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更新时间:2023-12-04 06:4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一、理论部分

1. 301. 何谓生物药剂学?研究它的目的是什么?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与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生物药剂学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评价药剂质量,设计合理的剂型、处方及生产工艺,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使药物发挥最佳的治疗作用。

2. 302. 请叙述药物的体内过程包含的范围?

⑴ 吸收过程 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内循环的过程;

⑵ 分布过程 分布是指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转运的过程;

⑶ 代谢或生物转化过程 药物在吸收或进入体循环后,受肠道菌丛或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

⑷ 排泄过程 排泄是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3. 303. 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细胞膜主要由磷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所组成。以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本结构,磷脂质与结构蛋白相聚集、形成球形蛋白和脂质的二维排列的流体膜。

4. 304. 简述生物膜的性质?

⑴ 膜的流动性 构成的脂质分子层是液态的。具有流动性。

⑵ 膜结构的不对称性 膜的蛋白质、脂类及糖类物质分布不对称。根据蛋白质在脂质双分子层的不同位置,膜中蛋白质可分为“外在蛋白”和“内在蛋白”。膜外的蛋白质和脂类大部分以糖蛋白和糖脂的形式存在。

⑶ 膜结构的半透性 膜结构具有半透性,某些药物能顺利通过,另一些药物则不能通过。由于膜的液体脂质结构特征,脂溶性药物容易透过,脂溶性很小

的药物难以通过。

5. 305. 药物的跨膜转运有哪几种机制?

⑴ 被动扩散 指药物的膜转运服从浓度梯度扩散原理,即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分为单纯扩散和膜孔转运两种形式。

⑵ 载体媒介转运 借助生物膜的载体蛋白作用,使药物透过生物膜而被吸收的过程,可分为促进扩散和主动转运两种形式。

⑶ 膜动转运 是指通过细胞膜的主动变形将药物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的转运过程,可分为胞饮和吞噬两种形式。

6. 306. 被动转运具有哪些特点?

(1) 药物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的顺浓度梯度转运; (2) 不需要载体,膜对药物无特殊选择性;

(3) 不消耗能量,扩散过程与细胞代谢无关,不受细胞代谢抑制剂的影响; (4) 不存在转运饱和现象和同类物竞争抑制现象。

7. 307. 何谓促进扩散?有那些特点?

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usion)又称易化扩散,是指一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过程。特点:

⑴ 由于需要载体参与,促进扩散具有结构特异和饱和现象。

⑵ 结构类似物往往会产生竞争作用,一种物质的促进扩散会被另一种物质所抑制。

⑶ 促进扩散服从顺浓度梯度扩散原则,不消耗能量。

⑷ 促进扩散的速度要比单纯扩散速度快得多,某些高极性的药物的促进扩散转运速度更快。

8. 308. 主动运转有那些特点? ⑴ 逆浓度速度转运; ⑵ 需要消耗机体能量;

⑶ 需要载体参与,载体物质通常与药物有高度的选择性; ⑷ 主动转运的速率及转运量与载体的量及其活性有关, ⑸ 结构类似物能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

⑹ 受代谢抑制制剂的影响,如2-硝基苯酚、氟化物等物质可以抑制细胞代谢而影响主动转运过程;

⑺ 有结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如胆酸和维生素B2的主动运转只有在小肠上段进行,而维生素B12则在回肠末端被吸收。

9. 309. 简述胃肠道不同部位 pH值?及转运药物大约时间为多少? 胃的pH为1~3,转运时间30~40 min, 十二指肠的pH为4~6, 转运时间很短6 s; 小肠的pH为6~7,转运时间2~8h, 结肠的pH为8,转运时间长达24h。

10. 310. 循环系统转运的过程?

⑴ 被胃吸收的药物经胃冠状静脉、胃网膜左静脉等进入肝门静脉; ⑵ 吸收到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中的药物经过十二指肠静脉、小肠静脉、上肠系膜静脉进入肝门经脉;

⑶ 由大肠吸收的药物经过上肠系膜静脉、下肠系膜静脉进入肝门静脉; ⑷ 药物由肝门静脉、进入肝继而进入体循环;

⑸ 淋巴液是由胸导管注入左锁骨下静脉进入全身循环,经淋巴系统吸收的药物,不受肝首过作用的影响。

11. 311. 何谓药物的“肝首过作用”?

药物透过胃肠道生物膜吸收经肝门静脉入肝后,在肝药酶作用下药物可产生生物转化。药物进入体循环前的降解或失活称为“肝首过代谢”或“肝首过效应”。肝首过效应愈大,药物被代谢越多,其血药浓度也愈小,药效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12. 312. 药物在淋巴液中的吸收、转运有什么特点?

⑴ 淋巴液的流速比血流慢得多,约为血流的1/500~1/1000。故对一般药物淋巴系统的转运几乎可以忽略。

⑵ 淋巴液流速因摄取脂肪而加快时,则流经淋巴系统的药物量将有所增加,故对结构与脂肪相似的药物或大分子药物,淋巴系统可能发挥作用。

⑶ 淋巴液从肠淋巴管、胸导管直接注入左锁骨下静脉进入全身循环,对药物不经门静脉而受肝脏首过作用影响,具有一定意义。

13. 313. 何谓多晶型现象?各型之间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有何差别变? 化学结构相同的药物,由于结晶条件不同,可得到数种晶格排列不同的晶型,这种现象称为多晶型现象。

多晶型可分稳定型、亚稳定型和无定型。

稳定型熵值最小,熔点高,溶解度小,溶出速度慢;无定型溶解时不必克服晶格能,溶出最快;亚稳定型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其熔点较低,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

14. 314.何谓释放度?药典2005年版规定有几种释放度测定方法,各适合于哪些制剂?

释放度系指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等在规定条件下释放的速度和程度。共有三种方法,分别适于:

⑴ 用于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 ⑵ 用于肠溶制剂 ⑶ 用于透皮贴剂

15. 315. 何谓溶出度?测定溶出度有何意义?

溶出度是指在规定溶出介质中,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对固体药物制剂而言,溶出是影响吸收的重要因素。如果某些难溶性药物不易从制剂中释放、溶出,则该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很低。对于药理作用强烈、安全指数很小的药物,如果制剂溶出太快,则极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因

此,固体制剂的溶出速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物的吸收情况,可以作为考察固体制剂内在质量的指标。

16. 316. 何为定位释药制剂?口服定位释药制剂有哪三种?

为了改善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避免其在胃肠生理环境下灭活或避免缓、控释制剂因受胃肠道运动影响而导致吸收不完全,或为了治疗胃肠道局部疾病,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等,需要将药物口服后直接输送到某一特定部位吸收的制剂称为口服迟释制剂,亦称为口服定位给药系统。

根据药物吸收部位与胃肠道不同病灶部位,口服定位给药系统分为口服胃滞留制剂、口服小肠迟释制剂和口服结肠迟释制剂三种。

17. 317. 药物在什么情况下发生蓄积?其机理?

当药物对某一些组织有特殊的亲和性时,该组织就可能成为药物的贮库。此时药物从组织解脱入血的速度比进入组织的速度慢。这种药物连续应用时,该组织的药物浓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即发生蓄积。其机理如下:

⑴ 油水分配系数较高的药物具有较高的亲脂性,容易从水性血浆环境中分布进入脂肪组织。这一分布过程是可逆的。但药物从脂肪组织中解脱非常慢,以至于药物已从血液中消除,组织中的药物仍可滞留很长时间。

⑵ 细胞内存在的蛋白质、脂肪和酶等,能与药物产生非特异性结合,但一般是可逆的。由于结合物不能透过细胞膜,故使药物蓄积在组织中。

⑶ 在某些情况下,药物能够不可逆的与特殊组织结合,例如某些药物或代谢中间产物可与组织蛋白以共价键不可逆结合。

18. 318. 人血浆含有60多种蛋白质,其中有几种与大多数药物结合有关? 人血浆含有60多种蛋白质,其中三种蛋白质与大多数药物结合有关:即白蛋白(albumin)、α-酸性糖蛋白(alpha acid glycoprotein, AAG )和脂蛋白(lipoproteins)。

白蛋白占血浆蛋白总量的60%,在药物-蛋白质结合中起主要作用。大多数酸性药物和一些碱性药物如青霉素类可与白蛋白结合。许多碱性和中性药物如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ew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