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五号导弹核武器研制历史(4)(图)
更新时间:2024-01-11 12:1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东风导弹算不算核武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东风五号导弹核武器研制历史(4)
7. 02批特殊弹道飞行试验
一院总体设计部针对东五01批飞行试验发现的问题,对原设计方案提出了10项较大的改进措施,改进了一级火箭发动机的点火线路,对有关部件和装置进行了重新设计,提高平台精度、解决恒温问题,控制系统关键部件实行备份,并进行了仪器舱超载荷静力试验等一系列大型地面试验。同时,还在酒泉试验基地进行全弹非加注状态、加注状态的振动试验,弄清了导弹在发射状态下出现抖动现象的性质和时机,提出了防止抖动的措施,使导弹质量的可靠性明显提高。
1974年1月4日,经过重大改进的东五02批开始初步设计。6月21日至8月30日,东五02批弹体结构图纸完成设计出图,开始投产。02批投产后,又做了大量的地面试验,并组织了一系列专项技术的攻关,为型号的成功研制奠定了基础。
1977年9月27日,中央专委批准了《地对地洲际核导弹研制任务书》,明确规定了洲际导弹的性能指标、主要技术方案、研制分工和研制进度,要求1980年前完成洲际导弹的定型工作。1978年1月3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关于加速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在1980年前后,集中力量把洲际导弹研制定型,并进行改进。当天,七机部任命屠守锷为“东风五号”的总体系统总设计师。
由于在国内靶场和落区条件下无法进行全程飞行试验,东五02批先进行的是特殊弹道飞行试验,即利用非全程弹道考核导弹各种技术性能和评定精度的飞行试验,包括低弹道试验和高弹道试验。低弹道试验是压低弹道倾角、降低弹道高度以缩短射程的一种导弹飞行试验,其主要目的是模拟正常弹道的再入特性。高弹道试验是抬高弹道倾角、升高弹道高度以缩短射程的一种导弹飞行试验,其主要目的是模拟正常弹道的主动段性能,评估和分析主动段飞行对落点误差的影响,鉴定制导系统的测量精度和分离制导系统的工具误差。不同弹道下又可分别采用射程关机或速度关机方案,分别是指导弹按预定的射程或速度特征量关闭发动机的关机方式。
为保证试验工作的顺利进行,综合试验弹在1978年6-8月初完成了运输试验之后,又在酒泉基地的技术阵地和发射阵地的两个工位进行了合练。9月下旬,七机部一院又组织工作队配合基地用合练弹进行了转运、吊装、瞄准、加注及供气等项操作的合练,同时解决合练中出现的若干协调性问题,使之达到设计要求。
1978年10月5日,02批第一枚遥测弹在酒泉基地进行了速度关机低弹道飞行试验,获得成功。其一、二级发动机、姿态控制发动机、平台系统是067基地所属单位研制生产的。 1979年4月5日,在酒泉基地再次进行了速度关机低弹道飞行试验,也取得成功。试验结果验证了导弹的战术技术性能,并取得了弹头防热、再入烧蚀和引爆控制系统的试验数据,并考核了导弹主动段精度和再入散布。
1978年11月,用于高弹道飞行试验的导弹运到华北导弹试验基地。1979年1月7日,进行了
首次射程关机高弹道飞行试验。试验落区均为四川梅雨,试验射程1569千米。这是首次从地下发射井阵地发射东五导弹。战略导弹的地下发射技术需要克服防震、压力脉冲、噪音、漂移、排焰等一系列技术问题。由于内井壁上的消音密闭门的闭锁装置设计不合理,首次发射试验中第一道密闭门被吹开,造成了严重的烧蚀破坏,使井内的主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修复工期达半年。10月18日,再次进行了射程关机高弹道飞行试验。这两次高弹道飞行试验考核了弹头姿态控制系统和突防系统。
DF-5 高弹道飞行试验弹道示意图
1979年7月15日,在25基地进行了射程关机抬高型低弹道飞行试验,这是首次从25基地塔架发射阵地发射。11月26日,再次进行了射程关机抬高型低弹道飞行试验,因二级动力系统氧化剂提前耗尽,没有发出关机信号,其他系统工作正常,试验取得基本成功。这次试验首次使用了062基地总装测试的导弹,也是首次由二炮部队承担发射任务。这两次试验进一步考核了导弹主动段精度和再入散布。
多种特殊射程、射向和关机方式的飞行试验比较全面的考核了东五导弹的技术性能,为进行全程飞行试验创造了条件。
8.全程飞行试验
1977年9月中央确定洲际导弹全程试验列为“三抓”国家重点任务后,准备工作全面展开。
1977年9月21日,张爱萍和钱学森在上海主持召开协调会议,参加会议的部门和单位有:8个部委、27个省市、4所院校、39个工厂、34个研究院(所)、军队有关部门的领导数百人。会议要求加快测量船研制、建造的进度,确定两条测量船均应于1979年底完成试航试验和特种设备安装调试,并进行海上联调,以待命执行试验任务。会议责成承担任务的研制单位以立军令状的决心确保任务的完成。
为落实“三抓”任务,1977年10月,国防科委和七机部召开会议,研究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和定型的具体问题,决定再投产几枚试验弹。
11月15日,中央专委办公室确定1980年进行的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为“三抓”任务的重点。同年12月,七机部召开洲际导弹研制的誓师动员大会,七机部部长宋任穷进一步明确,洲际导弹是“三抓”任务中最重要的一项,一定要限期完成。
1978年2月,在中央专委会议上,再次要求集中力量在1980年完成洲际导弹的全程飞行试验,完成定型工作。
1978年7月12日,国防科委确定,东五全程飞行试验,从20基地向南太平洋发射,准备4发,争取成功发射2发,并确定了海上落区和备用落区,试验代号为580任务。
1978年12月,国防科委组织制订了洲际地地导弹研制、试验靶场、工程测绘、陆上测控、陆海通信、水文气象、航空保障、测量船基地建设、远洋测量船队、护航舰队、组织指挥、政治工作、后勤保障、外交宣传等14个方面的工作计划或协同计划,要求各有关单位,大力协同,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张爱萍多次强调必须在1979年12月31日前完成洲际导弹全程试验的一切准备工作。
由于全程飞行试验的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1979年1月,中央专委决定,在1980年适当时候,进行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要求各有关单位于1979年底做好一切淮备,随时待命。2月,中央专委办公室召开全程试验准备工作会议,安排落实了需要完成的71项重要工作,要求各单位采取有效措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
1979年2月,郑天翔部长在洲际导弹全程试验的第一次调度会上宣布,全程飞行试验的指挥部设在一院,七机部副部长兼一院院长张镰斧任总指挥。从这时起直至1979年底,郑天翔部长几乎每周都来参加洲际导弹的调度例会,现场解决问题。
中共中央极为重视这次试验。1979年3月26日召开的中央专委当年第一次会议上,重点讨论了洲际导弹全程试验问题。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徐向前、聂荣臻、耿飘、余秋里等
都做了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成功与否,关系极大,一定要周到细致,认真组织,积极抓紧,争取明年4-5月试验成功。由于部分原材料不能保证按时供货,影响研制进度计划的实现,中央专委办公室于7月5日向全国18个省市发出紧急电报,要求尽快解决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任务的关键材料。
1979年9月14日,中央专委办公室要求各研制单位,对洲际导弹全程试验弹的装弹产品,进行一次严格的质量复查,切实抓紧、抓细、抓彻底,确保产品质量优良,配套齐全,不带问题出厂。复查的结果表明,由于采取了一系列质量保障措施,坚持产品优选上弹的原则,整个产品质量较过去有明显提高,大多数装弹产品是优质品。
1980年1月27日,中共中央批准国防科委关于上半年进行东风五号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的请示,邓小平批示:“如准备来得及,以5月试射为好。”比较具体地确定了进行全程试验的时间。2月上旬,国防科委召开全程飞行试验前的最后一次洲际导弹工作会议,对进入直接准备阶段的工作进行了研究和协调,安排了总的协调计划和实施方案。2月12日,中央专委召开当年第一次会议,批准国防科委提出的洲际导弹全程试验实施方案。这次全程飞行试验的洲际导弹,无论在射程和核弹头的威力当量上都比1975年的设计又前进了一大步。中央领导明确指出此次试验的意义:“把东五搞出来,尽管数量不多,但可以覆盖苏联全境,他要进攻我们,就要考虑考虑了。” 有关单位会后就组织指挥、技术培训、保密和防干扰等问题做了具体的工作部署,特别是对防止国际干扰问题,还根据可能发生的几种情况,制订了相应的对策预案。
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的特点之一是射程远、落区新。导弹从酒泉导弹试验基地发射场区起飞到达太平洋预定海域,要飞越地球经度超过70度,斜穿地球纬度48度,试验射程9000多千米。落区远离中国大陆,附近无海岛海岸可供利用,测量船队要在复杂的海况下,完成弹头再入段弹道和落点测量、打捞回收数据舱以及各种试验保障任务。
选择全程试验落区曾花费很大精力。由于受政治、外交等国际社会因素,海情、气象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遥测、通信、打捞回收等技术因素的制约,选择落区的工作成为相当复杂的课题。为此,中央曾动员了各方面的力量投入这项工作。1976年3月到1978年10月,国家海洋局派向阳红5号远洋调查船四次远征南太平洋进行综合调查,为选定试验海域和海上水
文气象保障提供了科学依据。1979年4月,国防科委召开海上落区实施方案论证协调会,复核并研究了海上落区的瞄准点、残骸散布区、试验禁区以及原始基准,论证和协调了海上落区试验工作的组织实施方案、再入测量和弹头测量技术实施方案、通信方案以及数据舱打捞实施方案。要求七机部对弹头及二级火箭残骸的散布区和试验禁区范围提出具体意见。 特点之二是规模大、战线长。它包括测试发射、陆上测控、海上测量、海上护航与通信、气象、水文、航空、后勤保障以及组织指挥等10多个系统,涉及导弹研制、试验靶场、工程测绘、陆上测控、海陆通信、水文气象、航空保障、测量船基地、远洋测量船队、护航舰队、组织指挥、政治工作、后勤保障、外交宣传等14个方面的工作。直接参加试验任务的团、站、室、队达611个,各类参试人员近7万多名,参试主要设备6820台(套)。国务院30多个部、委、局,中国科学院和有关的高等院校,人民解放军各总部、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各大军区,以及27个省、市、自治区的有关单位,都直接或间接参与试验工作。参试人员和设备遍布中国大陆各地和广阔的国际海域,形成了一条近万千米长、上千千米宽的试验工作带。
特点之三是技术复杂、综合性强。导弹测试发射系统、陆上和海上测量系统以及其他保障系统,都是由众多复杂的技术设备构成。所有参试人员和系统构成了洲际导弹全程试验的有机整体。任何一点疏忽或一台仪器设备故障,都将影响整个试验任务的完成。
1980年3月9日,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政委李耀文签发了洲际导弹全程试验动员令,并全面领导这一试验任务。国防科委副主任陈彬、张蕴钮、钱学森、朱光亚等实施具体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发射场区试验工作的领导,国防科委指派副主任马捷为驻发射场区特派代表,七机部副部长任新民为副代表,实施现场领导。七机部副部长兼一院院长张镰斧,洲际导弹总设计师屠守锷率领试验工作队,四机部等有关单位也派出技术人员到试验基地参加试验工作。发射场首区试验队少部分人员先期随产品和设备去酒泉基地。3月30日,首区试验队大部分人员携部分设备乘专列离京开赴酒泉基地。
洲际导弹运抵试验场区后,试验基地的试验发射人员和七机部、四机部的参试人员紧密配合,从3月25日至5月16日,完成了导弹和备份仪器的测试和推进剂加注前的各项工作。在试验准备过程中,他们始终把导弹的可靠性作为试验成败的关键,组织精心检测、排除隐
患。各参试单位还广泛开展了预想预防活动,有针对性地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制订了应急处置方案。洲际导弹发射场区的发射前的技术准备工作可谓慎之又慎。
“580”任务中负责海上测控任务的远洋船队于1980年4月26日齐集吴松口,并举行了誓师大会,国防科委及海军联合组织了隆重的出航欢送仪式。大会由副总参谋长、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主持,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军委秘书长耿飙、国防科委政委李耀文、海军司令员叶飞、上海市委第一书记陈国栋、国防工办副主任邹家华等出席并讲了话。会上宣读了国防科委及海上编队党委的动员令,同时发布启航命令。整个编队分三个分队出发。远望一号和二号承担主要的测量任务,向阳红十号和五号完成与国内的通信接力,6艘导弹驱逐舰护航。加上补给船、打捞船、直升机,形成一支特混舰队,共计有各类舰船18艘、4架“超黄蜂”直升机。海上编队总指挥兼政治委员是海军副司令员刘道生,副指挥是杨国宇、傅继泽、田振环。
4月28日至5月1日,远洋测量船队与护航舰队按照特种混合编队,从舟山集结点启航,经过半个多月的航行,于5月12日抵达预定试验海域。船队到达预定海域后,进行了首、末区住处联调,全区合练,遥测飞机的跟踪试验,航测飞行标校试验等。5月16日,末区完成了一切准备工作。各通信、测量控制台站的全体参试人员,对各种设备、仪器进行了检查、修理,排除了故障、隐患。
在2枚洲际导弹全程试验弹结束了技术阵地测试、即将转场的时候,新华社受权于5月9日向全世界发出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80年5月12日至6月10日,由中国本土向太平洋南纬7度0分、东经171度33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圆形海域范围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试验。中国舰船和飞机将在该海域进行作业。为了过往船只和飞机的安全,中国政府要求有关国家政府通知本国的船只和飞机,在试验时间不要进入上述海域和海域上空。
1980年5月18日凌晨2时,在酒泉导弹试验基地2号发射阵地上,两枚洲际导弹分别矗立在相距400米的南、北工位的两个发射台上,北工位的发射操作人员正在进行临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9时30分,发射指挥长石荣屺检查了导弹脱落插头、紧急关机插头、电爆管短路插头等临射前的操作项目,认定确实无误后,迅速进入地下发射控制室的指挥岗位。发射控制室
内,全体人员按照指挥员的命令执行着预定的发射程序。测控通信等系统完成了各项程序检查,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气象预报发射场、航区和落区的气象均符合发射条件。此时,从西北大地到南太平洋试验海域,全体参试人员静候发射时刻的到来。
上午10时00分23.302秒,第一发全程试验弹──580-甲弹从138工位发射升空。8秒钟后,导弹开始程序转弯,沿着预定弹道向东南方向飞去。发射场区的光学、无线电测量设备,迅速捕获、跟踪目标,并把导弹起飞和初始段飞行参数传至发射指挥中心。同时,通信系统将导弹起飞时间、弹道参数和遥测参数传递到渭南测控中心、华北导弹试验基地和北京国防科委试验指挥所。设置在中国大陆上的各测量台站,接收渭南测控中心转送的测速定位信息,并引导测量设备抓住目标,精确地测定、记录、传送着导弹每一瞬间的姿态、弹道参数和遥测参数。129秒,一二级分离;266秒,头体分离。导弹先后飞越银川、太原、石家庄、济南等城市上空,然后进入西太平洋。
测量船队收到洲际导弹起飞信号后2分钟,船上的航测直升机起飞待命,10分钟后遥测直升机也起飞,到达预定位置,等待捕获目标。远望号测量船上的中心计算机,根据发射场区和陆上测量站传来的测量数据,引导船上各测量设备的天线等待在截获点上。在目标尚未飞出地平线时,测量船上的双频测速仪首先收到目标的信号。接着,雷达、遥测设备相继发现、捕获目标,连续跟踪测量,并将测得的数据迅速传送到渭南测控中心。随着测量船队试验人员的报告口令,船队参试人员在西北天空看到一个亮点飞来,穿过一团云雾后,亮点越来越大。这是弹头和二级弹体再入大气层时的景象。
弹头溅落激起的水柱
在目标距水面10千米高度以下,穿过了黑障区后,遥测信号恢复正常,船上的遥测设备立即接收到实时遥测和记忆重发遥测信号。弹头完整落水,激起高达147米的水柱,担负
弹头落点测量的辅助船上的4台测水柱雷达,准确地测定了落点位置。数据回收舱在3500米高度从弹头内弹出,并很快张开降落伞下降,最后溅落在海面上。荧光染色剂把回收舱附近的海水染成翠绿色,落点位置红白相间的降落伞浮在水面。在预定空域待命的179号航测直升机,进行了两次摄影。数据舱落水后,在预定空域盘旋执行打捞任务的172号直升机,立即发现了目标,并迅速对准数据舱,悬停在离海面30米的上空。潜水员刘志友乘软梯而下,只用了5分20秒就完成了打捞数据舱的任务。
580-甲弹弹头落点为南纬7度42分23秒、东经172度15分36秒,飞行时间29分57秒,射程9068千米。导弹从发射到飞行、遥测、通信、溅落、数据舱打捞一切顺利,首次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这次试验标志着东风五号第一步研制目标已经实现,中国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洲际导弹。
1980年5月21日11时19分32秒,从5020工位又发射580-乙弹,这发弹是由062基地总装测试的,因控制系统问题引起二级发动机提前6.4 秒关机,导弹未能到达预定海域 (偏近约1400千米)。
尽管第二发弹略有遗憾,但580任务还是基本完成了预定目标。6月10日晚,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向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庆功大会。
正在阅读:
东风五号导弹核武器研制历史(4)(图)01-11
科研训练论文1 - 图文04-21
反暴恐 反分裂 反渗透心得体会01-22
电子科技大学15秋《电子商务概论》在线作业1 满分答案04-25
湘教版2017年七年级地理下册详细复习大全 - 图文12-13
浙江省2010年10月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学真题试题08-28
国际法配套练习题及答案.07-12
六年级英语下册作业11-04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东风
- 核武器
- 导弹
- 研制
- 历史
- 中考英语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知识过关第一讲七上Modules1 - 4(含Starter)精练(含新题)(新版)外研版
- 浅谈中小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作用与策略
- 已改 论文化修养对歌唱表现的影响 - 图文
- 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物理化学题库(简明版)
-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康华光第五版答案
- 化工原理第二版下册答案
- jsp复习题
- 计算机应用技术技能比赛实施方案 - 2011年3月
- 201X年农业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推荐word版(5页)
- 18秋学期(1703)《西方文化名著导读(尔雅)》在线作业 - 图文
- 乡镇卫生院资料整理目录
- 数控系统基本参数的设置
- 关于逆光摄影的浅析
- 语文中考复习单元练习专题4病句的辨析与修改(通用版)(含答案)
- 大纲MRI
- 锦绣园A区一标段模板专项施工方案(改) - 图文
- 运动训练学各章单选题总汇及答案
- 湖北省江汉油田、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 平面几何国外竞赛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