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鉴频器设计实验报告(demo)

更新时间:2023-07-22 19:5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6MHz 调频接收机的设计

无 43 孙忆南 2004011007

第一部分:正交鉴频器的设计装调

设计指标与要求:

使用 MC1496 设计正交鉴相鉴频器,能够解调50mV e.m.f,调制信号1kHz,频偏20kHz,载频为1.709MHz 的调频信号,对于寄生调幅的抑制没有要求。提供的主要器件为MC1496,LM741,10x10 型50uH中周。

一、 实验目的:

1. 加深对相乘器工作原理的认识;

2. 掌握正交鉴相鉴频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3. 掌握用频率特性测试仪调试移相网络和鉴频特性曲线的方法。

二、 正交鉴频器的电路设计

2.1 正交鉴频器的工作原理

常见的鉴频器有双失谐鉴频器,比例鉴频器,正交鉴相鉴频器等。其核心都是将调频波转化为调频调幅波或调频调相波。其中,正交鉴相鉴频器性能较好,便于集成化,应用逐渐广泛,其他两种形式一般只在过去的分立元件电路中应用。

正交鉴相鉴频器由移相网络和鉴相器构成。

2.2 移相网络

使用 LC 谐振回路构成的移相网络。如图1 所示。

图 1 图2

由电路分析,可以知道:H(jf) 常数, (f)

完成了调频波到调频调相波的转换。 2 2Qf f01,f0 f02 L(C1 C2)

由 f0 =1.704MHz,L = 50μH,计算得到C1 ≈170 pF 。取C2=8.2pF。

2.3 鉴相器

采用模拟相乘器构成。常用的模拟相乘器有LM1496。内部电路见图2。LM1496 内部没有偏置电路,需要外接,偏置电路见图3。Q9,Q8,Q7 构成镜像电流源,由5脚设置工作电流,一般为1mA。外接电阻R8 EE 0.7

IS 500 6.8k 。1,4脚经小电阻接地,电位为0。

8,10脚接到R9,R14分压,电位为+6V。输出端负载电阻取3.3K,电位约为8.7V。由此,可以判断各个晶体管均工作在放大区。2,3脚之间为增益调整电阻,取1K,为中等的增益。

图3

2.4 移相网络和鉴相器的连接

对于 LM1496,1,4脚的输入阻抗较高,8,10脚的输入阻抗较低,因此将移相网络的输出接至1,4脚,这样对于移相网络的Q值影响较小。由于乘法器的每个端均为双端平衡输入,因此将8脚,4脚交流接地,转为单端输入。1,4脚的输入利用了L1作为直流通路,避免了较小的偏置电阻R3的影响。

2.5 低放和电源

低放采用LM741接成差分放大器的形式,和LM1496 采用直流耦合,这样便于调试鉴相器的平衡。低放输入端采用简单的一阶RC滤波,截止频率为

fc 11 10kHz 2 RC2 *3.3k*4700p

低放的增益取为5倍,较低,以保证足够的动态范围。

电源采用7808三端稳压器,产生+8V 电压,供运放使用。该三端稳压器也可不用,使运放使用+12V,-8V 的不平衡的供电也是可以的。

三、电路调试与测试结果

3.1 调节W1,W2 使相乘器两输入端直流平衡。

3.2 调相移网络相移90度。

(1) 粗调:用扫频仪观察移相网络的谐振特性,调节L1使得谐振频率为中频频率。必要时,调整谐振电容C1的容量。实验中,加大C1至220pF。

(2) 细调:用信号发生器输入载频中心频率,细调L1,使运放输出电压为0,不经输出耦合电容。

3.3 测量鉴频器S 曲线

测试方法:(1) S 曲线图形:使用扫频仪测量。

(2) 零点频率,上下峰点频率、幅度:使用信号发生器和数字万用表点频法测量。

(3) 最大不失真频偏,使用信号发生器输出调频波,用示波器观察鉴频输出。

测量(2)(3)两项:信号发生器输出幅度为50mv e.m.f

3.3.1 移相网络不并联电阻,R4 为无穷大。

零点频率:1.704MHz

上峰点频率,幅度:1.734MHz, 3.17V

下峰点频率,幅度:1.684MHz, -3.07V

最大不失真频偏:17kHz

鉴频灵敏度:158mV/kHz

3.3.2 移相网络并联10K 电阻,R4=10K。

零点频率:1.701MHz

上峰点频率,幅度:1.751MHz, 1.63V

下峰点频率,幅度:1.659MHz, -1.61V

最大不失真频偏:34kHz

鉴频灵敏度:38mV/kHz

3.3.3 为了满足设计要求:能无失真解调频偏20kHz信号。调整R4=18K。取得较好的效果。

零点频率:1.704MHz

上峰点频率,幅度:1.745MHz 2.07V

下峰点频率,幅度:1.663MHz, -2.05V

最大不失真频偏为25kHz

鉴频灵敏度:73mV/kHz

3.3.4 调整移相网络参数,使得中频频率处的相移不为90 度。

对两种情况进行了实验:

(1) 减小C 20pF,使移相网络谐振频率偏移中频较大。不加回路阻尼电阻R4,测得零点频率1.784MHz;上峰点频率,幅度:1.809MHz, 3.31V;下峰点频率,幅度:1.761MHz, -3.12V。S 曲线在频率上发生偏移,形状基本不变。加入1.704MHz的调频信号,因为完全处在S 曲线的外侧,输出波形很小,且有失真。

(2) 微调L1,使谐振频率略有偏移。零点频率:1.710MHz,上峰点频率:1.739MHz,下峰点频率:1.690MHz。加入1.704MHz 的调频信号,并从零开始加大频偏,当频偏较小时,输出波形基本无失真,但是明显的叠加一个直流分量,这是因为载频已经偏离了S 曲线的对称中心。频偏加大后,由于单侧已经达到S曲线的峰顶,所以波形发生不对称的失真,最大不失真频偏为7.5KHz,明显减小。

3.3.5 解调信号输出

谐振回路并联18kHz调Q电阻。输入为解调50mV e.m.f,调制信号1kHz,频偏20kHz,载频为1.704MHz 的调频信号。输出波形如下图:

解调出的信号波形无失真,满足设计要求。

四、实验结论与体会

1.完成了正交鉴相鉴频器的设计,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2.通过对相移网络不同参数的实验,可以知道:减小调Q电阻R4,可以降低相移网络的Q值,可以展宽解调S曲线的线性范围,可以无失真的解调更高频偏的信号,改善中心频率处的线性,同时会使鉴频灵敏度下降。调节谐振回路C1,L1,可以改变鉴频器的中心频率。

3.由于解调器位于最后一级,信号幅度大,同时由于在面包板上插接电路,所以更要特别注意电路的屏蔽与滤波。如果不注意的话,单独调试解调器不会出现问题,但是在联调的时候,就比较容易反馈到中放的输入端,产生自激。为此,采用如下的办法,所有的芯片的电源端,所有外接电源,乘法器的直流偏置都对地就近加滤波电容。所有带有高频信号的连线尽可能短,或以双绞线的形式传输信号。

第二部分:16MHz 调频接收机的整体设计和联调

组内分工情况:

高放: 林静 设计

钱禹丞 设计

林延光 设计

孙忆南 设计 混频和中放: 本机振荡器: 正交鉴频器:

组长: 孙忆南

一、设计任务和指标

设计一个由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本机振荡器、混频器、中频信号放大器和正交鉴相鉴频器构成的调频接收机。工作频率:16.455MHz,灵敏度优于200uV(SNR=1),本振频率为14.7456MHz。

二、整体设计

由于灵敏度要求为200uV,鉴频器的最低解调电压为50mV,这要鉴频前的总电压增益为50mV 250 48dB。考虑到应留些设计余量,增益分配如下:高放20dB,混频10dB,200 V

中放25dB。总和为55dB,余量较大。

三、收发联调

1. 每级以1千欧电阻做负载,确保每一级工作正常。

2. 连接各单元电路,检查各单元功能。

发现:本机振荡器停振,这是由于混频器,本振信号从射极输入,输入阻抗低,所需的本振功率较大,而本振采用单管振荡器,带负载能力不足,造成停振。这一情况,事先已经预料到,并且已经搭好一个射极跟随器组成的缓冲器,立即接入,问题解决。

中放自激,加强混频,中放,鉴频三级之间的去耦,同时,调节中放电路的布局,自激程度有减弱,但不能消除。于是在中放管的射极加入100欧的负反馈电阻,略降低该级的增益。自激消除。

3. 整机联调

由于各级连接后,负载情况有变,同时,由于本振频率存在误差,造成中频频率和设计值有偏差,所以需要统一的对各级进行调谐。

(1) 将扫频仪的高频输出加在高放输入端,检波探头加在鉴频器前,外加16.455MHz频标,调节混频器、中放的输出回路,使之谐振在中频频率上,为了满足带宽要求,即获得更好的矩形系数,对两个回路采用较轻微的参差调谐。

(2) 去掉扫频仪的检波探头,直接加在鉴频器的输出,调节鉴频器的相移网络使得S 曲线的零点和16.455MHz的频标重合。

(3) 由于鉴频器的移相网络和中放的输出回路采用变压器和电容耦合,两个回路互相略有影响,所以重复(1)(2)一遍,使得S曲线上下对称,而且线性良好。

四、指标测试

整机灵敏度:60uV。

最大不失真频偏:大于 25kHz。

临波道抑制:优于-30dB,偏离工作频率100KHz

镜像抑制:优于-25dB

可以接收到发射机发出的信号,波形清晰无失真,信噪比较好。

五、实验体会总结

1. 合作完成了16MHz调频接收机的设计装调,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在实验中进一步体会接收机的系统概念,培养了团结协作的能力。

2. 要注意各级之间的配合。如上文提到的联调时出现的本振停振,由于调试本振时采用1千欧电阻做负载,因此单独调试时不会出现问题。但是由于混频器的本振口输入阻抗低,因此联调时出现本振停振。这种情况是可以在系统整体设计时考虑到的,所以在整机联调前,

就设计了射极跟随器构成的缓冲级,解决了此问题。

3. 如何保证电路的稳定工作。实验中,往往中频上更容易出现自激。这是因为,虽然高放工作频率高,但是只有一级,增益不大。而中频上,由于混频级,中放级,鉴频级对于中频都有增益,总增益估计在40dB左右,而且涉及的元件多,电路连线密集,而且有三个谐振回路,造成自激的可能性很大。对于一般的PCB版设计,一般采用大面积接地,各级直线排列。而对于面包板而言,大面积接地难以做到。所以在各级采用单点接地,输入输出信号使用单独的地线,地线不形成回路,所有的电源端,就近加滤波电容。所有带有高频信号的连线尽可能短,或以双绞线的形式传输信号。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dz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