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普定城市总体规划说 明 书200907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26 16: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说 明

目 录

第一章 各阶段城市总体规划评论 ....................................................................... 1 第二章 规划总则 ................................................................................................... 1 第三章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 2 第一节 县域概况 ................................................................................................. 2 第二节 历史沿革 ................................................................................................. 3 第三节 社会经济背景 ......................................................................................... 3 第四节 城镇发展条件评价 ................................................................................. 3 第五节 上位规划对普定的安排 ......................................................................... 4 第六节 区域和城镇发展战略 ............................................................................. 4 第七节 经济发展战略和生产力发展 ................................................................. 5 第八节 人口与城市化水平预测 ......................................................................... 6 第九节 城镇体系结构与组织规划 ..................................................................... 8 第十节 空间管制规划 ....................................................................................... 11 第十一节 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 12 第十二节 给水排水工程规划 ........................................................................... 13 第十三节 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 15 第十四节 社会发展规划和社会保障 ............................................................... 18 第十五节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 19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第十六节 生活能源规划 ................................................................................... 21 第十七节 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 22 第十八节 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 22 第十九节 撤县建市发展分析 ........................................................................... 28 第四章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 29 第一节 城市性质与规模 ................................................................................... 29 第二节 城市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 30 第三节 用地条件分析 ....................................................................................... 31 第四节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及发展方向 ........................................................... 31 第五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功能分区 ................................................................... 33 第六节 总体布局 ............................................................................................... 33 第七节 居住用地规划 ....................................................................................... 34 第八节 公共设施规划 ....................................................................................... 35 第九节 安顺普定循环经济工业基地与中心城区工业用地规划 ................... 36 第十节 综合交通规划 ....................................................................................... 39 第十一节 绿地系统规划 ................................................................................... 40 第十二节 风貌景观规划 ................................................................................... 41 第十三节 空间管制规划 ................................................................................... 42 第十四节 给水排水工程规划 ........................................................................... 45 第十五节 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 49 第十六节 环境保护规划 ................................................................................... 52 第十七节 环境卫生规划 ................................................................................... 53

1

第十八节 燃气工程规划 ................................................................................... 54 第十九节 重要基础设施布局 ........................................................................... 56 第二十节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 57 第二十一节 住房建设规划 ............................................................................... 57 第二十二节 旧城改造规划 ............................................................................... 58 第二十三节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 59 第二十四节 综合防灾规划 ............................................................................... 60 第五章 开发时序及远景发展分析 ..................................................................... 60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2

第一章 各阶段城市总体规划评论

普定曾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多次编制过城市总体规划,其中包括由普定县人民政府和安顺地区建设局于1987年11月编制完成的城市总体规划,而现在执行中的总体规划于1995年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开始编制并于1996年完成的《普安县县城总体规划》,该规划于1998年获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一、各阶段规划概况及要点

(一)87版《规划》

1、规划期限:1987-2000年,共14年。其中近期1987-1990年。

2、城市性质: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贵州省西部中重要的旅游服务城市。 3、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远期至2000年城区人口规模为2.4万人,其中近期至1990年城区人口为1.7万人。 (2)用地规模

远期至2000年城区用地规模为1.77km2,人均73.4m2,其中近期城区用地规模为1.18km2,人均69.4m2。

(二)95版《规划》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于1995年开始编制,并于1996年完成,1998年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1、规划期限:1995-2015年,近期1995-2000年

2、城市性质: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贵州省西线黄金旅游区的旅游服务城市之一,县域国家重点项目的生活基地。 3、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近期2.5万人,远期7.0万人 用地规模:城市建设用地6.64km2,人均94.81m2。

4、布局结构:采用“带状组团”的结构,使县城建设格局形成“一条主轴、一条副轴、三个组团、三个中心”的布局形式。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二、关于1987年版和1995版总体规划的评述

(一)1987版

1、该规划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规范要求进行编制的,按照法定程序组织论证、审批,是一个较为规范及全面的规划。

2、规划所确定城市性质基本准确,确定的城市片区格局尊重普定的历史实际,对普定的城市建设发挥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3、该规划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城市规划区内,人口发展规划不完善。

(2)发展空间受限,缺乏对城市远景发展目标定位分析。 (3)道路交通规划过多迁就现状,对外联系不够顺畅。 (二)1995版

1、该规划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规范要求进行编制并经过法定程序通过了专家评审,所确定的城市性质、发展规模是符合当时普定县的实际情况的,是一个较为规范及全面的规划。

2、由于受黄织铁路城区段线型走向无法确定等重大因素的影响,规划当时所建议的线型走向与实际施工线路走向不符,导致城市布局发生局部改变。

3、规划预测不足,城区人口增长较快,仅靠老城区已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增长较快,急需增加城市拓展空间。

第二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机遇,努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努力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城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公共政策,保障公共利益,促进设施配套、文化繁荣、环境优美、城乡协调及社会全面发展。

1

二、规划原则

(一)坚持统筹发展,全面协调的原则。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增强城市的辐射和影响力,努力实现城市反哺农村,城乡互动,共同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改善人居环境,依法保护和维护公共利益。 (三)坚持生态环境优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资源利用率,切实保护城镇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

(四)坚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优化布局,合理确定用地标准和规模,创建节约型城市。

(五)坚持完善设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原则。努力提高城市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和防灾应急体系建设水平。

(六)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基础设施市场化原则。充分发挥规划龙头作用,加强引导和调控,推进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三、规划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四)《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五)《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六)《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年); (七) 《安顺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批前公示); (八)《安顺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年); (九)《普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 (十)《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1995-2010年); (十一)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规范、政策;

四、规划期限

(一)规划期:2008—2025年,18年; (二)近 期:2008—2015年,8年;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三)远 期:2016—2025年,10年。

五、规划层次

本次规划按2个层次进行规划:

(一)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工作是确定县域内城镇的分工协调发展,重大基础设施的配置,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和利用等。范围为普定县行政辖区,面积1085.38km2。

(二)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范围北至大洼、南至青山水库、东至龙潭、西至黄织铁路(城区段),总面积45.0km2。主要工作是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确定合理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和路网骨架等。

六、城市规划区

根据《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它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结合普定县现状及发展需要,规划确定普定县城市规划区为:现状普定城关镇、马官、龙场在内的行政辖区范围,面积为370km2。

第三章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 县域概况

一、区域位置

普定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安顺市西北部,东与安顺市西秀区毗邻,南接镇宁县,西靠六枝特区,北抵织金县。地理坐标为:东经 105°27′—105°59 ' ,北纬 26°09′—26°31′。县境东西长51.40km,南北宽40km,总面积1085.38 km2。普定县城距贵州省

会贵阳市133公里,距安顺市中心城区25公里。

2

二、自然环境

普定县处于云贵高原东侧斜坡的中段,属上扬子台带的中部。乌江正源三岔河自西向东将普定县分为南北2大块,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全境海拔在1042—1846m之间,相对高差804m。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强烈,峰林、溶洞广布,山地和丘陵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4.42%。

普定县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干秋凉无霜期长,雨量充沛,云雾多,日照少,辐射能量较低。全年平均气温16.1 ℃,一月平均气温5.2℃,七月平均气温23.0℃,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202小时,平均降水量1396.9毫米。

县内河流绝大部分属于长江流域乌江水系,西南边缘有一小部分区域属珠江流域。县内流域面积大于20km2的河流15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km2的河流5条,另有流域面积大于10km2的河流12条,河网密度为0.36km/km2。年平均径流总量40亿m3。全县有地线河流23条,总长度达164km,流量为3.25m3/s。

三、自然资源条件

普定县处于降水高值区,径流深较大。年平均径流总量40亿m3其中多年平均降水8.78亿m3,客水量32亿m3。全县水能蕴藏量148845Kw,其中三岔河为123416 Kw,占总量的82.92%。水能资源开发条件较好,具有工程简单、淹没损失小的特点。

普定县境内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铜、石膏、铅、锌、硅石、大理石、石灰石、白云石等十余种,其中煤的储量较为丰富。现状煤探明储量7.88亿吨,和石灰岩、白云岩矿能保证中长期的供给需要,期于矿产均零星分布,开发前景有限。

第二节 历史沿革

普定在唐朝以前历属牂牁国、夜郎国、牂牁郡、夜郎郡境。唐贞观4年(630)于西堡(今

普定马场上官寨)置始安县,属琰州,是普定最早出现的治所。五代和宋朝时期普定均分属始安县、望江县。元属普定府、普定路,元至正十一年(1351)于西堡置习安州。明朝期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间普定分属普定县、普定卫、普定府、普定军民府、习安州,置有十二营长官司、西堡长官司、南守御千户所等;洪武十四年(1382)在普里冲腊饵(里今普定县城)筑普定北城。清朝和民国期间普定属普定县。

1949年11月22日普定县解放。

第三节 社会经济背景

2006年普定全县辖5镇6乡,总人口42.05万人,其中非农人口3.02万人,占总人口的7.2%,城镇人口6.7万人,占总人口的16%。

2006年普定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7.78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21%,较上年增长16.6% ;第二产业增加值9.73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5%,较上年增长20.6% ;第三产业增加值4.27亿元,占生产总值的24%,较上年增长18.6%。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10亿元,较上年增长10.85 ,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15亿元,较上年增长25%。

第四节 城镇发展条件评价

一、发展有利条件

(一)宏观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二)普定县地处贵阳市经济圈腹地,是贵阳城镇密集区的重要组成部份,在安顺市市域城镇体系中处于相对重要地位。

(三)县域腹地范围广阔,城镇发展能够拥有较充足的要素支持。

(四)农业技术推广起步较早,农业产品综合开发具有一定基础。 (五)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设施布局不断完善。 (六)具有多样化的旅游资源。

3

二、发展制约条件

(一)农业基础保障设施有限,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发展不稳定。 (二)工业产品结构单一,生产工艺落后,发展后劲有限。 (三)县域人口众多,土地和环境压力大。 (四)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使人口压力突显。

(五)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尖锐,发展资金投入有限,地方累积能力低。

第五节 上位规划对普定的安排

《安顺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2009年4月通过省城规委审查,根据该版安顺市总体规划对普定县的安排,普定县城将融入安顺市中心城市地域范围整合发展,该规划在发展规模、发展方向、重要基础设施区域协调等方面对普定县的发展做出了安排。

一、城市等级和发展规模

普定县城和安顺市中心城区、夏云县城、镇宁县城、黄果树风景区共同组成155万人口规模的区域中心城市,处在市域城镇体系等级序列的第一级。普定县城将发展成为2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普定城市由县城和循环工业园区组成,其中县城城区承载15万人口规模,循环工业园区承载5万人口规模。

二、城市职能定位

普定县城的职能定位为安顺中心城市的组成部分,普定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旅游服务业、能源(电力)工业、机械制造业和建材加工工业为主的城市。

三、区域产业布局协调

第一产业:平坝——中心城区——普定——紫云共同组成蔬菜、茶叶、特色粮油基地、中药材、畜牧业等特色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特色产业区。普定县的马官、化处是安顺西部粮油生产基地的组成部分。

第二产业:普定——中心城区——紫云共同组成特色生态食品生产加工带。普定——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镇宁形成旅游——服务综合开发带。

第三产业:普定——中心城区——紫云共同组成农产品物流服务带;普定县城形成物流服务中心。

第六节 区域和城镇发展战略

一、战略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全面建成经济健康、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小康社会。2025年生产总值

比2006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臻于完善,县域特色经济竞争力得到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基本配套完善,满足城乡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城乡差距小于全国平均水平;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社会就业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的同时,推动县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经济发展目标

在《普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基础上,预测普定县经济发展指标如下表:

普定县国民经济发展重要指标预测表

2006(现状) 2015 2025 项 目 数值 数值 年均增长(%) 数值 年均增长(%) 生产总值 (亿元) 17.8 46 11.2 110 9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1.1 3.0 11.7 7.9 10.0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1745 4000 9.7 12600 1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6300 18800 12.9 35000 7 (三)社会发展目标

2015年城镇普及并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劳动者平均受教育程度9年以上;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目标,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2025年城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人人享有完善的卫生保健目标,具有完善的社会保障系统,劳动者平均受教育程度12年以上。

(四)城市建设目标

4

1、建立一个等级规模合理、职能分工明确、空间分布协调、支撑保障有力的县域城镇体系; 2、建设一个规模合理,具有较强辐射能力和吸纳能力的城市; 3、建设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健全、保障有力的城市;

4、建设一个资源利用率高,产业发达,结构合理,经济繁荣的城市; 5、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景观宜人、适宜居住的城市;

6、建设一市政基础设施完善、水电供给安全可靠、交通便捷、通信发达、民用能源结构合理的城市。

二、战略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树立科学发展观,突出五个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以建设开放型的经济为主线,以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和市场化为主要途径,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三、总体战略布局

(一)产业战略

以建立相对合理的现代产业结构为目标。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种养殖业,巩固农业生产的基础保障作用;积极发展第二产业,不断优化工业内部结构,建立以能源工业、加工工业和建材工业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县域工业体系,不断提高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着力发展交通运输和商品贸易,带动饮食服务业,旅游和金融、通信的发展。

(二)社会事业发展战略

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事业的投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综合实力,巩固提高(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努力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加快体育事业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群众体质,根本改善体育运动设施,力争进入全省体育先进县行列。建立一个能满足全县人民群众基本需求,集医疗、预防保健、健康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保障、卫生监督为一体的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健设施体系基本实现现代化。广开就业渠道,加快就业培训,确保社会稳定。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建立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第七节 经济发展战略和生产力发展

一、经济发展战略

依托区域、资源优势,重视发展特色经济。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扩大招商引资、强化普定作为

安顺市西北部区域性中心城镇作用,突出交通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要内容的具有内陆资源开发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战略重点如下:

(一)第一产业

重点发展优质水稻生产、蔬菜生产、生猪生产、油菜种植、茶叶生产、中药材种植、畜牧养殖等基地,注重农业生产的特色化、规模化和绿色化。

(二)第二产业

不断优化煤电等传统支柱产业,确保煤电工业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以普定循环经济工业基

地为依托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园区带动,推进后寨轻工业园区、金铭建材工业园区和化处农产品仓储加工园区的建设。

(三)第三产业

大力发展商贸业、交通物流业和旅游服务业;加快发展房地产业。

二、经济区划

以资源条件和现状产业分布为依据,划分普定县经济区划如下:

南部经济区:以普定城区为中心,包含城关镇、化处镇、马官镇、白岩镇,以城镇建设和资源综合开发带动城镇——区域系统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

东北部经济区:含猴场、补郎、猫洞,该区应以矿产资源综合开发为重点,培育交通条件相对较好的猴场作为发展中心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北部经济区:含坪上、鸡场坡,该区以发展旅游服务为重点,积极发展畜牧产品生产加工和林产品综合开发,适度发展矿产采掘,培育坪上成为北部经济区发展的极核。

5

“两基”西北部经济区:含马场和龙场,以马场为中心实现两镇连动发展。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矿产采掘业,适度发展旅游服务业。

第八节 人口与城市化水平预测

一、人口现状

2006年,全县年末总人口42.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03万人,非农业人口3.02万 人,人口密度387人/平方公里;城镇人口6.70万人,城镇化水平16%。全县人口出生率13‰,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长率7‰(依据《普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及城建部门提供的调查材料)

普定县1993—2006年人口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1993-2006年普定县人口变化情况统计表 时序 年份(年) 总人口(万人) 总人口综合增长率(‰) 非农业人口(万人) 1 1993 36.06 - 1.91 2 1994 36.68 17.2 2.01 3 1995 37.34 18.0 2.08 4 1996 37.88 14.5 2.16 5 1997 38.45 15.0 2.21 6 1998 39.00 14.3 2.27 7 1999 39.32 8.2 2.32 8 2000 39.92 15.3 2.32 9 2001 40.37 11.3 2.40 10 2002 40.74 9.2 2.48 11 2003 41.11 9.1 2.58 12 2004 41.50 9.5 2.75 13 2005 41.77 6.5 2.89 14 2006 42.05 6.7 3.02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二、总人口预测

参照《普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结合普定县多年人口综合增长水平,普定县总人口预测分别采用年均综合增长率法、年平均增长规模法、时间数列——人口一元回归法等方法,综合各方法的分析结果,从而预测到远期的普定县总人口规模。

(一)年均增长率预测法

该方法利用普定县人口变动的增长率,作为规划预测总人口的增长基础参数,同时参照普定县及全省、全国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和相关的社会发展目标,拟定符合普定县实际的人口综合增长率,作为今后一段时间里人口发展的增长水平控制指标,达到控制人口增长的目的。

由于提供资料在人口增长率上表现较强的随机性,不足以为规划提供切实可行的参数依据,规划根据普定县“十一五”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在规划近期以7.0‰作为人口自然增长水平的目标参数控制,远期以6.5‰作为控制目标。机械增长率近期以现状水平为基础,选择的指标略高于现状,取9‰;远期的发展中通过控制机械增长率进行引导,可控制在12‰左右。那么到2015年和2025年的全县人口综合增长率分别为13.0‰、18.5‰。

预测模型:PN=PO·(1+R)N

式 中:PO、PN为规划基期年、规划期年的总人口规模; N:规划年限 R:总人口综合增长率

由以上分析所得预测总人口数见下表:

规划总人口年均增长率法预测规模一览表

规 划 年 2006年(基期年) 2015年 2025年 年综合增长率(‰) 13 16 18.5 总人口(万人) 44.8 48.5 58.3 (二)年均增长数法

分析历史资料,可以知道普定县的总人口是增长的,而且年增加人口数接近某一个常数,说明普定县的人口增长相对稳定。规划以这一常数作为今后人口发展中年均增加数,对规划期年的人口作预测,以求出规划期年的总人口规模。

预测模型:△P=Pn?P1n?1

6

PN=PO+N.△P

式 中:P1、Pn为历史资料中的第1、第n年的人口数; n:为历史资料的数据个数 △P:年均增加人口数

PO、PN:规划基期年、规划期年的总人口数。 N:规划年限

根据普定县1994-2006年的总人口统计资料可以求得:

pn?p1n?1?44.8?36.0615得到,△P=0.58(万人)

由于全县总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随着今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自然增长水平会进一步下降,所以年均增加人口数可望比历史统计资料计算的指标略低,但远期随着机械人口增长的加快,年均增加人口应有所增加,规划取0.7、1.1万人作为预测参数。

则预测2015年和2025年的总人口见下表:

规划年总人口年均增长数预测规模表

规划年 2006年(基期年) 2015年 2025年 年平均增加数(万人) 0.46 0.7 1.1 总人口数(万人) 42.05 48.3 59.4 (三)时间数列——人口一元回归法

普定县的总人口发展随时间的推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稳定增长的,这可从时间——人口坐标系中看出,人口增长的直线趋势相对明显,说明人口与时间数列之间存在着线性相关,因此可构建时间数列——人口的回归方程,推算未来一段时间的总人口趋势。

预测模型:P=A+B·T

式中:P:规划年的总人口数; T:规划期年的时间数值;

A、B:回归方程参数,通过最小二乘法求得。 预测方程为:y = 0.4617 T + 38.979 R=0.99,预测人口规模为: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规 划 年 2006年(基期年) 2015年 2025年 预测参数(T) — 23 33 人口数(P)(万人) 44.8 49.6 54.21

(四)人口分期控制目标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普定县人口政策,规划普定县的人口分期控制目标如下: 近期(2015年):48.5万人;远期(2025年):59.0万人。

三、城镇人口预测

2006年全县各城镇建成区内人口6.70万人,占总人口的16%。

总体上,普定县城镇化历程上呈现的滞后性和不平衡趋势,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县域经济的现代化进程,同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客观上导致了城镇化水平的差异。从城镇人口增长轨迹看,普定县城的机械增长人口是很小的,而且出现负增长的频率还很高,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对全县的城镇人口进行规模上的测算,规划预测方法有年均增长率法、年均增长数法和年份时间数列——城镇人口的线性回归预测方法等。

(一)年均增长率法

1993—2006年的全县城镇人口的年均综合增长率80‰。近几年来,普定县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和人口户籍制度改革,城镇人口的增长创造了较高水平。而且,普定县的产业改革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也吸引了部分非农业人口的进入,给城镇人口的加快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城镇人口预测时,年均综合增长率也将保持较高水平,这既符合城镇人口发展规律,也符合普定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同时也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规划预测中,近期的城镇人口增长水平选取90‰,远期为65‰作为参数。 年均增长率法城镇人口预测表 单位:万人

规划年 2006年(基期年) 2015年 2025年 综合增长率(‰) 85 65 城镇人口(万人) 7.0 14.5 27.2 7

(二)年均增长数法

1994-2003年的普定县城镇人口年均增加0.5万人。在以此方法预测普定县的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城镇人口时,考虑户籍制度改革、西部大开发、产业结构调整、城镇规划引导的人口流动和转移等因素,未来一段时间内城镇人口发展的规模势必会较大。由于以上这些因素作用的时效性差异,也会对未来具有较大的增长带动影响,同时考虑到普定县较大人口基数的影响,规划认为城镇人口的增长规模较现状将有所增加,而远期增长速度应该会有较大幅度提升。规划选取年均增长值近期为0.85万人,远期为1.2万人,则城镇人口预测规模为:

规划年 2006年(基期年) 2015年 2025年 年均增长数(万人) - 0.85 1.3 城镇人口(万人) 7.0 14.7 27.4 (三)年份时间数列——城镇人口回归预测法

对历史统计资料分析可知城镇随时间的发展是逐年增长的,且与时间数列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因此通过历史资料构建时间数列与城镇人口增长的线性回归模型,利用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城镇人口规模进行预测。以历史统计资料计算的时间数列——城镇人口增长模型预测,并在充分考虑机械增长人口增加的基础上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结果见下表:

规 划 年 2006年(基期年) 2015年 2025年 城镇人口(万人) 7.0 14.7 26.8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预期普定县在2015年和2025年的城镇人口规模分别达到14.5万和27万人。

四、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指标

普定县城镇人口及城镇化水平指标表

规 划 年 2006年(基期年) 2015年 2025年 城镇人口(万人) 7.0 14.5 27.0 总人口(万人) 42.05 48.5 59.0 城镇化水平(%) 16.5 29.8 46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第九节 城镇体系结构与组织规划

一、城镇体系现状特征分析

普定县辖5镇6乡,县域城镇分布密度为0.73座/百平方公里。2006年底县域总人口为42.05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89万,城镇人口6.70万。

普定县各镇(乡)城镇人口现状表(2006年)

镇(乡) 年末总人口(万人) 非农业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万人) 城关镇 7.29 17456 4.5 马官镇 5.26 2503 0.36 化处镇 5.19 2923 0.29 马场镇 3.87 1380 0.29 白岩镇 35543 856 0.23 龙场乡 32952 665 0.19 鸡场坡乡 33816 692 0.26 坪上乡 27055 783 0.15 补郎乡 22765 786 0.17 猴场乡 27896 382 0.16 猫洞乡 28844 452 0.10 合计 425542 28878 6.70 (一)城镇等级和规模

普定县县域城镇等级结构现状可划分为三级,规模结构也可划分为三级,见下表。

8

普定县域城镇体系现状等级结构表

序列 等级结构 城镇数(座) 城 镇 名 称 一 县 城 1 二 建 制 镇 4 马官、化处、马场、白岩; 三 集 镇 6 龙场、鸡场坡、坪上、补郎、猴场、猫洞。 普定县域城镇体系现状规模结构表

序列 人口规模(万人) 城镇数(座) 城 镇 名 称 一 >0.5 1 普定县城 二 0.2~0.5 5 马官、化处、马场、白岩、鸡场坡; 三 <0.2 5 龙场、坪上、补郎、猴场、猫洞。 (二)城镇空间分布特点

县域城镇沿县域各级道路呈分散布局形式。城镇之间空间联系不强。除县城外,其余城镇经济活动地域特征不明显,城镇规模聚类差异不明显。

(三)现状存在的问题

1、全县城镇布局受经济状况及交通条件的影响,布局形态较为松散;

2、城镇职能单一,一般只存在着纵向的行政关系,缺乏横向的技术经济分工和协作,除县城外,城镇本身的职能单一,行政驻地型居多,工业职能未能凸现;

3、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城镇基础薄弱,难以发挥吸引和辐射作用; 4、基础设施滞后,缺口很大,限制了城镇发展。

总之,现状城镇布局还处于城镇体系的初始发育阶段,县域范围内还没有形成以县城为首位的具有合理等级差别和分工协作的城镇网络体系。

二、城镇化进程的动力和制约条件分析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镇化的推力

农业在普定县产业结构中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农业吸纳了普定县大部分的劳动力,依旧存在劳动力过剩的现象。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进一步释放,而城镇对闲置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导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谋生。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对普定县城镇化发展有强大的推力。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二)工业化动力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普定县自身的投资环境将进一步改善,资源和区位优势将进一步转换为经济优势,这必将有力促进普定的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进程。短期内普定县的工业将以粗放型工业和原材料工业为主,对劳动力有较大需求。工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吸纳将促进普定县社会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

(三)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

随着普定县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旅游服务和商贸的崛起,普定第三产业将有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必将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促进普定 县城镇化的发展。

(四)土地资源对城镇化的制约

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也是城镇化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将快速增长,并导致土地供应市场的供需失调,进而制约城镇化的发展。

三、城镇化的途径

城镇化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从外部吸引城镇人口,二是内部人口的转化。 加快交通、通信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资金和人才,为容纳新增城镇人口提供足够的物质基础。

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是城镇化的主要和必然途径。普定县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抓住机遇,加快以“三大结构”(所有制结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为重点的结构调整进程,提高生产力水平,使大批劳动力从种植业中解放出来,同时,加快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广泛吸取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农业人口。

为疏通和拓宽城镇化途径,应致力于以下几方面:

首先,应坚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小城镇建设三大战略举措一起抓

的原则,依托农业产业化经营,乡镇企业布局向城镇集中,促进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通过城镇的繁荣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共同富裕,并提高整个地区城镇化水平。

其次,应加强区域内城镇间的分工协作、增强城镇间横向经济技术合作,促进区域内城镇经济的发展。

同时,应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和城乡分治的二元户籍制度,使隐性城镇人口变为显性人

9

口。利用本地资源、区位和交通优势,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收和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城镇化和工业化同步,为农村的规模经济创造条件,从而达到扩大城镇规模和集聚功能的目的。

四、城镇体系结构与组织规划

(一)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在县域范围内形成一心三副三轴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心:以普定城区为全县城镇体系的中心。

三副:分别以马场、坪上和猴场为县域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的中心城镇,形成全县范围内的3个次中心城镇。

三轴:沿所S210和普定—化处公路形成县域南北向城镇发展主轴线;沿两四公路形成县域东西向城镇发展主轴线;沿马场—化处—马官—白岩—猴场公路形成县域城镇发展次轴线。

(二)城镇体系等级结构

力争在2025年以前普定完成撤县建市目标,普定城市的中心城区成为县域城镇体系的中心。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马场镇、坪上镇、猴场镇、马官镇、化处镇和白岩镇将进一步分担中心城区经济中心的职能,其中马场、坪上和猴场将成为各自区域的重点镇,带动周边腹地的发展;马官镇、化处镇和白岩镇成为中心城区产业功能转移的重要方向和县域第二产业布局的重要节点。规划县域城镇体系的等级结构为:

县域中心:普定县中心城区,共1个;

重点镇:马官、化处、马场、坪上、猴场,共5个; 一般镇:白岩、龙场、鸡场坡、补郎、猫洞,共5个。 (三)城镇体系规模结构 1、规划人口规模结构如下表: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普定县县域各城镇规划总人口及城镇人口一览表

序 2006年 2015年 2025年 号 城镇名称 总人口 城镇人口 总人口 城镇人口 总人口 城镇人口 (万人) (万人) (万人) (万人) (万人) (万人) 1 普定 7.64 4.8 11.35 10 21.4 20 2 马官 5.20 0.36 5.3 0.6 5.5 1.1 3 化处 5.31 0.29 5.4 0.5 5.6 0.9 4 马场 4.11 0.29 4.3 0.5 4.4 0.9 5 白岩 3.55 0.23 3.9 0.5 3.8 0.8 6 龙场 3.30 0.19 3.4 0.4 3.5 0.5 7 鸡场坡 3.38 0.26 3.5 0.5 3.9 0.8 8 坪上 2.71 0.15 2.9 0.4 3.0 0.5 9 补郎 2.28 0.17 2.3 0.4 2.4 0.5 10 猴场 2.19 0.16 2.3 0.4 2.4 0.5 11 猫洞 2.88 0.10 3.0 0.3 3.1 0.5 合 计 42.05 7.0 48.5 14.5 59 27 2、城镇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城镇等级 人口规模 人均建设 城镇建设 (万人) 用地标准(m2/人) 用地规模(ha) 中心城区 20 88.99 1779.7 重点镇 0.5-1.1 85-95 43-105 一般镇 0.5-0.8 85-95 43-77 (四)城镇体系职能结构

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普定县城镇职能结构将进一步分工和协作,相互雷同的内向型城镇将逐渐变成分工协作的外向型职能结构。综合考虑普定县现状社会经济环境及生产力的发展,规划县域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为单核心型结构。

城镇的职能类型有:综合型、工业型、旅游服务型、集贸型、交通型。 县域城镇职能分工详见下表:

10

规划县域城镇(乡)职能分工一览表

乡镇 职 能 分 工 职能类型 普定县城 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煤电能源工业和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综合型小城市。 综合型 马官 以发展资源加工工业及其建材工业为主的重点建设镇。 工业型 化处 以加工工业及其制药工业、交通物流业为主,适度发展旅游服务业的重点建设镇。 工业型 马场 县域西北部中心城镇,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商品贸易为主的重点建设镇。 集贸型 白岩 以发展建材工业为主。 工业型 龙场 以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为主。 集贸型 鸡场坡 以发展矿产品、林产品加工贸易为主。 集贸型 坪上 县域北部中心城镇,重点发展旅游服务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的重点建设镇。 旅游服务型 补郎 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矿产加工贸易为主。 集贸型 猴场 县域东北部中心城镇,以发展交通运输和商贸服务为主的重点建设镇。 交通型 猫洞 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矿产加工贸易为主。 集贸型 五、重点镇镇区建设控制范围

1、马官

北起荷包村,南至老苗屯,东起大雁河,西至黄家大坡。 2、化处

北到白马洞,南至胡家寨,西起严家寨,东到小新寨。 3、马场

北起罗家冲、南到沙子坡,西起挖龙寨,东到白杨寨。 4、坪上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西南以安织公路为界,东南抵李家包包,东北到硝硐,西北至补郎公路。 5、猴场

北起游桂冲,南到犁口坡,西起青岩,东到肖家冲。

第十节 空间管制规划

一、管制分区

规划结合普定县域特点及发展实际,将其地域空间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

及适宜建设区三类,其界定为:

禁止建设区:包括基本农田、水源地、绿色禁建区、生态脆弱区、地下矿藏蕴藏地和采空区。

限制建设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文物保护区,沿江、沿河、沿湖50-100米范围。 适宜建设区:城市规划区、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点,工矿区、开发区、工业区。

二、管制依据及措施

(一)禁止建设区

1、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保护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在城镇周边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要与城镇发展规划相协调,既要保障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也要满足基本农田保护的需要。基本农田保护区与城镇建设用地之间要有一定的隔离带,在编制城市总体

规划时,选择城市发展用地一定要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要实施耕地占用补偿制度,实现占补平衡。

2、城镇水源保护区:主要指指青山水库、夜郎湖上游城市水源地及各乡镇水源地。各级城镇都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划定城镇水源保护区,同一流域的城镇,上游城镇的排污口和下游城镇的水源地要统一安排,防止城镇之间形成水源污染。城镇水源保护区内现有的生产企业和住宅要逐步迁出,农田要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3、生态敏感区:主要指梭筛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火焰山自然保护区核心景区及各类生产防护绿地。要严格限制进行各种建设活动,确因发展需要而进行建设活动的,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保护措施,建设完成后,要做好生态恢复工作。25°以上的坡地要积极搞好

11

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城镇周边地区要把生物治理措施作为城镇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 (二)限制建设区

1、生态功能保护区,沿河湖区域:加强资源环境管理,调整产业结构,开展生态恢复,从水资源合理利用、水源涵养、荒漠化治理,生态产业等方面实施保护重点工程项目。 2、风景名胜区一级保护区以外范围:做好植树造林、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林木林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工作;禁止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毁林行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展旅游服务活动。 (三)适宜建设区

1、城市规划区(含开发区、工业区):明确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和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城市规划区内的开发区、工业区及乡镇企业应在规划布局的相应区域中集中建设。 2、城乡结合部。依据《环境保护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规进行管制。主要措施:加强污染治理和控制,建立征收环境补偿金制度。增大环保投资,提高废弃物处理率,有效控制农业生产污染。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严格限制一户一宅的建设形式,住宅应逐步向集中统一建设过渡。 3、农村居民点:严格控制农村建房乱占耕地与乱建,严格规划农村居民点的发展,杜绝农民建房和乡村建设的违章现象。积极开展并不断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保证零星村、中心村搬迁后的旧宅基地得到及时复垦。限制乡镇企业在村落的附近布局,在中心村与城镇附近辟出专门的工业区,促进土地集约化、规模化利用。以示范点引导小康型,现代新农村居民点建设。

三、协调管理

(一)应遵守的准则

涉及到生态环境,并有可能对相邻地区产生一定环境影响的项目,应与相邻地区行政单位相互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可以共用地设施,应共建用,应适应市场机制变化的需要。 (二)协调管理组织形式

可成立协调管理委员会,明确单位成员协调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整治,协调资源利用、产业分工,制定区域主要基础设施规划和生态环境整治规划,并组织规划的有效实施。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第十一节 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赖于交通运输的发展。普定县域城镇体系的建立,迫切需要整合原有的综合交通网络,以解决技术等级低,等级结构配置不合理等问题,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规划,如传统工业的转移,旅游产业地位的提升等,也需要新的综合交通运输布局与之相适应,

一、交通运输现状

普定县属于典型的内陆山区,公路运输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全县现状公路通车里程732公里。其中:省级公路43公里,县级公路194公里,乡级公路84公里,简易公路400公里。路网密度67公里/百平方公里。行政村通公路率在66%左右。总体而言现状公路网络存在以下问题:

(一)公路网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差。

由于路况差,抗灾能力弱,特别是排水设施和防护工程薄弱,公路连年发生水毁而中断交通,行路难问题仍然突出。

(二)公路的技术等级低和通达水平低。

县域公路仍然以乡道和村道为主,除干线公路外,其他道路仍未形成网络,断头路、独路较多。

(三)公路建设和维护投入不足。

由于县级财力有限,技术力量不足,地方对公路建设、管养的投入不足,对公路建设事业的支持保障能力不足。

二、公路网建设发展目标

普定县公路的发展目标在综合考虑县乡公路的现状水平,根据普定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结合区域交通布局的基础上,以提高等级,增强通行能力为根本,以接通县内断头

12

路,完善路网结构为重点,形成以省道为主干、县道为骨架、乡村道路为网线的县域公路运输网。达到乡乡(镇)通水泥路、油路,村村通机动车路的目标。

三、交通建设规划

(一)公路网络规划

在县域范围内形成“三横五纵”公路干线网络;

“一横”:鸡场坡——等堆,由鸡场坡经坪上连接等堆,现状基本为乡村公路,规划按三级公路标准改造。

“二横”:马场——魏旗,西面由六枝的四角田接入,经马场、龙场、普定城区、安顺机场向东进入安顺西秀区境内。按二级公路标准改造。

“三横”:化处——宋旗,经过化处、马官,向东进入西秀区境内至宋旗。其中化处—马场段为新建公路,其余部分在现有公路上改造,规划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或改造。

“一纵”:鸡场坡——马场——化处,规划按三级公路标准改造。 “二纵”:鸡场坡——龙场——化处,规划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

“三纵”:即安顺至织金高速公路,是贵州省骨架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面由织金县进入,自北而南经过坪上、普定城区、进入西秀区。按照4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改造209省道达到三级道路标准,作为安织高速公路的重要辅助性道路。

“四纵”:化处——猴场,北面由织金县进入,自北而南经过猴场、等堆、补郎、陈家林、普定、化处,向南进入六枝特区。按照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向北可通向清镇。

“五纵”:马官——猴场,自北向南经过猴场、猫洞、白岩、魏旗、马官,依托现状县、乡道路改造。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

(二)客运站场规划

在中心城区设置客运二级站;

在化处、马官、猴场、坪上、马场、黄桶设置客运四级站; 在其余一般镇和大型居民点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简易站。 (三)铁路

协调黄织铁路在普定境内的建设工作,重点协调好铁路及站场建设和普定城市布局及建设之间的关系。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第十二节 给水排水工程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

(一)中心城镇现状供水工程

中心城镇现状供水设施一览表

名 称 水 源 供水能力(万m3/d) 水厂 县城 寨地下水、火石坡水库、夜郎湖 1.7 有 马官镇 集岩地下水 0.1 有 化处镇 袁家寨 0.03 无 马场镇 凉水井 0.04 无 白岩镇 水龙洞 0.03 无 存在问题:

1、城镇现有供水系统滞后于城镇发展。很大程度上制约城镇经济发展。` 2、许多城镇水厂(站)缺乏完善的处理设施,水厂出水水质达不到饮用水标准。 3、现有水源的供水能力不能满足城镇发展的需求,急需开辟新的水源。 4、水资源开发不足,工程性缺水影响范围广,水质污染严重。 (二)给水工程规划 1、规划原则

(1)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开源和节流并重。

(2)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容量,妥善处理好开发与环境保护关系。 (3)统筹考虑水资源条件和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合理确定水利发展的速度、规模、水平。 2、目标

(1)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开源和节流并举。

(2)采用工程措施充分拦截地表水,适当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

(3)根据市域水资源条件,结合城镇布局,合理选择城镇的供水水源和供水系统方案。

13

(4)完善供水设施。2025年各城镇全部建成集中供水市政设施,城镇供水普及率达到100%。

3、用水指标

根据普定县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及水资源情况,规划用水指标采用《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中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包括公共建筑用水),普定县城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为:远期200L/人.d;工业用水单位面积用水指标远期120 m3/ ha.d。其它城镇生活用水标准远期170L/人.d(含工业用水量及不可预见水量占总用水量的20%)。

4、用水量预测

2025年中心城镇用水量预测表

城镇名称 人口(万人) 用水量(万m3) 城镇名称 人口(万人) 用水量(万m3) 县城 20.0 9.6 马场镇 0.9 0.15 马官镇 1.1 0.19 坪上镇 0.5 0.09 化处镇 0.9 0.15 猴场镇 0.5 0.09 5、中心城镇水源及水厂规划

2025年中心城镇规划水厂一览表

城镇名称 水 源 水厂规模 (万m3) 县城 寨地下水、火石坡水库、夜郎湖 9.6 马官镇 集岩地下水 0.2 化处镇 袁家寨 0.2 马场镇 凉水井 0.2 坪上镇 地下水 0.1 猴场镇 地下水 0.1 水厂根据水质状况对原水进行相应的处理达到饮用水标准后供居民使用。

二、排水工程规划

(一)现状

普定县城镇未建成完善的排水系统。城镇缺乏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水体,给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二)规划原则

1、考虑市域排水现状,合理确定城镇排水体制、污水排放系统及污水厂位置。 2、配合环保规划,加强对城区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改善市域水环境。 3、近远期结合,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三)污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

普定县城采用分流制;其它城镇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并逐步过渡为分流制。 2、污水量

污水排污放数按用水量的80%计算。 3、污水处理率

近期不低于70%,远期达到100%。 4、中心城镇污水处理厂规划

城镇应建设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中小型城镇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用氧化塘或自然沉淀及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等方式处理城镇污水。集镇和中心村,大力提倡生态污水处理,采用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容易的稳定塘、人工湿地等处理工艺,所有污水处理后污水排放标准必须达《城镇污水处理厰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后方可排放或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后农灌。

污水厂设计时应考虑污水作水资源再生回用深度处理,污水经处理后符合用水水质标准作为工业用水、中水及河湖环境景观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等。

2025年中心城镇规划污水厂一览表

城镇名称 污水厂规模 (万m3/d) 县城 8.0 马官镇 0.16 化处镇 0.16 马场镇 0.16 坪上镇 0.08 猴场镇 0.08 14

(5)其它一般镇

完善排水系统,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站),保护环境,提高小城镇治污水平。

第十三节 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一、电力工程规划

(一)现状 1、电网现状

普定县由国家电力网供电。现有220kV变电站1座,主变为2×90MVA,220kV进出线六条,分别引至盘县电厂、安顺电厂、220kV站街变(双回)、镇宁变和500kV安顺变;110kV变电站2座,一座为110kV新林变,电源从普定220kV变电站引入,另一座为110kV太平变,电源分别由普定、镇宁220kV变电站引入。县域内有35kV变电站4座,容量16.45MVA。

以110kV新林变为中心,向外辐射35kV新马线对马场变供电,辐射35kV新坪线对坪上变供电,辐射新定线通过定南变对补郎变提供电源,梭筛电站T接于梭定线——梭补线。35kV定南变与110kV双阳变间有35kV联络线1回,即双定线,35kV白岩变T接于双定线供电。

各变电站主变容量见下表。 变电站 电压等级 主接线 主变 容量组成 总容量 无功总容量 主变投运 名称 (kV) 形式 台数 (MVA) (MVA) (MVar) 时间(年) 普定变 220 2 2×90 180 新林变 110 单母 1 1×20 20 2.4 2000 太平变 110 单母 2 2×63 126 13.2 2001 补郎变 35 单母分段 1 1×5 5 0.96 1994 白岩变 35 单母分段 1 1×6.3 6.3 2000 马场变 35 单母 1 1×3.15 3.15 2000 坪上变 35 单母 1 1×2 2 2000 合计 7 162.45 16.56 全县电网现有35kV线路4回计59.5km;共有10kV线路21回,总长1155.89km,全部覆盖全县11个乡镇,乡镇通电率100%,村通电率达100%。至2004年底,普定县共有10kV公用变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压器845台,容量26240kVA,专用变压器351台,容量29650kVA,10kV变压器总共1196台55890kVA。

2.用电状况

普定县2006年用电负荷达11.9万kW,用电量达6.36亿kW·h,由于普定县第二产业以发

展能源、加工、建材为主,从2000年开始,工业用电成为普定县总电量的主要组成部分,且2002-2004年间所占比例均在80%以上,2004年工业用电占全社会用电的85.96%;而其他行业用电所占比重均呈下降趋势,2004年农业排灌、居民用电量、居民电热、非居民照明、营业照明、非普工业用电量所占比重分别为0.21%、5.94%、0.01%、1.23%、0.52%、6.13%。全县人均用电量达1512kW·h/年,已接近目前全国人均电量1673kW·h的水平。

(二)规划 1、规划依据

《城市规划编制实施细则》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贵州省城市电网改造规划技术原则》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 2、负荷预测

根据县域城镇体系及县城总体规划,结合国家关于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以及供电部门

的规划发展设想,进行负荷及电量预测。综合采用人均用电指标法、增长率法以及单耗法预测和校核,全县用电负荷及电量如下表:

项目 单 位 近期(2015年) 远期(2025年) 负荷 万kW 18 36 电量 亿kW·h 10 20 根据国家的有关产业政策,中远期高能耗工业所占比例下降,随着产品结构的调整,电量消耗均有下降。近期末人均市政生活及第三产业用电量206kWh/年,远期末人均生活用电量达383kWh/年。

3、电力设施规划

为了适应普定县电力负荷增长的需求,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结合当地电力

15

部门的规划,电力工程规划如下:

(1)电源规划:

根据普定县电力负荷发展的需要,应分期对全县供电电源进行合理规划布局,新建新的变电站,并及时进行增容原有变电站,拆除不适应发展的电源点,确定普定全县电源点规划如下表:

变电站布局规划表(2005~2025年) 单位:MVA

名称 电压等级 变电站容量(MVA) (kV) 性质 2004 2005 2006 2007 2006 2009 2010 2025 普定变 220 已有 2×180 2×180 2×180 2×180 2×180 2×180 2×180 2×180 白岩变 220 新建 / / / / / / / 3×180 新林变 110 已有 1×20 20+40 20+40 20+40 20+40 20+40 2×40 3×63 太平变 110 已有 2×63 2×63 2×63 3×63 3×63 3×63 3×63 3×63 马官变 110 新建 / / / / / 1×63 1×63 2×63 化处变 110 新建 / / / / / / / 2×63 猫洞变 110 新建 / / / / / / / 2×63 木浪变 35 新建 / 1×3.15 1×3.15 2×3.15 2×3.15 2×3.15 2×3.15 2×10 补郎变 35 已有 1×5 1×5 退出 退出 退出 退出 退出 退出 白岩变 35 已有 1×6.3 6.3+8 2×8 2×8 2×8 2×8 2×8 2×10 马场变 35 已有 1×3.15 1×3.15 1×3.15 1×3.15 2×3.15 2×3.15 2×3.15 2×10 坪上变 35 已有 1×2 1×2 2×3.15 2×3.15 2×3.15 2×3.15 2×3.15 2×10 龙潭变 35 新建 / / 2×5 2×5 2×5 2×5 2×5 2×10 猴场变 35 新建 / / 1×3.15 1×3.15 1×3.15 2×3.15 2×3.15 2×10 化处变 35 新建 / / / 1×3.15 1×3.15 2×3.15 2×3.15 2×10 龙场变 35 新建 / / / 1×3.15 1×3.15 1×3.15 2×3.15 2×10 鸡场变 35 新建 / / / / 1×3.15 1×3.15 2×3.15 2×10 (2)电网:

线路规划见县域电力电信规划图。 (3) 变电站用地:

“十一五”期间普定县东侧将新增安顺铝厂二期工程,总负荷为210MW,为满足负荷发展需求,建议“十一五”期间在普定白岩镇和安顺市的交界处新建220kV白岩变。因考虑变电站最终规模为3×180MVA,用地为30000 m2。110kV变电站最终规模为2~3×63MVA,用地为5500 m2。35kV变电站最终规模为2×10MVA,用地为3500 m2。

(4) 中压线路建设改造规划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按照电源发展规划,根据中压配电网技术改造原则,对普定县10kV中压配电网进行调整改造,提高网络的供电能力与供电质量。县城中压线路主要采用“手拉手”模式供电,通过对线路的改造使县城中压线路联络功能不断增强,提高供电可靠性;农村中压线路主要采用单辐射形式供电,通过改造使中压线路供电范围更加合理,并缩短供电半径,提高电能质量。继续实施全县一户一表的改造工程,规范、方便群众用电。

(5)电网自动化规划:

为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水平,满足电能质量要求,应采用先进技术,逐步实施配电系统自动化,实现调度自动化、馈线自动化、变电所自动化、用电管理自动化。应根据普定县整个配电系统要求作出规划,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讲求实效。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改善用户的服务质量。

(三)实施与管理

1、电力规划应与普定县的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同步进行,保证电力规划的实施。 2、35kV以上的线路应尽量避免跨越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进入城镇或在城镇附近通过的线路应预留高压走廊,其高压走廊宽度及线路距地距离的规定是执行现行国家的有关规范保障用电安全的需要,同时是对电力设施的保护。

同时要求所有在城镇附近通过的高压线,其杆塔金具的安全系数≥4.5,高压走廊下不应建建筑物,不得种植高大树木。

10kV线路今后逐步采用架空绝缘线路,距建筑红线为3米,其边线距建筑物约2米,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3、电力部门应与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密切配合,合理安排变电站的新建或改造增容时的用地指标,使其变电站用地满足有关规范要求,同时注意合理使用土地。在此变电站主要指的是全户外式变电站,根据其变电站容量的大小进行适当的控制。

电力规划在实施时应结合实际适时地进行修订补充,使电力发展更加趋于合理,满足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发展的要求。

二、电信工程规划

(一)现状

普定县程控电话在“九五”期正式进入安顺基地网,2006年底全县程控交换机为32000

16

门,全县共有程控交换点23处(含县局),装机容量(有线)为19871门,电话数量(有线加无线)25354门。县局至各交接点均为数字传输的中继光缆,全县已完成了传输数字化、交换程控化。各乡镇已完成了主要街道的电缆入地敷设。全县有线电话普及率达5.98部/百人。

在实现传输数字化、交换程控化的基础上,已开通了DDN数字通信业务、互联网业务、IP电话,已实现了07信令网和SDH光同步网,并提供ADSL宽带和ISDN(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服务。

目前,移运通信已覆盖全县各乡镇,各乡镇均设有基站,基本实现主要乡镇、公路沿线的无缝覆盖。

(二)规划

根据城镇体系规划以及电信部门的有关行业规划,预测近期全县电话普及率达12部/百人,电话实装数预期达5.4万户。远期电话普及率为22.8部/百人,预期电话实装数达14万户。其中近期农话普及率约为6.28部/百人,远期农话普及率约为15.4部/百人。全县近期移动电话普及率约为30部/百人,远期移动电话普及率约为38部/百人。

根据规划发展预测,近期全县固定电话程控交换机扩容至约7万门,远期全县固定电话程控交换机总数扩容至18万门。近期内实现行政村通话率达95%,远期使村通话率达到99%以上。各乡镇支局(所)程控交换根据实际发展适实扩容,满足乡镇集镇及农村电话发展的需求。

加快通信网路的建设,增强综合通信能力,优化网络结构和电信资源配置,提高通信网路的效益和效率。在实现程控化、数字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IP技术和装备为主导的高速宽带互联网,将DPN、FR(帧中继)和ATM网的建设与IP网相融合,经济高速地实现各种业务的综合服务,实现网络的宽带化、个人化、综合化、智能化,为社会、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全县电信应以最大限度满足电信市场需求为目的,大力发展电信网、数据通信网、宽带传输网。逐步发展以IP为主导的新一代数据通信业务,构建融语音、数据、图像为一体的多媒体信息通信网。在县城、各乡镇政府驻地大力发展LAN接入,逐步建设农村的数据通信网。

为了满足移动通信较为迅速发展的需求,各相关的运营商应适时扩容移动交换机,增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设移动基站,发展移动通信网,增加载频和信道,提高网络通信质量。在乡乡通的基础上,逐步向村村通目标发展,移动通信网以GSM/CDMA和3G构成不同层次的网络,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使省道、县道交通干线、工业区、风景旅游区以及县乡公路确保广域覆盖。

加大对网络的优化工作,通过优化合理地配置各基站资源,搬迁设置不合理的基站,进一步改善和扩大重点区域的覆盖。发展移动数据业务,移动通信网逐渐发展为无线智能网、无线因特网。

(三)实施与管理

通信设施是县城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各有关电信运营商必须与城镇规划建设部门密切配合,合理安排邮电设施的用地。城镇的电信电缆管道的配置和建设应能满足远期的需求,尽可能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一步到位。

在城镇边沿未穿管埋地的光缆必须留出保护区,其范围为光缆两侧各0.75m形成的平行地带,其上方不得堆放重物,不得兴建建筑物,不得种植根系发达的树木。如确定用地需要,必须与有关电信运营商及建设部门商定确定可行的工程措施,征得主管部门的同意方可。

三、邮政规划

在城区、乡镇镇区合理布局报刊亭、阅报橱窗,以方便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完善邮亭、邮筒的设置,在新建住宅小区住宅楼设置信报箱,以方便邮件递送。在农村建立邮政代办点,以方便群众用邮。

各邮政局(所)现有邮政设施和传统的业务功能的基础上,完善在重点镇设立邮政支局和服务网点,调整邮政网络结构,促进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机融合,组成一个高效的邮政服务网;各邮政局所建成电子化局所。建设用户信息服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实现邮政的电子化、网络化和信息化。

17

第十四节 社会发展规划和社会保障

一、科技事业发展规划

坚持贯彻“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以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政策为指导,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从我县实际出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加强科技管理体系基础工作和创新机制建设,积极采用现代先进的新技术、新品种,大力发展普定县名特优产品,为增加人民收入和财政收入提供可靠的科学技术保证。

(一)实施“两高一优”农业产业化战略。采取现代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的方法,强化科技成果和星火计划实施的力度,积极增加农民收入,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条件;通过科技投入推动工业发展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

(二)充分应用科技成果促进城建、环保、人口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积极推动科技服务网络建设。在普定城区建立服务全县并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科技中心;在重点镇形成二级科技开发推广咨询机构;在一般镇形成三级科技开发推广咨询机构。

(四)实施科技兴县、兴乡(镇)科技战略。健全和加强县、乡(镇)、村科技管理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改革科技管理体制,促进民营科研机构的发展,加强科技计划的监督管理,提高项目实效益;

(五)实施人才开发战略。通过政策激励、项目引导,加强乡(镇)科技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加强基础教育,建立较完善的教育体系,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高中教育和中等专业技术教育培训等,利用各级教育资源,做好教育扶贫工作,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及成人教育。农村开展适应农业生产和乡村工业化的职业教育,扩大农村学员适应社会需要面和增加就业范围,不断巩固和扩大农村扫盲成果,降低人口文盲率。

到规划期末,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城镇普及高中教育。到规划期末,城镇均应建成二类标准以上中心幼儿园。城镇按平均1-1.5万人设1所小学;中心村一级按服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务半径2km设1所小学;城区及重点镇按2-3万人设1所初中,每所规模30班,一般镇至少设初中一所,每所规模不小于24班。高中和中等职业专科学校集中布局在城区和重点镇。以电大工作站和职业中学为中心建立成人教育体系。

到2025年规划全县配置小学100所左右,合计1150班左右;配置初中20所左右,合计600班左右;规划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集中布局在城区和重点镇,其中普定城区5所,化处、马场、马官、白岩、坪上、猴场各1所。

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师队伍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基本满足普定县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规划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预防保健服务网建设,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三项基本建设”。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办好城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实现人人享有较完善卫生保健的目标。

县城在完善现有医疗卫生设施的同时,争取建立较完善的医疗中心服务基地,并能在相关网站进行业务活动和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医院能够参与网上会诊和网上咨询解决疑难病症。

城区和重点镇按2-5床/千人标准改造完善医院及卫生院设施,加强专科医院建设。一般乡镇卫生院在规划期内逐步达到中心卫生院标准以上的设施水平。加强中心村卫生室建设,自然村、基层村建设医疗站。规划期末全县医疗设施总规模为:中心城区800床;重点镇350床,一般乡镇200床,总计1350床。

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速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持续开发农村卫生扶贫,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力度,促进城乡环境卫生的改善。确保各村有村卫生室,村卫生室的建设达标验收通过。坚持预防为主,切实加强防疫保健工作,降低传染病发病率,并结合各级医疗设施的建设、改造,建设和完善各级疾控设施。

四、文化事业发展规划

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按城镇等级建立艺术、群众文化、文化市场、公共图书馆、

18

电影放映等网络。搞好文化带建设,繁荣农村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弘扬原生民族文化,为建成“原生民族文化旅游县”作出贡献。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力度,确保全县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建立健全全县范围的文化设施及场馆。城区设图书馆、文化馆、文化活动中心、青少年宫、老年活动中心;乡镇建设文化站、乡镇图书馆(室),各镇建新华书店1处,重点镇文化站逐步建成县文化馆分馆;中心村建设文化站、图书室。

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提高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覆盖率,到规划期末,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农村有线广播及电视入户率达90%以上。

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体育竞技水平,注重保护和发展各民族间的传统体育活动,进一步抓好群众体育工作,积极寻找发展体育的新路子,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建立健全社区和乡镇体育组织,加强国民体质监测的各项工作。

建立健全全县体育场馆及设施。中心城区建成体育活动中心,配建综合运动场、体育馆、游泳池;重点镇建成具有一定水平的服务周边区域的体育场馆及设施,配建标准田径场(足球场)、灯光球场、游泳池各一处,场馆可结合中学进行建设;一般镇建设以中学运动场为基础的体育运动设施;中心村结合文化站建设体育活动室。

六、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

大力发展城镇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广辟就业门路,增加就业机会,继续推进劳动制度改革,培育全区劳动力市场,引导劳动力有序流动,积极推行劳动预备制、就业准入制等先进的管理体系和理念。

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失业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关心和重视人口老龄化工作。

积极建设城市社会福利设施,形成城市—乡镇—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在中心城区建设200床规模示范性社会福利院,在重点镇建设80张床规模的敬老院,在社区和一般镇建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设社区康乐中心。

七、城镇住房和社区建设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加快小城镇建设规划编制的步伐,组织城乡综合开发与建设,积极培育小城镇房地产市场,为居民提供适当住房创造条件。建立相应的住房基金制度,成立住房储蓄银行,为城镇住宅产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建设融资渠道。

规划到2015年,全县城镇住房安置水平有较大提高,人均住宅使用面积达到20m2,解决人均居住面积8m2以下城镇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到2025年,城镇人均住宅使用面积达到27m2,城镇住房成套率达80%以上,城镇新建住宅和年平均建设住宅基本能达到城镇居民用房

需求,实现户均拥有一套住房目标。

城镇住区建设需要资金量大,迫切要求住宅金融发展支持,并建立相应的住房基金制度,成立住房储蓄银行,为城镇住宅产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建设融资渠道。

第十五节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一、环境质量现状

普定县处于云贵高原东侧斜坡地带中段,三岔河横贯县境中部,将全县切成南、北两

大块。三岔河以北占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属乌蒙山脉南缘,山高坡陡,主要山峰多在海拔1700米以上;三岔河以南属苗岭山脉西端山群,相对平坦。全境地势为东、北、西三面较高,南部次之,中部最低。最高点海拔1846米,最低点海拔1042米,

2001年以来,普定县 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圆满完成了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9.75km2。完成造林任务14.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0.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6.5%,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到2006年,普定县完成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4.3万亩,非公益林管护36.12万亩,林地面积增长到33.08万亩,灌木林地增长到26.27万亩。完成石漠化综合防治规划编制。农村能源建设不断推进,新增农村沼气池4682口。

由于普定县县域内小城镇环境容量较小,工业布局分散,污染源分散,生产、生活废

19

水随意排放,废气烟尘大量排放,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环境治理水平低,所以县域内小城镇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一)主要污染源

县境内2006年底主要污染源有:安顺电厂、明达水泥厂、嘉琪水泥厂、补郎水泥厂、龙里龙腾普定分公司、闽光电化公司(未投产)、腾翔金公司建材厂、山禾轻轨厂、晶鼎啤酒厂、县粮油厂、耐火材料厂、宏泰矿业公司、吉利选矿厂、鸡场坡乡选矿厂、太平砖厂、马场党固页岩砖厂、六合页岩砖厂、兴发砖厂、福乐页岩砖厂、城关镇页岩砖厂、普定县伟泰硅业有限公司、普定县海能电化工业有限公司、普定县兴农化肥厂、34家煤矿开采企业及生活垃圾、生活废水、医疗固废。工业企业分布较集中的乡镇是马官镇、白岩镇。

(二)三废排放量

1、废水:①企业;COD排放量82号,氨氮排放量3吨。②生活:COD排放量1051吨,氨氮排放量82吨。

2、废气:①SO2排放量447吨,NOx排放量598吨,烟尘排放量275吨。

3、固体废物:企业固体废物除综合利用和有专门处理场所处置外,全县工业固废排放量为550吨。

工业废气中的主要污染有有SO2、NOx粉尘、烟尘。

工业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除鸡场乡3家选矿厂外排废水含有少量的铜、锌、镉、铅外,主要有COD、SS、硫化物、铁、锰等污染物。

县域的大气污染主要在马官、白岩、县城等地,水污染物除县城生活污水外主要分布在安顺电厂、鸡场乡、坪上乡、补郎乡和猫洞乡。

二、环境保护目标

(一)普定县域内各农业生产区、城区及各乡镇居住区、文化区及城郊农村地区近期大气环境质量达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2025保持2015年水平。

(二)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控制县域内各功能区的噪声污染,并应达到相应标准;

(三)水质:防治水质污染,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水域和饮用水源的保护,确保地表水饮用水源各级保护区的水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1、禁区、一级保护区的水质不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类水质标准。

2、二级保护区的水质不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水质标准。

3、准保护区的水质应当保证二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的标准。

(四)工业污染防治目标: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以及“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快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改变单纯的污染尾端控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削减污染源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五)近期生态环境建设目标:扎实推进以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天然林保护和水土保持、石漠化综合治理为重点的生态建设,积极搞好“五个结合”,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力争森林覆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加快以煤矿坑木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为重点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积极培育和开发适合我县气候特征的各类速生丰产林,稳步提高生态林业建设水平,到201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城镇绿化率达到34%以上。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积极探索和建立生态恢复重建机制,加快以夜郎湖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与治理。

三、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一)工程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工业生产方式,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制定不同的产业政策,引导生产集中,便于集中进行环境治理和实现规模化生产。马官镇、白岩镇作为县域重点工业区发展。

2、积极抓好重点工业污染源的污染治理。

3、积极筹措资金,在重点城镇修建污水处理厂(站),并考虑处理达标后的污水回用作农灌或城市绿化等市政用水。

4、改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积极推进清洁能源使用。发展集中供热工程,减轻大气污染。

5、加强对固体废弃物的排放管理,提高固体废弃物的回用率和综合利用率。 6、禁止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区等新建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原有

20

对环境有影响的企业,应进行限期治理,治理后不达标的应坚决关闭。

7、在公路沿线的县城及部分乡镇,为了降低噪声污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应该设置一定的隔声设施。

(二)管理措施

1、对新、改扩建项目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2、严禁新上国家明令取缔关闭的“十五小”或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加大规划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新上工业项目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3、对县域内存在污染的企业加强污染控制,完善各个企业的环保设施。环保部门应对其环保设施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督。

4、应按照对环境有利的布局方式,对以后引入的企业进行合理的布局。 5、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产品,提高县域整体环境质量和人民健康水平。

第十六节 生活能源规划

一、能源资源概况

普定县煤炭资源较丰富,是本县主要矿产,理论储量23亿吨,探明储量7.8亿吨,属织纳煤田和六枝煤田的延伸带,煤质好,发热量高,多用于工业生产。全县现有煤矿40座,年设计生产能力230万吨/年。

县域水能资源条件较好,有地表河共42条,流域面积大于20km2的河流15条,流域面积不足20km2的溪流27条,均汇入三岔河。全县河流总长度390.3公里,河网密度359.6米/km2。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48845千瓦,其中三岔河为123416千瓦,已建成普定水电站(7.5万千瓦)及下游引子渡水电站,普定水电站形成的夜郎湖蓄水量达4.2亿立方米。

安顺市能源发展规划(普定县重点项目)

煤炭:普定县煤炭发展规划确定在补郎片区、坪上片”区各建30万吨/年中型煤矿一座,“十一五”期间还规划新建、改建30万吨/年规模以上煤矿8座,县域建9-15万吨/年小煤矿10座,小煤矿年产量在100万吨以上。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电力:(1)水电:普定水电站扩建(50MW); (2)火电:安顺电厂三期工程(2×600MW); (3)风电(新能源):普屯坝风力发电场(100MW)。

二、民用能源规划

(一)居民生活能源现状

县城及各乡镇居民生活能源以液化石油气,煤炭为主, 县使用瓶装液化气的居民有3000多户,液化石油气年用量约380吨/年。其中县城液化气用户为2000户,用气量200吨/年。全县液化气供应点有11个,其中县城5个,瓶装液化气油安顺市供应。

农村以薪柴为主,部份村民使用沼气,至2005年,全县已建成沼气地4700多口,推广省柴节灶2000多户。

(二)居民生活能源规划

农村大力发展沼气,各地应因地制宜地积极探索和推广不同模式的沼气综合利用途径,发挥沼气建设的综合效益,逐步形成“养殖——沼气——种植”生态循环体系。推广

省柴节煤灶,形成以沼气、型煤为主,电能、液化气为辅的生活能源结构。

县城及各乡镇居民生活能源结构为:燃气、型煤、电能;《贵州省城市燃气发展规划》确定,普定县属液化气气化区,规划县城建设管道燃气工程,气源为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包括液化天然气LNG);乡镇燃气气源为液化石油气,以瓶装供液化石油气为主。预测2015年县域城镇液化气用量17吨/日,2025年为43吨/日。

县域城镇液化气用量表

序 2015年 2025年 号 城镇名称 城镇人口 用气量 城镇人口 用气量 (万人) (吨/日) (万人) (吨/日) 1 普定城市 10 12.53 20 34.78 2 马官 0.6 0.65 1.1 1.5 3 化处 0.5 0.5 0.9 1.0 4 马场 0.5 0.5 0.9 1.0 5 白岩 0.5 0.5 0.8 0.9 6 龙场 0.4 0.4 0.5 0.6 7 鸡场坡 0.5 0.5 0.8 0.9 21

序 2015年 2025年 号 城镇名称 城镇人口 用气量 城镇人口 用气量 (万人) (吨/日) (万人) (吨/日) 8 坪上 0.4 0.4 0.5 0.6 9 补郎 0.4 0.4 0.5 0.6 10 猴场 0.4 0.4 0.5 0.6 11 猫洞 0.3 0.3 0.5 0.6 合 计 14.5 17.08 27 43.08

第十七节 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一、防洪规划

(一)根据国家《城市和乡村防护区的等级和防洪标准》(GB50201-94)普定县城城区防洪等级属Ⅳ等,防洪标准为≤20年。

(二)普定县域防洪体系中,中心城区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其余乡镇按1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

(三)县域防洪体系建设中应组织力量作出专门的县域主要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健全防洪机构,完善法规和规章制度,完善防汛通讯设施设备建设,搞好防洪抢险物资储备,作好防洪预案。

(四)加强洪水预测和预报能力建设,加强居民的防洪教育,增强防洪意识,做到防治结合。做好洪水发生时的抗洪、减灾组织工作。

二、消防规划

(一)建立全县消防大队和指挥中心,在中心城区设消防站2处,按一级普通标准站设置;在重点镇设置普通简易站;在县域内其余建制镇、集镇成立群众消防队。

(二)配合城镇,集镇道路建设布置消火栓,消防用水由市政管道统一供给,消火栓间距为120米;对定时供应自来水的村庄应建相应规模的消防水池。

(三)完善各级道路系统,确保消防通道畅通。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三、地质灾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诱发、谁负责;谁防治,谁受益”的原则。

(一)新区及城镇开发区和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新办矿山等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率达100%。

(二)健全地质灾害防治领导机构,实行地质灾害部门责任制。

(三)加强制度建设,设立地质灾害预警制度,完善地质灾害防治预案,确保有灾治灾,无灾防灾,长期防治,综合治理。

(四)加强汛期地质灾害多发地段灾害检查,加强对高切建、深开挖工程的管理,科学设计、规范施工、认真监理。

(五)在工程项目选址,定点过程中,应充分论证地质灾害及潜在地质灾害的影响,做好防治工作。

第十八节 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一、土地资源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对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保障城市各项职能的充分发挥。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保障经济发展和保护土地资源相统一,统筹安排各类用地。 2、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3、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土地资产的增值。 4、建立健全土地宏观调控体系,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2

5、维护农民利益,促进解决“三农”问题。

6、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协调和衔接。

7、合理确定城乡土地利用规模,优化土地利用的结构,积极推动存量建设用地的再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三)土地资源保护、利用规划

1、加快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机制

(1)实施最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保护耕地总量平衡。在保证耕地不减少的前提下,数量和质量并重,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方式补充耕地,实现耕地的占补平衡。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政府应重点引导和扶持发展一批农业企业,实行税收、政策等倾斜,并探讨有效的耕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规模经营。

(2)根据城市总体布局,适当调整基本农田布局,将基本农田保护区与绿色隔离地区和生态走廊规划相结合。

(3)建立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定期公布制度,引导和保障公众参与有关耕地的保护和管理。

2、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与城镇化发展的协调,优化非农建设用地结构,保障城镇建设用地供应

(1)调整优化各级城镇的土地资源配置,结合城镇的职能调整,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产业等占地少的行业,按照土地级差地租的要求,合理确定城市不同地区的开发强度,提高土地、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

(2)结合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调整现有村镇的数量和布局,适当合并,重点向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村镇、村寨倾斜,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3)通过制定和完善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推行单位土地面积的投资强度、土地利用强度、投入产出率等指标控制制度,提高产业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乡镇企业改造,集约利用土地。在兼并改造过程中促使其向重点镇集中,对其用地实行统一组织,可以借鉴“邻村换地、集零为整”的集地开发模式,有条件的可以建设工业园,实现土地利用由分散到集中、由粗放到集约的转变。

(4)严格保护涉及公共利益和具有特殊功能的重要土地资源,如耕地、林地、湿地和自然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保护区用地。通过对建设用地规模、布局、建设时序的控制,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及盲目圈占土地。依法保障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基础设施用地和其它合理建设项目用地。

(5)实施城乡用地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制度,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制定土地供应计划,强化城乡规划对对调用地总量的控制和对土地储备的引导,逐步建立健全土地利用宏观调控机制。通过空间和土地用途管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3、培育和完善土地市场,加强土地动态监测,实现土地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有机统一

(1)完善土地市场建设,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经营性建设用地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方式供地,建立统一、公开和透明的土地市场。

(2)注意土地利用规划及相关规划的实施,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引导公众参与规划,对规划实行动态监测,并以法律手段保证规划的严肃性和实施性。

(四)石漠化治理

普定是贵州喀斯特强烈发育的典型县,喀斯特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0%,水土流失面积占近50%,石漠化面积占37%,全县有近1/5的面积已无土可流,每年石漠化面积达8300亩,且每年每平方公里以7.07亩的速度递增。

1、利用3S技术手段,加强喀斯特资源、环境的综合调查和石漠化问题的多学科基础性研究,进一步摸清家底、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期实施,综合治理。

2、积极融入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专项,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地推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进行石漠化有效治理;积极争取县域石漠化治理工程项目立项,列入区域治理计划,争取专项建设资金,进行综合治理。

3、加快易地扶贫和生态移民,加大对生存条件极端恶劣的石漠化地区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力度,扩大试点范围。

4、节约利用水资源,将喀斯特地表水、地下水与大气降水“三水”转化研究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多渠道解决石漠化地区严重缺水问题,支持开工建设“黔中水利枢纽工程”。

二、水资源

(一)规划原则与目标

建设先进的节水型社会。城市建设量水而行,按照水资源的实际供应能力,引导和调控需

23

求。以“总量控制、统筹配置”为原则,合理安排城市建设规模和时序,加强对重点发展区域的水资源配置。坚持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人口、环境相协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坚持“节流、开源、保护水源并重”的方针,把保证城市供水安全放在首位。统筹考虑水资源保护、节水、雨洪利用、再生水利用、开发新水源各项措施,进行统一规划和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多种水资源。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用水效率,形成优水优用,一水多用的水循环系统。

(二)水资源保护

加强县域骨干河道治理,搞好山区水土保持和小流域综合治理。以水功能区划为依据,根据不同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确定防治对策。从涵养与保护两方面入手,提高水资源可利用量。

1、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减少废污水排放。根据不同水功能区划的纳污能力,制定相应入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削减量目标和防治对策措施。

2、重视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水源地应按照已划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和相应的保护规定加强保护。水库上游要继续营造水源涵养林,加强水土保持,强化流域管理机制,逐步增加上游来水量,改善入库水质。

3、重视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保护地下水源保护区,落实相应的防护措施。严格禁止地下水的开采,多途径涵养地下水,有计划地进行地下水回灌。

4、加大水土流失治理与监督力度,在开发建设项目实施中,切实制定水土流失治理方案。 5、加强城镇水污染综合治理。城镇内的河流、湖泊,在确保发挥排水、调蓄功能的前提下,要充分发挥其生态景观功能,加强沿岸污水截流、入河口湿地建设、定期换水,改善河湖水环境质量,保持一定的水面面积。

(三)城镇水源保护

完善主要河流水功能区划,核定纳污能力,坚持入河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权管理制度;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建立供水水源保护度,实现对地下水开采有效控制。

水源保护区的水质标准不得低于《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规定的相应标准。 1、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

(1)自取水点起,上游15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河岸两侧纵深各50m的陆域为禁区; (2)自取水点起,上游5000m至下游200m的水域、河岸两侧纵深各500m的范围中除去禁区范围的区域为一级保护区;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3)自一级保护区上游界起上溯8000m的水域、河岸两侧纵深各500m的陆域为二级保护区; (4)自二级保护区上游界起上溯3000m的水域、河岸两侧纵深各500m的陆域为准保护区。 (5)饮用水源陆域集雨面不得建设有污染的建设项目。 2、地表水饮用水源各级保护区的水质规定

(1)禁区、一级保护区的水质不低于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类标准; (2)二级保护区的水质不低于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三类标准; (3)准保护区的水质应当保证二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的标准。 3、在地表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禁止行为

(1)堆置、存放和向水体倾倒工业废渣、垃圾、粪便、油类,排放废水及其它废弃物; (2)新建、扩建对饮用水源有污染的建设项目; (3)设置新的排污口向水体排放污水;

(4)在水域中从事饲养禽畜、网箱养殖、开展水上旅游文娱体育活动以及其它影响饮用水源水质的活动;

(5)设置油库;

(6)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以及与水源保护相关的植被和其它破坏水生态环境的活动。 4、在地表水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必须遵守的规定

(1)不准新建、扩建有污染的建设项目及排污口,改建项目必须符合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2)原有的污染源,应拆除排污口,并限期搬迁;

(3)开展旅游、养殖、水上运行等活动,必须保证水质达到规定的要求; (4)设置的码头不准装卸垃圾、粪便和有毒有害物品。

在地表水饮用水源准保护区内,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废水,不得超过国家、地方规定的污染特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能保证水源保护区规定的水质标准时,必须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确定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

在保护区内的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需要开展水上旅游活动的,必须经过批准并保证饮用饮用水质达到规定的标准。

5、饮用水地下水水源保护区

应根据饮用水水源地所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供水量、开采方式和污染源的分布划定。一、二级保护区的水质均应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要求。

24

地下水水源点应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1)在水源点大于10m范围应设置围墙,其高度不宜小于2.5m。

(2)在水源点影响半径范围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和施用持久性和剧毒性农药。

(3)在水源点30m的范围内,不得设置厕所、渗水坑、粪坑、垃圾堆和废渣堆等污染源,并建立卫生检查制度。

(4)保护水源点周围的生态环境,严禁乱砍乱伐,破坏植被、保护土质结构,特别是鸡公泉地下水周围土质结构,避免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四)节约用水

按照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依靠科技进步,采取最严格、最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强化节水措施。

1、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节水型农业,推广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

2、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限制用水效益低、耗水高的工业的发展。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挖掘工业节水潜力,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对耗水量较大、水质要求不高的企业,应配套建设相应水处理设施,提高经处理后的中水回用能力,实现减排的目标。

3、实行节水器具的市场准入制度,新建城镇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应强制实行节水器具和设备;现有公共建设和民用建筑,应采取措施加快节水器具和设备的更新改造。

4、继续实施分类水价政策,尽快实施阶梯水价政策。

5、加强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 (五)雨洪利用

重视雨水渗蓄工程建设,制定技术规范,推广雨洪利用技术。结合城市建设、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广泛采用透水铺装、绿地渗蓄、修建蓄水池等措施,在满足防洪要求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将其就地截留利用或补给地下水。

1、鼓励新城、新区建设中,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实现雨水就地截留利用。

2、在编制详细规划和建设实施中,严格保证绿地面积,并采取有利于雨水截留的竖向设计,保留或设置有调蓄能力的水面、湿地。

3、采取措施减少不透水面积。新建人行道、停车场等需要铺装的地面,原则上应采用透水性良好的材料。必须采用不透水面的地段,要尽量设置截流、渗滤设施,减少雨水外排量。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4、公共绿地、小区绿地内以及公共供水系统难以提供消防用水的地段,宜设置一定容量的雨水调蓄设施。

(六)水资源合理配置

1、完善水资源输配水系统,建立现代化水资源管理系统,实现最严格、最有效的水资源管理。

2、坚持“地表水与地下水、本地水与外调水资源联合调度,统筹配置”的原则,充分发挥水库和地下含水层的调蓄作用,保证水资源供需动态平衡。

3、按照高效、公平和可持续的原则,在注重政府调控的同时,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实现多种可利用水资源在区域和产业间的合理配置。

三、矿产资源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开发与保护、开源与节流并重,推进矿产资源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依靠科技进步,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不断改善和提高矿山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建立和完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生态监测体系,加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的力度。

鼓励和引导矿山企业增加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不断提高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二)矿产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 1、实行矿产资源的分类开采与保护

将全县的矿产资源分解为允许开采的矿产、限制开采的矿产和禁止开采的矿产三类,分类实行开发利用和保护。

(1)允许开采的矿产

指资源丰富,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好,开采中能较好控制对环境、社会不良影响的矿产。结合普定县实际,选择煤炭、水泥灰岩、大理石、硅石、铅锌、耐火砖黏土等作为允许开采的矿产。

25

(2)限制开采的矿产

指资源量较小,开采的经济效益较差;开采会造成较严重的环境、社会问题;国家、省规划限制开采的矿产。包括硫铁矿、铁矿、砂石等。

(3)禁止开采的矿产

指开采的经济效益很差,开发过程中造成严重的环境、社会问题的矿产:泥岩、普通砖瓦黏土、石膏。

2、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分区

将全县划分为鼓励开采区、限制开采区以及禁止开采区三类区域,分别实行不同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策略。

(1)鼓励开采区

煤矿:补郎煤矿开采区、分骂若煤矿、鸡场坡煤矿、大树脚煤矿、龙场煤矿、水母煤矿开发区。

铅锌矿:鸡场坡铅锌矿开发区。 耐火砖黏土:玻利耐火黏土矿开发区。 方解石:大坝方解石矿开发区。

硅石矿:西北部的安定硅石矿开发区,漏寨硅石矿开发区。

石灰岩:龙腾山水泥灰岩开发区,马官水泥灰岩、安顺电场脱硫灰岩、补郎水泥开发区。 白云岩:化处响水洞白云岩开发区。 (2)限制开采区

将猴场和化处的铁矿化为重点限制开采区;县境内的所有硫铁矿为限制开发区;对夜郎湖、三岔河流域污染较大的马场煤矿和可处煤矿划为限制开采区。

此外,限制在城市和城镇规划区开采矿产资源。 (3)禁止开采区

梭筛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域;文物古迹、遗址所在地;规划城市和城镇建成区;重要公路、铁路两侧安全防护范围内;夜郎湖水库和三岔河两侧库岸保护范围以及库区保护范围;在基本农田内禁止的采砂、取土、烧制砖瓦等活动。

3、合理利用与保护规划 (1)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禁止一切非法采矿活动,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加强矿产资源的保护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通过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方式获得探矿权、采矿权。对于鼓励开采区,要保证规模开采,合理布局、合理开采、综合利用、集约经营。对于限制开采区,原则上不再设置新的采矿权,严格开采准入条件,加强对已有矿山的换证审查。现已在禁采区内建成的矿山,要限期一年内关闭。

(2)实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总量调控

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开发效益,将矿产资源开发的“三率”指标(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纳入法制化、经常化管理轨道,建立和完善矿产开发利用水平的考核、评价体系。

(3)提高矿产资源开发的准入条件

开采矿种及其开发利用方向符合有关要求。开采矿种不属规划许可开采的矿种,如属规划限制开采的矿种,则必须满足规划设立的限制条件。

采矿权投放后,采矿权总数不突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设置的该矿种、规划区的采矿权总数控制指标。矿山投产后,不破坏相关矿产品市场供需平衡。

开采区域不属于规划禁止开采的区域,如属规划限制开采的区域,则必须满足规划设立的限制条件;开采范围至少包括一个规划开采项目区块,不得进一步分割规划开采项目区块进行零星开采。

相关开采项目区块的采矿权投放时序应与专项规划安排一致。安排为现有矿山接替矿区的项目区块,不得允许其他采矿权人进入。

矿山开采规模应与可供开采的矿产储量相适应。

申请工采矿区的勘查工作程度必须达到满足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方案的要求。 开采方法和方案应该科学、先进、合理、安全,开采顺序、开采方法、选矿工艺及采、选设备行等符合有关要求,不得采用对资源、环境具有破坏性影响的方法和方案。

必须进行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必须交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备用金,有完备的矿山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和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与整治方案,环保设施应与矿山生产相适应,保护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达到《方案》要求。

新建矿山必须符合国家劳动安全规定,具备保障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 有与开发矿种、矿山规模相适应的资金、人才及其它有关规定的资质条件。

26

采矿权必须有偿取得。 (4)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防治矿山地质灾害。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补偿”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动态监测体系,鼓励和引导矿山企业增加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不断提高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实现矿产资源勘查、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适应和协调。建立和健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体系和管理体系。编制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制定和落实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依法加强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实施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制度。重点建立和实施矿山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土地复垦、矿山规模开采、露天台阶开采、环境治理达标、环境治理备用金、冶炼技术标准等项制度。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的生态环境综合防治。

加强对现有矿山企业的监督管理,督促矿山企业依法建立和健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完善环境保护与治理设施,强化环境保护工作。

砖瓦用粘土矿山要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三废”排放方案,减轻砖瓦烧结过程中粉尘、废气等排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四、历史文化和风景旅游资源

普定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是夜郎文化发育的重要区域,历史文物众多。全县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6家,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3处、安顺市级1处、县级21处。有梭筛省级风景名胜区、讲义寨白族风情村、普屯坝草原风光、火焰山原生植被等风景旅游资源。

(一)基本原则

1、坚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2、坚持整体保护的原则。完善普定县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的保护体系。重点加强对夜郎湖风景名胜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遗址、民族民俗风情的保护。

3、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探索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的方法。在政府主导下妥善处理居民生活条件改善资源保护的关系。防止片面性,解决“建设性破坏”所引发的矛盾,疏解保护区域内居住人口、消除安全隐患,统筹协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4、坚持积极保护的原则。防止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目标,合理调整县城功能,强化文化职能,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促进文化复兴,加快推动县城的可持续发展。

5、坚持保护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与创新的原则。加速推进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法制化进程,调整和健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管理的机制与体制。

(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1、保护依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⑶、贵州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⑷、安顺市及普定县文物保护相关管理规定 2、保护措施

⑴、实行文物信息资源共享,制定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规划,促进文物保护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组织文物和博物馆专业人才的培训工作。

⑵、加强对反映地域少数民族历史发展、社会生产、生活习俗、节日庆典、信仰祭祀、游艺活动和民俗仪式的文献、典籍、契约、手稿、谱牒、器具、用具、服饰等具有代表性

的可移动文物的抢救、保护和利用。

⑶、在省、市文物保护相关管理规定的指导下依法对省、市两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管理和保护。制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具体保护措施,并公告施行。保护措施应当包括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规划、修缮、安全、利用、保护设施、环境整治等内容。

(三)风景旅游资源的保护

进一步加强重要的加大对夜郎湖、普屯坝、丰林火焰山、重阴山等风景旅游资源的保护。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促进旅游发展与资源保护协调发展。

1、坚决贯彻“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通过开发利用风景名胜资源,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把旅游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在保护好资源和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形成开发与保护的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资源得到永

27

续利用。

2、保护独特的自然地理形态。 3、完善县域自然景观资源的保护体系。

4、保护梭筛风景名胜区。及时编制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风景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等,增强城市规划同专业规划的协调,严格依据规划实施建设管理,保护自然景观、文化古迹和生态环境。积极稳妥地开发风景名胜资源,打造旅游精品。

第十九节 撤县建市发展分析

一、相关标准

(一)根据国务院文件(国发[1993]38号):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报告的通知,确定设市预测标准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00-400人的县,达到下列指标,可设市撤县。

1、县人民政府驻地镇从事非农业的人口不低于10万人,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品的人口不低于7万人。县总人口中从事非农产品的人口不低于25%,并不少于12万人。

2、全县乡镇以上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不低于70%,并不低于1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8亿元,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到20%以上;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不低于人均80元,总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并承担一定的上级支出任务。

3、城区公共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其中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60%,道路铺装率不低于55%,有较好的排水系统。

(二)《贵州省域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5年)》根据国务院、民政部颁布的设市城市标准,并结合贵州省的实际,基于合理布局省域城市和促进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原则,参照省内十三个设市城市的社会经济指标,确定贵州省设市预测标准为:

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在100人以下或100-400人的县,地方财政收入人均不低于60或80元。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2、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不低于65%。

3、县人民政府驻地镇非农人口8万以上,其中具有城镇户口非农人口不低于5万人,全县总人口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25%(人口密度100人以下为20%)。

4、城区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5、县城具有良好的交通和区位条件。

《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5年)》综合分析贵州省各县的现状及发展预测,预计2025普定将撤县建市。

下表显示了当前普定县各项社会经济指标与设市标准的差距。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六项标准中,普定县地方财政收入和县城交通区位条件已达到标准,但其余四项指标还没达到标准。

特别是县城非农业人口总量和县域非农业人口比重离设市标准还有相当差距,由此可见,必须大力推进普定县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工业主导产业,进而带动城镇化进程,壮大县城综合实力,才能尽早实现撤县建市的战略目标。

类 别 2005年指标 2006年指标 设市标准 备注 人均地方财政收入 220元/人 273元/人 人均80元 第二、三产业比重 78.2% 78.7% 不低于65% 县城非农人口 2.89万人 3.02万人 8万人 县域非农产业人口比重 6.9% 7.2% 25% 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状况 一般 一般 较为完善 县城交通和区位条件 较好 较好 较好 二、撤县建市的可能条件

根据国务院“国发(1993)38号”文,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报告的通知精神,对普定县撤县建市条件进行研究和预测,普定县2006年全县总人口42.05万人,总面积1085km2,人口密度为387人/km2,因此属于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公里100人-400人的县。

下表显示2025年普定县各项社会经济指标与设市标准的差距。

类 别 2025年指标 国家设市标准 备 注 人均地方财政收入 1400元 人均80元 第二、三产业比重 >70% 不低于65% 28

类 别 2025年指标 国家设市标准 备 注 县城非农人口 20万人 不低于10.0万人 县域非农业人口比重 50% 25% 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状况 较为完善 较为完善 县城交通和区位条件 较好 较好 通过上表可看,到2025年普定具备撤县建市条件。

三、要达撤县建市目标应采取的措施

1、建立工业主导企业

工业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现代城市大多是依赖不同门类的工业建设而发展的,普定县城发展工业应依托本县资源,着重发展以煤电一体化为支柱,以相关能源工业、建材业和加工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同时发展为之服务的第三产业,加强城市的经济实力,拓宽城市的地域范围,工业主导企业应具有一定规模,形成规模效益。

2、发展交通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先行条件之一,发展外向型经济离不开对外交通。规划建议,应逐步建立完善的全县交通系统,一方面充分利用黄果树机场作为普定县对外联系的航空港;另一方面通过公路建设加强普定的对外交通联系。

3、扩大城区的规模及范围

普定县要撤县建市,应拓宽城区范围,扩大城区规模,以达到建市的标准,实现撤县建市目标。

4、完善户籍制度改革。

第四章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第一节 城市性质与规模

一、城市性质

(一)城市主导职能分析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普定县的城市职能包括其区域的中心职能,能源基地和循环工业经济服务基地职能和旅游服务职能。

首先,普定县城作为普定县人民政府的所在地,其中心职能得到了一定的加强和巩固,随着对外交通条件的改善,已融入到“贵阳市经济圈”中并成为其重要节点,受其辐射和带动,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及其丰富的资源,将进一步凸现使之成为贵州省对外开放的重地地区之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及我国东部产业转移机遇,普定作为区域性的中心城市,其辐射力和吸引力将会得到更大的增强。同时,随着安顺市

城市空间向外围拓展,加之普定县城与安顺市的交通联系日益紧密,普定县城作为安顺市中心城市在中心城区外围的功能片区职能越发明显,将和安顺市中心城区以及周边的平坝、镇宁等县城公共组成区域性的中心城市。

其次,普定县的矿藏比较丰富,已探明的有煤、铁、铜、铅锌、大理石、石膏、石灰岩,耐火粘土等十多种,煤炭是其主要矿产,含量23亿吨,属织纳煤田和六枝煤田的延伸带、煤质好、发热量高,能为大型电厂提供烧煤保障。同时,普定县水资源也较丰富,全县水库总库容达4亿立方米,除满足自身用水外,还可向安顺市提供城市用水。普定县丰富的矿藏资源和充裕的水源条件为其能源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的支撑。全县现已初步形成采矿、铸造、机械加工、酿酒、建材生产、粮油加工、冶炼、耐火材料等行业为主的工业生产格局,特别是以电力为主的能源工业取得长足发展,装机容量7.5万千瓦的普定水电站投产发电;位于黄桶、装机容量为120万千瓦的安顺火电厂也已投入运营中。此外,国家还规划在普定再建3至4个120万千瓦的火电厂,把普定建设成中国西南的重要能源基地之一。随着国家和地方投入的增大,普定的能源工业也焕发勃勃生机,以位于县城南部的“普定循环经济工业园”为龙头,依托贵昆铁路和黄织铁路,周边分布了化处农产品加工区、后寨轻工业区、金铭科技工业区的等几个工业聚集区,普定县城作为全县中心,应完善相关的基础服务设施,使用全县工业体系逐步完善,充分提高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形成新的

经济“增长点”。

同时,普定县处于黔中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区的核心地带和重要节点上,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我省率先发展旅游产业的整体优势,全县已探明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20余处,其中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省级风景名胜夜郎湖的小三峡景色,普定水电沿大坑及文景阁、玉真寺、莲花古洞、穿洞等一大批人文、自然风景景观。同时,其周也还有多处国家级旅游景点,东有红枫湖,南有龙宫和黄果树瀑布,西北靠织金洞和百里杜鹃带:极有利于进行区域性旅游开发。普定在充分发掘

29

和利用这些优势资源,完善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将构建旅游服务的经济发展新格局,进一步的提升普定的城市形象,扩大其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城市性质

综合上述分析,规划确定普定城市性质为:

贵阳经济圈中的重要节点,安顺中心城市的组成部分,黔中重要的能源工业和循环经济工业服务基地,安顺市西部重要的物流服务中心,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的综合性城市。

二、城市规模

(一)人口规模 1、现状人口及构成

普定县城区包括城镇的部分。2006年末总人口4.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8万人,占74.6%,农业人口0.79万人,占16.5%,居住1年以上的暂住人口0.32万人,占6.7%,部份乡镇人口0.11万人,占2.2%。

作为城市化发展地区,随着城区的扩展,产业替代和升级,城市经济活动中的农业经济成分降低,居住在城区的农业人口转变成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规模会逐渐减少,通过户籍登记的暂住人口转为常住人口的规模会逐渐增大,农转非进入城区方式构成城区人口增长的重要方式,即城区人口的机械增长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里会保持较高水平。2005年仅老城区的机械增加人口就达0.35万,大于全县总的机械变动数,可见全县人口的地域变动出现向城区集聚且强度较大。因此,城市机械增长在政策创新和国家宏观战略部署背景下会成为城市人口扩张的主流。参照贵州全省其它地区所在城市的机械增长水平,都呈现共同特点。所以,普定县在城市人口预测中,机械增长水平相对较高,也符合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口迁移规律。

至2006年末,普定县中心城区人口达4.8万人,当年的综合增长率达到46.73‰,其中自然增长率仅为8.12‰,机械增长率为38.61‰,2005年中心城区实际增加人数达0.35万人,并且这种人口增长趋势随着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还将在较长时间里保持较高水平。

2、中心城区人口预测 (1)年均增加值法

规划采用年均增加值法对中心城区人口进行预测,近期按0.5万人/年的递增速度;预测远期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其作为重要的能源工业服务基地,和旅游业发展相对完善,将对其周边广大农村地区产生巨大的吸引和辐射作用,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导致农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业人口向城区大量地转移成为非农业人口,从而使得城区人口迅猛增长,所以,远期按1.0万人/年的递增速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如下:

P2015=P2006+10×△P=9.8(万人) P2025=P2015+10×△P=19.8(万人) (2)年均综合增长率法

规划城区人口利用综合增长率法进行预测时,自然增长率近期取7‰,远期取6‰,机械增长率近期为70‰,远期为65%,由此预测结果如下:

P2015=P2005(1+R)10=10.1(万人) P2025=P2015(1+R)10=20.1(万人)

综合以上两项分析,城区人口规模发展目标可以确定为: 2015年:9.95万人,取10.0万人。 2020年:19.95万人,取20.0万人。 (二)城市用地规模

本次城区规划涉及城关镇的部份,南北长约5.8km,东西宽约5.4km,总面积为350.48ha。参照国家相关用地标准,结合普定县的现状情况,规划期末总计规划建设用地控制规模为1784.4ha,人均用地指标为89.22m2。其中近期建设用地规模为762.5ha,人均用地指标为76.25m2。

第二节 城市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建设用地指标分析

主要用地类别 现 状 指 标 国 标 人均用地(m2) 占建设用地(%) 人均用地(m2) 占建设用地(%) 居住用地 49.17 67.34 18.0-28.0 20-32 工业用地 3.63 4.98 10.0-25.0 15-25 道路广场用地 6.29 8.62 7.0-15.0 8-15 绿 地 2.59 3.55 ≥9.0 8-15 其中:公共绿地 - - ≥7.0 -

30

普定县现状建城区面积350.48ha,人均建设用地为73.02m2

,通过对城市现状用地构成分析,普定县城作为普定县中心城市,人均用地指标处于中下水平,用地构成不尽合理,以相关标准对照,其居住用地标准偏高,公共设施、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公共绿地指标偏低。

二、城市现状布局形态及存在问题

(一)现状布局形态

普定县城区建设主要沿安织公路,富强路、跃进路等主要交通干道布局,建设密集区主要集中在老城片区,随着黄织铁路的开工建设,城市新区必将逐步形成,老城区护城河南北向通过,山头林立,形成城在林中,人在绿中,山、水、城、林、路融为一体的城市布局形态。

(二)存在问题

1、城区人口密度过高,城市建设发展难度较大,规模开发工程量大。 2、城市中心地位不突出,城市分区功能性不强。

3、两四路将老城片区和新城片区分割开来,两片区联系不便。

4、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与快速增大的城市规模不相符,与更优的城市环境建设还有一定距离。

5、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及新兴产业的开发难度较大。

第三节 用地条件分析

普定县从地势上来说,处于云贵高原东侧斜坡地带的中段,属华南台块和黔中台凸的一部分,全县是以岩溶丘陵为主的山原地貌,属中丘陵区。

城关镇位于普定县中部,地处峰林谷地,地势比较平坦,县城一般海拔1250米。地层以三叠系为主,其岩性主要为一套碳酸盐沉积,由下向上白云岩逐渐增多,最上以白云岩为主。 由于本区没有工程地质详察或概察资料,在用地条件评价中,无法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但根据有关部门的介绍和县城现有的工程建设情况,从总体上看,本区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工程地质条件不成为影响本区城市建设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用地条件评价中,将不把工程地质条件作为这次用地条件评价的主要因素。

除去工程地质条件,影响本区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主要为地形条件,其次为溶洞分布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情况及地震情况。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六度。虽然从所收集到的资料来看,本区尚无地震记录,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本区一般建筑应按六度设防,特殊要求的建筑及城市生命线工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报请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可按七度设防。

另外,在本规划区中,有一条后寨—普定断层由南向北经过城区。本断层为一高角度逆断层,地层断距不大,一般宽仅数米至十余米,虽然本断裂不大,加之本区地震基本烈度较低,它对本区的整体影响不大,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重要建筑应注意避开这一地段。 由于本区岩溶发育,溶洞分布很可能成为影响城市建设的一大重要因素。但根据县岩溶办提供的有关资料和介绍,本地区溶洞的出现与地下河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有地下河的地方才会出现溶洞。而根据县岩溶办提供的有关资料,规划区中地下河的分布仅有城关小河和陇嘎岩脚地下河系的两个分叉,由于它们埋藏深(均在十米以下),宽度小(几米到十米左右),工程建设容易避开,所以它们对本区工程建设的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在能掌握的资料中,影响本区城市建设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条件。

第四节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及发展方向

一、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分析

(一)空间增长限制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是一种用于控制和指导城市增长和区域规划的工具,包括了城市边界和郊区边界。城市边界是在城市周围形成一道独立、连续的界限来限制城市的无序增长,而郊区边界则用层层防线环绕着开放空间,就像是河堤保护着有用的土地,让城市的扩张像洪水一样在控制之下穿过。这两条边界也许重合,也许分开,但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有意识的规划,使城市的肌理沿交通廊道之间得到引导,而剩下的楔形乡村地带在这些交通廊道之间存留下来,这些楔形用地不规划但却是连续的系统,是由自然形态特征集合而成的。实际上,城市增长边界强调了城市中新的开发方式,即要在适当的地方进行适当的高质量开发。总的来说,城市增长边界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城市的自然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状况、矿藏、基本农田的分布情况、水源地、交通分割情况、军事管

31

制及行政边界等。

(二)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的原则

1、集约利用土地,追求土地高效产出的原则; 2、维护城市内部和外围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则; 3、拓展新的用地与整合现有用地并重的原则; 4、利于组织高效便捷的道路网络的原则。 (三)城市禁建区、限制区和适建区

城市增长边界的界定是基于明确城市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的基础之上的。因此,首先应明确城市将增长的区域内的禁建区、限制区和适建区的范围。

禁建区:包括城市中的基本农田,矿藏蕴藏地,水源地及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等; 1、根据《普定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普定县城区周边的基本农田主要分布于现状普定城区的东面和北面,基本农田富集区构成了城区的禁止建设区域之一。

2、根据《普定县矿藏分布一览图》,普定县城区周这矿藏主要集中于城区的西面和南面,矿藏区构成了城区的禁止建设区域之一。

3、普定县城区以南有青山水库,目前多用于农业灌溉,但随着城市的扩容,将作为城市发展的生备水源,作为后备水源,其构成了城区的禁止建设区城之一。

以上的基本农田,矿藏蕴藏区,水源地等要素构成了资料完整县外围的城市增长边界。 限建区:包括城市的文物保护区,生态敏感区以及高速公路、铁路、河流等交通分割和自然界限。

现状普定西部有黄织铁路穿越并有穿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构成了普定县城区的增长边界。

适建区:主要包括现状建成区,工矿区及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于现状城区的北面(现状老城片区)和一些主要公路沿线。

(四)城区增长边界的确定

根据城区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范围的界定,结合普定县发展需要,规划确定完整县城区增长边界范围是:北达大洼,南达青山水库,东抵龙潭,西至黄织铁路城区段,面积约45km2。

二、城市发展方向

(一)城市用地发展方向选择的因素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1、地形地貌; 2、工程地质情况;

3、主要对外交通及主要经济联系方向; 4、现状建设开发情况; 5、适宜的城市布局形态; 6、周围基础设施对用地的限制; 7、规划结构的合理和完整;

8、城市用地空间布局结构的相对完整性和合理性。 (二)城区建设用地分析 1、范围

本次规划用地评定范围是以规划城区范围作为评定范围,评定范围的总面积为45km2,所用图纸比例为1:1000。

2、标准

根据国家建设部规定和普定县的用地条件,规划将城区建设用地分为三类:一类用地为适宜修建用地,坡度为0-10%;二类用地为必须采取工程措施加以改善后方能进行修建的用地,坡度为10-25%,三类用地为不宜建设用地,坡度>25%。

3、用地评定统计 用地评定统计如下表:

用地分类 面积(km2) 比例(%) 一类用地 2108.2 46.8 二类用地 941.1 20.9 三类用地 1087.8 24.2 已建用地 350.5 7.8 水 域 12.4 0.3 总 计 4500 100 备注:一类用地为适宜修建用地,坡度为0-10%。

二类用地为必须采取工程措施的用地,坡度为10-25%。 三类用地为不宜建设用地,坡度>25%。

4、城区用地发展方向

根据对普定城市规模建设用地方向选择因素的分析,西、南用地条件较好,利用城市

32

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理论,确定在规划期内,城市发展依托城区干道,结合自然山体,主要向西面、南面呈组团状沿周边发展。

第五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功能分区

一、城市空间结构

规划结合地形地貌、现状城镇及交通建设,确定普定县城市空间为组团式布局,逐步形成“两区六组团”的结构形态,中心城区以两四路为界,整个中心城区分为老城区和新区两个片区:其中老城区包括旧城组团、龙潭组团;新区包括火车站组团、叶家坝组团、工业组团和教育科研组团。

二、城市功能分区

划分为老城片区和新城片区,老城片区包括两个组团、新城片区包括四个组团。 (一)老城片区: 1、旧城组团

旧城组团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用地布局,提升城市品位为重点,完善城市功能强化政治、商贸、金融、信息、文化、旅游服务等职能。城北现有工业企业远期必须迁出旧城组团。

基本延续有道路骨架,理顺主要干道走向,对现状用地采取迁、并、拆的方式进行优化,强化其作为普定县中心的职能,形成以第三产业为重点,环境优良的综合性城区。至规划期末旧城组团人口控制在8.0万人左右。

2、龙潭组团:紧邻旧城组团,采用方格路网形式,重要任务为安置老城中心疏解的人口,完善城市功能,以居住、商贸、金融、文化娱乐,职能为主。同时形成以第三产业为重点,环境优良的综合性组团,至规划期末人口控制在3.5万左右。

(二)新城片区:

1、火车站组团:紧邻黄织铁路,采用方格网状路网形式,规划以托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穿洞古文化遗址布局旅游服务设施,同时配套建设相应的居住组团,至规划期末人口控制在1.5万人左右。

2、叶家坝组团:作为县城新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采用方格网与环状路网构成,以旅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游服务、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居住为主,是普定县城的城市副中心,至规划期末人口控制在6.0万人左右。

3、工业组团:将整个安顺普定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纳入到中心城区的规划控制范围,其中部分用地进入中心城区的规划范围并参与用地平衡,规划工业用地位于中心城区南

面,紧邻黄织铁路(城区段),布局工业、仓储和物流用地,重点发展第二产业,是县城集中的工业区。

4、教育科研组团:位于新城片区东面,采用方格网状路网形式,规划布局教育科研用地,同时配套相应的居住组团,至规划期末人口控制在1.0万人左右。

县城及各片区人口及功能一览表

分区名称 人口规模(万人) 主 要 功 能 县城 20 综合 老城 旧城组团 8.0 旅游服务、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片区 娱乐、居住——城市中心 龙潭组团 3.5 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居住 火车站组团 1.5 旅游服务、居住 新城 叶家坝组团 6.0 旅游服务、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片区 娱乐、居住——城市副中心 工业组团 - 工业、仓储 教育科研组团 1.0 教育科研、居住

第六节 总体布局

一、居住用地

规划居住用地采用“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规划结构,居住用地布局与城市功能分区相结合,在城区内的每个片区中布置相应规模的居住用地,并配置相应的居住配套设施。

居住用地指标:规划居住总用地为538.6ha,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25.8%,人均居住用地为26.93m2。

33

中小学布局:规划中心城区在现有设施基础上对中小学布点进行适当调整,中心城区布局小学10所,分布为老城片区4所,新城片区6所,每所小学按24班规模控制,用地0.8-1.0ha/所;中心城区布局中学8所,分布为老城片区4所,新城片区4所,每所中学按30班规模控制,用地1.4-1.5ha/所。

二、公共设施用地

规划公共设施采用“城市中心——城市次中心——片区中心”的结构形式,同时完善各级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343.3ha,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9.24%,人均用地指标为16.5m2。

三、工业用地

将安顺普定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全部纳入中心城区的规划控制范围,其中部分用地进入中心城区的规划范围并参与用地平衡。规划工业用地位于中心城区的南部,西侧紧邻黄织铁路(城区段),依托四条城市主、次干道向南延伸,与安顺普定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取得联系,统筹考虑中心城区的工业用地布局。中心城区工业以二类工业为主。规划工业用地为402ha,占城市建设总用地19.2%,人均20.1m2。

四、仓储用地

结合工业用地和物流中心设置仓储用地,规划仓储用地219.3ha,占城市建设用地10.5%,人均11.0m2

五、对外交通用地

包括铁路及站场、公路和长途客运站用地,规划对外交通用地66.7ha,占城市建设用地3.2%,人均3.34m2。

六、道路广场用地

规划道路广场用地254.6ha,占城市建设用地12.2%,人均12.73m2。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主要指变电站、水厂、污水处理厂及物流中心等,规划市政公用设施用地60.7ha,占城市建设用地2.9%,人均3.04m2。

八、绿地

规划绿地共198.5ha,占城市建设用地的9.6%,人均9.9m2,其中公共绿地162.4ha,占城市建设用7.8%,人均8.12m2。

九、特殊用地

保留现状武装部等特殊用地,规划特殊用地0.9ha,占城市建设用地0.05%,人均0.05 m2。

第七节 居住用地规划

一、居住用地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现状布局

普定县城区内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老城片区,大部分为三类居住用地,也有少量农民私人建房。

(二)存在问题

1、功能分区及用地布局不合理

居住用地与其它功能用地混杂,相互干扰较大,尤以生产生活用地混杂为主。 2、道路系统不完善

居住区内道路通达性较差,生活性道路、沿街公共设施及活动场所配套不完善,未能充分发挥其功能。

3、居住环境质量不高

住宅区大多没有统一规划,住宅建设布局不规范,小区及组团绿地缺乏,市政设施配套不全,住房的建筑质量普遍不高,居住用地内没有形成良好的室外公共活动空间,严重影响了居住用地内的环境质量,居住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34

二、规划

(一)居住用地布局

规划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老城片区的旧城组团和新城片区的叶家坝组团。

老城片区以用地调整为主,对于设施不配套及建筑质量较差地段进行改造建设,以二、三类居住用地为主,降低建筑密度,开辟居住区内部道路,增加户外活动空间。

新城片区的叶家坝组团为发展人口疏解重点区域,除保留现已建成居住用地外,重点进行设施配套建设,居住用地以二类为主。

此外,在老城片区的龙潭组团可布置一类居住用地。

在整个规划城区用地范围内,逐步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提高配套设施水平,规划期内基本改造完成四类居住用地,同时严格控制沿路无规划建造的商住楼,以塑造旅游服务城市形象。

(二)居住用地类型

一类居住用地:城区内自然风景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结合公园、水系、公共中心等进行布局,用地占居住总用地10%左右。

二类居住用地:作为新建居住用地主体,要求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用地占居住总用地55—65%左右。

三类居住用地:现状居住状况尚可,环境一般,布局不够完整地段,在经济条件发展不允许作全面改造情况下,保留其主要用地形态,进行设施的配套完善,用地控制在占总居住用地的25—35%以内。

中小学布局:规划中心城区在现有设施基础上对中小学布点进行适当调整,中心城区布局小学6所,分布为老城片区3所,新城片区3所,每所小学按18-24班规模控制,用地0.8-1.0ha/所;中心城区布局中学4所,分布为老城片区2所,新城片区2所,每所中学按24-30班规模控制,用地1.4-1.5ha/所。

第八节 公共设施规划

一、公共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城区内公共设施主要沿安织公路、富强路、跃进路、西安街及城区主要街道布局,城中还存在有多处马路市场(居民区菜市占道经营);行政办公设施除政府用地较完整及集中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外,其余设施用地功能混杂;商业服务性设施大多集中在城市交通干道两侧布局,缺乏设施周边环境建设及配套,影响设施的吸引度,而在除老城区以外片区中,设施配套不足,没有形成商业等级网络。文化、娱乐、体育、卫生等设施规模小,布点不尽合理。

二、公共设施规划布局

规划公共设施采用“城市中心——城市次中心——片区中心”的结构形式,同时完善各级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城市中心:以现状老城区的设施网点为基础,沿护城河设置大型商业街区,布局集中的行政管理设施,增加文化生活、金融贸易、咨询服务设施,完善环境设施,扩大沿河公共绿地规模,形成县级的大型综合网点,文明路(局部)建设成为商业步行街。

城市次中心:指新城片区的叶家坝组团,作为城市拓展的主要地区之一,以强化旅游服务、文化设施建设为重点,辅以商业金融,行政办公设施的建设形成城市次中心。

片区中心:根据城市建设分区,结合人口发展规模,布局商业金融、文体设施,形成片区中心,为增强公共设施的吸引度,其设施集中布局,同时在居住组团内配建相应的基层服务设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服务需要。

各类公共设施用地布局如下:

(一)行政办公:保留现状老城区行政办公设施用地,并适当扩大,形成县级行政中心,在新区新建镇级政管理中心,形成县、镇两级行政体系。同时,在各个组团建设一块行政办公用地。规划行政管理用地32.6ha.

(二)商业金融:保留现有的大中型商业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银行、保险、贸易咨询及旅馆餐饮服务设施,城市商业中心在富强路、夜郎湖路等街区集中建设,在环线上布局综合批发市场,在城区内布局集贸市场3处,面积为10.7ha。规划商业金融服务业用地180.2ha。

(三)文体科技:各片区建设完善的广播电视、图书展览、老年、青少年活动、影剧院、

音乐厅、体育运动等活动设施,在新城片区东部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科研设施用地,在穿洞一带、四十六号路与中心大道交汇处附近布局穿洞文化展示园及结合护城河形成城市会展、文化中心。规划文体科技设施用地101.4ha。

(四)医疗卫生:城市医疗卫生设施按县级——专业医院——社区门诊三级进行规划配置,保留现状县医院疾控中心及其他专业医院,并在新城片区新建一所综合医院、厂矿企业及原镇建制卫生院根据社区布点改建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及门诊,规划医疗卫生设施用地16.5ha。

35

(五)文物古迹:保留现状穿洞遗址并划定保护范围,规划文物古迹用地12.6ha。 (六)其它公共设施:在老城片区和新城片区各建一座社会福利院。

(七)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343.3ha,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9.24%,人均用地指标为16.5m2。

第九节 安顺普定循环经济工业基地与中心城区工业用地规划

一、 安顺普定循环经济工业基地

(一)建设背景

为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安顺市经济健康发展,安顺市按照循环经济的思想提出了建设“安顺发电有限公司烟气脱硫及资源产业化生态工业基地”项目,该项目已列入“贵州省循环经济型工业基地名单”为了进一步发挥安顺资源优势,充实基地的建设内容,发挥基地产业聚集作用,将基地调整为“安顺普定循环经济工业基地”。该基地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基地,是以安顺发电厂为核心,通过物质和能量的集成,与烟气脱硫形成的化工企业,粉煤灰利用建成的建材企业,高载能的冶金工企业等建立共生关系而形成的生态工业基地。

(二)基地概况

基地选址于安顺市普定县境内,以区域内的安顺电厂为核心,实施循环经济型煤电化生态工业基地建设。

基地位于现状普定县城区以南约5公里处,东距安顺市城区约25公里,西距六枝特区所在地约20公里,南距镇宁县城约25公里,基地南面以贵昆铁路为界,基地南部及中部位于拟建成的黄织铁路的东侧,北部分布于黄织铁路两旁,黄桶火车站位于基地的南端,北端是新寨,东面是马官镇的三间房一带,基地规划总面积约28平方公里,可调整利用于工业用地的面积约10平方公里,其中近期工业用地5平方公里,预留工业用地5平方公里。

(三)基地用地布局

基地规划区域28平方公里,其中工业项目占地约10平方公里,近期用地约5平方公里,主要安排在现有电厂的周围。远期预留用地分布于四周,主要安排在北面。基地内其他用地包括仓储物流用地约1平方公里,村镇、绿化、耕地、公共服务设施及其他用地约17平方公里。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基地主要项目有电厂,动力车间、建材、化工、铁合金、煤气化、铝加工、镁锭及镁合金,铝镁合里产品加工等项目和仓储物流,用地划分为能源工业区,化工工业区、建材工业区三大工业功能区及仓储物流区,预留工业区及居住区等。

1、能源工业区

在现有电厂的基础上往北发展,西面是建材区和隆黄铁路,南面是双黄路,东接铝加工区、脱硫项目区,总规划面积3230亩。

(1)安顺电厂

安顺电厂位于基地南部太平堡附近,离基地南端的黄桶站约3公里,西面是建材工业区,北面是动力车间,南面是双黄路,东面是脱硫项目。总规划面积2000亩。现安顺电厂占地面积2000亩,现有建设规模为120万KW(4×30~KW),已使用面积约1000亩,留有发展用地面积约1000亩。

(2)动力车间

位于电厂北面,西南面接建材工业区,东面是预留工业区。“十一五”期间新增用地面积1000亩,建设90万KW(3×30万KW)动力车间;“十二五”期间,再增加一台30万KW机组。

(3)煤气化项目

位于动力车间北面,西面是建材工业区,东面铝加工区, 占地面积230亩,一期限工程建设规模为年产煤气1.095亿m3。

2、化工工业区

位于基地东南面的马官镇六谷村至三间房一带,在安顺电厂东面约2公里处,南面是双黄路,东面是普镇路,总规划面积2270亩。以科瑞宜公司脱硫化工项目为主。

(1)科瑞宜公司脱硫化工项月

总规划面积2270亩。“十一五”规划征地面积1030亩(选址时要考虑发展预留用地),建设规模为年产14万吨PVC、10万吨硫酸、20万吨元明粉(未计中间消耗的电石、硫酸等产品产量);“十二五”期间再就近连片征地面积1240亩,建设规模扩大到年产40万吨PVC、30万吨硫酸、60万吨元明粉(未计中间消耗的电石、烧碱等产品产量)。利用电石渣等生产水泥项目统筹安排在建材工业区。

3、建材工业区

位于基地的中西部,占地面积650亩。 (1)水泥生产项目

36

综合利用水泥生产项目位于电厂西部,靠近电厂灰场,便于利用能源和化工工业区产生的粉煤灰、脱硫石膏、电石渣等,占地面积400亩(一期征地200亩,二期征地200亩)。一期工程生产规模为100万吨,二期工程完成后总生产规模为200万吨。

(2)粉煤灰建材

为减少运输成本和粉尘扩散,在靠近电厂粉煤灰场附近,设置粉煤灰建材厂,现占地面积10亩,现有建设规模为1亿块标砖。“十一五”期间拟扩大规模和品种,生产墙砖、铺地砖、管材等,折合4亿块标砖生产能力,征地240亩;“十二五”期间扩大到8亿块标砖生产能力,不再征地。

4、其他项目 (1)铝加工项目

位于煤气化工程东面,基地主干道旁,规划面积300亩。建设规模:铝型材加工10万吨。

(2)碳素及冶金项目

位于电厂西南面,主要发展主要发展碳素、冶金产品(铁合金、钼酸铵、镁及镁合金等);规划面积1300亩。

5、仓储物流区

在黄桶火车站北面规划仓储物流区,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 6、预留工业用地

“十二五”、“十三五”期间预留用地面积5平方公里。化工厂南面的预留用地主要发展PVC型材,为二类工业用地;基地北面的预留用地,因靠近城镇发展方向,以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农副产品和其他无污染物排放的轻工产品为规划方向,为一、二类工业用地。

(四)村镇布局规划

村镇布局原则:一是依托现有较大的村镇了结合老村镇改造、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二是利用自然山地屏障、耕地及绿化等,将居住区与工业区隔离,创造较好的居住环境;三是结合普定县城发展规划,将工业区内住户较少的村庄迁到城镇区。居住及公共用地(含交通)面积约5平方公里。

(五)耕地及绿地

现有的基本农田及耕种条件较好的田地保留为耕地,山坡地植树造林,沿河区域结合河道治理进行绿化、设置公园或休闲场所;厂与厂之间设置绿化隔离。占地面积约12平方公里。

普定县县城总体规划 说明书 (六)道路、管网布局规划

修建基地主干道(新寨一一黄桶火车站)长10公里,宽32米,一、二类工业区地段主干道两傍60或80米范围内用于建设居住区或公用服务设施;一级支线道路长16公里,宽16米;二级支线道路长8公里,宽6.5米。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等管网沿道路两侧分布。

(七)基地用地平衡

基地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调增工业用地8.6平方公里,仓储物流用地0.7平方公里,公共设施用地0.94平方公里,交通与工程用地0.7平方公里;调减耕地6.5平方公里,草地0.5平方公里,滞留用地4平方公里。

详见以下用地平衡表: 占总用地% 序号 用地名称 现状面积 规划面积 现状 规划 1 规划用地 28 28 100 100 2 工业用地 1.34 10 4.79 35.71 3 仓储物流用地 0.3 1 1.07 3.57 4 公共设施用地 0.06 1.0 0.21 3.57 5 居民社会用地 3.0 3.0 10.71 10.71 6 交通与工程用地 0.30 1.0 1.07 3.57 7 林地 2.00 2.0 7.14 7.14 8 园地 1 1.0 3.57 3.57 9 耕地 13.0 6.5 46.43 23.21 10 草地 1 0.5 4 2 11 水域 1 1.0 4 4 12 滞留用地 5.00 1.0 17.86 3.57 二、 基地与总体规划协调

基地位于普定县境内,北距普定县城区约5公里,其用地与本次总体规划中的中心城区规划范围有重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本次总体规划将安顺普定循环经济工业基地的全部纳入中心城区的规划控制范围,其中部分用地进入中心城区的规划范围并参与用地平衡,安顺普定循环经济工业基地作为全县的重要的工业基地,与本次总体规划

3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gr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