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重难点突破

更新时间:2023-12-16 19: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浮力》重难点突破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在综合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由“浮力”和“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两部分内容组成。教学的重点是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好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浮力的概念;另一方面,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做好准备。对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前面学习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但是,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重难点突破 1.浮力 突破建议:

引导学生观察水中冰山、鸭子、船等实物照片,分析物体受力,由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物体一定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

(1)感知浮力的存在

学生头脑中存在着关于浮力的学前经验,有些经验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如看到木头浮在水面上而铁块沉入水底的现象,学生往往认为漂浮在液面的物体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而沉入液体中的物体就不受浮力的作用。教学中,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可以让学生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木块、乒乓球和石块等放入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开展必要的体验性实验活动。在此基础上结合测量铝块浸没水中所受的浮力的演示实验,说明沉在液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测量铝块浸没水中所受的浮力实验中,可以增加一个对比性实验,更有利于理解浮力。用弹簧测力计称铝块的重力,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托铝块,让学生观察这时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思考测力计的示数减少的原因就是受到向上的托力,测力计的示数减少的数值等于向上的托力。然后将铝块浸没在水中,观察测力计示数的变化与前面相同。从而类比得出铝块浸没在水中时,也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的数值就等于测力计的示数减少的数值,为称重法测量浮力做好铺垫。最后再引导学生根据二力平衡等知识判断浮力的存在及大小,得出结论: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到一种向上托的力,这就是浮力。

(2)测量浮力的大小

把物体浸在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的值,就等于浮力大小。教科书设置的测量铝块浸没水中所受浮力的实验,一方面让学生感知浮力的存在,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一种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为后续的探究活动中的浮力测量做了方法上的准备。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

出利用“称重法”测浮力大小的方法:先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空气中所受的重力,再把物体浸入液体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则物体受到的浮力可以利用F浮=G -F进行计算。

(3)确定浮力的方向

初中学生对浮力的方向理解不够明确,对竖直向上体会不够深刻,竖直向上是指始终和水平面保持垂直并由下指向上。如能给学生演示浮力始终垂直于水平面,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基于这种教学需要,教师可以进行下面的实验。

实验器材:黄色乒乓球,红色细棉线,塑料胶布,水槽,水,小木块。

操作方法:把细线的两端分别用塑料胶布固定在乒乓球和水槽底部(细线的长度要适当),将水缓慢注入水槽,直到水将乒乓球浸没,观察细棉线,发现线在竖直方向被拉直。用小木块垫在水槽底部,让水槽倾斜一定程度,观察细棉线,发现线仍与水平面垂直,仍是在竖直方向被拉直。分析两种情况下乒乓球的受力情况,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得出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4)浮力产生的原因

可以结合前面一章学习过的液体压强知识,液体内部深度越大,压强越大进行说明。因为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以出示一个长方体铝块模型,告诉学生它有六个面,如果把它浸没在液体中,分析它的各个面所受到的压强大小和方向。指出长方体两个相对的侧面所受液体的压力相互平衡。长方体上、下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力存在压力差,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2.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突破建议:

应该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中提出问题及猜想,并通过实验检验这些猜想。在猜想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根据原有经验和知识进行合理推测,而不是胡乱瞎蒙。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排除不合理的猜想,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实验研究。也可以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合理猜想。比如同学们都知道“死海不死”,人们在死海里看书等,在其它水里是不可以的,请联系死海的特点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进行小实验:将饮料瓶慢慢压入水桶,体会浮力的变化,观察水位变化情况,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情况。进一步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在做以上的实验时学生可能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物体的重力、物体的体积、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形状、深度、液体的密度等因素有关系。

小组讨论验证猜想的办法,并把验证猜想的任务分摊到不同的小组,每小组只验证其中的一个猜想。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如何控制变量。验证猜想的方法有:

a.利用“称重法”测量浸没于水中不同深度的石块所受浮力大小,验证浮力的大小与浸没时所处的深度是否有关。

b.利用“称重法”测量石块浸入水中的体积不同时所受浮力的大小,验证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浸入水的体积大小有关。

c.利用“称重法”分别测量同一个石块浸没水中和浸没酒精中所受浮力大小,验证浮力大小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

d.将同一橡皮泥做成两个不同的形状,然后用“称重法”分别测量它们浸没到水中的浮力大小,从而看出浮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

分组实验完成后,可以组织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本组的实验操作、分析数据的过程,以及得出的实验结论。教师在合理性和规范性上给予指导,对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给予评价。最后总结各小组的验证结论得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物体浸没的深度等因素无关,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fd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