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更新时间:2024-07-09 23: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1、10年来人口增长 历史时期 农业革命之前 人类的生产劳动 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 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 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 人口变化的原因 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 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 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 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 工业革命以后 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 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 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自然增长率水平 发达国家 保持较低水平 发展中国水平较高 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 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 今后变化趋势 1 家 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 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 人口基数大 中国 水平较低 增长缓慢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
人口问题
历 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模式——原始型 人口增长过快 史 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模式——传统型——————儿童比重过大 轨 增长减缓阶段—— 人口增长缓慢 迹 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 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 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 人口的迁移
1、 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2、 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19世纪以前 特点 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 迁出地区 旧大陆(亚非欧) 迁入地区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原因 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意义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第二次世人口从发展中国拉丁美洲、亚西欧、北迁入地区经调整了劳动力空2 界大战以后 家流向发达国家;洲、非洲等 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 美、西亚、济发展快 北非 间分布不均 3、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增减。 4、 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 时代 古代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大批迁入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政府组织“屯垦戍边” 当性中国成立受国家政治政策影响大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有计划、有组织 东部——西北和东北 沿海——内陆 代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户籍管理制度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 (改革开放政策) 迁移流量大,流向改变 西部——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农村——城市 5、 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短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
展,缩小地区差异。 6、 人口迁移效应 对迁入地区 对迁出地区 积极 提供廉价劳动力,节约教育费用,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 消极 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剧人地矛盾 积极 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外汇),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 消极 人才外流 其它效应 改变人口分布,人口结构;促进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人口群体基因交流3 和融合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经济因素、生态环境、政治因素、社会变革、宗教、个人动机和需求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2、美国
1)促使美国成为移民国家的因素: ①新大陆为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
②15—16世纪,欧洲圈地运动,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 ③新航线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清障碍 ④殖民扩张,掠夺美洲资源财富 2)美国国内人口迁移 时期 19世纪中期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恶化,西部、南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经济、生态环境、个人动机需求 70年代以后 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重建(经济、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 生态环境)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 环境承载力
1、 环境承载力,只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 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经济、生态环境 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迁移的原因 南北战争——政治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经济 迁移流量 人口大规模西移 由乡村流入城市 4 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 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
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报政府和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 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科技发展水平——————决定开发数量
资源————环境人口容量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数量 最主要因素
在各因素中,科技发展水平与华努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 4、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二、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俄人口数量。——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又总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对整个世界来说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良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 城市形态 城市形态 影响因市中心吸引作用 城市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规沿交通线分布或受地形限团块状 组团状 条带状或放射状 5
正在阅读:
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07-09
第二章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06-05
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和管理试题大全01-25
2015年1月宜昌9年级数学期末试卷07-08
在2019年“五一”表彰大会上的讲话02-25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02-02
房地产估价报告 - 图文03-07
接线员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三篇)01-06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必修
- 全套
- 教案
- 地理
- 高中
- 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阅读测试题
- 上海牛津英语1BM4U1练习题
- 2018-2019学年仁爱版九年级英语上册全册优秀导学案
- 儿科护理试卷
- 八字看八母谁先去的方法
- 广西桂东(平南)核电厂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选址阶段)公众参与
- Autodesk公司CAD初级工程师认证考试题3
- 党支部组织机构岗位职责
- 智能住宅小区安防系统的设计论文
- 育英实验学校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试1
- 2018-2024年中国海南省房地产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发展前景趋势研
-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考仿真试卷(小学语文科目五)
- 第四章保证船舶具有适当的吃水差模拟题(答案)
- 扫路车使用说明书-通用
- 浙江精准扶贫10例
- 电路分析基础例题集(第1-5章)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五:光照图和晨昏线
- CELL BIOLOGY题库答案
- 劳人险3号
- 专用测试设备管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