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大赛试卷

更新时间:2023-11-09 01: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诗文大赛试卷

一. 默写题

1.十年磨一剑, 。 2. ,深树冥冥不见花。 3.十年离乱后, 。 4.明月楼高休独倚, 。 5.寥落古行宫, 。 6. ,赢得青楼薄幸名。 7.暮投石壕村, 。 8.弹, 。

9. ,星河欲转千帆舞。 10. ,此身虽在堪惊。 二.选择题

1.古代谁有“梅妻鹤子”之称?( ) A. 王昌龄 B.陈师道 C.林逋 D.黄庭坚

2.下列诗人哪位和张可久是一个朝代的?( ) A.陈与义 B.何景明 C.陈师道 D.刘因 3.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 ) A.《春秋》 B.《国语》 C.《史记》 D.《资治通鉴》 4.对于《夏侯贪鄙》中的“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寄母抱之” 鸡蛋 B.“又取十千钱付之” 鸡蛋

1

) C.“向林中养之” 竹笋 5.《青锁高议》为( )编撰 A.刘斧 B.司马迁 C.列御寇 D.苏轼

6.下列诗词出自唐代大诗人王维的是( )

A.《酬张少府》 B.《社日》 C.《观梅有感》 D.《新嫁娘》 7.诗题《马上作》的意思是( )

A.坐在马上 B.在马上作诗 C.坐在马背上画马 D.坐在马上画画 8.“何必桑乾方是远”中的方的意思是( ) A.方圆,周围 B.始,才C.将要D.以 9.《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 A.苏轼 B.陶渊明C.欧阳修D.曾巩 10.范仲淹字( ) A.子野B.元之C.希文D.子真 11.“春宿左省”中宿指( ) A.半夜B.晚上C.深夜D.值夜

12.以下各句对《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离开洪泽湖之沙岸一进入淮河,胸怀就烦乱,骚动。这两句诗写出了南宋人面对淮河时心理上独特的变化

B.诗人说“何必”,表面上看来是赞同前人的看法,启示证实通过这种今不如昔的对比表达对半壁江山的哀婉和对朝廷偏安的怨恨

2

C.诗句“意不佳”为贯穿全组诗的感情主线,“中流以北即天涯”表达了诗人沉痛的心情

D.全诗寓悲愤于和婉,把悲愤之情寄托在客观事物的叙写之中,风格沉郁,语言平易自然

13.对“只恐江南春意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诗人眼见“东风吹落战尘沙”,想到江南的春意已残,失去了十足的春意

B.诗人担心北方的东风会长驱直入,把江南的春意吹落,影响自己的观梅的心情

C.“只恐江南春意减”,也寓示着南宋的繁华景象不再,只留下战争带来的满面疮痍

D.这句诗是诗人想想南宋灭亡后江南的困苦景象,充满悼亡之意与思念之情

14.金昌绪的《春怨》中“啼时惊妾梦”的“惊”的意思是( ) A.惊讶B.惊喜C.惊扰D.惊吓

15.下列与大诗人欧阳修处于不同朝代的是( ) A.王安石B.王禹偁C.晏殊D.韦应物 三.填空题

1.《秦淮杂诗二十首》的体裁是 ,诗歌的第一,二句,分别写出押韵的字: , ,

2. “建业”是南京的旧称。请写出南京在古代还有哪些称呼(不

3

少于三个):

3. 《春宿左省》的首句“花隐掖垣暮”,既点名了时间“ ”,又照应了诗题中的“ ”字。

4.《鲁山山行》并未写明山行的季节,但我们可以从“ ”和“ ”两词中推测诗人游鲁山写作此诗是在秋季。 5.羁旅诗,也称为 、 。

6.《筹笔驿》首联主要从 的角度来赞颂诸葛亮。 7.《何草不黄》诗歌的开头用了《诗经》中 的表现手法。

8.“频年不解兵”中的“兵”,意思是 。 9.《阁夜》杜甫写作本诗的时间是 ,地点是 。 10.《苏幕遮(碧云天)》上片中描写了“ ”,“ ”, “ ”构成了一幅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图。

11.《出郊》从体裁诗上看是一首 ,诗题“出郊“的意思是 。

12.中兴四大诗人,有 、范成大、 、杨万里。

13. 《夏意》诗中出现的自然景物,如“石榴开遍”,“ ”, “ ”都是直接扣住诗题”夏意“而写的。

14.《梦溪笔谈》是北宋 家 (人名)所著,是一部 体百科全书式著作。

4

15.《赠花卿》首句“锦城丝管日纷纷”用了 修辞手法。

四.阅读理解

(一)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唐·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1. 翻译: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2. 本诗“更有明朝恨”中的“更”,具体指的是什么? 3.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依次描写了与友人咋见、相聚、惜别的场景,情调沉郁。 B.首联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表现与老朋友离别久远,相见之难。 C.颔联通过描写久别重逢的情景表现了离别之久,变化之大,人已苍老。 D.尾联想象离别后各自借酒浇愁的情形,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之切。

4.寓情于景是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请以本诗颈联为例简要分析。

5

(二) 读书强记法

(清)阮葵生

历城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云:“某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意所喜.好,即札录之,录讫,乃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亦六七段,掩卷即就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粘壁既满,刀取第一日所粘者手笥中,亦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富。每见务为泛览者,略得影响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不如余之约而实得也。”叶有文采,善剧曲,济南人推为淹洽,其所言真困学要诀。

予苦读书不能记,当时所闻此法而不能用,年既衰暮,回忆旧所批览,已无只字。下笔窘索,徒有怅恨。见少年有志者辄述此语之,..不惟自悔,亦冀此法不没人间也。 1.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①某( ) ②讫( ) ③务( ) ...④岁( ) ⑤徒( ) ⑥辄( ) ...2. 翻译

① “每读一书,遇意所喜好,即札录之。”

② “稍经时日,便成枵腹,不如余之约而实得也。” 3. 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6

4. 作者在文中倡导“约取而实得”的读书方法。“约取”的具体

表现为 ,“实得”的具体事例表现为 。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iy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