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绿杨中学 周五毛

更新时间:2023-05-11 20:4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相同或相近的别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而“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古代避讳的原则。下列属于“为贤者讳”的是( )

A.汉初知名辩士蒯彻,史书上称为“蒯通” B.唐朝时,观世音被略称为“观音”

C.宋代起“丘”姓写作“邱” D.《红楼梦》中丫鬟林红玉改名为小红

2、元朝和清朝中央政府都加强了对西藏的有效管理,其相同点是( )

A.中央政府直接任免西藏各级地方官吏

B.中央政府设置机构对西藏进行有效管辖

C.中央政府派大臣和西藏地方宗教领袖共同管理西藏

D.中央政府都册封西藏地方宗教领袖

3、南宋著名诗人郑思肖在他的诗中写道:“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他的词中写道:“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由此可以看出他俩难以忘怀的是( )

A、中华文化的弘扬 B 、旖旎宜人的风光 C、 个人的离愁别恨 D、祖国河山的统一

4、《近代史研究》载文云:“回顾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人们发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三次历史事件,谱成中国近代化的三部曲。三者各自的得失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着中国近代化的基本进程及其特点。”下列关于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同时又为戊戌变法运动开辟了道路

②维新变法运动加速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之间斗争是资产阶级内部关于革命的方式、手段和政权形式之争

④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都是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大尝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5、男人拖着大辫子、穿着宽大的褂袍,女人裹着小脚,这是清代中国人的基本装束。然而这一陋习在晚清开始有了变化,变化的原因有( )

①新式教育的出现 ②西方列强扩张的结果

③政治运动的推动 ④政府及有识之士的推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下列选项能体现我党创新精神的是( )

①实施“一五”计划 ②通过赎买政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③运用“一国两制”收回港澳主权 ④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农村改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③④

7、学者李涛在《美国的梦想》一书中写道:“(18世纪)欧洲的思想之花,终是在美国结出了果子。”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

A.“思想之花”的核心是人文主义 B.“果子”包括《人权宣言》和1787年宪法

C.美国独立是“欧洲思想之花”结出的唯一果子

D.美国政体的确立深受“欧洲思想之花”的影响

8、1972年1月2日,蒋介石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出任中国战区(包括泰国、缅甸等国)最高司令,22日,罗斯福任命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官,这表明( )

A.中国军队接受美国人的领导 B. 美国干涉中国内政

C. 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战 D. 中国抗战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9、有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的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②经济区域集团化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

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 ④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西方化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一定要仔细阅读材料,注意答题的规范性哟!)

10、(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公元702年到777年,(日本)曾派使节到唐朝达6次之多。使节的船队大体为四艘,每次都有大批留学生随行,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达四五百人。——(日)井上清《日本历史》

材料二 奈良的贵族 举凡学术、技术、文艺、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以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他们醉心于此,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

——周一良《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日友好交往最主要的内容是,大批中国留学生到日本学习。1896年清政府第一次派赴日留学生13名。此后中国留学生逐年增加,1903年增至1 000人,1905年后半年骤增至8 000人,是留学日本最盛时期。 ——周一良《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

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两国政府确认,在相互关系中,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摘自《中日联合声明》(1972年9月29日)

(1)据材料一、二,概括唐朝时中日交往的主要特点。分析导致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3分)

(2)比较材料一、二和三,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日交往的主要特点。分析导致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3分)

(3)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日之间应如何更好地处理彼此关系?( 1分)

1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20年~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 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面对“大萧条”现状,罗斯福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材料三 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姓“社”还是姓“资”的困扰,1992年春天,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走起路来慢腾腾的”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苏俄和美国面临的相同困境是什么?为此,他们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有何影响?(1分)归纳苏俄和中国的改革有哪些相同点?(2分)

(3)面对各种危机,各国政府都积极采取措施转危为安,对此你有何感想? (1分)

1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差不多从一战以来,欧洲世界霸主的地位已经逐渐动摇,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最终被美国所取代。差不多从冷战结束以来,在亚洲,特别是在东亚经济的活跃和快速成长的映衬下,增长相对缓慢的欧洲再次被人们看空。

难以承担却有无法摆脱的从摇篮到坟墓的沉重的福利负担,欧洲人的懒惰和享受已经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由于长期的低生育率,欧洲人口老龄化严重,外来移民,特别是穆斯林移民大量涌入,这些移民,并没有实现政治和文化上的认同,甚至很难融入当地社会;在政治上,民主制度保障了欧洲的自由,但长期以来,欧洲的政治生活并不活跃,无论是对于内部事务还是对于国际事务,欧洲的政治冷漠僵化,其民主政体的活力大打折扣。从科索沃到利比亚,无论是料理自己的后院,还是应对自己家门口的危机,欧洲的政治意志和军事能力都令人大跌眼镜。欧洲的文明、生活方式乃至安全都越来越需要美国的保护。欧盟这个人类政治史上的杰作,也因为在政治上仅仅停留在各国技术官僚折冲樽俎的范围,既无法唤起欧洲人新的政治热情,也很难抵御各国的自利的欲望。

当然,我们深知,所谓欧洲的衰落,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一路向下的滑落过程,也绝不是一个已经注定不可更改的命运。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欧洲人也曾做出过卓越的努力,欧盟的成立,欧元的成功发行,都是明证。从未来来看,随着东欧的变革,欧洲也还有着焕发新生的可能。随着美国一极化引发的疑虑,欧洲作为平衡的力量,也越来越被其他国家给予厚望。欧洲悠久的文明根基也依然坚固,它所创造和践行着的制度、礼仪、生活方式、价值准则依然深刻地影响着整个世界及未来。

——节选自《欧洲的衰落》(原载《文化纵横》2011年第5期)

评材料中有关欧洲衰落的观点。(8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浠水县2012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0、(1) 特点:交往频繁;以日本学习中国先进技术成果为主,日本来华以留学生居多。 原因:唐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交通发达,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日本尽力学习唐文化,改变落后状况。

(2) 特点:中国向日本学习资产阶级文化,中国留学生到日本的人数逐年增加。

原因: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

图存而学习;日本通过学习西方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逐渐成为亚洲强国。

(3)中日应以和平为重,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加强彼此友好交往。(言之成理即可,避免过激言论)

11、(1)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

(2)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同:①都强化了市场经济;②都没有改变现有社会制度;③都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④都为了摆脱国家经济困境。( 回答两点,即可得满分)

(3) 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改革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决策者要敢于开拓创新,不能墨守成规.(言之有理即可)

12、提示:可从一战前后欧洲政治、经济地位的改变立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深入分析其原因和表现,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思考。

评分标准:

一等(8~6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5~3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2~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浠水县2012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0、(1) 特点:交往频繁;以日本学习中国先进技术成果为主,日本来华以留学生居多。 原因:唐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交通发达,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日本尽力学习唐文化,改变落后状况。

(3) 特点:中国向日本学习资产阶级文化,中国留学生到日本的人数逐年增加。

原因: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

图存而学习;日本通过学习西方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逐渐成为亚洲强国。

(3)中日应以和平为重,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加强彼此友好交往。(言之成理即可,避免过激言论)

11、(1)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

(2)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同:①都强化了市场经济;②都没有改变现有社会制度;③都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④都为了摆脱国家经济困境。( 回答两点,即可得满分)

(3) 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改革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决策者要敢于开拓创新,不能墨守成规.(言之有理即可)

12、提示:可从一战前后欧洲政治、经济地位的改变立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深入分析其原因和表现,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思考。

评分标准:

一等(8~6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5~3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2~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da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