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发展阶段

更新时间:2023-05-11 07:5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发展阶段

2005-12-22 11:05:31 来源: 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 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主义观点分析社会道德所

得出的关于伦理的科学思想。其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以下 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马克思、恩格斯阶段,即马克思主义伦 理思想创立阶段。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全世界无产阶 级的导师马克思(公元1818——1883年)和恩格斯(公元 1820——1895年)在揭露资本主义及其上层建筑,创立科 学世界观的过程中,在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斗争中

形成的,主要反映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及《反杜林论》等著作之中。在这 些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各种 剥削阶级伦理思想的新的伦理思想体系。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阐明了 道德的本质及其根源。他们认为,人都是现实的人,抽象 的人根本不存在。故而任何人都必然处在一定的社会关 系之中,人的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道德观念 就是由人类社会关系所规定的生活准则以及维系这些准 则的调节法则在意识中的反映,因而它在本质上是对人 与人之间现实关系的一种抽象。道德根源于人们的社会 关系,根源于他们在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 所以马恩得出结论说,以往的一切道德,归根结底都是当 时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任何道德都是人类社会一定历 史阶段的道德,超阶级的道德不存在,凌驾于历史之上 的、永恒的、终极的道德也不存在;而财产的任何一种社 会形式也总是有各自的道德与之相适应。

其次,马克思、恩格斯对许多道德规范进行了剖析。 从唯物史观出发,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道德发展的总趋势 是进步的,良心、义务、幸福、荣誉等道德规范也在不断地 向前发展。因为道德是历史的道德,故而道德规范也带有 阶级性。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决定的,不同 的阶级,其良心有很大差异;义务是同权利相依赖而存在 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因此,统治

者没有让没有权利的阶级尽相应义务的权利。让人们尽 义务,就必须赋予他们相应的权利。幸福观、荣誉观在不 同的阶级那里表现也不相同。社会不断发展,经济关系不 断改变,道德规范的内涵也必然随着历史及社会状况的 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马克思、恩格斯还对道德原则及其根本依据作了论 述。他们认为,费尔巴哈崇拜抽象的人,把所谓人生来就 有的追求幸福的欲望作为道德基础,从而把对己以合理 的自我节制、对人以永远的爱作为道德基本原则是错误 的。道德原则的实质在于如何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 利益的关系。而道德原则及规范体系则是人们历史地造 成的,其根据集中表现为他们的利益及社会物质生活条 件。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对婚姻家庭道德也作了深刻的 研究。他们指出,婚姻家庭关系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关系, 家庭婚姻道德是社会道德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恩格 斯首先剖析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一夫一妻制的实质,认 为这种根源于财产关系的一夫一妻制其实只局限于妻子 一方;对于统治阶级来说,这种以通奸和卖淫为补充的一 夫一妻,实际上是变化了的、自古就有的杂婚制。尔后,恩 格斯阐述了一种全新的婚姻道德关系。他说,只有以爱情 为基础的婚姻才是道德的,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 才合乎道德。马克思、恩格斯预言,那种以男子的统治和 婚姻的不可离异性为特征以及以卖淫为补充物的一夫一 妻制存在的经济基础必然要消失,而真正意义上的一夫 一妻制也一定能普遍实现。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列宁阶 段。列宁不仅揭露了帝国主义阶段资产阶级道德的腐朽 性和虚伪性,而且对无产阶级道德及共产主义教育理论 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并把无产阶级道德正式命名为 共产主义道德,创立了关于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道德学

说。列宁的伦理思想主要反映在《国家与革命》、《伟大的 创举》、《青年团的任务》及《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 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等著作中。

关于共产主义道德,列宁首先论证了共产主义道德 的基础。他说,农奴主的道德来源于占有农奴剩余劳动的 制度:资产阶级道德产生于无产者为货币占有者做工的 “自由劳动”制度;共产主义道德则是从无产阶级的整体 利益中引申出来的,所以也同其他为自己的阶级利益服 务的道德一样服从于自己的阶级利益。因此共产主义道 德不仅带有阶级性,而且只有在共产主义实践中才能形 成发展,也只有在共产主义实践中才能为无产阶级所掌 握。

关于共产主义道德的阶级性,列宁也作了比较充分

的论证。论证有四:其一,共产主义道德的物质条件基础 是资本主义大生产所创造、组织、团结、训练、启发和锻炼 出来的无产阶级。其二,共产主义道德作为占世界人口大 多数的无产阶级的利益的反映,与其为人类道德水平提 高、为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度而服务的性质是相一 致的。其三,共产主义道德的语言具有特定的涵义,这也 说明了共产主义道德的阶级性。可见列宁关于道德阶级 性的论述比马克思更进了一步。其四,列宁在这一问题上 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还体现在:在强调共产主义道德的 阶级性的同时又不否认它应当继承人类历史上的优秀道 德遗产。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道德完全不同于剥削阶级 道德,而列宁则认为作为无产阶级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的共产主义道德,应当是人类在其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 的全部知识的合乎规律的发展。

列宁还具体论述了共产主义道德的主要原则以及共 产主义道德的社会作用。列宁认为,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实 质上要反映的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公有制基础 上的完全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而共产主义

的基本原则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以这一基本原则为 基础,共产主义道德还要求所有的无产阶级都应该具备 为社会造福、不计报酬的劳动态度和与国际主义相结合 的爱国主义精神。

共产主义道德的全新、全人类性使之能在现代社会 发展及人类解放的过程中起到巨大作用。其作用表现在 几个方面,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前,正在形成的共产主 义道德可启发、提高无产阶级以及其他劳动群众的革命 觉悟,还可激发他们对统治者的仇恨,鼓励其斗志,坚定 其建立新社会的必胜信心;夺取政权后,共产主义道德可 起到清除利己主义道德影响,提高社会主义劳动生产率 和巩固新政权的作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之后,共产 主义道德就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体现在人们的一切日 常生活之中,从而起到保证全体社会成员进一步自由地、 全面地发展的作用。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另一个重要发展即是 他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理论。列宁从以下几方面论述了 这一理论:首先,他从共产主义道德的巨大作用导出了道 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其后,他又指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 养革命的人生观,以扩大革命队伍;道德教育的内容就是 宣扬共产主义道德的原则规范;道德教育的任务是使共 产主义道德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最后,他还指 出了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认为道德教育的 途径是在实践中加强锻炼;道德教育的方法是注重榜样 的作用,积极开展思想斗争,把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及革 命队伍的纪律教育结合起来,以不断地造就共产主义战

士。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毛泽东伦 理思想阶段。毛泽东伦理思想是同中国人民的道德生活 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中国化的产物。创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代表包括共产党 的早期活动家李大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瞿秋白等。毛泽东等对伦理学领域 的许多问题都进行了比较深刻的分析,并构成了一个完 整的伦理思想学体系。

首先,毛泽东等对道德的根源及其社会作用作了具 体的分析。毛泽东认为,道德属于观念形态的文化范畴, 根据意识和存在的关系原理,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本质 上必然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在阶级社会,它 是由一定阶级所代表的社会存在、所参与的社会实际生 活决定的;根据意识具有能动性的原理,作为意识形态形 式的道德又必然能给予社会政治和经济以巨大的反作

用,它的内容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 造世界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其次,毛泽东等阐述了道德变革的意义和基本方针。 毛泽东认为,把愚昧落后的旧中国变为具有新文化的文 明先进的新中国的必要条件,是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 德。而变革道德的基本方针是以政治、经济变革为基础, 以剔除中华传统道德之糟粕,继承、吸收传统道德的精华 为重点,扬古纳新,承土吸洋,使新道德既有民族性、进步 性,又有国际性,既有别于其他一切旧道德、旧文化,又继 承优秀的传统道德思想,使新道德不脱离整个人类文明 发展的总进程。

毛泽东等承认道德的继承性及其与传统的中国道德 及世界伦理的联系,并深入地阐述了人性和道德的阶级 性。毛泽东认为,在阶级未被消灭以前的各类形式的阶级 社会里,人类的每一种道德观念都会打上阶级的烙印。人 性和“人类之爱”也存在,但人性和“人类之爱”都是具体 的、带有阶级性的。没有抽象的人性,也没有抽象的人类 之爱。真正的人性和人类之爱在阶级社会永远不会实现, 除非全世界消灭了阶级以后。他说,承认无产阶级道德的 阶级性与承认无产阶级道德和人民大众的人性之间有一 致性二者并无矛盾。无产阶级的革命道德要求无产阶级 和人民大众不能爱敌人,不能爱社会的丑恶现象,而要将 之消灭,这恰恰是既符合无产阶级道德的阶级性又符合 全体人民大众的人性的。

最后,毛泽东等还对无产阶级的道德原则、道德规 范、道德评价、道德教育及道德修养、道德境界等进行了 论述。关于道德原则,毛泽东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道德的 基本原则和与之相应的具体原则系统,认为无产阶级道

德的基本原则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个人利益 服从集体利益的集体主义原则;具体原则指与之相应的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同国际主义相 结合的爱国主义,热爱劳动、坚持团结、爱人民、爱护公共 财物及革命的人道主义等一系列具体的原则。

关于道德评价,毛泽东等不仅阐明了道德评价的标 准,而且论述了道德评价所应遵循的根本方法。毛泽东认 为评价一个道德行为是善还是恶,不应只强调动机,或只 强调效果,而应该把为大众的动机和被大众欢迎的效果 二者统一起来。真正好的动机必须顾及效果,受到实践检 验的动机才是真正好的动机。

关于道德教育,毛泽东等主张把破旧立新结合起来 进行。他们认为,真善美不仅是统一的,而且是同假恶丑 相比较而存在的。作为思想残余的旧道德观念不愿轻易 退出历史舞台,因此道德教育必须把发扬正气同打击歪 风结合起来,必须把破除旧道德同树立新道德相结合。在 道德教育问题上,毛泽东等还非常重视道德榜样的作用, 号召人们通过对榜样的学习,培养出公而忘私、爱憎分

明、忠诚积极、坚定不移、坚贞不渝、胸怀坦白、言行一致、 勇敢无畏、谦虚谨慎、克己让人、正直坚忍、勤俭乐观等道 德品质。与道德教育相联系,毛泽东等对修养问题,对道 德的一般境界及最高境界都作过较为详细的论述。刘少

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周恩来的《我的修养要则》以 及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都是体现这 些思想的重要论著。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开展,马克 思主义伦理思想在邓小平为核心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集 体那里,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eb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