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毕业设计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27 20: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摘 要

桩基础是人类在软弱地基上建造建筑物的一种创造,是最古老、最基本的一种基础类型,也是目前土木工程中利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高层建筑占到70%以上。在工程设计当中,利用土木工程力学方面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桩基础设计是很重要、很有基础性意义的工作。如何选择合理的桩基础形式,对于保证安全,节约投资、降低造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根据上部结构荷载和场地地质条件,确定了桩型、桩几何尺寸和承台埋深,然后进行桩基计算:分析计算了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和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确定了桩数及承台底面尺寸;通过桩身结构设计计算确定桩身配筋;再进行了桩顶作用验算、基桩承载力验算和单桩桩身强度验算;接着进行承台设计:通过受弯计算确定承台配筋,通过受冲切验算桩基承台厚度及受剪验算、桩基础沉降验算;最后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介绍了桩基础施工及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的过程,并绘制了施工图。

关键词:1. 预制桩基础 2.承台设计 3.沉降验算 4.基桩承载力验算

5.施工操作

Abstract

Pile foundation is a kind of creation of human buildings on soft soil foundation, is a type of foundation is the oldest, the most basic, but also in civil engineering at present by using one of the most extensive, high-rise buildings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70%. In the engineering design, the civil engineering mechanics knowledge pile foundation design is very important, it is the basic meaning of work. Piles foundation, how to choose a reasonable, to ensure safety, save investment, reduce the cost of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ccording to the upper structure load and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 to determine the type of pile, pile cap dimension and depth, then the calculation of pile foundation: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the valu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single pile vertical ultimat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of single pile bearing capacity design value and the value of composite pile vertical,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piles and the size of the pier; pile structure design calculation of pile reinforcement; then the checking of bearing capacity and strength of single pile and pile top settlement calculation checking , effect of pile foundation ; then the platform design: the flexural calculation to determine the pile reinforcement, the punching and shearing calculation, checking the pile cap thicknes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ode for building pile foundation JGJ94-2008\introduced the process of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nd engineering quality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and draw the construction drawings.

Key word:

1. Precast concrete pile foundation 2. Design of pile caps 3. Settlement calculation 4. Pile bearing capacity calculation 5. Construction operation

目 录

第1章 绪论 .............................................................................................................. 1 1.1引言 ................................................................................................................... 1 1.2基础工程技术的国外动态 ............................................................................... 1 1.3 新型桩基的发展 .............................................................................................. 1 1.4桩基向大直径超长方向发展 ........................................................................... 2 1.5桩基向工厂预制化发展 ................................................................................... 2 1.6桩基向新施工技术方向发展 ........................................................................... 2 1.7 桩基向组合桩方向发展 .................................................................................. 3 1.8向高强度桩方向发展 ....................................................................................... 3 1.9桩基新设计方法 ............................................................................................... 4 1.10桩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 4 1.11总体评估 ......................................................................................................... 5 第2章 ........................................................................................................................ 7 2.1工程概况 ........................................................................................................... 7 2.2地质条件 ........................................................................................................... 7 2.3土层参数 ........................................................................................................... 7 第3章 ........................................................................................................................ 9 3.1 基础选型 .......................................................................................................... 9 3.2 桩的选型 .......................................................................................................... 9 3.3 桩基础设计 ...................................................................................................... 9 3.4单桩承载力确定 ............................................................................................... 9 3.4.1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的确定 ............................................... 9 3.4.2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 10 3.5 确定桩数和承台尺寸 .................................................................................... 10 3.6 计算单桩承受外力 ........................................................................................ 11 3.6.1桩数验算 ................................................................................................... 11 3.6.2在偏心竖向荷载作用下 ........................................................................... 11 3.7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 11

3.8 桩基中各单桩水平向承载力验算 ................................................................ 12 3.9 单桩桩身强度验算 ........................................................................................ 13 3.10 承台板设计 .................................................................................................. 13 3.10.1抗弯验算 ................................................................................................. 15 3.10.2冲切验算 ................................................................................................. 15 3.10.3抗剪承载力计算 ..................................................................................... 16 3.11桩基础沉降验算 ........................................................................................... 18 第4章 混凝土预制桩的施工 ............................................................................ 20 4.1混凝土预制桩的制作 ..................................................................................... 20 4.2 混凝土预制桩的起吊、运输和堆放 ............................................................ 21 4.3 混凝土预制桩的接桩 .................................................................................... 22 4.4 锤击沉桩 ........................................................................................................ 23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26 5.1结论 ................................................................................................................. 28 5.2展望 ................................................................................................................. 26 参考文献 .................................................................................................................. 27 致 谢 ...................................................................................................................... 28 附 录 ...................................................................................................................... 29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

第1章 绪 论

1.1引言

桩基础是一种历史悠久、应用广泛的深基础基础,随着工业技术和工程建设的发展, 桩的类型和成桩工艺、桩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桩的承载力与桩体结构的检测技术等方面均有发展,以使桩与桩基础的应用更为广泛,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

增长, 城市建设向高空发展, 市内交通向多层次立体化发展,桩基础的发展也越来越快,桩基础已然成为高层建筑和各大型建筑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1.2基础工程技术的国外动态

近年来,国外基础工程技术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需求建筑物基础的多种利用、基坑工程的新技术、基础工程节材以及提升持久性等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和科技的进步,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呈爆发式增长,建设重心已经由北美转向东亚和中东,建筑有效高度超过600m,并有突破1000m的趋势。截至2010年底,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全球10个超高层建筑中的9座分布在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地区和以迪拜为代表的中东地区,其中中国两岸三地占据7座;中东地区以迪拜为代表,目前全球最高的高层建筑迪拜塔160层,高度达到828m,高度超过1000m的Nakheel tower也在设计中,即将开始建设目前相当一批有效高度超过600m甚至超过1000m的高层建筑也在规划设计中,全球各地正在掀起超高层建设的热潮。

1.3 新型桩基的发展

(1)桩端(侧) 压为注浆技术效果好速度快,可节省大量成本,减少建筑物的整休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所以近年来注浆也越来越多的得到发展和广泛应用,它适用于桩端加固和桩侧土固化。

(2)挤扩支盘灌。注桩,由于其对摩擦型桩的桩侧摩阻力的提高效果很好且经济效益明显,几年也得到了较愉的发展,它适用于黏性土为主的摩擦型桩基。

(3)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最早出现在日本,为了适应环太平洋洋地震带的频繁需要,在管桩桩身上设计每2m 有一条宽为5cm的凸出混凝土肋环,移竹节妆预应为

1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

管桩,为了在深厚软土层中,改善桩基侧软土介质,提高单桩承载力我国近年提出了一种扩大头带肋填砂预应力管桩,它在原管桩的基础上增加钢质扩大头,并在管桩成型时浇注出一定宽度的混凝土肋,沉桩时大头和肋形的桩侧空隙用砂填充,这样就形成了桩头大桩侧灌砂的预应力管桩适用于淤泥质土层。

(4)大直径筒桩,由于采用环形桩尖,形成大直径环浇混凝土薄壁筒桩,具有搞水平力好的特点,应用于音桩竖向荷载不高的提防工程中。

(5)就地取材碎石型锤击灌注桩,由于现场锤击成孔,现场碎石浇灌被广泛应用于残坡积的土层加固基础中。

(6)大直径钻埋空心桩。在已经钻好的大直径孔内沉放预制桩壳,形成空心桩。主要应用于桥梁深桩基础中,而大直径和预拼工艺也是当前桥梁深桩基础工程的发展趋势。

1.4桩基向大直径超长方向发展

随着高层、超高层建筑物以及跨江、跨海等特大桥梁的建设,上部结构对桩基础承载力与变形的要求越来越高,桩的直径越来越大,桩长越来越长,使桩出现了向超长、大直径方向发展的趋势。例如上海环球世贸中心、金茂大厦都采用了桩长超过80 米的钢管桩,温州世贸中心采用了80~120m不等的钻孔灌注桩,杭州钱塘江六桥采用的钻孔灌注桩更长达130m,襄樊西部铁路桩基础最长达139m。日本日本横滨跨径460m的横断大桥桩基础嵌岩扩孔至直径达10m,我国江西贵溪大桥的桩基础直径也达到9.5m。

1.5桩基向工厂预制化发展

近年来,一些类型的桩正向着工厂化生产的趋势发展,而工厂化生产也促使这些桩型在工程建设中被广泛的应用。

1.6桩基向新施工技术方向发展

随着人们对建筑施工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一些施工新工艺新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对于预制桩和钢桩的施工,为了避免打入法施工工艺带来的噪声、振动以及压入法带来的挤土效应对临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等产生的不良影响,埋入法施工工艺得到了开发和应用。北京地区采用的植桩法,即先用长螺旋钻孔,穿过硬夹层或可液

2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

化层,然后将预制桩放入孔内,最后锤击沉桩使桩端进入设计要求的持力层,同时预应力管桩压桩也由锤击打入式转向预压式或抱压实施工。

(2)由于正循环钻孔桩泥浆处理污染环境,所以出现了成套工艺的泵式反循环钻进系统,泥浆循环全部进入钢制的泥浆箱。同时出现了全套取土型的贝诺特关注桩施工方法。

(3)由于钻孔桩存在沉渣问题,持力层扰动问题和泥皮问题,所以出现了桩侧和桩端后注浆的施工技术。

(4)由于打桩挤土问题在城市化过程中日益突出,出现了打桩施工边监测边设计的信息化施工新方法。

(5)在围护桩施工中出现了钻孔咬合桩,地下连续墙等施工新技术。 (6)新的自动化打桩机械不断出现。

1.7 桩基向组合桩方向发展

(1)刚柔复合桩组合,刚性桩一般采用混凝土桩且是长桩,打到较好的持力层,柔性桩一般采用水泥搅拌桩且为短桩、摩擦桩型。刚性桩起到控制沉降的作用,柔性桩起到变形协调的作用。刚柔复合桩桩顶与碎石混凝土混合势层直接接触,垫层上面为刚性混凝土基础,柱基设计按复合桩设计。

(2)长短桩组合。及桩身材料同为混凝土桩,但根据上部荷载的特点和地质条件选择不同的桩长和不同的持力层。优点是可以调整基础荷载受力基本均匀,缺点是不同的桩长会带来不同的沉降,特别是对主楼和裙楼交界处的应力协调不利,应特别注意。

(3)咬合桩组合。可以是灌注桩之间的组合;可以使混凝土桩与水泥搅拌桩之间的咬合;也可以是预制桩与现浇桩之间的咬合,可以是内包也可以是外包,形成了一系列的组合桩。目前咬合桩主要使用在基坑支护桩中。

(4)桩长度方向的组合,即同一根单桩中上部桩为混凝土桩,下半部为钢桩。这样有利于将桩打入持力层较坚硬的岩土中,反之根据桩的轴力上大下小的特点,也有组合桩采用单桩桩身中上部采用高配筋高强度的混凝土,桩的中下部采用低配筋低强度的混凝土,以适应不同地质条件中桩的受力特点。有时为了减少挤土,桩下部采用H 型钢桩,桩上部采用混凝土预制桩等。

1.8向高强度桩方向发展

3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

随着对打入式预制桩要求越来越高,诸如高承载力、穿透硬夹层、承受较高的打击应力及快速交货等要求,普通钢筋混凝土桩(简称R.C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C40)已满足不了上述要求,故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简称P.C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C80)和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桩(简称P.H.C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80)使用越来越多。 PHC管桩在欧美、日本、前苏联及东南亚诸地区大量采用。日本使用的预制混凝土桩几乎均为PHC桩。从1970~1992年间,日本管桩的年产量在520~830万吨之间。 最近十几年来,我国管桩行业经历研制开发期、推广应用期、调整发展期和快速发展期等四个时期。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为基地,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沿海沿江沿湖,向内陆地区健康而快速地发展,在产品品种和产量上均达到世界前列。具体地体现在:布局面广;产品品种与规格齐全;生产技术成熟;国产化装备和原材料完全满足生产需要;配套应用技术日趋完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依靠技术进步求效益、求发展;质量意识不断强化,质量保证体系日趋完善;企业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 到2003年全国管桩生产企业达220家,全国管桩年产量约1.4亿m。 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金舜教授级高工等提出管桩发展的建议:进一步开发磨细矿物掺合料在管桩中的应用技术;进一步开发钢纤维混凝土在管桩中的应用技术;开发钢管混凝土管桩、长管桩以适应重大工程需要;开发余浆的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碎石砂在管桩生产中的应用:重视管桩桩身混凝土的耐久性;在PHC桩生产中推广应用“管桩水泥”

1.9桩基新设计方法

桩基的设计理论与方法不断吸取其他学科先进成果,取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如电子计算机和数值计算方法的巨大成就,岩土力学、结构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给桩基科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形成和发展了许多新的设计理论。疏桩设计理论、复合桩设计理论、桩基与上部结构建筑协同作用理论、桩端(侧)压力注浆设计理论、桩的水平抗力及抗震理论、桩基环境效应理论都得到不断地发展。利用建立某区域试桩数据库和城市地层柱状图及岩土参数数据表进行初步设计,并利用现场测桩数据进行施工图设计的反馈优化设计是信息化桩基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另外,针对工程经济效益及环境保护因素的控制,桩基的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也得到快速的发展,但目前仍在完善中。

1.10桩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4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

在桩基施工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和巨大成就的同时, 也存在不少问题, 近年施工事故时有发生, 也令人震惊。如武汉市某一18层的商品楼,建筑面积1.46万m2, 采用夯扩桩基础, 在结构封顶后进入内装修和楼地面施工时, 大楼出现不均匀下沉, 倾斜方向也出现变化, 不到数日楼顶水平位移就达到2.884,倾斜度达4.49 % , 因无法抢救而只好爆掉。这是一起中外建筑史上罕见的事故。专家分析事故原因, 认为除了桩体施工质量存在一系列严重缺陷外, 更重要的原因是桩型选择不当, 他们形象地指出, 将夯扩桩打在淤泥质土层中, 无异于将“ 一把筷子插到稀饭里” 。又如南京某大厦在人工挖孔桩及基础开挖期间, 抽降地下水而未采取相应措施, 造成毗邻单位厂房墙体严重开裂, 地面下沉, 厂房内的机器严重受损, 最后经法庭裁决, 以建设方赔偿受害方人民币1400万元而告终。这是我国对忽视桩基施工对周围环境引起危害者绳之以法的首例大案。上述两例只是较大的事故, 其他还有, 限于在的薄弱环节, 施工者对之事先未加防护或认真对待; 其二是施工时掉以轻心, 操作不当, 管理不严。归根结底, 是由于施工队伍的素质(包括思想、文化、专业及职业道德)跟不上形势的需要。实践证明, 对于一支素质优良的施工队伍, 即使设计、地质或桩型本身有问题, 也能防患于未然。因此, 当务之急是全面提高桩基施工队伍的素质, 以迎接更艰巨的任务。

1.11总体评估

我国目前应用的桩型具有以下特点: 大中小直径并存, 就地灌筑与预制并存, 机械成孔与人工开挖并存, 锤击、振动与静压并存, 以及接近90年代国际水平的工艺与传统工艺并存, 等等。这既是由于地域大、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性质不同等客观实际需要, 也是由于我们特别重视桩型经济性所致, 它们既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 也是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技术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具体反映。经验证明, 对于各种打入桩, 尤其是沉管桩, 施工须慎之又慎,才能杜绝隐患; 另一方面, 可以预料桩型的发展还将会因各地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而兴衰。如果以桩型体系中存在的诸多先进因素,或以桩所支承的建筑物的最大高度和桥梁的最大跨度及其技术复杂程度等, 作为衡量一国一地桩基施工水平的主要指标, 那么, 根据我国现状偏保守地说, 我国的桩基施工技术水平至少已具有发达国家80年代中期或末期的水平, 因此我们可以欣喜地说, 我们只用了20年时间就走了发达国家发展桩基经历的百年历程。我国现在与发达国家在桩基施工技术上的差距主要是: 施工事故频繁, 巫应加大整治力度; 现场文明程度和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还需进一步分别改善和控制; 一批新桩型, 包括能承受超量竖向和横向荷载的巨型灌注桩(矩形或条形,或称Barre

5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

tte),以及硬土地基的大深度灌注桩等都有待研究开发, 否则会与国外的差距将会拉大。

6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

第2章

2.1工程概况

某工程总建筑面积14086m2无地下室,建筑平面尺寸为38.5m×30.5m,设架空地下室一层。地上15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底层层高4.5m,以上各层层高均为3.0m。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Nmax=3396.8kN, Mmax=193kN·m,Vmax=75kN·m。

2.2地质条件

场地土自地表向下依次由杂填土、硬塑红粘土、淤泥质粘土、粉土、稍密粉细砂、及三叠系中统关岭组中厚层状泥质白云岩构成,下覆基岩为中风化白云岩,钻探深度范围内无地下水。

2.3土层参数

表2-1 地基土层参数

承载力特征值(kPa) 岩编土号 层 杂填① 土 硬塑红② 粘土 淤泥质③ 粘土 土层厚度(m) 天然重r 3(kN·m) fak 80 fa — 内摩擦粘聚力C 角φ(°) (kPa) 压缩模量ES(MPa) 变形模量EO(MPa) 1.5m 17.5 12.00 15.00 3.00 — 2.8m 19 200 — 11.6 28.70 5.2 — 9.5m 17.50 150 — 12.00 16.00 2.80 —

7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

续表2-1

岩编土号 层 粉④ 土 松散状粉细沙 稍密粉细沙 密实粉砂 强风化白砂岩 土层厚度(m) 天然重r 3(kN·m) 承载力特征值(kPa) fak 170 fa — 内摩擦粘聚力C (kPa) 角φ(°) 压缩模量ES(MPa) 变形模量EO(MPa) 8.50m 20.0 19 3 10.0 ⑤ 2.7m 19.50 110 — 20 0 7.5 — ⑥ 1.8m 20.50 160 — 25 0 10.5 ⑦ 3.5m 21.6 176 — 26.6 0 14.03 ⑧ 揭露10.20m 26.11 — 650

8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

第3章

3.1 基础选型

由于建筑结构荷载大.分析研究表明,在柱荷载作用下天然地基难以满足承载力要求,场地分布的杂填土及硬塑的红粘土不具备作持力层条件,粉细砂强度低厚度薄,也不具备作持力层条件,故拟采用粉土,以粉土作持力层,采用独立基础结合桩基础。

3.2 桩的选型

桩型选择要做到经济合理、技术可行,除了应满足建筑物结构荷载、变形的要求,同时应考虑成桩的可能性及对环境的影响。拟建建筑物基础的选型应综合考虑设计、施工、场地条件等各方面的因素。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具有质量稳定、混凝土强度高、耐打性好、桩身承载力高、施工进度快、施工现场整洁、安全可靠、经济环保的优点。综合考虑本工程场地以粉土作为持力层,桩长较短.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即经济又满足承载力要求。

3.3 桩基础设计

上部结构传来不利荷载基本组合为:轴力Nmax=3996.8kN;Mmax=193kN·m,Vmax=75kN,根据地质条件以粉土做持力层,所以桩类型为端承摩擦桩。地下水位于承台底面,承台埋深1.5m,承台厚0.8m。桩的尺寸为400mm×400mm,桩尖进入持力层1.6m,桩插入承台10cm,所以桩长14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30,C=1.5x104 kN/m ,承台混凝土强度C30。

3.4单桩承载力确定

3.4.1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的确定

查《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表(5.3.5-1)、(5.3.6-1) 杂填土 qsik=20kPa L=1.5m 硬塑红粘土 qsik=35kPa L=2.8m 淤泥质粘土 qsik=25kPa L=9.5m

粉土 qsik=50kPa L=1.6m qpk=1300kPa

由《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9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

(5.3.5-1)

=4×0.4×(1.5×20+2.8×35+9.5×25+1.6×50)+0.4×0.4×1300=912.8 kN

Quk?Qsk?Qpk?u?qsikli?qpkApk3.4.2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由《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式

1Ra?Quk=456.4kN (5.2.2-1)

2考虑承台效应的复合桩基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计算

R?Ra??cfakAC (5.2.5-1)

3.5 确定桩数和承台尺寸

由于桩数未知,承台尺寸未知,先不考虑承台质量,初步确定桩数,带布置完后再计算承台质量,验算桩数是否满足要求。

由最不利荷载标准组合:

轴力Nmax=3996.8kN, Mmax=193kN·m,Vmax=75 kN·m

F?G?8.5(根) n??1.1~1.2?R取n=9(根);桩距S>=3d=3×0.4=1.2m,承台尺寸取3.4m×3.4m。

桩位平面布置图,承台底面尺寸如下图:

图3-1 平面图(mm) 图3-2 立面图(mm)

10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

3.6 计算单桩承受外力

3.6.1桩数验算

承台及承台上土的天然重度取rG?20kN·m-3 3.4×3.4×1.5=346.8 kN Gk?rgAdd=20×

Nk?Fk?Gk=4343.6/9=482.6 kN n考虑承台效应的复合桩基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R?Ra??cfakAC (5.2.5-1)

=456.4+0.06×172.4×(3.4×3.4-9×0.4×0.4)=561.08 kN

即满足:Nk?R

3.6.2在偏心竖向荷载作用下

作用在承台底的弯矩:Mx? M+Hd=193+1.5×75=305.5 kN·m 由《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5.1.1-2 式

.6(193?1.5?75)?1.2F?GkMXyiMyxi4343??525.1kN Nik?k???22229(6?1.2?3?0)n?yj?xj由于該承台是正方形承台,所以在边角的桩所受偏心弯矩最大,由上面的分析计算可知:NKMax?525.1 kN

即满足:NKMax≤1.2R=673.3 kN

3.7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由于桩长14m,则可不用分两节生产,采用两点吊立的强度计算来进行桩身的配筋计算。吊点在位于桩顶0.207L处(L为桩身长度)。起吊时桩身的最大负弯矩为:q=1.2×0.4×0.4×25=4.8 kN/m (1.2为恒Mmax? 0.0214ql,其中k=1.3,延桩长每米自重:

载分项系数),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30,HRB335级钢筋。

故:Mmax?0.0214×4.8×14×14=20.13 kN·m 桩身有效截面高度h0?0.4-0.03=0.37m

20.13?106M?0.025 ?s??22fcbh014.3?400?3703

??1?1?2?s?0.026??b?0.518 ?s?0.5?(1?1?2?s)?0.099

桩身受拉主筋:

11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

20.13?106AS??? 185 mm2

fy?sh0300?0.99?370M选用2Φ20mm的HRB335级钢筋。

因此整个截面主筋配筋为 4Φ20mm的HRB335级钢筋(AS?1256 mm2)

1256其配筋率: ???0.85%(满足预制桩最小配筋率0.8%)≥

400?370fthh1.43400?min??0.45???0.45??? 0.23% (满足配筋),

h0fyh0300370其他构造筋见施工图。

桩身强度:?(?cfc?fyAy)?1.0×15×400×370+300×912=2493.6 kN≥R

3.8 桩基中各单桩水平向承载力验算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5mb0 EI其中, b0? 1.5b+0.5 ;EI=0.85ECI0

由《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表(5.7.5),取m=6.0MN/mm4,相应单桩在地面处水平位移为10mm。

Wbb2已知:I0?00; w0?b2?2??e?1??gb0

26E20 ?e?S= = 6.67 ; ?g? 0.31% ;b0? 1.5b+0.5=1.5×0.4+0.5=1.1

3EC0.4w0?0.42?2?6.67?1??0.0031?1.12 =0.0121

6????EI=0.85×3×1010×0.0121=3.08×108

66?10?1.1则:??5=0.46 83.08?10换算深度:?h=0.46×14=6.5m ; ?h> 4时,取?h = 4.0

查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vx取0.940;桩顶约束情况为固接。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估算预制桩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3EI Rha?0.75x0a

vxx0a0.463?3.08?108?10?10?3?239.2 kN ?10mm 则: Rha?0.75?0.9412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

基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应考虑由承台、桩群、土相互作用产生的群桩效应,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由《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Rh??hRha (5.7.3-1)

n1n2Rh??BC?1?m? (5.7.3-8) BCPC??Cfak?A?nAps? (5.7.3-9)

2?sa????d? (5.7.3-3) ?i?0.15n1?0.10n2?1.9172.4×(3.4×3.4-9×0.4×0.4) PC?0.06×

?h??i?r??l??b (5.7.3-6)

?P ?b? (5.7.3-7)

c0.015n?0.45=104.7 kPa

??3.4+6=9.4 m BC0.3?104.7?0.015 ?b?3?3?239.22.510.015?3?0.45?i??0.60

0.15?3?0.10?3?1.92.05+0+0.015=1.245 ?h?0.60×

则:Rh??hRha=1.245×239.2=297.80 kN 满足:Hik?75kN?Rh?297.80kN 即水平承载力满足要求。

3.9 单桩桩身强度验算

由于桩顶以下5d 范围的桩身螺旋式箍筋间距不大于100mm,且符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规定时:

? N??CfcAPS?0.9fy?AS查《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c?0.85

? =0.85×则:?CfcAPS?0.9fy?AS

14.3×400×400+0.9×300×

452=2066.8 kN≥N =482.6 kN (满足要求)

3.10 承台板设计

承台的平面尺寸为3.4m×3.4m,

13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

图3-3(mm)

14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

布置图如右图3-3:

厚度由弯曲、冲切、局部承压等因素综合确定。初步拟定承台厚度800mm,其边缘厚度为600mm,其承台顶平台边缘距柱的边缘为300mm,混凝土强度采用C30,保护层取100mm,钢筋采用HRB335级钢筋。其下做100mm厚C7.5级素混凝土垫层。

3.10.1抗弯验算

计算各排桩的竖向反力及净反力

.6(193?1.5?75)?1.2F?GkMXyiMyxi4343??525.1kN N1?k???22229(6?1.2?3?0)n?yj?xj??502.4 kN 净反力:N14343.6(193?1.5?75)?0N2???482.6kN 229(6?1.2?3?0)G204.6??N2??482.6??459.8kN 净反力:N2994343.6(193?1.5?75)?1.2N3???440.2kN 229(6?1.2?3?0)G204.6??N3??440.2??417.5kN 净反力:N399故X-X轴截面桩边缘处最大弯矩应采用桩的净反力计算:

(1.2-0.4-0.2)=827.82 kN·m MX??Niyi?(502.4+459.8+417.5) ×

承台计算截面处的有效高度h0?700mm(加100mm素混凝土垫层)。

M827.82?106AS???4380mm2

0.9fyh00.9?300?700配置18?18钢筋,间距180mm(钢筋中心间距)(As?4580mm2)。 Y-Y截面桩边缘处最大弯矩应采用桩的净反力计算: 3×0.8=1205.76kN·m My??Nixj=502.4×

承台计算截面处的有效高度h0?700mm

M1205.76?106AS???6379.7mm2

0.9fyh00.9?300?700配置18?22钢筋,间距180mm(As?6842mm2)。

3.10.2冲切验算

3.10.2.1柱对承台的冲切验算

15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

柱的截面尺寸为800mm×800mm,对于柱下矩形独立承台受柱冲切的承载力可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计算(右图3-4) Fl?2?0x?bc?a0y???0y?hc?a0x??hpfth0

??a0x?a0y?0.3 h0?700 hc?bc?0.8

?0x?aoy0.3aox0.3??0.43 ; ?oy???0.43 h00.7h00.80.840.84?ox??1.33 ; ?oy??1.33

0.43?0.20.43?0.22?0x?bc?a0y???0y?hc?a0x??hpfth0=

??2×[1.33×(0.8+0.6)+1.33×(0.8+0.6)]

×1.0×1430×0.7=7455.45kN≥Fl?3996.8kN 故承台受柱冲切承载力满足要求。 3.10.2.2角桩冲切验算

由《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5.9.8-1)式 Nl??1x?c2?a1y2???1y?c1?a1x2??hpfth0

??c1?c2?500mm;a1x?a1y?300mm;h0?700mm

?1x?a1xh0?300700?0.43;?1y?a1yh0?300700?0.43 图3-4

由《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式(如图3-5)

0.56 ?1x??1x?0.20.56?1y?

?1y?0.2?1x??1y?0.56?0.89

0.43?0.2bc当h0≤800mm 时,?hp 取1.0,

?1x?c2?a1y2???1y?c1?a1x2??hpfth0?

??[0.89×(0.7+0.6/2)+0.89×(0.7+0.6/2)] × 1.0×1430×0.7=1781.8kN

a1yc2c1a1xhc≥Nl?502.4kN (单桩最大净反力)满足要求。 图3-5

3.10.3抗剪承载力计算

计算承台截面的抗剪承载力(如图3-6):

16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

图3-6

17

h0h20by1by2bx2bx1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

所以剪切承载力截面ax?300mm承台保护层厚度为100mm; 因为h0≤800mm ,高度影响系数?hs?1.0。则?x??y?300/700?0.43;

对A-A,B-B两个截面计算宽度,

?h20?bx2????bx0?by0??1?0.51?0.2/0.6×(1-0.8/3.4)] ×3.4=2.97m ???bx1?[1-0.5×hb0?x1???因为承台选用C30混凝土,则ft?1430kPa;

由《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式

1.751.75????1.22 (5.9.10-2)

??10.43?1由《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式

V??hs?ftb0h0 (5.9.10-1)

1.22×14300×2.97×0.7=3567.5kN≥3×502.4=1507.2 kN ?hs?ftb0h0?1.0×

所以承台受剪承载力满足要求。

3.11桩基础沉降验算

建筑平面尺寸为38.5m×30.5m。计算矩形桩基中点沉降时,桩基沉降量可 由《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计算:

ns?4????ep0?i?1zi?i?zi?1?i?1

Esi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下承台底的平均附加压力:

F?G4343.6p0???0d=?15.4?20?358kPa 2A3.4?i;?i?1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根据矩形长宽比a /b及深宽比,按《建筑桩基

技术规范JGJ94-2008》附录D 选用 zi2ziz2z ; i?1?i?1 ?bBcbBcAEs??Ai?i

Esi乘以1.5 挤土效应系数:Esi?1.5×9.878=14.7 由《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查表 得?=0.9

桩基等效沉降系数?e可按下列公式简化计算:

nb?1?e?C0?

C1(nb?1)?C2nb?nBcLc

18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

C0,C1,C2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附录 E确定; C0=0.0495 ; C1=1.587 ; C2=9.638

nb?nBcLc=9?3.43.4?3

3?1nb?1?0.21 =0.0495??e?C0?1.587?(3?1)?9.638C1(nb?1)?C2表3-1 沉降计算 土分总沉降s2ZiEs (mm) As层厚Esi(MPa) Zi(m) Zi?1(m) ?i ?i?1 iiBc(mm) (MPa) 度(m) 1 10.00 1 0 0.2388 0.0000 0.5882 85.4904 8.617 1 1 1 1 1 1 1 1 0.7 1 0.8 1 1 1 0.5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7.50 7.50 7.50 10.50 10.50 14.03 14.03 14.03 14.03 2 3 4 5 6 7 8 9 9.7 10.7 11.5 12.5 13.5 14.5 15 1 2 3 4 5 6 7 8 9 9.7 10.7 11.5 12.5 13.5 14.5 0.2161 0.2388 0.1866 0.2161 0.1597 0.1866 0.1388 0.1597 0.1223 0.1388 0.1089 0.1223 0.0982 0.1089 0.0892 0.0982 0.0839 0.0892 0.0773 0.0839 0.0726 0.0773 0.0675 0.0726 0.0631 0.0675 0.0592 0.0631 0.0575 0.0592 1.1764 154.7276 1.7647 200.4084 2.3529 228.6904 2.9411 248.4520 3.5294 262.7004 4.1176 272.9034 4.7058 281.2448 5.2941 287.4024 5.7058 291.3511 6.2941 296.1053 6.7647 298.8942 7.3529 302.0625 7.9411 304.9623 8.5294 307.3072 8.8235 308.7750 9.878 6.979 4.605 2.851 1.992 1.436 1.028 1.121 0.828 0.531 0.456 0.268 0.228 0.208 0.168 0.105 23.567 即最终的沉降量s=2.3567cm 小于规范的允许值,即满足沉降要求。

19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

第4章 混凝土预制桩的施工

4.1混凝土预制桩的制作

(1)混凝土预制桩可在施工现场预制,预制场地必须平整、坚实。

(2)制桩模板宜采用钢模板,模板应具有足够刚度,并应平整,尺寸应准确。

(3)钢筋骨架的主筋连接宜采用对焊和电弧焊,当钢筋直径不小于20mm 时,宜采用机械接头连接。主筋接头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的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当采用对焊或电弧焊时,对于受拉钢筋,不得超过50%;

②相邻两根主筋接头截面的距离应大于35dg(主筋直径),并不应小于

500mm;

③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 和《钢筋机械连

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 的规定。

(4)预制桩钢筋骨架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1 的规定。

表4-1 预制桩钢筋骨架的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mm) ±5 主筋间距 10 桩尖中心线 ±20 箍筋间距或螺旋筋的螺距 ±20 吊环沿纵轴线方向 ±20 吊环沿垂直于纵轴线方向 ±10 吊环露出桩表面的高 ±5 主筋距离距桩顶 ±10 桩顶钢筋网片位置 ±3 多节桩桩顶预埋件位置

(5)确定桩的单节长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满足桩架的有效高度、制作场地条件、运输与装卸能力; ② 避免在桩尖接近或处于硬持力层中时接桩。

(6)灌注混凝土预制桩时,宜从桩顶开始灌筑,并应防止另一端的砂浆积聚过多。 (7)锤击预制桩的骨料粒径宜为5~40mm。

(8)锤击预制桩,应在强度与龄期均达到要求后,方可锤击。 (9)重叠法制作预制桩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桩与邻桩及底模之间的接触面不得粘连;

②上层桩或邻桩的浇注,必须在下层桩或邻桩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

30%以上时,方可进行;

③桩的重叠层数不应超过4 层。

20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

(10)混凝土预制桩的表面应平整、密实,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2 的规定。 (11)本规范未作规定的预应力混凝土桩的其他要求及离心混凝土强度等级评定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T 13476、《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JC 888 和《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JG 197 的规定。

表4-2混凝土预制桩制作允许偏差(mm) 项 目 允许偏差(mm) ±5 横截面边长 ≤5 桩顶对角线之差 ±5 保护层厚度 桩身弯曲矢高 不大于1‰桩长且不大于20 ≤10 桩尖偏心 ≤0.005 桩端面倾斜 ±20 桩节长度 ±5 直径 ±0.5%L 长度 -5 管壁厚度 保护层厚度 +10,-5 L/1000 桩身弯曲(度)矢高 ≤10 桩尖偏心 ≤2 桩头板平整度 ≤2 桩头板偏心 桩 型 钢筋混凝土实 心桩 钢筋混凝土 管桩

4.2 混凝土预制桩的起吊、运输和堆放

(1)混凝土实心桩的吊运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混凝土设计强度达到70%及以上方可起吊,达到100%方可运输; ② 桩起吊时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安全平稳,保护桩身质量; ③ 水平运输时,应做到桩身平稳放置,严禁在场地上直接拖拉桩体。 (2)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的吊运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出厂前应作出厂检查,其规格、批号、制作日期应符合所属的验收批号内

容;

②在吊运过程中应轻吊轻放,避免剧烈碰撞;

③单节桩可采用专用吊钩勾住桩两端内壁直接进行水平起吊;

④运至施工现场时应进行检查验收,严禁使用质量不合格及在吊运过程中产

生裂缝的桩。

(3)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的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21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

①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最下层与地面接触的垫木应有足够的宽度和高度。

堆放时桩应稳固,不得滚动;

②应按不同规格、长度及施工流水顺序分别堆放;

③当场地条件许可时,宜单层堆放;当叠层堆放时,外径为500~600mm的

桩不宜超过4 层,外径为300~400mm的桩不宜超过5 层;

④叠层堆放桩时,应在垂直于桩长度方向的地面上设置2 道垫木,垫木应

分别位于距桩端0.2倍桩长处;底层最外缘的桩应在垫木处用木楔塞紧;

⑤垫木宜选用耐压的长木枋或枕木,不得使用有棱角的金属构件。 (4)取桩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当桩叠层堆放超过2 层时,应采用吊机取桩,严禁拖拉取桩; ②三点支撑自行式打桩机不应拖拉取桩。

4.3 混凝土预制桩的接桩

(1)桩的连接可采用焊接、法兰连接或机械快速连接(螺纹式、啮合式)。 (2)接桩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焊接接桩:钢钣宜采用低碳钢,焊条宜采用E43;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建筑钢结构焊

接技术规程》JGJ 81 要求。接头宜采用探伤检测,同一工程检测量不得少于3 个接头。

②法兰接桩:钢钣和螺栓宜采用低碳钢。

(3)采用焊接接桩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 81 的有关规定外,

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下节桩段的桩头宜高出地面0.5m;

②下节桩的桩头处宜设导向箍。接桩时上下节桩段应保持顺直,错位偏差不

宜大于2mm。接桩就位纠偏时,不得采用大锤横向敲打;

③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应采用铁刷子清刷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

光泽;

④焊接宜在桩四周对称地进行,待上下桩节固定后拆除导向箍再分层施焊;

焊接层数不得少于2 层,第一层焊完后必须把焊渣清理干净,方可进行第二层(的)施焊,焊缝应连续、饱满;

22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

⑤焊好后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方可继续锤击,自然冷却时间不宜少于

8min;严禁采用水冷却或焊好即施打;

⑥雨天焊接时,应采取可靠的防雨措施;

⑦焊接接头的质量检查,对于同一工程探伤抽样检验不得少于3 个接头。 (4)采用机械快速螺纹接桩的操作与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安装前应检查桩两端制作的尺寸偏差及连接件,无受损后方可起吊施工,

其下节桩端宜高出地面0.8m;

②接桩时,卸下上下节桩两端的保护装置后,应清理接头残物,涂上润滑脂; ③应采用专用接头锥度对中,对准上下节桩进行旋紧连接;

④可采用专用链条式板手进行旋紧,(臂长1m 卡紧后人工旋紧再用铁锤敲

击板臂,)锁紧后两端板尚应有1~2mm 的间隙。

(5)采用机械啮合接头接桩的操作与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将上下接头钣清理干净,用扳手将已涂抹沥青涂料的连接销逐根旋入上节

桩Ⅰ型端头钣的螺栓孔内,并用钢模板调整好连接销的方位;

②剔除下节桩Ⅱ型端头钣连接槽内泡沫塑料保护块,在连接槽内注入沥青涂

料,并在端头钣面周边抹上宽度20mm、厚度3mm 的沥青涂料;当地基土、地下水含中等以上腐蚀介质时,桩端钣板面应满涂沥青涂料;

③将上节桩吊起,使连接销与Ⅱ型端头钣上各连接口对准,随即将连接销插

入连接槽内;

④加压使上下节桩的桩头钣接触,接桩完成。

4.4 锤击沉桩

(1)沉桩前必须处理空中和地下障碍物,场地应平整,排水应畅通,并应满足打桩所需的地面承载力。

(2)桩锤的选用应根据地质条件、桩型、桩的密集程度、单桩竖向承载力及现有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也可按本规范附录H 选用。

(3)桩打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桩帽或送桩帽与桩周围的间隙应为5~10mm;

②锤与桩帽、桩帽与桩之间应加设硬木、麻袋、草垫等弹性衬垫; ③桩锤、桩帽或送桩帽应和桩身在同一中心线上; ④桩插入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 (4)打桩顺序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对于密集桩群,自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四周对称施打;

23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

②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由毗邻建筑物处向另一方向施打; ③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宜先深后浅; ④根据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5)打入桩(预制混凝土方桩、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钢桩)的桩位偏差,应符合表4-3 的规定。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

表4-3打入桩桩位的允许偏差(mm) 项 目 带有基础梁的桩: (1)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 (2)沿基础梁的中心线 桩数为1~3 根桩基中的桩 桩数为4~16 根桩基中的桩 桩数大于16 根桩基中的桩: (1)最外边的桩 (2)中间桩 注:H 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 允许偏差 100+0.01H 150+0.01H 100 1/2 桩径或边长 1/3 桩径或边长 1/2 桩径或边长 (6)桩终止锤击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当桩端位于一般土层时,应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为辅; ②桩端达到坚硬、硬塑的黏性土、中密以上粉土、砂土、碎石类土及风化时,

应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标高为辅;

③贯入度已达到设计要求而桩端标高未达到时,应继续锤击3 阵,并按每

阵10 击的贯入度不应大于设计规定的数值确认,必要时,施工控制贯入度应通过试验确定。

(7)当遇到贯入度剧变,桩身突然发生倾斜、位移或有严重回弹、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破碎等情况时,应暂停打桩,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8)当采用射水法沉桩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射水法沉桩宜用于砂土和碎石土;

②沉桩至最后1~2m 时,应停止射水,并采用锤击至规定标高,终锤控制

标准可按本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9)施打大面积密集桩群时,可采取下列辅助措施:

①对预钻孔沉桩,预钻孔孔径可比桩径(或方桩对角线)小50~100mm,

深度可根据桩距和土的密实度、渗透性确定,宜为桩长的1/3~1/2;施工时应随钻随打;桩架宜具备钻孔锤击双重性能;

②应设置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袋装砂井直径宜为70~80mm,间距宜为

1.0~1.5m,深度宜为10~12m;塑料排水板的深度、间距与袋装砂井相同;

24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

③应设置隔离板桩或地下连续墙;

④可开挖地面防震沟,并可与其他措施结合使用。防震沟沟宽可取0.5~

0.8m,深度按土质情况决定;

⑤应限制打桩速率;

⑥沉桩结束后,宜普遍实施一次复打;

⑦沉桩过程中应加强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等的观测、监护。

(10)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总锤击数及最后1.0m 沉桩锤击数应根据当地工程经验确定。

(11)锤击沉桩送桩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送桩深度不宜大于2.0m;

②当桩顶打至接近地面需要送桩时,应测出桩的垂直度并检查桩顶质量,合

格后应及时送桩;

③送桩的最后贯入度应参考相同条件下不送桩时的最后贯入度并修正; ④送桩后遗留的桩孔应立即回填或覆盖。

⑤当送桩深度超过2.0m 且不大于6.0m 时,打桩机应为三点支撑履带自行

式或步履式柴油打桩机;桩帽和桩锤之间应用竖纹硬木或盘圆层叠的钢丝绳作“锤垫”,其厚度宜取150~200mm。

(12)送桩器及衬垫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送桩器宜做成圆筒形,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打性。送桩器长度应

满足送桩深度的要求,弯曲度不得大于1/1000;

②送桩器上下两端面应平整,且与送桩器中心轴线相垂直; ③送桩器下端面应开孔,使空心桩内腔与外界连通;

④送桩器应与桩匹配。套筒式送桩器下端的套筒深度宜取250~350mm,套

管内径应比桩外径大20~30mm,插销式送桩器下端的插销长度宜取200~300mm,杆销外径应比(管)桩内径小20~30mm。对于腔内存有余浆的管桩,不宜采用插销式送桩器;

⑤送桩作业时,送桩器与桩头之间应设置1~2 层麻袋或硬纸板等衬垫。内

填弹性衬垫压实后的厚度不宜小于60mm。

(13)施工现场应配备桩身垂直度观测仪器(长条水准尺或经纬仪)和观测人员,随时量测桩身的垂直度。

25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结论

(1)本文对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评价,论证了基础方案,选择出最合理基础型式——桩基础,并结合实际的场地条件和当地的施工技术条件选择混凝土预制桩,并进行了设计。

(2)场地地下水的类型主要由第①层杂填土孔隙潜水、第④层粉土、第⑦~⑧层承压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组成。上部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和涨潮时地表水的补给,下部承压水与闽江水有密切水力联系。

(3)拟建建筑物的基础所采用的混凝土预制桩直径选用400mm,采用一柱九桩型式。

(4)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Nmax=3396.8kN, Mmax=193kN·m,Vmax=75kN·m。计算单桩的承载力Nk?R=561.08 kN满足要求,水平承载力

Rh=297.80kN≥Hik?75kN满足要求,桩身强度2066.8 kN≥N =482.6 kN满足要求,柱对承台的冲切7745.45kN≥Fl?3996角桩冲切1061.6kN≥R=502.4kN.5kN满足要求,满足要求,承台抗剪验算3567.5kN≥3×502.4=1507.2 kN满足要求,桩基沉降沉降量s=2.3567cm满足要求。

(5)预制桩施工方法选用钻孔静力压入方法。基桩承载力应通过桩的静载荷试验确定。

(6)为确保建筑物的正常施工和安全使用,建议从建筑物基础施工至竣工使用后的一定时间内,设置适当数量的观测点进行长期观测工作。

5.2展望

在进入21世纪之际,桩基础技术发展中至少有以下一些动向值得我们关注。基于各方面的需要,桩径越来越大,桩长越来越长。但是建筑的需要我们不光单纯的考虑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我们应该关注环境与建筑的和谐。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对生活的环境也要求越来越高。未来任何建筑的设计必将离不开环保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主题。因此未来桩基础能够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环境,保护好生态环境,做到绿色建筑的宗旨必将是未来发展的主题。而桩基础又是对环境影响很大的因素,特别是对地下环境的改变是很彻底的。所以未来桩基础必将向着安全、绿色、和谐的主题、与时俱进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

26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

参考文献

[1].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图集(97G361) [2].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94)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 地基基础设计与计算/朱浮声,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6].建筑地基设计与施工/侍倩.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 [7].基础工程400例》/彭安宁.地震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8].土力学/卢廷浩.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2

[9].桩基础的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高大钊.机械工业出版社

[10].桩基工程/张忠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应用手册/刘金砺,高文生,邱明兵编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2].混凝土结构/程文瀼 ... [等] 主编,第5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13].高层建筑结构地基基础设计/王幼青编著.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14].Bandy .B.H.G.,Brown.E.F.·Rock Mechanics for underground Mining· Geerge Allenand Vnwin,1985年。

[15].[美]艾伦.威廉斯.Desig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27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

致 谢

非常感谢 张昀青老师在我大学的最后学习阶段——毕业设计阶段给自己的指导,从最初的定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她们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为了指导我们的毕业论文,她们放弃了自己 的休息时间,她的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此我向她表示我诚挚的谢意。 同时, 感谢所有任课老师和所有同学在这四年来给自己的指导和帮助, 是他们教会了我专业知识,教会了我如何学习,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正是由于他们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在此向他们表示我由衷的谢意。

28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

附 录

29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

30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

3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h7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