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诗社
更新时间:2024-01-09 04: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浅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老师提出的新要求
为了应对时代的挑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我国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2001年6月,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为能达到课程改革的目标,当然老师的力量最不可忽视。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感受,浅谈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哪些新的要求?
成功的课程改革必须有课程实践者——教师的参与,因此,我觉得老师应该做好以下的几方面:
第一:老师要尊重学生,建立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我的小学中,老师是完全实行灌输式教育,甚至连在竞赛中,作文都要我们先提前死记硬背下来,老师说什么我们就得遵从着做好,不然就会以罚抄作业或是其它更变相的处罚进行所谓的“教育”。显然,这不是最好的办法,老师应该换过另外一种方式进行教育,强迫学生学习。自然而然调动不起良好的学生氛围,反而增强了学生对老师厌恶感,排斥学习的表现。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因此老师与学生应该互相尊重,树立教育民主思想;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提高法制意识;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以前我所处在的班级,很多老师只是偏袒尖子生,对他们积极的照顾,而忘却了普通学生也是在此班中,也应得到相应的教育。另外,教师应该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拓展知识视野,强化敬业精神,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积极向学,知识储备丰富的老师才会更好地立足于当今社会。 第二: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课程设计与多媒体教学能力;上好一节课首先要看老师如何去设计,改变以前只以课堂、书本为中心的模式。在课程设计中,不要只以老师为中心,要多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好的动手能力。还有老师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计算机等级知识,现代教学再也不是只以粉笔为主的课堂了,像我们学习数学中的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如果没有多媒体的演练,就取不到的生动、形象记忆的效果,使用多媒体讲课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第三:老师应该尝试转换自己的角色:新课程应该要求老师成为促使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等等。老师不要把自己当做控制学生的工具,带领学生去互相探讨;在一段时间内,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让老师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促使教学改进,让学生与老师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第四:要求老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努力让自己成为新一代教师的楷模; 现在网上很多事故都有暴露,某个老师怎么变相去处罚学生等等情况,所以老师应该具备教师应有的品德和素养,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品质高尚、学生爱戴的教师。
第五:教师应该强化教学理念;要强化自己的教学理念,不再是以前的那种传统式的教学,要注重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以“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和工作、学会生存”为支柱等等。
当然,在新一轮教师改革中,老师面临着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新的要求,这是机遇也是一种提高自身能力的手段,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方案,只有老师切切做好自己应有的新要求,学生配合,才能为培养祖国的花朵做出最好的贡献!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它将对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知识结构的调整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育能力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将不断实现自我更新,提升自身素养。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师;要求;自我更新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次课程改革,全面地考虑到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等因素,明确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素质教育基本理论。在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评价、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改革,这一系列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新的要求将促使教师素质不断提高。
从我国的教育实际看,这次课程改革对教师素养提出了以下一些新的要求: (一)更新对课程的认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要使教师对课程有新的认识。课程是一个使用广泛而又具有多重涵义的术语,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由于人们关注课程问题的视角不同,对课程的观点、看法也就不同。长期以来,我国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把课程等同于所教的科目,强调学科知识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的《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以及较多的教育学教材认为,课程即学科,或者指学生学习的全部学科———广义的课程,或者指某一门学科———狭义的课程。在师范院校中,由于理论的限制,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也往往局限于“课程即教学科目的总和”,致使多数中小学教师对课程认识的视野狭窄、封闭。1997年北京市为制定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改革方案,进行了有关课程观方面的调查,从回收的791份学科教师有关课程观的有效问卷看,持学科知识为本课程观的约80%。将课程等同于所教的科目的观点,往往强调学校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体系,关注教学科目,这容易忽视学生的心智发展、情感陶冶、个性培养,忽视校园文化环境、课外、校外实践活动等一些对学生成长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不利于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要寻找更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育,对课程的认识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些课程改革的目标,强调课程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价值,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突出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它要求教师们更新对课程的认识,把课程看作是学校为达到教育目标而实施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生在学校里所获得的所有经验。在教育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双基”而且还应重视学生整体发展的多种需求,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对课
程的建构作用。
(二)调整知识结构,拓宽专业知识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前,在课程结构上,我国中小学一直十分注重学科课程,在小学开设了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劳动10个科目;在初、高中分别设置了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劳动技术和体育等学科,初中除开设这11个学科外,还开设生理卫生、音乐、美术3个学科。而对于其它课程类型在学生发展方面所具有的价值重视不够,致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注重单科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整体结构,较少提供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难于获得学科以外的综合信息。教师则习惯于在某一特定的学科领域进行教学,其知识结构往往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的传统模式。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了由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成的新课程结构,打破了学校教育中由学科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如《纲要》中指出“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高中“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这些决定改变了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综合的现状,重点在于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面对课程结构的调整,教师必须具备较宽的知识结构,除了具备一定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外,还应具备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教育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背景和将知识建立有机联系的能力。
(三)转变教学方式,建立新型师生教学关系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义务教育目前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活动很少;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师生教学关系主要是一种我讲你听的“授”与“受”的关系。这种状况,忽略了学生的发现和探究,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
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民主、对话、合作的师生关系,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允许学生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学习内容、方法和途径。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采用全面、多样的评价方式,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四)实践领域的拓展,需要具备新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传授知识的能力,而且还必须具备一些必要的能力。 1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教师讲授为中心,基本上没有师生间的对话与合作。就教师的工作而言,在一般情况下,基本上是单兵作战,教师主要靠自己的能力和较单一的学科知识去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而不太有可能有他人的援助,而且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往往与其它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互不相关。这种教学形态,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民主、宽松的氛围,教师不需要与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具备与学生交往的能力,这种教学形态,使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社会各界,少有合作的机会,这往往使教师把自己禁锢在本学科的范围之中,使教师往往只有教科书的内容而没有教科书以外的内容,这些状况,都不利于师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目标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的教材开发要求,以及“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都需要教师具备交往与合作的能力,与学生对话沟通;克服“文人相轻”的陋习,与其他教师合作交流;主动与家长、社区各界人士合作,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培养教育。《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中提出“寻求所有可能的合作伙伴的合作,他们能帮助教师将教育过程更紧密地同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将教育过程变为实践宽容与团结以及尊重和平、人权和民主的活动。”可见,依靠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交往合作的能力应成为教师必备的素养。
2从事教学研究的能力。
传统上,教师的教学工作多被理解为围绕着教学内容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关心的重点是对给定教育内容的理解和对高效率传授这些内容的方法的寻找与运
用,这往往使得教师们的视野被狭隘地限定在所教科目的内容及其传授方式上,而对这些科目内容背后的目的,以及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学生身上产生的实际效果缺乏全面、透彻的了解。这种状况往往导致教学过程单一、重复、缺乏新意,同时,也钝化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其思维难于脱离原来的轨迹。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定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阐述各门功课目标的新课程标准以及开发校本课程的要求,为教师由一个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提供了空间。教师将更要灵活地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选择补充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这就意味着教师除了具有理解知识及其结构的能力、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外,还必须具有研究自己教学实践的信念与能力,这对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提出了要求。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导我们把课程与教学改革作为切入口,围绕教学活动进行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迫切需要教师进行自我更新,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老师应学会欣赏
对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名言,我十分赞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老师的任务就是去发现这些闪光点,让学生得到鼓励,变得自信。好学生的标准,应该不单只学习成绩好。那些自强自立、身心健康、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学生,都应该是好学生。笔者曾教过一个让所有老师都头疼的学生,成绩差还不守纪律,差点被赶出校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问题学生,后来不仅成了湖南省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还被评为全国十佳军旅诗人。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欣赏的老师。老师之所以埋怨学生教不好,其实是我们的评价标准,过于功利。老师以成绩来判断学生,实际上是给自己套下了紧箍咒,让教师这份充满乐趣的职业变得索然寡味。作为教师,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一点进步。这样,你就会赞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了! (网友 善哉) 任何学生都不能放弃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多么熟悉的一句话,以前只要耳边响起这句话,心里就不禁会愤愤不平:这怎么可能呢?有的学生真是教不会呀!
最近,一篇文章深深地触动了我。文中,一位记者问魏书生老师:“听说您的班里没有差生,曾经有一位考8分的学生到了您的班里,居然考上了大学,请问您是怎样做到的?”魏老师笑着说:“表扬啊,我对这位学生说‘你一不写作业,二听不懂课,三不看书,你还能考8分,真是个天才!’”接着,他从这位学生错得最不服气的地方开始教他,一点一点地帮他找回了自信,走上了成功之路。
掩卷深思,我不禁感到羞愧。对任何学生都不放弃,这是对老师最基本的要求,可我却
没有做到。一些屡教屡犯的孩子,只要他不影响别人的学习,我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实在气不过,便怒气冲冲地责备他们:“你们有没有一点自知之明?为什么不能像别的同学一样好好学习?”就这样,学生在我的失望中,也放弃了对自己的希望,
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爱的,“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老师们该好好思考一下这句话,这关系到一个老师的职业道德。 (网友 蓝天飞恋) 别为自己找借口
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把每一位学生教好,这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可是不少老师却轻易说出一些学生教不好之类的话,究其原因,是在为自己的失职找借口。
学生厌学,老师是否应关心其背后的原因,并给予帮助;学生调皮,老师是否应与家长沟通,合力解决?家长送孩子到学校,难道仅仅是为了听老师说一句孩子教不好了?如果是这样,还要老师干嘛?
老师对孩子影响,不亚于家长。我曾见过许多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因为老师的鼓励和关注,变得自信、乐观。这是个长期的过程,许多老师之所以没有成功,并不是孩子教不好,而是自己半途而废。
当然,教好并不是说让每个学生都考上清华北大,学生各有不同,老师应该学习孔子因材施教的方法,让每位学生能够发挥特长有所进步,这个要求对教师来说,并不困难。 (网友 123的猫) 反方:
对老师勿太过苛求
刚走进教师行列时,我也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论的崇拜者。可如今,它却带给了我巨大压力。
我曾经就职于一所职业学校,学校领导以这句话来鞭策老师,要求每班的期末考试及格率达到90%,否则就扣钱。不少班级入学考试的及格率不到10%,仅一个学期就让学生的成绩突飞猛进显然是不可能的。为了不受处罚,有的老师提前公布试题,或考试时帮助学生作弊,用不正当的手段提高合格率。
换了工作岗位后,在我身边,依然有许少教师领着微薄的薪水,放弃学习提高的机会,在如何提高班级平均分上透支着时间与精力,只为证明自己是会教的老师。他们甚至不顾学生的天性,不顾学生的承受能力,不顾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只有一个——分数。可老师毕竟也只是凡人,不能点石成金,终究逃不过因教不好个别学生而沦为不会教的老师的命运。个个学生都教好,这只能是老师心中美好的愿望。若你准备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那么,我向你致以我最诚挚的敬意,并轻轻地道一声:“善待学生,也需要善待自己。” (网友 风中之花)
别把教育责任都推给老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句话曾促进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使许多老师坚定了教育信仰。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它并不是一个值得推崇的客观真理。
众所周知,教育包含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3个层面。教师只是施教方之一,没教好的责任岂可全由教师承担?如若从受教方来分析,责任就更落不到教师头上。因为学生能力有差别,智商有高低,这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之所以有“朽木不可雕也”之说,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化腐朽为神奇,不然的话,孔夫子弟子三千,何以贤人仅七十二人而已?
如今,不少领导和家长,常用这句话来压老师,似乎学生没教好,领导不用负责任,社会、家长都可以撇清关系。在他们眼里只要学生教不好,老师便是无能的,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也是对老师的人格侮辱。 (邵阳市城步县汀坪中学 李荣峰) 海伦·凯勒只是个特例
许多同行对这句话表示赞同的同时,都会向我例举海伦·凯勒的例子。在老师莎莉文的教导下,一个又聋又哑的小女孩,长大后不仅考入哈佛大学,还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这似乎是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的最好证明。可是我却不这么认为。
莎莉文老师的学生只有海伦·凯勒一人,而我们面对的往往是八九十人的班级,如果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老师哪有精力一个一个去为他们补课?莎莉文老师没有评职称的压力,不用考核,她能花好几天时间来教一个单词,可我们的学生一节课要掌握的单词,就有十几个。莎莉文常带着凯勒到大自然中学习知识,而我们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只能让学生坐在教室里,面对书本,边听老师讲解边想象。
海伦·凯勒只是个特例,而我们也无法成为莎莉文。 (网友 教育时医)
中立:
是教师努力的方向,但不是衡量教育的尺度
从形式上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云云,只是教育口号。口号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小时候就憧憬过“1980年一定要实现农业机械化”,现在则经常在想怎样“少生快富奔小康”。口号的长处是简短、明白,易于传播;短处是容易偏于一端,不够全面。所以拿口号去宣传是可以的,但以此作为工作的尺度却并不适宜。
近年来教育受重视,教育科研成果丰富,许多教育理念需要传播,出现一些教育口号并不奇怪。但是科学的教育理念可以提炼为教育口号,教育口号却很难完整、全面地表达一定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大可不必把教育口号当做教育圣经。
从内容上看,教好所有的学生,是对教育的一种希望,也是教师努力的方向。我们将它作为一种信念,激励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关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也未尝不可。 (网友 赵海鹏)
是一种境界,让老师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转变
作为教师,应当时刻想到自己责任,而不是老想到自己无法承受之重。作为教师,自己确实尽力了就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就是最佳境界了。
教好每一个学生,什么叫教好,有进步就是教好,有转变就是教好,好的标准是对每一个具体的学生而言,不同学生应有不同的标准。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本身就是不科学,不人道的。
教师的境界也是一个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转变的过程。把教师自己的责任变为教师自己的生命、生活与生存之必然要做的事情,我想就是完成了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变。这时候老师的责任不需要向别人承诺,而是教师自觉的行为,这个时候的教师可以说是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别人而活,做自己要做的事情,尽可能做自己应做好的事情,我想,这时的教师应当是进入到一种最佳的境界和自由王国的天地了。
(网友 老张) 编后语: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讨论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简单的结论。当然,我们讨论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出结论,而是为了让老师对这句名言有更深刻的理解,让它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正如网友赵海鹏所说,教好所有的学生,是所有人对教育的希望。我们希望在教育实践中,老师对学生多一点关心和爱护,同时也期盼社会和行政主管部门对教师多一些宽容,少搞点形式主义,不要让这句话成为苛责教师的武器。(记者唐雯娟 姚瑶 通讯员 吴霞 刘杰华)
其次,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动态、漫长的发展过程,我们不可以“一时成败”论英雄。毕业后取得成就的,很多是上学期间并不起眼,甚至一度是被老师认为“不好”的学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戒除浮躁心理,要学会等待,切勿“一棍子打死”,“任何时候都不能急于作最后的结论:这个孩子无可救药了,他命该如此”(苏霍姆林斯基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当年陈鹤琴先生提出这
样的口号,我想,大抵也就是强调教育过程中,提醒教育者不要轻易对学生丧失信心,提倡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吧。这句话是一句勉励性的话,不能从纯逻辑理解。众所周知,爱迪生被自己的老师抛弃了,但爱迪生是一个失败的人吗?陈鹤琴对孩子无限的热爱,自然会讲出勉励教师的话。
因此,把这句名言当作自己的教育信念,强调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提倡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相信并努力把每一个学生“教”好,这或许是我们对待这句名言的应有态度。我想,这与陈鹤琴先生提出此说的初衷应该是一致的。 纠正名词的歧义,许多争论可以休矣。
正在阅读:
死亡诗社01-09
高速公路筹建处制度汇编(综合卷)06-16
历代词话之蒋捷词集评02-03
黔科通〔2009〕126号 贵州省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项目技术鉴04-22
2011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编解析版复习资料:第三章 牛顿运03-28
FX系列PLC型号的命名法08-28
尚城国际钢筋施工方案03-07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诗社
- 死亡
- B站坑爹测试题部分答案
- 封包机使用范围与性能及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 4红楼梦31-40回检测题目
- 变压器保护整定计算培训
- 保险精算期末复习试题
- 第一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
- XRD分析软件XPert Highscore Plus下载安装指南
- (强烈推荐)基于PLC的5层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设计
- 关于开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 尹福瑞 - 儿外科专业小儿神经外科 - 20160201201025
- 陈俊南 2012.毕业设计 湖南航空学院
- 学校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17初中物理中考较难的计算题(答案)
- 《易经》中的担当之道
- ps华夏职业技术学校笔试试题
- 铜仁市2015年初中英语(试卷)排版
- 南开17春秋学期《税收理论与实务》在线作业
-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 2018苏州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中国湿式报警阀行业市场调查研究报告(目录) -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