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定春苏教必修一002《师说》答案

更新时间:2023-12-25 06:5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主备:陈定春 审核: 包科:(包科人签字) 20120829

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师说》文言字词句知识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之、以、其、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 ②区别古今异义词语。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学习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③理解课文出现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 , 掌握文言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2、【能力目标】:

①继续培养增强文言语感,提高理解文言字词活用多义和句式的能力。

学习重点:1、【知识目标】:①② 学习难点:1、【知识目标】:③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点拨。 学习过程: 【资料链接】【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唐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常自称“祖籍昌黎(属今河北省)”,世称韩昌黎。三岁无父母,由其嫂抚养,自幼学习刻苦。德宗贞元时中进士,任监察御史,时关中天旱人饥,他上书请宽民徭,被贬为山阳令。赦还后,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又因谏阻宪宗迎佛骨入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即位,奉召回京,为兵部侍郎,又转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号文,世称韩文公。他性耿直自负,喜奖励后进。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文学上极力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继承先秦两汉传统,并加以创新发展,论证周密,气势雄健,把文章从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文风为之一变。因此,苏轼说他“文起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之衰”。可见影响之大。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的诗力求新奇,对宋诗影响较大。著有《昌黎先生集》40卷,《外集》10卷。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唐宋八大家在散文创作上的特点主要是:1、在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强调“文以明道”、“文以载道”,反对“为文”而作文。 2、创造了一种“词必己出”文能达意、既可以明道,又富有文学形象的散文语言。 3、在表现手法上,八大家常把叙事议论、描写抒情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明代朱右曾将韩愈、柳宗元与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的散文作品合编为《八先生文集》,后来茅坤又继之编选了《宋八大家文钞》,从此,“唐宋八大家”便成了文人写作散文的楷模。明代的唐宋派,清代的桐城派、阳湖派,其散文成就都与唐宋古文运动有着渊源关系。从对后世所发生的深远影响来看,完全可以这样说,唐宋古文运动,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题解】本篇选自《昌黎先生集》,是韩愈的一篇著名短论。“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师说”,就是谈谈从师求学的道理。作者针对两汉以来儒家经师严守师法、故步自封,和魏晋以来士大夫中的“非师无第 1 页 共 20 页

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主备:陈定春 审核: 包科:(包科人签字) 20120829

学”“耻学于师”,以及当时社会上不重视求师学习的恶劣风气,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写此文。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谈到此事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师说》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斗争精神。 【自主学习】

一、阅读“资料链接”和课文相关注释内容,了解韩愈和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韩愈(768~824), 文学家、哲学家。字 ,河阳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死后谥号文,又世称韩文公。性耿直自负,喜奖励后进。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文学上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 的倡导者。他的散文继承先秦两汉传统,并加以创新发展,论证周密,气势雄健,把文章从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文风为之一变。因此,苏轼说他“ ”。可见影响之大。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 ”。 二、自译课文(注意重点字词句意,“直译”“对译”原则——逐字逐句翻译,注意通顺) 三、自学任务: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传道( ) 句读( ) 针砭( ) 阿谀( ) 巫( )医 ..... 郯子( ) 苌弘( ) 师襄( ) 老聃( ) 经传( ) ..... 李蟠( ) 或不焉( )贻赠( ) ...

2、指出课文句中的通假字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②或师焉,或不焉( ) 3、辨别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 ..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③小学而大遗,吾示见其明也。( ) ..④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远矣。( ) ..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

4.辨别解释文中下列加点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道: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③道相似也( ) ④余嘉其能行古道( ) ..传: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

贤: ①其贤不及孔子( )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 ..

第 2 页 共 20 页

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主备:陈定春 审核: 包科:(包科人签字) 20120829

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 ②吾从而师之( ) ..③吾师道也( )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⑤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

惑: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 现象并加以解释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②或师.焉( ) ③不耻相师.( ) ④吾从而师.之( ) ⑤而耻.学于师( ) ⑥孔子师.郯子( ) 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⑧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⑨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 ) 6.在文中,“之”出现25次,“其”出现17次,试辨析下面“之”“其”的用法 之: ①择师而教之。 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③古之学者 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⑦君将哀而生之乎 ⑧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⑨吾欲之南海 其: ①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④余嘉其能行古道 ⑤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⑥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分析下面文中句子的句式类型: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②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③ 不拘于时( ) ④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⑤ 而耻学于师。 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不必贤于弟子。( ) ⑥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⑦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⑧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⑨ 则群居而笑之。 ( )

8、翻译下面句子,要求直译,注出文言字词句的特殊现象 ①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第 3 页 共 20 页

) ) ) 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主备:陈定春 审核: 包科:(包科人签字) 20120829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③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⑤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⑦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⑧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⑨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⑩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⑾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合作探究】

三、朗读展示(注意读音句读) 四、自学任务展示(1-7题)

【个性质疑】

【课堂总结】

【练习检测】1、完成文本练习;2、背诵《师说》全文。 【学习评价】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第 4 页 共 20 页

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主备:陈定春 审核: 包科:(包科人签字) 20120829

第四课时 学习内容:《师说》论证观点和结构方法理解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2、【能力目标】:

①继续培养增强文言语感;

②继续培养理清思路,把握中心的能力。 3、【德育目标】:

理解韩愈对尊师重道思想观点的论述和意义,树立尊师重教思想,培养谦虚好学品性。

学习重点:1、【知识目标】: 学习难点:2、【能力目标】; 3、【德育目标】。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点拨。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 归纳字、词、句,理解文章各段内容;

二、 整理、归纳文章的观点,理清结构,然后梳理论据和论证方法,结合背景理解主题,用现代观念去评价。 三、自学任务:

㈠. 诵读第一自然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人为什么要从师? ②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

③作者怎样从理论上对总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作逐层分步论证的?

㈡.诵读第二自然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第 5 页 共 20 页

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主备:陈定春 审核: 包科:(包科人签字) 20120829

㈡.(1)第1段正面阐明了从师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师的标准。是从“古之学者”角度来阐述的,这一段以第1段为立论根据,批判当时当今土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从反面论证第1段所提出的观点,说明从师的必要。———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今人耻学于师,1、2小节从古今角度正反对比论述。从而体现韩愈的“古文运动”向古人学习的主张。 (2)这段文字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①纵向比,②自己比,③横向比。

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师道”的“道”指风尚;句中两个“也”,表示停顿。 针对时弊,从三方面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

第二层:先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对比,四个“圣”和四个“愚”的词性有两种:一种是形容词,是“圣明”或“愚昧”的意思;一种是名词,是“圣人”或“愚人”的意思。“其皆出于此乎?”是反诘句,“此”指代“从师与否”。在这组纵向比较中用反诘句点出不从师的原因结果。 第三层以“为子择师”与“其身则耻师”作对比:“授之书”的“书”,指文字、书写;“句读”指断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是主谓语“合说”的写法,翻译时要把它们搭配开:有的人不知道断句,(倒去)问老师;有的人不能解决(修身、治国的)疑难问题,(却)不向老师请教。在这组自身矛盾的对比中,对不从师的表现加以评论,并给予直接的否定。

最后第四层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作对比:“道相似”的“道”,指道德、学问,“足”,是程度副词,“足以”,“很”的意思。“其可怪也欤”,是带讽刺语气的感叹句。在这组横向比较中,对不从师的言行加以描述,并发出带有讽刺语气的强烈感慨。

第 16 页 共 20 页

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主备:陈定春 审核: 包科:(包科人签字) 20120829

本段运用三个层面的正反对比论证方法

㈢.?这一段是正面论证,用历史事例论证第1段中的论点。 结构上对第一小节形成呼应照应。

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第二层:用孔子的行和言两方面的事例论证。作者举出孔子询官于郯子,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问礼干老聃的事例。最后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术业有专攻”的结论.

㈣.?①年青好古;②博学儒家六艺经传;③不拘于时,学于余;———能行古道。

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

这段点明作者作《师说》的缘由,树立“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的榜样,总结全文。同时“不拘于时”照应第2段,“能行古道”照应第3段。

㈤【答案示例】

甘于寂寞,等待下一个春天,是一种苦心孤诣的追求者应具备的坚韧。

假如没有“墨池”“笔冢”,又何来书法的传世精品?假如没有经过“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熔铸,《红楼梦》又何以成为经典?假如没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心血浸渍,那些古典诗词又怎能禁受时光的淘洗?长期的思考探究,练笔不辍,文化底蕴的日趋丰厚,才造就了书家的沉稳内敛的精神气质,才酿成了艺术创作上独具的精美;日积月累的观察,敏

第 17 页 共 20 页

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主备:陈定春 审核: 包科:(包科人签字) 20120829

锐感知人情事态,佐以渐臻完善的驾驭文字功力,才构建了鸿篇巨制、精神圣殿;方寸尺牍,费尽几多心力?四言五言七言,小令中调长调,心血浸润,终成字字珠玑。(正面论述)

贪恋浮名,没有等待下一个春天的耐心,贫瘠羸弱的根部又怎能负载持久的美丽?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超级女声”盛极一时,那些“粉丝”狂热嘶喊,转眼间便已风流云散?为什么尽管大事宣传,耗资两亿,大片《无极》,却落得个票房惨淡,恶评如潮?为什么如许“少年作家”、“文学神童”,媒体叫嚣之后,便人间蒸发,徒留几本装帧精美的书籍在架上蒙上灰尘?没有深扎文化土壤的专注,没有生活的历练,没有遵守艺术的规律,空有那稚嫩的灵性、取悦于人的机巧、猴急的沽名钓誉之心,怎能真的赢得喝彩?(反面论述)

《师说》巩固及拓展性练习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共15分,3×5)

1、A.(无:无论) 2、D.(学者:古义是求学的人,今义是有专门学问的人;从而:古义是两个词,跟从并且,今义是一个表示结果、目的的连词;小学:古义是两个词,小的方面要学习,今义是一个名词,指学制的初级阶段) 3、B.(B句和例句中的“师”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A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C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D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圣人) 4、C.(B项中的“也”都是助词,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不译;A,介词,跟/介词,对于;B,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D,转折连词,却/顺接连词,就) 5、C.(文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二、课内阅读。(共15分,3×5) 6、D.(出人:超出一般的人) 7、B.(B和例句都是人称代词,他们;A,表示推测的语气副词,大概;C,表示加强语

第 18 页 共 20 页

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主备:陈定春 审核: 包科:(包科人签字) 20120829

气的副词;D,指示代词,那些)8、C.(师道:从师的风尚;则:转折连词,却/顺接连词,就;所以:??的原因/用来??的,??的凭借;惑:形容词,糊涂/名词,疑难问题)9、B.(B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是介词结构后置句,C是定语后置句,D是被动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10、D.(这个对比,目的在于揭示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发人深思) 三、翻译下列句子(共20分)

11.不通晓句读,不解除迷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注意这两句的句式特点:宾语前置 ) (3分) 12.不受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注意两个“于”的用法,一个表被动,一个是介词“向”。)(2分) 13.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者,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判断)(3分)

14.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在我之前出生)还是比我小(在我之后出生)呢?(3分)

15.因此无论贵贱,无论年长年少,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3分) 16.他和他年龄差不多,学问知识相似,(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3分)

17.因此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能,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3分) 【“求学之道”板块练习】附答案:

一、1.D 2.A(明人与苏轼的评价颠倒了。) 3.C 4.C 5.B 6.A 7.D 8.略

二、(一)9.(1)停止 (2)合于 (3)靠近 (4)踮起脚后跟 (5)片刻 (6)假借 10.(1)表转折 (2)表递进 (3)表修饰 (4)表顺接 (5)表递进 (6)表并列

(二)11.(1)一般人 (2)以??为耻 (3)圣明 (4)自身 (5)不,通“否”(6)阿谀奉承 12.D 13.A 14.D

(三)15.B(句中“被”为“覆盖”义,应该读“bèi”)

16.D(例①是“以??为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例②“用眼看”,名词作动词,

D.与例句完全相同。A.①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作动词;B.①形容词用作动词;②名词作状语;C.①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②名词作动词,修墓。)

17.D( “过”的基本义项有:①走过,经过;②胜过,过分;③过失,错过;④访,探访。本句应选②。)

18.(1)C (2)A (1)该句的分析要扣住“辱”“相”字,“辱”是一个谦词,意为写信给自己是使对方受屈辱了,译为“承蒙”比较恰当;“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单指作者。(2)本句翻译要理解“既”,“吾子”两词的含义,“吾子”是“您”的意思,“既”根据上下文,应译为“已经”。

19.C(A.“自喻”不正确;B.不含“自己”;D.没有表明处境的意思。)

第 19 页 共 20 页

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主备:陈定春 审核: 包科:(包科人签字) 20120829

20.D(这句话的意思是“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过错吗?只不过是叫唤的狗罢了”,不含有“不敢为人师”之意。) 译文:

承蒙您来信说,想要认我做老师。我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不敢做别人的老师。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成群地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过去听说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我以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幸好下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罪过吗?只不过感到惊怪而狂叫的是狗罢了。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象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因而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来招惹人们的喧闹和恼怒呢?

三、21.② “使得”或“使” ④ “而是”

22.解析:要求话语符合人物特点,与上下文句式协调,文意贯通。

答案:(参考)是源源不断的利润 是健康强壮的体魄 画家/是绚丽丰富的色彩或“囚犯/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国脚/是激动人心的进球”“孩子/是好多好多的玩具”

第 20 页 共 20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hy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