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更新时间:2023-04-18 04:5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地理

一、单选题(在每个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人民吼叫秦腔”。秦腔,戏曲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高亢激昂,穿透力强。据此完成下题。

以下地理特征与秦腔表演特征形成关联度最大的是()

A. 民风粗狂,热情奔放

B. 视野开阔,交通不便

C. 千沟万壑,黄土深厚

D.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腔表演高亢激昂,穿透力强,多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秦腔起源于黄土高原地区,当地视野开阔,地表千沟万壑,交通联系不便,长期以来,人们依靠大声呼喊来联系,久而久之,形成了高亢激昂,穿透力强的秦腔表演,B正确。秦腔表演特征的形成与“民风粗狂,热情奔放”、“土层深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关联度不大,ACD错误。故选B。

飞絮指春季雌性杨树或柳树种子的衍生物携带种子随风飘散的现象。温暖干燥、阳光充足的天气有利于飞絮飘散。飞絮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许多“烦恼”。下图为中国天气网发布的“2019年杨柳絮飘飞预警地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 图中杨柳絮飘飞预警时间最晚的省区是

A. 晋

B. 冀

C. 豫

D. 鲁

3. 我国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受飞絮影响较少,主要原因是南方地区

A. 气温更高

B. 雨季更短

C. 树种不同

D. 光照更强

【答案】2. A 3. C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及自然环境特点。

【2题详解】

读图,柳絮飘飞预警时间最晚是4月15日,根据我国行政区轮廓形状和各省区的位置判断该省为山西省,简称晋,故A正确。

【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每年四月开始,北方部分地区柳絮飘飞,也就是说柳絮飞舞的季节主要是春季,柳絮的飞舞时间和气温、光照等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尤其是气温条件,需要积温和近期气温都满足。春季气温回升,干燥、高温、光照充足、湿度小以及一定的风速是利于杨柳絮飞舞的天气条件。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相比,四月份雨带已经到达,受多阴雨天气影响,湿度相对大,气温相对较低,光照相对弱,故C正确。

【点睛】柳絮的飞舞时间和气温、光照等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尤其是气温条件。春季气温回升,干燥、高温、光照充足、湿度小以及一定的风速是利于杨柳絮飞舞的天气条件。

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4. 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A. 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C.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 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5. 形成甲乙两地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类型

B. 大气环流

C. 海陆位置

D. 海拔高度【答案】4. D 5. A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甲乙两地的经纬网位置分析,甲海拔较高,夏季气温较低,位于云贵高原;乙海拔较低,

夏季气温较高,为洞庭湖平原。D正确。故选D。

【5题详解】

甲地位于云贵高原,乙为洞庭湖平原,甲地冬季气温明显高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所处地形类型不同,甲海拔较高,受冬季风影响小,冬季气温高,A正确。两地所属气候类型相同,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大气环流相差不大,B错误。两地都不临海,所处海陆位置相同,C错误。但甲地海拔更高,气温应该更低,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下图为长江流域水电站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6. 图中G处水能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 )

①地处长江中下游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②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③地处我国季风区,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④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7. 减轻长江流域内洪水灾害的措施不包括( )

A. 全流域加强用水管理和防汛预警预报

B. 中下游加固大堤,整治河道

C. 中上游加强绿化,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D. 中下游围湖造田,发展农业

【答案】6. C 7. D

【解析】

【6题详解】

图中G处水能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地处地势第二、三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①错。②对。地处我国季风区,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③对。河流径流量大,是流域内降水多,

不是因地处山地迎风坡,④错。C对,A、B、D错。故选C。

【7题详解】

减轻长江流域内洪水灾害的措施有全流域加强用水管理和防汛预警预报,A包括。中下游加固大堤,整治河道,B包括。中上游加强绿化,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河流泥沙含量,C包括。中下游围湖造田,会导致湖泊调蓄洪水能力降低,洪涝灾害多,D不包括。本题要求选择不包括选项,故选D。

“智能出行”指依托互联网手段,在线呼叫、预约出租车、专车、快车、巴士、代驾等出行方式。下图为我国智能出行分布图(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 与图中智能出行500万人次/年分界线最接近的是我国

A. 河流内外流区分界线

B. 人口地理分界线

C. 800mm等降水量线

D. 南方与北方分界线

9. 我国各省区智能出行差异大,与下列因素无关的

A. 人口多少

B. 交通通信通达度

C. 经济水平高低

D. 气候舒适度

【答案】8. B 9. D

【解析】

该题组以智能出行差异为背景考查我国区域界线。

【8题详解】

图中500万人次以下的主要在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和西藏等地区。据图可看出其界限与人口地理分界线最为接近,答案B正确。内外流区分界线大兴安岭西麓向西南,经阴山——

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但是,在内流区中有小块外流区(额尔齐斯河流域),外流区中也有部分内流区(在东北),800mm等降水量线和南方与北方分界线都是秦岭—淮河一线,以上均与图中的界限不符,A、C、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人口多少、交通通信通达度和经济水平高低都会影响智能出行,智能出行差异大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气候舒适度不影响智能出行。故选D。

某老农进城,看见一广告牌上写着: “苹果,优惠价4688!”老农一惊:“谁吃得起?”往前走,又看见一个广告牌:“小米,2299!”老农想,八成是骗子!继续前行,又看见一个牌子写着:“小辣椒,只要998!”老农实在忍不住了,拿起手机给儿子打电话:“娃啊,别打工了,快回家种地吧,我们要发了……”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0. 若老人的家乡为我国苹果生产基地之一,则其家乡最可能位于

A. 东南丘陵

B. 山东丘陵

C. 黄土高原

D. 四川盆地

11. 材料中,三种手机价格悬殊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 市场

B. 技术

C. 材料

D. 劳动力【答案】10. C 11.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不同区域农作物类型差异和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中信息,老人的家乡是苹果产地,苹果是温带水果,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地区;山东丘陵产苹果,但不是谷子(小米)的产区;黄土高原是苹果、谷子的产地.C正确。

11题详解】

手机是高技术产品,价格主要受技术因素的影响,B正确。市场需求对价格有影响,但不是三种手机价格差异悬殊的原因,A错。材料、劳动力对价格影响小,C、D错。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 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

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泊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 使“八百里洞庭”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围湖造田②泥沙淤积③蒸发和下渗④引水灌溉

A. ②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②

13. 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

A. 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B. 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C. 水土流失加剧

D. 水资源减少

14. 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 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

B. 高山冰雪融水量不足

C. 引水灌溉,蒸发、下渗量增大、入湖径流锐减

D. 围湖造田

【答案】12. D 13. B 14. C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我国洞庭湖湿地面积减小的根源分析,主要原因是湖区围湖造田,以及入湖河流上游的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流的泥沙含量增加,湖泊淤积严重,导致湖泊面积减少造成的。①②对。位于湿润地区,蒸发和下渗、引水灌溉影响小,③、④错。D对,A、B、C错。故选D。【13题详解】

湖泊具有调蓄洪峰的作用,湖泊环境恶化后,调蓄能力下降,造成水灾频发,故B正确。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不是洪涝发生的原因;湖泊环境恶化不地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水资源减少洪涝可能减少。故选B。

【14题详解】

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与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等有关,但自然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故A 错误;近些年来气候变暖,冰雪融水量短期内增加,故B错误;西部地区的人口增多,农业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引河水灌溉量增加,并且蒸发、下渗增多是形成盐湖和干盐湖逐年增多的原因,故C正确;我国西部地区盐湖湖水盐度高,湖岸土壤含盐量高,不适宜围湖造田,故D错误。综合分析,故选C。

下图示意我国福建省多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该地区年降水量的整体空间分布规律是

A.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B. 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C. 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D. 由西南向东北递增

16. 影响该地区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地形地势

C. 沿岸洋流

D. 大气环流

17. 图示甲地降水量最有可能是

A. 1100mm

B. 1600mm

C. 1800mm

D. 1750mm 【答案】15. C 16. B 17. D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图中的等降水量线数值分布可知,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在1400毫米,西北武夷山下为1800毫米,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增。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结合图中数值分析可知,该区域年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山区,受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这些地区降水较多,所以,影响该地区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周围的闭合等值线数值为1600,与两侧等值线中数值较高的相等,则闭合曲线内的数值比高的更高,则甲的数值为1600~1800,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分析某地降水多少可以从下面几个因素考虑: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下垫面、人类活动等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位。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8. 我国高铁线路(已建成和筹建)主要布局在( )

A. 东部沿海地区

B. 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上

C. 高原和平原

D. 东西方向运输量大的地区

19. 形成我国高铁线路如此布局的原因有( ) ①东部地势较平坦,建设成本较低②东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对高铁运输的需求量大③西部地区的发展不需要高铁运输④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建设成本高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①③④ D. ①②④【答案】18. B 19. D 【解析】18题详解】读图,我国高铁线路(已建成和筹建)主要布局在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上,B对,A错。高铁

线路主要是客运为主,联系重要城市,地形不影响布局,C错。与货运量关系不大,D错。【19题详解】

形成我国高铁线路如此布局的原因有东部地势较平坦,建设成本较低,①对。东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对高铁运输的需求量大,②对。西部地区的发展需要高铁运输,③错。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建设成本高,线路较少,④对。D对,A、B、C错。

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问题。

20. 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A. 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

B. 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

C. 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

D. 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

21. 据图可以推断,从199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A. 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

B. 得到持续明显改善

C. 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

D. 改善效果不甚明显

【答案】20. A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从图示分析,土地的转化率为正值,表明面积增加,负值表明面积减小,该地1998年后耕地和草地面积都减少,而林地面积有明显增加,表明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而城乡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较少。故选A。

【21题详解】

前期林地面积增加较少,其环境效应不明显,而后期林地面积有显著增加,其环境效应明显,

所以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故选C。

春小麦,春播秋收;冬小麦,秋播春收。下图为“我国小麦分布区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2. 图中适合春小麦种植的地区是( )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23. 导致冬、春小麦地区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水分

B. 热量

C. 土壤

D. 海拔

【答案】22. B 23. B

【解析】

本题组以我国小麦分布区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春小麦种植地区判断、冬春小麦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2题详解】

材料信息中指出,春小麦春播秋收,说明当地小麦不适宜过冬,因此当地冬季非常寒冷,由此推断适合种植春小麦的地区热量条件较差。图中②地为暖温带,③地亚热带,两地冬季气温相对温和,热量条件较好,不适合种植春小麦;而图中①地因纬度高,冬季寒冷且持续时间较长,图中④因海拔高,冬季寒冷且持续时间长,两地小麦不适合过冬,适合种植春小麦,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23题详解】

材料信息中指出,冬小麦秋播春末夏初收,小麦生长期主要在冬半年,说明当地冬季相对较温暖,热量条件较好;从上题分析可知,适合种植春小麦的地区热量条件较差,因此导致冬、春小麦地区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选项B符合题意。水分、土壤、海拔对冬、春小麦分布的地区差异影响不大,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逐月累计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 该地最可能位于( )

A. 青藏高原

B. 四川盆地

C. 华北平原

D. 三江平原

25. 该地区( )

A. 冬、春季节多大风、沙尘天气

B. 农作物以水稻、棉花为主

C. 河流汛期出现在9~12月

D. 冻土分布广泛

【答案】24. C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夏季高温。从该地降水累积图来看,降水集中在7-8月,根据我国雨带推移规律可知,该地位于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据此分析选C。【25题详解】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华北平原地区,冬春季节气候干旱,离冬季风源地近,多大风、沙尘天气,A对;华北平原降水少,不适宜大规模种植水稻,粮食作物是以小麦为主,B错。河流汛期出现在7-8月, C错;夏季气温高,基本没有冻土分布,D错。据此分析选A。【点睛】我国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为:大致四、五月在我国的华南地区登陆,我国的雨季开始,;六月份,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准静止锋;七、八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九月份,锋面雨带南撤;十月份夏季风完全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

由于冬夏季风随着季节的变化,各自的势力也随着有规律地消失。因此冬夏季风间形成的锋面雨带就会在我国东部地区产生有规律的南北移动。

二、综合题(共3个题,50分)

26. 读“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的进退情况示意图(图甲)”、“我国某河流水文站的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图乙)”及“河流流量年变化图(图丙)”,回答下列问题。

(1)B地区每年6月一般会出现“_______”天气,7、8月份常出现“_______”天气。(2)图中C、D两地区,较易出现春旱的是______地区,简述其主要原因。

(3)对比长江,说出我国黄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答案】(1)梅雨;伏旱

(2)C 春季,雨带未至,降水少;气温回升,地表增温快,蒸发量大;农业灌溉用水量大(任答两点)

(3)有结冰期,含沙量大,径流量小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自然地理,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详解】(1)读图可知,B地区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月此地受准静止锋控制,雨带在此滞留,出现“梅雨”天气。7、8月份雨带推移到北方,此地受副高控制,降水少,气温高,出现伏旱天气。

(2)根据雨带春季未到,且冬季积雪少,春季回温快的地区,易出现春旱;读图可知,正常年份,春季雨带未到C、D两地,但是D地处于东北平原,冬季积雪较多,春季回温时,积雪融化,补充水源;C地雨带春季未到,且冬季积雪少,春季回温快,蒸发旺盛且处于春播期,

需水量大,故容易出现春旱。

(3)长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我国黄河流域主要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有结冰期,降水较少,径流量小,植被覆盖率低含沙量大。

27.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脉A的名称是,该山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试列举两个。

(2)分析东北地区大米品质优良的原因。

(3)图中②是辽中南工业基地,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其发展有利条件。

【答案】(1)大兴安岭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任意两点)

(2)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稻生长期长;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农药使用量少;黑土肥沃,使用化肥少;环境质量好,污染少,品质高。(任意4点)

(3)有丰富的煤炭、石油、铁矿等自然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和能源;有京哈铁路经过,靠近渤海和黄海,海陆交通便利;辽河穿过本区,提供水源。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东北地区的简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农业区位条件、工业区位条件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的A山脉为大兴安岭,读图可知其是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大兴安岭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是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是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界线;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也是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2)我国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晴天多,夏季白昼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纬度较高,气温低,水稻生长期长;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农药使用量少;夏秋季节日照充足;黑土广布,土壤肥沃,使用化肥少;环境质量好,污染少,作物受污染,品质高。

(3)读图可知辽中南地带有丰富的煤炭、石油、铁矿等自然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和能源;读图可知该区域有京哈铁路经过,靠近渤海和黄海,海陆交通便利;且该区域有辽河穿过本区,位本区域提供了大量的水源。

28. 读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中信息,描述我国1月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

(2)与延安相比,成都1月气温较高,请分析原因。

(3)推测与上海相比,成都的降水量较(多或少),并分析原因。

【答案】(1)从南向北温度逐渐降低(或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

(2)成都纬度较低;(位于四川盆地)海拔较低;成都距冬季风的发源地较远,加之北侧(秦

岭等)山脉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任意两点)

(3)少;成都距海较远,再加上地形(或山脉)的阻挡,受海洋的影响小;上海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而成都不受台风影响。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地理事物的空间规律描述、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以及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一方面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对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详解】(1)根据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可知,我国1月气温由南向北降低,且南北温差较大。

(2)该题可从纬度、海拔、冷空气的发源地以及地形等方面加以分析作答。首先,成都纬度较延安低,冬季气温较高;其次,成都位于四川盆地,海拔相对较低(成都平均海拔约500米左右),延安地处黄土高原,海拔相对较高(延安平均海拔约1200米左右),所以冬季成都气温相对较高;最后,1月处于我国隆冬时节,延安距离冷空气发源地更近,受北方冷空气影响较强,而成都距冷空气发源地较远,加之秦岭对南下冷空气的阻挡作用,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小,所以冬季气温相对较高。

(3)我国主要东部季风区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上海与成都两地距海远近不同,上海距离海洋近,受夏季风影响更强,降水更多,且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台风也会带来一定降水。而成都距离海洋相对较远,加上山脉的阻挡,受夏季风的影响相对较弱,因此降水相对较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fq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