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6 硬件抗干扰技术

更新时间:2023-05-20 08:5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

第二章 2.6硬件抗干

扰技术

可靠性(Reliability):系统的可靠程度。与系统的内在质量、系统的设计水平、使用环境、运行维护水平有关。是衡量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包括:硬件的可靠性、软件的可靠性。影响系统硬件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就是干扰。 干扰:有用信号以外的噪声或造成计算机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的破坏因素。

系统抗干扰策略:软硬结合抗干扰。硬件措施得当,将大部分干扰消除,但仍然有少部分干扰串入系统中,

抗干扰技术:从系统硬件运行环境着手,解决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影响系统可靠运行的问题,消除干扰因素,改善运行条件。 内容:干扰源、干扰类型、干扰传播途径、抗干扰措施。

2.6.1 干扰源及干扰分类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

干扰源:干扰的来源或造成干扰的原因。 分类:按干扰源来分,有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

1. 内部干扰

由系统结构、制造工艺、安装等内在原因引起的干扰。 主要原因: (1) 元器件噪声; (2) 分布电容、电感引起的电磁感应; (3) 长线传输中波的反射; (4) 多点接地引起的电位差; (5) 电源系统引入的干扰。

2. 外部干扰

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干扰。 主要原因: (1) 大功率设备、输电线路发生的电磁

场; (2) 广播和通信设备发射的无线电波; (3) 自然界干扰,包括:天体辐射、雷

电、气温、湿度等。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

内外干扰本质相同,相互作用。通常采取消除干扰源、避开干扰源、切断干扰传播途径的方法,有效消除干扰。

干扰的作用方式分类:串模干扰、共模干扰。 1. 串模干扰及其抑制方法

串模干扰:串联于有用信号回路之中的干扰,即叠加在有用信号之上。 原因:(1) 内部干扰(信号源内部叠加的干扰)

(2) 电磁耦合引起的干扰(长线传输、空间电磁场、工频干扰)

C2

Us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

串模干扰示意图 电磁耦合引入串模干扰

串模抑制比:衡量系统抑制串模干扰的能力。

定义: NMRR = 20lg(Un/△Ui) (db)

Un:串模干扰信号的幅

值;

△Ui:Un引起输出的改

变折合到输入端的偏移量。

效果:△Ui越小,抗串模干扰的能力越强,即NMRR越大。

串模干扰的抑制方法:

采用滤波器:低通、高通或带通滤波器。

采用双积分式A/D转换器,消除尖峰干扰。

采用前置放大器,提高信噪比;采用隔离和屏蔽措施。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

采用高抗扰度逻辑器件;

采用双绞线作信号引线,减少电磁感应。

2. 共模干扰及其抑制方法

共模干扰:共模干扰是系统2个输入端上共有的干扰电压。

也称对地干扰、共模干扰。

原因:被测信号的接地点和计算机输入信号

的参考接地点,存在一定的电位差。

共模干扰示意图

UA=Us+Ucm UB=Ucm

由于现场与计算机之间相差几米甚至几千米,取决于现场情况和计算机的接地情况,Ucm可以是直流,也可以是交流;幅值可以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

共模干扰的影响:共模干扰对放大器的影响,是因转换成串模干扰而加到输入端的。 共模抑制比:衡量系统抑制共模干扰转化为串模干扰的能力。

定义: CMRR = 20lg(Ucm/Un) (db)

Un:是共模干扰信号Ucm

转换成串模干扰的电压幅值;

△Ui:Un引起输出的改

变折合到输入端的偏移量。

效果:Un越小,抗共模干扰的能力越强,即CMRR越大。

共模干扰向串模干扰的转换 CMRR与信号的输入方式有关,分单端输入和差动输入2种形式。

1.单端输入:一个输入信号,地端为参考电压; 信号 接收 器

单端对地输入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

2. 差动输入:2个输入信号,1个是高电平,

一个是低电平,以2个信号的差值来决定信号的幅值。

信号

接收

差动输入

共模干扰的抑制方法:

采用隔离技术,阻止共模干扰向串模干扰转换;

采用差动输入方式; 采用浮地屏蔽

采用仪表放大器,提高共模抑制比。 5.1.4干扰传播的途径

1.电路传播的干扰:共模干扰是系统2个输入端上共有的干扰电压。 (1) 漏电阻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

(2) 公共阻抗

汇流条

Rpn

ij

j 1

公共电源线的阻抗耦合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分开接地

(a)未分开接地 (b)未分开接地 (c)分开接地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

3)信号输入/输出回路

(4)电源回路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fe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