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记念刘和珍君
更新时间:2023-10-08 03: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段晓雁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清正义与邪恶。
2.探索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分析作者对词语的妙用,从而了解作者语言特色。
3.明确人物形象,用历史和现实的眼光学习及借鉴刘和珍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句子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能用历史和现实的眼光审视本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三、教学难点
重点语句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是我国文坛上一位璀璨的巨星写的。 他领着我们回过《故乡》,见了《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了《社戏》,结识了《藤野先生》。今天,我们再随着他重温“三·一八”惨案的历史,一起《记念刘和珍君》。 二、背景及字词: 1、背景简介:
请同学们看P27,注释① 。大家看看,刘和珍遇害的时候才22岁,段祺瑞政府对请愿的人们是如此残忍。鲁迅先生一向都很爱护进步青年,当他知道这件事情,可想而知,他会多么沉痛,多么惋惜,多么愤恨。 2、字词:
我们一起来看题目《记念刘和珍君》,这里为什么是“记念”而不是“纪念”呢?其实这与当时鲁迅所处的时代有关,那时候白话文兴起不久,人们对字词的使用还没有很规范,注释⑧“那”字是一样的道理。任何文化、艺术都不是一下子就成熟、完美的,它们都经过粗糙的起始阶段,然后才慢慢发展、完善,就像我们现在通用的白话文,刚开始的时候也有很多不规范,我们要懂得包容和理解。
读课文,注意下面字词的读音
洗涤(dí) 惮(dàn) 攒(cuán)射 尸骸(hái) 长歌当(dàng)哭 喋血(dié ) 杀戮(lù) 殒(yǔn)身不恤(xù)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给每一个小部分,拟一个标题: ①写作缘起,纪念死者。 ②唤醒庸人,牢记血债。 ③刘和珍概况。 ④刘和珍遇害。 ⑤刘和珍遇害经过。
⑥“三·一八惨案”教训。 ⑦惨案的意义。 2、合并归纳:
问题设计:本文思路的起点是什么?(分解为以下几个小问题) (1)本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那么课文中哪些小节集中写纪念刘和珍君?——明确:三、四、五节。 (2)那么第一、二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交代写作缘起。
(3)六、七节又起什么作用?——明确;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教师总结: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起,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板书)
3、齐声朗读第一、二部分,明确写作的目的。 问题设计:
请同学们与同桌讨论,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并从一、二部分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明确:①纪念死去的青年②写给段祺瑞政府和文人墨客(嘲讽、痛恨)③写给快要忘却这件事情的国民(唤
醒)
4、作业:
齐声朗诵第二部分,课后背诵。
第二课时
一、 检查复习:
首先齐读第二部分,然后请个别学生背诵。及时肯定完成背诵任务的学生,并鼓励未完成背诵的同学加倍努力。 二、 理清文章局部思路。
1、 理清三、四、五部分的思路 问题设计:
A、仔细阅读这部分的内容,前后左右讨论一下,刘和珍君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她的事迹和性格特征),并找出文中的依据。 ——明确:
事迹⑴生前爱看鲁迅文章;
⑵生活虽艰难,毅然预定了全年的《莽原》; ⑶成为学生自治会成员; ⑷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⑸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⑹不屈势力,反抗反动校长; ⑺“欣然前往”参加请愿运动; ⑻中弹牺牲。
性格特征:温和、思想进步
B、相比之下,反动势力的代表们又是怎样的?
——明确:下劣凶残(中外杀人者、有恶意的闲人) C、鲁迅先生对刘和珍君与反动势力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明确:对刘和珍的死时沉痛和惋惜;对反动派是揭露和嘲讽。 (完成板书)
刘和珍 ——微笑温和(沉痛、惋惜) 反动势力——下劣凶残(揭露、嘲讽) 2、 明确六、七小节的思想内容 问题设计:
A、请同学们齐声朗读六节,说说鲁迅先生对于进步青年徒手请愿的行为的态度态度,你对于这种行为又有何看法呢?
——明确:鲁迅是不支持这种行为的。学生自己的看法既要尊重也要及时评价,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理智的行为准则:做事情要量力而为,任何行动之前都要尽可能地考虑事情的意义和结果。
B、阅读第七小节,这一节,鲁迅是在鼓励有志青年要继续前进。这
与前面对请愿的不支持是否矛盾?
——明确:不矛盾。前面是希望青年们不要做无谓的牺牲,而这里是在鼓励青年们为了正义和革命勇敢前进的精神。鲁迅当年在群众斗争面前,确实是一位导师。他既不单纯地肯定和颂扬,也不过多地否定,把惨案当做无谓的牺牲而大泼冷水。
3、谈谈你对刘和珍的认识,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明确:旨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正确评价人物的能力。 4、作业:
熟读第四小节并背诵。
第三课时
一、 检查复习:
首先齐读第二、四部分,然后请个别学生背诵。及时肯定完成背诵任务的学生,并鼓励未完成背诵的同学加倍努力。 二、 重点语句分析
1、 作者一方面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另一方面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类似的话还有一些,请找出来,结合全文认真体会,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发展脉络? ——明确:第一部分: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开篇提及程君劝鲁迅为刘和珍写文章,接着提及刘和珍爱读鲁迅的文章,并订阅《莽原》杂志,因此说了这话,表现出作者对刘和珍这样的进步青年的爱护。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第3段以这话为引子,述说反动派制造流血惨案、流言家在惨案后制造“阴险的论调”,给作者带来的哀痛和愤怒,已经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心意了。
第二部分: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在“庸人”世界里,时间会冲淡烈士流血的印迹,而作者觉得有必要撰文纪念烈士,以抗拒遗忘,警醒“庸人”世界保持记性,这话表达了作者的痛苦感和责任感。
“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话重复上一句“必要”的话,同义反复,表达同样的心情,感情似乎更加重了。
第四部分: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这一部分描述了惨案发生的经过,面对惨案过后的沉默无声的社会现实,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表达作者的愤懑之情。
第五部分: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紧接着上面“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作者还是忍不住说话了,接下来是揭露事实真相。由不说到说,
是欲扬先抑的写法,这话表达了作者揭露黑暗、记录历史的勇气和责任感。
第七部分: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文章结尾,哀痛到了极点。
综观全文,作者对学生有爱,对段政府有恨,对流言家也有恨,对大众庸人有失望,这些感情混杂在一起,也就是哀痛的、悲愤的、激昂的、仇恨的、失望的复杂感情,但表达时处于要说又说不出话来之间。他说不出话来,也许是因为太痛苦、太愤怒,有太多的话,不知从何说起,说出来的话只能表达这种心情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但最终还是要说的,责任感、正义感和复仇意识充塞于作者心胸,情不自禁要张口说出。所以“不说”是假,“说”是真。
2、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中的“哀痛者”“幸福者”如何理解?
——明确:哀痛者,“以??为哀痛”的人,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幸福者”,“以??为幸福”的人,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这是对烈士热情讴歌。这是何等的伟大,何等的崇高!
3、“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明确:抓关键词“尤”“出离”“浓黑的悲凉”“快意”“奉献”这句话有三层意思:一是表示更深入地体会这“浓黑的悲凉”的“非人间”;二是因不能用更好的形式来纪念烈士而感到深深的歉意;三是警告反动派,血债是一定要用血偿还的。 ⒊“惨象,??就在沉默中灭亡。”
——明确:抓关键词“已”“尤”,足见反动派的凶残;更突出走狗文人“流言”的下劣无耻。“不在??就在??”这一选择关系的复句,既对反动派发出警告,更有对“后死者”的呼唤和激励。
⒋“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明确:抓“依稀”“微茫”“更”这个并列复句,十分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死难烈士对于将来的意义。尽管,在这“并非人间”的世上活着的,有许多是“苟活者”,他们也将从烈士的事件中看到一点希望,哪怕是“依稀”“微茫”的;而“真的猛士”将越来越多,先驱者的壮烈精神将激励、鼓舞他们,更加勇猛地去斗争、前进!
5、结尾“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如何理解作者的情感?
“此”的内容包括:
⑴对爱国者的崇敬; ⑵对执政府的愤怒; ⑶对反动文人的憎恨; ⑷对麻木民众的失望; ⑸对社会现状的忧愤;
⑹作者奋然前行的决心和歉疚之情; ⑺对社会未来寄予希望?? 三、总结全文
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内容是较深的,要通过反复诵读来加深领会。刘和珍等烈士牺牲已经半个多世纪了,有多少有志的青年,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而血战前行、前仆后继,他们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的,他们的精神应该扩大到我们这一代,这也是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希望所在。 四、板书设计
刘和珍 ——微笑温和(沉痛、惋惜)
反动势力——下劣凶残(揭露、嘲讽) 五、课后习题
1.作者一方面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另一方面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类似的话还有一些,请找出来,结合全文认真体会,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发展脉络? 第一部分: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开篇提及程君劝鲁迅为刘和珍写文章,接着提及刘和珍爱读鲁迅的文章,并订阅《莽原》杂志,因此说了这话,表现出作者对刘和珍这样的进步青年的爱护。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第3段以这话为引子,述说反动派
制造流血惨案、流言家在惨案后制造“阴险的论调”,给作者带来的哀痛和愤怒,已经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心意了。 第二部分: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在“庸人”世界里,时间会冲淡烈士流血的印迹,而作者觉得有必要撰文纪念烈士,以抗拒遗忘,警醒“庸人”世界保持记性,这话表达了作者的痛苦感和责任感。
“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话重复上一句“必要”的话,同义反复,表达同样的心情,感情似乎更加重了。 第四部分: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这一部分描述了惨案发生的经过,面对惨案过后的沉默无声的社会现实,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表达作者的愤懑之情。 第五部分: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紧接着上面“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作者还是忍不住说话了,接下来是揭露事实真相。由不说到说,是欲扬先抑的写法,这话表达了作者揭露黑暗、记录历史的勇气和责任感。
第七部分: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文章结尾,哀痛到了极点。
综观全文,作者对学生有爱,对段政府有恨,对流言家也有恨,对大众庸人有失望,这些感情混杂在一起,也就是哀痛的、悲愤的、激昂的、仇恨的、失望的复杂感情,但表达时处于要说又说不出话来之间。他说不出话来,也许是因为太痛苦、太愤怒,有太多的话,不知从何说起,说出来的话只能表达这种心情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但最终还是要说的,责任感、正义感和复仇意识充塞于作者心胸,情不自禁要张口说出。所以“不说”是假,“说”是真。 2.文章叙述了刘和珍的哪些事,从中可以看出刘和珍是怎样一个人? 写刘和珍的行事,按文章顺序有: 1.生前爱看鲁迅文章;
2.毅然预定了全年的《莽原》; 3.成为学生自治会成员;
4.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5.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6.“欣然前往”参加请愿运动; 7.中弹牺牲。
总之,刘和珍是一个进步学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新女性。文章对
刘和珍的描写不多,可以看出她热心政治运动,追求进步;有组织能力,在同学中有威信;本性善良,为人谦和;勇赴国难,不惜殒命。
3.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语句的深刻含义。你觉得哪些词语需要着重品味,请标示出来。结合品味语言,背诵课文第2、4节。
1.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2.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3.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4.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1.“尤”,副词,更加,惨案已使鲁迅感到悲哀,但也许流言家的无耻才真正使鲁迅奋起反击。“出离愤怒”,愤怒到极点,甚至超出极限,无法忍受了。“深味”深深地体味。“浓黑的悲凉”,“悲凉”可感而不可视,“浓黑”则是形象化、可视化的词,用“悲凉”修饰“浓黑”,是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仿佛“悲凉”可感可触可视,而且是极度的悲惨和冰凉。“快意”,感到痛快;“奉献”,恭敬地呈现。这句话有三层意思:一是表示更深入地体会这浓黑的悲凉的“非人间”;二是因为不能用更好的形式来纪念烈士而感到深深的歉疚;三是警告“非人间”的魑魅魍魉,不要因为肆无忌惮地杀人而高兴得太早,血债是一定要以同物来偿还的。 2.“直面”,直接面对。面,动词,面对。“正视”,正眼看,不回避。“哀痛者”,“以……为哀痛”的人;“幸福者”,“以……为幸福”的人。这是对烈士的热情抠歌。真正勇猛的革命志士,能严肃对待反对统治下的血腥屠杀,毫不回避,奋然而起,前仆后继,为推翻黑暗的反动统治而英勇斗争。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这是何等的伟大,何等的崇高。 3.“已”,时间副词,已经;“尤”,程度副词,更加。两个副词连用,表示强烈的递进语气。“惨象”,已足见反动派的凶残;“流言”,则比刀枪更加阴险。军人凶残,文人嚣张。有形的刀枪,加上无形的刀枪——御用文人的笔杆,这就是中国式的专制统治,这就是中国式的白色恐怖。正是这种野蛮而严密的专制统治,使得我们的民族逐渐衰亡,以至“默无声息”了。可是横行无忌的杀人者别忘记:沉默到了极点,
就将是爆发的时候。“不在……就在……”这一选择复句,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更有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和鼓动。 4.“依稀”,模模糊糊。“微茫”,隐约,不清晰。更,表示程度的加深或进一步。这个并列复句,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惨案对于将来的意义。尽管在这“并非人间”的世上活着的,有许多是“苟活者”,但即使是“苟活者”,也将从壮烈的事件中看到一点希望,哪怕是“依稀”“微茫”的希望;而“真的猛士”将越来越多,先驱者的壮烈精神将激励、鼓舞他们,更加勇猛坚定地去斗争、前进。
4.关于“三一八”惨案,除本课介绍的之外,你还了解哪些?你对刘和珍、杨德群等受害学生了解多少?你还读过其他作家描写和议论这场青年学生请愿运动的文章吗?查阅有关资料,作些归类、分析,拟出发言提纲,与同学交流、讨论。想想扩展阅读和交流讨论怎样深化了你对课文的理解,你受到怎样的启发,写一点心得体会。
正在阅读:
7.记念刘和珍君10-08
常务副校长2018年度述职述廉报告范文02-22
病理复习题(2)10-22
2018年北京市初三数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函数操作03-10
神童干渠技术标06-01
交通运输部部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评价指南 - 图文06-13
《骆驼祥子》练习题及答案(知识点最全)05-08
20t锅炉烟气脱硫方案11-26
框构小桥施工方案02-02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期末复习07-27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记念
- 刘和珍
- 园林病虫害防治
- 中国文学知识竞赛试题填空题 200题
- 2019届中考物理模拟试题17 新人教版
-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总汇(全)综述
- 北工大材料科学基础07,08年考研真题及答案
- 2018-2019学年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时作业8
- 湖北2012年高考英语完成句子分析与讲解
- 河北“十三五”重点-新能源车用甲醇汽油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等截面悬链线圬工拱桥课程设计实例
- 上道作业安全防护知识
- 课改观摩会简报 - 图文
- 赖世雄 英语语法
- Excel中完成过上百张财务报表 -
- 沈阳摄像头分布
- 凯迪电力的公司治理
- 2010艺轩
- 《那一年,面包飘香》教学设计
- 中医内科学题库(第1套)
- 审计学网上2012作业最新04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