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27 20: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桂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简 介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站在新起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追赶长浏望、领跑大湘南”宏伟奋斗目标的攻坚时期。规划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县委战略意图,为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重要的依据,是今后五年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对促进桂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富民强县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一五”取得巨大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桂阳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中部崛起、产业转移、湘南大开发、先行先试机遇,紧紧围绕“二四三”发展战略和“追赶长浏望、领跑大湘南”宏伟奋斗目标,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成功战胜百年一遇的冰灾,科学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共克时艰,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1、发展实现新跨越。“十一五”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8%,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152亿元(预计数,下同),超过规划目标32亿元,人均GDP2.1万元。财政总收入由2005年的4.75亿元增加到11.07亿元,年均增长18.4%。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70亿元,超过规划目标9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6亿元,年均增长19.9%,超过规划目标13.6亿元。五年累计进出口总额1.1亿美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省20强县市。

2、结构崭露新格局。大力推进以新型工业化为龙头的“三化”进程,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工业主导作用日益凸显,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6.4:36.9:36.7调整为16.3:47.4:36.3。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农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9%,被评为全国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产粮大县,成为全省农业现代化创建县。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一园六区”大工业园建设初具规模,被评为全省最受公众关注的产业园区,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2%,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33.8%提高到44.7%。我县被列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试点县”和“湖南省出口基地县”。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5.8%,被评为“湖南省流通工作先进县”。

3、建设呈现新面貌。大力实施县城“东进西绿、南延北扩”战略,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2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8万。修建了环城西路、芙蓉东路等城市干道,建成了第三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一大批市政基础设施。城区及周边生态绿化提速,在继续保持省级文明县城、卫生县城的基础上,又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交通建设成效显著,过境的武广高铁建成通车,桂阳融入了“珠三角”、“长株潭”1小时经济圈;贯穿全县东西南北的厦蓉、衡武两条高速公路相继开工建设,S214线桂荷段全面完工;60米路幅的郴桂大道拓宽改造工程顺利推进,加速了对接郴州“两城”建设融城步伐;全县39个乡镇、465个行政村通上水泥(柏油)

路。以防洪减灾、安全饮水、烟水配套、农业综合开发为重点的水利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农业生产保障能力提升,荣获“全国水利建设百强县”称号,被列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农村面貌不断改善。城乡电力、通信、广电等网络建设不断完善,加速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全县城镇化水平由2005年的34.97%提高到43.75%。

4、开放取得新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全面推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公共财政体制不断完善,财政体制成功过渡“省直管县”。农村土地流转、集体林权制度等改革全面推进。金融改革取得新突破,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强。政府融资平台建设富有成效,有效破解了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瓶颈。积极探索实施“先行先试”政策,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五年累计利用外资2.1亿美元,利用县外境内资金65亿元。

5、事业迈出新步伐。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普九”成果有效巩固,义务教育债务基本化解。人才开发、科技创新和成果转换不断进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2%,我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先进县”和“湖南省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进步,文化惠民工程和文化精品工程取得重大进展,“桂阳湘剧”列入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新编湘昆剧《一天太守》荣获“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广电通讯全面普及数字化。全民健身运动热情高涨,世界冠军李萍等竞技体育人才辈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城乡医疗保障水平显著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覆盖全部农村人口,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1万人,参合率达90%以上。成功举办了郴州生态(民俗民居)旅游节,宝山工矿旅游项目被授予“国家矿山公园”称号。人口与计生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夯实,保持全省一类县水平。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不断规范,关闭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企业335家,全县万元GDP能耗和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十五”末累计分别下降23%和50%。启动实施“三边”绿化工程,重点区域环境逐步得到有效治理。政法综治工作保持合格县称号。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体系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好转。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残联、民族、宗教、档案、粮食、武装、人防等工作全面进步。

6、生活达到新水平。五年来,坚持实施为民办实事,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大力扶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3.9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年均14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740元和6800元,年均增长11.4%和10.2%,2010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超过70亿元。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实施粮食直补、农机具购臵补贴、家电下乡补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保障性住房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快速提升,文化、旅游、家电、信息等领域的消费大幅提高,生活向更加富裕的小康迈进。

图五:桂阳县“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指 标 名 称 GDP(亿元) 财政总收入(亿元) 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万人) 五年转移农业劳动力(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城镇化率(%) 研发经费占GDP比重(%) 五年累计万元GDP能耗降低(%)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耕地保有量(万亩) 森林覆盖率(%) 初中三年保留率(%) 高中教育毛入学率(%)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万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全县总人口(万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十一五”规划目标 绝对数 年均增长(%0 2010年预计 绝对数 年均增长(%0 120 11.05 2 年均12 4以内 36 180 5000 45 30 68.5 85.7 91.2255 60 98 50 应保尽保 80 25 83 14600 6000 13 152 11.07 3.92 14.96 3.91 49.6 270 2600 43.75 0.92 23 60 90 99.2174 56.98 98.2 89.2 4.94 100 78 81.5 15740 6800 13.8 18.4 14 20 15 10 8 19.9 1.75 11.4 10.2

五年来,全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呈现出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可喜局面,为

“十二五”科学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转方式、调结构步伐不快,增长方式与低碳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行政区划设臵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任务艰巨,舂陵江流域和城区自来水源头生态保护乏力,矿山整治执法不严;新农村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安排不合理,投入不均衡;城镇规划执行不严格,违规建设问题比较突出;公共服务相对短缺,特别是城乡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城区义务教育“大班额”问题相当突出;老龄和计生工作发展不平衡,人口老龄化、 “空巢” 家庭等社会现象日趋凸显,养老服务和老年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社会不稳定因素和信访矛盾仍然居高不下,和谐社会建设压力巨大。同时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需要在“十二五”期间加以重点突破。

二、总体构想

1、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市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二四三”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争当转变发展方式的先行者、建设“两型”社会的排头兵,为加快实现“追赶长浏

望、领跑大湘南”奋斗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2、基本原则

----坚持跨越发展。发展始终是解决桂阳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

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做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奋力推动桂阳经济社会科学跨越率先发展。力争“十二五”期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十强,基本奠定在大湘南地区的领跑地位,进一步缩小与省内发达地区的差距。

----坚持转型发展。推动科学跨越率先发展,必须转变过去粗放落后的增长模式,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突出位臵,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桂阳特色的科学转型之路。

----坚持创新发展。实现跨越发展、转型发展,要坚持把体制创新作为重要保障,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构建有利于发展方式转变和“两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要把自主创新作为中心环节,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发展创新型经济,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的外延扩张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内涵提升转变。

——坚持统筹发展。加强分类指导,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城乡互补、区域协调、统筹发展的机制,妥善处理好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投资与消费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发展中的各个方面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有机统一。

——坚持人本发展。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要切实增加居民收入,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强化社会保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化平安桂阳、法治桂阳建设,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3、主要目标

综合考虑现实基础、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特别是“追领”目标的实现,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紧密衔接,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实现经济跨越发展。到2015年,全县GDP超过330亿元,年均增长16%,人均GDP超过4万元。财政总收入突破26亿元,年均增长18.6%以上,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3.62亿元,年均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9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

——结构调整明显优化。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全方位优化。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53:36。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5%,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0%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投资消费比例协调,城镇、农村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日趋协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67‰以内;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万元GDP能耗5年累计降低2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累计减少1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65%,城镇绿化率达40%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空气质量达标率均达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五年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农村劳动力年均转移就业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和11%,到2015年分别达到27740元和11460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控制在40%以下。城乡居民人居环境、出行条件较大改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和谐社会建设明显进步。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努力使人民群众重点关注的就业、社保、医疗、教育和住房等问题得到明显缓解,普遍享有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应保村民的60%以上,基本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比较完善的防灾减灾和城乡安全运行体系,城乡法治化水平和公民素质明显提高。

图十三:桂阳县“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表

类 序 别 号 1 2 3 4 5 结 构 6 调 7 整 8 9 10 11 12 13 14 教 15 育 科 16 技 17 18 19 20 资 21 源 22 环 23 境 24 25 26 27 28 县2010年完2015年预计 年均增绝对数 长率(%) 指 标 名 称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居民消费率(%) 五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成 (预计) 150 40.5 270 10.65 6.16 12 58 35.5 37 2600万 43.75 16.3:47:36.3 3.31 9.5 98 0.92 0.81 62 99.2174 0.0287 56.98 39.98 201.75 3 3.4 15740 6800 3.91 3.92 4.94 属 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330 55 900以上 26 13.62 25 133 36 40 6500万 50以上 11:53:36 4. 10.5 100 2 1.3 65以上 98.1294 0.035 65 40以上 220 10以上 4 2.8 27740 11460 3.7以内 4以上 9以上 60以上 95以上 16 3.1 20以上 财政总收入(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18.6 16 2.6 22 0.6 20以上 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服务业就业比重(%)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城镇化率(%) 三次产业结构比 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25 0.14 0.2 0.4 0.2 0.1 0.6 -0.22 4 1.6 0.3 0.667 12 11 7.7 12.7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研发经费占GDP比重(%) 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数(件/万人) 科技进步贡献率(%) 耕地保有量(万亩)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 城镇绿色率(%) 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 主要污染物排放累计减少(%)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人口总数(万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9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民 生 30 城镇调查失业率(%) 改 31 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善 32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33 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 34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类 序 别 号 县2010年完2015年预计 年均增绝对数 长率(%) 指 标 名 称 成 (预计) 0.3 属 性 约束性 35 保障性住房建设套数(万套) 1.4 36 注:所有指标单位为“%”的年均增长率均为年均提高或下降多少个百分点。

三、主要规划安排

1、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坚持“绿色、低碳、循环、跨越”发展理念,走精细加工、深度转化、配套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继续实施“质量兴县、名牌兴企”,加快推进标准化战略,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到2015年,全县工业增加值突破17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33亿元,年均增长22%以上,培育纳税过1000万元的企业30家以上,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70%以上。

第一节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转变传统增长方式,着力培育大企业、大产业、大集群、大品牌,推动主导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和品牌化发展。

①、产品精深加工

依托黄沙坪、宝山等国有和国有控股大型企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知名企业和高端研发机构,建立合作共享机制,推动产业整合,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建设30万吨阴极铜、100万吨石墨加工、100万吨多金属综合利用、10万吨电锌等重大项目。加大节能减排环保改造力度,建设新型环保矿产品加工项目,改造提升铅、锌、锰、铜、铁、石墨、稀贵金属系列加工,重点扶持现有银星公司、联合锰业、鑫通石墨、富达石墨、利和化工、康元有色、泰兴化工、杰鹏金牧、锐驰矿业、兴达环保、金怡泰、瑞丰饲料、三和高纯铋等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开发

新产品。到2015年,全县矿产品精深加工产值超过200亿元,叫响“中国石墨之都”、“中国矿冶名城”品牌,

②、轻工制造

依托区位、交通、人力资源优势,大力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加工贸易业,做大家具、制衣、制鞋、玩具、五金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支持家具产业园建设,做大做强顺发制衣、誉锋玩具、业兴塑胶、淦垅记漆包线、亚泰鞋业、昌泰珠宝、广元五金等企业,扩大出口加工贸易规模。重点扶持现有的农丰机械、耀鑫钢构、亿成耐磨、荣盛达等机械加工企业,新建北京轮霸钢骨轮胎和美能达电梯等重大项目。到2015年,全县轻工制造规模企业达到50家以上,实现产值达60亿元以上。

③、食品加工

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推广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装备,加快建设芙蓉食品药品加工项目区,大力发展生猪、水果、油茶、辣椒、生姜、乳鸽、大米、药材等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支持太和辣业、成氏面业、济草堂饮料、瑞丰米业、阳山鸽业、宏润油茶、香源食品、经典酒业、瑶王贡茶叶加工、朝天龙辣业、乌龙姜等入园企业做大做强,打响品牌;重点引进肉类加工战略投资者,建设大型肉禽加工企业,着力打造全市一流、全国知名专业食品药品加工产业园。到2015年,全县食品加工规模企业达到40家以上,实现产值达20亿元以上。

第二节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新兴产业国家发展战略为导向,重点加快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和节能环保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5%。

①、新材料

以桂阳石墨、有色金属等资源为依托,重点扶持36万吨石头环保纸、20万吨速生林纸浆和板材加工、高岭土开发、新型干法

水泥、新型环保砖等项目建成投产。引进高端技术,研发生产金属材料、石墨高端材料。到2015年,全县新材料制造规模企业达到10家以上,实现产值40亿元以上。

②、新能源

抢抓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政策,大力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充分利用桂阳丰富的风能资源,建成荷叶、天堂山、泗洲山3个风电场,力争到2015年,我县风电装机总量达40万千瓦,建成全省重要的风电能源基地。引进建设LED光源项目,扩大生物质能开发规模,大力推广普及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照明。积极开发垃圾、煤矸石发电和煤层气综合利用。到2015年,全县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过20亿元。

③、电子信息

以经济社会发展为载体,以新型电子元器件、软件和集成电路为重点,重点支持广成、富翔、联达、展昇、岳峰、宝星、华宇电子和成音科技等电子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引进台湾高新科技园等高科技电子产品制造项目,创建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到2015年,全县电子信息规模企业达50家以上,实现产值达40亿元以上。

④、节能环保

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提升对冶炼废渣、尾矿、尾砂、工业余热等废弃物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化、减量化,发展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的环保产业,以绿色、环保、低碳建材板块开发为重点,实施电机、锅炉节能工程和余热、工业废水回收节能技改,推广节能技术设备使用。

第三节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加快“一园六区”特别是核心园区发展,建设新的产业聚集区,吸引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项目向园区集中、政策向园区倾斜,打

造成桂阳经济发展的首要增长极。到2015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300亿元以上,占全县工业比重70%以上,实现税收13亿元以上,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60%以上。

①、科学规划园区布局

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原则合理布局工业园区。宝山项目区主要聚集有色金属为主的矿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到2015年实现产值达100亿元;长富项目区主要聚集电子信息、轻工制造、机械制造、能源化工企业,到2015年实现产值达100亿元;共和项目区主要聚集机械制造、加工贸易企业,到2015年实现产值达50亿元;芙蓉项目区主要聚集食品、医药加工企业,到2015年实现产值达50亿元;燕山项目区主要聚集建材企业,到2015年实现产值达20亿元;舂陵项目区主要聚集矿产品加工、化工产业,到2015年实现产值达20亿元。在衡武高速公路余田出口一带规划建设新的项目区,主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建设以加工贸易业为主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到2015年实现产值达10亿元。

②、完善园区配套设施

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相结合、与信息化相融合、与服务业相配套,加大园区建设投入力度,“十二五”期间园区建设总投入10亿元以上,新建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及员工住宅、人才公寓,配套完善水、电、路、讯、商业、文化、教育、绿化、环保等基础设施。加快骨干企业生产配套、现代服务业配套、现代技术创新研发、

新型实用人才培训四大体系建设,重点建设电镀产业专业项目聚集区,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产业配套,打造成功能完善、设施齐备、环境优越的良好投资平台。

2、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以县城为核心,“3+4”城镇群为重点,区域中心镇为支撑,乡和中心村为节点,构建以城带乡、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分工明确、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现代县域城镇体系。到2015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

第一节 加快县城扩容提质,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围绕“传承历史、彰显特色、提升功能、打造品牌”的总体要求和积极争创“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目标,加快城镇扩容提质和郴资桂城市群融城步伐。到2015年,中心城区面积拓展至2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25万。

①、加强和提升城市规划

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2011—2030年县城总体规划。强化规划的龙头作用,严格按照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大城镇建设用地储备力度,优化土地存量,消除城乡建设用地二元结构。规划要适度超前,科学合理,规划新城区绿地率不得低于30%,绿化覆盖率不得低于45%,小区泊车位配套率达100%。学校、医院、金融、商业、农贸市场、停车场、休闲健身场所、环卫、消防和供气、给排水、电力通信及管网配套建设等公用市政设施要优先规划,合理

设臵,同步建设。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整治力度,增强规划的严肃性,确保规划的相对稳定性和刚性执行力。

②、高品位建设新城区

按照“东进西拓、南延北扩、东进优先”的总体思路,紧紧把握郴州“两城”建设和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建设机遇,加快县城建设步伐,提升建设品位,倾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园林绿城、现代产业新城、商贸物流旺城”,到“十二五”末全面奠定郴州次中心城市地位。向东对接郴州中心城区,沿郴桂大道建设城东新区;向南修建对接厦蓉高速的桂阳大道,建设工业和现代物流新区;向北对接桂道高速直达舂陵江,修建桂江大道,建设高品位的休闲、商住区。芙蓉新区开发建设重点抓好以广场明珠、政务中心大楼、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公安综合大楼为重点的行政办公中心建设;以凯悦、金都汇为重点的高星级酒店建设;以桂阳文化园、广电中心、体育中心、职校扩建为重点的文体中心建设;以城领国际(二、三期)、芙蓉国际花园、金盾小区、竹园小区为重点的高档住宅区建设。全面建成桂阳绕城大道系列工程,加快县城联网道路的规划建设,重点建成马鞍岭路、新澄路、蒙泉东路、燕山大道、翡翠北路、百花东路、鹿峰南路、园艺西路及公交出租车停靠站点等配套设施,形成“一环六横四纵”的城市交通网络。加快桂阳商贸物流园、农资农机大市场、宝蓝综合市场、蔬菜批发市场、建材市场、汽车城、惠康物流配送中心等物流市场配套建设,打造湘南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加快建设宝山国家矿山公园、广场

公园、锦湖公园和县城东、南、北三个入口绿化广场等大型城市文化精品项目。进一步提升欧阳海广场周边的建筑风格和品味,杜绝单位办公楼与家属区一体化的建设模式。

③、提升旧城环境质量

坚持改造与保护相结合,有规划地推进旧城区建设。新建向阳西路、园艺B路等旧城区道路,实施全面绿化、油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对向阳路、蔡伦路、解放路、百花路等道路和人行道进行全面维修改造。实施城北、城南和汽车总站搬迁工程,建设3个新汽车站,并配套完善公交线路。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一规划、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快实施对以和平街、十字街、七里街、牛巷口、宝山旧厂区及其周边的污水沟、棚户区为重点的旧城改造,进一步完善垃圾处理和排污系统,提升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水平,建设繁华商贸区。

④、打造大桂阳城镇群

按照“3+4”构想和行政区划适应城镇发展要求,实施城关、城郊、黄沙坪3个乡镇和周边农林场所区划调整,加快县城周边乡镇融城步伐,将樟市、仁义、方元、太和4个镇距县城10公里内的村组纳入“桂阳城镇群”范畴,编制城镇群总体规划,加快水、电、路、讯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城镇群总人口超过30万,逐步达到中等城市规模,有计划地推进“县改市”。 第二节 着力美化人居环境,打造山水宜居城市

以建设“宜居、文明、和谐”桂阳新城为目标,以“扩绿、增水、添景、保洁”为重点,着力将县城建设成山青水秀、园景辉映、花木葱茏的现代宜居城市。

①、“八山十湖”、“三园二带”、“一树一花”建设工程 重点抓好东塔公园岭扩容提质和保护开发,加快宝岭公园建设,逐步将县城及周边的麒麟岭、珍珠岭、新澄岭、猴子岭、龙门岭、黄沙岭等山头建设成为城市公园或郊野公园。提升现有的蓉湖(塔背水库)、锦湖、共和湖(水库)、燕山湖(水库)、八字塘、奇秀湖(渡假山庄),在官溪河新澄段开凿碧澄湖、火田段开凿焰火湖、西水段开凿东兴湖,腊树下开凿龙潭湖,形成10个城市景观水面。建设好桂阳文化园、宝山矿山公园、大溪文化园和西水河风光带、舂陵江舍市风光带。县城绿化突出以桂花树、芙蓉花为主基调,打造“桂花城”、“芙蓉城”。

②、提升县城承载能力

实施多元引水工程,借郴资桂一体化建设的良机引东江水入桂,新建自来水厂,突破城区水资源不足的瓶颈。提高管道燃气覆盖面,建设郴州至桂阳的天然气长输管道及气门站。完善城区垃圾中转站和污水处理厂,实现城市环卫保清机械化。加快城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完善城区中小学校、综合性医院、社会福利院和老年公寓布局,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合理布局建设公厕、垃圾房、停车场,为市民就学、就医、养老、出行提供便捷。

③、加强城市管理

深化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城管执法体制和运行体制,将单一的城管执法转向综合执法服务。加大经营城市力度,转变城市资源管理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解决城市管理投入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市政、环卫、园林基础设施配套。强化城管宣传,切实增强市民城市管理理念和责任意识,提高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主动性和实际能力。全面提高依法行政、科学履责的执法能力,积极转变理念,引入各种先进管理手段和方法,提高城管执法水平,逐步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抓好以流动摊点、占道经营、乱停乱放、违章建筑、“牛皮癣”等为主的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着力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彰显“楚南名区”城市魅力。

第三节 优化城镇发展格局,不断改善乡村面貌

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快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①、加快推进中心镇建设

根据产业布局,打破现有行政区划,实施乡镇撤并,设立烤烟大镇、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新镇,重点突出流峰县域次中心城镇建设,加快飞仙、莲塘、樟市、洋市、塘市、太和、仁义、方元等中心镇建设。在中心镇设立规划建设管理站,强化乡镇规划建设管理职能。以宜居宜业为方向,完善城镇功能,大力推进中心乡镇“八个一工程”建设,即建设一条靓丽镇区街道、一个园林休闲广场、一个多功能文体活动中心、一个公寓式敬老院、一个绿色农民

新村、一个规范化的农贸市场、一个无害化垃圾处理场、一个标准化的污水处理厂。坚持产业支撑,加快城镇经济发展,增强小城镇吸纳吞吐能量和经济辐射功能,积极引导农民到小城镇居家就业,到2015年,全县1万人以上的中心镇达9个以上,其中流峰、飞仙、洋市、塘市、莲塘等中心镇人口达到2万。

②、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以西水、火田两个市级示范村为重点,加快推进郴桂大道、桂嘉公路沿线和县城至舍市新农村和农村“两型”社会示范带建设,科学引导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化,逐步形成“产业特色化、人居城镇化、生态园林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多渠道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完善农村水、电、路、讯、气、房等基础设施,实现公路、电视、电话、宽带“村村通”;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实现公共服务全覆盖,逐步使农民均等享有医疗、教育、文化、通讯等基本公共服务。利用“一事一议”奖补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抓好农村改厕和村容村貌整治,建设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逐步实行城乡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继续大力推广沼气开发,新建1.5万个户用沼气池和80个大中型沼气项目。加快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稳步推进农村危房旧房改造,整治“空心村”。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促进偏远山区、移民库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3、巩固提升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以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生态化为重点,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全力推进传

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现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到2015年,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应保居民的100%,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应保村民的60%以上,城乡低保覆盖率达到100%。

③、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进一步完善以城乡低保、救灾救济制度为主体,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和临时生活困难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爱心捐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和孤儿福利事业,建设好县老年公寓、县军干所、光荣院、县救助管理站和儿童福利院,新建和改扩建11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9所农村敬老院和300所农村“五保户之家”,到2015年,“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30%以上。

第四节 加强社会管理,营造平安和谐社会环境 ①、加强政府效能廉政建设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着力建设服务政府、法治政府和效能政府。完善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效能决策。进一步完善基层政权、基层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②、建设平安法治桂阳

加强政法基层基础和队伍建设,全面构建公共安全屏障。加强流动暂住人口管理,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深入开展平安乡镇、平安单位、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努力创建“平安桂阳”。深化司法改革,完善错案追究制度和赔偿制度,强化司法监督,实施司法公开,保证司法公正。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完善信访机制,畅通诉求渠道。组织实施“六五”普法,提高全民懂法、守法、护法水平。

③、强化安全生产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加大安全保障投入力度,重点抓好矿产采掘、交通运输、建筑施工以及有害有毒物品生产、销售、运输、储存、使用各个环节管理,抓好人员集中场所、重点要害部门的消防管理。全面完成矿山资源整合工作,加大矿山安全投入,完善监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系统六大系统。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减少一般事故,遏制较大以上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④、保障公共安全

建立健全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公共危机预防、应急体系和保障机制,推动公共安全保障从被动应对型向主动防控型转变。健全应急预案体系,推进县、乡两级应急平台和专业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完善应急指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提高政府危机管理和处臵能力。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装备,增强恢复重建能力。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

安全。加强动物疫病预警和控制体系建设,完善动物免疫预防保障体系。完善粮食市场预警预报制度和粮食供给应急机制。

四、规划保障措施,努力实现富民强县新目标

桂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是未来五年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美好蓝图和行动纲领,必须创新规划实施机制,强化组织、政策、项目、资金和制度保障,确保“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

1、强化组织保障

“十二五”规划纲要,体现着县委、县政府的战略意图和全县人民的共同意愿,是实现“追赶长浏望、领跑大湘南”宏伟奋斗目标,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成立桂阳县“十二五”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组织规划全面实施。各级各部门要围绕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研究制定实施规划纲要的方案和措施,推动规划有效实施。

2、强化政策保障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推进机制,完善与规划相配套的各项政策法规,调节和改善需求结构,发挥投资、消费、出口的共同拉动作用,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合理利用资源,引导各类资源向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配臵,将有限的资源,优先满足关系经济结构调整、功能提升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支持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整体竞争力的重大产业项目,优先保证生态建设。

3、强化项目保障

坚持以规划引领项目,以项目支撑规划。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积极做好项目的论证、策划、开发、实施、储备,建立健全项目不断生成、滚动发展、有序推进的长效机制,集中开发、储备、实施一批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

4、强化资金保障

通过财政投资、向上争资、招商引资、银行融资、激活民资等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科学安排财政预算,提高公共财政的能力和水平。发挥政府投资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向支撑规划实施的关键领域转移。创新融资方法,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鼓励民间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5、强化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实现总体规划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机制体制,重点完善目标管理机制、工作运行机制、考核评估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注意各项机制体制之间的配套、衔接与协调,强化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约束性、预期性和导向性作用。以规划纲要为总揽,分期分段制订实施计划,搭建实施平台。健全规划实施监督评估机制,县人大常委会每年组织一次集中视察,县政府每年开展一次综合督查考核。

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到201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超过50亿元,农村劳动力人均增加值达10000元,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5%以上。

第一节 突出规模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突出基础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三大板块,积极推动基础农业基地化、特色农业带状化、生态农业庄园化,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①、稳定基础农业。巩固粮食基础地位,实施粮食增产工程,粮食年播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40万吨以上。切实落实耕地保护措施,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②、壮大特色农业。坚持现代烟草支柱产业不动摇,巩固和发展烤烟面积23万亩、收购烟叶70万担以上,重点建设洋市—樟市—仁义—浩塘、和平—敖泉—樟木—十字—余田两个百里烟海产业带,加快浓香型特色烟叶开发,全面推行烟叶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进程,努力实现烟农增收、财政增税和农村发展。提升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积极推广“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巩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地位,力争2015年建成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猪场300家,全县年出栏生猪达到150万头。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加快推进高效油茶林基地建设,到2015年建成优质高效油茶林40万亩,把油茶培育成为继烤烟、生猪之后的第三大农业主导产业。立足欧阳海库区水面资源,打造高效渔业产业带,创建“舂

陵鱼”品牌。建设10万亩优质水果、10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和2个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区,做大柑橘、辣椒、生姜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草食动物养殖、茶叶、药材等特色产业。到2015年,建成直供粤港澳市场鲜活农产品基地,农业综合商品率达到90%。

③、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围绕郴州城镇群建设和郴资桂“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带,在县城郊区和舂陵江风光带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休闲农业,到2015年建成生态农业示范基地20个以上,培育高标准现代休闲农庄30家以上。

第二节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健全农业科技、信息、流通、信贷服务,构筑多元化农业现代服务体系。

①、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以乡镇农技站建设为重点,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加快建立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传播网络,进一步巩固完善农村远程教育科技信息综合服务网络体系。因地制宜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到2015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52万千瓦以上,机耕、机播、机收率达55%以上。

②、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坚持用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围绕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加工规模大、带动

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重点加快建设芙蓉食品加工园区,推动农产品加工走园区化、集群化发展路子。重点发展油茶、肉禽、饮料、辣味、果蔬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强品牌建设,打造1—2个国家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2个省级名牌产品、3个市级名牌产品和3个“市长质量奖”。到2015年,全县新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以上,其中省级3家以上、国家级1家以上。

③、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按照“政府引导、多元创办、市场取向、农户自愿”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到2015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登记总数达到200家以上,力争实现70%的农户入社,70%的农产品通过专业合作社组织生产、加工和营销,70%的农业生产资料由专业合作社组织供应。引导流通和服务型龙头企业通过订单收购、保护价收购、提供服务等方式与农民建立稳定收购关系,把分散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带动千家万户合力参与市场竞争。

④、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坚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和富裕农民的重要途径,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进城务工农民的就业指导和权益维护,重点利用再就业资金和职业技能培训,合理引导农民工在县内园区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十二五”期间每年有2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其中在县内园区企业就业

人数达3万以上,实施农民创业促进工程,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和创业园,在信贷、用地等方面实行优惠措施,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就业。到2015年,全县农村劳动力实现劳务收入达到20亿元。

4、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我县调结构、转方式重要着力点,也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消费的重要举措。到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翻番,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36%。

第一节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优先发展最具成长性的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现代气息与传统底蕴相互交融的人文、生态旅游城市。

①、加快发展旅游业

将自然山水与人文历史有机结合起来,加快融入郴州国际旅游城市圈,加强旅游景点景区的配套设施建设,突出“两园(宝山矿山公园、桂阳文化园)两带(骑田岭民居休闲旅游带、舂陵江生态风光旅游带)”旅游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四大品牌”:把宝山国家矿山公园和宝岭生态公园建成4A级旅游景点,打造“千年矿都”品牌;努力把阳山古村提升为4A级景区,高起点建设桂阳文化园,精心策划包装,推出一批彰显楚南文化、三国文化、郡县文化、民俗文化,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演出,打造“古郡经典”品牌;开发造纸术发明家蔡伦、三国名将赵子龙、现代英雄欧阳海等历史名人故居、遗迹游,建设欧阳海故居红色旅游景区,打造“名人故

里”品牌;开发县城近郊休闲旅游带和舂陵江生态旅游风光带,抓好奇秀山庄、共和农庄、阳山湖生态农庄扩容提质,新建中国桂阳神农谷田山庄和紫燕、东昇、九竹园等生态农庄,打造“休闲胜地”品牌。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提升营销能力,加强与周边毗邻地区旅游协作,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到2015年旅游接待达1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0亿元以上。

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推动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结合, 全面推进文化娱乐、演艺、传媒、出版、广告等文化产业发展,制作一部集“湘昆”、桂阳历史文化遗产为一体的3D影视剧,积极发展数字影视、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产业,提升快乐文化、大众文化、创意文化影响力,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到2015年,文化产业实现产值达到1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

第二节 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

以专业化、产业化、品牌化、社会化为方向,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到2015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6%,就业比重达40%。

①、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紧紧围绕服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信息咨询和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突出发展金融经济,健全投融资组织和服务体系,整合金融资源,推进金融创新,设立村镇银行,引进股份制银行,扩大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形成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多种金融机构功能互补、充满活力的多层次地方金融市场体系。充分依托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网,布局建设现代物流大通道、大园区、大市场,加快构建综合能力强、辐射面广、功能完备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广告会展、信息咨询、审计、会计、法律、评估等服务业。

②、创新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以完善商贸服务功能为重点,在城区重点建设好3—5家高星级宾馆和5家以上大型超市,改造提升现有餐饮、住宿、商贸、休闲娱乐业,发展特色商业,优化布局大中型零售网点、农贸市场。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业态。以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为取向,围绕便民利民,建立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结构合理、门类齐全,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家政、维修、护理、配送、保安、环卫、医疗卫生等社区服务网络,推动社区服务向多层次、多方位的系列化发展,强化社区服务业的就业功能。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现有的养老机构,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建一批高质量、服务全面的新型养老机构,鼓励下岗、失业等人员创办家庭养老院、托老所,开展老年护理服务,逐步形成居家养老社会化、养老机构规模化、社区养老专业化的新格局。在县城建设2万平方米老年公寓,在中心镇规划建设老年之家。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农村商贸流通网点建设,积极发展乡镇店、农家店。

③、规范发展房地产业

按照规划引导、推动就业与居住均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与融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以旧城改造、新城扩建及中心镇为重点,建立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体、经济适用住房为补充、廉租房和公租房为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适度发展高档住宅、普通商品房和限价住房,实施旧城区和工矿企业棚户区改造,扩大廉租住房、经济适

用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供应量,满足不同收入家庭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住房需求,保持房价的相对稳定,努力使普通商品住房价格与大多数居民家庭购买能力基本适应。“十二五”期间,建设廉租房40万平方米,建设经济适用住房9万平方米。

4、突出改善民生,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坚持民生优先、共享发展,着力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事业体系,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

第一节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扩大公共产品供给

坚持以人为本,把提供公共产品和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①、着力建设教育强县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围绕“促公平、提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目标,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在城区新建四所公办示范性幼儿园,在县城新建住宅小区按照国家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在农村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并充分利用富余校舍和资源发展乡村幼儿园,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到2015年,毛入园率达80%以上。全面提升九年义务教育,构建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科学规划、精心调整中小学校布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初中以片为主,小学以乡镇为主,村小因地制宜合理布点;城区按人口密度合理设臵,重点完成士杰、人民、蓉峰、城南、北关等四所小学和蒙泉、蔡伦、九中等三所中学的扩容提质,在荆山、五里桥、新澄区域新建士杰、蓉峰、城南的3所分校,在五里桥区域新建1所中学,在桂阳一中校园内恢复

公办初中龙潭中学。到2015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基本达到合格学校标准。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化解高中教育负债,公办学校要着力做优做强一中、三中,提升二中,鼓励发展民办高中,推动普通高中多元化发展,努力为高等学校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到2015年,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90%以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职业教育政策扶持、经费保障机制,完成县职校新校区建设,争创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保障体系,加大特殊教育投入力度,建成康复大楼,完善配套设施,不断提升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率,提高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到2015年,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0%。

②、推进卫生改革发展

以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素质为目标,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到2015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有较大提升。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区域卫生规划,科学布局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好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加强村卫生室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各类医疗机构,引导规范执业,基本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医疗服务体系。整合资源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规范院前急救,形成覆盖全县城乡、功能完善、指挥统一、救援快捷的急救网络体系。建立健全新型医疗纠纷调处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卫生监督工作,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药品报销目录。

③、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在欧阳海广场周边地段规划建设集文化市场稽查大队、图书馆、文化馆、文物管理所、博物馆、“非遗”传习展示中心为一体的文化艺术中心,到2015年县文化馆、图书馆达到省二级以上水平。突出抓好古文物、古建筑、古墓葬、古人类遗址保护,下大力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昆剧,进一步建设好湘昆戏剧团。打造文化精品,设立本土艺术创作专项基金,推出一批展示时代风貌、富有本土特色的文化精品。继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继续抓好“欢乐广场”和文化下乡活动,新建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50余家农家书屋、70余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村级服务点,基本形成县、乡(镇)、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加强档案基础工作,注重历史资料的保存保护和开发利用,完成《桂阳年鉴》、《中国共产党桂阳历史》第二、三卷的编纂工作。突出抓好“千年古县”地名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积极参与名牌矿业城市命名活动,争取“十二五”期间申遗和命名工作有新突破。加强乡镇、村体育设施建设,建成县体育中心。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狠抓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第二节 全面加强人口与计生工作,切实保障特殊群体权益 ①、发展人口计生事业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出生人口素质和结构,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水平,加大计生行政执法力度,确保符合政策生育率达88%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67‰以内,出生率控制在12.5‰以内,计生工作总体保持一类水平,并向优质迈进。

②、创新发展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

坚持男女平等,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妇女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切实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建立贫困失学儿童救助机制,建设 “儿童友好家园”。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在城区新建福利院,中心镇建设老年大学,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学”。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关爱“空巢”老人,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

第三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保障覆盖面

坚持民生优先、共建共享原则,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建设惠及民生的和谐新桂阳。

①、拓宽就业渠道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按照建设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要求,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机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发展非正规就业和弹性就业。大力实施再就业援助,重点解决“4050”人员就业难问题,开辟小额担保贷款快速通道,切实为大学生和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提供就业支持。“十二五”期间,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

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i1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