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应用问题研究

更新时间:2023-05-20 23:2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公允价值应用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可谓是最为引人注目的方面。本文先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和特点进行了叙述,本文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既是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中迈出的实质性步伐,也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这对充分发挥会计准则在资本市场中基础设施作用具有深远意义,同时对我国新会计准则在公允价值运用的意义和局限性作出分析,最后本文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做出了展望,总结,我们有理由相信,公允价值依然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公允价值;利润影响;局限;展望

一、公允价值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FASB115(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一项金融工具在自愿当事人之间的当前交易(不属于被迫或清算性出售)中可交换金额。FASB(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FASB类似,IASB这样定义,公允价值是公平交易中了解情况、自愿的当事人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ASBE22的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或负债清偿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2006年9月15日发布的SFASl57“公允价值计量”定义为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假设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可支付格”,并于2007年11月5日起付诸实施。在经历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IASB对公允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并在广泛吸收和借鉴FASB第157号准则及157一l、157-2、157-4等几项改进性公告的基础上,于2009年月发布《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对公允价值及相关术语进行了定义,并建立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框架。征求意见稿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市场参与者之间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转移一项负债将会支付的价格,即退出价格。这种定义基本上与FAS允价值的定义无差异,使得IASB和FASB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进入了大一统时代。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从定义可知,我认为,判断是否采用公允价值有三个关键点:一是交易方是否有关联关系;二是交易是否以自愿为基础;三是交易是否为熟悉交易情况的公平交易。如符合这三个特点,则交换的资产或清偿的债务金额为公允价值,即购买资产时初始成本计量即使采用的是历史成本,只要符合以上三个条件显然采用的就是公允价值,而在后续计量中采用的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三种计量属性,也基本属于公允价值的范畴。因此,公允价值并非是一种独立的新的计量属性,而是基于市场对资产或负债价值认定的综合计量属性。准则引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反映资产和交易的会计信息更为公允和相关,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众多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具决策有用性的信息,也充分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

准则的实质性趋同。

(二)公允价值的特点

第一, 以市场而不是以特定主体为计量的基础。

第二, 以基于确定承诺的假想交易 (hypothetical transaction) 为对象, 因为此时并无实在的交易。

第三, 计量日不是交易日, 而是确定承诺日和清算交割期以前的每个报告日。公允价值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它的价格主要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 (三级估计))) 即采用与市场无关的各种估计技术))) 除外), 即它始终跟踪作为价值影子的市场价格的消长而调整自己的升降, 从而使资产或负债的计量与市场息息相关。

第四, 由于它主要是参照市场的估计价格, 因而即使估计未必完全可靠, 它始终面向未来, 在它的金额、时间安排等方面力求反映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而这是历史成本计量所办不到的。这也是公允价值的主要优点。

财务会计的任务是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是财务信息的两个最主要质量特征。但是,历史成本会计信息反映的是过去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是对即成事实的反映,缺乏对未来决策的指引,不能满足外部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而公允价值能够对经济业务和事项进行实时计量,起着连接财务会计过去和未来的桥梁作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及时反映因市场风险所产生的利得和损失以及因信用质量发生变动对企业资产估价所产生的影响,能更加真实公允和及时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高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的决策相关性。

(三)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利润的影响

1、 交易性金融资产

原投资准则规定,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新准则规定,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人当期损益。此外,新准则规定,符合条件的衍生金融工具不再是仅在表外列示,而是进入表内计量,这两条规定都会对公司利润形成一定影响。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损益的账务处理体现了会计工作对该项投资收益动态计量的过程.区分持有收益和实现收益.且分别列示于损益表上,在有价证券市场价值高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时.企业可及时传递企业的持有投资收益情况.同时.在有价证券市场价值低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时.及时披露企业的损失情况.不但满足了全面信息披露的要求,而且表明的二者的相互关系,即投资收益可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通过进一步的销售活动转化过来。而且资产负债中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值也由此公允全面.清晰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提高资产负债表的有用性。最后.在处置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又完整.全面的反映了企业证券投资活动的成果,以方便投资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做出较合理的估计。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原准则规定,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与相关税费之和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这样在没有补价的情况下,就不产生损益;新准则规定,以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作为换人资产的人账价值,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可计入当期损益。

3、债务重组

原准则规定。支付的对价与重组债务的差额应计入资本公积;新准则规定,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将支付的现金与债务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以非现金资清偿的,债务人应将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债务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霞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资产转让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将债务转为资本的,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人当期损益。

二、公允价值运用的意义

(一)我国会计国际趋同迈出的实质性一步

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及美国等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会计准则,纷纷将公允价值作为重要甚至是首选的计量属性加以运用,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从计量属性角度看,公允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因此,其运用的范围和程度也就成了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个组织会计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这表明我国会计向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意味着我国传统意义上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被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多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所取代。尽管我国曾在1998年的非货币性交易和债务重组两个具体准则中短暂运用过公允价值(后被取消),但将其作为一种计量属性正式写入对具体准则具有统驭作用的基本准则,还是第一次。由于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体系中只有不具强制约束力的“概念框架”,并没有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基本准则”,因此,将公允价值写入对具体准则具有统驭作用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突破。

(二)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机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动机,也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基础条件。会计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必须服务和服从于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霈要。随着多元筹资的股份制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大量增加、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会计的目标由主要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提供可靠

信息,转向为投资者、债权入等主要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提供相关信息。无论如何,在可靠性的基础上,努力提高相关性是对会计信息质崖的必然要求。公允价值因其能够公允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信息,已经被认为提高会计消息可靠性性的重要计量属性。扩大资本市场、发展市场经济,客观上需要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三)发挥会计准则在资本市场中基础设施作用的必然要求

我国会计准则的产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缘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说,是资本市场的发展催生了中国会计准则。现代资本市场是建立在信息披露的基础之上的,其有可靠性和相关性的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虽然因为具有“可验证”特质而一直在我国会计准则中一统天下,但由于其只能反映资产或负债的过去价值,而难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面向未来决策的需要。这便使以此为基础加工生成的会计信息有用性大打折扣。显然,单纯追求会计信息可靠性必然会大大降低有用性。只有既具可靠性,又具相关性的会计信息才能真正起到维护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利益的作用,从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由于公允价值是公平交易条件下,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囊愿进行资产交换,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强调的是资产、负债的客观计量和真实反映。而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正是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所关心的,是他们做出决策的主要依据。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说瞒我国在会计目标问题上以报告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过任的受托责任观,开始让位于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服务的决策有用观。这种转变是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地俄提高的必然要求,也是会计更好地发挥其在资本市场发展中基础设施作用的重要标志。

三、我国现阶段运用公允价值的局限

(一)公允价值界定的框架模糊。缺乏可靠性虽然公允价值的推广为处于困境中的历史成本计量找到了一条出路,但却遇到了新的问题,即公允价值的可靠性缺乏合理保证。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强调和明确了公允价值应该是在各方熟悉的情况和基于公平的原则下双方自愿进行的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但是这种界定使得公允价值和真实价值的契合度几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论判断这样的模糊框架。

从我国的现状来看,证券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都不很成熟,价格难以真正反映价值,绝大多数资产的公允市价难以获得。虽然在不存在相关资产的活跃市场时,可以运用现值技术等估计公允价值,但现阶段未来现金流量以及折现率的信息都很缺乏,判断常常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现值的主观估计成分偏大。因此,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无法得到保证,操作难度也大。

(二)我国市场经济条件尚不成熟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在许多方面还不成熟、不完善,尤其是要素市场的发展非常滞后,充分的市场竞争尚不能完全展开,而活跃的要素市场是形成公允价值市场的基础性条件。再者,我国企业的产权关系纷繁复杂,产权清晰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利用关联方交易等方法操纵利润的现象还十分普遍。在这种情况下,真正的公平、公正、公认的市场价格很难形成。公允价值难以取得。

例如。虽然新准则增加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限定条件,但是非货币性交换中对商业实质的判断存在一定的会计弹性,上市公司如想操纵利润,会想方设法予以规避,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此外,在发达的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比较容易确认,但在市场不充分的情况下,如何确认公允价值是一个难题,从而为企业利润操纵留下一定空间。

(三)公允价值计量容易操纵利润,影响企业盈余管理

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改变了通常的收益观。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结果可增值也可减值,而不再采用现行的单边调整减少资产价值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企业可能会利用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权,以新的盈余管理手段来“创造”账面利润。由于公允价值的确认仍然是一个难点。在很多时候是估计的结果.因而在现阶段的实务操作中容易被利用为利润操纵的工具

关于重组收益的确认问题准则在债务重组业务中允许确认两类损益。一是债务重组的利得或损失.二是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的转让损益。企业利用债务重组获取额外的重组收益及巨额利润。使亏损减小或是扭亏为盈,维持报表利润.使会计报表不真实。

(四}公允价值的确定,很大程度上需要依据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这将在操作上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成为公允价值是否能良好运用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里既包括业务素质,也包括职业道德素质。如果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财务人员的素质偏低,这样会造成企业管理层操纵利润的现象,导致了公允价值应用的主观性、随意性和片面性。因此。公允价值的客观判断成为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的一项重大挑战。

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基本确立,但这种经济体制的转型并没有完成,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存在,活跃市场还会受到种种非市场因素的影响。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资产或负债缺乏完善的市场,难以通过市场取得有关公允价值的完备信息。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与国际上较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目前情况下,如果不顾条件地运用公允价值必然会带来公允价值的滥用,并最终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尤其应当注意的是,在我国,作为活跃市场事后证据的市场价格等交易信息系统还不够完善,难以为由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的鉴证提供可资依赖的、必不可少的证据。此外,公司治理、企业高管人员道德观和会计人员的素质等也是我国不宜以公允价值作为主导计量

属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公允价值的确定,有赖于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或最近市场上的交易价格抑或预期未来净现金流量的现值,这些都需要有主观判断,既然有主观判断,也就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而目前我国公司治理还存在许多缺陷,一些高管人员的道德观和诚信意识缺失,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和执业能力也还参差不齐。因此,在现实会计环境下,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持谨慎态度仍是最优选择。

四、对我国运用公允价值的展望

(一)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其框架体系

目前我国涉及公允价值的相关准则较多,分布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指导公允价值理论和实务的公允价值准则和框架体系。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成熟,新的金融工具不断涌现,传统历史成本计量的弊端已严重制约着会计信息的决策价值和会计行业的发展,以公允价值计量为代表的计量属性是会计计量改革的方向。理论界也在着手建立适合我围困情的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及其框架体系,以更好地推动理论研究和指导会计实务的发展。针对广泛运用公允价值操作上的困难,我国可以学习借鉴SFAS157,制定一个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框架。尤其是明确划估价技术中用来计量公允价值的输入值的层次。要求企业优先采用可以观察到的输入值,尽量少使用不可观察到的输入值以抑制企业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空间,提高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二)完善与公允价值相适应的市场环境

公允价值的应用还需要有相适应的市场环境。我国目前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尚在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占经济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之间的交易行为还存在着一些不公允之处。其次,我国的金融产品结构还相对单一,金融衍生产品实务在我国尚属于较新生的事物,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有待继续完善。可以说,公允价值计量所依存的市场环境并不完善,公允价值难以达到公允,并为利润操纵提供了可乘之机。但相关法制建设迅速发展,活跃市场日益完善,会计目标逐渐向决策有用性转变,财务报表信息相关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都会为我国进一步推行运用公允价值不断注入动力。当然,市场越活跃,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就越有利。因此,我国目前可以先注重培育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从长远考虑,逐渐完善与公允价值应用相关的市场环境,如活跃的、健全且成熟的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发达的专业评估技术、健全的公司治理模式、以及公允价值审计监督等。

(三)正确看待公允价值应用与企业利润操纵

在历史成本计量条件下。也同样存在着利润操纵、会计信息失真。历史成本会计信息是基于交易的,无法反映那些交易还没发生情况下企业资产或负债价值上的变化。会计信息必须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真实的波动优于虚假的平滑。历史成本信息具有许多缺陷。必

须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来加以修正。公允价值计量要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需同时具备三个要素:上市公司管理层蓄意造假、会计审计人员失去职业道德与证券市场监管失灵。如果具备了这三个要素,任何制度也不能有效发挥防护作用,再好的准则也无能为力。公允价值计量是利润操纵的一个手段而不是根源。只有消除根源才能杜绝利润操纵。公司治理是一个生态,企业利润操纵必须综合治理,不可因噎废食。

(四)强化会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水平

在注重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注重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缺乏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公允价值也不可能得到合理地估计和较好地运用。在当今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的有条不紊地向其他业务领域拓展,比如市场较为成熟的房地产、汽车等,从而使公允价值逐步被接纳和认可。

五、结束语

与历史成本相比,公允价值在理论上具有优势。公允价值的出现顺应了会计理论随着实务发展而产生的资产负债观、全面收益观等要求,不仅能增强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甚至也能增强决策时点的信息可靠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大幅引入公允价值,对资产和负债要素的计量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收益的确认计量模式也向全面收益靠拢,从而为全面收益表的推行打下了基础。公允价值对财务报告从理论到实务层面的种种影响归根到底源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本身的特性。而决定公允价值运用与否的关键因素是公允价值模式下的会计信息质量是否更具有决策相关性和可靠性,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我国现行的市场环境、法律法规、人员素质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缺陷,使公允价值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然而,任何社会学科的概念与技术都是相对正确的,也是必须要不断发展的,但不能因为它们现阶段存在理论上或实践上的缺陷而不去运用,只要 社会与实务界有需求,一些理论与制度就可以在一定范围适当地采用,当然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也是十分必须的。公允价值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具有理论上的优势,在发达市场经济环境中也经受住了检验,尽管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饱受指责和质疑,但目前对公允价值会计的调整仍主要停留在公允价值的技术操作层面。我们有理由相信,公允价值依然是大势所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g4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