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到底“奇”在何处?

更新时间:2023-10-04 22: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江苏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223001) 孙静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全文紧紧围绕一个“奇”字,详细介绍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还简略介绍了其他黄山松的千姿百态,“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那么,黄山奇松之“奇”是不是就只在姿态上呢?随着细读文本,我们还会有许多新的发现。

以迎客松为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这样描写迎客松的,这也是全段着墨最多之处——“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这段话总共三句,如果只是写其姿态奇特的话,完全可以说“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道劲。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那么第一句中的“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和第三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是否多余呢?如果不多余,那和“奇”又能挂上什么钩呢? 我们先来看第一句,“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姿态是美的,枝干是雄健有力的,关键就在后面“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据记载,这棵松树已经有千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可能遭过雷劈可能遭过虫害,可是它呢,不仅没有倒下,却还像年轻时候那样郁郁苍苍、生机勃勃,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生命之奇!

如果说第一句还好理解,那么第三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就要从多方面解读了。试想,为什么迎客松能成为代表,成为黄山的象征?为什么不是造型更加奇特的送客松或是其他的什么松成为象征呢?中国人的价值观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迎客松处于的位置正好是在游览的重点景区玉屏峰处,恰巧,“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仿佛在说:“欢迎你们,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是啊,黄山是游览圣地,每年接待者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是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那么迎客松的位置、姿态恰恰符合了这种需要,所以自然就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精神的象征。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文化内涵之奇!

看来,黄山奇松的确是奇哉、伟哉!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细细品味,反复咀嚼。如果只是泛泛地一读而过,不去揣摩语言文字的魅力,那将会失去文本蕴含着的精彩的风景啊。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e8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