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武训高中第一学期模块测试题+高二文科阶段地理试

更新时间:2024-06-26 11: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3—2014学年武训高中第一学期模块测试题

高二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70小题,共70分)

我国体育事业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例如南方人适宜技巧型项目;北方人适宜速度力量型项目。图1为“我国体育文化区划图”,图中数值为各体育区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金牌数。读图回答l~2题。

1、关于我国下列体育文化区对应的优势项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中原体育区——游泳、跳水 ②东南沿海体育区——体操、羽毛球 ③东北体育区——滑雪、滑冰 ④西北体育区——摔跤、马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与我国体育项目和竞技水平分布关联性不大的因素是 ( ) A、区域文化传统 B自然条件 C、经济发展状况 D、区域面积 3.大体与秦岭-淮河一线吻合的一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和年等降水量线的值分别() A. 0℃,800mm B.8 ℃,400mm C. -2℃,400mm D.4 ℃,1200mm 4.流经三大自然区,流域跨三个经济地带的河流是 ( )

A. 黄河 B. 长江 C.海河 D.珠江

5.下列关于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指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的地区 B.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降水量都在800mm以上 C. 河流为外流河,无结冰期,汛期长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 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地矿技术人员在松嫩平原中部发现了大型油气田——大庆油田,后经开采,原油喷出。据此回答6~7题。

6.20世纪50年代中期,松嫩平原中部,一片茫茫荒原,人烟稀少,当时处于区域发展的( )

1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再生阶段 D.转型阶段

7.1976年,大庆油田的原油产量首次突破5 000万吨,此时可能出现的是( ) A. 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B. 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

C.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 D.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简单,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微弱

2012年2月,浙江、安徽在街口镇建立新安江水质自动监测站,并达成协议:三年后新安江水质若变好,浙江补偿安徽1亿元,否则安徽给浙江l亿元补偿。图2为我国某区域地理要素简图。读图回答8~9题。

8、根据协议,黄山市最需要停止的产业活动是

A、蔬菜生产 B、秸秆造纸 C、服装加工 D、水稻种植 9、这种生态补偿机制,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 ( ) A、公平性、阶段性 B、持续性、阶段性 C、持续性、、共同性 D公平性、共同性

读“某区域三次产业结构及变化示意图”(其中①表示1980年产业结构,②表示2011年产业结构),回答10~11题。

10.1980年该区域的产业结构特点是

( )

A.第三产业比重最小 B.第一产业比重最小

C.第三产业比重达到60% D.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2

11.与1980年相比,2011年该区域的产业结构变化特点是 ( )

A.农业发展速度高于工业和服务业 B.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C.金融、商业、旅游等第三产业在各产业中发展最快 D.工业发展缓慢 闻名中外的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5千米处,四周为高耸如削的鸣沙山(由流沙堆积而成)。“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堪称奇观,但近几十年来,这一沙漠奇观水位不断降低,面临消失的危险。据此完成12~13题。

12.月牙泉近年来水位降低的原因主要是

( )

A.全球气候变暖 B.冰雪融水补给过少 C.人为拦截地表水、过度抽取地下水 D.沙漠扩张造成的

13.月牙泉的厄运说明该地区发展模式受下列哪种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 ( )

A.人类中心论B.人地伙伴论 C.地理环境决定论 D.“天人合一”思想 1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 ①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 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 ③黄土土质疏松 ④森林破坏严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自古以来黄土高原盛行的轮荒耕作制度 ( ) A.使土壤的肥力得以恢复 B.增加了耕地面积 C.增加了粮食产量 D.加重了水土流失

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读图回答16~17题。

16.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的是 ( ) A.③②① B.②③① C.①②③ D.②①③

3

17.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 ) A.地表起伏增大 B.土壤质地变差 C.河流含沙量增大D.植被条件变差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德国鲁尔区相继遇到了“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划。据此判断18~19题。

18.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其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 ) A.丰富的铁矿资源 B. 广阔的消费市场 C.丰富的煤炭资源 D.便捷的水陆交通

19.“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的出现,主要原因不包括 ( ) A.鲁尔区铁矿资源主要来自法国西南部,运输成本不断提高

B.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鲁尔区所产煤的价格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

C.钢铁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的状况,鲁尔区的钢铁工业受到各国低价格钢铁产品的冲击

D. 能源消费从“煤炭时代”进入“石油时代”,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明显

下降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根据“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及所学知识,完成20~21题。

20.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 ) A.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 B. 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重都下降 C.园艺业比重增大 D.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4

21.为改变生产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鲁尔区采取的措施是 ( )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的消耗

B.缩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C.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 D. 搬迁所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新技术产业

今天的鲁尔区,不再浓烟滚滚、噪声嘈杂,而是众多的高等院校、技术中心和著名大公司的集聚地。昔日留下来的大批工业生产旧址吸引了大批游人。工业旅游的开发,生态绿地的建设,高科技的发展,使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据此回答22~23题。

22.鲁尔区吸引新兴企业来此落户的措施不对有 ( ) ①提高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②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④减小每个钢铁企业的规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鲁尔区将炼铁高炉建到荷兰海边,主要是为了 ( ) A.就近获得从国外港口运进的大量煤炭 B.就近获得通过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 C.就近将工业废水、废渣排入海里 D.便于得到充足的水源供应

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24~25题。

24.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 )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水土流失严重 ③水资源丰富 ④重化工业为主要工业部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5

D.③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eb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