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财经济学模拟23
更新时间:2024-03-06 14: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二十三)
一、选择题
1.下面各选项的经济变量中( )不是流量。
A.收入 B.储蓄 C.货币需求量 D.消费 2.投资乘数在哪一种情况下较大?( )
A.边际消费倾向较大 B.边际储蓄倾向较大 C.边际消费倾向较小 D.通货膨胀率较高
3.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情况自动得到调整,则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的右下方的区域中时.有可能( )。 A.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B.利率上升,收入不变
C.利率上升,收入减少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4.如果IS曲线与LM曲线在中间端相交,投资对利率不是完全没弹性,那么政策( )。 A.如果单独采用将更有效 B.是无效的
C.如果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联合使用会更有效 D.不能用来刺激经济,因为它会导致利率上升
5.当一国经济出现过热现象时,货币当局可以采用哪种方法控制货币供给量?( ) A.降低贴现率 B.降低准备金率
C.在公开市场上出售证券 D.以上方法都可以 6.以下哪种情况肯定会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 ) A.中央银行从居民手中购买政府债券 B.一居民购买了某大型公司的债券 C.政府购买增加
D.某公司向公众增发股票,并用之扩大投资
7.假定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具有正斜率,那么减税会使( )。 A.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 B.价格水平上升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实际产出增加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名义和实际工资都上升
8.工资下降将引起( )。
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下方移动- B.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上方移动 C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下移动,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D.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9.如果哈罗德的实际增长率超过了有保证的增长率,则( )。
A.经济将趋向停滞,因为实际的资本存量的增长大于企业家们所期望的增长 B.经济将趋向停滞,因为实际的资本存量的增长小于企业家们所期望的增长 C.经济将经历一个螺旋上升的通货膨胀,因为企业家们希望一个大于实际发生的资本存量的增长,由此将在每一个相继的时期增加投资 D.经济将经历A通货紧缩,因为企业家们希望的资本存量的增长小于实际发生的增长,由此将在每一个相继的时期缩减投资
10.“滞胀”理论用菲利普斯曲线表示是( )。
A.一条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 B.一条斜率为正的直线
C.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不断外移 D.一个斜率为负的直线
二、概念题
1.产出
2.边际消费倾向 3.技术性失业 4.公债管理政策 5.产品的生命周期 三、简答题
1.社会保障体系向工人征税并给老年人津贴。假设议会既增加税收又增加津贴。为了简单起见,假设议会宣布这种增加只持续一年。
(1)你认为这种变动会如何影响经济?(提示:考虑年轻人和老年人的边际消费倾向。) (2)你的回答取决于各代人是否有利他主义的联系吗?
2.以两部门经济为例,说明IS曲线为什么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影响IS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简述解释产生经济周期原因的几种代表性理论。
4.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ES和总需求曲线AD构成的模型,当AD曲线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发生移动时,新的价格水平和收入水平各是多少?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请用图形加以分析。
5.什么是新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是怎样在克服新古典增长理论缺陷的基础上产生? 四、计算题
1.假设某一经济社会有如下资料:(单位:亿元)
工资:100 利息:10 租金:30 消费:90 利润:30 投资:60 政府购买:30 出口:60 进口:70 所得税:30 政府转移支付:5 (1)按收入法计算GDP; (2)按支出法计算GDP; (3)政府预算状况如何? (4)求储蓄额; (5)求净出口。
2.假定国会决定减少转移支付(如福利),并用相等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即进行一次财政结构的改变,使?G???TR。
(1)试问均衡收入是增加还是不降?为什么?用下面例子检验你的答案:设开始时,边际消费倾向b=0.8,税率t=0.25,收入Y=600,现在增加政府购买△G=-10,减少转移支付△TR=-10:
(2)找出均衡收入的变化△Y;
(3)预算盈余变化△BS是多少?为什么会变化?
3.已知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分别为C=130+0.63Y和I=750-2000r,设政府支出为G=750亿元。计算:
(1)若投资函数变为I=750-3000r,试推导投资函数变化前和变化后的IS曲线并比较斜率。
(2)增加政府支出时,比较投资函数变化前和变化后哪种情况的收入变化大?为什么? (3)增加货币供给时,比较投资函数变化前和变化后哪种情况对收入的影响大?为什么?
4.已知资本-产出比率为4,假设某国某年的国民收入为1000亿美元,消费为800亿美元。按照哈罗德增长模型,要使该年的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第二年的增长率应该为多少? 五、论述题
1.试述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其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2.试述在浮动汇率制度下顺差或逆差的调节机制。 3.试述造成总需求曲线移动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货币需求量是某一时点上的值,而其他三个变量是一定时间内发生变化的数值。严格地说,本题存在一定的问题。储蓄既有流量特征,又有存量特征。例如下面一则新闻:人民银行统计表明,今年(2002年)前3季度,居民储蓄快速增长,增长率已达18.1%,前9个月储蓄存款已突破万亿元大关。据统计。9月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8.41万亿元,同比增长18.1%,增幅比上年同期高5.4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3.4个百分点,增长快速。前9个月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累计增加10461亿元,当年已经突破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同期多增3 512亿元。此时的储蓄既有存量描述,月末8.41万亿元;又有流量统计,储蓄存款余额增加10461亿元。另外,在GDP计算中,和投资类似,采用的是流量概念。
2.A。本题考查投资乘数这一概念。在两部门经济中,ki?1,?为边际消费倾1??向。可见,边际消费倾向较大时,投资乘数较大,因此答案选A。
3.D。对于IS—LM模型,若同时考虑r、Y等各变量,容易引起思维上的混乱。为简化问题,可假定一个变量恒定,再展开分析。如图1所示,利率和收入组合点A位于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区域。过A作纵轴垂线,与IS曲线交于B点,与LM曲线交于C点,此时A、B、C三点位于相同的利率水平上,意味着iA?iB,由于yA>yB,sA?sB,而B点位于IS曲线上,意味着iB?sB,所以,iA?sA,即在A点上投资小于储蓄。又由于
yA?yC,在相同利率水平上货币需求LA?LC,而点C位于LM曲线上,LC?m(假设
LM贝母对应的货币供给为m),所以LA?m,即在A点上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同理,先假定y不变,由A向横轴作垂线进行分析,亦可得出相同结论。
图1 IS-LM模型均衡点分析
规律总结:在图1中,IS曲线和LM曲线将坐标平面分为四个区域,各区域中均同时存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状态。在IS曲线上,产品市场达到均衡;在LM曲线上,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在IS与LM交点E处,两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4.C。如图2所示,IS曲线和LM曲线在中段相交,假设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至IS′,由于利率上升排挤了私人投资,均衡收入仅增至y1若同时辅之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利率下降至原先水平,均衡收入将进一步增至y2。答案选C。
图2
5.C。对于通胀,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选项A、B两项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经济反而会起刺激作用,因此,答案选C。
6。A。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是央行公开市场购买增加基础货币,从而引起货币供给的增加,其他的选项与货币供给的变化无关。
7.A。经济处在充分就业的状态值时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的状态,并不是没有任何失业的状态。因此总需求增加时,产出仍然存在增加的空间。减税?IS曲线右移?总需求右移?产出于价格水平都上升。
8.C。工资下降导致工人减少劳动供给,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下移动。而长期供给曲线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由充分就业(对应自然失业率)的条件约束,所以不变。
9.C。由于充分就业经济均衡增长的公式GAv?s?GWvr,经济发生波动时,若
GA?GW,则v?vr,实际发生得增长小于企业家们希望得资本存量的增长,因而,实际
投资率将高于合意的储蓄率而导致经济扩张。
10.B。滞胀时高失业率和通胀同时存在,因此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斜率为正的直线。 二、概念题
1.产出:与投入相对的概念,即厂商为出售而生产的产品或劳务。产出总是指能够以商品形式提供给市场的物品或服务,它包括一切生产出来的物品或劳务:从中间产品到最终产品,如矿石、钢锭、汽车、机器、金融服务或艺术表演等等。产出属于经济物品,具有稀缺性,这是因为要生产出产品和劳务必须投入的生产要素是经济物品,也具有稀缺性,所以
作为既定投入结果的给定产出就有其市场价格。而没有市场价格的、充裕的、不需要付出价格就可以取得的自由取用物品,就不需要生产(即不需要人们耗费什么就可以得到),对这样的物品,就不能看作为产出。是否需要投入属于经济物品的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是决定物品是否属于产出的根本条件。产出和投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生产函数的形式加以描述,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个确定的投入组合生产出来的产量存在一个最大的产出量界限,这种界限就叫做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示一定投入量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要素投入不断增加,产出也会不断增长。投入与产出构成了经济各部门的相互联系和经济的持续运动。
2.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相对而言。指收入中每增加一单位所引起的消费的变化。可以用以下式子表示:
MPC??C ?Y式中,?C表示增加的消费,?Y代表增加的收入。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在西方经济学中,任何增加的收入无非两个用途:消费和储蓄。所以,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必定为1。根据消费统计资料,短期中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长期中的边际消费倾向等于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既可以指国民收入的消费倾向,也可以指可支配收入的消费倾向。
3.技术性失业:指由于技术进步,劳动力被机器和先进的生产方法所代替而引起的失业。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生产越来越采用先进设备和技术,其结果会使需要的劳动力减少,失业率上升。生产中的资本——劳动比率取决于资本与劳动的相对价格。资本品的价格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下降,但工资具有向下的刚性,其结果是劳动的相对价格上升。这样,技术性失业更加严重。受技术变化影响最大的是半熟练和不熟练的产业工人。一般说来,管理人员、专业人员以及服务行业的工人受到的影响要小得多。技术变化不仅会造成大量工人的短期失业,而且如果新的生产方法没有使劳动价格下降,被取代的工人又没有掌握新技术的话,这种失业还可能延长。由于技术性失业的增加,在长期中自然失业率有上升的趋势。
4.公债管理政策:指政府在发行新公债或以新债还旧债时,通过公债种类、发行条件等的政策性操作,对经济运行产生预期影响的政策。公债管理政策是一种有效的财政政策工具,其目标也就是财政政策目标,即经济稳定目标(包括价格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发展目标(包括经济增长、资源合理配置和反周期波动等)以及公平收入分配目标。此外,公债管理政策也有其自身的目标,如拓宽公债的发行范围、尽可能降低举债成本、确保公债的顺利发行、实现均衡的期限构成以及维持政府债券市场的稳定等。公债管理政策的基本原则包括:①公债必须安全可靠地投资,能按期偿还并能随时变现;②公债必须维持其货币价值,避免对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影响;③公债应尽可能广泛地为全体公民所拥有。
5.产品的生命周期:指产品从产生、发展变化到最终消失直至被另外一些产品代替的过程。某一种产品从产生到消失大致经历三个阶段:①产生与初期阶段。该阶段新产品刚问世,产品在特征上还不够标准化,因为生产者的投入、生产过程、产品最终的设计都不同。这一阶段生产者还不能确定最优的生产场所、生产规模和销售价格;同时,生产者之间产品的差别也较大。②产品的发展阶段,产品供给者数目将增加,产品变得比较标准化,产品生产以及生产场所的不确定性大为减少,产品的需求弹性将提高。③产品成熟与消亡阶段,某些生产者会使用广告宣传、差别产品等手段,试图扩大市场占有率。但单个厂商的产品需求弹性仍较高,发展的结果是产品差异逐步扩大以致以全新的产品代替原有产品,原有产品的生命周期结束。产品生命周期不仅被企业家或经济学家用来解释微观经济学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情况,用来指导厂商对于产品进行更新换代,还被用于解释一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特别是用于解释一国的对外贸易形态与海外直接投资形态。
三、简答题
1.社会保障体系向工人征税并给老年人津贴。假设议会既增加税收又增加津贴。为了简单起见,假设议会宣布这种增加只持续一年。
(1)你认为这种变动会如何影响经济?(提示:考虑年轻人和老年人的边际消费倾向。) (2)你的回答取决于各代人是否有利他主义的联系吗? 答:(1)假设生命周期模型成立,并且人们尽可能平滑一生的消费。这意味着收入短暂的改变对消费的影响将会反映在一个人的余下的生命中。为简单起见我们假设利率为0。
考虑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T是一个时期对年轻一代暂时征收的税款,B是一个时期给老年人的津贴,其中B=T。如果一个普通的老年人余下10年的生命,那么暂时的津贴增加
B的当前消费。如果一个普通的工人还有30年的生命,那么税收的增加会导致他10T们当前的消费减少。总消费变化如下:
30BTB?C???
103015了老年人
财富向老年人的转移引起消费的净增加,因而是储蓄的减少。因为老年人当前增加的消费比工人当前减少的消费要多,这是由于老年人生命剩下的时间较少,因而有一个更高的消费边际倾向。
(2)题(1)的回答的确取决于各代人是否有利他主义。如果各代人是利他主义的,那么年老一代不会因为社会保障津贴而感到更好,因为税收和津贴的增加对一个普通家庭的永久收入没有影响,它们只是简单地把资源从家族的一代人转移到另一代。如果年老一代不想利用这个机会在他们孩子的支出上消费,他们会试图通过对年轻人的赠予或留下遗产来抵消税收增加对年轻人的影响。如果发生上述事情的时候,这将会减轻税收变化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
2.以两部门经济为例,说明IS曲线为什么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影响IS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在两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斜率可由IS曲线的数学方程求得。由IS曲线方程
r?a?e/d?(1?b)/dY,得:dr/dY??(1?b)/d。
这就是IS曲线的斜率。式中,b为边际消费倾向,一般被假定小于1,所以(1-b)为正数;d被假定为正数,所以dr/dY为负数,即IS曲线的斜率为负,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IS曲线的斜率之所以为负,是因为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当利率上升时,投资水平下降,储蓄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也随之下降;反之,当利率下降时,投资水平提高,储蓄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也随之提高。利率与国民收入呈反方向变动关系。从IS曲线斜率的公式可知,IS曲线斜率的大小取决于投资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和边际消费倾向。当边际消费倾向不变时,投资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愈大,即d愈大,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就愈小,IS曲线就愈平缓;反之,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愈大,IS曲线就愈陡峭。同理,当投资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一定时,边际消费倾向愈大,即b愈大,边际储蓄倾向就愈小,(1-b)就愈小,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就愈小,IS曲线就愈平缓;反之,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就愈大,IS曲线就愈陡峭。由于边际消费倾向比较稳定,一般认为,IS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投资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3.简述解释产生经济周期原因的几种代表性理论。
答:自19世纪中期以来,经济学家们提出的经济周期的原因非常多,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是:
(1)纯货币周期理论。当银行体系降低利率、信贷扩大,经济活动水平上升,由此引发通货膨胀,银行体系被迫收缩银根,经济进入萧条阶段。萧条时银行采取措施扩大信贷,促进经济复苏。货币理论认为,货币量的扩张和收缩对经济周期有普遍的影响,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拉尔夫、霍特里、米尔顿、弗里德曼。
(2)投资过度理论。投资的增加引起经济繁荣,导致对生产资料等投资品需求的增加。形成结构失衡,从资本品过多到资本品过剩,使经济由繁荣转入萧条。
(3)创新周期理论。熊彼特认为创新者获得巨大盈利,使其他企业竞相仿效,形成创新浪潮。创新浪潮使信用、投资膨胀,引发经济繁荣。随着创新的普及,盈利机会消失,银行信贷收缩,投资下降,直至经济衰退。
(4)心理周期理论。英国的庇古和凯恩斯认为,人们对经济前景乐观和悲观预期的交替引起了经济周期中繁荣与萧条的交替。
除了以上对经济周期成因做出不同解释外,还有诸如太阳黑子周期理论、政治周期理论,也有的经济学家用星相、战争、政治事件、金矿的发现、人口和移民的增长、新疆域和新资源的发现、科学发明和技术革新等来诠释经济周期。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用“乘数一加速数相互作用原理”来说明经济周期并因此成为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的代表之作。
4.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ES和总需求曲线AD构成的模型,当AD曲线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发生移动时,新的价格水平和收入水平各是多少?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请用图形加以分析。
答:结果取决于AD曲线的位置是受到意料之中的因素的影响,还是受到意料之外的因素的影响。
(1)图形分析:(如图3所示)
(a)意料之外的原因造成的后果 (b)意料之外的原因造成的后果
图3 假定经济社会在开始时处于A点,即处于y*垂直线、ES和AD这三条线相交之处。 ①假设AD曲线位置的改变完全是由于意料之中的因素引起的,AD的位置移动到AD′,与ES相交于B点。预期的价格P等于ES与y*相交所决定的价格P0,而根据经济模型推算出来的价格P等于ES与AD′相交所决定的价格P1。根据理性预期假设,理性预期的数值必须等于经济理论推算出来的数值,所以B点不能存在,P1和y1不能构成问题的答案。而在C点,预期的价格和收入都等于根据经济模型推算出来的价格和收入,都等于P2和y*。
e因此,由于意料之中的原因而造成的总需求的变动只能使价格水平上升或下降,并不能导致整个社会的就业量或产量的变动。政策含义:包括财政和货币政策在内的一切公开执行的经济政策都属于意料之中的因素,它们只能改变价格水平的高低,不会造成就业量或产量的上升或下降。也就是说,凯恩斯主义所主张的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改变就业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②如果AD的移动是由于意料之外的因素造成的,参与经济活动的人并不能觉察到这一事实,他们以为AD仍然处于原来的位置,预期的价格和经济模型推算出来的价格都是P0。但实际上,AD已经移动到AD′,价格和产量变为P1和y1,经济产生波动。
因此,按照该派的说法,资本主义经济波动的惟一原因恰恰在于意料之外的因素。政策建议:由于意料之外的因素无法事先得知,所以参加经济活动的人,包括国家的经济管理人员在内,事先都不知道这些因素的存在,更谈不上理解这些因素的作用。即使政策是有效的,管理人员也无从执行这些政策。
理性预期学派的最终结论:在任何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都是无效的。
5.什么是新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是怎样在克服新古典增长理论缺陷的基础上产生?
答:新古典模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趋同性,即有着相同技术和人口增长率的国家最终会接近于相同的稳态增长率(虽然稳态收入可能不同)。然而,大量数据结果表明,在比较长的时期来看,各国之间的增长率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一些经济学家对新古典增长模型反思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是指用规模收益递增和内生技术进步来说明一国长期经济增长和各国增长率差异而展开的研究成果的总称。新增长理论的重要特征是试图把增长率内生化,因此新增长理论又称为内生增长理论。新增长模型对新古典增长模型缺陷的突破主要是从两方面:
(1)新古典增长模型假定总量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而新增长模型假定总量生产函数呈规模收益递增。并且,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是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存在外部性,由于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在积累的同时促进了技术进步,从而技术进步成为模型的内生变量。
(2)新古典增长模型假定要素的边际收入递减,而新增长模型假定要素的边际收入不变,如AK模型,从而改变了新古典增长模型的一些结论。 四、计算题
1.假设某一经济社会有如下资料:(单位:亿元)
工资:100 利息:10 租金:30 消费:90 利润:30 投资:60 政府购买:30 出口:60 进口:70 所得税:30 政府转移支付:5 (1)按收入法计算GDP; (2)按支出法计算GDP; (3)政府预算状况如何? (4)求储蓄额; (5)求净出口。 解:(1)按收入法计算: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折旧
=100+10+30+30 =170(亿元)
(2)按支出法计算:GDP=C+I+G+(X-M)
=90+60+30+(60-70) =170(亿元)
(3)政府预算盈余:BS=收入-支出=30-(30+5)=-5(亿元,赤字) (4)居民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
=[(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所得税+转移支付]-消费 =[(100+10+30+30)-30+5]-90 =55(亿元)
(5)净出口=X-M=60-70=-10(亿元) 2.假定国会决定减少转移支付(如福利),并用相等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即进行一次财政结构的改变,使?G???TR。
(1)试问均衡收入是增加还是不降?为什么?用下面例子检验你的答案:设开始时,边际消费倾向b=0.8,税率t=0.25,收入Y=600,现在增加政府购买△G=-10,减少转移支付△TR=-10:
(2)找出均衡收入的变化△Y;
(3)预算盈余变化△BS是多少?为什么会变化? 解:(1)均衡收入增加,因为当政府购买增加额与转移支付减少额相等时,由于政府购买乘数大于转移支乘数,从而导致均衡收入增加。
即预算盈余增加了1.25,之所以变化,是因为均衡收入增加,导致了税收增加,而政府支出又保持不变。
3.已知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分别为C=130+0.63Y和I=750-2 000r,设政府支出为G=750亿元。计算:
(1)若投资函数变为I=750-3 000r,试推导投资函数变化前和变化后的IS曲线并比较斜率。
(2)增加政府支出时,比较投资函数变化前和变化后哪种情况的收入变化大?为什么?
(3)增加货币供给时,比较投资函数变化前和变化后哪种情况对收入的影响大?为什么?
答:(1)由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可得:
Y=C+I+G
=130+0.63Y+750-2 000r+150 =0.63Y-2 000r+1630
整理可得投资变化前的IS曲线为:
r=0.815-0.000185Y ①
当投资函数变为I=750-3 000r时,产品均衡的条件变为:
Y=C+I+G
=130+0.63Y+750-3000r+750 =0.63Y-3 000r+1630
整理可得投资变化后的IS曲线为:
r=0.543-0.000123Y ②
对比式①和式②可知,由于投资函数的变化使得IS曲线的斜率变小了,即后者比前者更平缓一些。
(2)当政府支出增加时,IS曲线的右移会导致收入Y和利率r的上升。由于投资函数变化后IS曲线的斜率较小,即投资的利率敏感性增加,所以将导致对私人投资更多的挤出。显然与投资函数不发生变化相比,均衡收入变化较小。
(3)若增加货币供给,LM曲线的右移将引起市场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后投资对利率的敏感性增大,因此将引起较大的投资增加。由此可见,扩张性货币政策将使后者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超过前者。
4.已知资本-产出比率为4,假设某国某年的国民收入为1 000亿美元,消费为800亿美元。按照哈罗德增长模型,要使该年的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第二年的增长率应该为多少?
解:由题意,国民收入Y=1 000亿美元,消费C=800亿美元,则, 储蓄S=1 000-800=200(亿美元) 储蓄率s=S/Y=200/1 000=20%
为使该年200亿美元的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第二年的有保证的增长率GW应为:
GW=
s20%= =5% V4此时,如果第二年的增长率达到5%,
Y2=1 000×(14-5%)=1 050(亿美元)
?Y=Y2-Y1=50(亿美元)
由V=4,则投资I=?Y×V=50×4=200(亿美元)
即该年200亿美元的储蓄正好在第二年全部转化为投资,经济实现均衡增长。 五、论述题
1.试述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其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1)通货膨胀的原因: ①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指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从而导致物价上涨。供给表现为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而需求则表现为用于购买和支付的货币,因此这种通货膨胀又称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以凯恩斯学派的需求拉上说来说明这种通货膨胀,凯恩斯认为货币变动对物价的影响是间接的,影响物价的因素除货币量外,还有成本单位和就业量等多种因素。货币数量的增加是否具有通货膨胀性,要视经济体系是否达到充分就业而定。如图4所示。
图4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该图说明:第一,当社会存在大量闲置资源和失业时(Y2点之前),总供给增加的能力很强,此时总需求的增加可以带来产出的上升而物价并不上涨。第二,在Y2点和充分就业分界点YF之间,总需求的增加将会带来产出和物价水平的同时上升,凯恩斯称为“半通货膨胀”。第三,当达到充分就业后,由于各种资源已充分利用,供给无弹性,有效需求增加仅使成本单位随有效需求同比例上涨,此种情况,可称为“真正的通货膨胀”。
但事实上,通货膨胀既可以是在实现充分就业后,由总需求绝对增长引起,也可以是实现充分就业之前,由总需求比较总供给在数量与速度上的相对增长引起。所以,后来的凯恩斯主义者修正指出,在实现充分就业之前,只要总需求的增长大于总供给的增长,从而物价的上升幅度不能为增加的总供给所吸收,便会出现物价水平的绝对上升,产生通货膨胀,如图5所示。
图5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凯恩斯主义者修正)
该图横轴代表总产出或国民收入(Y),纵轴代表物价水平P,AS0代表总供给,AD0代表总需求,Y0代表生产总量,P0代表物价水平。当社会总需求增加,即从AD0移到AD1时,生产总量由Y0移到Y1,供给曲线由AS0移到AS1,物价水平由P0上升到P1。
②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上涨,又称为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又可以分为工资推动通货膨胀及利润推动通货膨胀(这里的利润通常为垄断利润)。
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
的上涨。据西方学者解释,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工资率完全决定于劳动的供求,工资的提高不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由于强大的工会组织的存在,工资不再是竞争的工资,而是工会和雇主集体议价的工资,并且由于工资的增长率,超过生产增长率,工资的提高就导致成本提高,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西方经济学者进而认为,工资提高和价格水平上涨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工资提高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引起工资提高。这样,工资提高和价格上涨形成了螺旋式的上升运动,即所谓工资—价格螺旋。
利润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取过高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西方学者认为,就像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是工资推动通货膨胀的前提一样,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是利润推动通货膨胀的前提。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价格完全决定于商品的供求,任何企业都不能通过控制产量来改变市场价格,而在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可以操纵价格,把产品价格定得很高,致使价格上涨的速度超过成本增长的速度。
在总需求曲线不变的情况下,包括工资推动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通货膨胀在内的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可以用图6来说明。
图6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图中,总需求是既定的,不发生变动,变动只出现在供给方面。当总供给曲线为AS1时,这一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AD的交点E1决定的总产量为y1,价格水平为P1。当总供给曲线由于成本提高而移到AS2时,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的交点E2决定的总产量为y2,价格为P2。这时,总产量比以前下降,而价格水平比以前上涨。当总供给曲线由于成本进一步提高而移动到AS3时,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交点E3决定的总产量为y3,价格水平为P3。这时的总产量进一步下降,而价格水平进一步上涨。
(3)混合通货膨胀
指总需求增加与成本上升共同作用而带来的商品与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的上涨过程。这将总需求和总供给结合起来考虑,因为现实的通货膨胀往往是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政策干预经济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凯恩斯主义盛行的年代,政府对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进行需求干预治理的结果。当发生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时,假定社会总需求不变,工资和物价会螺旋上升,失业增加,产量下降。政府此时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扩大总需求,失业和产量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但物价会进一步上升,从而形成所谓的混合型通货膨胀。如图7所示。
图7 混合型通货膨胀
假定最初由于生产领域的原因导致总成本上升,供给曲线AS由AS0向左上方移到
AS1,AS1与最初的需求曲线AD0交于e1点,价格水平由P0上升到P1,为了遏制实际产出
的减少和防止出现高的失业率,政府采取扩大投资和刺激需求的措施,需求曲线由AD0上升到AD,这样使原来由成本推动的价格上升,进一步得到需求拉上的支持,AD1与AS1相交于e2点,P1上升到P2,需求扩张拉动的价格上升,又会进一步引起成本上升,供给曲线由AS1移到AS2与AD1相交于e3,此时价格水平为P3。这样的过程持续下去,就表现出一种由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互推动的机制,AS与AD分别向左上方和右上方移动,价格则沿着均衡点的轨迹e0→e1→e2→e3→e4??所确定的水平P0到P“螺1、P2、P4??呈3、P旋式”上升过程。
(2)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 ①通货膨胀破坏生产发展。 首先,通货膨胀使企业的各项专用基金贬值,从而使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难以进行。其次,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由于原材料等初级产品的价格上涨往往快于产成品,从而会增加生产投资的风险和经营成本,使投资不如投机,生产不如囤积的现象普遍出现。结果,一方面,使生产领域的资金大量流向流通领域,导致生产萎缩;另一方面,造成原材料越短缺、越囤积,出现短缺和积压并存的恶果。第三,通货膨胀解除了企业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的压力,使企业既不必用降低成本的方式来赢得市场,也不必用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用的各种措施来增强竞争力,显然极不利于企业的技术进步及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第四,通货膨胀也不利于促进生产者勤奋、努力工作。生产者可以物价上涨为充分理由,要求增加工资和补贴,如果得不到满足,必将影响生产情绪,进而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②通货膨胀扰乱流通秩序。 首先,通货膨胀使市场价格信号失真,导致商品价格升降并不能真正反映商品供应关系的变化。失真的价格导致会使资源盲目流动和组合,从而引起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其次,通货膨胀使商品需求发生变化。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烫手,为了保值和防止物价进一步上升,人们都要尽快把手中的货币换成商品,而较少考虑这种商品对自己是否必要。这种需求变态和抢购行为使货币流通加快,商品供应更加短缺,进而又会加剧通货膨胀。
③通货膨胀对分配具有破坏作用。 通货膨胀使实际工资水平下降,使收入不公正的从买者手中转移到卖者手中,从而冲击按劳分配原则。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为了防止广大工薪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过于下降,进行阶段性的工资调整,但是,只要工资调整之后与物价上涨,企业利润就会相应增加,那些从利润中分取收入的人能额外增加收益,从而加剧了社会分配不公。持续的物价上涨还将使广大退休阶层的毕生储蓄不断贬值,这不但破坏社会公正,还会诱发社会道德危机。另外,虽然通货膨胀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征税,但事实上,这种“征税”的收入不仅十分有限,而且会导致财政支出会大幅度的增加。
④通货膨胀会引起货币信用危机。
首先,通货膨胀会降低借款成本,从而诱发过度的资金需求,迫使金融机构不得不加强信贷配额管理,进而削弱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第二,正因为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而有损于债权人,从而使正常的信用活动遭到破坏,使各种债券发行受阻,影响集资活动。第三,更严重的是,通货膨胀使货币符号的价值储藏职能丧失,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混乱,一旦人们的货币幻觉消失,必将出现挤兑现象,这有可能引起银行的破产和倒闭,甚至引起更大的政治危机等等。
2.试述在浮动汇率制度下顺差或逆差的调节机制。 答: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是两种基本的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是指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政府对此不加干预。固定汇率制是指政府通过对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干预保护某一固定的汇率。下面分析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机制。
(1)浮动汇率制度下对顺差的调节
以下利用包括进出口因素的IS-LM模型和国际收支平衡曲线BP对各种情况加以说明。
图8
在图8中,由曲线LM和曲线IS0的交点决定了初始的均衡产出为Y0、均衡利率为i0。均衡点位于国际收支平衡曲线BP的左上方,说明出现国际收支顺差。
在浮动汇率情况下,国际收支顺差导致本国货币相对价格提高(即汇率提高)。汇率提高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从而使IS曲线向左移动;另一方面,使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利率较前提高,即BP曲线向上移动。随着两曲线的移动,均衡点和BP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在缩小。这说明随着汇率的提高,国际收支的顺差在缩小。但是,只要仍然存在国际收支顺差,汇率就会提高,两条曲线就会继续移动。直至均衡点落在BP曲线上,即三条曲线IS1、LM、BP1交于一点。这表明经济实现了国际收支平衡,从而汇率不再变动、各条曲线也不再变动。
(2)浮动汇率制度下对逆差的调节 如图9所示。
图9
在图9中,均衡点E0处于国际收支平衡曲线BP0的右下方,说明该经济出现了国际收支逆差。根据上述原因,国际收支逆差导致本国货币的相对价格(汇率)下降,从而增加出口、减少进口,即使IS曲线向右移动、BP0曲线向下移动。曲线移动使均衡点靠近国际收支均衡曲线。但是,只要均衡点仍然处于国际收支均衡曲线的右下方,曲线就会继续移动,直至均衡点落在曲线上。当IS0曲线右移至IS1、BP0曲线下移至BP1时,实现了国际收支平衡,重新达到均衡。
总之,在浮动汇率情况下,国际收支顺差或逆差会由于汇率的变动引起的一系列变化。自动地趋于国际收支平衡。
3.试述造成总需求曲线移动的主要因素。 答:总需求曲线表达了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相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造成总需求曲线移动主要有以下因素:
(1)预期
预期包括预期收入、预期利润率、预期通货膨胀等。
①人们预期未来收入提高时,会增加他们当前的个人消费需求,从而增加总需求,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如图10所示,总需求曲线AD0右移至AD1,表示在任一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的需求量都增加了。而人们预期收入下降的作用正好相反,总需求曲线会由AD0向左移AD2,表示总需求量的减少。
图10 预期收入引起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②预期利润的提高会扩大企业的投资需求。其作用与预期收入相同。
③预期通货膨胀上升会使当前商品的价格变得相对便宜而未来商品价格变得相对昂贵从而扩大对当前商品的需求;预期通货膨胀下降则相反。
(2)政府政策
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影响总需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按照对总需求的不同作用,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大致可分为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两类。
①扩张性政策
凡是能够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通常的手段包括增加政府购买、降低税收等,被称作扩张性财政政策。凡是能够增加货币供应量从而刺激总需求的货币政策,被称作扩张性货币政策。
②紧缩性政策
凡是能够抑制总需求的财政政策,政策手段包括减少政府指出、提高税收等,被称为紧缩性财政政策。凡是能够减少货币供应量从而抑制总需求的政策,被称作紧缩性货币政策。
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起作用的最终结果都是影响总需求AD。由于凯恩斯理论认为实际的国民总产出是由总需求所确定,所以通过经济政策对AD的影响也就达到了控制调节整个国民经济运作的目的。
(3)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会通过各种渠道来影响一国的总需求,其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汇率的变动
汇率上升意味着本国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外国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本国将扩大对进口的需求而外国将减少对出口的需求,于是,本国净出口减少,总需求下降;汇率下降的作用相反。
②外国收入的变动
外国收入增加会扩大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在进口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净出口,总需求上升;反之则相反。
图10 预期收入引起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②预期利润的提高会扩大企业的投资需求。其作用与预期收入相同。
③预期通货膨胀上升会使当前商品的价格变得相对便宜而未来商品价格变得相对昂贵从而扩大对当前商品的需求;预期通货膨胀下降则相反。
(2)政府政策
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影响总需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按照对总需求的不同作用,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大致可分为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两类。
①扩张性政策
凡是能够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通常的手段包括增加政府购买、降低税收等,被称作扩张性财政政策。凡是能够增加货币供应量从而刺激总需求的货币政策,被称作扩张性货币政策。
②紧缩性政策
凡是能够抑制总需求的财政政策,政策手段包括减少政府指出、提高税收等,被称为紧缩性财政政策。凡是能够减少货币供应量从而抑制总需求的政策,被称作紧缩性货币政策。
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起作用的最终结果都是影响总需求AD。由于凯恩斯理论认为实际的国民总产出是由总需求所确定,所以通过经济政策对AD的影响也就达到了控制调节整个国民经济运作的目的。
(3)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会通过各种渠道来影响一国的总需求,其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汇率的变动
汇率上升意味着本国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外国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本国将扩大对进口的需求而外国将减少对出口的需求,于是,本国净出口减少,总需求下降;汇率下降的作用相反。
②外国收入的变动
外国收入增加会扩大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在进口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净出口,总需求上升;反之则相反。
正在阅读:
上财经济学模拟2303-06
党员干部在2022年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范文03-23
心理学第二章 幼儿记忆的发展 随堂测试卷11-01
枸杞产量规律研究及优良株系的筛选08-30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答案04-08
激励教师励志工作的名言04-09
202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共四套)04-16
Sophos网络安装指南中文版04-29
控制测量学国家高程基准05-26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经济学
- 模拟
- 大学计算机基础尔雅答案修订无错版
- 初二(3)班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 国防知识演讲比赛主持稿
- 《 倒 数》教学设计
- 影响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非智力因素
- 综合接地施工方案 - 图文
- 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5篇
- 2016年苏州市景范中学中考二模数学试卷
- 寺岗电子称设置方法
- CJJ94-2009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 2019-2020学年九年级美术下册 9 环保招贴设计教学设计2 人美版 d
- 互听互评总结
- 竞技体育文化与鉴赏
- 导数的概念及导数的几何意义
-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 气力输灰培训
- 党性与党性分析材料 Microsoft Word 文档(2)
- 唐代与清代死刑复核制度的当代借鉴
- (完整版)语音识别智能小车毕业设计论文 - 图文
- 10月高三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