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域村镇体系规划说明书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05 20: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图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寿光市域村镇体系规划
(2009—2030)
说 明 书
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寿光市规划局 2009年6月
1
项目名称:寿光市域村镇体系规划(2009—2030) 项目委托方:寿光市规划局
项目承担方: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工代号:GH09903A 编制完成时间:2009年6月 院长:
主管副院长:
所长: 朱方位
项目负责人:朱方位 张红岩
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 资质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81073) 规划设计资质证章:
2
3
4
目录
第一部分 规划基础 ..................................................................................................................... 8
1.1 规划背景 .......................................................................................................................... 8
1.1.1寿光市市域概况 .................................................................................................... 8 1.1.2城乡统筹战略背景 .............................................................................................. 11 1.2 规划地位和作用 ............................................................................................................ 12
1.2.1规划的地位 .......................................................................................................... 12 1.3 规划编制依据 ................................................................................................................ 14 1.4 规划范围与期限 ............................................................................................................ 15 1.5 技术路线 ........................................................................................................................ 15 1.6 相关规划信息整合 ........................................................................................................ 16
1.6.1山东省城镇体系战略布局 .................................................................................. 16 1.6.2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 .................................................................................. 17 1.6.3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 17 1.6.4寿光市土地利用规划(2000-2010年) ................................................................. 17 1.6.5寿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 17 1.6.6其它专项规划 ...................................................................................................... 18 1.6.7其它片区总体规划 .............................................................................................. 18 1.6.8各乡镇总体规划 .................................................................................................. 18 1.6.9现有各规划的评价 .............................................................................................. 18
第二部分 规划战略 ................................................................................................................... 21
2.1 发展条件解读 ................................................................................................................ 21
2.1.1区位交通条件 ...................................................................................................... 21 2.2.2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林地资源丰富,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 21 2.2.3水资源:严重缺乏,已经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 .......................................... 21 2.3.4经济增长迅速:优势产业明显,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升级 .............................. 22 2.3.5小城镇经济发展迅速,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 22 2.3.6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速快、城乡差距比较明显 .............................................. 23 2.3.7城镇化水平2008年已经超过50%,迫切需要城乡统筹 ............................... 23 2.3.8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城乡差距依然较大 .................................................. 24 2.3.9寿光市与其它县市对比分析评价 ...................................................................... 24 2.3.10寿光市村镇体系规划现状条件的基本判断 .................................................... 25 2.2 功能定位 ........................................................................................................................ 25
2.2.1区域经济联系分析 .............................................................................................. 25 2.2.2.功能定位 .............................................................................................................. 26 2.3 市域村镇体系发展目标 ................................................................................................ 26
2.3.1总体目标 .............................................................................................................. 26 2.3.2分阶段目标 .......................................................................................................... 26 2.3.3规划分阶段人均目标体系 .................................................................................. 27 2.3.4规划分阶段村镇体系发展指标体系 .................................................................. 27 2.4 村镇体系规划战略 ........................................................................................................ 29 2.5发达国家经验与启示 ..................................................................................................... 29
5
第三部分 市域村镇体系规划 ................................................................................................... 31
3.1 市域人口规划 ................................................................................................................ 31
3.1.1人口现状与分析 .................................................................................................. 31 3.1.2 市域人口变化特点 ............................................................................................. 32 3.1.3各乡镇人口分布 .................................................................................................. 32 3.1.4 户籍人口预测 ..................................................................................................... 33 3.1.5暂住人口预测 ...................................................................................................... 35 3.1.6市域人口规模预测结论 ...................................................................................... 36 3.1.7城镇人口与城镇化水平发展预测 ...................................................................... 36 3.1.8城镇人口预测结论如下 ...................................................................................... 37 3.1.9人口预测综合结论 .............................................................................................. 37 3.1.10人口与城镇化政策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市域城乡建设用地规划 ................................................................................................ 39
3.2.1城乡建设用地现状与分析 .................................................................................. 39 3.2.2市域城乡用地评定 .............................................................................................. 41 3.2.3 市域城乡建设用地人均指标控制 ..................................................................... 41 3.2.4 规划各阶段城乡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 42 3.2.5 市域城乡用地规划结构 ..................................................................................... 43 3.3 市域产业发展规划 ........................................................................................................ 43
3.3.1产业发展现状特征 .............................................................................................. 43 3.3.2重点产业选择及规划发展战略 .......................................................................... 45 3.3.3市域产业布局规划 .............................................................................................. 45 3.3.4重点产业园区规划 .............................................................................................. 46 3.3.5市域产业发展措施 .............................................................................................. 46 3.4 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 47
3.4.1市域空间管制分区标准 ...................................................................................... 47 3.4.2市域空间管制分区 .............................................................................................. 48 3.4.3空间管制分区控制表 .......................................................................................... 48 3.5 市域村镇体系布局规划 ................................................................................................ 49
3.5.1村镇现状布局与战略设想 .................................................................................. 49 3.5.2城乡居民点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 49 3.5.3市域村镇体系结构树 .......................................................................................... 50 3.5.4城镇职能性质规划 .............................................................................................. 50 3.4.5城市、城郊社区近期规划 .................................................................................. 51 3.5.6城郊社区规划 ...................................................................................................... 53 3.5.6 镇区和农村社区规划 ......................................................................................... 56 3.5.7镇区和农村社区规划 .......................................................................................... 57 3.5.8社区配置标准 ...................................................................................................... 61 3.5.9农村居民点规划撤并一览 .................................................................................. 62 3.5.10市域特色村庄规划引导 .................................................................................... 63 3.5.11市域村庄规划建设引导 .................................................................................... 65 3.5.12市域城乡一体规划实施措施 ............................................................................ 65 3.6 市域生态环境规划 ........................................................................................................ 65
3.6.1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 65
6
3.6.2生态保护建设目标与原则 .................................................................................. 67 3.6.3城乡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 69 3.6.4生态环境建设与治理对策 .................................................................................. 69 3.7 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 72
3.7.1综合交通规划 ...................................................................................................... 72 3.7.2供水工程规划 ...................................................................................................... 77 3.7.3排水工程规划 ...................................................................................................... 80 3.7.4电力工程规划 ...................................................................................................... 81 3.7.5电信工程规划 ...................................................................................................... 82 3.7.6热力工程规划 ...................................................................................................... 83 3.7.7燃气工程规划 ...................................................................................................... 84 3.7.8市域基础设施小结 .............................................................................................. 84 3.7.9基础设施廊道规划 .............................................................................................. 85 3.8 市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 85
3.8.1.市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原则 .............................................................................. 85 3.8.2市域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 86 3.8.3市域教育设施规划 .............................................................................................. 86 3.8.4市域文化设施规划 .............................................................................................. 87 3.8.4市域文化设施规划 .............................................................................................. 88 3.8.5市域体育设施规划 .............................................................................................. 89 3.9 市域社会保障体系规划 ................................................................................................ 90
3.9.1寿光市社会保障体系现状 .................................................................................. 90 3.9.2寿光市社会保障体系规划(五个方面) .......................................................... 91 3.10 市域综合防灾体系规划 .............................................................................................. 92
3.10.1市域抗震防灾规划 ............................................................................................ 92 3.10.2市域人防工程规划 ............................................................................................ 93 3.10.3市域预防突发灾害设想 .................................................................................... 94
第四部分 规划实施 ................................................................................................................... 94
4.1市域近期发展规划 ......................................................................................................... 94
4.1.1 期限与目标。 ..................................................................................................... 94 4.1.2近期行动策略 ...................................................................................................... 94 4.1.3近期城乡人口和用地发展规模。 ...................................................................... 94 4.2 规划实施措施 ................................................................................................................ 95
7
第一部分 规划基础
1.1 规划背景
1.1.1寿光市市域概况 1)地理位置
寿光市位于山东省北部,小清河下游,渤海莱州湾西南岸。跨东经118032’ ~119010’,北纬36041’ ~37019’。东邻潍坊市寒亭区,西界广饶县,南接青州市和昌乐县,北濒渤海,海岸线长56公里。纵长60公里,横宽48公里,市域面积207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43%。
城区位于境西南部,处北纬36°52′,东经118°44′。有公路、铁路通全国各地,交通便利。直线距离:至北京市400公里,至济南市165公里,至潍坊市37.5公里,至青州市区31公里,至广铙县城35.5公里,至昌乐县城20.5公里。正东达寒亭区界24.4公里,正西达青州市界9.2公里,正南达昌乐和青州市交界处16.8公里,正北达广饶县界42.48公里,东北达寒亭区界40公里,西北达广饶县界20.8公里,西南达青州市界12.4公里,东南达昌乐县界16公里。 2)行政区划
寿光市隶属山东省潍坊市。辖5个街道办事处,9个镇,975个行政村(居委会)。
5个街道办事处分别为:圣城街道办事处、古城街道办事处、文家街道办事处、洛城街道办事处、孙家集街道办事处。
9个镇分别为:稻田镇、侯镇、羊口镇、台头镇、化龙镇、纪台镇、上口镇、田柳镇、营里镇。 3)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寿光大地是一个自南而北缓慢降低的平原区。海拔最高点有孙家集镇三元朱村东南角埠顶处,高程49.5米;最低点在大家洼镇的老河口附近,高程1米。南北相对高差48.5米,水平距离70公里,平均坡降万分之七。河流和地表径流自西南向东北流动,形成大平小不平的微地貌差异。
(2)气候条件
寿光地处中纬度带,北濒渤海,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受暖冷气流的交替影响,形成了“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爽凉有旱,冬季干冷少雪”
8
的气候特点。
日照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607.4小时,日照率为49%。气温平均气温为12.4℃。境内温度相差在0.1℃~0.3℃之间,月平均气温7月最高,为26.2℃。1月最低,为-3.4℃。月平均气温年较差29.6℃。积温指标温度0℃的积温年平均4737.5℃,80%保证率积温为4618℃。最多年积温达5043.1℃(1997),最少年积温4420.0℃(1976)。降水历年平均降水量591.9毫米,最大年降水量1286.7毫米,最小年降水量299.5毫米。
风向、风速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偏南风,出现频率为9%。 (3)水文条件
寿光市历年平均降水599.9mm,年蒸发量1976.6mm境内有弥河、小清河、塌河、丹河、桂河等大小河及其支流十余条,基本上都自南向北流入渤海湾。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深80~90mm,径流总量年平均3.22立方米,而且近年明显减少。
寿光市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南北差异较大,在中部形成了咸淡水分界线。南部水质较好,贮量丰富,且易于开采;而北部水质差,矿化度高,淡水层埋深在100米以下,开采难度大,“引黄济青”灌渠在寿光北部经过,留有7个出水口,以解决北部供水不足的问题。
寿光市海岸线总长59.5公里,西起淄脉沟口,东至白浪河口。 (4)矿产资源:
寿光地下有较丰富的矿产,一是石油,二是煤炭,三是卤水。石油矿床位于寿光北部,储量可观。1986年始由江汉油田着手开发,被命名为“清河油田”。境中部有煤炭发现,埋深在500米以下,有开采价值。卤水资源储量大,深度一般在9~16°Be′之间,最高可达20°Be′;含盐量一般为100~150克/升,有的高达190克/升,比正常海水含盐量高3~4倍。地下卤水深度东高西低。境内各盐场卤水深度,以岔河、羊口盐场最高,平均12.5°Be′;菜央子、卫东盐场次之,卤水浓度平均为10°Be′。钠镁比值平均6.78。地下卤水,集中在寿光北部,呈平行于海岸线的连续带状分布,东30公里,宽约15公里,卤水总储量(0~80米)约30亿立方米。地下卤水浓度变化,由海向陆有一定的水平分带性,分为近岸低深度带、中间度浓度带和远岸浓度带。远岸浓度带极少受潮水影响,有变淡趋势。 4)历史沿革
唐代以前,寿光市内行政区划无考。唐代全县分东青龙、西青龙、秦城、南皮、丰城、孝义、长寿7个乡。北宋初年,将长寿乡划给昌乐,全县辖6个乡,“经数百年来未有之改”(《太平寰宇记》卷十八)。
明代全县分6乡、6隅、1镇(广陵镇),辖129社。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占县城,国民党县政府溃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
9
军民在牛头镇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其辖区主要在县境西北部。与此同时,国民党张景月部也在尚家庄拼凑县政府,其盘踞地点在县境东南部。双方在行政区划上,仍沿袭抗日战争前的旧制。
1984年进行机构改革,组建乡镇政权,人民公社解体。全县划为10镇、20乡。原前杨公社改为孙家集镇,稻田公社改为稻田镇,侯镇公社划为侯镇和岔河乡,上口公社划为上口镇和广陵乡,道口公社划为大家洼镇和道口乡,王高公社改为王高镇,台头公社划为牛头镇和台头镇,古城公社改为古城乡,北洛公社改为北洛乡,丰城公社划为丰城乡和南柴乡,马店公社改为马店乡,寒桥公社划为寒桥乡和洛城乡,纪台公社划为纪台乡和东埠乡,田马公社划为田马乡和赵庙乡,留吕公社改为留吕乡,五台公社改为五台乡,田柳公社改为田柳乡,南河公社改为南河乡,杨庄公社改为杨庄乡,卧铺公社改为卧铺乡,城关镇改称寿光镇,羊角沟镇仍其旧。1985年底,由寿光镇分出文家乡、张建桥乡,由稻田镇分出王望乡,由孙家集镇分出胡营乡。乡、镇政权建立以后,进行队改村工作。在自然村基础上,按户数多少,有分有合组建行政村,成立村民委员会。1993年6月,撤销寿光县,设立寿光市。2001年2月,对部分乡镇进行了合并,将赵庙乡并到田马镇,东埠乡并到纪台镇,胡营乡并到孙家集镇,丰城乡并到化龙镇,杨庄乡并到羊口镇,岔河镇、五台镇并到侯镇镇,寒桥镇并到洛城镇,牛头镇并到台头镇,王望镇并到稻田镇,广陵乡并到上口镇,改寿光镇为圣城街道办事处,改张建桥乡为张建桥街道办事处,将马店乡与文家乡合并,成立文家街道办事处。2003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张建桥街道办事处,并入圣城街道办事处;撤销古城乡、北洛镇,合并设立古城街道办事处;撤销洛城镇,设立洛城街道办事处;撤销孙家集镇,设立孙家集街道办事处;2005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大家洼镇,设立大家洼街道办事处;2005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卧铺乡,并入羊口镇;撤销王高镇,并入田柳镇;撤销道口镇,并入营里镇。至此,全市共分6个街道办事处,11镇、有1007个自然村,1022个村民委员会(居委会)。
2007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将大家洼街道办事处划归潍坊市寒亭区管辖。同年同意撤销田马镇,将原田马镇的行政区域并入稻田镇,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留吕镇,将原留吕镇的行政区域划归洛城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地不变。现寿光辖5个街道办事处,9个镇,975个行政村(居委会)。 5)人文资源
(1)资源丰厚的历史人文
1972—1989年,考古工作者在寿光境内发现古文化遗址143处,分布密集,有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和秦汉文化的遗物。
宁国寺在寿光小东关村(今银海路西侧,文庙街南侧),大殿佛像皆木质,雕
10
楼极精细,今已无存,唯院内之古槐尚在。
古墓葬:有仓颉墓在旧城西门外化,渤海路以西,为寿光游览胜地,墓地面积共10余亩,墓长宽各4.47米,高2.26米,四面护以短墙,四面绿水环绕,墓前有一启秘亭。清嘉庆年间,知县送明匾曰“始制文字”亭前有东西二水井,称“仓颉双井”清风拂拂,是夏日避署佳境,亦是吊古揽之名区,历代文人多有诗词凭吊。
寿光市现有省级文物4处,市级文物3处,县级文物13处,有必要进行文物保护规划。
(2)近代革命纪念地 寿光市烈士陵园:
寿光市烈士陵园位于市区北环路,占地80亩,是寿光市现存的历史最早的园林,初建于城区中心,1959年迁现址重建。园内埋藏着自辛亥革命至今,寿光籍和在寿光为国捐躯的3538名革命烈士。
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
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位于寿光市台头镇牛头镇村巨淀湖东岸,1993年12月竣工落成。纪念碑的右方是“八支队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 1.1.2城乡统筹战略背景
1)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是当前最重要的国家战略
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国家大政方针都把城乡统筹原则和内容放在首位,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已进入城乡一体化规划新时代。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诸多矛盾与问题等需要统筹城乡发展,而统筹城乡发展首先应统筹城乡规划。编制城乡总体规划正是顺应了时代的需要。单一的城市规划、乡镇规划、农村规划以及其它各类专项规划是难以单独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城乡共荣各项目标和任务的实现。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基于现有各级各类规划,又需要新的理念和方法来引导。各地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实践陆续展开。潍坊市也下发了全面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要求。 2)山东省对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
对于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省里提出两年时间实现规划全覆盖。在《关于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工作 进一步提高规划管理水平的意见》(鲁政办发〔2007〕79号)文件中第三部分提出:“深化完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探索编制市域城乡总体规划,促进区域统筹、城乡统筹。”这为本规划编制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法定基础。
11
3)寿光市城乡统筹建设发展要求
寿光市为了贯彻落实全省“一体两翼”战略布局,更深入的融入半岛都市群,抓住荣乌高速的贯通和滨海产业的发展机遇,近几年做出了一系列积极的举措。在2005年版的《寿光市战略规划》中,就已经提出了“全面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本次涉及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三农问题的决策,迫切需要制定系统的城乡统筹建设规划,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也是寿光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方向、新的突破点。
1.2 规划地位和作用
1.2.1规划的地位 1)概念辨析:
目前使用过的概念较多,含义应该有区别:
(1)市(县)域总体规划(区域规划范畴,区域发展的各项内容齐全,过去发改委做的较多)
(2)市(县)城乡总体规划(重庆,可以是城乡规划法规定的内容) (3)市(县)城乡统筹规划、市(县)城乡一体化规划、市(县)统筹城乡一体化规划(目前我们做的,一体化是目标,城乡统筹是理念或原则)
(4)市(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有编制办法)
(5)城乡统筹建设规划(我院起草山东省编制审批办法、以城乡统筹建设规划为准) 2)规划地位
根据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市域城乡一体化规划(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应以国家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为指导,并指导市域内的城市总体规划、镇规划和村
12
庄规划。
按照全省规划城乡全覆盖的要求,本规划的地位如下图。
《山东省城乡统筹建设规划编制审批办法》提出“城乡统筹建设规划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和区域性专项规划的依据。”全国、省城镇体系规划较为宏观,规划地域面积较大,城乡统筹问题很难解决微观问题。城乡统筹必须在城镇体系指导下在市(县)层面解决。
3)寿光市域村镇体系规划的作用
(1)指导中心城和各城镇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等下位规划的编制。
(2)统筹城乡发展中人口、用地、产业、空间、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生态环境等一系列要素,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3)对现有的各级各类总体规划进行整合、反馈与调整完善。
13
4)寿光市规划体系的确定
1.3 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法律依据);
(2)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乡规划有关标准、规范; (3)《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2006-2020年》
(4)《山东省城乡统筹建设规划编制审批办法》(技术规定); (5)《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 (6)《寿光市十一五规划》;
(7)寿光市各部门提供的其它现场调查资料。
14
1.4 规划范围与期限
1.4.1规划范围
(1)总面积:市域总面积2072平方公里。 (2)总人口:102.5万人
(3)区划:5个街道办事处,9个镇,975个行政村。
1.4.2规划期限
现状:2008年; 近期:2015年; 中期:2020年 远期:2030年; 远景:2050年左右。
1.5 技术路线
采用问题与目标导向法:
首先解读寿光市村镇体系发展现状,总结存在问题,制定发展目标,提出发展策略,展开村镇体系规划布局,提出实施政策措施。
本次村镇体系规划紧紧把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趋势,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五个统筹。
在规划中重点关注人口、用地、产业、空间布局、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八个方面的城乡一体化规划,制定相关政策,保障规划实施。
15
1.6 相关规划信息整合
1.6.1山东省城镇体系战略布局
“一体两翼”战略
“一体”指以胶济铁路为轴线形成的横贯东西的中间隆起带,寿光市就在这条带的中间位置。
山东省城镇发展格局: 一群双心六区四轴
“一群”即山东半岛城市群;
“双心”即济南、青岛两个省域中心城市;
16
“六区”即六个城镇密集区; “四轴”即四条城镇聚合轴。
1.6.2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
2006年底山东半岛城市群GDP总量14484.52万元,占全省的三分之二,超过了辽东半岛城市群所在的辽宁全省GDP总量,也超过了京津唐三市之和以及沪宁两市之和,经济总量和发展潜力都非常大。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土地紧缺、水资源不足、无序竞争、缺乏整合等问题。
形成六个等级的城市规模结构。规划到2020年,青岛、济南发展成为500万人、430万人左右的超大城市;淄博、烟台为2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潍坊、威海、日照为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东营、章丘等为5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寿光、诸城、青州等为20-50万人的中等城市。 1.6.3潍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在潍坊市总体规划中确定寿光市作为潍坊的次中心城市,2020年规划人口42-45万,城市职能为造纸、盐化工、蔬菜加工等。确定羊口、台头、侯镇、稻田作为中心镇(2-5万人)。稻田的职能为市场、交通枢纽、农副产品加工、轻工机械;侯镇的职能为市场、盐碱及石化、轻工机械、农副产品加工;羊口的职能为地方性港口、市场、水产品加工、盐碱及石化;台头的职能为市场、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等。
1.6.4寿光市土地利用规划(2000-2010年)
寿光市新的土地利用规划正在修编之中,本次规划应与其衔接。
1.6.5寿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寿光市域城镇体系发展应以寿光市区为中心;以潍高路、羊临路、昌大路、辛沙路及寿光城区的圣城街、渤海路为城市主要发展轴线,以稻田、候镇、羊口和台头等重点镇为支点,与产业发展和区域生态环境密切结合,形成二纵二横四个主要城镇带。
寿光市区,到2020年城市人口发展到50万。4个重点镇,分别为稻田、候镇、羊口、台头,每个镇到2020年人口控制在2-5万人。余下的10个一般镇。到
17
2020年每个镇人口控制在1万人以内。 1.6.6其它专项规划
寿光市近几年还编制了《寿光市战略规划》、《寿光市绿地系统规划》、《寿光市综合交通规划》、《寿光市村庄布点规划》《寿光市排水系统规划》、《寿光市供热系统规划》、《寿光市旅游规划》等专项规划。 1.6.7其它片区总体规划 1.6.8各乡镇总体规划 1.6.9现有各规划的评价 1)取得成绩
寿光市的城乡规划体系比较完善,规划的系统性较好。有效地指导了城乡规划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寿光市近年来获得了许多荣誉称号:
国家园林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中国蔬菜之乡
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先进单位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这些荣誉的取得与城乡规划体系的健全密切相关。
2)存在问题
(1)现存规划用地严重超标,用地布局凌乱;
寿北滨海片区规划开发规模过大,与潍坊滨海新城存在同质竞争而且处于劣势,应慎重考虑其发展规模;
各城镇规划缺乏协调性,未形成互补性较强的经济联合体,仍然以单打独斗的规划模式为主
(2)现存规划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表1:现存规划基础设施 乡镇名公共服务设施配套(2020年规划)
18
称 稻田 自来水厂1个(供水规模2.5万立方米/日) 污水处理厂1个(处理规模1.6万立方米/日) 变电站1个(最大电力负荷为1.5万KW) 电信局1个(装机容量3万门) 锅炉房3个 天然气站1个(供气规模为12000 M3/日) 自来水厂1个(供水规模5万立方米/日) 污水处理厂1个(处理规模3.5万立方米/日) 变电站1个(最大电力负荷为6.8万KW) 电信局1个(装机容量7.5万门) 锅炉房 天然气站1个(供气规模为5万标M3/日) 自来水厂1个(供水规模9000立方米/日) 污水处理厂1个(处理规模7200立方米/日) 变电站1个(最大电力负荷为6万KW) 电信局1个(装机容量2.75万门) 锅炉房1个 天然气站1处 自来水厂(7118.1立方米/日) 污水处理厂(6000立方米/日) 变电站(最大电力负荷为0.86万KW) 电信局(装机容量1.62万门) 锅炉房 天然气站 自来水厂 污水处理厂 变电站 电信局 锅炉房 天然气站 自来水厂1个(供水规模1.5万立方米/日) 污水处理厂1个(处理规模1.2万立方米/日) 变电站1个(最大电力负荷为4.8万KW) 电信局1个(装机容量2.65万门) 锅炉房(热负荷为90吨/小时) 天然气站1个(供气规模为3万标M3/日) 自来水厂1个(供水规模1.2万立方米/日) 污水处理厂1个(处理规模0.96万立方米/日) 变电站1个(最大电力负荷为5.5万KW) 电信局1个(装机容量2.8万门) 锅炉房 天然气站 侯镇 化龙 纪台 上口 台头 田柳 19
羊口 自来水厂1个(供水规模2万立方米/日) 污水处理厂1个(处理规模1.6万立方米/日) 变电站1个(最大电力负荷为4.6万KW) 电信局1个(装机容量6万门) 锅炉房 天然气站1个(供气规模为1600万M3/年) 自来水厂1个(供水规模8619.6立方米/日) 污水处理厂1个(处理规模6000立方米/日) 变电站1个(最大电力负荷为5.84万KW) 电信局1个(装机容量18980门) 锅炉房 天然气站 营里
1.6.9现有规划评价
(1)不足之一:由于缺少村镇体系规划的统筹和协调,各级各类规划衔接不够。
根据现有规划,全市各城镇规划2020年规划市域人口达140.6万人,城镇人口达96.2万人。而根据《寿光市总体规划》远期到2020年寿光市域总人口在120—125万人之间,城镇人口81.3万人以内。 各类规划互相矛盾的现象比较突出,迫切需要一个统筹的规划进行协调一致。
表2 各级各类规划确定的人口数量综合分析表
乡镇名称 中心城 稻田 侯镇 台头 羊口 化龙 2008年现状人口 (万人) 42 2.4 4.5 1.3 3 1.6 2020年规划城镇人口(万人) 50 8 8 3.5 8 3 2020年乡镇总人口 (万人) 62 13 12 6.6 10 5.5 2020年城镇化率 (%) 80 61.5 66.7 53.0 80.0 54.5 纪台 上口 田柳 营里 总计 1.5 2 1.8 1.5 道口划入1.0 62.3 2.7 4.5 4 2.92 1.5 96.2 5.5 7 7 6 3 140.6 49.1 64.3 57.1 50.1 53.2 68
20
(2)不足之二:
首先是水源问题,寿光属于缺水城市,一方面水资源的缺乏已经影响到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市域水系却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其次产业布局问题,现状中心城建设出现了工业包围城市的现象,布局调整在所难免。市域其它城镇的产业用地有比较分散,资源浪费现象突出。
再者个别规划不符合《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不符合寿光市总体规划,需要村镇体系规划进行协调。例如《寿北地区战略规划》、《侯镇化工园规划》等等。
另外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尚未普及到广大农村。城乡差别依然明显。 最后规划实施政策尚不明确,统筹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尚未明确。
第二部分 规划战略
2.1 发展条件解读
2.1.1区位交通条件
寿光市位于半岛城市群的中部地带,与济南、青岛的距离基本相当,宏观区位良好。济青高速、荣乌高速、东青高速为寿光构筑了快捷的高速交通网络。羊益铁路、德龙烟铁路为寿光市提供了便利的铁路交通。羊口港、小清河航道为寿光市提供了便利的水运交通。区域交通条件非常优越。
市域内省道达5条,贯穿是与的二级路标准以上道路达8条。
2.2.2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林地资源丰富,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寿光市已发现的矿产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天然卤水、地热、建筑用砂、煤等矿产资源。天然卤水是我寿光储量最大的矿产资源。卤水中含氯化钠、氯化镁、溴等矿物质,还含有碘、锶、锂、硼等经济价值较高的元素。盐及盐化工业已成为寿光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品之一。
2008年底,寿光林地面积达到22215.7公顷,林木蓄积量67.82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15.5%,较1989年提高7.5个百分点,仍然偏低。 2.2.3水资源:严重缺乏,已经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
寿光市多年平均水资源年可利用总量2.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25立方
21
米左右,不足全省人均占有量349立方米的2/3,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9。亩均占有水资源量170立方米左右,远远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近二十多年来,由于连年干旱少雨,地表径流减少,全市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开采地下淡水,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已形成了813平方公里的地下水漏斗区,北部浅层咸水南侵,造成了入侵区内10万多亩耕地失去了较好的浅层灌溉水源,近6万人口吃水困难,生态环境恶化。
2.3.4经济增长迅速:优势产业明显,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升级。
寿光市近5年经济增长率均保持在16%以上,第一产业所占比例连续5年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例连续5年增长,第三产业5年间有增有减,变化不大。
寿光市工业已初步形成了造纸包装、海洋化工、纺织服装、机械装备、板材家具等六大支柱产业,生物医药、石油化工、特殊钢材等新兴产业正在逐渐做大。
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寿光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年份 第一产业比例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7% 18.4% 17.1% 15.8% 14.5% 第二产业比例 44.8% 47.0% 50.4% 52.0% 52.8% 第三产业比例 34.5% 34.6% 32.5% 32.2% 32.7% 总值 增长率 (亿元) 155.5 193.0 231.2 268.1 332.9 19.8% 22.2% 17.1% 16.6% 17.3% 2.3.5小城镇经济发展迅速,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寿光市2007年5个街道办9个镇,除了化龙镇和纪台镇之外,其它各城镇财政收入均超过了1000万,其中侯镇、古城、洛城、上口、羊口5个城镇超过了3000万,侯镇更是达到了8100万,这种小城镇全面蓬勃发展的局面,在全省范围内也不多见,从经济基础上寿光的村镇体系具备了城乡一体化的条件。
单位名称 圣城街道 文家街道 古城街道 孙集街道 洛城街道 侯镇
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312798 123854 202000 111380 222641 272805 22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6750 6656 6619 6620 6636 6650 财政收入(万元) 10434 2229 4894 1034 3680 8099 化龙镇 台头镇 纪台镇 上口镇 稻田镇 田柳镇 营里镇 羊口镇 80490 183213 78660 142918 168055 117627 124825 229814 6497 6619 6398 6620 6619 6619 6619 6716 643 1965 574 3042 1464 2227 2082 4758
2.3.6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速快、城乡差距比较明显。
全国城乡收入差距从1978年到1984年在缩小,84年以后又逐渐拉大。1978年城乡收入差距是2.6:1,目前是3.2:1,山东省是2.9:1。寿光市2007年的城乡收入比是3.2:1。近五年这一指标呈上升趋势。
但是从恩格尔系数分析,从居民消费上看,居民生活还是趋向富裕的。
寿光市近5年城乡居民收入分析 年份 城镇居民人均工资(元)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2199 14517 17580 17852 20977 农民人均纯收入 4508 5016 5566 5936 6619 城乡差距 2.71 2.89 3.16 3.01 3.20 城镇恩格尔系数 34.5 35.7 31.4 33.9 34.1 乡村恩格尔系数 41.3 42.1 40.5 39.2 39.4
2.3.7城镇化水平2008年已经超过50%,迫切需要城乡统筹。
2008年寿光市城区和各乡镇驻地非农业人口47.8万人,城区和各乡镇驻地农业人口4.5万人,城镇居民总数为52.3万人,市域总人口102.5万人,所以2008年现状城镇化水平为51.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8%)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4.8%)6.2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较高,城乡统筹势在必行。
1997年以来城镇化率增长情况 年份 总人口(万人) 1997 103.6603 非农业人口(万人) 城镇化率 14.5320 14.01887 23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104.4379 105.1059 105.7464 106.0959 106.3855 106.4049 107.2974 107.7302 108.3871 102.3467 102.5211 14.9819 15.6894 16.3273 16.6593 17.4237 23.6951 26.5449 48.0336 52.0103 54.6893 62.5231 14.34527 14.92723 15.44005 15.70211 16.37789 22.26881 24.73956 44.58694 48.29522 53.14176 57.63254
2.3.8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城乡差距依然较大。
基础设施水平:寿光市实现了全部居民点通公路、客车、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互联网等等村村通工程。但是乡村的环卫系统、排水、供热、燃气、防灾等方面城乡差距依然较大。
社会服务事业:教育、卫生、文化、商业服务方面,近几年寿光市做了大量工作改善乡村服务设施,做到了覆盖乡村,但是服务设施的质量和档次尚需要提升。
社会保障事业:截至2008年末,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单位已达669家,城镇居民参保率90%,而乡村居民参保工作刚刚起步,参保率仅为6%。 2.3.9寿光市与其它县市对比分析评价
2007年山东省有22个全国百强县(市)。其中寿光市排在全国第41位,全省第7位。
从发展潜力上看寿光排在全省第4位,而发展水平和发展活力分别排在第9和第8位。
分析得出:寿光的综合实力具有一定优势,发展潜力较大,发展水平和发展活力还有待提高。
表 县市对比分析评价表 1 2 3 县(市)名称 位次 荣成市 龙口市 文登市 综合指数 发展水平 发展活力 发展潜力 13 87.063 91.869 91.577 62.784 16 84.223 87.255 89.590 66.853 19 81.003 85.918 87.327 55.518 24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胶州市 胶南市 即墨市 寿光市 蓬莱市 兖州市 章丘市 邹城市 招远市 乳山市 莱西市 诸城市 莱州市 新泰市 桓台县 平度市 广饶县 邹平县 肥城市 26 75.253 77.794 95.837 52.033 31 73.545 75.833 87.845 54.605 38 71.286 72.835 96.305 50.077 41 70.331 70.699 87.622 58.179 43 70.290 71.436 86.994 55.006 48 69.558 69.713 81.767 61.239 49 69.449 70.872 84.251 53.993 51 69.015 71.483 74.308 54.339 53 68.272 69.077 86.554 56.684 54 68.160 69.190 83.598 54.096 64 65.432 64.885 90.894 53.226 65 65.271 64.824 89.075 53.466 67 64.586 65.818 78.551 50.504 68 64.207 63.824 82.726 54.925 74 63.164 63.879 77.107 51.389 76 62.869 63.824 79.778 48.467 83 62.141 62.594 73.457 53.019 84 62.041 61.886 77.905 53.186 86 61.946 60.887 82.087 55.014
2.3.10寿光市村镇体系规划现状条件的基本判断 1)优势
经济基础雄厚、交通优势明显、发展环境优越。
2)问题
土地使用效率较低,建设用地超标现象较多; 产业结构仍需优化调整;
城乡差距明显,主要表现在城乡建设、设施配套、收入水平、财政投入、社会保障等方面;
生态资源环境保护不够,尤其是水资源缺乏并且污染严重,矿产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突出。
2.2 功能定位
2.2.1区域经济联系分析
北接:北部与能源基地东营对接
25
南联:加强与鲁南地区的经济联系 东融:融入半岛都市群
西依:紧紧依托济南都市圈腹地
海上:加强与天津港等渤海湾港口的海上联系
2.2.2.功能定位
1)潍坊总体对寿光的定位:
潍坊市的次中心城市
以造纸、盐化工、蔬菜加工为主要职能的综合性中心城镇
2)本次规划确定的寿光市的功能定位: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城市之一; 渤海南岸重要的海洋化工和造纸基地; 区域休闲旅游目的地;
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交易中心。
2.3 市域村镇体系发展目标
2.3.1总体目标
(1)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机制;
(2)城乡经济共同繁荣,培育地方产业集群,确定城镇产业分工,推广现代农业;
(3)缩小城乡生活水平差距,优先提高农民收入;
(4)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城乡一体化,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文化活动、教育、体育、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5)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6)改善城乡人居和生态环境。
2.3.2分阶段目标
2015年完成城乡互动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制基本建立。 2020年实现初步城乡一体化。
2030年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达到或超过韩国2007年的城乡发展水平; 2050年左右进入高度城乡一体化。
26
注:韩国2007年人均GDP2万美元,城镇化水平85%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达到城市的95.5%;日本人均GDP4.5万美元,城镇化水平90%以上。 2.3.3规划分阶段人均目标体系
年份 人均GDP城镇化城乡居民收(美元) 水平(%) 入差异系数(%) 5060 6122 7408 10000 16000 32000 57.50 59 61 64 69 77 3.71 7.00 10.00 18.00 35.00 60.00 2008 2010 2012 2015 2020 2030 2.3.4规划分阶段村镇体系发展指标体系
分类 指标层 单位 城乡高度一体化 % % % ≥75 0 ≥76 寿光城乡一体化各阶段目标值 2008 51 5.68 17.34 2015 60 3 20 2020 68 1 40 2030 75 0 50 2050 85 0 75 人口 人口城市化 率 文盲、半文盲率 城乡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非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比重 经济 人均GDP 农民人均纯收入 非农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 农村非农产
% ≥300 52.76 60 100 200 300 美元 元 % ≥45000 ≥80000 ≥98 5060 6200 85 10000 16000 32000 50000 13000 30000 100000 250000 93 96 97 98 % ≥8 3.62 4 5 7 8 % % ≥90 ≥50 27
44.88 3.046 38.5 10 60 20 80 40 90 50 值占农业社会产值 二元比较劳动生产对比系数 社会生活 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支出比重 城乡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 城乡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 城乡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数 城乡每百户使用国际互联网数 % ≥90 3.7089 10 30 60 90 % ≥50 16.48 20 25 40 50 % ≥30 17.7 20 30 30 30 人 ≥70 36 50 60 70 70 门 100 73 100 100 100 100 户 ≥80 10 20 50 70 80 交通网密度 km/k㎡ 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 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15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城乡高校入学率 城乡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环境设施 城乡安全饮用水普及率 城乡废水综合处理率 城乡综合垃圾综合处理率 城乡综合供热覆盖率 城乡综合燃气普及率
≥200 100 100 ≥12 152 53.84 85 8.5 170 60 90 9 180 80 100 12 200 100 100 12 200 100 100 12 % % 年 % 岁 % % % ≥82 ≥85 100 ≥80 ≥80 32 75 90 30 30 40 75 100 35 35 50 80 100 50 50 60 85 100 80 70 80 86 100 100 80 % % ≥60 ≥60 15 15 20 20 40 30 60 70 80 80 28
城乡综合消防设施覆盖率 城乡综合环卫设施覆盖率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环保投资占GDP比重 % 100 30 50 70 90 100 % ≥60 15 20 30 50 60 % 100 81.71 90 100 100 100 % ≥2 0.5528 1 1.5 2 2 2.4 村镇体系规划战略
1)区域协调战略
融入半岛城市群,依托环渤海经济圈,逐步发展为区域重点城市。
2)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人口、用地、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社会保障等要素,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统筹的发展机制,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村镇体系。 3)可持续发展战略
注重生态保护,高效利用矿产资源,节约水资源,促进市域生态优化。
4)加快小城镇发展
发展小城镇是促进城乡一体发展的重要手段,将小城镇作为城乡一体的纽带。
2.5发达国家经验与启示
寿光城乡一体化进程展望 阶段 目标 阶段 城乡互动发展 2015年人均(2009-2015) GDP10000美元。城乡收入比2:1.电气化水平100%;基础设施对接农村、制度障碍逐步破解,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韩国新村运动过程回顾 措施/措施/成果 基础建设阶段 改善生活环境---增加收入---转变态(1970-1973) 度;1971人均GDP286美元,城乡收入比100:67,1972为100:83,1970电气化水平20%。 扩散阶段 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为主;农村基础设施(1974-1976) 达到巨大改善;1976人均GDP为1000美元,城乡收入比100:84。 29
非农业,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 城乡初步一体人均化 GDP10000-20000(2015-2020) 美元。城乡收入比10:7;农村收入水平更快增长,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乡村居民素质显著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环境明显改善。 充实和提高阶农村产业深化发展。农民思想发生巨大段(1977-1980) 变化,生活水平极大提高,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生活水平;1980年人均GDP1598美元,城乡收入比100:84,电气化水平98%。 国民自发运动开展农村现代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民间阶段 组织。鼓励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1981-1988) 种经营。农民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水平接近城市居民;1988人均GDP4720美元,城乡收入比100:99。 政府加强农民伦理道德建设与法制教育,加强农村文明。民间组织强化,自主管理与发展成为特色。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城乡差距明显减小。耐用消费品普及;1990年代初城乡收入比100:95,2005为100:84.人均GDP1990为6482美元,2007达到2万美元。 城乡一体化基人均自我发展阶段 本实现(2021- GDP20000-300001989至今) 2030) 美元;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城乡收入差距不明显,收入比10:9。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文化娱乐需求增强。乡村基础设施达到较高水平,优美生态环境魅力。 城乡高度一体人均GDP30000美化 元以上,接近发达(2031-2050) 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的水平。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城市相差不大,城乡融为一体。
30
韩国经验 对比借鉴 从工业化、城镇化到城乡一体化 寿光已具备的基础和经验: 政府高效的公共服务和与时俱进的制度保障 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的改善 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 城乡一体制度的构建 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 3.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4. 基础教育 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及推广 5. 农业产业化经营 政府引导和制度建设的与时俱进 6. 政府的组织领导 重视培养民间组织的参与和调动农民参与的积韩国经验借鉴: 极性 1. 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积极农业生产结构改善和农业专业化 性 因地制宜,分类实施 2. 发挥民间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引导民间组建立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长效机制 织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 3. 加强职业教育,加强农民工的专业技能培训 4. 建立农业技术研发机构,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借助中介组织,加强农业新技术的推广 5. 增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加强支农力度 6. 把农村分为不同类型,分类引导 7. 通过法制建设,加强农村文明 8. 政府制度建设随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应体现时代性、动态性 第三部分 市域村镇体系规划
3.1 市域人口规划
3.1.1人口现状与分析
2008年,全市总人口102.5万人,共3.03万户,全市非农业人口47.8万人,农业人口54.7万人。
人口现状人口结构呈以下特点: (1)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2)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超过15% (3)暂住人口增加快。 (4)人口素质较高。
31
近12年人口变化情况
年份 总人口(万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机械增长率(‰)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103.6 104.4 105.1 105.7 106.1 106.3 106.4 107.2 107.7 108.3 102.1 102.5 13.72 12.84 11.66 12.06 10.60 10.17 9.03 9.90 10.20 9.49 8.36 8.54 6.21 5.83 6.15 6.16 5.83 5.86 6.40 5.96 6.30 5.77 6.26 6.91 7.52 7.01 5.51 5.90 4.77 4.31 2.63 3.94 3.90 3.72 2.10 1.62 0.21 -1.10 0.54 -0.83 -1.52 -1.73 -2.55 -0.55 -0.12 1.47 -64.09 1.73
3.1.2 市域人口变化特点
近12年寿光市人口变化情况以2006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自1997年至2006年市域人口总数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人口增长率多数年份高于3.5‰,其中1999年以前人口增长率均超过6‰。其中自然增长率一直呈下降趋势,而机械增长率呈上升势头,表明随着寿光市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完善,居民的生育观念有所变化。也是由于寿光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生活环境的日益提升,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机械增长由负值逐步转化为正值,而且机械增长率呈不断攀升趋势。
2007、2008年由于行政区划调整,寿光市大家洼街道办事处划归潍坊市寒亭区,人口出现突然变动,但是自然增长率下降、机械增长率上升的趋势并没有变。
3.1.3各乡镇人口分布
名称 寿光市 中圣城街道办事处 心洛城街道办事处 城 孙家集街道办事处 古城街道办事处 文家街道办事处
总人口(万人) 1021167 161527 97902 56879 55933 52843 城镇人口(万人) 60.2 42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2683.2 2243.4 679.9 789.9 776.8 733.9 32
侯镇 稻田 上口 田柳 台头 羊口 营里 纪台 化龙 94440 93038 66039 65520 59843 56534 54962 53520 52187 4.5 2. 4 2 1.8 1.3 3 2.5 1.5 1.6 441.3 664.6 846.7 624.0 421.4 128.8 192.2 575.5 516.7
3.1.4 户籍人口预测
人口预测的方法很多,这里结合各种预测模型和软件对人口预测各种参数的要求和寿光市人口资料的可获取程度,采用三种预测方式取平均数的办法,力求获得比较科学性的结论。 这三种方法分别是灰色系统模型、趋势预测法、增长率预测法。 1)灰色系统理论
灰色系统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由中国华中理工大学邓聚龙教授首先提出并创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基于数学理论的系统工程学科。我们选用GM(1,1)模型,一般情况下,GM(1,1)模型通过对数列长度的不同取舍,可得到系列预测结果,而组成一个预测灰区间,即灰平面,供决策选用。鉴于2006年以后人口存在行政区划的突变,所以各项因子均以假设行政区划的突变不存在,预测出假设区划不变的2030年人口,再减去大家洼的2030预测人口,1997年-2006年的数据确定一个增长率,来取得区划不变的2008年末的人口。
下面是建立的灰色系统模型:
X(t+1)=13220.541741e0.006788t-13116.881741
根据GM(1,1)模型预测后人口再减去大家洼预测人口后,所得出的各年人口结果为:
年份 2015 2020 2025 2030 预测(万人) 105.9 107.6 110.2 113.4
2)趋势预测法
趋势预测即假定这种变化的趋势保持不变,按过去已形成的发展状态推延未来,常用的是直线、二次曲线或指数曲线拟合城市人口或城市化度的时间序列变化,
33
推算出此趋势线将来时点的数值,从而得到预测值。在这里我们采用趋势预测法预测城镇化水平,模型公式为:UL={[P01(1+X1)n/K1]+[P02(1+X2)n/K2]}/P
式中:
UL:城镇化水平
P01 :基准期中心城人口数,2008年为42.04万人 P02 :基准期乡镇驻地人口数,2008年为5.8万人 X1 :中心城非农业人口增长率 X2 :乡镇非农业人口增长率 n:预测年数
K1 :非农业人口占中心城常住人口的比例 K2 :非农业人口占乡镇常住人口的比例 P:全市总人口
据分析预测,城镇人口的增长高于非农业人口的增长,至2015年X1 值为5%, X2值为5%, K1 值为0.65, K2值为0.55;至2030年X1值为3.1%, X2值为2.8%, K1值为0.7, K2值0.65。
根据趋势预测模型可以预测出以下结果:
年份 预测市域人口(万人) 预测城镇人口(万人) 2015 106.8 71.5 2020 112.6 82.4 2025 116.5 88.6 2030 120.7 94.7
3)增长率预测法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先后出现了三个生育高峰,从2007年开始我国第四次生育高峰如期到来。到2011年,我国人口的增长率可以达到4.65‰,到2025年左右,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可以达到现在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率水平,约为2.5‰。2011年到2016年,我国的人口增加值从每年607万人降低到每年467万人左右。从长远看,2030年的人口增加值为224万/年,而到2050年,人口增加值可以达到78万人/年,可以说,到了21世纪中叶左右,中国人口可以大致实现零增长。
寿光的人口自然增长也正处于这样一个时期,可以将2009年-2030年的增长率分为2009年到2016年和2017年到2030年两个阶段,
人口增长率的确定:
时间区间 1997-2003 2004-2008 34
2009-2020 2020-2030
自然增长率 机械增长率 综合增长率 5.38 -0.997 4.38 3.06 0.80 4.18 4.20 2.10 6.30 3.50 1.85 5.35
根据确定的综合增长率可以预测出以下结果:
年份 预测(万人) 2015 107.1 2020 110.2 2025 113.0 2030 116.0
4)三种方法预测结果汇总
根据三种方法预测出的寿光市域户籍人口数存在2-4万的差别,为减少预测误差,取三种结果的平均数作为最终预测结果:
年份 GM(1,1)模型 趋势预测 增长率预测 平均数 2015 105.9 106.8 107.1 106.2 2020 107.6 112.6 110.2 110.1 2025 110.2 116.5 113.0 113.2 2030 113.4 120.7 116.1 116.7
由此可以得出,规划预测寿光市域户籍人口近期到2015年约106万人,中期到2020年约110万人,远期2030年人口约117万人。 3.1.5暂住人口预测
根据寿光市公安局的统计资料,2007年寿光市各城镇暂住人口为10.4万人,2008年为10.9万人,呈逐年上升态势。这部分人口主要是寿光本地从乡村到城镇暂住为主,外地人员仅占所有暂住人口的20%左右,约2.2万人,这里面包括寿光各院校的户籍外学生。
寿光市近几年工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迅猛发展,寿光市将成为劳动力输入地,外来人口增长速度将逐年提升。
由于缺乏历年暂住人口的详细数据,根据寿光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预期,对外来人口做粗略的预测,近五年寿光市的经济发展速度维持在15%以上,估计外来人口的增长率应在5%以上。暂住人口的预测如下:
年份
2015 35
2020 2025 2030
暂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预测(万人) 2.9 3.8 4.8 6.2
3.1.6市域人口规模预测结论
寿光市域人口规模包括户籍人口和外来暂住人口,将两者预测结果相加便可得出市域人口规模的预测结果。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规划预测寿光市域人口规模近期到2015年约109万人,中期2020年约116万人,远期2030年人口约123万人。 3.1.7城镇人口与城镇化水平发展预测
根据城市经济学研究成果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下时,城市化发展处于缓慢阶段;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时,城市化处于起飞阶段;人均GDP在3000-10000美元时,城市化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人均GDP在超过10000美元时,城市化发展进入相对平稳阶段。
寿光市2008年人均GDP根据现行汇率计算已经突破5000美元,根据近五年寿光市的经济增长速度,考虑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预计2015年之前能保持12%-15%的增长率,也就是说2015年寿光市的人均GDP将达到10000美元。寿光市还将经历10年左右的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之后趋于平稳,到2030年将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
根据偌瑟姆S曲线表明:城市化发展超过30%以后,即迅速上升,到65-70%以后趋于平缓。所以寿光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预测在2015年左右将处在60-65%的水平,2020年将处于65%-70%的水平,2030年将达到75%左右。
本次采用两种预测方式测算城镇人口。
增长率法预测的城镇人口预测结果如下
年份 2015 2020 2025 2030 预测城镇人口(万人) 67.8 76.3 84.1 91.5 预测中心城人口(万人) 50.6 55.9 60.2 63.2
增长率法预测的城镇人口预测结果如下 年份 2015 2020 2025 2030 预测城镇人口(万人) 63.5 72.4 77.6 85.7 预测中心城人口(万人) 49.8 54.2 59.8 61.6
36
3.1.8城镇人口预测结论如下
年份 城镇户籍人口 暂住人口 城镇总人口 中心城 2015 62.5 2.9 65.4 48.2 2020 74.4 3.8 78.2 53.1 2025 81.3 4.8 86.1 58.0 2030 88.6 6.2 94.8 60.4
由此可以得出城镇总人口预测结论,规划预测寿光城镇人口近期到2015年约65万人,中心城48万人;中期到2020年约78万人,中心城53万人;远期2030年人口约93万人,中心城57万人。
农村人口近期到2015年约43.7万人,中期到2020年约43.7万人,远期2030年人口约28.6万人。
年份 市域总人口 农村人口 城镇总人口 城镇化率 2015 109.1 43.7 65.4 2020 113.9 39.3 78.2 2025 118.0 35.7 86.1 2030 122.9 31.9 94.8 60.0% 68.7% 73.0% 75.1%
3.1.9人口预测综合结论 1)市域人口规模
(1)预测远期2030年寿光市域城镇化率将由2008年51.0%增加到75%左右。 (2)预测远期2030年寿光市域常住人口将由2008年102.5增加到117万人左右。城镇常住人口将由2008年的49.4万人增加到86万人左右。
(3)预测远期2030年寿光市全市外来暂住半年以上人口将由2008年2.9增加到6.2万人左右。计入城镇人口规模。
(4)预测近期2015年寿光市总人口规模为109万人左右,中期2020年寿光市总人口规模为115万人左右,远期2030年寿光市总人口规模为123万人左右。远期2030年寿光市城镇总人口规模为93万人左右。
37
2)中心城人口规模
预测远期2030年寿光市中心城人口将由2008年的42万人增加到57万人左右。
中期2020年城乡人口地域分配预测
城镇名称 2020年农村人口 (万人) 7.5 3.5 3.1 4.0 3.0 2.5 1.8 2.0 2.0 2.0 - 31.4 2020年城镇人口 (万人) 51.4 7 4.4 4.5 2.0 2.0 1.4 2.0 2.0 1.5 - 78.2 2020年总人口 (万人) 58.9 10.5 7.5 8.5 5.0 4.5 3.2 4.0 4.0 3.5 4.3 113.9 2020年城镇化率 87.3% 66.7% 58.7% 52.9% 40.0% 44.4% 43.8% 50.0% 50.0% 42.9% - 68.7% 中心城 羊口 稻田 侯镇 化龙 纪台 上口 台头 田柳 营里 市域暂住人口 总计
远期2030年城乡人口地域分配预测
城镇名称 2030年农村人口 (万人) 5 2 3 3 1.5 2 1.2 1.5 2 1.8 - 23 2030年城镇人口 (万人) 57.3 10 5 6.0 2.5 2.5 2.0 2.5 2.5 2.0 - 92.3 2030年总人口 (万人) 62.3 12 8 9 4 4.5 3.2 4 4.5 3.8 6.7 123 2030年城镇化率 92.3% 83.3% 62.5% 67.0% 62.5% 55.6% 62.5% 62.5% 55.6% 52.6% - 75.1% 中心城 羊口 稻田 侯镇 化龙 纪台 上口 台头 田柳 营里 市域暂住人口 总计
38
3.1.10人口与城镇化政策措施
应对人口增长,加快城镇化发展,深入就业与户籍制度改革,提高人口素质,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就业体系。
改革户籍制度逐步减少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城乡福利差距,促进城乡人口流动和转移。
实现人口结构与城市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的联动调控。提高人口素质,制定人口结构持续优化政策。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通过发展经济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降低进入门槛吸引外来人口定居寿光。
统筹城乡就业。将城市优质人力资源导入农村,如教师、医生、科技人员、文化工作者等。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
制定就业优惠政策,大力开发农村本地人力资源,加强劳动力培训,变劳动力资源为劳动力资本。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鼓励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创造城乡公平的就业环境。强化劳动力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抓好城乡“零”就业家庭援助工作。
加快中心城建设,通过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择优培育重点小城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引导人口向城镇和社区中心集中。
3.2 市域城乡建设用地规划
3.2.1城乡建设用地现状与分析 1)地貌
全市地面海拔在1~49.5米(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下同)。整个市域是一个自南向北缓慢降低的平原区。海拔最高点在孙家集镇三元朱村东南角埠顶处,高程49.5米;最低点在大家洼镇的老河口附近,高程1米。南北相对高差48.5米,水平距离70公里,平均坡降万分之一。河流和地表径流自西南向东北流动,形成大平小不平的微地貌差异。
名称 缓岗(埠丘) 河滩高地 分布位置 孙家集、胡营、纪台、田马乡镇的大部分地区 共分3部分: 丹河东岸,南起田马、稻田两乡镇交界处,北至五台南端 弥河沿岸南起胡营、纪台以北,北至道口、南河南部 寿光城以北 与河滩高地呈间隔平行分布 马店乡大部分及丰城、南柴中部和南部 39
河间洼地 缓平坡地
微斜平地 浅平洼地 河滩地
从河滩高地、河间洼地到浅平洼地的过渡地带 侯镇、大家洼镇和道口、杨庄、卧铺的全部或大部,南河、台头镇的北部 渤海沿岸近海处,海拔高程约1~2米部位 2)耕地变化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寿光市域土地利用规模不断增大,土地面积不断减少。多数年份的耕地面积减少量都数倍于耕地增加量。九十年代初期开始,随着耕地保护意识的加强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每年耕地面积减少量大幅度减少,同时每年增加的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2003年以来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到2007年耕地的增加量已经超过了耕地的减少量,这表明耕地保护进入新的科学发展阶段。 3)建设现状
城市建设用地57.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37平方米。镇建设用地19.8平方公里,人均192平方米。乡村建设用地76.0平方公里,人均用地189平方米。人均用地均超过国家标准。现状城乡建设总用地为157.5平方公里。
用地分类 非建设用地总计 其中 农用地 水体 现状建设用地总计 其 城镇建设用地 中 乡村建设用地 区域性交通用地 盐田、滩涂及其它 合计
用地面积(km2) 1108.9 985.3 123.6 157.5 134 76.0 132 621.1 2072 构成(%) 53.5 47.5 6.0 11.9 6.0 5.9 6.4 28.2 100 4)城镇用地结构不尽合理
对比国际标准,分析寿光市中心城区用地结构,居住、工业、道路交通、绿化四大类用地总量比例偏高,导致与城市服务功能、居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用地、市政公共设施用地等比例偏低。四大类用地中,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道路用地人均指标均普遍超标。各乡镇更是每镇一个工业园,用地结构普遍不合理。
寿光市四大类用地人均指标与国标的对比(单位 :m2/人) 城市 市区 国际标准
寿光市中心城区四大类用地与国际标准的对比表(单位:%)
40
居住用地 37.6 18-28 工业用地 道路交通用地 38.8 10-25 20.4 7-15 绿地 11.3 ≧9
正在阅读:
寿光市域村镇体系规划说明书 - 图文06-05
高二旅游地理测试题(含答案)09-17
甲级单位编制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辅助应用软件项目可行性报告(立07-03
15.3串联和并联作业纸07-02
情绪情感练习10-19
第4章 长期股权投资01-22
office2003与2007兼容的一个文件格式关联问题 - 图文05-11
四年级作文一件感人的事07-25
广州市南沙中心医院简介及最新需求06-22
学院2012年上半年创先争优总结07-0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寿光
- 市域
- 村镇
- 说明书
- 体系
- 规划
- 图文
- 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中的问题以及对策
- 八下总复习导学案八课时
- 淘宝开小饰品店可行性分析
- 认真领会1135精神实质 大胆探索课堂教学方法 思想品德课的思考
- 第四章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
- 计算机应用基础复习题2016有答案
- 第10课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2)
- 微观习题2011.2 -
- 智能家居管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终极版
- HND商务通讯ICT
- 2017—2018年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教学设计精品优
- 江苏省历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决赛试题及获奖范文
- 微课慕课的关系
- 大学生综合素质论文
- 食品药品安全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 高考物理江苏专版总复习课时作业: 十九 动能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 反应器施工方案
- 建标44号--附件4
- 暖通问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