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明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学案:在哈金森工厂 精品

更新时间:2023-10-06 08: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明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学科学案

课 题 在哈金森工厂 【学习目标】

1、学习并掌握传记的文体特点和写作方法。 2、感受传主的人格魅力,领略他们丰富的心灵世界。 【学习重难点】

传记的写作方法;感受传主的人格魅力。 【课前预习】

1、 题目交代了邓小平留法勤工俭学曾经工作过的一个工厂。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一下:

这段经历有何特殊性呢?

参考答案:哈金森工厂在邓小平人生中处于转折点的地位,在此他加入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成为了一名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者。

【课堂活动】

课 型 新授 课 时 2课时 讲 学 时 间 2017年2月 班级 姓名 时间 1921年4月23日 1921年10月22日 1922年2月14日 1922年6月 1922年10月17日 1923年2月2日 1923年3月7日 事件 来到巴黎 进入香布朗工厂 进入哈金森工厂 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离开哈金森工厂 重新回到哈金森工厂 又离开哈金森工厂 1、阅读课文,制作邓小平同志1921—1923年的年谱:

2、从邓小平在哈金森工厂的经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你认为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参考答案:邓小平在异国他乡,并没有因为物质的贫困、工作的辛苦就放弃自己的理想。他

以自己的勤奋和智慧,通过一步步扎实而具体的工作,克服困难,求得了生存的空间。从邓小平在哈金森工厂的经历看,他是一个在困难中依然执着、乐观、好学而且聪慧手巧的人。

? 执著:如一边向华法教育会领取救济金,一边等待继续做工的机会。

? 乐观:郑超麟回忆邓小平在哈金森工厂打工时的情景:“有个四川小孩子,矮矮的,胖

胖的,只有18岁,每日这个时候总是跳跳蹦蹦,走到这一角同人说笑话,又走到那一角找人开玩笑。”可见邓小平在困难艰苦之中还能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 ? 好学:辞去哈金森工厂的工作是为了继续求学。 ? 聪慧手巧:邓小平每天能比别人做多十双鞋。

人应该在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去解决它,而不是怨天尤人,应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而不要消极。

【课堂探究】

这篇传记是传主邓小平女儿写的。你局的传主在女儿的眼里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所了解的邓小平又是怎样的人?你认为由传主的亲人来写传好不好?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传主邓小平在女儿毛毛眼里是一位在困难中依然执着、乐观、好学而且聪慧手巧的优秀青年。

亲人写传记的长处是:(1)资料更为详实可靠。(2)叙述更加真实生动。 可能有的不足是:难免会有所偏爱,作品的客观性或许会受到影响。

【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学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父亲在哈金森工厂做工时,于8月度过了他的18岁生日。那时的他生活已有着落,工作也不像在克鲁梭时那样沉重,因此大概生活得比较轻松。郑超麟和他同住一个木棚,他回忆道:“晚饭后至睡觉时间有二小时至三小时可以利用。此时木棚里很热闹,看书的人很少,甚至没有,大家闲谈、开玩笑、相骂,幸而没有相打的。有个四川小孩子,矮矮的,胖胖的,只有18岁,每日这个时候总是跳跳蹦蹦,走到这一角同人说笑话,又走到那一角找人开玩笑。”可见,父亲年轻时的性格相当活泼开朗。这种于困难艰苦之中尚能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他保持了终生。

1922年10月17日,父亲和邓绍圣辞去了哈金森工厂的工作。他们于11月3日离开了夏莱特,填写的去向是塞纳—夏狄戎中学。但父亲并没有在塞纳中学上成学,原因当然是钱不

够。两个月后,也就是1923年2月1日,他又从塞纳—夏狄戎回到了夏莱特。

这次求学不成,使父亲想要继续读书的梦想最终破灭。除了以后曾在苏联进过“中山大学”以外,他再也没有进过任何正规学校读过书。他曾经开玩笑地跟我们说,他只有中学文化水平。

父亲的知识,都是他在以后的岁月中日积月累地自学而来。他的智慧,也都是在革命斗争中和切身实践中锻炼而来。

(1)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6选2) 6、(1)D F A、作者不应该写传主的身材,这样丑化了传主的形象。 B、传主从没有进过任何正规学校读过书。

C、传主爱玩爱闹的性格使工友都很头疼,所以记忆深刻。 D、传主非常爱学习,但是当时的环境不允许他进学校读书。 E、文段最后一段是作者用来美化传主的,带个人偏见。 F、由传主的女儿来写传主,叙述更加真实生动。

(2)为什么要写郑超麟的回忆?这段回忆从哪两个方面描写邓小平?

附:传记中引用资料的作用?引用相关历史资料作为佐证,可以增强传记的真实性;相关人物的回忆往往都是故事或细节,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更生动、更丰厚;重游故地的见闻可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2)保证了传记的真实性。 肖像描写和动作描写。

(3)“父亲”的知识和智慧是从哪里来的?

(3)父亲的知识,都是他在以后的岁月中日积月累地自学而来。他的智慧,也都是在革命斗争中和切身实践中锻炼而来。

(4)结合全文,请分析艰苦的环境带给了“父亲”哪些宝贵财富?给了你什么启发?

(4)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的优秀品质,善于学习、善于积累的学习态度。谈启发(略)

【课后练习】

胡秋原:两岸破冰第一人

1910年出生于湖北黄陂的胡秋原,15岁时考入国立武昌大学学习理工,后因加入共青团,主编《武汉评论》,反对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屠杀共产党人而遭受白色恐怖的追捕。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回国投身抗战,被任命为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中央日报》副总主笔,以及《东南日报》和《香港时报》总主笔,并任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教授,创办《祖国》《民主》《政治文化》及《评论》等刊物,宣传全民族抗战。

1948年,胡秋原当选为国民党政府首届立法委员,1950年去台后仍任立法委员、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大学教授,独立主办《中华杂志》。胡秋原一生著作等身,达100余种3 000余万字。他一生都在为促进中华民族的统一奔走四方。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胡秋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他曾说,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大陆不能没有台湾,没有台湾便失去屏障;台湾不能离开大陆,离开大陆便成了国际孤儿。两岸必须统一在一起,否则两边都要受到损害。他特别强调:台湾想离开大陆搞独立,不但在政治上不可能,在经济上也做不到,如硬要分裂出去,受苦的还是台湾民众。

1988年4月,胡秋原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被公推为荣誉主席。9月12日,他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偕夫人敬幼如、长女胡采禾及“统一联盟”代表,由美国旧金山直飞北京,是为海峡两岸隔绝40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高层人士,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到达北京的当日,胡秋原就得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的亲切接见。胡秋原充满激情地说:“20世纪中华民族多灾多难,民族分裂的状况至今依然存在,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尽快地结束这个不幸。于是,我不管‘三不’不‘三不’,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与主席共商国是。”

之后,胡秋原应邀前往北京大学演讲,面对数千名师生,他慷慨激昂地说:“祖国大陆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制造原子弹、氢弹和使卫星上天,说明中国人能强;台湾的经济建设,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说明中国人能富。如果我们中国能够统一,很快就可以富强起来。”话音刚落,全场爆发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他穿梭于大陆各地参观、访问,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刮起了一股“胡秋原旋风”,也惹恼了李登辉。1988年9月21日,也就是胡秋原与邓颖超握手言统一的第六天,李登辉主持的国民党中常会开除了胡秋原长达50年的国民党党籍。在国民党执政机构中甚至有人叫嚣要“法办”胡秋原。

面对台岛当局的“法办”闹剧,胡秋原十分坦然,在完成行程逾万公里、长达36天的观

光访问后,于10月18日凯旋返台。途经香港,他坦然对记者说:“我是公开去内地,我也是很光明地回去,我的话也是公开的,我没有得到共产党什么好处,我不过是讲了国共要谈判,两岸要统一,现在我更加强了这个信念??最重要的是,我是一个中国人,只要中国人不开除我,我做中国人到底了!我相信没有人再开除我的国籍,我还要尽做中国人的力量。”

飞机抵达台北机场后,面对数百名欢迎者,胡秋原即席演说,再次强调:“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责任,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而筹谋。台湾一旦脱离祖国大陆,无论有多么成功,在国际强权环境下,都没有安全可言,前途都是暗淡的。因此,未来只有朝统一发展。”

1990年5月27日,台湾师范大学为胡秋原举行80寿辰演讲会,时年91岁的陈立夫面对上千名与会者微笑着说:“秋原这个人很勇敢,有浩气,他觉得海峡两岸今天应该讲和,不能再相互攻击,结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人忽然跑到北京了??”话音刚落,全场立刻爆发起雷鸣般的掌声。 相关链接:

①胡秋原(1910-2004)湖北省黄陂人,著名史学家、政论家和文学家。生平著作等身,达100多种3 000余万字。中国国民党党员,台湾资深立法委员,《中华杂志》发行人,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1989年,美国传记学会将胡秋原列入《国际著名领袖人名录》,并颁发奖状。2004年5月4日,94岁的胡秋原荣获“中华文艺终身成就奖”。

②胡秋原深受顾炎武“明道教世”精神的影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不畏艰险,屡屡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历经顿挫而矢志不渝。非议和谪贬,都无损于他的风骨。郑学稼先生曾说:“胡秋原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镜子。”

(谢远笋《胡秋原——大家精要》)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开头三段主要概述了胡秋原早期的一些经历,突出了他的学术成就,为下文写他促进两岸统一的事迹做铺垫。

B.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因为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所以胡秋原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C.1988年9月,胡秋原飞抵北京,成为海峡两岸隔绝四十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人士,他也因此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D.本文主要写了胡秋原的“破冰之旅”。胡秋原在访问大陆期间,从高层到民间,穿梭于各地,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

E.胡秋原的破冰之举及民族和平统一的主张虽然遭到李登辉政府的强烈阻挠和反对,但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hg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