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公开

更新时间:2023-09-20 16:37:01 阅读量: 医药卫生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石钟山记》简案

苏轼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有疑必察、反对臆断、重视实地考察的精神。 2. 掌握积累文言常用实词的用法。辨析一些词类活用的情况,初步理解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前置的规律。 一、 导入。

请看幻灯片,这幅画上提到了石钟山,有同学知道了解石钟山吗?

石钟山现属江西湖口县,是两座低矮的石质小山。经于双钟镇南端、滨临鄱阳湖口的,叫上钟山;滨临长江口的,叫下钟山。两山相距不到一公里。构成石钟山的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长期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溶蚀,形成奇特的岩溶地貌,溶洞特别发育。

《石钟山志》云:“上钟崖与下钟崖,其下皆有洞,可容数百人,深不可穷,形如覆钟。”石钟洞系发育于石灰岩山体内的穹形溶洞。当江湖之水浸灌洞内,水位低于洞顶时,风兴浪作,冲击洞顶洞壁,轰然发声,回音激荡。这便是石钟山和石钟洞具有钟之形和钟之声的原因。

也是石钟山得名的原因。然而,石钟山得名原因历来争论不同,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如何探究的呢?请看《石钟山记》。 二、 苏东坡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而以苏轼成就最高。苏轼是全才作家,散文和诗词都“雄视百代”。其散文平顺晓畅,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自由豪放,明快自然;词波澜壮阔,豪放天成。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易传》《书传》《论语说》等。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他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并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齐名,并称“苏黄”;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他少时博通经史,20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等,政治上反复升沉,饱经忧患,曾因反对新法而遭贬谪,后又因反对旧党尽废新法而贬至琼州。本文是元丰七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写的,此时是其政治上失意之时。 三、 朗读课文,理解字词句。 1.

听录音朗读,给幻灯片上的字词注音。

蠡(lǐ) 郦(Lì ) 桴(fú) 铿(kēnɡ) 莫(mù) 栖鹘(hú) 磔磔(zhézhé) 罅(xià) 识(zhì) 镗鞳(tānɡtà) 噌吰(chēnɡhónɡ) 无射(wúyì) 窾坎(kuǎnkǎn) 2.

自由朗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读准字音 分三个学生朗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齐读课文,增强对课文的感知。

3. 4.

展示学生整理的重要的或不明白的字词,讨论解答。 整理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幻灯片)

四、 齐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脉络。

弄懂了文章字词的含义,更有利于我们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本文写石钟山得名的原因,共三个段落,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每段内容。

质疑(怀疑)——探寻(解疑)——感悟(所感、结论)

板书:

石钟山记

苏轼

质疑 ———— 探寻 ———— 感悟 郦说(人常疑之)简 水石相搏(不余欺) 提倡目见耳闻 李说(余尤疑之)陋 持斧扣之 笑而不信 反对主观臆断

议 叙 议

叙议结合 即事明理

五、 背诵课文第二部分。 六、 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习题四。

2. 整理文中出现的“而”,并解释。 3. 整理文中的特殊句式,翻译课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i7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