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新范县

更新时间:2024-03-09 16: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走近新范县

早就盼着河南省曲艺家与省文联领导来范县采风,终于在六

月十下午日,各位曲艺家、作家们来到范县。于六月十一日上午在县委综合办公大楼三楼人大会议室,召开了欢迎会。县委书记赵茂晨,县长吴海芝、吉合现等一行领导、县宣传部、文体局、总工会、县文联、县电视台等领导们,都很重视这项工作,他们到会给省市领导们举行了欢迎仪式,并向各位领导汇报了我县的基本情况。之后,带领各位作曲家们参观了范县新区、集贸区。

我由于工作繁忙脱不开身的原因,无缘在欢迎会上和参观范

县新区与大家们相见,我相信,美丽整洁的范县新区,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定吸引了那些有着特殊审视眼光,又极易扑捉新鲜事物的各位领导们。同时他们也一定领略了热情好客的范县人的盛情。那几天,你一路走来,会看到范县四通八达的街道两旁到处都张挂着巨幅标语:“欢迎河南省曲艺家协会省文联来我县采风!”“欢迎采风团来我县采风”!

六月十一日下午两点,首先到达范县新区南2公里处的白衣

阁,直奔老革命军人李文祥的家门,车子在一个普通又普通的校园门前戛然而止。院门大开,曾去过他家的范县领导领着采访团直入其门,喊了几声,没人应声,坐在门前乘凉的邻居们说,老人去郑州由女儿金英陪护着看眼疾还没回来,只有老伴陈玉珍老人在家。主人不在家,我们随意看看老人的房屋装饰,太简单了,给革命出生入死,李国赫赫战功的李文祥老人,建国后又成为保卫科干部,在国家困难时期,

相应党的号召,替国家着想,主动提出下放回老家务农,把自己的所有奖章荣誉封存在箱底,从不主动伸手给国家要什么,享受什么,如果不是巧合,如果不是河南省省委书记的到来,他将随被历史遗忘淹没。谁还知道范县的泥土里曾孕育过一个传奇,一段佳话?近距离地走进老人的住所,作曲家们被老人家平凡住所不平凡的经历感动着,看着老人简陋的家具房屋,无不感慨万千。陈玉珍老人终于来了,她虽已七十高龄,但仍然精神矍烁。她用平静的语气、朴素的语言回答者采风团员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老人说:“我们来家后住到破庙里,冬天我们只有一床破被子过冬,后来慢慢好了,有吃的,有住的,我们都感到很好了。”有人问:“咋不找国家给你们解决困难呀?”“没有,不用找,自己紧一紧日子就挨过去了。”我们深情敬重地望着老人,这是一个老革命英雄的家属,她的平常心态正折射出李文祥老人的那颗平凡、平静、平常的心,那种在战争中磨练,国家困难时期练就的一种常人难以达到的最高境界的心态。我们在老人门前合影留念,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那个平常而又温馨的小院。

接着,采风团一行前往生态旅游胜地辛庄毛楼。汽车奔驰在

宽阔的柏油路上,两旁的村庄田野尽收眼底。村庄房屋红瓦白墙,时隐时现,被浓密的树荫包围着,显得殷实、安详,富有生机;田野麦子已黄待收,有的田间地头,早有大型收割机等在那里。我们的车前面带路,只见艺术家们,都是脸贴在车窗玻璃上,喜笑颜开,交流对话,无不开怀!

等我们往西南行程约25公里处,越过黄河北大堤,到达黄

河岸边的毛楼。一种生态乡土的环境,给采风团一种别样的感受,一处处乡村小院,大部分是以瓜果菜蔬的藤蔓为墙,满院绿色,显得村风淳朴,生活殷实。在这个黄河岸边,他们:夜听涛声,日养河海。早舟临风兮与渔,晚归清苑兮悟怀。

穿过毛楼直达东部的郑板桥纪念馆。临河而筑的纪念馆,被

葱茏的树木包围着,门廊古朴典雅,庄重气派,给人一种静谧、安然而又富有一种厚重的感觉。河南省曲艺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鲁银海带领大家来到馆前,大家们刚才情绪特别激动,当到达馆前时,一下子静了下来,他们都带着一种无比崇敬的心情,来瞻仰这位画、诗、书法三绝的艺术家。

我们随同作家们一起听纪念馆长刘训江给作介绍。这些大家

们哪个不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谁不知道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但他们都认真地随着刘馆长欣赏着,听着他讲解两百年前曾在范县为官的郑燮的故事。大家不是在听,而是在感受。五十多岁的老刘,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操着范县方言。一开始我还感觉:这样的纪念馆,这样的参观团,咋不给找个年轻会说普通话的小姑娘给当解说员呢,派个这老头有点不慎重。可是,老馆长那浓重的范县口语里,已注进深深地情感,从参观团的表情里已看出,他的讲解,已打动了所有才艺双全的曲艺家们。他已与郑板桥神交,说着郑板桥的字画如数家珍,声情并茂地讲述着郑板桥的人生历程,给人一种亲历的感觉,他是在真正地用心与我们的县令对话的人,人人被馆长的绘声绘色的描绘所打动。感动于乡间有这么一个能读懂大师的人。作家们欣赏着板桥先

生的字画,同时也欣赏着这个乡间平常而又不寻常人的内心世界。我想,对这些大家们来说,原先郑板桥可能在他们心目中是个概念,而他们这次采风后,郑板桥的形象将会在他们心中生动地树立着,同时知道范县拥有着如此历史文化盛宴大餐。过后,曲艺家协会主席黄林森说得好:“讲解员刘训江馆长给我的印象最深,这老头比美女都美,从他的讲解可以看出此人对郑板桥的热爱”。

参观完毛楼我们驱车赶往陈庄。陈庄乡位于范县东南约14

公里处,南邻黄河大堤,具有得天独厚的水利条件。辖区总面积47平方公里,54个行政村,人口4.15万人,耕地面积4.6万亩,是一个以引黄灌溉为主的农业乡。地处黄河以北、属暖温带季风区,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南邻山东菏泽鄄城,以河为界,水利条件优越。德商高速,穿境而过;北部紧靠濮台公路和范辉高速公路,交通便利。这里环境独特,社会稳定,民风淳朴,是适宜居住和发展工农业的好地方,具有很强的开发潜质。

采风团一进入陈庄境内,都被那里的特殊环境所吸引,大面

积的优质水稻田,真是一马平川,水天相连,刚刚引水等待插秧,大型插秧机正在轰鸣着,在水田里插秧,机器过去,葱绿一片。

热情好客的陈庄人早在路口等候,他们与我们交流了一下,

于是前头带路,很快进入荷叶满铺池塘的世界。道路两旁,全是荷塘,荷叶田田,铺向远方,直到视线被村庄挡住。向导说:“现在还不是荷花盛开的季节,等到七月份,那才叫美呢!”他怕采风团失望,随即说:“前面有鄂莲,花儿已有开的,请看看去吧!”采风团随向导穿

过村庄,尽收眼底的全是莲藕泥鳅混养池塘。因为季节不到,荷花星星点点点播其中,粉白柔美如奶浴似的荷花偶尔婷婷地立在小荷田田的水间,给人一份惊喜与怜爱,更让采风团驻足观望的是那群群时而立在水间,时而展翅偏偏起飞的白鹭,俊俏靓丽,给浩瀚博大的荷塘又增添了几分秀色。采风团的老师们,纷纷抓拍镜头,谁都想把那幅美丽的姿容留住,把瞬间化为永恒。荷塘内,有乡亲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在修护池塘,施肥拔草。

我心里窃喜着,因为去年我已睹过万亩荷塘的芳容,在激动

之余,写了篇日志:

观陈庄万亩荷塘

二零一一年七月中旬,回家看望父母,路过范县陈庄乡

新开辟的万亩荷塘。那气势不叫塘,叫海或洋也可。荷塘临近公路,设计者一是根据那里的自然条件,二是为了壮美景观,使偏僻又不富裕的家乡一下子焕然一新,好像因了荷塘,感觉没有特色的家乡一下子有了蒸蒸日上的希望,灰色的土地上有了灿然的阳光。

真的是十里荷塘哦!站在路边远望,碧叶连天,荷花满

塘,曼妙田田的荷叶滴翠流香,密密地平铺着伸向远方,乳浴似的荷花粉的、白的婷婷矗立在叶上,有的袅娜的开着,有的羞涩的打着苞朵,微风吹来,犹如三千粉黛在十里长街轻柔地舞着,香气缕缕,沁入心房。艳艳的太阳,淡淡的白云,沙沙的叶响,咕咕的蛙鸣,池边

护荷看荷的村姑的嬉戏说笑,还有农人们晌间歇息,驻足池边满脸喜悦的说笑的情景,使我心情激动,遂挥毫记之。

七月荷花正溢香,蜻蜓粉蝶翻飞忙。 碧波十里托翠盖,菡萏万亩擎满塘。 阵阵清风扶幔红,点点露珠戏翠床。 片片流云天上过,声声蛙鼓叶中藏。 故里悄然融画卷,祥云轻伴入诗行。 唐寅难遏挥毫就,太白临屏醉擎觞。 弄墨三分意几抒,诗言千句尽几芳。 旭日携风香气远,西子娇容玉绝双。

这次采风归来又写一首:

采风陈庄又观万亩荷塘

又见莲池别样红,翩翩鹭鸶戏芳丛。 一年一岁花相似,今岁婷婷韵不同。 荷满叶碧连天际,翠盖托珠笑盈盈。 挥毫泼墨难画就,陈庄治改造神功。

据介绍,乡政府正加大力度,以建设“生态、富裕、和谐、

美丽”新陈庄为总体目标,在加速建设黄河以北最大的莲藕生产基地。今年莲藕种植面积达20000亩,成为一个较具规模的莲花园。把太空莲种植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加大扶持力度,种植面积达5000亩,在

莲花园内,发展1500亩莲藕泥鳅混合种养,以多种渠道增加面积内的经济效益。大园内又分七个特色园,同时,乡党委政府为增加农民的收入,实行种植加工一条龙,引进先进工艺和技术,开发荷叶茶、莲心茶、莲子精包装等系列,拉长莲藕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带动莲藕产业上规模。大力投资,建设“黄河之莲”文化中心,挖掘莲藕文化内涵,逐步形成集种植、加工、观光、旅游于一体的莲藕产业发展格局。

在向导的带领下,我们走走停停,因为正值收麦水稻插秧季

节,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农人们忙碌的身影,收割机,翻地机,插秧机,到处都是。向导把我们带到一处田间看护院落前面停下,接待采风团的陈庄乡政府人大主任说:“看看这里的对虾养殖基地吧,这里的养殖专业户,他们自己会告诉大家要提出的问题。”下车后,站到高处,才看到,一个个水塘相连,在水塘傍边立着一块醒目的牌子:对虾养殖基地。并且详细介绍了对虾的技术引进与各个技术学院的技术交流与沟通。

我们随养殖专业户,一个稍瘦黝黑文静的年轻的人,来到水

坑边,大家看着池塘内的含腐殖质的清中略黄的水,有人问:“里边有虾吗?”他憨憨一笑,拿起网子往水里一搭,舀出一些蹦窜乱跳的小虾:“现在这是虾苗,等到秋季,虾就长大了。”谈到技术养殖,年轻人,满脸的自信,我们经常与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和天津、滨州对虾养殖协会交流沟通,他们亲自来进行技术指导,或者网上指导,鱼苗、养殖、产销,确保稳定。这就是现代化的农民!一个农民能够和海洋

学院的教授一起搞调研,进行网上沟通,这是一个神奇的变化,他们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干了,他们已走出了那个闭关狭小农人意识,已与外界接轨,已与世界同步,他们的进步与发展已缩小了城乡差距。

参观完对虾养殖基地,我们顺便到了陈庄西边一个名叫“濮

阳博宇木业有限公司”工厂,那里,刚刚开始试车生产,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在发展中,这个公司的老板很年轻,也很有抱负,他雄心勃勃,投资近5000万元,要发展一个河南省,黄河北岸最大的一个木材加工企业。采风团到达时,工人们正在忙碌地工作着,老板招呼着我们一行人,边走边做介绍,同时回答着几个大家提出的问题。他希望我们下次再来参观他的厂房,那时候,他说工人们都上来了,会较完善,厂房会更热闹,因为,订单已接了几个,我们必须马上上人,全面开工。

一路走来,看着陈庄的宏观构图,大块耕地的整合,乡党委

不知做了多少工作,解决了多少困难.接待我们的乡政府人员,没一个诉苦的,他们有的是满怀信心,实干加巧干的精神。在接待处,人大王主任代表乡党委乡政府,向我们作了全乡的宏伟蓝图的介绍,他的介绍中,让我们了解到,历届领导人都致力于陈庄的发展与改革,他们一届届都做着不懈的工作,都想找个突破口,使陈庄这个背河洼地尽快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确实,这些年,陈庄一直在发展,一直在进步。领导们在不懈的努力着,一心想让老百姓在有限的土地上,有着更可观的经济收入,那就是找到一个因地制宜的项目。目前,在

求证考察中,终于找到了适合陈庄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子,那就是水产养殖、水产种植和滩区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范县在发展,陈庄在发展,范县人在变,陈庄人在变,范县

魅力,魅力在陈庄,7月,我翘首期盼:你的荷花满塘,你的“黄河之莲”文化的绽放!

一天的采风结束,装得满满的归来。

六月十二日一大早,我们采访团一路欢呼雀跃,飞车到了濮城镇。濮城镇位于范县西南25公里处,濮阳以东35公里处。早在五千年前,古颛顼、帝尧、昆吾氏即于原州境内建国定都。此镇历史悠久,地处中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的“城濮之战”就发生在这里。“退避三舍”、“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就在此发生。还有孙膑庞涓的“马陵之战”项羽的“邯章之役” 、三国曹操、吕布的“濮阳之战”都发生在此域内。

全镇面积44平方公里,,2.38万亩耕地,人口59904人。此域内矿藏丰富,地下富含油气。

这里的经济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中原油田的开发。厂矿企业268家,这里,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繁荣,全镇人均收入远远大于邻乡人的收入。当我们一走进这个古老而又新兴的小镇时,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座厂房林立,大小玻璃厂,工艺加工场,橡塑厂,化工厂,天阳能制造厂等厂房,鳞次栉比。范县的龙头企业就在这里。我们去了两家企业,他们的老板都很自信,经营有道,并且很有经商的谋略,他们仅仅占领国家市场还不满足,还要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有几位老

艺术家和曲艺作家,对他们的发展很感兴趣,详细地了解他们的发家史,奋斗史,并且很详细地了解了各产品的生产流程。

范县是革命老区,革命战争年代颜村铺被称为“小延安”。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颜村铺乡,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冀鲁豫边区革命旧址,这里是曾思玉、宋任穷、万里、段君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当我们走进那座四合小院时,门口赫然醒目的“冀鲁豫边区革命旧址”映入我们的眼帘,看院的老人热情地招呼着这群访客,用朴素的语言,向我们讲解着,老革命家们的英雄趣事,工作战斗情况。纪念馆朴素简陋,院内绿树成荫,地面洁净,但这都是当年老革命家们在这里办公生活的原貌。他们在这里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动人乐章,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虽然简陋,但这里已经成为人们缅怀先烈、继承遗志的红色景点,每年都举行一次青少年缅怀革命前辈,继承先烈意志的大的思想励志教育活动。每个 老革命家住过的房屋都挂着牌子,做着标记。他们曾经用过的物品,摆放的整齐。 这里成立爱国教育的基地。他在范县人的心里有着不同凡响的分量。

我们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纪念馆,继续前行,车子停在颜村铺乡金银花种植园.绿丛团团,金黄粉白的金银花开满枝头。我们下车走进滴翠流香的植物丛里,看着满园的葱绿,闻着扑鼻而来的花香,无不发出赞美之声,鲁银海秘书长的相机没有停过,在从不同的角度,抓拍着美丽的景观,艺术家陈冠义、曲作家张若愚,王新国、许五零、盛莉等他们在欣喜间,像孩子一样,雀跃在花丛间,合影留念。几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fu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