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罗斯福新政(学生)

更新时间:2024-05-19 06: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三历史导学案(复习班) 主备人:张齐胜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知识结构】

原因背景内容经济政策的新变化经济发展的表现新变化“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新经济”危机特点新政特点影响作用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考点要求】 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罗斯福新政的历史作用。 【考点落实】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 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具体原因:①贫富差距拉大,导致生产相对过剩,供需矛盾激化。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③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3)导火线:股票狂跌。

2.爆发标志: 年10月,纽约 崩溃。

3.表现:美国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激增。 (金融危机→工商业危机→农业危机→政治危机) 4.特点: 。 5.影响

(1)经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2)政治:加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社会矛盾激化、法西斯势力嚣张),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考验。

(3)国际形势:加剧国际形势的紧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加紧争夺世界市场,激化了彼

第 1 页 共 4 页

高三历史导学案(复习班) 主备人:张齐胜

此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转嫁危机,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加紧掠夺等。

(4)政策调整: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破产,各国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导致罗斯福新政,开辟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6. 胡佛政府对策:胡佛固守传统的“ ”政策,反对政府 ,导致危机恶化。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自由放任政策)更加激化了危机,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2)举国上下期盼出现一个强力政府,迅速克服危机。 (3) 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决心实行新政。 2.时间: 年开始。

3.目的:缓和经济危机(直接),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根本)。 4.主要内容(主要举措):

(1) 整顿 (最早入手):①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②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③.管制证券业。

作用:恢复银行信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2) (中心措施):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本行业公平经营规章,对企业进行政府监督,减少盲目生产;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开展蓝鹰运动。)

作用: 。

(3) 调整农业: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

作用:防止农产品生产过剩;提高并稳定了农产品价格;促进农业的恢复。

(4) 加强社会福利: 。

作用:增加就业,刺激生产和消费,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改善基础实施,保护环境。

(5) 加强社会立法,保护劳工权利:颁布《 法》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

作用: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缓和劳资矛盾,促进工业复兴。

(罗斯福政府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5.特点: (最大特点);多以 形式解决问题。

第 2 页 共 4 页

高三历史导学案(复习班) 主备人:张齐胜

6.实质: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 进行局部调整。 7.作用:

(1)(经济)直接: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谷,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2)(政治)间接: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国内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统治。 (3)(世界)深远: 。

(4)(社会):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使弱势群体首次得到保护,推动战后福利国家的形成。

8.局限性:新政实质上是在坚持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能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以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9. 成功原因:①国家干预经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无政府状态和生产与销售的矛盾;②美国有雄厚的经济实力;③有民主传统;④借鉴了苏联的经验;⑤罗斯福个人的才干

【重难点突破】

一、世界主要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及其教训

1.对策:①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②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 2.教训:

①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目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②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

③各国要注意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 二、运用多元史观认识罗斯福新政

1.近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2.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生态史观: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4.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都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第 3 页 共 4 页

高三历史导学案(复习班) 主备人:张齐胜

【史料研读】

材料一 (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和社区,私人慈善团体进行;救济重点在照顾处于困境中的大工业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他说:“联邦政府一干预,这种保险或干预,就会一成不变地堕落为仅仅的布施。”“对我们国家的理想和精神来说,自愿自觉的行动总比国库里拨出款来要强上千倍。”

——摘自黄安年《罗斯福和1935年社会保障法》等

材料二 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对于全体公民的福利负有一种终极的责任。如果私人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未能为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提供工作和为步幸的人提供救济,那么,那些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遭遇困难的人就有一种要求政府予以援助的权利,他宣称“所有的人”,都有权“享受充分保障不必在经济上担心老、病、事故和失业的权利”。 ——摘自(美)塞缪尔. 埃利奥特. 莫里森《美利坚合众国成长史》等 材料三 1933—1939年,美国政府各项救济工作的支出总额达到了约180亿美元。这样的结果,毫无疑问的造成了美国政府的连年赤字,……1936年财政年度的赤字时43亿美元,……但客观效果却使整个国家的境况有所好转,大大减轻了失业者的贫困和痛苦。 ——温荣刚《罗斯福实行赤字财政政策的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胡佛和罗斯福对社会救济的主张有何不同?

(2)为提供“工作”和“救济”,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反映出国家干预的哪些手段?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救济举措。

第 4 页 共 4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jm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