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妇女的扫盲教育

更新时间:2023-11-18 22:1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藏妇女的扫盲教育及其对策

索朗仁青 达瓦次仁?

(西藏大学当代西藏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 拉萨 850000)

[关键词]西藏妇女;扫盲教育;问题;对策

[摘 要] 扫盲教育是一个非长期性而又具有实用性、基础性、工具性的一项成人

教育。多年的扫盲工作的经验也证实,推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妇女的扫盲将是未来扫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抓准扫盲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妇女扫盲力度是扫盲工作抓出成效的关键。本文在总结西藏妇女扫盲教育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西藏妇女扫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003(2011)02-000-

西藏旧有的各种教育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封建农奴制度的封闭性、保守性。教育只是极少数人所享有的特殊待遇,教育资源的缺乏和对教育极度的不重视交织在一起。“就西藏的妇女来说,在和平解放前,人们普遍认为女人无需识文断字、学习文化,学了也没有用处。如果女人识点字,就遭到冷嘲热讽,嘲笑其‘母黄牛也学起走马’。即使是领主和商人家庭出身的女人,也只是略能读写、简单记事便可,没必要学习、掌握藏语语法、文法和诗韵学等更深的学科内容,致使旧西藏95%以上妇女处于文盲状态。” ① 直到1951年和平解放初期,西藏只有6所旧式官办学校和少量家塾或私塾馆所,共有学生2000人左右,文盲占总人口的95%。在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下,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人人平等,更谈不上人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妇女受到歧视,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1]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西藏妇女的扫盲工作。尤其是近年来,

西藏的扫盲教育取得了巨大进展,使得女性文盲、半文盲的人数和比率都在下降。妇女的扫盲教育已成为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提高妇女知识水平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收稿日期] 2011-1-

[基金项目] 200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藏妇女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

号:2006JDXM197

[作者简介]索朗仁青(1965—)西藏山南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人文地理、人口社会学研究。 达瓦次仁 (1970—)西藏日喀则人,讲师,主要从事西藏历史、西藏文化研究。 ①

唐麦〃贡觉白姆. 妇女地位变迁展现西藏社会进步,载西藏日报,2009年08月13日

一、妇女扫盲教育的特点

自1990年西藏自治区再次将扫盲工作列入各级政府议事日程以来,扫盲教育从刚开始的干部职工扩大到了广大的农牧区,开展了以扫除青壮年文盲为主的扫盲教育。根据目前西藏妇女扫盲教育的现状,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妇女的扫盲教育是以单一政府行为为主的非正规教育

多年的扫盲实践经验证明,扫盲教育卓有成效的开展主要是有赖于政府的真抓实干和政府财政的投入。西藏妇女的扫盲教育,尤其是广大农牧区妇女的扫盲教育得力于各级政府的组织和实施;而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很少参与妇女的扫盲工作。这也可以根据课题组2009年妇女教育问卷调查中对扫盲班开设的地点统计可以得到证实(见表1)。扫盲教育成为单一政府行为,由政府通过制定《西藏自治区〈扫盲工作条例〉细则》、《西藏自治区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规划》、《西藏自治区扫除青壮年文盲考核验收办法》等行政令,并采取定目标、定任务、定脱盲期限的“三定”措施,通过分年度下达扫盲任务目标、签订责任书,进行扫除青壮年文盲评估验收的方法,确保了扫盲工作落到实处。在各级相关的妇联、共青团等职能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妇女扫盲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收效。仅“春蕾计划”政府就投资258万元,救助了2000余名辍学女童重返校园;还通过“双学双比”活动的开展和评优,带动了一大批妇女学文化、学科技;使女性文盲率显著降低①。

表1 扫盲班开设的地点

项 目 在乡里 在村委会 在附近的学校里 村里某人的家里 其他 合计 缺失 总数

2.立足西藏实际,注重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扫盲教育

西藏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藏族人口占90%以上;文盲、

频次 44 228 46 9 6 333 1459 1792 百分比(%) 2.5 12.7 2.6 0.5 0.3 18.6 81.4 100.0 有效百分比(%) 13.2 68.5 13.8 2.7 1.8 100.0 据新华网

半文盲人口也是以藏族为主。根据我国发布的《扫除文盲工作条例》规定:“在识字方面暂以能识 500 字以上而尚未达到扫盲标准者为半文盲;不识字或识字数在 500字以下者为文盲”、“扫除文盲教学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在少数民族地区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教学,也可以使用当地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和“个人脱盲的标准是:农民识 1500个汉字,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识 2000 个汉字;能够看懂浅显通俗的报刊、文章,能够记简单的账目,能够书写简单的应用文。”从西藏的实际出发,制定了符合西藏区情的脱盲标准:使用藏语言文字扫盲的农牧民应熟记和书写藏文字母30个、学会拼读,使用汉语言文字扫盲的农牧民应识1500个汉字①。这一标准的实施大大推动了扫盲教育深入开展,使扫盲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收益。据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扫盲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以藏文和数学为主(见表2)。

表2 在扫盲班学过的知识 项 目 藏文 汉文 数学 其他

3.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妇女扫盲教育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近年来,妇女的扫盲教育越来越受到包括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在内的社会各界的重视,国家也将扫除妇女文盲、少数民族地区文盲,以及贫困、边远地区文盲工作作为重点,将妇女在内的农牧区扫盲教育列为扫盲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推进了妇女扫盲工作的纵深发展。2008年,西藏在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同时,基础教育也取得了新的发展,全面实现了普及六年制义务教育,实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县由原先的62个增加到了70个,从而为西藏人口素质的整体提高奠定了基础。扫盲人口覆盖率也由2005年的79.1%提高到100%,实现了西藏扫盲人口全覆盖(见表3);青壮年文盲率则由2003年的30.9%下降到2%以下②。西藏教育事业正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已基本建立起包括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的、较为完善的现代民族

①②

频次 325 59 209 24 有效百分比(%) 96.2 17.5 62.0 7.2 据《西藏自治区〈扫盲工作条例〉细则》

边巴次仁. 西藏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普九”人口覆盖率达95% ,中国网2009.4.8

教育体系。随着西藏基础教育的发展,西藏女性青壮年文盲得以基本扫除,女性新生文盲显著减少,女性文盲率由和平解放初期的95%降到了60%以下①,广大文盲、半文盲妇女真正获得了扫除文盲,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和权力。

表3 西藏扫盲教育状况统计

年份 200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脱盲县(个数) 16 - 49 54 62 69 74 扫盲人口覆盖率(%) 25 59.7 70.8 79.1 90.4 95.6 100 注:据政府相关公布的数据整理 4.妇女剩余文盲、新生文盲绝对数仍然较大,扫盲任务依然艰巨

西藏的扫盲工作在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的重视下,经过多年努力尤其是进入2000年以来,逐步使扫盲人口覆盖率达到了100%,极大地促进了扫盲工作在全区范围内的开展;但在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和居住分散的广大牧区仍有相当数量的女性文盲、半文盲人口。历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西藏女性文盲、半文盲人口自1990年普查以来有下降的趋势,但妇女剩余文盲和新生文均较多,15-49岁各年龄组女性粗文盲率均在20%以上(见表4),表明妇女的扫盲任务依然艰巨。

表4 三次人口普查女性文盲、半文盲状况 万人、%

1982 年龄组 女性文盲、半文盲人口数 7.16 6.18 5.20 4.62 4.63 4.46 4.27 女性粗 文盲率 女性 文盲率 女性文盲、半文盲人口数 8.39 7.94 6.95 5.42 4.65 4.45 4.28 1990 女性粗 文盲率 女性 文盲率 女性文盲、半文盲人口数 6.52 6.01 6.09 5.38 4.88 4.02 3.66 2000 女性粗 文盲率 23.44 25.23 25.05 23.69 24.56 30.27 32.88 女性 文盲率 15-19岁 20-24岁 25-29岁 30-34岁 35-39岁 40-44岁 45-49岁 ①

36.18 72.40 38.79 77.64 37.93 77.16 39.55 80.21 43.56 86.87 45.42 91.21 48.41 96.18 38.57 78.48 35.43 73.45 35.53 73.08 39.16 79.12 39.14 80.73 42.46 85.91 45.39 90.30 据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统计

二、妇女扫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扫盲教育的战略地位得到了高度认识,扫盲教育成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扫盲教育的稳步推进和平稳发展,使得扫盲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巨大的成就。但由于历史及现实条件的限制,西藏妇女的扫盲教育仍显现出诸多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妇女的扫盲教育还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

历史地看,文盲是个动态的概念,扫盲教育具有长期性。近年来,随着全自治区所有县陆续通过脱盲验收,一些政府官员错误地认为扫盲任务己经完成,剩余文盲会自行消灭;没有必要再开展扫盲教育,扫盲工作就此结束了;更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实中的许多人,尤其是受教育程度较低和无文化的妇女,她们根本不知道受教育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更不知道接受教育是一个人的基本义务。在广大农牧民妇女的头脑中,“文盲无碍”、“文盲不耻”等传统思想认识还根深蒂固;她们认为妇女只要做好家庭主妇,维持好家庭就行了,抱着“管它识不识字,管它是不是文盲;只要能够维持生计就行。”的思想(见表5)。

表5 妇女识字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什么比妇女识字更重)

项 目 自己能够赚钱 会干活 干好家务,做个 好妻子(好母亲) 无所谓 其他 合计 缺失 总数 频次 542 266 386 85 364 1643 149 1792 百分比(%) 30.2 14.8 21.5 4.7 20.3 91.7 8.3 100.0 有效百分比(%) 33.0 16.2 23.5 5.2 22.2 100.0 在落后、守旧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女性被封闭在固有的社会角色诸如生儿育女、料理家务、编织手工制品等,觉得参加扫盲教育对她们没有什么用处。据问卷统计,绝大部分妇女认为接受扫盲教育对自己不是很有用或感到一般(见表6)。致使妇女自身也不重视接受扫盲教育,缺乏希望能够识字的动机和需求,有些妇女甚至说:“识不识字对我也没有什么影响”、“别人都不去扫盲,我也不去;

扫盲教育改变她们的传统观念,树立新的科学的生产生活观念和思维观念,从而引导她们的走向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3.抓准扫盲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妇女的扫盲力度

20世纪90年代针对我国扫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把‘普九’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扫盲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杜绝新生文盲、扫除现有文盲与使扫盲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相结合的方针”,把落实扫盲教育、扫盲后继续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的连续性,真正提上了工作日程;将扫盲地重点转移到推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妇女的扫盲上来。在实施扫盲工作的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并总结出扫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扫除农村女性文盲和青壮年妇女文盲方面。只有有针对性、有方向和有侧重点的扫盲教育才能使扫盲工作真正取得实效。接受过扫盲教育的农村女性与其接受扫盲教育前,以及未接受过扫盲教育的农村女性相比,她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自我意识及能力得到了增强。西藏的扫盲工作与全国的扫盲工作也有着类似的发展过程。目前西藏虽然基本实现了“两基”攻坚目标,扫盲人口覆盖率达到100%,绝大部分县通过了脱盲验收标准,但扫盲工作并未从此结束。面对这种新形势,介于西藏地域辽阔、人口居住分散的现状,我们认为应在近5年或10年内,将扫盲工作的重心转移到边远贫困地区、居住分散区和妇女等重点区域或人群,扫除剩余文盲,尤其是将扫除青壮年妇女文盲作为未来扫盲工作的重点;加大青壮年妇女扫盲的力度,将其作为“两基”攻坚的“重中之重”来抓,只有这样才能使扫盲工作、“两基”攻坚工作真正抓出成效。

4.加强扫盲师资培训,是妇女扫盲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国多年扫盲的实践证明,扫盲教育要坚持“以民教民、能者为师”的原则,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兼职教师为主体,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第十条规定:“扫除文盲教师由乡(镇)、街道、村和企业事业单位聘请,并给予相应补贴”,“当地普通学校、文化馆(站)等有关方面均积极承担扫除文盲的教学工作”,“鼓励社会上一切有扫除文盲教育能力的人员参与扫除文盲教学活动”。扫盲师资队伍建设对扫盲工作有效地开展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加强扫盲专业队伍建设,才能从“群众运动式”的扫盲工作泥潭当中走出来,发挥出扫盲教育的真正效能。众所周知,扫盲教育是一项补偿性的基础教育,它所面对的是未取得基本读写能力的成人;这就决定了扫盲教育应体现实用性、基础性和

工具性的特性。这也就要求扫盲教师面对成年学员,能够结合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实际采用多种生动的教学方法,能够对多种教学方法兼收并蓄、灵活运用或综合运用,使其对扫盲教育的方式、方法、内容、途径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并通过引入自主式学习方法,调动学员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她们的自学能力和习惯;尤其是需要开发她们的智力,真正将扫盲教育办成步入扫盲后续教育的桥梁。针对西藏妇女扫盲教育的对象绝大多是以藏族妇女为主,选用教师应侧重选择了解本地民风民俗的教师,作为对妇女进行的扫盲教育则应尽量选择女性教师。这些都对扫盲教师提出了更高了要求,过去那种由乡村干部、中小学教师不经培训就随意充当扫盲教师的做法是难于适应新形势下扫盲工作的新要求。随着扫盲教育的概念的不断变化,扫盲后的继续教育已经成为扫盲教育的一个重要延续。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对扫盲及扫盲后继续教育不断赋予新的意义和内涵,由早期的单纯注重读、写、算技能,转向培养和发展学习者各方面能力,功能性扫盲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据问卷调查,妇女中的电脑盲达到64.3%(见表12)。这一切又对扫盲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过去那种只要有点知识就能充当扫盲教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必须加强扫盲专职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她们的教学水平,改进她们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提高她们调动成年学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能力;同时也要对有名望的村老、知名人士、手工艺工匠等兼职教师加强培训,使她们的能够胜任于扫盲教育,并时时激发她们献身扫盲教育事业的工作热情。扫盲教育是一项非长期性、慢效性的且教学难度较大的成人教育,加上扫盲教师的工作待遇低,收入极其微薄或只有象征性的补贴。因此,在对扫盲教师进行培训时,还要注重培养教师的师德培养,培养她们无私献身扫盲事业的奉献精神。

表12 接触或使用电脑的状况 项 目 从来没有接触过 接触过,但没有使用过 偶尔使用 经常使用,很熟练 合计 缺失 总数 频次 920 208 361 266 1755 37 1792 百分比(%) 51.3 11.6 20.1 14.8 97.9 2.1 100.0 有效百分比(%) 52.4 11.9 20.6 15.2 100.0

5.灵活多样的扫盲教育方式是妇女扫盲教育抓出成效的关键

目前,西藏的扫盲教育主要是以各级政府利用农闲、牧闲季节开办“扫盲夜校”的方式开展的,扫盲教育方式比较单一。扫盲工作及教育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应针对各地的实际情况以灵活多样方式开展,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扫盲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面列举一些行之有效的扫盲教育方式:

①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尤其是动员城镇青年教师、职工,各级机关工作人员,大中专院校的在校青年学生组成“青年扫盲志愿者”,结合“三下乡”、对口援助及对口帮扶等活动开展扫盲教育。

②利用“小先生制”的方式开展扫盲教育也是一个很好扫盲教育方式。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出现了家中子女的受教育水平往往高于其父母;因此充分发动广大中小学在校学生,让她们在返家期间担任“小先生”,利用早晚空闲时间或者是寒暑假期对其父母、亲友进行扫盲教育。

③中小学校利用放寒暑假或开学之际,结合召开家长会对学生家长开展扫盲教育,也可以利用寒暑假期举办“家长学校”为契机,在对学生家长传授有关家庭子女教育知识的同时开展扫盲教育;这也将是农牧区扫盲教育的一个最有效的方式。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推进家长培训制,积极推广“家长学校”,在财力、人力上给予支持和协助,确保“家长学校”定期、持续有效地开班、开课。这既有利于调动家长协助学校教育,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农牧区群众的科学文化知识,使基层学校成为扫除文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阵地;从而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实现“家长与学校”双促进。

④结合农牧区实用技术培训开展扫盲教育也是极为有效的扫盲教育方式。以农牧区生产生活实用技术培训吸引农牧民妇女群众,以扫盲教育提高农牧民妇女群众接受实用技术的能力,实现互相促进,使扫盲教育向纵深发展。

6.紧密结合实际,做好妇女扫盲后的继续教育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扫盲教育已成为那些失去正规基础教育机会的人有效参与社会和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手段。建国以来我国“一堵、二扫、三提高”的扫盲实践经验也揭示了扫盲、扫盲后继教育之间的联系。扫盲教育不仅要教授基础文化知识,培养基础读写能力,更重要的是需要激发学

习的热情,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帮助广大妇女树立 “学会学习” 、“终身学习” 的观念,形成学习型新农村的浓厚氛围,从而使人们热爱学习、崇尚学习;这也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西藏通过新农村建设使农牧区住房、道路等硬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观,新农村的软环境建设也提到了议事日程。建设学习型新农村是未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农牧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扫盲后的继续教育。进入新世纪以来,扫盲教育最为成人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其概念得到了新的延伸,扫盲教育的内容已从过去单纯的基础文化知识教育拓展到了学习情感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扫盲后继教育已经延伸到社会经济和个人发展的各个领域,其内涵丰富、外延宽泛的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这就要求我们紧密结合西藏农牧区广大妇女群众的实际,在抓好扫盲教育的同时做好扫盲后的农牧区妇女的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牧区卫生健康培训等,使广大妇女在扫除文盲后养成终身学习的不断提高,与时俱进的良好风尚。

参考文献:

[1] 西藏教育 [M]五洲传媒出版社,2004.6 [2] 新华网资源

杨红. 我国少数民族扫盲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成人教育 2007年第1期

[3] 顾宁. 建国以来女性教育的成果、问题集对策,《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6期) [4] 西藏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西藏教育志》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05.7

[5] 王华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扫盲教育研究综述,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

[6] 蒋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扫盲教育的政策与实践,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 [7] 张春晓,任一明. 性别视角下改革开放后的扫盲教育发展,成人教育 2008年12期

[8] 索朗仁青. 西藏女性人口受教育状况的变化,《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9] 刘义兵. 新时期扫盲教育观的转变及其实现策略,中国成人教育 2007年2月 [10] 刘训亭. 新时期扫盲教育略谈,中国成人教育 2000年第10期

[11] 刘奉越.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农村成人扫盲教育的价值探求,成人教育 2008年6期 [12] 夏海鹰. 推进我国农村扫盲教育任重而道远,《农村经济》2005年第2期 [13] 杨红. 民族地区扫盲及扫盲后继续教育的调查与思考,成人教育 2008年7期 黄荣清.中国各民族文盲人口和文盲率的变动,中国人口科学 2009年第4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d5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