以解释。
9.认知对象信息呈现的方式不同也会直接影响到认知的效果。就呈现方式而言,有正面呈现和逆向呈现。那么,逆向呈现通常表现为哪些方面呢?学习后有什么收获呢?
10.售货员在卖衣服时,为什么总是“慷慨”地让顾客试衣服呢?这其中蕴含着什么社会知觉原理呢? 11.请用所学管理心理学中的社会知觉原理解释成语“投其所好”。
12.有人说,在同他人打交道时,如果先向其提出一个大要求,遭拒绝后再提出一个小要求,这个“小要求”就容易得到允许。你同意吗?为什么?
13.在现实生活中,“名人”与“凡人”往往面临着不同的境遇。比如,“名人”用过的东西常常被称为“文物”,而“凡人”用过的东西则被称为“废物”。为什么呢?
【答案】
客观性试题答案 单项选择
1.A;2.A;3.B;4.D ; 多项选择
1.ABDE;2.ACD;3.ACDE;4.ACDE;5.ACDE;6.BD;7.ABC;8.ACE; 判断题
1.T;2.F;3.F;4.F;5.T; 客观性试题答案 简答题
1.简要回答认知的含义及历程。 答:
⑴含义:从一般意义上看,认知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是什么”的反映,亦即对客观现实的属性的认识;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看,认知被看成是人对环境信息的一种输入,编码,贮存,复制,改造及输出的历程。
⑵认知历程:①感觉登记;②注意;③知觉;④记忆;⑤思维。 2.如何理解社会认知? 答:
⑴含义:社会认知是认知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主体对人的心理活动、行为动机和人格特征进行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⑵理解:社会认知主要包括社会知觉、社会印象和社会判断等形式。①社会知觉是主体对自己、他人或群体行为的觉知(认知),属于认知的知觉环节;②社会印象是他人或群体在主体内部留下的、经过加工后的形象,是一种经验,属于记忆环节;③社会判断是对他人或群体行为的归因,属于思维环节。
3.何谓社会认知的线索? 答:
⑴含义:社会认知线索即社会认知的依存条件; ⑵认知对象自身的特点; ⑶认知者的主观因素。 4.社会认知的类型包括哪些?
答:社会认知的内容很广,但核心是对人的认知,主要包括: ⑴他人认知; ⑵自我认知; ⑶人际认知; ⑷角色认知。
5.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W. James)自我认知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⑴自我认知是指主体对自己的身心及行为状态和特点的认知。 ⑵自我要素: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 ⑶自我认识与评价。 ⑷自我追求行为。
6.塔基乌里人际认知实验的主要结论有哪些? 答:
⑴由于自己喜欢某人,就可能认为他同样喜欢自己; ⑵认为自己所喜欢的某人,其他人多数也喜欢;
⑶人缘好的人会偏低估计自己的人缘,而人缘差的人会高估自己的人缘。 7.印象的特点是什么? 答: ⑴间接性 ⑵统合性 ⑶稳固性
8.第一印象的特点是什么? 答: ⑴表面性 ⑵片面性 ⑶情境性 ⑷固执性
9.偏见是如何形成的? 答: ⑴动机受阻 ⑵沟通不畅 ⑶环境影响
⑷人格因素
⑸特定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传统思想等方面的倾向性 10.认知对象信息的哪些特点将直接影响到认知结果呢? 答:
⑴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 ⑵信息呈现的特点 ⑶认知情境的特点 ⑷社会文化的特点
11.认知者的哪些个人特征会影响到认知结果呢? 答:
⑴认知者的知识经验 ⑵认知者的个人品质 ⑶认知者的需要与兴趣 ⑷认知者的情绪状态
12.常见的社会认知效应包括哪些呢? 答: ⑴首因效应 ⑵近因效应 ⑶晕轮效应 ⑷定势效应 ⑸投射效应 ⑹仁慈效应
13.“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请用社会知觉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答:
⑴这符合社会认知效应中的定势效应。
⑵定势是指人在认识特定对象时心理上的准备状态。 ⑶用定势效应解释命题。
14.常言道,“情人眼里出西施”。请用社会知觉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答:
⑴这符合社会认知效应中的晕轮效应。
⑵晕轮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把对认知对象的某种印象不加分析地扩展到其它方面去的现象,也称光环效应。 ⑶用晕轮效应解释命题。
15.“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请用社会知觉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答:
⑴这符合社会认知效应中的投射效应。
⑵投射效应是指人在认知他人时,把自己的特性归属到他人身上。 ⑶用投射效应解释命题。
16.请运用社会知觉原理解释“一见钟情”的现象。 答:
⑴这符合社会认知效应中的首因效应。
⑵首因效应是指最先形成的印象对人认知活动的影响,亦即第一印象对进一步认知他人的作用。 ⑶用首因效应解释命题。
17.人们常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请运用社会知觉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答:
⑴这符合社会知觉原理中的刻板印象。
⑵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的一部分人对某类人或者事所特有的共同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印象。 ⑶用刻板印象理论分析命题。
18.古语云,“老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请运用社会知觉原理予以解释。 答:
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现象属于社会认知中的社会偏见。
⑵社会偏见的成因很多,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动机受阻,二是沟通不畅,三是环境影响,四是人格因素,五是特定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传统思想等的倾向性。“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符合社会偏见成因中的第五个原因,即特定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传统思想等的倾向性的影响。 ⑶具体阐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命题。 论述题
1.在现实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该如何有效地对他人认知? 答:
⑴含义:他人认知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通过对他人外在行为表现及特征的观察,对其内在情绪、态度、动机、人格等心理状态和特征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也遵循认知的一般规律,遵循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
⑵对他人认知的信息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中语言是重要的信息源之一; ⑶面部表情和目光接触是一种重要的非语言信息;
⑷体态和动作是另一种非语言信息,也是社会认知过程不可忽视的信息源; ⑸还有一种非语言信息就是言语表情,也称为副语言; ⑹对于认知对象背景信息的了解,对于全面认识他人意义重大。 2.结合实际谈谈影响人际认知的因素有哪些?
答:
⑴含义:人际认知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包括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人与他人的关系两种认知形式; ⑵人际关系本身的特点; ⑶他人的影响; ⑷认知主体自身的特点。
3.请根据角色认知的主要内容谈谈学习的收获。 答:
⑴含义:角色认知是个体对人在社会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及特定角色行为标准的认知与判断。 ⑵关于角色规范的认知,这是角色认知的基本内容; ⑶对他人所扮演角色的认知,这是角色认知的直观内容;
⑷关于角色扮演是否适当的判断,这实际上是一种角色评价的过程。 ⑸收获(略)。
4.刻板印象有哪些表现?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刻板印象? 答:
⑴含义:刻板印象也叫社会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的一部分人对某类人或者事情所特有的共同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印象。 ⑵刻板印象的表现:
①对某类人形成的刻板印象:如职业方面有许多刻板印象;年龄也是导致刻板印象的因素之一;性别引起刻板印象非常明显;地域以及与之有关的因素如国籍,国别,民族等。
②对某些事物或现象的固定看法。如人们总是认为广告是推销商品的把戏,不可全信;商人决不会做赔本的买卖;狐狸代表狡猾,妖媚等。 ⑶如何正确看待刻板印象:
①必须承认刻板印象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②刻板印象是固定而笼统的看法,是呆板而缺乏变通的印象,它容易产生认知偏差,造成先入为主的成见。
5.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有哪些?学习后的收获是什么? 答:
⑴认知对象的信息特点 ①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 ②信息呈现的特点 ③认知情境的特点 ④社会文化的特点 ⑵认知者的个人特征
A.自尊心 B.所处环境 C.需要 D.性格 E.性别 8.一般说来,改变态度的方法主要包括( )。
A.积极参与活动 B.唤起恐惧心理 C.选择正确的宣传方式 D.逐步提出要求 E.团体规定 9.在费斯汀格看来,解决认知失调的方式有( )。
A.搁置冲突 B.增加新的认知因素 C.强调某一认知因素的重要性 D.有效沟通 E.改变某一认知因素
10.以下选项中属于态度改变理论的是( )。
A.平衡理论 B.目标设置理论 C.认知失调理论 D.参照群体理论 E.沟通改变理论 判断题
1.按照纽科姆的“A-B-X理论”,A、B因X而交往频率越低,不一致时就越紧张( )。 2.态度改变可划分为两种:一是一致性改变,二是非一致性改变。前者是“量”的变化,后者是“质”的变化( )。 3.“态度的形成是一个中性概念与一个带有社会积极或消极含义概念重复匹配的结果”,这是态度形成理论中学习论的基本观点( )。 4.按照纽科姆的“A-B-X理论”,A喜欢B的程度越高,不一致时就越不紧张( )。
5.对青少年来说,来自同伴的赞许声比来自父母的反对声力量要大得多,这符合态度形成理论之一——学习论中的强化理论( )。 6.按照纽科姆的“A-B-X理论”,X对A或B越重要,不一致时A或B就越紧张( )。 7.以费斯汀格为代表的态度改变理论是平衡理论( )。 8.常言道,“爱屋及乌”,这恰好符合了认知失调理论( )。
9.按照纽科姆的“A-B-X理论”,A和B对X的态度差异越小,不一致时越紧张( )。 10.按照费斯汀格的观点,要想巩固人的原有态度,应避免使他做出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 )。 11.按照纽科姆的“A-B-X理论”,A或B的自信程度越高,不一致时紧张度越大( )。 12.根据费斯汀格的观点,如果要想改变人的原有态度,最好是引发他做出与原有态度相矛盾的行为( )。 13.媒体主动报道比企业打广告效果好,这符合态度改变理论中沟通问题( )。
14.当父母在劝说孩子少吃糖果时,常常会说吃糖太多会导致牙疼,这种试图改变他人态度的方式符合态度改变理论中唤起恐惧的沟通方式( )。 15.当听众与传达者的观点一致或对问题不熟悉时,单面论证效果更好;如果听众与传达者的观点不一致,面对的问题又熟悉,特别是又受过良好教育,双面论证的效果远大于单面论证( )。 16.常言道,男主外,女主内。这种情况说明,男人在内部事务上容易改变态度,女在外部事务上容易改变态度。这一现象符合了态度改变理论中影响态度改变的信息源因素( )。 17.在劝说过程中,若情境中有某些因素引发听者分心,就会影响劝说的效果。如果引起分心的刺激过强,使目标靶完全听不到劝说信息,那么劝说也就等于没有发生。这一生活中的常识符合态度改变理论中影响态度改变的沟通因素( )。
主观性试题
简答题
1.如何理解态度的概念?
2.关于态度构成成份主要有哪些观点? 3.态度的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4.态度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5.如何理解态度的改变? 论述题
1.通过劝说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有哪些?学习后的收获是什么?
2.影响态度改变的信息源(劝说者)因素包括哪些?学习后的收获有哪些? 3.影响态度改变的沟通因素包括哪些?学习后的收获有哪些? 4.影响态度改变的目标靶因素包括哪些?学习后的收获有哪些? 5.影响态度改变的环境与情境因素包括哪些?学习后的收获是什么? 6.纽科姆A-B-X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习后的收获有哪些? 7.海德P-O-X理论的主要结论是什么?学习后有什么收获? 8.费斯廷格认知失调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学习后的收获是什么?
【答案】
客观性试题答案 单项选择 1.C;2.A;3.B; 多项选择
1.ABCDE;2.ABCDE;3.ACDE;4.ABD;5.ABCDE;6.ACD;7.ACDE;8.ABCDE;9.BCE;10.ACDE; 判断题
1.F;2.T;3.T;4.F;5.T;6.T;7.F;8.F;9.F;10.T;11.T;12.T;13.F;14.T;15.T;16.F;17.F;
主观性试题答案
简答题
1.如何理解态度的概念? 答:
⑴含义: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⑵理解:①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②态度总有一定的对象;③态度具有价值判断的成分和情感色彩;④态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2.关于态度构成成份主要有哪些观点? 答:
⑴单成份说:感情。
⑵双成份说:感情和认知的统一。 ⑶三成份说:感情、认知和行为三种成份。 3.态度的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答: ⑴适应功能 ⑵自我防御功能 ⑶价值功能 ⑷认识或理解功能
4.态度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答:
⑴影响社会判断 ⑵影响耐力 ⑶影响学习效果 ⑷影响工作效率 5.如何理解态度的改变? 答:
⑴含义:态度的改变是指人在对事物已有态度的基础上发生一定的变化。
⑵理解:态度的改变包括两种,即一致性改变和非一致性改变。前者是“量”的变化,后者是“质”的变化。 论述题
1.通过劝说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有哪些?学习后的收获是什么? 答:
⑴信息源(劝说者) ⑵沟通
⑶目标靶 ⑷环境与情境 ⑸收获(略)
2.影响态度改变的信息源(劝说者)因素包括哪些?学习后的收获有哪些? 答:
⑴可信性,具体包括:①专长性(专家、权威);②可靠性;③可信性的持续性。 ⑵喜爱性,具体包括:①吸引力;②尊重的得失(先否定后肯定,效果好);③相似性。 ⑶收获(略)。
3.影响态度改变的沟通因素包括哪些?学习后的收获有哪些? 答:
⑴差异(倒U关系); ⑵恐惧唤起;
⑶一面性或两面性论述; ⑷新颖与重复; ⑸收获(略)。
4.影响态度改变的目标靶因素包括哪些?学习后的收获有哪些? 答:
⑴信奉或承诺; ⑵预防注射;
⑶人格因素:①自尊;②智力;③性别差异。 ⑷收获(略)。
5.影响态度改变的环境与情境因素包括哪些?学习后的收获是什么? 答: ⑴强化作用; ⑵预先警告; ⑶分心; ⑷收获(略)。
6.纽科姆A-B-X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习后的收获有哪些? 答:
⑴A喜欢B的程度 ⑵X对A或B的重要性 ⑶A、B因X而交往频率
⑷A和B对X的态度差异 ⑸A或B的自信程度 ⑹收获(略)
7.海德P-O-X理论的主要结论是什么?学习后有什么收获? 答:
⑴海德认为,不平衡状态会引起内心紧张,产生痛苦和焦虑,主体P有将这种不平衡状态转向平衡状态的欲望和要求;
⑵海德认为,不平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变遵循“最小努力原则”,即个体将尽可能少地改变情感关系以促进平衡状态的达成。
⑶消解不平衡方法有三:①改变P对O的态度;②改变P对X的态度;③设法改变O对X的态度。 ⑷收获(略)
8.费斯廷格认知失调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学习后的收获是什么? 答:
⑴任何人都有许多认知因素,这些因素之间存在三种情况:①相互一致和协调;②相互冲突和不和谐;③无关。
⑵人一旦出现认知失调,就不由自主驱使自己通过以下途径去恢复或保持相对平衡和一致性: ①改变或否定两个认知因素中的一个;
②对两个认知因素重新评价,减弱其中一个或同时改变两者的重要性或强度; ③在不改变两个认知因素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或几个能弥补鸿沟的新认知或理由。 ⑶收获(略)。
第五章 人际关系
客观性试题
单项选择
1.人际关系是在人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 )的具体情况。
A.空间距离 B.物理距离 C.时间距离 D.心理距离 2.( )是指具有一定人际关系的各方表现出来的相互作用行为。 A.组织行为 B.人际行为 C.人际交往 D.群体行为 3.“兄弟反目,夫妻成仇”是指人际关系变化的( )。 A.反向驱动 B.离向驱动 C.同向驱动 D.利益驱动 4.“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指的是人际关系变化的( )。
⑶沟通情境的改善; ⑷收获(略)。
2.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学习后的收获有哪些? 答: ⑴接近性 ⑵相似性 ⑶互补性 ⑷能力与特长 ⑸仪表与风度 ⑹收获(略)
3.结合管理实践谈谈如何改善组织中的人际关系状况。 答:
⑴了解并满足需要 ⑵加强人际沟通 ⑶实行民主管理 ⑷明确职责关系
4.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学习后有哪些收获呢? 答: ⑴交互原则; ⑵功利原则; ⑶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⑷人际吸引水平的增减原则; ⑸收获(略)。
第六章 群体心理
客观性试题
单项选择
1.在一般情况下,在完成简单任务时,( )的群体效率较高。 A.异质结构 B.同质结构 C.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
2.( )是指一个人在从事工作时只要他人在场就对个体行为产生助长影响的效应。 A.从众倾向 B.社会标准化倾向 C.社会顾虑倾向 D.社会助长作用
3.群体成员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约定成俗的( ),称为群体规范。 A.群体纪律 B.心理倾向 C.行为准则 D.群体情感 4.( )就是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协作力 C.群体合作力 D.群体约束力
5.成员的共同性是影响和制约群体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其中的( )是最关键的因素。 A.群体的规模 B.群体的领导者 C.群体的地位 D.共同利益与目标 6.下列情形中,能最大提高生产效率的是( )。 A.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弱 B.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强 C.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强 D.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弱 7.按照决策性质的不同,可将决策分为( )。
A.确定型决策与非决定型决策 B.战略性决策与战术性决策 C.竞争型决策与非竞争型决策 D.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
8.“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句话说的是决策应遵循的( )。 A.可行性原则 B.民主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 9.人与机器之间的信息交流是( )的研究内容。 A.通讯科学 B.社会心理学 C.工程心理学 D.管理心理学
10.( )是指接受者把收到并理解了的信息返送给发送者,以便发送者对接受者是否正确理解了信息进行核实。
A.编码 B.传输 C.解码 D.反馈
11.只进行与工作相关信息的沟通属于( )。
A.正式沟通 B.非正式沟通 C.单向沟通 D.双向沟通 12.正式沟通的局限性表现在( )。
A.速度慢,不易沟通感情 B.容易失真 C.混乱无秩序 D.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 13.一位主管与其他许多人之间的沟通是( )。 A.链状沟通 B.Y型沟通 C.轮状沟通 D.环状沟通
14.所谓“隔行如隔山”,是指影响沟通的社会障碍因素中的( )。 A.职业障碍 B.地位障碍 C.组织结构障碍 D.认识障碍 15.“一词多义”现象,属于影响沟通的( )障碍。 A.文化 B.社会 C.心理 D.认识 多项选择
1.下列关于群体特征说法属于正确的选项是( )。
A.共同价值观和群体规范是群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B.任何群体都有自己的特定目标 C.凝聚力只是部分群体具有的特征
D.群体的结构模式是群体成员之间密切协作和配合的组织保证 E.群体具有一定的松散特征
2.根据群体的发展水平和群体成员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可将群体分为( )。 A.松散群体 B.联合群体 C.紧密群体 D.集体 E.正式群体 3.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包括( )。
A.物质利益的影响 B.正式组织目标 C.心理特征的影响 D.亲缘血统、历史、地理的影响 E.思想感情的影响
4.以下属于非正式群体特征的选项包括( )。
A.明确的规章制度 B.领导人是自然形成的 C.有一套成文的奖惩制度与手段D.有一条反应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 E.有较强的自卫性和排他性。
5.以非正式群体的性质或效益为依据,可以把非正式群体分为( )。 A.混合型 B.消极型 C.破坏型 D.中间型 E.积极型
6.一般说来,构成群体心理面貌的因素有( ),它们反映了一个群体的心理氛围。 A.群体规范 B.群体舆论 C.群体风气 D.群体感受 E.群体规章 7.群体规范通常是在( )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 A.顺应 B.强化 C.暗示 D.顺从 E.模仿
8.心理学研究表明,导致从众现象产生的因素有( )。 A.心理特征 B.情境特征 C.时间特征 D.群体特征 E.个人特征 9.影响士气的因素包括( )。 A.个体、群体、组织三者目标的一致性 B.合理的经济报酬以及对正当要求的尽量满足 C.对工作的满足感 D.有优秀的管理人员 E.良好的意见沟通
10.群体决策中存在的特殊现象包括( )。
A.从众现象 B.平均化倾向 C.群体思维 D.极端化现象 E.求同倾向
11.正式沟通网络除了链式沟通网络和轮式沟通网络之外,常见的还有( )。
A.半通道式沟通网络 B.环式沟通网络 C.全通道式沟通网络 D.Y式沟通网络 E.半环式沟通网络
12.( )是导致群体内沟通的三个主要障碍。
A.社会障碍 B.文化障碍 C.情境障碍 D.心理障碍 E.环境障碍
判断题
1.勒温用“场论”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人和他所处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 2.“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符合群体心理中的社会惰化现象( )。 3.首属群体概念是由社会学家米勒于1923年提出来,又称初级群体( )。
4.“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 5.学校、工厂、政府机构都属于群体心理中的首属群体( )。 6.家庭、邻里、同龄伙伴都属于群体心理中的次属群体( )。
7.同首属群体相比,次属群体规模大,其运转依赖于社会角色关系,成员分工明确( )。 8.研究表明,人们在独自进行决策时,愿意冒的风险较小,倾向于较为保守的选择成功可能性较大的行为;而如果共同决策,则最后的决定会比个人决策时有更大的冒险性。这种现象在群体心理中被称之为“冒险转移”( )。
主观性试题
简答题
1.影响群体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2.群体的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群体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4.群体心理学告诉我们,冒险转移是群体极化在决策方面的特殊表现。那么导致冒险转移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5.群体的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6.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有哪些特点? 7.群体间互动行为具有哪些特征? 论述题
1.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研究表明,群体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并不必然导致“混水摸鱼”式的社会惰化作用。那么,按照群体心理学理论,在什么情境下才能避免社会惰化现象出现呢?这对于组织管理工作又具有什么启示呢?
【答案】
客观性试题答案 单项选择
1.B;2.D;3.C;4.A;5.D;6.B;7.A;8.B;9.C;10.D;11.A;12.A;13.C;14.A;15.A; 多项选择
1.ABD; 2.ABD; 3.ACDE; 4.BDE; 5.BCDE; 6.BCD; 7.CDE; 8.BDE; 9.ABCDE;10.BCD;11.BCD;12.ABD; 判断题
1.T;2.T;3.F;4.T;5.F;6.F;7.T;8.T。
主观性试题答案 简答题
1.影响群体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答:
正在阅读:
管理心理学05-29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四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21大洲和大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1-16
最新个人简历自我评价精选模板范文07-21
青年思想引导手册模板09-23
C-5楼宇对讲方案 - 图文04-23
《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01-24
温度测量与显示及报警电路的设计 - 图文06-01
幼儿园消防安全教案(优秀7篇)03-22
乱丢垃圾的作文小学生一年级06-1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导论excel操作指南
- 昆仑通态脚本
- 实验 2 数组程序设计
- 浅谈定格动画中的后期制作
- 二年级语文辅导练习(二)
- 田径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 不动产登记局实习周记原创
- BBS论坛(贴吧)系统需求分析
- 团市委2011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报告
- 2014历次空难事件盘点
- 九年级化学下册初识酸和碱校本作业(无答案)(新版)沪教版
- 食品检验及食品安全监管岗位实习报告
- 基于单片机的单总线多点温度测控系统
- 英语7-9年级精品讲义
- 全国省级联考湖北省鄂东南示范高中教改联盟2017-2018学年高二上
- ICU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重症监护室)
- 沿江路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图文
- 关於棉及其纺织品的国际标准和技术规范与我国的差异
-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试题与答案3
- PLC控制的数字显示电子钟设计(最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