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学中关于作业设计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4-06-29 04: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班化教学中关于作业设计的思考

荀 玮

[摘要] 小班化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而积极探索并实施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形式是一个重要切入口。本文以实践为依托,通过实例介绍了童趣性的作业、分层作业、开放作业、社会生活性作业的形式,并切实体会到这样的作业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一、设计童趣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层次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三、设计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做学习的创新者。 四、设计社会生活性作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关键词] 小班;作业设计

作业作为帮助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转化为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容忽视。然而在许多大班的实际教学中,作业布置的现状却并不容人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作业设计中训练的目标单一,缺乏系统、多学科的整合,教师追求的是学生的解题过程是否正确;二是题型单调,在作业训练中,教师出示给学生的数学作业题型单调,缺乏多样化的习题;三是题意狭窄。数学作业的题目不够开放,只停留在层面上的练习;四是题量过多,部分教师只注重大量的练习,认为学生数学只能通过训练才能取得效果。

如果教师一直以来都把布置作业的最终目的看作是为考试服务,总是不厌其烦地布置、批改,其中夹杂了不少重复性的作业,以及用于填充时间的作业,学生必然对作业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作业是无可奈何的负担。

我认为小班化教学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优化作业设计”,积极实施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进而逐步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消除学生对作业的厌恶感与恐惧感,让他们喜欢做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设计童趣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在设计作业时,应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烦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分一分》后,让学生回家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用课上学到的方法,给它们分一分类,看一看有几种分法,并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认位置》一课后,布置学生回家和邻居的小朋友一起做左手、右手的游戏;《认识物体》一课后,让学生做一个认识物体的游戏:把一个同学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们用手摸桌上的东西,说出是什么东西,并说出是根据什么性质辨认出来的。诸如此类的作业方式一定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最开心的作业。

事实上,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为了扩充设计作业的主题,结合语文学科的故事引导学生设计作业是学生设计作业的另一种形式。

如在我利用黑板报出示《坏狐狸和三角形》这个数学故事之后,学生们产生出极大的兴趣,有同学将这个故事在数学日记中进行了续编:鸡妈妈孵出了四只小鸡,孵一只小鸡需要20天,那么孵四只小鸡用了多少时间呢?孵出小鸡后,她又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四只鸡宝宝个个欢蹦乱跳,真是惹人喜爱;担心的是坏狐狸会来偷吃鸡宝宝。鸡妈妈生 了几只小鸡高兴极了。鸡妈妈生了4只小鸡,鸭妈妈生了15只小鸭,鸭和鸡一共有多少只?过了几年,小鸡长大了,第一只小鸡7岁,第二只小鸡5岁,第三只小鸡4岁,他们各自的年龄是奇数还是偶数?鸡妈妈买了一袋大米,这袋大米有200粒米,把它分成4分,平均每分多少粒?平均每只小鸡每天吃45粒米,几天才能吃完这袋米?秋天来了,老母鸡要做4件衣服给小鸡们穿。每米布1.4元,老母鸡要买3米布。一共多少元? ?? 这样把知识寓于趣味之中,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取代单调乏味的作业,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作业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采,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作业的乐趣。

二、设计层次性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要求。这就是说,数学课程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要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因此,利用每一个学生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开拓每一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数学作业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比如在我所教的二个小班中,班上学生人数虽仅在20——25人左右,但学生的个体差异仍很大,并且这一差异随着学习的深度、广度的增加而日渐突出。在设计作业时,我觉得要充分考虑到好、中、差三种不同程度的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水平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要求,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一)不同的作业要求

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可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供学生自主选择。比如,小学数学第三册教材,要求学生在学习表内乘法(一)后,要求能背出2~6的乘法口诀。在初背口诀阶段,提出了三种不同的作业要求:(1)能够比较顺利地背出乘法口诀;(2)能够很流利地背出乘法口诀;(3)在熟练地背口诀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口诀中蕴涵的规律。这样,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择,体现了作业要求的自主性。

(二)不同的作业内容

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设计或选择一组有层次的课外作业习题,让学生任选其中几道解答。如教学“乘法分配律”后,设计如下作业,要求学生任选6道以上。

(1) 76×68+76×32  (2) 57×39+43×39 (3) 201×73  (4) 25×401 (5) 125×88  (6) 97×101

(7) 327×99+327  (8) 58×102-58×2 (9) 987×98 (10)69×301-69

(11)88×117+88×8  (12)4896×24

这样的作业,既针对了学生的实际,又体现了明显的自主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三)不同的作业形式

作业的形式要有变化,才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我们常用的作业形式有:(1)自选作业。即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选择课本上一定量的练习题作为家庭作业。(2)自编作业。根据学生实际,自编相关的习题,作为课外作业。(3)自批作业。学生将某次作业进行相互交流,让学生当一次小老师批改作业。

分层作业有利于因材施教。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作业“一刀切”,过难或过易,缺少层次,不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尤其是差生与优等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注意照顾到好、中、差三方面的学生,既让差生跳一跳能搞到“桃子”,又能保证优等生免受“饥饿”之苦。分层作业也有特例,就是教师对学生布置同样内容的作业,但是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如应用题中困难学生一题一解,优秀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三、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做学习的创新者。

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为此作业设计中,我们应以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为目的,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中心,引导学生会思考,善思考,巧思考,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班化教学实践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要强调标准答案,答案可以不是惟一的。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甚至是前所未有的独创想法,这样的提问,激发的正是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正是想像力和创新性思维。传统教学的提问方式,只提供一种可能答案,一种解决途径,思维余地狭窄,容纳不下多种思路,结果堵塞了学生的思路,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开放式提问的推动下学生必然会展开多角度、多方向、多起点的思维活动。

如在教学第一册“同样多”一课时,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教师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手眼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教师把一堆“△”和“○”杂乱地放在一起, 问: “△”和“○”同样多吗?

小朋友说要数一数才知道,我肯定了小朋友的方法后,又提出:“谁能想出聪明的办法,把它们摆好,让老师一眼就能看出“△”和“○”是不是同样多呢?”小朋友通过操作尝试,得出了许多方法:

○△ △

○△ ○○ △△△△△

○△ △△△ ○○○○○

○△ ○○

??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各自不同的审美标准和情趣,摆出了丰富多彩的图形,体现了不同的创造个性,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在解题中教师的提问还可以引导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从而扩充解决问题思维的机遇,使学生不满足于固有的方法,而寻求新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第十册“质数和合数”时,我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在4、8、9、33、97、100这几个数中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数,并说明你的理由。”有的学生说:“4与众不同,因为它是最小的合数。”有的说:“97与众不同,因为它是100以内最大的质数。”也有同学说,97是这几个数中惟一的质数,所以它与众不同;还有的说100与众不同,是惟一的三位数;有的说33与众不同,只有它有质因数11,又有的说9与众不同,因为它有2个质因数?? 学生的这些较为巧妙的回答,只有在开放式提问的特定条件下才能产生。这种提问考察了学生对质数和合数特征的丰富理解,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灵活、敏捷、多变的思维方式。

这类开放性作业,内容形式新颖,问题解决具有发散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索、发现的创造意识。另外,开放性作业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一、策略多样化,学生容易下手,能使所有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体验成功,体现小班化教学中“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数学的思想。

四、设计社会生活性作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涵着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让学生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是数学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我觉得在作业设计时,要多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使学生逐步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例如在教学第一册“数数”一课时,我让学生思考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5”表示时,学生刚开始时只是凭空去想,对周围的生活环境却“视而不见”,于是我请同学们观察周围的事物。结果,同学们的思维闸门一下子就被打开了,有的说:我的衣服上有5个扣子,可以用5表示;我的铅笔有5支,可以用5表示;我们班墙壁上有5幅画,可以用5表示;有的说:我们每只手上有5个手指,可以用5表示;还有的说,5个脚趾头可以用5表示。事实证明,通过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学生的发言思路活跃、丰富了。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同样要不断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这样孩子们就会对生活中的数学越来越敏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数学,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

又如:六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就可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生活的实际问题。教师提供一定的资料,设计一个厨房,让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成立设计公司,为客户设计。要求:⑴用合适的比例尺将效果图画在设计纸上,并附上设计所需要的数据和计算过程;⑵设计合理,经济实用。合作设计后,让学生交流。让学生学会在众多的条件、信息中选出需要来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我们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的情景和练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班化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而积极探索并实施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形式是一个重要切入口。在实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让通过精心设计的数学作业起到应有的作用,除了形式要多样外,教师在设计时,还得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设计的目标要有针对性和合理性,能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让他们通过探究、操作、交流、分析,获得成功的喜悦。

(2)数学作业要能促进学生自主、生动活泼地发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3)作业设计要难易合理,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4)作业的时间要短期与长期相结合,每学期可考虑一、两个需要花一番艰苦努力的、时间跨度相对较长的作业。

(5)作业的评价要有激励作用,对学生的作业采取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优秀的作业可以通过汇报会、展览、比赛等形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成果用自己喜欢的

表达方式告诉别人,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功感,以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丁雁玲.《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认识与实践研究》 [4] 金成梁 张德勤.《小学数学教学概论》. 南大出版社

表达方式告诉别人,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功感,以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丁雁玲.《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认识与实践研究》 [4] 金成梁 张德勤.《小学数学教学概论》. 南大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e7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