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策略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3-10 02: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提高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策略

新课程视角下提高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力争通过文献研究法搞清有效教学设计的概念、范畴、作用,把传统的教学设计与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进行对比研究;通过调查法了解可借鉴的经验及目前教学设计各环节中存在问题,提出构建新课程视角下九年级化学有效教学设计的最佳途径、各种策略和预期效果。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主要以教学设计的这样几个环节为主要研究方向:“建立教学目标”环节;“分析学生情况”环节;“创设教学情境”环节;“设计教学活动”环节;“设计学业评价”环节。学习研究的最终效果要落实到课堂上来,所以如何构建有效课堂而进行的教学设计模式是本课题的重点。

一. 对教学设计的认识综述

教学设计分为教学系统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对于一门课程的设计称为课程教学设计,对于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称为单元教学设计,对于某一堂课的教学设计称为课堂教学设计。本课题侧重研究的是课堂教学设计,即根据单元教学任务以及学习者已有水平的分析,确定课堂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制订课堂教学的活动方案。

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结构”与“建构”相匹配的原则;②整体设计与要素设计相统一的原则;③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相协调的原则;④“对话”和互动的原则。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流程图:

教师要进行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内容和个性特征进行分析,然后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准备教学材料,确定教学策略,设计教学

评价活动。教学设计应以课程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增强设计的科学性。教学设计受教学目的、课程标准、学习内容、学生特点等多种因素影响,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每种因素的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

二. 有效建立教学目标的策略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是教育者所期望的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等方面所达到的程度。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形成性测验编制的依据。三维教学目标所陈述的是预期的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被观察到和测量,避免用含糊和不切实际的语言。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反映学习结果的类型,如言语信息、概念、规则、问题解决、态度和动作技能等。

(一)教学目标的表述有三条原则 1用学生的学习结果表示目标。 2用学生的外显行为表示结果。

3当找不到适当的行为词语时,用示例把内部心理活动转化为外显行为。 (二)每一条完整的教学目标都要包含五个要素 1“人”。指行为主体,就是学生。

2“行为” 。指发生的是什么学习行为,常用行为词语表述。 3“结果”。指发生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

4“条件”。指行为发生的条件、环境。如在什么场合,用多少时间,使用什么工具等。 5 “标准”。指评量达成目标或成功程度的标准。 (三)确定教学目标的程序

1教材分析,确定知识点。要把教材知识点分解到最小的知识点。如“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目标设计。

2在学科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指导下确定知识点的教学目标。

3要考虑学生的起点能力。要认识到学生头脑里不是一张白纸,对你所要教的内容,他可能已经知道了,他知道的可能是正确的,可能是模糊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一些先入为主的东西会严重地影响他对正确的东西的接受。

4写出目标。有些教学目标的表述需要将学生的内部心理过程和外部行为相结合。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已将课程目标分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在内容标准中对每一个主题的教学目标也已进行统一制定,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无需再花大量时间来全面分析、论证学生的学习目标,但需要针对学生达到目标的基础和能力,做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分析。

例如:《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专题复习》的教学目标:

1通过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对化学式进行计算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和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

2通过不纯物中有关化学式计算的分析,让学生学会从众多复杂的事物中理出清晰脉络的图示方法。

3 通过计算分析和计算过程中的体验,总结出一些小的规律和计算技巧。

4通过切实的计算过程中的动手操作体验,使学生感悟到计算不是困难的事情,克服畏惧计算的心理,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5.通过联系实际,体会有关化学式计算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意义和作用。 总之,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重视与文本(课程标准、教材)的“对话”,把握准知识点、重点、难点和结合点;重视与学生情况的“对话”,把握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重视知识技能学习的阶段性以及教学目标间的均衡。只有这样才能制订出三维一体的定位恰当的教学目标。

三. 有效分析学生状况的策略

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利于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和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般在教学实践中主要要了解的学生状况包括三方面:

(一)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意即了解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掌握情况。一般常用的方法有绘制概念图,纸笔考试和课堂提问等。

了解学生的技能基础,意即了解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已经具备的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一般常用的方法有“技能先决条件”分析法、观察法和谈话法等。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方法有问卷法、观察法和谈话法等。

(三)学生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会形成许多习惯,有表现良好的,也有表现不良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1独立思考;2认真倾听;3勤于反思;4总结归纳。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方法有问卷法、谈话法和观察法等。

四. 有效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有利于降低知识学习的难度,帮助学生更加全面、迅速的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知识运用与问题解决和习惯的培养。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策略有:

(一)通过学生活动来创设教学情境。常用方法有:游戏法、表演法、任务法、讨论法等。如在“空气”的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表演有关“空气”谜语小品来设置学习情境。

(二)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解创设教学情境。常用方法有:生动讲述法、故事法、比喻法等。如在有关“石灰石的利用”教学中通过讲述童话故事“石灰石历险记”来创设情境。

(三)从知识内容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常用方法有:介绍反面材料法、分析错误法、有意错误法、提问法等。如: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为什么在新制的氧化钙中加入水能煮熟鸡蛋?”等来设置学习情境。

(四)通过教师直观演示创设教学情境。常用方法有:多媒体法、演示实验法、学生实验法、魔术法等。如:在有关“环境保护” 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环境污染造成的危

害的影像和图片资料等来设置学习情境。在有关“碱的性质”的教学中,教师表演魔术“会吞鸡蛋的瓶子”来创设情境。

(五)通过直观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常用直观教学媒体包括模型、标本、图表、卡片等。如在有关“元素”教学中展示地壳、海水和人体中的元素含量表;在有关“化学材料”的教学中展示古代石器、瓷器、青铜器、铁器以及各种现代新材料的图片或实物来创设学习情境。

总之,创设学习情景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演示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等,都可以用于创设学习情景。在创设学习情景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

五.有效设计教学活动的策略

结合参与我校《学校品牌建设与形象设计》子课题《小班化教育的实验研究》的行动研究,适应我校课改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模式有如下几种: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基本流程是:

1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了分组,采用 “面对面围坐”的方式以方便讨论。

2设定教学目标——三级目标:即整体目标、小组目标以及个人目标。

3确定教学内容——形成以《课标》为依据,以课本为基础,以学生需要为补充的多学科渗透的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体系。

4确定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学习过程评价和考试成绩评价。 (二)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师生互动”是一种教学观念或教学的思想,也是一种教学的行为方式。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1互动交往式模式

基本流程是:明确目标——探究新知——形成概念。 2 问题探究式模式

基本操作流程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实践训练式模式

基本模式是:基本训练——变式训练——综合训练——归纳总结。 (三)自主探究活动模式

自主是创新的前提,问题探究是学习的动力。通过实践我认为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水平,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自主探究活动必须以问题为载体;2 自主探究活动应该重过程轻结论;3教师应注意适时适度的发挥引导作用;4重视对活动的总结与评价;教师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评价,既有即时评价,又有整体评价。

课堂教学设计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应积极吸取各种成功教学经验和多种教学模式的精髓,避免教学程式化。这样才能使质朴无华的课堂显示出自由与灵动、丰富与广远。 六.有效设计教学评价的策略 教师在进行有效教学设计、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要努力探究符合当前课堂教学特点和要求的课堂评价标准,才能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等课堂活动的真正落实。教学评价要注意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并重,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作业布置要分层次,真正体现“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一)学生活动评价 结合我校《学校品牌建设与形象设计》子课题《小班化教育的实验研究》的理念,对学生活动的评价,要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探究能力,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全方位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应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课堂要将充分的时间留给学生实践、讨论和展示,老师的作用是组织、引导、配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老师尽量精讲少讲,做到学生能说的老师不说,学生能做的老师不做,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老师不作铺垫。 结合我校课改研究过程中制定的一系列相关制度:《课堂奖励加分标准》、《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表》、《课堂即时评价记录表》、《小组自主学习互评表》、《合作学习课堂评价量表》等,在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对学生的科学评价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结合(见表一、表二和表三),逐步引导学生改变学生方式。 表一:学生自我表现的评价 有创新性建议 姓名 小组组别 1 活动积极度 有创新性建议 有创新性建议 能独立实验 活动积极度 活动积极度 合作得好 合作得好 合作得好 其他方面 其他方面 其他方面 表二:(示例)小组成员间的评价 表三:(示例)教师对小组的评价 (二)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可采用笔试测验或设计实验方案和考查实验操作等多种方式,学习结果评价要注重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选择具有实用背景、综合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进行考核评价。 教师可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适量布置基础性作业及小课题研究性作业。 基础性作业侧重于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用于巩固学生当天所学的知识。小课题探究作业侧重于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提倡以小组为单位的探究活动。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探究活动。比较常见的化学探究活动形式有两种:一是进行适合学生的探究性实验。如“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及自行车棚的防锈措施”。二是调查、辩论等活动。如“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污染状况,提出有关的建议”“辩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吗?氧气会耗尽吗?”内容可以适当超出当天所学,激发学生思考所学知识的前后联系,引导学生用前后所学知识,思考可能的应用前景。在布置小课题探究作业时,应注意使探究活动与知识、教学有效的结合,调控探究活动时间量,注重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达到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情感和态度。

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可以从基础性作业中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鼓励学生纠正认识上的错误,对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活动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通过写定性的评语或在写实性的记录基础上作分析性的描述和等级结合的方式,可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充分及时的关注,在学科的注意力上受到鼓励,树立学好化学的良好自信心,将极大地推动学生在化学上的发展。

同时,教师通过小课题探究作业,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化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否与他人合作;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结果;是否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从而发现学生独立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充分肯定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同时获得全面的发展。

七.研究的体会

通过研究,我对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教学设计有效性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设计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有效的教学设计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设计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二)教学设计有效性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能动学习,使学生有效学习,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三)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在保证教学设计有效实施的条件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掌握教学设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阶段的一系列策略性的知识。

(四)课堂教学设计的成果体现在教学方案上。教学方案的编制应该是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统一。规范性体现在教案内容项目上,应该反映出一节课的教学工作的主要方面。灵活性体现在教案表达形式的可选性上,以实用方便和个性化为主要方面。

(五)教师善于反思是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设计的评价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反思性工作。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优化教学方案。评价的内容主要是从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教学过程的可行性和预测教学效果这三方面来反思修订教学方案。评价的方法有内省法、说课、试教。

(六)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从理念、内容、原则都发生极大的变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教学设计及实施批判反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师要积极主动地适应这些变化,才能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

“辩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吗?氧气会耗尽吗?”内容可以适当超出当天所学,激发学生思考所学知识的前后联系,引导学生用前后所学知识,思考可能的应用前景。在布置小课题探究作业时,应注意使探究活动与知识、教学有效的结合,调控探究活动时间量,注重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达到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情感和态度。

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可以从基础性作业中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鼓励学生纠正认识上的错误,对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活动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通过写定性的评语或在写实性的记录基础上作分析性的描述和等级结合的方式,可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充分及时的关注,在学科的注意力上受到鼓励,树立学好化学的良好自信心,将极大地推动学生在化学上的发展。

同时,教师通过小课题探究作业,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化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否与他人合作;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结果;是否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从而发现学生独立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充分肯定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同时获得全面的发展。

七.研究的体会

通过研究,我对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教学设计有效性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设计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有效的教学设计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设计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二)教学设计有效性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能动学习,使学生有效学习,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三)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在保证教学设计有效实施的条件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掌握教学设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阶段的一系列策略性的知识。

(四)课堂教学设计的成果体现在教学方案上。教学方案的编制应该是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统一。规范性体现在教案内容项目上,应该反映出一节课的教学工作的主要方面。灵活性体现在教案表达形式的可选性上,以实用方便和个性化为主要方面。

(五)教师善于反思是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设计的评价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反思性工作。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优化教学方案。评价的内容主要是从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教学过程的可行性和预测教学效果这三方面来反思修订教学方案。评价的方法有内省法、说课、试教。

(六)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从理念、内容、原则都发生极大的变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教学设计及实施批判反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师要积极主动地适应这些变化,才能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dy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