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法多晶硅英雄榜
更新时间:2024-06-04 22: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物理法多晶硅英雄榜
一、 二、
1、 2、 3、 4、 5、 6、 7、
多晶硅生产技术的背景 .............................................................................................. 2 国际英雄榜 .................................................................................................................. 3
美国DOW CORNING 道-康宁 ................................................................................................ 3 德国WACKER公司 .................................................................................................................. 3 美国MEMC公司 ....................................................................................................................... 4 日本JFE公司(川崎制铁) ..................................................................................................... 4 新日铁 ......................................................................................................................................... 5 挪威ELKEM SOLAR公司 ....................................................................................................... 6 加拿大TIMMINCO ................................................................................................................... 6
三、
1、 2、 3、 4、 5、 6、
中国区之一:院士篇 ................................................................................................ 11
阙端麟 ....................................................................................................................................... 11 梁骏吾 ....................................................................................................................................... 12 周廉 ........................................................................................................................................... 12 闻立时 ....................................................................................................................................... 13 褚君浩 ....................................................................................................................................... 14 简水生 ....................................................................................................................................... 14
四、
1、 2、 3、 4、 5、
中国区之二:教授篇 ................................................................................................ 15
徐岳生 ....................................................................................................................................... 16 陈朝 ........................................................................................................................................... 16 杨德仁 ....................................................................................................................................... 17 谭毅 ........................................................................................................................................... 18 马文会 ....................................................................................................................................... 18
五、 中国区之三:老板篇 ................................................................................................ 19
序言 ........................................................................................................................................... 19 中国区老板篇之一---彭达 ....................................................................................................... 21 中国区老板篇之二---肖世平 ................................................................................................... 26 中国区老板篇之三---李乔 ....................................................................................................... 30 中国区老板篇之四---张世平 ................................................................................................... 43 中国区老板篇之五---高天国 ................................................................................................... 48 中国区老板篇之六---丁孔贤 ................................................................................................... 53 中国区老板篇之七---高文秀 ................................................................................................... 56 中国区老板篇之八---郑智雄 ................................................................................................... 61 中国区老板篇之九---群英谱 ............................................................................................... 66 中国区老板篇之---段落小结 ................................................................................................... 7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一、 多晶硅生产技术的背景
多晶硅主要采用化学提纯、物理提纯两种方法进行生产,其中化学提纯方法主要有西门子法(气相沉淀反应法)、硅烷热分解法、流态化床法,物理提纯方法主要有区域熔化提纯法(FZ)、直拉单晶法(CZ)、定向凝固多晶硅锭法(铸造法),等等。目前最为成熟的多晶硅提纯工艺是西门子法。
以往,国际主流厂商大多采用西门子法进行多晶硅的生产。方法是在流化床反应器中混合冶金级硅和氯化氢气体,最后得到沸点仅有31°C的三氯化硅。随后将三氯化硅和氢气的混合物蒸馏后再和加热到1100°C的硅棒一起通过气相沉积反应炉中,从而除去氢气,同时析出固态的硅,击碎后便成为块状多晶硅。这样就可以得到纯度为
99.9999999%(9个9,或者叫9N)以上的硅。这是直到2004年以前,全世界唯一采用的生产多晶硅的方法。
西门子法提纯多晶硅需要维持1100oC 的高温,因此耗费大量电能,造成成本居高不下。一般来说,发达国家新建多晶硅厂需投资$100/kg。一个1000吨的工厂投资需要人民币10亿元左右,每吨的成本在40-60万人民币左右。
过去,由于光伏市场一直不具备规模市场化,因此,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供应链产业。太阳能所用的电池一直是采用半导体级的高纯硅的副产品,现在俗称锅底料、边角料、头尾料是也。随着太阳能产业链的形成,硅材料依赖集成电路硅的废次原料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太阳能产业的需要,必然要有新的生产工艺,而物理法是大家比较公认的能够替代西门子法的一个新途径。
物理法是采用对冶金级的硅进行造渣、精炼、酸洗(湿法冶金)、定向凝固等方式,将杂质去除,由于硅是不参加化学反应的,所以俗称物理法。但其实,无论是造渣、精炼还是酸洗,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化学反应,因此,比较准确的叫法应该是冶金法。 冶金法的投资比化学法要小,大约每千吨产能投资只需要4亿元左右,而每吨的成本为15-25万元人民币左右。因此,如果成功的话,将对化学法形成很大的威胁。但是,冶金法对硅的提纯极限为6到7个九,也就是6-7N,因此,无法用于半导体行业,而只能用于太阳能产业。
但是,现在的多晶硅市场还没有形成到价格竞争的地步。由于太阳能产业造成的需求太大,目前,多晶硅的价格已经达到了400万元/吨的程度,所以,无论是化学法还是物理法,都会赚得盆满钵满,只要能做出来就行了。上述的成本差异,也只是今后供求大致平衡后,才会显现出来。但无论怎样,人都是想走捷径的,所以,现在有那么多人在研究物理法多晶硅,是想一步到位,想在今后的竞争中能够在成本上立于不败之地。另外,太阳能电池目前应用推广的最大障碍,就是成本太高,如果能够将太阳能电池的主原料----硅的成本大幅下降,那这个市场的发展速度,要快得多。
本文拟把本博主在国内外调研的情况写出来,与大家共享一下,让大家了解一下全世界的多晶硅行业中,有哪些先驱者在从事着这方面的工作。这些人不管其初始的动机
2
为何,客观上,如果能够有成效的话,都将起到了降低太阳能电池的成本的效果,最终将会推进太阳能的普及,是造福人类的大功德。
二、 国际英雄榜
1、 美国DOW CORNING 道-康宁
道康宁是众所周知的玻璃大王。玻璃最主要的成分也是硅,所以,康宁公司在多晶硅中要占一个份额,是不奇怪的。2001年,康宁公司成立了康宁太阳能公司,该公司控股的HEMLOCK公司,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而且,该公司的产业链包括从硅石、硅沙、金属硅、多晶硅、单晶硅、电池片、电池组建、封装材料(许多是玻璃)的几乎整个太阳能产业链。
2006年,HEMLOCK公司的多晶硅产量就达到了1万吨,而到2009年,该公司宣布要达到19000吨的规模。而更令人意外的是,康宁公司在2006年九月宣布,该公司的下属公司HEMLOCK采用了全新的铸锭法生产多晶硅,使得该公司声名大振。
该公司宣布的方法,是从冶金级的硅(国内叫工业硅或金属硅),采用一种新的大规模的冶金方法,可以为目前的太阳能市场提供大量的低成本的多晶硅。但是,该公司同时说,目前,这种“新方法”所生产的硅,只能和传统方法生产的硅进行混合使用,混合的比例大约是10份传统的多晶硅掺入1份新法多晶硅;也就是说,HEMLOCK的冶金法多晶硅不仅不能单独使用,而且只能使10%左右的比例掺到西门子法的硅中去。这不免让鼓吹物理法的人觉得有些遗憾,但是,这毕竟是开了个好头。
该公司宣布将逐步将这种新方法生产的低成本的硅的比例在最终的太阳能级的产品中尽快提高到20%。“我们的这个突破,表明我们在不断地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不同的工艺选择,以满足他们的实际的需求。这说明了康宁公司不仅致力于解决技术问题,也尽心地为客户解决供应短缺的问题,至少我们为客户在中长期方面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可能。”康宁公司的发言人如是说。
Dow Corning 是和GE Energy合作研发该技术的。他们采用冶金精炼法制备命名为PV1101太阳能级多晶硅。虽并未见到有关DOW corning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的详细工艺报道,但与它合作的Crystal System Inc.宣布他们是通过熔融金属硅渣化与水气反应去除硼和磷,然后用HEM炉定向凝固的。
2、 德国WACKER公司
在多晶硅行业,WACKER公司的名气是如日中天的。因为,它是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的生产商之一,而且已经具有五十年的多晶硅的生产经验,向太阳能电池制造商供货的历史几乎也一样长。
3
瓦克(WACKER)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市的全球性化学品公司。以前的中文译名为威凯公司,现改称为瓦克公司,无论从译音上或译意上,更加准确地表达了(WACKER)公司业务领域及企业形象。目前,瓦克公司是世界上第二大多晶硅制造商,产能为5500吨,而该公司的总裁兼CEO Peter Alexander去年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公司计划在2008年初达到10000吨每年,到2009年底将多晶硅的年产能再提高4500吨达到14500吨,公司已经筹集到3亿欧元(3.767亿美元)投于该计划。
但鲜为人知的是,尽管WACKER目前是执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的牛耳,但它们也是国际上率先开发出物理法的公司。早在1975年,WACKER公司就率先采用了冶金法(又称物理法或铸造法)来制造太阳能级电池硅,之后,技术不断改进,质量不断提高,其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达到了21%,接近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由于铸造多晶硅具有与单晶硅相同的电学特性,而且它的投资成本和生产单位能耗大大低于化学法,因此,一度被看好可以很快成为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但是,由于冶金法的纯度只能到6个9,而这个纯度只能用于太阳能市场,但由于当时的太阳能市场几乎等于没有,因此,该公司没有对冶金法进行深入研究,而是将之束之高阁。
在最近的多晶硅热中,WACKER公司好象并没有跟随太阳能这个火热的市场,而重拾冶金法的工艺。该公司目前所宣布的扩产计划,都是西门子法的。我想,这里面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冶金法的工艺还不成熟,一个是化学法可以兼顾太阳能和半导体两个市场,风险更加小。此外,由于2000、2001两年多晶硅市场也有类似今天的火爆,但随后跌入谷底,使当时的瓦克公司几乎面临绝境,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WACKER公司今天的谨慎策略,大概就是当年被吓怕了。
3、 美国MEMC公司
MEMC也是全球多晶硅的巨头之一。,目前按产量排名的话,可以排在第五,每年为3800吨,但该公司宣布到2009年,也就是明年,产量将达到8000吨,按照其它公司公布的扩产计划,到时可能会超过日本德山而排在第四位。
2006年, MEMC宣布将在06年新工厂中开始使用区域熔化提纯法(FZ)。区熔法属于无坩埚法的一种,该法显著的特点是不用坩埚盛装熔融硅,而是依靠在高频电磁场作用下硅的表面张力和电磁力支撑局部熔化的硅液,因此又称为悬浮区熔法,区熔提纯的原理是根据熔化的晶体再结晶过程杂质在固相和液相中的浓度不同而达到提纯的目的,是属于比较纯正的物理法,该法比化学法的最大优势是节省电力和不污染硅料。但目前,没有见到MEMC所说的那个工厂的产品问世。
4、 日本JFE公司(川崎制铁)
4
JFE这个钢铁厂,是中国目前物理法成风的“罪魁祸首”。因为目前中国物理法中的“老大”,所宣布的工艺就是照搬JFE的工艺的。
JFE钢铁开发成功了能够以100吨为单位生产面向多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硅原料的冶金法制造技术。2005年已开始在该公司西日本制铁所(仓敷地区)建造相关设备,计划达到500吨的产能。原计划2006年10月投产,但后来因故停止,至今没有进行生产。该公司的人员解释说是因为成本太高,接近于化学法,但以现在的市场价格,即便比化学法还高,也还是有利可图的,分析应该还是技术不成熟的原因。
JFE的工艺路线为:以该公司购进的金属硅为原料,首先将金属硅在真空环境下加热熔化,利用电子束轰击去除掉P(磷)。然后在Ar(氩)气体中熔化后用等离子焊枪(Plasma Torch)喷吹去除B(硼),然后通过定向凝固后提炼出6个九的多晶硅。应用普通金属提炼工序可将金属杂质的浓度降至0.1ppmw以下。该公司宣称,由该制造工艺生产的SOG硅具有与西门子法制造的多晶硅相同的品量,可用于生产高转换效率的多结晶硅太阳能电池。但目前看来,应该是停顿了。
JFE的项目里,进行投资的有三菱这个多晶硅巨头,和日本新能源协会(NEDO)。虽然JFE自己没有进行生产,但JFE在网上公布的冶金法多晶硅厂房照片,使得大家都以为物理法的规模生产已经指日可待,也使得一批从日本回国的“海归博士”们,俨然成为了国内物理法多晶硅的佼佼者,被众多的富豪作为了多晶硅豪赌的筹码。有关这些博士们的情况,将在本文的后面逐一介绍。
5、 新日铁
新日铁第一次为国人所知是上海宝钢的建设。当时宝钢一期的几乎全部技术就是从新日铁引进的。
而这个日本最大的钢铁集团在2007年4月宣布,将涉足太阳能电池多晶硅业务,着手制造和销售太阳能电池使用的多晶硅。作为太阳能的多晶硅业务公司,已在2006年6月30日设立了“NS Solar Material”。NS Solar Material计划在位于福冈县北九州市的新日本制铁八幡制铁所内建设车间,从2007年度下半年开始以每月大约40吨的规模生产。所生产的多结晶硅“设想”供应给日本的太阳能电池厂商。
该公司宣布,在制造多结晶硅时采用应用“制铁技术的独有手法,与现有生产方法不同。与现有方法相比,具有设备成本可减少一半的优点”。新日本制铁此前就一直在开发多结晶硅制造技术,而且最近太阳能电池领域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因此决定设立生产公司。
新日本制铁打算在进行技术验证的同时首先建设年产500吨左右的小型车间,并在今后视市场需求建设更大的车间。 NS Solar Material的员工数量为50人左右,新日本制铁新材料事业部部长柳泽充夫将就任社长。注册资金3亿日元。公司位于福冈市北九州市户畑区。
上面所说的“制铁技术的独有手法”,应该就是冶金法。
5
6、 挪威ELKEM SOLAR公司
ELKEM本来是不做多晶硅的。但它是生产多晶硅的原料----金属硅的。而且,ELKEM是世界最大的硅金属供应商,市场份额占全球的15%以上。世界上一半的电脑所使用的硅金属都来自该公司。
ELKEM公司自上世纪80年开始投身太阳能的研发工作。与其它的欧洲厂家不同,ELKEM太阳能公司在冶炼太阳能级硅方面,一开始就走的是不同于西门子法的冶金法的路线。他们利用自己对金属硅工艺的熟悉和技术,开发了一套新型的冶炼方法,2006年9月份, ELKEM SOLAR公司投资27亿挪威克朗在挪建造了一家高纯硅厂,预计每年生产5000吨太阳能硅,但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期预计为500吨左右。目前,ELKEM公司已经和一家领先的业内公司Q-CELLS签订了一个到2018年的供货合同,年供货量将在2400吨以上,预计从2008年中旬开始供货。
ELKEM的工艺路线是:选用纯冶金级硅→渣化 → 定向凝固→ 破碎→磨光 → 化学浸出。2005年 ELKEM Solar公司取得了每天数百公斤的中试线上的产品,由德国
Konstanz大学验证产品质量,25%-100%的精炼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15%-16.5%。所以目前他们敢于投资进行批量生产了。但据传闻,该公司的产品衰减过大,很可能与该公司工艺路线中的最后的工序----化学浸出----有关。目前,ELKEN也正在积极解决这个问题。
7、 加拿大TIMMINCO
有朋友多次要求写写加拿大的TIMMINCO,这是一家现在也在用物理法生产多晶硅的公司现在可以满足这些朋友的这些要求了为了写这篇文章,所动用的机构几乎与布什为了抓拉登所动用的一样多,不过没有派海军陆战队,只派了水兵路战队,还有著名的八角洲特种部队
TIMMINCO是一家有色金属公司,有金属镁合金硅铝合金和金属硅该公司的硅产品也为电子用多晶硅化工用硅提供金属硅,也生产硅铝合金2007年,公司开始对金属硅进行提纯,供太阳能级多晶硅使用该公司还生产镁钙等其它有色金属公司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上市,代码是TIM
2007年,TIMMINCO宣布架构重组,将太阳能级硅的业务从镁的业务里分离出来这应该也是考虑了硅业务与镁业务的性质市场和前景的差异所采取的拓展措施当然,另一个原因就是是该公司近年来的多晶硅提纯业务取得显著进展,总部认为太阳能级硅业务可以单独生存了
TIMMINCO不是一开始就生产金属硅的该公司现有的金属硅业务是在2004年收购了BECANCOUR SILICON INC.(毕坎阔硅业公司,简称BSI)后才开始的
6
TIM 的股票在2007年初的价格是0.3加元,而现在的价格是22加元(等于22美元),是加拿大去年表现最好的上市公司造成该公司股价上涨的,就是因为该公司的太阳能级多晶硅业务
图1:BSI位于美丽的圣劳伦斯河畔,我曾到过这条河畔的魁北克市,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一条河了(xIA提供卫星图片)
现在成了TIMMINCO的硅业子公司的BSI,成立于1976年,位于加拿大圣劳伦斯河畔,是世界上最大的和最先进的硅生产商之一金属硅的产能为年产50000吨(包括硅合金),有四台金属硅矿热炉,其中两台20000KVA,一台30000KVA,另外一台较小BSI的金属硅的客户包括欧洲最大的五家多晶硅生产商
图2:BSI的金属硅生产工厂,怎么近看似乎与中国的金属硅厂的污染状况也差不多,是不是老毛子情报部门偷懒,到中国东北或内蒙某地随便拍了个金属硅厂给我交差了?不会吧!!!(xGB提供图片)
BSI的总裁由RENE BOISVERT担任René Boisvert, 1957年出生,1980年毕业于加拿大魁北克市的拉瓦尔大学,是电气工程师在从事了五年的采矿与建造行业后,他进入
7
BSI, 1986年成为项目经理1995年成为技术部经理,2001年就任公司副总裁(熬了20年,当上个副总也不容易)他拥有一项电极技术的专利,多年来在硅技术方面发表过多篇论文
在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之后,RENE完成了两项专利技术,该技术可以使硅材料的杂质含量从7000ppm降低到10ppm
为了防止侵犯其隐私权,其照片就不贴在这里了(照片提供:xSA)
2005年,一位客户来到了BSI,希望他们能够提供低硼低磷的多晶硅BSI十分重视这个客户的需求,立刻组织人员进行试验2006年初,BSI于中试工厂内部按照客户的要求首次生产出了这样的材料当时的这批材料中,杂质的总含量是300ppm,也就是说,硅的纯度为99.97%,接近但还不到4N其中,硼氧碳的含量都没有达到客户的要求为此,他们不得不寻找更好的办法
2006年的春天,他们在一种在完全不同的行业中中应用的设备上展开了试验,成功地对上述硅材料进行了再处理随后,他们以低廉的价格购买这台二手设备,但产量很低 2006年12月,BSI 宣布,一个每月产量为30吨的中试工厂正式开始投入生产同时,BSI申请了两项美国专利
中试工厂投产后,BSI生产了90吨,并发往了24个客户其中,大部分是为两个与其签订了长期合同的客户提供的,其余的客户则只发了样品 2007年7月,BSI将这条月产30吨的中试工厂停产,以便为建设商业化生产的正试工厂做准备
2008年2月,这条曾为BSI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中试生产线于又重新启动,作为该公司改进太阳能级硅的研发装置使用这说明,BSI的研发人员,包括总裁RENE在内,都对这条生产线充满了感情
BSI的SILBEC技术专利,已经在审批过程中,并且于2008年通过了初审,还有几个小问题没有回答完,回答完后,即可通过复审,进入公开程序
2007年的前三个季度,BSI所生产的硅中的磷含量在4~10ppm之间波动,硼则在1.0~1.6ppm之间波动而进入2007年的第四季度,由于采取了新的工艺方法,磷的波动范围降低到2~4ppm之间,硼的含量则降低到了0.8~1.3ppm之间
8
上表是BSI于2008年1月,在一家独立的专业测试机构里,用辉光放电质谱仪(GDMS)测得的一批硅料的两个样品的结果可以看到,硼的含量分别为0.83和0.89ppm,磷则分别为5.2和4.5ppm其它的杂质都较小,除了锗为1.9ppm外,其余都小于0.1ppm总杂质含量为5N,如果按国内不少物理法多晶硅厂家的算法,只计算FE,AL,CA,B,P 五种元素的话,杂质含量共为5~7ppm左右,纯度为99.9993%
2007年5月,美国的PV Industry Forum(光伏产业论坛)的一位分析员写了一份关于TIMMINCO的分析报告,题目是Here Comes the Silicon(直译中文译名为:现在,硅来了),该报告中对TIMMINCO的推荐评级为买入,认为该公司到12月后的股价可以达到6加元,并认为该公司开始成为太阳能硅材料的供应商,意味着该公司参与到了一个有巨大增长机会的产业这些结果当然是来自BSI在太阳能级多晶硅方面的进展 2007年7月,一个正式的商业化生产的太阳能级硅工厂在BECANCOUR奠基动工这个正式的生产工厂包括三条生产线,每条线是年产1200吨太阳能级硅的能力,总产量为3600万吨 2008年2月,BSI宣布,第一条1200吨的生产线已经达到了80%的产能第二条1200吨的生产线已经在2月初开始试产,而第三条线将于4月投产到2008年4月,三条线全线竣工,BSI的多晶硅的月产量达到预计产量300吨
大约是从太阳能级多晶硅的销售状况中看到了甜头,BSI于2008年4月份还宣布,该公司计划将该公司的太阳能级硅材料的产能从现在的3600吨提高到14400吨这个扩产计划已经动工建设,并且计划在2009年中期竣工,该扩产项目的总投资为6500万加元,投产后,将使BSI成为从冶金法提纯太阳能多晶硅领域的领先者
2007年3月,BSI宣布进入太阳能级硅市场,并签订了其第一个太阳能级硅的合同该合同的客户名称一直未披露(我的情报人员当然已经知道了,本来考虑以后他们也可能会成为我们的客户,就不公开他们的名称了,但是现在他们自己先跳了出来,所以我就先披露一下,就是美国著名的太阳能公司Q-CELL),但披露了合同的销售量是五年内为该客户提供4000吨几周后,BSI又签订了第二份合同,该合同其实是一份供货协议,是与一个太阳能电池制造商签订的该协议称将在五年内为该客户提供1500吨到5000吨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具体的数量视BSI的产能和客户的需求量来确定
9
2007年5月31日,BSI将20吨太阳能级多晶硅发往上述两个客户那里,此外,还为一些潜在的客户提供了太阳能级多晶硅样品到2007年7月止,BSI共生产了90吨产品,其中大部分发往上述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的两个客户,其余则只是提供样品 据一些消息来源表示,有些BSI的客户说,BSI的硅材料可以与西门子法所生产的高纯硅进行1:1的混合使用,但有些用户则可以100%地使用BSI的硅材料
BSI公布了另外四个长期客户合同,此后,BSI开始为这四个新客户进行了原料采购,并对外声称,可以提供高质量和清洁的材料,供单晶硅生产
疑点:
不过,TIM宣称自己为太阳能这个爆炸式的市场提供了低成本的多晶硅提纯方法,但到目前为止,所有的证据都是来源于1600万加元也就是说,其股价的上升远远地超出了现实的财物状况,因此,而如果其太阳能业务没有达到所期望那样优秀的话,股价将十分脆弱
TIM的股票多年来一直在0.5加元徘徊,然后,大约一年前,一位证券机构的分析员(就是在前面说的PV INDUSTRIAL FORUM上发表文章的那位)听说TIM有将98.5%纯度的金属硅提纯道99.999%的技术,这样,原来一公斤才0.83元的金属硅可以卖到35元于是他开始购买TIM股票,目前他已经拥有1800万股TIM股票
挪威的ELKEM投资了7亿美元建了一个年产8000吨的物理法的多晶硅工厂,而TIM宣布他建的工厂比之大近一倍,但只用9000万美元而且,TIM还宣称,与ELKEM的每公斤20美元和MEMC的每公斤35美元的成本相比,他们的成本只有10美元一公斤 另外一家证券机构的一位分析师于2008年3月27日指出,Q-CELL公司已经投资进行了多种硅提纯技术,但从未产出过有用的产品对TIM的专利进行详细分析,可以发现令那个分析员欢欣万分的专利只不过是个实用新型专利有人做了一个搜索查新,发现TIM的专利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其实已经被DOW化学公司试验过,后来又摒弃了进一步的测试也否认了TIM的纯度指标,ELKEM公司所声称的纯度只达到了TIM的一半,但一家英国的权威检测机构Globe Specialty Metals表明,最近对TIM的样品的分析表明,如果换一种方法测试,他们的样品的杂质含量比ELKEM还要高
对上述质疑,TIM也迅速作了回应他们说,2008年一季度已经又发了100吨货(但这与他们之前说的已经每月达产100吨有差距),也被逼说出了之前他们不愿意说出的客户名字,就是俺们的侦察兵已经侦察到的鼎鼎大名的Q-CELL公司而且,价格达到了60美元一公斤呢该公司的财务总监引用Q-CELL的话说,我们按合同按时收到了货,这些货满足我们的技术要求但他没有回应这些技术要求的具体细节;他还说:我们的炉子在开着,我们的产品在出着,我们也按合同交货了,我不知道有什么好担心的很厚道的样子
看来,TIMMINCO还是有许多地方的问题要向投资者交待得更加清楚的
10
三、 中国区之一:院士篇
中国用冶金法或者物理法从事太阳能级硅的冶炼其实是比较早的事情。我个人看到的一篇最早的关于用定向凝固从金属硅中除铁的是1991年发表的,作者是东北工学院钢铁冶金系的梁连科等人。但这绝不是中国关于物理法多晶硅最早的文章。这里,笔者无暇对中国物理法多晶硅的鼻祖和发展史进行调研,因此,只对2004年以来,在中国的太阳能市场上,依旧在呼风唤雨的大侠们做一个介绍。
需要指出的是,本博主的信息来源有限,大多局限于互联网的报道,和坊间的传闻,难免有不实之处和挂一漏万;因此,有关的消息是否准确,请读者自行判断。
将从事物理法多晶硅的能人称为“大侠”,绝对不是一种搞笑的比喻。如果曾经参与过这个行业人应该都有体会。如果把这个行业叫做“江湖”,那么在这个“江湖”里的那些专家们,行事说话谈吐,绝对不比武侠小说里的江湖上的大侠逊色。而且,东邪西毒北丐南帝,老顽童小邪女,还有裘千仞裘千丈,形形色色的人物,连金庸和古龙先生的武侠小说的角色,也没有现实多晶硅业界的大侠们丰富多彩。
多晶硅作为一个史无前例的开创型创新行业,自然少不了院士的参与。实际上,中国的多晶硅目前如此之热,就是因为在2005年,梁骏吾、周廉、阙端麟三位院士联名向国务院等相关部门提交了一份建议书,呼吁“打破垄断、政府主导、多方融资,迅速建立年产上千吨级的多晶硅生产厂”,该建议书引起了国家领导人和政府各部门对多晶硅的重视,就此,拉开了中国多晶硅建设热的序幕。
因此,这里先对涉及到多晶硅的院士级的真正的大侠给予介绍。
1、 阙端麟
1928年5月19日生于福建福州。半导体材料学家。阙端麟195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电机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3年调浙江大学工作,1981年晋升为教授。1984年加入九三学社。曾先后任浙江大学电机系实验室主任、无线电系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教研室副主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半导体材料研究室主任、半导体材料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4年,跨入了半导体材料这一新兴学科,1959年转向硅材料的研究,1964年在国内首先用硅烷法制成纯硅。随后在浙江大学组成了扩大的研究课题组,于1970年完成了高纯硅烷及多晶硅生产的成套技术研究,30年来一直是我国生产高纯硅烷的主要方法,该成果获国家发明奖三等奖。20世纪80年代,阙端麟除在高纯硅和测试技术、测试仪器外,还在硅晶体生长技术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氮保护气氛直拉硅单晶”的研究成功,打破了国外同行专家“不可能采用氮气作保护气氛拉制硅单晶”的结论,取得了6项发明专利,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减压充氮直拉硅单晶技术”被《科技日报》评选为我国1987年10项重大科技成果之一,1989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11
鉴于物理法的定向凝固技术大部分来源于拉单晶,因此,如果阙院士的成果被应用于定向凝固,是毫不奇怪的。但最近,阙院士是三名“联名上书”的院士之一,但自己却基本置身事外,没有陷于多晶硅的江湖事务,只埋头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上。是国内涉及多晶硅后又独善其身的为数不多的院士之一。
他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的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除了在大直径硅单晶生长、硅的缺陷工程以及微氮硅单晶的杂质缺陷的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国际水平外,同时还开展了铸造(物理法)多晶硅在太阳能电池方面的应用研究。
2、 梁骏吾
半导体材料学家。1933年9月出生于武汉。195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1956-1960年在苏联科学院治金研究所从事高纯半导体硅单晶研究、1960年获副博士学位。
1960-1970年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从事高纯区熔硅单品、砷化镓液相外延、硅气相外延、SiO2隔离膜生长和多晶硅生长的研究,1970-1978年在宜昌半导体厂从事半导体集成电路的研制和生产。1978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硅单品、掺氮中子变硅单晶、超高速电路用外延技术、MOVPE AICaAs/CaAs量子阱材料及半导体中杂质与缺陷的行为。近年来主要研究领域为SiC外延生长和CaN基材料的生长。1997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梁骏吾院士为我国从事硅材料的元老级专家。早在1964年,就解决了高纯区熔硅的单晶生长技术,可以说是现在物理法多晶硅定向凝固的开山鼻祖。已经七十几岁高龄的梁先生自然不再从事具体的工作,但在硅行业依然活跃非常,影响力不可小觑。 早在2000年,梁院士就代表专家组参加了由峨嵋半导体材料厂承担的国家重点科技创新项目——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首条100吨多晶硅工业试验示范线的鉴定会。梁院士还于2006年10月22日参加了深圳南玻在湖北宜昌的多晶硅项目的动工,而据2007年12月8日《洛阳新闻网》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梁骏吾代表鉴定委员会宣布,由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24对棒节能型多晶硅还原炉成套装臵?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创新性,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表明我国掌握了成熟的千吨级多晶硅产业化核心技术,标志我国已步入世界多晶硅生产强国行列。”
2006年8月,梁院士对《科技日报》记者做了题为“中国硅材料工业如何提高竞争力”的长篇访谈,提出中国的硅片应在大尺寸上建立大规模的工厂,同时应该加强协会的作用,制订行业规范,避免恶性竞争。梁院士本人没有具体针对物理法还是化学法在多晶硅上做具体工作,但他在2006年就对媒体提出,中国的硅行业无法指望从国外引进技术,只能靠自主研发创新,基本上这也是国内物理法的情况写照。
3、 周廉
12
1940年生,吉林省舒兰县人。1963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原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现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长期致力于超导和稀有金属材料的研究与发展工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高温超导材料研究、合成、制备、性能及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院士虽然不是多晶硅专业的专家,但他是向国务院联名上书的三位院士之一,也参加了2006年的“香山科学会议”的中国太阳能产业规划会议,因此,在这里仅作简单介绍。周院士在联名上书后,就没有再多过问多晶硅的事务。
4、 闻立时
1936 年 3月 23 日生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专业:表面工程、纳米科技。1952年入南开大学物理系,随后到北京俄文专修学校留苏预备部,1954.年到莫斯科钢铁学院物理化学系学习。1960年到中科院金属所工作,从实习研究员到研究员、博士导师。 1996.年还担任美国ANC Ion Coating, Inc. 总工程师兼科学顾问。 闻院士主要从事薄膜与镀层的研究,提出了纳米复合电磁功能薄膜的微观物理模型和基本理论框架,利用该原理研制出多种纳米复合多功能薄膜。研制出九十年代先进水平工业型脉冲偏压电弧离子镀膜机和等离子体增强直流和中频磁控溅射镀膜机,研究成功低温沉积工艺技术以及多项镀层工艺和技术的工业化生产。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工作在中科院金属所的闻立时院士虽然是涂层专业,但近年在多晶硅行业却四处奔走,致力于发展中国的多晶硅产业。他认为,我国长期以来对科技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不够,科研投入太少,政府往往认为这个产业已经出现了产品,走向了市场,就不需要国家再继续投入科研经费了。其实,由于硅材料严重短缺的制约,缺乏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并没有真正与市场接轨。因此,国家要加大对光伏发电的科研投入,出台相关的政策来支持其发展。
而在2006年中国太阳能“香山科学会议”上,闻立时院士也与其它几位院士共同担任执行主席。他在会议上指出,目前国际上生产多晶硅的主要技术“西门子法”有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流程核心环节上采用了落后的TCVD,并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我国多晶硅发展路线的一些技术新设想,高纯多晶硅生产的关键技术应是国家研发的重点;是比较早就呼吁在化学法以外找出路的院士之一。
他致力于太阳能产业的发展,从湖北、安徽、深圳、四川、福建,几乎全国有多晶硅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报告。在福建南安,他对三晶的物理法给予了大力的鼓励和支持:“冶金法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材料成功最大的意义就在于降低太阳能电池生产成本,可以说是一个重磅炸弹,它的电耗及成本较西门子法有大幅度的下降,这应当成为我们国家走独特发展道路的一个典范。?
13
闻院士十分关系我国太阳能行业的产业规划,在他的多份专题报告中,对行业发展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也对存在的问题表示了忧虑。许多地方政府都邀请他作为当地发展光电或光伏产业的顾问。虽然主业是薄膜材料专业,但由于他在太阳能领域的努力和贡献,他被认为是我国太阳能与硅材料专家,而且被业界不少人士尊称为“太阳能泰斗”。
5、 褚君浩
江苏宜兴人,中科院院士,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3到2003年任中科院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主编。发表论文316篇,著有《窄禁带半导体物理学》专著一本,获国家自然科学、中科院自然科学、中科院科技进步多项大奖。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物理法多晶硅的热是从2005年三位院士联名上书开始的,而最先在媒体上报道的物理法多晶硅成果,就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的褚君浩院士。当时,技物所的网站上宣布本所在福建一家工业硅厂进行了4N多晶硅的成功试验,生产出了4N的太阳能级多晶硅。随后,逐渐披露技物所的领军人物,就是技物所的国家红外物理重点实验室的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先生。随后,因为上海技术物理所投资了河南迅天宇公司,成为中国科学院物理法多晶硅的领军者。
香港文汇报2007年10月8日报道说:?……新法提纯多晶硅优化国产太阳能, 2004年起,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开始对多晶硅提纯的自主科研攻关。褚君浩放手招揽专业人才,引进了高文秀博士等顶尖人才,整个团队锐意创新,近日终于传出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利用自主研发的「物理提纯法」,他们成功生产出4N以上纯度的太阳能电池硅产品,部分样品经日本方面测定,纯度高达5N至6N,而电耗和水耗分别只有「西门子化学法」的1/3和1/10。这使得中国一举打破日德等国的技术垄断,更确立了中国在国际光伏产业链的地位。…?”
褚院士为物理法多晶硅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仅为迅天宇的发展不遗余力地呼吁和奔波,而且,目前正在集中精力筹建中国科学院的上海太阳能研发中心,而据褚院士向上海《新闻晨报》等媒体透露,上海技物所与河南迅天宇均是该中心的成员。
6、 简水生
1939年生与江西萍乡。中科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北方交通大学光波技术研究所所长,我国著名的光纤通信、光纤传感、光纤器件、光纤网络专家。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劳动模范等称号。历任国家自然科学奖信息学部评委、北京市政府通信与信息技术顾问组组长等社会兼职。近3年来,在宽带光纤光栅
14
色散补偿技术方面取得了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做出了创新性成果;在光纤生产新方法研究方面形成了无氢过程HVD的新型生产工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全光网方面进行了首创性研究。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劳动模范、詹天佑铁道科技大奖等称号。
简院士在到江西上饶广丰县月兔硅材料公司考察和指导时,对与企业高纯石英砂产业的产业链发展提出了十分中肯的建议和要求:“一是要用‘淘米论’来生产多晶硅,要用科学严谨的作风来生产多晶硅,要生产5个9的多晶硅,每一道工序就必须达到6个9以上;二是要降低多晶硅的生产成本,必须在技术上来一次革命性变革,试用新的方法来生产多晶硅;三是对市场前景估量要实事求是,前期要做好市场定论,这样才不会盲目发展。”
2007年,简院士以79岁高龄,但始终精力充沛。他亲自到江西萍乡、新余、赣州等地实地考察,不仅参观工厂,甚至还到矿山考察硅石矿,与他作为江西萍乡人,对家乡父老的邀请盛情难却有关,另外,也与他从事的器件所面临的多晶硅困局有关系。他在多个报告里,都认为在太阳能技术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技术突破契机。他对中国人抓住能源这一重大主题,进行技术科学研究并促进产业化跨越发展的前景抱有殷切的希望。
对我国多晶硅的发展十分关心的两院院士还有陈立泉、甘子钊、王占国、陈良惠、顾逸东等多位老前辈。但因本文重点介绍的是物理法多晶硅的英雄榜,所以无法一一对这些德高望重的前辈进行介绍。在此只能报以遗憾。
四、 中国区之二:教授篇
如果说在中国从事物理法多晶硅的英雄里面,前面两篇关于国际的公司和中国区院士级的大侠还能够没有什么争议的话,那么,从现在开始介绍的人物,就可能会引起争议了。
本博主尽量本着全面的宗旨来对每个从事物理法多晶硅的侠客进行介绍。但难免有不准确和缺漏的地方。再次请看客们留意,千万不要因本文中难免的错谬而兴起文字狱。 本篇介绍在中国从事物理法多晶硅的教授级人物,包括教授级研究员、教授级高工、教授级调研员、博士导师、还有可能不一定有教授级头衔但本博主认为其有教授水平的人物。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没有列出的从事多晶硅的教授和比教授还高水平的人,就不见得是不具备教授的水平,而很可能是本博主孤陋寡闻的缘故。
不要以为教授级的人物从事多晶硅就一定比院士差,就像同样不要以为小学没有毕业的人搞多晶硅就一定不如教授一样。
15
1、 徐岳生
男,汉族人,1935年11月出生,湖南省益阳市人。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半导体材料专业教学、科研与科技开发。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5年始招收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半导体硅单晶生长及硅片缺陷工程;晶体的等效微重生长。82年至今,先后有11个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攀登计划、总装备部的资助。研究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国家发明四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共发表论文40余篇,10篇收入SCI和EI。
徐岳生先生虽然不是院士,但他以70多岁的高龄,依然奔走在河北与湖南之间,精神可嘉,加上他德高望重,因此,本欲将他放在前篇的院士行列,但院士这个头衔毕竟是象牙塔,为了不让其它的院士有意见,还是按职称排列,在这里介绍吧。 徐岳生教授从1991年就开始研究如何用新的技术处理硅材料中的缺陷。2005-2006年,他研究了用铸锭炉直接对2N金属硅进行提纯的技术,并产出了4N多晶硅的结果。他本人对金属硅的真空提纯和铸锭炉设备也有深入的研究。
2006年,上海国之杰发展公司在徐岳生教授的故乡-----湖南益阳成立了晶鑫公司,从事太阳能级多晶硅的生产,徐教授是湖南益阳鑫晶公司的“技术领衔者”。根据2006年6月19日的《益阳日报》报道:?……落户益阳的这个太阳能电池级多晶硅光伏产业项目,采用物理提纯法生产,其生产技术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这个项目的技术领衔者是河北工业大学的益阳籍老教授徐岳生先生,投资者是上海国之杰发展有限公司。根据有关协议,项目前期投资为2亿元人民币,之后,上海国之杰公司将根据项目实施和市场情况,积极向产业链下游延伸,最终形成总投资约30亿元,年产多晶硅5000吨’单晶硅2000吨和中下游产业配套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
徐岳生教授2007年所写的《熔硅法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一文,就对光伏电池用硅的质量标准、西门子法与改良西门子法的优劣、熔硅法(物理法、冶金法)的原理、缺陷工程应用等进行了高屋建瓴的论述。
有传闻说湖南晶鑫将采用高纯石英和高纯碳进行还原来生产多晶硅。这是条全新的路线,但还有待考证。不论如何,我们期待着徐教授领衔的益阳晶鑫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在多晶硅的生产上早日获得成功。
2、 陈朝
陈朝教授,1943年出生。厦门大学物理系教授,兼中国电子学会半导体与集成技术分会信息光电子专业委员会委员、\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杂志编委。
16
1992年至1993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受国家教委公派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冶金材料系和白俄罗斯大学物理系进行III-V族材料光电性质及其应用的研究。研究方向:主要开展半导体材料光电性质、半导体光电器件、集成光电子学、光纤通信、光接入网、有线电视网等信息光电子学领域的研究。
陈教授主持和负责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委重点项目、国家科委国际合作项目、福建省科委国际合作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任务。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一百多篇学术论文,多次获省市科技进步奖。
陈朝教授从90年代开始进行多晶硅的研究。他是厦门大学多晶硅材料的最早的研究者。而厦门大学是当年中国“五校联办”半导体的东道主,目前,厦门大学的材料系、纳米中心所进行的物理法多晶硅研究,不少人是在他的鼓动下干起来的。
陈朝教授也是福建不少原来的工业硅厂现在做多晶硅的技术引路人。现在多晶硅如此火热,福建又有如此多的多晶硅企业,尤其是物理法多晶硅企业,这些企业与陈朝教授都十分熟悉,但却一直没有与任何企业挂钩。教授就是教授,这种一心做学问的精神值得钦佩。
厦大目前的物理法多晶硅研究从发表的论文看,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这些论文不仅是泛泛的行业综述,也不仅仅是理论文章,而是都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有具体的实验数据,表明他们做了不少的事情。郑凇生、蔡靖、张妹玉、潘淼、庞爱锁,这些活跃在物理法多晶硅提纯的厦大教授讲师研究生们,后面都有陈朝教授的影子。尤其是利用湿法萃取在金属硅中除硼的实验进展,就很有意义。在真空冶炼、定向凝固制作太阳能级多晶硅、多晶硅缺陷工程研究等方面,他们都做了很宝贵的技术理论探讨和实验工作。 陈朝教授还是目前中国物理法多晶硅行业一位炙手可热的人物在厦大做博士后研究期间的导师,也是该人物教授在多晶硅领域的启蒙者。其它篇里将会对该人物进行介绍。
3、 杨德仁
杨德仁教授,1964年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1985年浙江大学金属材料热处理专业本科毕业,1991年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半导体材料工学博士,1993年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晋升副教授,其间在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访问研究。1995年初赴德国FREIBERG工业大学工作,1997年5月被浙江大学特批晋升教授,1998年初回国在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2000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杨德仁教授在从事物理法多晶硅的教授级大侠里,属于少壮派人物。他目前是浙大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副主任,也从事铸造法生产太阳能多晶硅的研究。
17
作为阙端麟院士帐下的一员干将,他不仅发扬光大了阙院士的“氮气氛拉单晶”的成果,而且自身在重掺杂晶体、晶体缺陷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果。而从他在《材料工程大典》里所主笔的“铸造多晶硅”一章的内容来看,他是本博主所见过的国内对物理法和铸造多晶硅的理论了解的最全面、功底最扎实的专家之一。而物理法多晶硅由于杂质和缺陷都比化学法要高,所以,他的研究与物理法多晶硅息息相关。 杨教授近来不仅开始从事物理法多晶硅生长的实验研究,而且还从事低纯度(指6N,相对于9N而言)多晶硅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的工艺尤其是缺陷工程的研究,已经在考虑如何用5N~6N的材料来生产出高转换率、低衰减的太阳能电池来,属于中国最早在这个太阳能多晶硅的缺陷工程领域进行研究的专家之一。
杨教授目前也是潜心研究,虽然他与不少研究多晶硅的企业关系都不错,也经常到企业里去做技术指导,但没有听说他在哪个企业挂职,哪怕是虚职。
4、 谭毅
1983年在大连理工大学毕业,86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工作,91年到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做客座教授,1993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先后在日本东京国际贸易株式会社、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任职。2001年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玑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研究员,后到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任教授。
谭毅教授在大连理工大学有一个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奖学金。虽然奖金不多,每年只有2000元,但以教授的职务这样做的人,很少,很可贵。
谭毅教授是目前唯一一个以“非西门子法”来称呼西门子法以外、尤其是物理法的学者。鉴于“物理法多晶硅”名称并不是很准确,而“冶金法”、“铸造法”也各有其不妥之处,因此,谭毅教授是追求客观、而且不愿随波逐流的人。
谭教授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高温熔炼法制备高纯多晶硅及其相关问题。他也关注了多晶硅的纯度与少数载流子的寿命之间的关系。在铸造法多晶硅的领域,他不仅进行了理论性的研究,也进行了许多实验。听说他已经用物理法(或叫铸造法、冶金法、非西门子法)制备出了5N级的多晶硅,只是数量比较少,还在实验室的水平,没有进入实质性的阶段。
迄今为止,还没有听说谭毅教授与哪个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但他曾经到吉林白山市就多晶硅的项目与白山市政府洽谈过“市校合作”的事宜,相信后面应该有企业背景。
5、 马文会
18
在中国物理法多晶硅的江湖上,马文会应该属于更加年轻的后期之秀。他于1996.7 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系,获工学学士;2001.5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系,获工学博士;2002.8-今昆明理工大学副教授;2003.2-2004.3在日本东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云南省有色金属真空冶金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昆明理工大学真空冶金及材料研究所副所长。
马教授主要从事真空冶金及硅材料研究,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日本东京大学国际合作项目等10余项,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科技进步奖1项,获国家专利5项,2005年获昆明理工大学“伍达观奖教金”杰出教师奖。在学校里为研究生和本科生讲授《硅冶金及硅材料》、《冶金及材料能源环境学》、《冶金传输原理》、《专业英语》等课程。
马文会教授现在是昆明理工大学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是我国有色冶金泰斗----戴永年院士的五虎上将之一。在2006年9月在河北召开的“2006中国多晶硅技术与市场论坛”上,马文会提出了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制备新技术,包括冶金法从金属硅出发提取高纯度硅、改良西门子法的低价格工艺、从高纯度SiO2直接制取、熔融析出法、还原或热分解工艺等技术。
马教授于2006年申请了一项专利,技术路线是将金属硅粉碎、酸洗在经过真空高温熔炼,从目前中国物理法(或者套用谭毅教授的术语,叫“非西门子法”)多晶硅的研究进展来看,这个路线应该是最有可能成功的路线。他们采取的是先用酸洗、再用真空脱气和真空冶炼,最后定向凝固的工艺路线。不太清楚马教授和他所在的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在这个工艺路线的规模化生产上有什么实质的进展。
多晶硅的江湖上也有传闻马教授与四川超磊有合作关系,但具体情形尚不清楚。因为超磊的董事长罗凡也是昆明理工大学冶炼专业毕业的,江湖上以讹传讹也是可能的。
以上,是我国在物理法多晶硅的研究上,真正为国内的技术作出了贡献的几位教授级大侠。这里,重点介绍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专家,而有些教授级的大侠,因为已经陷于了产业,脱离了专业的研究,他们的贡献可能更多地在于商业上,因此,将放在后面的“物理法多晶硅英雄榜:中国区老板篇”里,和那些可能不是教授的老板们一起介绍。
另外,正如本博主在本文开头所说的,这里如果没有提到的,不代表就没有造诣。
五、 中国区之三:老板篇
1、 序言
19
如果说,前面的《院士篇》和《教授篇》所叙述的人物,为中国的物理法多晶硅事业打下了一定的学术基础的话,那么,让中国的物理法多晶硅火起来、并形成风风火火的投资热潮的人物,就是本篇后面的一系列文章里将要叙述的这些大侠们。
多晶硅的真正发展,要靠商业化。而中国自古就有“无商不奸”的说法。所以,介绍这篇中的人物时,就不象介绍前面的院士和教授那么简单了。那些院士和教授们,所涉及到的大多是科学的问题,而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虽然也有交大的“汉芯”事件,但那里面也有商业化的因素在内)。而商场则不同,自古商场如战场,尔虞我诈、虚张声势的情形屡见不鲜,主要的原因就是涉及到了一个词:利益。
正因为如此,本篇下面将要叙述的人,可能会引起相当大的争议。有可能因为说出了某些大侠不愿为人所知的一面,也有可能会因为本博主的资料不详尽,都可能会引起当事人的不满意。但本博主可以保证,所有的叙述都是有依据的。这些依据,要么是本人亲耳所闻,要么是当事人自己的叙述,要么就是当事人自己的公司所公开的资料,要么就是有德高望重的或者值得信服的人的叙述或评价,而绝不会捕风捉影,更不会无中生有。我希望如果有人有疑问或不赞同我的说法,可以随时指教,随时探讨。 我一直赞同凤凰卫视的董嘉耀说过的一句话,就是“把事件摊在阳光下”。其实,任何再神秘、再蹊跷的东西,只要一摊开,就很容易看得见真假,辨得出虚实。
本篇将叙述从事物理法多晶硅的老板们。首先,我想再重复一下在本系列文章的开篇已经介绍过的物理法和化学法的不同之处。
物理法比化学法有诸多好处,包括:投资小(只有化法的几分之一)、成本低(只有化学法的几分之一)、建设周期短(只有化学法的一半或更短)、无化学污染要处理,而不足之处只有一个:就是技术不成熟,目前为止,全世界没有一个工厂是一直沿用物理法进行生产的。因为这些好处和这一个不足之处,造成了物理法多晶硅的投资局面与化学法多晶硅的投资局面有很大的差异。
投资化学法的公司,大多数是财大气粗的上市公司,而且许多有太阳能电池的背景,而且出手大方,动辄几十个亿;技术来源清楚(即使不见得有用),工艺设备来源也很清楚,建设的时候,设计院资料很规范,时间表也非常明确。
而从事物理法多晶硅的公司,则大多数不会说出自己的技术路线,即使说要生产,也没有一个清楚的设计,更没有工程的计划和安排,对设备的来源也大多数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在投资规模方面,基本上只有从几百万到几千万的规模,而投资者则大多是希望以小搏大的有一定经济实力但绝不雄厚的中等老板们。他们之所以敢用几乎是全副身家投入到这个行业,就是因为上面所说的几个优点,尤其是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所吸引,认为如果成功,将赚到几十甚至几百倍的利润。所以,这个风险,是值得一冒的。 而物理法多晶硅的经营模式通常是,一个或几个教授或博士,在一个地方开始从事技术开发,尽管技术路线各有不同,但通常一定是非常神秘的。工厂是不让参观的,研
20
发实验室更是不得踏入半步。技术保密当然是重要的原因,但是,可能技术不成熟,又不想让别人知道,是更主要的原因。
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投资物理法多晶硅的老板内心会真正认为自己已经成功了。甚至,连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将肯定能成功的老板,也几乎没有一个。尽管有不少人在场面上都还在打肿脸充胖子,说自己一定会成功的。
但我深信,这里面,一定有人会成功的。至于是哪一位,大家可以从后面的一篇篇的介绍中,自己来分辨。
2、 中国区老板篇之一---彭达
彭达,他的身世是在他的自传上找到的:
彭达,又名彭金火。海南省海口市人,江苏省苏州市葑门状元府尚书第嫡系传人。1965年9月19出生于湖北省广济县大明山大佛寨,1980年乡试第一,1980-1984年在湖北师范学院就读(原华中师范学院黄石分院),1984-1987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原郧阳教育学院)助教。1987年创办鹏达新技术研究所,任所长。 1987-1994年创建海南鹏达有限公司。从事冶金(鹏达钢板)、汽车(安弛达AMZDA AUTO)。1994-1997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主修管理工程、硅材料。他说自己在1997年起到2007年止的十年间,曾独资重建唐朝古迹:沧浪书院。还捐资千万举行国民义务教育,开设小学部、中学部(因为没有考证,不敢妄评,如果是真的,可歌可颂)。
1997年起,重建沧浪书院,开始开发硅石资源,成立沧浪书院硅材料研究所,创建上海广济硅材料有限公司,兴办大悟硅光电工业园有限公司。其中,在2000年,于美国特拉华州创建 SILICON PHOTOVOLTAIC INVESTMENT HOLDINGS INC. (中文译名:硅光电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利用美国金融资本在东欧和中亚建设金属硅冶炼和多晶硅提纯厂,并立志让硅光电的绿色光芒普照在伟大的丝绸之路上。
现在,彭达的身份有几个,综合起来应该是:他个人在美国成立了一间公司,叫硅光电控股,然后用硅光电控股公司在上海成立了上海广济硅材料有限公司,后来,用这个广济硅材料公司的名义在湖北大悟,成立了硅光电工业园有限公司、炼硅坊、沧浪书院硅材料研究所和吉尔吉斯的“九晶宫”结晶硅工厂。
无论是从彭达的简历还是他的公司的名称上面都可以看出,彭达先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情有独钟的,“乡试第一”,“沧浪书院”,“炼硅坊”,“九晶宫”等充满了中国古典文化和浪漫色彩的名字,可以体会到彭达先生内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和浪漫的创业激情。
2006年6月6日,硅金属行业协会网站(www.siliconmetal.org)的“新闻热点”栏目报道,他宣布他的著名的SOLSILC(但当时又注明这是化名,既著名又化名,有些令人费解)硅材料研究所成功冶炼出6N太阳能级别多晶硅,开创了中国大陆“三步法”冶炼高纯硅提纯太阳能级别多晶硅材料的新格局。
21
那么,什么是“三步法”?他的湖北大悟光电园的网站上有文字介绍:是指“引渣”,“爆杂”,“滤污”。本博在此引用该报道的原文如下:
?SOLSILC(化名)硅厂硅材料研究所?,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硅原子的灵性,硅原子具有自动记忆跃迁步行特点。所以,通过厌氧原理,尽快让?硅——碳?结合,把其他稀有金属进行彻底氧化排向空中。这是三步法的第一步。走完了第一步,碳化硅的集合体的纯度已经是99.9999%。但是,我们的目标是?硅单体?,而不是?碳化硅?,怎么把硅从碳中分出来,是问题的关键。但是,人类都知道,碳化硅是最坚硬的结合体之一,很难将他破碎。我们采用了?上海广济硅材料有限公司?专有技术:自蔓延高压高温引爆技术,成功施爆,碳和其他杂夹稀有金属,形成一股雾状气体,排出高压反应釜,成功的得到含硅量为99.9999%的硅单体。在完成了?爆杂?之后,我们本以为,是成功得到了多晶硅。但是,化验结果,?硼?、?磷?表面化严重。主要是出反应釜引起的。所以,我们必须做第三步。?滤污?。其实,利用传统的?通氧精炼?的方法,就能解决沾污的问题。我们先后使用?氯气、氢气水、氨气、氮气?混合助燃,成功地解决了问题。?
?每投资2000万人民币可以建设成功一套年产100吨的提纯厂。每吨的车间内成本为6万人民币。市场销售价格可以维持在10万美金--20万美金/吨,之间。在不远的将来,可以制造出年产5000吨规模的多晶硅提纯厂。?
以上的关于“三步法”关于工艺路线的介绍,不是太清楚,也不是很专业。而其中如,“人类都知道?、?我们本以为”等词语,是不应该出现在技术文章中的。而“通氧精炼”是否能够解决“硼”和“磷”的沾污,就是很成疑问的问题。而“一股雾状气体”等字样,更像是外行看热闹的话语。
但是在中国物理法多晶硅的公司里,这样的介绍,已经算是比较正规的了。因为技术保密的缘故,故意使“障眼法”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此外,在彭达先生的沧浪书院硅材料研究所(就是前面的SOLSILC硅材料研究所)的网站(http://www.challengecollege.com/)上,他们公布了沧浪书院的来历: “沧浪书院硅材料研究所?,是硅光电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属的专业硅光电生产厂家。……主要技术力量来自原上海广济硅材料有限公司博士后流动站。 ?沧浪书院硅材料研究所?掌握了日本住友钛冶炼法生产硅材料技术;美国联合碳业公司化学级4N-7N高纯金属硅(多晶硅材料)冶炼矿热反应炉技术;德国瓦克4n-7n冶炼提纯炉(SBP工艺)技术;同时掌握和继承了前苏联多晶硅定向冶炼铸锭炉的传统西门子工艺设计设备生产系统制造技术。
沧浪书院硅材料研究所,步入2000年后,把握了新时代冶金技术脉搏,大胆消化英国剑桥大学FFC_Process工艺,改良美国波士顿大学SOM_Process工艺,彻底吃透俄罗斯Karelin_Process工艺,引进了上海广济硅材料有限公司自主消化制造大容量、全自动、软件控制的基于化学级6N高纯金属硅(多晶硅材料)矿热炉进而提纯精练辅以定向铸锭多晶硅材料的高技术。同时许可使用中国大陆目前第一家拥有?一种冶炼化学级金属硅的还原剂?(专利号码2005100265450)专利。在自我实现恢复生产9N三氯氢
22
硅和6N高纯硅材料的同时,专业从事多晶硅厂的提纯设备设计,光电多晶硅材料生产相应设备成套制造。
为国际多硅硅太阳能市场急迫待建的基于?三步法冶炼高纯硅?的炼硅厂,提供设计、研发、制造加工、安装一条龙服务。 ?沧浪书院硅材料研究所?是目前中国大陆公司密贴硅光电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前往中亚国家的唯一炼硅技术队伍。 ”
以上的介绍有些令人眼花缭乱,经过笔者抽丝剥茧的整理,简单叙述如下:沧浪书院“掌握”了日本驻友、美国联合碳业、德国瓦克、苏联的西门子法的工艺技术,又“消化”了英国剑桥大学、“改良”了美国波士顿大学、“彻底吃透”了俄罗斯KARELIN方法,“引进”了广济硅材料公司的软件,开发出了基于矿热炉冶炼6N金属硅,再定向凝固得到多晶硅的技术。他们在生产多晶硅材料的同时,还销售生产多晶硅的成套设备。 在沧浪书院的网站里,我惊喜地发现了全国第一个、可能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用电脑动漫表示多晶硅生产过程的网页,大家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去欣赏一下,网址是:http://www.challengecollege.com/zda/7.htm。这个以电脑动漫的展示方式在中国多晶硅的产业里,还是很有创意的。虽然动漫有些略嫌粗糙,但我个人认为,这也是该研究所的唯一的亮点。
不过,该动漫所显示的,却只是一个金属硅或称工业硅的生产过程。该页的文字说明如下:
?沧浪书院硅材料研究所……基于?三步冶金法?冶炼法提纯化学级高纯4N-6N金属硅铸锭成太阳能级别多晶硅材料,……是中国大陆第一家由(北京)清华大学研究生创业领军人物彭达(kring_kristall)联合国家硅材料博士后浦东张江流动站邹学柏博士后们共同组建的硅材料(高纯硅)专业技术设备制造单位。炼硅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一、高纯硅99.99%石矿(天然水晶)开采
二、硅石(天然水晶)矿运输 三、硅石矿粉碎 (加C种液体) 四、水洗筛分和除铁系统
五、按比率添加石油焦(破碎) 六、比率添加木炭(筛分水洗) 七、高温电炉炼化(加A种液体水) 八、提取液体硅(加B种液体水精炼) 取样分析定级,99.9999% 6N 九、铸锭多晶(清整抬包渣回炉) 十、破碎结晶硅或者出售硅锭立方体 十一、筛分挑渣
十二、分包入库销售日本夏普和美国稻糠拧公司和德国城市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
23
最后将产品销售的公司日本夏普和美国稻糠拧(通常的写法是“道康宁”)也写到技术路线里,也是很“独特”的写法。
从该公司的网站里,可以看出,该公司已经能够批量提供6N的产品,如果是真的话,彭达的广济或大悟的公司将是中国第一个能够批量供应6N级多晶硅的公司。而且,该公司网站上还公布了其材料的商检报告,有商检局的大印赫然在目。还有一份日文的检测报告,里面注明B的含量是210ppb,P的含量是<50ppb。完全达到了太阳能的等级。 但有部分专家对这些数据提出了一些疑问,主要有: 1、关于工艺
彭达在沧浪书院的网站里所说的工艺只不过是一套普通的金属硅冶炼加精炼的工艺(只不过在高温下所加的AB液体水的成本可能是独门秘方)而从他们公布的价值2000万人民币的6N提纯的整套设备的清单看,只是一套普通的工业硅冶炼用的矿热炉和炉外精炼设备,不可能将硅提纯到6N的程度。而他所公布的与卡列林类似的三步法,目前没有理论上的依据和试验结果。尤其是最后一步的“滤污”工艺,是不可能将磷提纯到50ppb,也就是0.05ppm的数量级的。 2、关于产品的检验报告
他们在网站上所公开的日文的化验单里注明的测试仪器是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请教国际上生产该类仪器最著名的厂商美国热电公司(Thermo Jarrel Ash Co.)可以知道,这种仪器是不可能将硅材料中这么低含量的B和P元素测出来的(应该用ICP-MASS,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3、产品销售模式
2008年3月初的一天,我的一位朋友想买一些物理法多晶硅的材料来做拉晶和电池试验,看到了上海广济硅材料的信息,觉得很兴奋。因此,打电话到了该公司,一位时(或施?)小姐接电话后,说这个事情要找彭达先生。又按照彭达自己在网站里留的电话拨通了电话。通话的大概情况如下:
彭达先生说,有4N到6N的材料,每个定单至少要买100公斤,每公斤1400元(也就是140万/吨)。产品的品位是4N到6N,无论是4N还是6N,价格都是一样的。但不能提供检测报告,因为那是保密的。至于硼和磷的含量,也不能告诉,但是可以保证拉出单晶。提供样品也不行,要买就先买100公斤,而且不签合同,先打款,后发货。 这位朋友觉得这样太玄了,就提出可否到大悟来看看,当面谈谈。彭达说,现在来谈的太多了,忙不过来,没有时间接待。
朋友对我说,看来,这位彭先生不仅工艺路线很怪异,为人也很怪异。哪有不签合同、不看成分报告,就打钱的道理呢? 4、关于团队和彭达的公司
24
现在,彭达在网站中所提到的“国家硅材料博士后清华大学张江博士后流动站”的邹学柏博士已经另谋高就,不知去向。大悟的硅光电产业园的法人代表现在已经换成了姚元君,虽然在公司介绍里还有“三步法”多晶硅的介绍,但公司的介绍里已经没有了彭达的名字,问起多晶硅的事情,该公司就会直接将彭达的电话给出来,说多晶硅的事情去找“彭先生”。
彭达的炼硅坊,现在只是在销售金属硅和石英砂等,而他的美国硅光电投资控股公司所拥有的上海广济硅材料公司,现在,也主要销售金属硅、硅石、氮化硅、石英砂、纳米材料。这一切,让人感觉到,说明现在,彭达苦心建立的以上海广济硅材料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一系列公司,沦为了一个进行金属硅的生产和销售的集团。还听说,大悟的硅光电工业园里,当地政府原来为彭达找了一个已经实施破产倒闭的铁合金厂,想实行改制,但结果却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他是被合作伙伴拖了后腿,但这只是江湖上的传言。
尽管有关的专家有以上的疑问,但我认为,但是,现在就说彭达先生就搞不出多晶硅来,或者说他退出了多晶硅行业,可能也为时太早。类似这样的情形,在中国的物理法多晶硅的圈子里多转转,就见怪不怪了。技术保密,这是自然的,虽然“保密”这个词被许多人利用来当作故弄玄虚的挡箭牌。因为,没有人会真的将自己的技术绝活真的公布在网站上的。
也许,彭达先生真的有其未公布的技术绝活,好象郭靖郭大侠从洪七公那里得到真传的“降龙十八掌”一样,也是说不定的事情。
如果不幸被专家们言中,彭达博士就此在他的多晶硅生涯止步的话,那也是一件非常令人唏嘘的事情。从我的了解,在中国从事物理法多晶硅(虽然他称为“三步法”,但我从他的介绍上看,还是可以归为物理法)的人物里,他是第一个从与硅无关的行业里,进入到多晶硅行业里的。在中国,虽然有其它的老板比他更早从事多晶硅的,但那些老板基本都是已经从事了多年工业硅的生产,然后才开始从工业硅进行物理提纯的。从这一点看,至少,他的眼光还是很独到的,胆识也是过人的。而且,从他对中国文化的近乎执着的偏爱来看,他也是中国物理法多晶硅产业的一个性格非常独特的人物。 他在自传简历上,披露自己的生日是9月19日,这是观音菩萨的生日。和当年有一位与如来佛同生日的XX功的“大师”一样,他也许是希望能有菩萨保佑。 但菩萨也许真的会保佑他,因为,2007下半年有这样一个报道:
?江苏省扬州市,中国最著名的单晶硅生产厂:江苏顺大半导体发展有限公司,投入巨资委托?SOLSILC(化名)硅厂硅材料研究所?,开发试制太阳能级别多晶硅材料。经过半年时间,90个工作日,在上海某博士后流动站的配合下,成功提纯硅原子为99.9999%。经过德国某公司的化验认为符合欧洲SGS标准。?
如果对物理法多晶硅比较了解的人,也可以从该报道里面看出存在着破绽。抛开这些破绽不谈,SOLSILC就是沧浪书院,而上海某博士后流动站应当就是彭达在他的网站上提到的“国家硅材料博士后清华大学张江博士后流动站”,这样看来,彭达是得到了江苏顺大的资助。
25
江苏顺大,可是国内多晶硅鼎鼎有名的公司。作为2007年国家发改委决定支持的四家多晶硅厂家(另外三家是洛阳中硅、四川峨嵋、河南迅天宇)之一,江苏顺大却是以从俄罗斯引进改良西门子法为技术路线来申报的。而且,从江苏顺大的资料里,却没有提到他们与彭达先生或者其相关企业的合作,但他们也没有提到自己在多晶硅的具体计划和公告。但他们向国家发改委汇报时提到,顺大希望建设国家的多晶硅的研发中心;而且,他们还披露了这样一个信息:2008年下半年,顺大的多晶硅项目即可竣工投产,产量为1500吨。届时,顺大可以将多晶硅价格降到20美元/公斤。(见 http://www.globepv.com/info.asp?articleid=1668)
这样的价格,与彭达的“三步法”介绍里提到的价格一样。而且可以肯定,用西门子法是绝对做不到的。是彭达自己继续在苦苦支撑门面,还是江苏顺大在打埋伏?这个谜底,可能只有等时间来证实了。
以彭达先生作为我这篇〈多晶硅英雄榜:中国区老板篇〉所介绍的第一位中国物理法多晶硅的大侠,总觉得有一种苍凉、伤感和悲壮的意味。无论当初彭达先生的初衷是什么,他一定是试图在这个行业里大展鸿图的。但现在,他却一定是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他的宏图大愿能否实现,我不得而知。但愿观音菩萨能够保佑这个在自己的出家纪念日出生的、现在可能依然在中国物理法多晶硅行业里奋斗的大侠,让他不要就此退出物理法多晶硅这个江湖。至少,当中国有人能够真正地用物理法批量生产出来6N的多晶硅的时候,我希望彭达先生能够作为中国物理法多晶硅行业的拓荒者之一,被邀请到场见证这个场面。
3、 中国区老板篇之二---肖世平
宣布6N多晶硅中试成功的福源硅业
2007年7月,中国太阳能行业的专业网站《太阳能光伏网》(www.solar-pv.cn) 报道:“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7月20日吉林市白山市八道江福源硅业有限公司与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6N多晶硅中试成功。……白山市八道江福源硅业有限公司1000吨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的建成投产将成功打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对我国的信息产业、民族工业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白山市八道江福源硅业有限公司1000吨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物理法?提纯工艺技术,生产成本预计仅是国外的2/3,总投资节省2/3。……?
这个消息当时在太阳能业也激起了不小的波澜。由于与福源硅业合作的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隶属于A股上市公司航天机电,当时,网上还一度传出了航天机电“极有可能”入股福源硅业的消息。
据福源硅业公司的自我介绍,白山市福源硅业有限公司,位于白山市八道江区,成立于2006年5月,注册资本三千万元。由白山市能源金刚砂有限责任公司和江源县碳化硅微粉有限公司投资组建,公司的经营形式为股份制企业,是一家集产、学、研、销
26
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公司占地面积50480.4平方米,公司现有固定资产人民币1.2亿元,净资产为8000万元,产值达1.5亿元,公司通过ISO-2000国际质量体系的认证。 近三年来,福源硅业的销售收入由2004年的9493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14180万元;出口创汇由330万美元增加到560万美元,年营业利润由583万元增加到1099万元。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强的供货能力和良好的企业信誉,主要出口日本的东海贸易公司、住友公司、伊腾忠公司、美国的华盛顿密尔斯电矿公司、韩国的德佑公司、印度的环宇公司等国际著名企业,国内有湖南宇晶公司、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珠海欧美克公司、郑州鑫国大贸易公司、双鸭山宝利碳化物公司等用户。所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受到欢迎。市场前景广阔,供不应求、企业信用等级为AA级。
公司现在有员工500名,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60人,高级职称20人.长期与东北大学等高校和中国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进行技术合作,该企业具有良好的产学研体系,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公司现已与日本东海贸易公司、住友公司、美国贺利氏材料公司、德国西门子集团等国际企业进行广泛的合作。
肖世平简历
福源硅业的老板、董事长和法人代表是肖世平。而肖世平又是何许人也? 肖世平,1964年生,四川重庆人,约20年前从四川来到吉林白山,开始从事建筑行业,曾经与家乡政府一起从四川输出过不少民工到白山。后来,他开始从事建筑工程,先后组织实施过白山市老营国家粮食储备库、体育场、市政府大厅、星泰大桥、白山市通煤高层大厦等建筑工程。随后,他开始兴办企业,组建了江源县碳化硅微粉有限责任公司、江源县恒泰高科粉体有限责任公司、白山市信诺有限公司、郑州鑫国大商贸有限公司等,并重新兼并整合了白山五道江金龙煤矿。
在技术管理方面,他参与了江源县恒泰高科粉体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线的设计和改造,在该项目中是项目实施的主要组织者和负责人,现任白山市八道江福源硅业有限公司、江源县恒泰高科粉体有限责任公司、白山市信诺有限公司、江源县碳化硅微粉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从他的经历看,肖世平先后从事了建筑及房地产业、矿产资源开发、商贸经营等多领域投资经营,有丰富的项目管理和投资经验。他是先从劳务输出开始,随后涉足建筑业,再到碳化硅微粉业。应该是从硅微粉开始接触到多晶硅行业后,投身进入了多晶硅产业。
他从四川只身来到东北的白山,经过多年的坎坷生涯和艰苦的创业经历,目前,已经落户白山,成为了白山市为数不多的外地人落户本地的企业家之一。
福源硅业的物理法多晶硅发展现状与规划
27
2007年5月17日,吉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召开了科研成果鉴定会,对八道江福源硅业有限公司承担的“SoG多晶硅工业试验”项目进行了鉴定。鉴定结论是:“福源硅业有限公司采用高纯硅石、碳进行碳热还原,硅液加入絮凝熔剂、钡盐、吹氧精炼后可有效去除硅液中的杂质,再通过化学提纯、真空精炼、定向凝固可制备出符合太阳能级多晶硅材料。鉴定结果表明,该公司采用的冶金法生产多晶硅,具有能耗低,制造成本低,投资少,建设周期短等优点,而且原料来源丰富,工艺流程与设备选择合理,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其生产工艺填补了国内空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这个鉴定会来看,福源硅业的冶金法生产多晶硅至少已经通过了中试过程。而他们的流程,包括金属硅矿热炉冶炼、炉外精炼、化学提纯、真空精炼、定向凝固等,是标准的冶金法生产多晶硅的技术路线。
2007年6月11日,白山市长刘喜杰一行察看了福源硅业1000吨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刘喜杰在讲话中指出,八道江区工业硅的开发已走在全市的前列,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下一步要不断研发多晶硅乃至单晶硅产品,壮大工业硅产业。从这里来看,福源硅业的多晶硅至少在当时尚未进行生产,还需要研发。
而据吉林外资网和白山市人民政府的《长白山之窗》网站介绍,福源硅业的物理法多晶硅项目年产3.5N纯硅3000吨,4N纯硅1000吨,6N太阳能级多晶硅1000吨。需用原厂房土地50480平方米,新增建筑23500平方米。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4333.33万元,利润7360.56万元,上缴所得税3625.35万元。投资利润率为
36.93%;投资利税率为48.79%;内部收益率为34.71%;财务净现值为44345.72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为4.72年。正在进行招商引资工作,希望能吸引风险投资4500万美金。 从上述介绍来看,福源硅业的项目应该包括金属硅、高纯硅、多晶硅的完整产业链。而从其达产后的年2.4亿的销售收入看,其6N多晶硅的目标价格是不超过25万元,这个价格显然是严重低估了。考虑现在300万元/吨的价格,肖世平显然着眼的是长期的竞争打算。而多晶硅的生产对资金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而肖世平显然打算通过引入风险投资来为今后的多晶硅项目注入资金。
2007年8月8日,白山市商务局的消息称,八道江区福源硅业生产高纯多晶硅项目,计划总投资2.5亿元,9月份可到位资金2400万元。这个投资规模与年产1000吨多晶硅的计划是相符的。
福源硅业的技术依托单位为东北大学材冶学院;据各方面的消息来源介绍,其在白山市共同研发产业化的重大项目有10多项。物理法从冶金硅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已申请了三项专利,白山福源硅业享有唯一的使用权,该技术享有独立的知识产权。
“白山市硅产业科技研发中心”
28
福源硅业还申报了白山市的硅产业研发中心。从申报材料上看,可以对福源硅业的技术路线和研发人员有进一步的了解。
该研发中心计划设在福源硅业公司内,研发中心人员总数为22人,其中科研人员17人,其他人员5人。研发人员中,包括东北大学有色冶金专业的张广立教授、日本东北大学物理系毕业的杨兴波博士、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物理系毕业的程远达博士后研究员、上海科技大学毕业的教授级高工袁晓(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去年十月已经因涉嫌贪污被检察院逮捕)、中国矿业学院机械专业毕业的于金德高工,此外,还有东北大学的稀有金属冶炼专业、冶金工程专业的技术人员多名。
在技术合作方面,公司与东北大学、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有色研究总院等科研院落所联合开发,外聘德国Heraeus与美国的NRI.co的博士、专家指导。攻关队伍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
在2007年12月,福源硅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在认定通知上,是这样介绍的:“白山市福源太阳能材料有限公司依托东北材冶学院,采用物理法从冶金硅中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并申请了四项专利。产品工艺以硅石为原料采用物理法分级、分步制备高纯硅和SoG多晶硅,产品的光电转化率可达15%以上。对常规的冶金硅电弧炉进行技术改造,并对高温硅液进行炉外精炼,去除95%以上杂质的同时降低了能耗。生产过程中无氯气或氯化氢等有危害性气体排出,三废易解决。与西门子法相比,投资节省60%,降低成本30%,耗电减少25%以上,用水量仅为国内相同厂家的20%,建设周期缩短50%。”
从上面的介绍看,福源硅业的技术人员实力还是很强的,人员组成也很合理和全面,公司有从事冶金、物理、半导体、机械、冶炼等各个专业,而且与国外的不少公司也有合作,在中国的从事物理法多晶硅的企业里,这个团队应该算是一个很强的技术团队。 不知道现在这个研发中心的批复情况如何,希望他们能够尽快成立起来。
“两年前,如果知道搞多晶硅这么难??”
2008年初,我有幸见到了肖世平先生,也有幸拿到了他们的4N的高纯硅。4N的g高纯硅确实名副其实,我也看见了肖世平先生在多晶硅的产业上付出的努力和辛酸,包括他的金属硅厂、炉外精炼炉、湿法冶金线和即将完成的真空熔炼炉。他们的能够容纳400公斤硅料的真空感应熔炼炉已经加工完毕,即将投入正式生产。
但是,我没有看到他们的6N多晶硅。肖总介绍说,他们的6N产品曾经出过一点,是实验室的水平,但现在实验室的水平不能说明问题,现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工作,准备进行批量性的中试。不过,欣慰的是,他们的4N高纯硅已经可以批量地供应了。目前,他们正在和一家著名的日本公司就出口4N高纯硅的事宜进行洽谈。
29
同时,肖世平正在与国内多家有实力的同业公司洽谈各种合作方式,大家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争取尽早实现物理法太阳能级多晶硅的批量生产。
白山市位于中朝边界,曾经是抗日英雄杨靖宇战斗过的地方。而辽沈战役前的“四保林江”的著名战役,就是由陈云同志在现在隶属于白山市的林江市领导进行的。 白山地处长白山脉西侧,有许多质量很优异的硅石矿。长期以来,这里的企业以煤炭、林业为主,属于资源开采型企业,大大小小的工业硅厂也很多,造成的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目前,肖世平在白山市已经被行业内尊称为“白山硅王”。无论从资金、技术还是从业经验上说,肖世平在从事多晶硅行业都不具备充分的经验。在这样的环境下,以自己并不是很得天独厚的条件,他能够如此努力地开展物理法多晶硅的工作,让我深感敬佩。
我问他,你是怎么投身到这个行业里来的呢?
“他妈的----”他瘦削的脸上现出了一丝苦笑,然后叹了口气,说,“两年前,如果老子知道搞多晶硅这么难,龟儿子才来搞!”接着,他的脸上又现出了一丝刚毅,他两个手指夹着一支香烟,在面前有力地点着,似乎要加强他说话的力度:“但是史博士,现在我并不后悔,因为这个行业让我了解到了本来我不可能了解到的事情,认识到了很多本来没有机会认识的朋友。这两年,虽然压力很大,但我觉得我生活得很充实!” 我完全理解他的话里的含义。我希望他能够尽早地成功。
4、 中国区老板篇之三---李乔
绍兴6N多晶硅“研发成功”
2007年9月24日,《中新浙江网》报道,“今年,浙江两家企业联合李乔博士,投资3000多万元创办‘碧晶科技’公司,并就此展开技术攻关,终获重大突破。目前,该公司的光伏产业晶体硅项目,已被浙江上虞列入该市今年50个重点工业建设项目之一。……据介绍,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硅提纯技术方法主要是西门子法,李乔博士成功研发的技术工艺完全不同于此,他首次采用物理方法直接从冶金硅提炼成太阳能高纯硅单晶,不仅实现了低成本、高产出和无污染,而且是规模化生产后的硅材料纯度依然保持了99.9999%以上的高纯度。‘目前我们已进入实质性小批量试制阶段,正在进行工艺优化和设备完善,开展扩产前各项准备。’李乔博士介绍说。”
该报道还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白花竞放春满园。看到光伏产业的优势,今年以来,浙江上虞以前从事机电、化工、印染等传统产业的一大批企业,比如龙柏、阳光、瑞昶、天外天、卧龙等,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绿色产业’。”
30
由此,我们得知,浙江的绍兴,又有一家企业突破了技术困难,研发成功了物理法多晶硅。这家公司,叫做碧晶科技,而老板之一,叫李乔,他还是留学美国的海归博士。
碧晶科技及其老板
以下是从碧晶科技公司自己的网站(该网站尚未公开)上摘下的介绍:
浙江碧晶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太阳能级多晶硅和单晶硅产品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成立于2007年3月,并租用浙江上虞市高新技术孵化器标准5号厂房4130平方米面积,具有年产80吨多晶或单晶硅锭的生产规模。
公司目前主要致力于研发和产品中试。公司装备的四台晶体生长和提纯设备已全部投入到研发和中试实验中。共有科技人员8人,其中包括两名海外留学回国博士。公司的技术骨干长期从事硅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了解国际上先进的硅材料技术发展动态,并且拥有丰富的高科技新产品开发经验和国际市场开发经验。
公司的主要高新技术产品(太阳能级多晶硅和单晶硅)在生产工艺上不同于现存的任何技术,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初投资小、提纯产品的纯度高(6N~7N)的优点。该技术主要是采用自主研发的?助剂法多相分离去杂工艺?来实现冶金级硅原料的提纯,浙江碧晶科技有限公司对该技术拥有全部的知识产权。
为配合新产品开发工作,厂里配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检测设备,相继购置了高精度电阻仪、导电类型识别仪、原料精密分析仪等科学实验分析仪器,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协作单位浙江大学硅材料研究所依托,能够充分满足研发工作的需要。目前公司已经用提纯冶金级硅材料的方法成功试制太阳能级单晶棒,已经形成了一系列自身优势和强有力的技术实力。相关专利正在申请当中。
……公司资源保密制度保证公司的技术以及商务机密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不至于流失。
公司的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将完成技术关键设备的后续开发、定型和规模化生产成套设备的研制和生产线的放大。
据媒体介绍,这家由美国海归博士李乔领衔的高科技公司,前期资金多数来自上虞本地制造企业的风险投资。实际上,投资李乔博士的,有两家公司,其中之一,就是在上虞赫赫有名的龙柏公司。1993年组建成立的龙柏集团,是一家集织造、印染、化纤为一体的综合性外向型国家大型企业,企业主要生产大提花贡缎、棉丝漂染及各种染色布、彩色涤纶短纤、提花布、毛巾、织带和各种纱线、丝绸漂染制品。此番龙柏集团拿出8亿多元投入“新空间”,跻身光伏产业,利用“碧晶科技”公司提供的上游产品,生产
31
晶体硅光电池所需原材料——太阳能硅片和电池片。“龙伯光伏”一期项目,预计将于明年上半年建成投产;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有望达到20多亿元,将远远超过目前龙柏集团传统业务5个亿的年产值。
所以说,“碧晶科技”的幕后老板,有可能并不是李乔,而是龙柏的老板。但既然李乔被推上了多晶硅这个历史的舞台,至少,李乔可以算是老板之一了。
碧晶的“晶”:是单晶,还是多晶?
据介绍,李博士研发并提炼出的超“24K”高纯硅提纯技术主要是用物理的方法直接从低廉的冶金级硅提炼成太阳能级高纯硅单晶。该公司网站上所说的自主研发的“助剂法多相分离去杂工艺”来实现冶金级硅原料的提纯,应该是采用添加类似造渣剂或反应物来造渣、排气、或沉淀,在通过固相、液相、气相的分离来去杂提纯的。 碧晶科技声称对该技术拥有全部的知识产权,但我们没有查到碧晶科技或者李乔有相应的专利,也许还在申请中。
尽管碧晶公司的网站十分清晰地写出来自己是采用物理法对冶金级硅提纯,但他们在产品上还是为自己留了一些余地。
据“碧晶公司”还没有完全建设完成的网站介绍:“浙江碧晶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太阳能级多晶硅和单晶硅产品开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运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提纯技术、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和单晶硅。
公司下一步发展规划将进一步完善生产工艺,开发关键设备,扩大生产能力,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集太阳能多/单晶硅锭、硅片及太阳能、电池片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光伏企业。”
与众不同的是,他们没有说自己是生产多晶硅的,而是说生产“多晶和单晶硅”产品。
公司的网站介绍也是这样的:“现具有年产80吨的多晶或单晶硅的生产能力?。而记者到该公司现场的报道也是:?上虞市经济开发区孵化器一间实验室内,一套生产单/多晶硅太阳能原材料的设备正在安装调试。?
通常,物理法直接生产“单晶”是不可能的,一定是要先提纯并铸锭成多晶,作为高纯的基础硅材料,再进行拉单晶。拉晶的过程不在于提纯,而是要针对制作电池片的需求,进行施主或受主杂质的掺杂,然后才是拉成单晶。目前,许多号称能够用物理法生产多晶硅公司,都是买拉单晶的锅底或头尾料,铸它一锅锭,或拉它一炉单晶,就对外宣称成功了。虽然,我们没有理由怀疑李乔也是这样做的,但这样做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32
“目前我们已进入实质性小批量试制阶段,正在进行工艺优化和设备完善,开展扩产前的各项准备。”李乔博士透露,该项目一期预计能生产单晶硅100吨,二期生产能力可达1000吨。由此可知,碧晶目前开展的“一期工程”只是打算生产100吨的单晶。而该公司网站的“产品参数”介绍里说的生产方法是“直拉CZ”。由此可以确认,目前,碧晶只是在生产单晶产品,与他自己对媒体所说的物理法提纯多晶硅没有关系。 当然,不排除李乔还在带领人马日夜苦战,在对物理法多晶硅的技术进行辛苦的研发。
像这样还没有开始用物理法生产多晶硅就宣传自己已经“研发成功”的公司还有很多,为什么李乔博士能够被列为英雄榜上来呢?主要是由于碧晶对“物理法多晶硅”的概念的利用非常成功,甚至堪称完美。整个过程是精心布置,分步进行,手法老练。
政协副主席的提议
碧晶公司于2007年3月成立,6月份,上虞县的一位叫傅亚文的政协副主席写了一篇题为:“发展光伏产业:上虞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关于浙江碧晶科技有限公司的调查与思考”的报告,报告对光伏产业和李乔博士的物理法的优势进行了介绍,并指出:“该项目的落户为我市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当务之急就是要创造条件,加大投入扶持力度,迅速形成规模化生产。”
报告中还说,“根据浙江碧晶公司的发展规划,公司将在5年内去美国上市,最终生产能力达到20亿美金的太阳能级高纯硅销售额,其下游及配套产品的前景将是不可估量的,做大做强光伏产业,把我市打造成为中国太阳能产品生产基地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也是现实的。光伏硅材料项目与我市相关产业的结合为我市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开创了不可估量的前景。当务之急就是要积极培育,加大引进和开发力度,迅速形成相关产业链。?
如此宏伟的目标,政府怎么能不大力支持呢?与其说这篇报告是为光伏产业呼吁的建议书,不如说是为碧晶科技后续的运作而有心布置的极为到位的铺垫。这篇报告在最后呼吁:“要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功能,为战略高科技企业发育、成长、创新保驾护航。?要?要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税收调节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高科技创新和产业化;要建立政府风险投资基金,同时还要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这篇由政协副主席亲笔所写的报告当然被送到了当地政府领导的桌面上。
舆论导向的运用
33
在政协副主席报告出来后不久,李乔就宣布6N多晶硅研发成功。当地的各大媒体还有国内主要的太阳能网站都做了报道。“打破国外光伏产业核心技术垄断”、“打造光伏产业链”,“提升传统产业”,一条条动人的标语贴在了李乔博士的脑门上。 除了“研发成功”的喜讯外,“在光伏高纯度硅项目的引领下,一条集太阳能硅材料、电池、发电及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有望在上虞生成。”上虞市副市长陈坚说。目前上虞已有阳光集团、东舜集团、龙柏集团等多家传统制造业企业介入光伏产业,如阳光集团引进的一个博士团队一直致力于光伏电池的开发研究,并且还在太阳能发电适用的LED和OLED光源的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率先入股“碧晶”的龙柏集团,正筹划在开发区内建厂开发太阳能硅晶体的下游产品——晶片的生产。傅主席的报告中所提及的太阳能相关产业链,俨然已经形成。
欲擒故纵,远交近攻
9月12日,四川成都市市长葛红林同志率队赴浙江上虞拜访浙江碧晶科技公司,并出席双流县与碧晶科技公司项目签约仪式。在成都双流与碧晶集团所签的协议中,该公司拟投资约4亿美元,在双流投资建设二期多/单晶硅产业化生产基地项目,其中首期投资5000万美元,形成年生产1000吨多/单晶硅生产能力,二期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多/单晶硅6000吨,年销售收入约6亿美元。
以上消息是2007年九月底在成都市投资促进委员会的网站《成都投资网》报道的。与碧晶签约的成都市市长是一位“海归”市长,曾经在加拿大温莎大学留学,并获博士学位。他曾经担任上钢五厂的董事长,对冶金和材料专业非常熟悉。
作为一个绍兴的企业,在本地尚未进行正式生产,甚至连网站都还没有开通,就要将4亿美圆投资到远在西南的华西去,还要形成6亿美圆的年销售收入,作为碧晶科技的所在地,上虞县当地政府当然是难以接受的。
为什么公司要离开美丽富饶的江南鱼米之乡,跑到远在天边的“天府之土”去投资?这当然是值得每一个当地的政府官员反思的。反思的结果,当然就是当地政府为企业“创造的条件”、“扶持的力度”不够,“社会氛围”营造的不够“良好”。
政府祭出“无形的手”
搞项目当然要土地,而从2007年初,国土资源部就要求对工业土地的使用不能再采取协议出让的方式,而要进行“招(标)、拍(卖)、挂(牌)”了。既然实行“招拍挂”,那任何人都有可能来竞争。这样,就需要用“无形的手”来进行操控了。 2007年底,上虞国土资源部门公示了“东关街道[2007]G4号等15个工业地块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出让公告”,其中,第7号、第8号地块的竞买条件分别如下: “??
34
7、上虞经济开发区[2007]G8-2号地块竞买人资格条件:引进符合安全、环保要求的太阳能单/多晶硅提炼及铸锭等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一、二类工业),项目须通过上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环保、安全等入区条件审查,竞买人为上虞市内从事该行业生产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外商投资企业;
8、上虞经济开发区[2007]G8-1号地块竞买人资格条件:引进符合安全、环保要求的太阳能单/多晶硅提炼及铸锭等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一、二类工业),项目须通过上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环保、安全等入区条件审查,竞买人为上虞市内从事该行业生产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外商投资企业;??”
此外,还要求,“注册资本要大于950万美圆”,投资强度要大于300万元/亩。这样的竞投条件,相信一般的企业是难以满足的,只有多晶硅项目能够达得到。而在“竞买人资格条件”明确定出是“太阳能单/多晶硅提炼及铸锭”,可以说是指定了。 这样的做法,可以看作是上虞政府利用自己“有形的手”为碧晶科技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了。
果然不出所料,几天后国土局就宣布,该两块地的得主均为“浙江碧晶科技有限公司”。两块地一共约9万多平方米,即近150亩,竞买价格为不到2000万元,合每亩6万多元人民币。对于寸土寸金的绍兴上虞来说,价格不可谓不低了。而国土资源部给当地的工业用地的最低限价为15万元以上。
不过,政府这样做,也是正常的。因为,一旦项目投产,每年的税收将是天文数字,到时候,可能一个月的税收就将政府在土地上的优惠给收回来了。因此,即使政府再给一些补贴,甚至免费赠送土地,也是说得过去的。 得陇望蜀
碧晶所拍得的这两块地,都位于上虞经济开发区的光明村和徐家塘村,年限为50年,容积率为1.1,建筑系数为50%,非生产性设施比例为7%,属于相当漂亮的一块土地,值得李乔和他背后的龙柏集团弹冠相庆了。因为,如果以龙柏集团的印染行业来说的话,不要说拍得这块土地,只要能够不因潜在的或明显的污染问题而被逐出上虞,就谢天谢地了。
但李乔博士显然志向要远大得多,他应该是根本不把这个百来亩土地放在眼里的。其实,屈指数来,凡是在国内敢于喊出来自己搞多晶硅的人,哪一个会把区区百十亩工业用地放在眼里呢?
就在李乔的碧晶科技刚刚拍得那9万平方米土地后不久,成都发改委公布了成都市2008年工业重大产业化项目的清单。而浙江碧晶科技的名字也赫然在目,名列第21个项目。
35
这个位于双流县的项目情况是这样的:
“项目名称: 太阳能级硅材料物理法提纯及多/单晶硅锭生产项目
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手机研发中心,员工300-500人。本项目采用物理法创新工艺从工业硅提纯太阳能级硅材料,生成多/单晶硅锭,并向下游产业链延伸。年产多/单晶硅6000吨,年销售收入10亿美元。一期先形成年生产1000吨多/单晶硅的规模 总投资(万元): 300000”
该项目计划2008年完成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开工。这个项目计划的投资总额与在浙江所报的规模相近,都是约4亿美圆,但销售收入从6亿增加到了10亿美圆,不知是因为多晶硅涨价造成销售额增加,还是因为生产率提高了造成产量的增加。但一期的规模都是1000吨多/单晶硅。
不知李乔是因为绍兴的土地已经到手,想到成都再忽悠一块土地呢,还是想在绍兴和成都同时来个东成西就,两地开花呢?
而成都政府的领导,看来也看中了多晶硅的发展前景,一定给了李乔不少的许诺。所承诺的“优惠的条件,扶持的力度,良好的氛围”,应该比绍兴更多。
现在,“多晶硅”这三个字已经使许多地方的政府官员加官晋爵,还很少有官员看到这个项目而不动心的,尤其是在前面再加上“物理法”三个字。但多晶硅不是谁都能搞的,所以,政府需要项目,项目需要资金,资金需要老板,老板需要李乔,大家都需要相互协作,相互利用。 祝愿
碧晶公司成立才一年的时间,到目前为止的公司和土地运作是十分成功的。龙柏的老板已经可以安下一块心了,因为,光是这块土地的差价,已经有利可图了。万一多晶硅不行,随便弄几个单晶炉,或一个太阳能电池组件厂,也不一定亏本的。
我们无法预测李乔的项目是否能够成功,但我们衷心地希望,李乔博士在6N多晶硅的物理法提纯方面,也能像他、或他身后的老板运作土地那样,早日来个开花结果。因为,只有那样,才不辜负上虞的政府对他的殷切期待,才不辜负上虞的政协傅亚文副主席为他的鼓与呼。
政府、老板、资金都需要李乔,而李乔需要的是技术。有了真正成功的技术,将皆大欢喜。
否则的话,一切都会空空的来,又空空的去。
36
绍兴6N多晶硅“研发成功”
2007年9月24日,《中新浙江网》报道,“今年,浙江两家企业联合李乔博士,投资3000多万元创办‘碧晶科技’公司,并就此展开技术攻关,终获重大突破。目前,该公司的光伏产业晶体硅项目,已被浙江上虞列入该市今年50个重点工业建设项目之一。……据介绍,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硅提纯技术方法主要是西门子法,李乔博士成功研发的技术工艺完全不同于此,他首次采用物理方法直接从冶金硅提炼成太阳能高纯硅单晶,不仅实现了低成本、高产出和无污染,而且是规模化生产后的硅材料纯度依然保持了99.9999%以上的高纯度。‘目前我们已进入实质性小批量试制阶段,正在进行工艺优化和设备完善,开展扩产前各项准备。’李乔博士介绍说。”
该报道还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白花竞放春满园。看到光伏产业的优势,今年以来,浙江上虞以前从事机电、化工、印染等传统产业的一大批企业,比如龙柏、阳光、瑞昶、天外天、卧龙等,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绿色产业’。”
由此,我们得知,浙江的绍兴,又有一家企业突破了技术困难,研发成功了物理法多晶硅。这家公司,叫做碧晶科技,而老板之一,叫李乔,他还是留学美国的海归博士。
碧晶科技及其老板
以下是从碧晶科技公司自己的网站(该网站尚未公开)上摘下的介绍:
浙江碧晶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太阳能级多晶硅和单晶硅产品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成立于2007年3月,并租用浙江上虞市高新技术孵化器标准5号厂房4130平方米面积,具有年产80吨多晶或单晶硅锭的生产规模。
公司目前主要致力于研发和产品中试。公司装备的四台晶体生长和提纯设备已全部投入到研发和中试实验中。共有科技人员8人,其中包括两名海外留学回国博士。公司的技术骨干长期从事硅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了解国际上先进的硅材料技术发展动态,并且拥有丰富的高科技新产品开发经验和国际市场开发经验。
公司的主要高新技术产品(太阳能级多晶硅和单晶硅)在生产工艺上不同于现存的任何技术,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初投资小、提纯产品的纯度高(6N~7N)的优点。该技术主要是采用自主研发的?助剂法多相分离去杂工艺?来实现冶金级硅原料的提纯,浙江碧晶科技有限公司对该技术拥有全部的知识产权。
为配合新产品开发工作,厂里配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检测设备,相继购置了高精度电阻仪、导电类型识别仪、原料精密分析仪等科学实验分析仪器,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协作单位浙江大学硅材料研究所依托,能够充分满足研发工作的需要。目前公司已经用提
37
纯冶金级硅材料的方法成功试制太阳能级单晶棒,已经形成了一系列自身优势和强有力的技术实力。相关专利正在申请当中。
……公司资源保密制度保证公司的技术以及商务机密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不至于流失。
公司的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将完成技术关键设备的后续开发、定型和规模化生产成套设备的研制和生产线的放大。
据媒体介绍,这家由美国海归博士李乔领衔的高科技公司,前期资金多数来自上虞本地制造企业的风险投资。实际上,投资李乔博士的,有两家公司,其中之一,就是在上虞赫赫有名的龙柏公司。1993年组建成立的龙柏集团,是一家集织造、印染、化纤为一体的综合性外向型国家大型企业,企业主要生产大提花贡缎、棉丝漂染及各种染色布、彩色涤纶短纤、提花布、毛巾、织带和各种纱线、丝绸漂染制品。此番龙柏集团拿出8亿多元投入“新空间”,跻身光伏产业,利用“碧晶科技”公司提供的上游产品,生产晶体硅光电池所需原材料——太阳能硅片和电池片。“龙伯光伏”一期项目,预计将于明年上半年建成投产;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有望达到20多亿元,将远远超过目前龙柏集团传统业务5个亿的年产值。
所以说,“碧晶科技”的幕后老板,有可能并不是李乔,而是龙柏的老板。但既然李乔被推上了多晶硅这个历史的舞台,至少,李乔可以算是老板之一了。
碧晶的“晶”:是单晶,还是多晶?
据介绍,李博士研发并提炼出的超“24K”高纯硅提纯技术主要是用物理的方法直接从低廉的冶金级硅提炼成太阳能级高纯硅单晶。该公司网站上所说的自主研发的“助剂法多相分离去杂工艺”来实现冶金级硅原料的提纯,应该是采用添加类似造渣剂或反应物来造渣、排气、或沉淀,在通过固相、液相、气相的分离来去杂提纯的。 碧晶科技声称对该技术拥有全部的知识产权,但我们没有查到碧晶科技或者李乔有相应的专利,也许还在申请中。
尽管碧晶公司的网站十分清晰地写出来自己是采用物理法对冶金级硅提纯,但他们在产品上还是为自己留了一些余地。
据“碧晶公司”还没有完全建设完成的网站介绍:“浙江碧晶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太阳能级多晶硅和单晶硅产品开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运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提纯技术、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和单晶硅。
38
公司下一步发展规划将进一步完善生产工艺,开发关键设备,扩大生产能力,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集太阳能多/单晶硅锭、硅片及太阳能、电池片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光伏企业。”
与众不同的是,他们没有说自己是生产多晶硅的,而是说生产“多晶和单晶硅”产品。
公司的网站介绍也是这样的:“现具有年产80吨的多晶或单晶硅的生产能力?。而记者到该公司现场的报道也是:?上虞市经济开发区孵化器一间实验室内,一套生产单/多晶硅太阳能原材料的设备正在安装调试。?
通常,物理法直接生产“单晶”是不可能的,一定是要先提纯并铸锭成多晶,作为高纯的基础硅材料,再进行拉单晶。拉晶的过程不在于提纯,而是要针对制作电池片的需求,进行施主或受主杂质的掺杂,然后才是拉成单晶。目前,许多号称能够用物理法生产多晶硅公司,都是买拉单晶的锅底或头尾料,铸它一锅锭,或拉它一炉单晶,就对外宣称成功了。虽然,我们没有理由怀疑李乔也是这样做的,但这样做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目前我们已进入实质性小批量试制阶段,正在进行工艺优化和设备完善,开展扩产前的各项准备。”李乔博士透露,该项目一期预计能生产单晶硅100吨,二期生产能力可达1000吨。由此可知,碧晶目前开展的“一期工程”只是打算生产100吨的单晶。而该公司网站的“产品参数”介绍里说的生产方法是“直拉CZ”。由此可以确认,目前,碧晶只是在生产单晶产品,与他自己对媒体所说的物理法提纯多晶硅没有关系。 当然,不排除李乔还在带领人马日夜苦战,在对物理法多晶硅的技术进行辛苦的研发。
像这样还没有开始用物理法生产多晶硅就宣传自己已经“研发成功”的公司还有很多,为什么李乔博士能够被列为英雄榜上来呢?主要是由于碧晶对“物理法多晶硅”的概念的利用非常成功,甚至堪称完美。整个过程是精心布置,分步进行,手法老练。
政协副主席的提议
碧晶公司于2007年3月成立,6月份,上虞县的一位叫傅亚文的政协副主席写了一篇题为:“发展光伏产业:上虞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关于浙江碧晶科技有限公司的调查与思考”的报告,报告对光伏产业和李乔博士的物理法的优势进行了介绍,并指出:“该项目的落户为我市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当务之急就是要创造条件,加大投入扶持力度,迅速形成规模化生产。”
39
报告中还说,“根据浙江碧晶公司的发展规划,公司将在5年内去美国上市,最终生产能力达到20亿美金的太阳能级高纯硅销售额,其下游及配套产品的前景将是不可估量的,做大做强光伏产业,把我市打造成为中国太阳能产品生产基地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也是现实的。光伏硅材料项目与我市相关产业的结合为我市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开创了不可估量的前景。当务之急就是要积极培育,加大引进和开发力度,迅速形成相关产业链。?
如此宏伟的目标,政府怎么能不大力支持呢?与其说这篇报告是为光伏产业呼吁的建议书,不如说是为碧晶科技后续的运作而有心布置的极为到位的铺垫。这篇报告在最后呼吁:“要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功能,为战略高科技企业发育、成长、创新保驾护航。?要?要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税收调节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高科技创新和产业化;要建立政府风险投资基金,同时还要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这篇由政协副主席亲笔所写的报告当然被送到了当地政府领导的桌面上。
舆论导向的运用
在政协副主席报告出来后不久,李乔就宣布6N多晶硅研发成功。当地的各大媒体还有国内主要的太阳能网站都做了报道。“打破国外光伏产业核心技术垄断”、“打造光伏产业链”,“提升传统产业”,一条条动人的标语贴在了李乔博士的脑门上。 除了“研发成功”的喜讯外,“在光伏高纯度硅项目的引领下,一条集太阳能硅材料、电池、发电及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有望在上虞生成。”上虞市副市长陈坚说。目前上虞已有阳光集团、东舜集团、龙柏集团等多家传统制造业企业介入光伏产业,如阳光集团引进的一个博士团队一直致力于光伏电池的开发研究,并且还在太阳能发电适用的LED和OLED光源的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率先入股“碧晶”的龙柏集团,正筹划在开发区内建厂开发太阳能硅晶体的下游产品——晶片的生产。傅主席的报告中所提及的太阳能相关产业链,俨然已经形成。
欲擒故纵,远交近攻
9月12日,四川成都市市长葛红林同志率队赴浙江上虞拜访浙江碧晶科技公司,并出席双流县与碧晶科技公司项目签约仪式。在成都双流与碧晶集团所签的协议中,该公司拟投资约4亿美元,在双流投资建设二期多/单晶硅产业化生产基地项目,其中首期投资5000万美元,形成年生产1000吨多/单晶硅生产能力,二期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多/单晶硅6000吨,年销售收入约6亿美元。
以上消息是2007年九月底在成都市投资促进委员会的网站《成都投资网》报道的。与碧晶签约的成都市市长是一位“海归”市长,曾经在加拿大温莎大学留学,并获博士学位。他曾经担任上钢五厂的董事长,对冶金和材料专业非常熟悉。
40
正在阅读:
物理法多晶硅英雄榜06-04
监理工作交底11-21
辨析、修改语病 - 语序不当同步练习题10-24
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物理05-21
安徽省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皖政〔2009〕132号)06-29
2013年中考数学模拟题(六)12-26
大班音乐课教案03-08
数学实验报告01-02
2014河南省基层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05-13
粗糙集属性约简matlab程序03-1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多晶硅
- 物理
- 英雄
- MBA十一班课程表
-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古诗文阅读(3)
- 售后服务承诺幕墙施工书
- 职高基础模块语文期中考试卷
- 2017届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 2017年粘胶短纤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湖南省2012届高三4月第二次十二校联考生物试题
- 汛期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 公司客户服务管理手册 - 图文
- 小学反邪教活动总结
- 2018年事业单位工会系统招聘考试《工会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
- 面向物联网的感知数据库系统(上)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之浅谈
- 浅谈公园的经营运作模式
- 中考地理知识点精华版 - 图文
- 硫化氢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 双手前掷实心球评课报告
- 伊索寓言故事537A3语文电子小报成品,读书手抄报模板,书香满园
- 施工组织设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