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撤市设区

更新时间:2023-10-05 00: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这篇文字是在网络上流行很久的文字:

2004年3月8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两会”顺利闭幕,这是整整10年来,黄岩区最正常的一次“两会”,整个台州好像都松了一口气。

但时至今日,谈起黄岩问题,台州市委、市政府仍然讳莫如深。浙江省委副秘书长王同元曾于2003年黄岩区人大休会期间率工作组赴黄岩调研。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王表示:“黄岩人大的事情,解决了就好了。你们要采访还是找当地。”

撤市设区初起纷争

“其实,现在的台州市区,就是当年的黄岩县。”一位离休干部对比着过去的黄岩县和现在的台州地图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台州市成立于1994年,由原来的台州地区改建而成,其辖区包括椒江、路桥、黄岩三区,以及周围的仙居、临海、温岭等六县(市),行政中心所在地从临海迁至椒江。

台州市区的两个区椒江和路桥,上世纪80年代初都属于黄岩县。随后,海门镇从黄岩独立出来,成为县级椒江市。1989年,黄岩也升格为县级市。1994年,黄岩市最富裕的路桥镇被分割出来,成为台州市的路桥区,黄岩市也撤市设区。

撤市设区之前,黄岩市已跻身全国百强县(市)、浙江省十强,是台州地区经济最发达的一个县。黄岩一直以工业为支柱,发展势头极其强劲。

“当时的黄岩市正在向中等城市靠拢,掌握的是县一级的独立财政和事权,并有部分地级事权。”一位老干部回忆说。

1994年,台州地委行署上报撤销地委设立台州市,并且市中心从原地区行署所在地临海市搬到椒江区。消息传来,立即在黄岩激起强烈反弹。

报告刺激黄岩市最深的有三点,第一,“黄岩市”从此不复存在,成为“黄岩区”;第二,作为黄岩市一部分的路桥镇将升格为路桥区,与黄岩区并列,财政完全独立;第三,黄岩作为县级市的独立财权、事权将完全丧失。

黄岩区政协委员喻允堂回忆说:“按照法律,撤市设区这样的大事,必须由市人大审议通过,可是根本没有,连黄岩市政府、市长办公室都没有研究过。只在台州地委研究通过,然后就上报了。”

于是,在1994年4月,黄岩市人大会议期间,160名人大代表(占总数的70%)联名上书党中央、国务院和民政部,要求撤销台州地委撤地设市的报告。

此举使台州地委大惊。

黄岩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海荣接到命令:一定要在黄岩人大通过一封信,以人大的名义

说明,之前的上书只是少部分人大代表的无理取闹,不是民意的体现,以此保证台州建市的顺利进行。

但是这封信无法在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获得通过,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也拒绝签字。

郭海荣以黄岩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的名义,在信上签字盖章。这封信否定了160位代表的决议,说:“少数人大代表??”

1994年8月,台州撤地设市,市中心从临海搬到椒江,黄岩撤市设区。

罢会、罢官、罢选

时隔一年,1995年3月,“黄岩市人民代表大会”已经顺延易名为“黄岩区人民代表大会”。由于台州建市之后的第一届市人代会将于4月召开,本次人大还要选举产生市人大代表,台州市有关部门已经多次在黄岩做工作,一定要把黄岩人大开成“胜利的大会,团结的大会,走向未来的大会”。

但是人代会开幕当天,全体代表站在会场门口拒绝进场,抗议一年前郭海荣强奸民意的做法。

罢会时间长达一天。区、市领导反复做工作,人大代表们回答可以开会,不过首先要罢免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海荣。省人大常委会一位副主任恳求道:“能不能先不罢免,由省委成立一个调查组调查一下?”

一位人大常委马上反驳说:“还有必要调查吗?去年的人大代表都在现场,是不是这样的情况大家很清楚。”

不得已,领导只得同意人大复会之后的第一项程序,就是无记名决议对郭海荣的罢免案。

投票结果为赞成169票,反对22票,弃权21票(当天会议应到代表228名,实到212名),罢免案当即在一片掌声中通过。

根据《法制与新闻》杂志1995年的报道:“晚9时许,参加人代会的200多名代表列队走出了会场。尽管下着小雨,但仍有上千名群众聚集在区政府的大门口,冒雨欢迎人民代表,有的还放起了鞭炮。不少代表激动得热泪盈眶。”

当年的人大代表邱福生向《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回忆说:“罢免郭海荣以后,我记得天已经很晚了,有饭店给我们免费送来馒头。老百姓的喊声此起彼伏:‘人民代表好’,‘人民代表万岁’??”

罢免郭海荣并没有解决问题,代表们出于对黄岩撤市设区的抵触心理,在选举出席台州市首届人大的54名代表时纷纷弃权,结果无一候选人超过半数。选举宣告失败。

相反,黄岩“两会”以绝对多数票分别通过了“要求恢复黄岩市”的人大决议案和政协

建议案。

黄岩人大的“罢会、罢官、罢选”惊动了浙江省委。

1995年3月下旬。省委书记办公会议对黄岩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形成1995年3号会议纪要(以下简称《纪要》)。该纪要明确指示:“黄岩撤市设区后,财政体制相应改为区级财政体制,但考虑到该地实际情况,原县一级财政的利益格局基本维持不变,原则上保留县一级事权。”

虽然没能恢复黄岩市,但是财权、事权下放已经意味着黄岩的半独立。于是,在4月再次召开的黄岩区人大会议上,代表们一次性选足了台州市首届人大代表。

遗憾的是,浙江省委的《纪要》在台州并没有被执行。

财权事权争夺八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只有中央、省、县三级行政机构,地区行署作为省政府的一个派出机构,管理本地区的县。1982年,经过在江苏省的“地改市”、“市管县”试点以后,“市管县”体制在中国迅速普及。台州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1994年撤地设市。

与全国大多数地区的省、地(市)、县(市)三级管理体系不同,浙江省大部分县和县级市的党政一把手以及财政都直接由省管理,实行省、县两级管理。中国只有浙江和海南实行这样的管理体制。

近10年来,浙江省的县权进一步下放。1992年,浙江先对省内13个经济强县下放了审批权;1997年,又在萧山、余杭试行部分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2002年8月,浙江省委办公厅下发文件,扩大绍兴等17个县(市)的经济管理权限,将313项本该属于地级市经济管理的权限下放到上述17个县,内容涵盖了计划、经贸、外经贸、国土资源、交通、建设等12大类扩权事项,几乎囊括省市两级政府经济管理权限的所有方面。这次权限的下放,后来被归结为四个字——“能放都放”。

在这样的背景下,县级财政直接上交到省,而地级市所能够获得的可支配财政收入,仅限于所辖各个城区。而对于并入市区的县级区而言,在按规定向省上缴一定比例的财政收入之外,还要再向市级财政上缴一定比例的财政收入。

当地的研究者分析说,这种管理体制使得地级市发展受到限制,但却让县域经济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作为原来财政独立的县级黄岩市,每年只需要向浙江省上缴基数已定的预算内财政(1994年划定基数为2058万元),和超基数财政收入的20%。1994年台州建市方案甫定,黄岩一方面失去了财政收入大户——商业发达的路桥镇,另一方面还要多缴纳超基数财政收入的30%给台州市,一进一出,损失颇大。

而事权方面,究其实质也是利益。黄岩由市改区之后,丧失了绝大部分独立审批权、人

事任免权。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银行业务中,外地汇入黄岩的款项,凡收款人地点填写台州市黄岩区的,均通过电子联行汇到台州(椒江)再转入黄岩区人民银行,时间上比直汇黄岩要迟2天。

一位企业家对《瞭望东方周刊》说:“这个事权问题对企业的影响有多大,其他的先别说,我几乎每天要到13公里外的椒江(台州市政府所在地)跑两趟,光是汽油就浪费了多少?”

人大代表、黄岩果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柴建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黄岩撤市设区之后,大一点的土地审批都要经过台州市。黄岩现在68%是山区,发展的还是工业。要建一个39平方公里的开发区,上报到市里,台州市得把这个数字放到整个市区的用地指标里一起考虑,就是不能批。结果黄岩只能搞一个19平方公里的开发区,根本不够用。”

这位企业家在名片上把自己的公司地址写成“浙江省黄岩??”,而不是“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他告诉记者,好多黄岩企业家的名片上都没有“台州”二字。这一点也在记者后来的采访中得到证实。

台州市也有自己的难处,由于浙江实行的是省、县二级管理,地市一级相对虚弱。从表面上看,台州市下辖三区六县,事实上临海、玉环等六个县(含县级市)的财政收入只是虚账,直接上缴到浙江省,台州市掌握的财政只来自椒江、路桥和黄岩三区。

台州市财政局预算处的林处长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台州市属的一些县财政都是不错的。我两年前在玉环县做财政局长的时候,日子过得不错。现在到了台州市就得过穷日子了。台州财政收入少,只有黄岩、椒江、路桥三个区。”

以2003年为例,根据台州市财政局提供的数据,台州市的财政收入为108.68亿元。但实际台州市可支配财政收入远远低于此数字。当年黄岩区上缴了1.45亿元,占整个台州市可支配财政13.4%。从中可以计算出,台州市真正可支配财政约为10亿元。

如果失去了黄岩的财政贡献,本来就不宽裕的台州财政将更为紧张。

尽管有省委的《纪要》,但台州市并未执行,而黄岩对于独立财权和事权的主张成为每年人大的重要内容。在一年一度的黄岩两会上,对于撤市设区的抗议,成为两会的主轴。结果黄岩“两会”被称为“年年难开年年开”,黄岩区历任区委书记、区长都把开好“两会”列为任内的头等任务。

从1996年开始,每年黄岩区“两会”上都会通过人大决议案和政协建议案,要求黄岩恢复县级市建制和落实省委1995年3号《纪要》,后来还通过决议案要求黄岩区政府向台州市政府申报。

1995年之后8年内,黄岩区委书记已经换了5个,平均任职时间不足两年。

8年内,关于落实财权事权的提案年年出现,而由于迟迟无法落实,多次出现“两会”休会,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屡屡上访。

从2001年开始,黄岩区政府在每年“两会”上,还必须向大会专项报告财权事权的落实情况,和区政府在过去一年中为落实黄岩县级财权事权所做的工作。

2000年“两会”期间,当时的区委书记曾指责人大代表搞“非组织活动”,并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恰逢当年是台州市人大的换届选举,黄岩区仅有4位代表得到超过半数的选票,8位市下派的候选人和这位区委书记,全部落选。

一位人大代表总结这8年说:“一开始我们主要想把台州市搬回到临海去。因为撤销黄岩市是违背有关程序的,那时候椒江的台州市行政中心正在建造过程中,我们以为台州市搬回去的话,黄岩市就保住了。1997年以后,台州市搬回临海是不可能了,我们就退而要求黄岩撤区设市,并落实1995年的省委《纪要》收回财权事权。再到2000年,看到萧山、余杭成了杭州的区,鄞县成为宁波的区,但是财权事权独立,我们从现实考虑,就先要求落实财权事权了。”

“留守政府”以及最终妥协

截至2002年,黄岩区上缴台州市财政近8亿元,而且每年的数字都在增长。随之一同增长的是黄岩“两会”代表、委员的不满。

2003年黄岩区“两会”召开之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会议之前都要求先落实黄岩财权事权再开会,使预备会一直无法顺利进行。僵持3天之后,3月19日,台州市委书记史久武与代表、委员对话,要求先把会开起来,在会中再与代表、委员协商。

3月20日区人大会议正式开幕,仅隔2天,即3月23日就因无法顺利进行而休会。

3月25日,70余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赴杭州上访,向省委、省政府报告,要求督促台州市尽快落实黄岩县一级财权事权。恰逢此后SARS肆虐,一切工作停顿。SARS之后,浙江省委省政府下派工作组专项调查。但是由于没有实质性进展,黄岩两会持续休会长达8个月。这一届人代会恰逢换届选举,按照法理,新一届人大常委会未成立,又未选举产生新政府和任命法院、检察院领导,因此在去年的大部分时间内,黄岩区出现了全国罕见的“留守”政府。

2003年9月4日上午9点半,130多位黄岩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分乘58辆轿车开赴台州市委市政府,要求与市委市政府领导对话。记者从当时的录像片中看到,近60辆轿车排成一列,每辆轿车前窗上贴有红色号码,打着双黄灯缓缓前进,秩序井然。

到达市府大楼后,代表委员们列队进入会场,然后顺序发言,没有出现争抢话筒的混乱场面。除了少数人略有激动,大部分发言都很克制。发言内容主要还是集中于吁请财权事权的尽快落实。

市委书记史久武发言时,会场内非常安静。略有些不和谐的是会场内烟雾缭绕,并且时有手机铃响。

当天的对话没有形成决议,下午1点代表委员们离开会场。

2003年10月10日,台州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终于讨论通过了调整市与黄岩区收入分配及事权的决定。在收入分配上,黄岩的区级财政体制维持不变,但是上缴市级财政数目调整为年地方财政收入的5%(原为30%),黄岩区原则上保留县一级事权。

根据目前的预算,妥协方案使2004年台州市财政可支配收入减少了1个多亿。“台州的财政一直都不宽裕。除掉2004年财政收入的正常增长,预计2004年可支配收入与2003年基本持平。”台州市财政局的王局长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休会8个月之后,黄岩区“两会”分别于2003年11月3日(人大)和6日(政协)复会,顺利选出新一届区人大、区政府和区政协三套班子,结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长的地方留守政府。

黄岩问题终以双方的妥协告一段落。

事权的解释和落实

“黄岩叫好,我们肯定叫穷。”台州市财政局预算处的林处长苦笑着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台州的财政是吃饭财政。公职人员有8000多,每个人一年就要五六万。台州市开发区是行政中心搬过来之后才兴建的,没有什么工业基础。所以台州市自己没有钱,靠儿子养。何况儿子也不多,只有三个,现在还少了一个。除了自己节省之外,我们只能打报告向父亲(浙江省)要钱,也不知道能要多少钱。”

对于妥协方案,黄岩方面也并不只是“叫好”。

记者问道:“黄岩的财权、事权解决,能不能说黄岩问题就解决了呢?”

政协委员喻允堂回答道:“还差得远,即使是财权事权完全落实,黄岩的损失也非常大。1300多年的知名度没有了,还丧失了路桥等乡镇。财权上有一个5%的尾巴,大概每年还要上缴3000万到5000万元给台州市。黄岩从1993年开始向中等城市发展,如果没有撤市设区这么一折腾,现在很有可能已经是一个中等城市了。本来是整个台州地区的龙头,现在的经济发展已经明显落后。”

《瞭望东方周刊》得到的资料显示,2003年黄岩GDP增长13.2%,而椒江和路桥则分别为15%和15.1%,黄岩也低于整个台州市平均的14.9%。

另外,1994年撤市设区前,黄岩(含未划分的路桥)市的GDP远高于台州地区的温岭,而2003年,现在的黄岩区加上路桥区还比不上温岭。

台州市经济委员会政策调研处、法规处副处长王若嘉也承认:“当然由于种种原因,黄岩这几年发展是不如以前了。”

人大代表邱福生则强调:“黄岩的事权落实情况具体如何,今年只是一个开始。黄岩人大已经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调研小组负责监督落实。”

今年两会开始,黄岩区人大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铁路设站问题和水资源使用问题。

正在确定设计方案的甬台温(宁波-台州-温州)铁路究竟如何经过台州,能否在黄岩设立一个车站,是今年黄岩两会上的热门议题。和此前的财权、事权问题一样,黄岩两会代表委员又通过合法途径表达了自己的意见,163名人大代表和120名政协委员已经正式向铁道部、浙江省政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而水资源问题则是黄岩区和台州市之间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整个台州市区的生活和工业用水来自黄岩境内的长潭水库。随着整个台州市的经济发展,用水需求日益高涨。今年,长潭水库的二期供水工程将开始动工。

1月28日,黄岩两会代表、委员通过一封致市委、市政府领导的信,认为二期工程立项不符合法律程序。根据代表们的解释,水库的管理和监督权是标准的“县一级”事权。但是二期工程立项时,却避开了黄岩区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由台州市确定了方案。更加重要的是,黄岩区本身用水就非常困难,能否大规模支持整个台州市区还有待商榷。

代表们认为,事权的解释和落实的确只是刚刚开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f8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