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4-04-06 08: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课程:中西翻译简史 班级:翻译3班 姓名:张换英 学号:1312081001

摘要:本文从民族语角度分析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绵延数千年一

直发展到今天,翻译功不可没。中国文化史上三次翻译高潮对中国文化,语言,意识形态等影响深远。换言之,翻译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激活因素。

Brief introduction: This subject talks about the influence translation

does to Chinese culture from linguistic parts.Chinese culture succeed thousands of years in which translation plays a important part.Three highlights of translation influence a lot Chinese culture,language, ideology; in other words, translation actives the Chinese culture.

关键词:翻译 ;中国文化;影响

Key words:translation;Chinese culture;influence 一、佛学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为中国文学带来了许多从未有过,完全新的东西---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法。佛经典籍的翻译对现代汉语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和语言;丰富了汉语的音韵、语法和语体;丰富了中国的文学等几个方面。

当代也有学者研究指出佛经翻译的五种构词方式:汉词佛意、意译词汇、梵汉合璧词、利用新造汉字组成的词、成语与熟语。当代学者也统计过汉语中的四字成语,其中90%以上源于佛教。以“缘起”为例,佛教中的定义是:“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次灭则必灭”,表示同时的或者异时的互存关系,但在现代汉语中,“缘起”已经成为描述事情起因的日常用语。

还有一些佛教创词具有很强的派生能力,与汉语中形成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复

合词汇。如“佛”,派生出词汇“佛教”“佛祖”“佛门”“佛法”“佛像”等。佛经译者们吸取中国先秦语言偏于四字词的特点,在佛经翻译中大量采用四言句,使经文四字一顿,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如东汉的康孟祥在公元194至199年间翻译的《佛说兴起行经》,道安称之“孟祥所出,奕奕流便,足藤玄趣也”。这种风格衍生出许多四字成语和熟语。如盲人摸象,三生有幸,一尘不染等已经得到广泛普及的成语,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语言。

佛经翻译不仅引发了第一次翻译高潮,还的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为中华文学、文化的构造与创新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二、明末清初的翻译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翻译者如前锋,自著者如后劲,扬镳分道,其影响于社会者,殆无轩轾焉”。正是在翻译的促动之下,20世纪初的中国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猛烈抨击几千年来封建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其中许多译者用自己的作品引领了一个新的文化时代。严复的《天演论》改变了中国社会对西方思想文化引进的态度,林纾等人的翻译改变了清末“唯中国有文学”的文化优越感。林纾的译作《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呼天录》《鲁宾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等译著的成功使得中国知识分子看到开化民智的有效途径。

明末清初,翻译小说的流行不仅给当时的民众带来消遣和阅读的新体验,还充分实现着小说“开启民智”功能,悄悄改变着当时的社会文化道德观。其中:爱情小说如《女狱花》等打破了封建礼教束缚;侦探小说《包公案》《福尔摩斯探案集》等有效的引进西方的法治观和人权观;科学小说《月界旅行》《十五小豪杰》有效的破除了民众的迷信观念,增强了科学意识。

此外。翻译推动了“白话文革命”。“古文经过桐城派的廓清,变成通顺明白的文体,所以在那几十年中,古文家还能勉强挣扎,要想运用那种文体来供给一个时代骤变的需要。但时代变得太快了,新的事物太多了,新的知识太复杂了,新的思想太广博了,那种简单的古文体,无论怎样变化,终不能应付这个新时代的要求”。于是,语言的现代化是自然的趋势。

白话的力量的确是惊人的。基本符合了那个时代甚至现在的观点和现实。原因是国民素质普遍不高,如不推行白话,不足以快速地普及文化知识和先进思想。但是一旦国民素质大幅度提高以后呢,就像现在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在今后全民的整体素质还要上新的台阶。人们势必会呼唤更高雅的语言和更高雅的文化,而白话文是难以担当如此之重任的。古典语言也势必要回归,目前很多有知之士不正在积极倡导读经读史吗?白话文会成为一个障碍,而且就普及文化来说,白话文固然很得力,但是它所承载的文化与中国五千年的优良传统相比较是极为粗浅的。人们如果想更深一步的了解文化知识,却需要“翻译”,中国于是有了怪现象,外国名著需要翻译,中国的名著也需要翻译。

三、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形成与发展

始于“五四”运动,延至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现代翻译和自50年代至今的中国当代翻译,分别经历了文化现代化转型和文化当代转型期,中国现当代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它促成与众不同社会,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民族的沟通和交流,启迪以新的感悟,智慧,视角,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推动力。

现代小说如《狂人日记》《玩偶之家》,现代诗歌如《关不住了》,印度诗人的《飞鸟集》,现代话剧《茶花女》等,现代散文《出了象牙之塔》这些现代

文学的兴起,是在与传统文学决裂的立场上进行的。如果没有翻译,没有通过翻译引入的丰富多彩的西方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将如何发展,是很难想象的。王哲甫在《中国新文学运动史》终描述说:“我国文坛正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居然有大批的欧美文学作品介绍输入,是我国彷徨无助的作家得以借鉴参考,真也是一件很值得纪念的事。”可以说翻译证实为我国新文学和新文化这条长河注入“新水”的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中西翻译简史》 谢天振等 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第九章

《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张继文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0315期 《试论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何慧敏 东岳论丛 2008年0325期 《试述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曹冬梅 巢湖学院学报 2002年0515期

《试论中国现当代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李小川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228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iw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