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理论指导下大学英语听说课课程设计实证研究

更新时间:2023-03-08 05:03:12 阅读量: 外语学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需求分析”理论指导下大学英语听说课课程设计实证研究

[摘 要] 在需求分析理论指导下,对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认知情况及口语学习观念进行了调查,认为听说课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应增多,通过实施大学英语听说课课程设计改革模式,学生在学习策略上得到转变和进步,教师角色实现了转换,输出驱动意识得到增强。

[关键词] 需求分析;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6-0074-02

Richterich 于1972 年首次提出外语教学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模式。国外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需求分析包括“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目标需求分析是了解未来工作环境和岗位对学习者的要求,以及特定环境可能给学习者在未来工作中带来的特定心理状态等;学习需求关注学习者现有学习背景、语言水平、专业知识、学习观念和动机以及对下一阶段学习的要求和期待等。束定芳等(2009)进一步明确指出,外语教学需求分析是开展外语教学的首要条件,是外语课程设计的基础,也是教师组织教学、使用教材、决定教学方法和评估教学的依据[1]。 一 实证研究

1 研究问题

对于学习者的需求分析调查,即对大学生口语能力认知情况进行调查. 2 研究对象

在大一新生中2013~2014第一学期计算机3、4班共60人实施大学英语听说课课程设计的改革。对照班级2013级自动化1、2班课程设置不变。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认知情况及口语学习观念调查问卷,关于大学英语听说课课程设计改革的需求调查问卷;数据收集分析,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大学英语期末考试成绩和通过率;教师、学生访谈,访谈文本分析。

4 研究内容与分析

对计算机13级3、4班共60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4份。60.11%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英语,88.89%的学生从未上过专门的口语课程。关于学习者的口语学习观念和口语能力认知情况,调查结果如下:问卷中12、13、14、15题是关于口语学习原则和超语言因素的认知情况,分别有42.59%,40.74%,44.44%和37.04%的同学同意这种表述。这说明学习者对于语言环境具有明确的认识并且能够掌握语言输出的技巧。因此,在听说课课程设置中不应仅仅操练语

言技能,更应重视语言的社会属性和非语言因素。注重课堂活动的氛围场景感。18、19题是属于自我管理元认知学习策略的范畴, 是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计划、调整、评估的过程。在本调查中42.59%的同学同意有明确的长期和短期目标对学好口语很重要,29.63%表示坚决同意,可见学生意识到有自己学习计划的重要性。但是仍然有高达40.74%的同学对于不断地评估自己的口语水平对学好口语很重要没有持支持的态度,表明其管理学习的能力不强,对这部分学生还需特别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关于自我效能感的认知。“自我效能”(self-efficacy),这是一些人具备的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相信自己具备取得成功的要素。问题中的1、2、16涉及此方面。对英语口语感兴趣的程度决定学习者的投入程度,是否愿意付出努力去提高。结果表明40.74%的学生对讲英语不持态度,还有14.82%的学生不喜欢讲英语。这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大力的激发,学习动机不明显。但是学生对自己的口语水平的提高有相当的期待,68.51%的学生相信自己能学好英语口语。同样需要关注的是学习者对母语的依赖程度反映了其语言的熟练程度,即对母语的依赖越强其语言熟练程度越低。反映在数据上,35.19%的学生对学外语时应当尽量避免使用母语持中立态度,还有24.07%表示反对。说明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较高,因此语言熟练程度不高。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应兼顾

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需要,对口语能力不高的学生进行鼓励并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归因论认为行为结果是由个体和环境因素联合决定的。调查发现64.82%承认学不好英语口语主要是努力不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因不强需要激发。同时外部因素教师的作用就变得很重要,教师在听说课程设置方面更要考虑到学生课外练习英语的机会应增加,拓展更多的英语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英语口语水平,高达81.48%的学生赞同此观点。同时学生也意识到了语言环境的重要性,46.3%的学生非常赞同在一个讲英语的国家学口语是学口语的最好的途径。因此,邀请外籍教师授课可以营造一个更加异国的教学氛围,课程设置方面可以考虑一学期邀请外教教授英语听说课若干次。 对于如何提升口语能力,学生的语言观体现在对传统语言学习观念的忠实认同。比如高达77.78%学生认为大量地重复和进行对话训练对学好英语口语很重要。62.97%支持反复的句型操练有助于提高英语口语。学生的学习观表现在对于学习策略的选择,看来学生对于句型结构的掌握,基础知识的习得,语言形式的重视程度是很高的。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对口语输出至关重要。5题是关于语言输入,17、20题涉及语言的输出。70.37%的学生认为了解讲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助于学好英语口语。因此课程设置中应运用文化导入方法,使学习者语言输出更加恰当准确。大部分学生认为小组

讨论是学好口语的重要手段,这也是听说课堂活动经常被教师采用的方法,然而仍然有27.28%的学生没有明确的态度,还有12.96%的同学不认可这种教学方法。在后面的问卷问题中学生支持多种课堂活动的出现,有自己的口语练习搭档和小组讨论的支持率持平,53.7%的同学喜欢课堂游戏,这充分说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性,学生更倾向于课堂内容形式活泼生动才能提高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对于语言的两大方面―形式与功能,通过数据显示,70.37%的学生更倾向于关注语言的功能性,认为能用英语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是最重要,犯些语法错误关系不大。这和上面分析的学生对于语言形式的重视程度似乎又是矛盾的,这说明教师在听说课程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学生对于语言形式与功能的双重需要,应结合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语言综合技能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通过调研的数据表明学生对口语学习观念和口语能力认知程度很高,对于大学英语听说课课程设计改革的需求很明显。认为听说课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应增多,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突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使语言输出由被动变为主动。 二 研究结论与总结

实施效果:通过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在听说课上对学生进行分组评分,让每位同学都有自我表述的时间,评

分最终计入学生期末总分。通过增加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方式,学生懂得了注重平时学习积累的重要性,并开始积极关注口语练习,由原来的上课一言不发转变为会积极思考并有所表达。而且打消了一些急功近利的考试前突击的想法,由此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同时加大平时测试考核占总成绩的权重也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及格率和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对语言输出尤其是口语的训练积极性增加了。总体来说,学生只要平时努力学习,课堂积极投入到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中并认真完成各项考核项目,学生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分数。

通过教师访谈和学生访谈对大学英语听说课程设计模式的改革也提出了遇到的问题。语言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对于口语输出的态度是积极的,但受到语言水平的限制,学生的语言表达仍然受到汉语式思维的限制。相比较对照班实验班的学生敢开口说英语的同学比例大大增加了,在课堂参与中实验班学生表现出更加明显的主动性。课堂气氛明显更为活跃,但是口语水平的提高需要更长期的坚持。通过访谈,基础较好的学生不喜欢听说等基本能力方面较为简单的语言输出操练,希望进入到更深层次的语言交流中 。然而语言教师受到自身汉语为母语的局限性的影响,在课堂活动与学生的交流中表述较少有时缺乏自信。因此,让外籍教师参与到听说课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措施。

综上所述,通过大学英语听说课课程设计改革方案的实施,通过有效的课程设计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素材和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首先,在实验班改变只使用单一教材的情况下,教师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英语材料,课前布置阅读任务,并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话题材料。听说课堂上,教师先布置听力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听力输入获取信息或完成若干问题,边听边记。之后,教师布置限时口语任务,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可由其中一人进行总结发言,同学间交换意见。教师分组评分,让每位同学都有自我表述的时间,评分最终计入学生期末总分。课后教师布置学生将口语任务转化为书面文字,鼓励学生课后发英语微博,增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鼓励语言输出。通过实施大学英语听说课课程设计改革模式,学生在学习策略上的转变和进步,教师角色的转换和输出驱动意识的增强,对学生在语言输入和输出方面量的增加,都证明了基于输出驱动整合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提高整体英语学习素养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李娜,胡伟华. “需求分析”理论指导下高校非英语专业研究生ESP 口语教学设计研究[J].外语教学,2014(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e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