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与对策研究

更新时间:2024-06-07 21: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同弓小学校校本教研课题

材 料 汇 编

同弓小学校教科室

2015年3月10日

目 录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与对策研究. 2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生活习惯现状分析. 11 中 小 学 生 生 活 习 惯 调 查 表. 14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现状分析. 15 天池九义校农村中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 19 农村中小学不良文明礼貌现状分析. 21 天池九义校不良文明礼貌现状问卷调查. 25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生活习惯的成因分析. 29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分析. 33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分析问卷调查. 44 天池九义校学生不良文明礼貌现状成因分析. 46 天池九义校学生不良文明礼貌现状成因问卷调查. 49 对农村中小学生不良生活习惯教育的对策. 51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对策. 66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文明礼貌现象的对策. 78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与对策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一)时代的迫切需要

21世纪,我们面临着科技、知识、经济等方面的竞争与挑战,而众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将是国民的综合素质。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是健全的人格,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赖于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做事,先做人”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若一个人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则其人格必定是不健全的,他的个人综合素质必然存在着极大的缺陷与不足,势必影响其一生的命运,甚至影响到一个民族与国家的命运。 (二)现实的需要

直视我们农村少年儿童,长期以来受“重智轻德”思潮的影响,“分数至上”是所有农村家庭的普遍观念,加之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多,学生在家缺乏正确的引导与培养,而且农村许多家长自身具备的低文化素养对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当前农村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不良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消费习惯等等。有的不讲卫生,随手乱扔杂物,不梳头不洗脸就来上学;有的常出现攻击性行为:打架、吵架、追逐打闹、说脏话粗话等;有的不懂得基本的交通法规知识,乱穿公路;有的不懂得遵守公共场合的秩序,插队、拥挤、吵闹,有的讲攀比图享受,等等行为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这些行为虽然在其严重性和稳定性上还没达到违法的程度,但是如不及时加以矫正,就会不断恶化,成为品德不良甚至违法犯罪的前奏。为了彻底扭转上述严峻的局面,帮助农村少年儿童从小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减少甚至杜绝不良行为习惯对他们的侵蚀与危害,让他们的人格与自身内在素质均得到健康发展,可见,加强农村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二、课题的界定

习惯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自动化的行为。我们所说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文明礼貌、卫生、劳动等各方面的习惯。通过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习惯来全面提高学生知、情、意、行的素质。所谓不良行为习惯是指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环保行为差、文明意识弱、学习不认真、做事不负责任等等外在的主观行为,这些行为会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所谓“弄清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是指找准原因,通过开展学校德育活动、建立规章制度、先进事例宣传、典型事例告诫、家校结合等多种途径,使学生逐步把外部的要求转化成自身内在的需要,使被动的行为逐渐转化成主动的行为,随后再把它提升到自觉性的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目标 (一)研究内容

1、研究农村中小学生目前不良行为习惯现状。 2、研究农村中小学生目前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

3、研究如何利用学校资源对农村中小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 4、研究如何利用家庭教育对农村中小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将达到以下目标:

1、学生明确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性以及养成良好习惯的巨大意义。

2、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并矫正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形成勤奋乐学、立志成才的优良学风。形成团结合作,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形成遵规守纪、知荣明耻的文明习惯。

4、通过研究,提高教师德育教育的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

5、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形成更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着眼于农村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四、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调查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现。

2、谈话法:与学生、学生家长、任课教师交谈,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3、观察法:教师注意观察不良学生表现,认真总结。 4、行为研究法:综合学生的表现,找出他们的共性和个性。

5、个案分析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建档跟踪研究,找准原因,对症下药。 6、文献法:参考别人的经验,利用网络、报刊等资料学习别人的做法。

7、经验总结法:研究过程中,不断地阶段交流、总结,再通过不断付诸实践、验证,不断地完善,针对有特征的个案进行交流、总结,完善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步骤安排

本课题实验期限为两年:2008年2月——2010年4月 (一)准备阶段(2008年2月——2008年4月) 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举行开题会。 (二)实验阶段

第一阶段(2008年5月——2008年8月)研究学生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及其成因。

第二阶段(2008年9月——2009年6月)研究如何利用学校资源和家庭教育对农村中小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第三阶段(2009年7月——2009年8月)进行阶段研究汇报。

第四阶段(2009年9月——2010年2月)研究通过哪些途径巩固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总结阶段(2010年3月——2010年4月)完成课题主报告以及各项子报告,编辑成果集。 六、课题组成员分工及职责 (一)领导小组及职责 组长:林兴泰

负责课题开题组织工作,做好实验研究人员的思想工作,各科室的协调工作,以及实验经费的筹措,课题研究的督察、指导工作。

副组长:康东平、何晓钟、赵晓辉、康会

负责课题设计,研究方案的撰写,具体实施方案和实验指导,资料的收集和处理工作。 成员:李凡、孙正亮、康东、王勇、何海元、康品德

参与研究,协调实验经费落实工作,做好课题会议后勤工作;参与研究,做好与各子课题负责人衔接工作。

(二)子课题组成员

1、《农村中小学生不良生活习惯成因与对策研究》课题组组长:唐建

成员:何江海、康晓琳、熊进、陈秀琼、何俊容、袁玉华、李凡、康东、石友才、李超能、孙正亮、李红梅

2、《农村中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成因与对策研究》课题组 组长:侯万军

成员:朱兆兵、李中华、何琼华、何文泽、杨莲、李秀梅、冯建光、康道楠、赵晓辉、何海元、马荣才

3、《农村中小学生不良文明礼貌习惯成因与对策研究》课题组 组长:何静

成员:李雪梅、张宇文、冯爱琼、刘芬、罗开蕴、康东平、王勇、何时贤、熊亚、何焕容、侯巧

天池九义校 2008年2月

附:子课题《农村中小学生不良生活习惯成因与对策研究》 负责人:唐建 时间 研究内容 1、学生服饰,着装不良习惯现状及成因调查 2、学生不良饮食习惯现状及成因调查 3、学生不良消费习惯现状及成因调查 2008年5——8月 4、学生个人不良习惯现状及成因调查 5、学生宿舍整理不良习惯现状及成因调查 6、学生宿舍不良卫生习惯现状及成因调查 7、学生不良睡觉习惯现状及成因调查 2008年9月——2009年6月 2009年7月——2009年8月 2009年9月——2010年2月 2010年3月—— 4月 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生活的习惯的培养 8月中旬,各组将调查资料调查法、归类汇总一并交到该课题实验法、观察法、行为研究法、个案分析法、文献法、进行阶段研究汇报 经验总结法 研究通过哪些途径巩固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2月下旬 三月下旬结题报告成果材料 汇报材料 6月下旬交 负责人处 研究方法 材料要求 完成子课题研究报告,结题 附:子课题《农村中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成因与对策研究》

负责人:侯万军 时间 2008年5——8月 研究内容 1、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方法现状与成因调查 研究方法 材料要求 调查法、实8月中旬,各组将调查资2、农村中小学生不良学习态度现状与成因调查 验法、观察料归类汇总一并交到该3、农村中小学生课堂纪律不良表现现状与成因调查 法、行为研4、农村中小学生不良书写习惯现状与成因调查 5、农村中小学生对非统考科目不良认识现状与成因调查 6、农村中小学生不良作业习惯现状与成因调查 7、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考试态度现状与成因调查 2008年9月——2009年6月 2009年7月——2009年8月 2009年9月——2010年2月 2010年3月——4月 完成子课题研究报告,结题 三月下旬结题报告成果材料 研究通过哪些途径巩固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2月下旬 进行阶段研究汇报 汇报材料 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6月下旬交 究法、个案分析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 课题负责人处 附:子课题《农村中小学生不良文明礼貌习惯成因与对策研究》

负责人:何静 时间 研究内容 1、学生上学、放学路上不良文明礼貌习惯现状和成因调查 2、学生就餐时不良文明礼貌习惯现状和成因调查 3、学生就寝时不良文明礼貌习惯现状和成因调查 2008年5——8月 4、学生课间活动时不良文明礼貌习惯现状和成因调查 5、学生集会时不良文明礼貌习惯现状和成因调查 调查法、实8月中旬,各组将调查资料归类汇总一并交到该课题负责人处 研究方法 材料要求 6、学生在校园保洁问题上不良文明礼貌习惯现状和成因验法、观察调查 法、行为研个案7、学生在文明用语上不良文明礼貌习惯现状和成因调查 究法、文2008年9月——2009研究如何利用学校资源和 家庭教育对学生进行文明礼分析法、年6月 2009年7月——2009年8月 2009年9月——2010年2月 2010年3月——4月 貌良好习惯的培养 进行阶段研究汇报 献法、经验总结法 汇报材料 6月下旬交 研究通过哪些途径巩固学生的良好文明礼貌习惯 2月下旬 三月下旬结题报告及成果材料 完成子课题研究报告,结题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生活习惯现状分析

唐 建 何江海 康晓琳

一、调查项目概况

天池九义校是一所全日制农村九义校,其中寄宿学生占全校总人数的90%以上。寄宿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成为我校德育教育中一大难题。生活上的陋习,不仅损害学生的健康,损毁了学生的文明形像,降低了人格,污染了公共环境。玷污学校形像。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由此这给学校教育工作和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带来巨大冲击,也更给我们老师带来了思考。

依据中学生的身心年龄特点,针对我校寄宿学生生活行为习惯方面出现的新问题,以学生的生活习惯养成为背景,以了解学生生习惯为目的,特制订调查问卷,集中体现为三大部分:一是学生的卫生习惯;二是学生的消费习惯;三是锻炼身体习惯。

本次调查对象为全校三—九年级学生,共发放问卷100份。其中收回98份,问卷有效率100%。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的生活习惯 1.你早上和晚上都洗脸刷牙吗?

46%的被调查者选择“能做到”;35%的被调查者选择“不一定”;11%的被调查者选择“不能做到”。 2.饭前便后是否洗手。

70%的被调查者选择“能做到”;15%的被调查者选择“有时能做到”;13%的被调查者选择“不能做到”。 3.勤洗澡洗头?

80%的被调查者选择“能”;8%的被调查者选择“不一定”;18%的被调查者选择“不能”。 4.睡前是否洗脚?

93%的同学选择“是”,5%的同学选择“不” 5.是否勤剪指甲?

36%的被调查者选择“是”;18%的被调查者选择“不是”;8%的被调查者选择“有时会”。 6.生吃瓜果是否洗净?

42%的被调查者选择“会”;10%的被调查者选择“不会”;46%的被调查者选择“有时会”。 7.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

38%的被调查者选择“会”;38%的被调查者选择“不会”;26%的被调查者选择“有时会”。 8.定期整理和清洗书桌

49%的被调查者选择“会”;6%的被调查者选择“不会”;6%的被调查者选择“有时会”。 9.自己收拾房间叠被褥

90%的被调查者选择“会”;5%的被调查者选择“不会”;3%的被调查者选择“有时会”。 10.定期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

49%的被调查者选择“会”;10%的被调查者选择“不会”;39%的被调查者选择“有时会”。

从上述数据统计分析,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习惯上存在陋习,不注重个人卫生,有不良饮食习惯,并且环境意识,公共意识差。仍我行我素,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并缺乏锻炼身体,没有正确的生活价值观, 从这统计,可以看出,学生在基本的生活习惯养成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学生的消费习惯 1.爱惜学习用品

23%的被调查者选择“会”;19%的被调查者选择“不会”;55%的被调查者选择“不一定” 2.不乱花钱。

50%的被调查者选择“不乱花”;12%的被调查者选择“会乱花”;34%的被调查者选择“有时会”。 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

35%的被调查者选择“会”;9%的被调查者选择“不会”;56%的被调查者选择“有时会”。 4.节约用水、用电

33%的被调查者选择“能”;18%的被调查者选择“不能”;42%的被调查者选择“有时能做到”。 从上述数据统计表明,大部分学生的节约意识较差,对于劳动成果,也不是很爱珍惜。 三、坚持锻炼身体情况 1.坚持锻炼身体

26%的被调查者选择“能做到”;9%的被调查者选择“没有”;43%的被调查者选择“不定时”。 2.两操是否准时

50%的被调查者选择“是”;11%的被调查者选择“不是”;27%的被调查者选择“有时能做到”。

上述数据表明,学生自我约束力,自我控制力较差,自我管理自立能力普遍较差,对于时间观念把握不是很好,时间观念淡薄。

由此看来,学生的不良生活现状,更值得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

中 小 学 生 生 活 习 惯 调 查 表

卫生习惯 生活习惯 早晚洗脸刷牙 饭前便后洗手 睡前洗脚 勤洗澡洗头 勤剪指甲 生吃瓜果要洗净 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 定期整理和清洗书桌 自己收拾房间叠被褥 定期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 消费习惯 爱惜学习用品 不乱花钱 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 节约用水、用电 锻炼身体习惯 坚持锻炼身体 两操是否准时 学生自评 班级: 姓名: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

现状分析

侯万军 李中华 朱兆兵

一、问题的提出

本课题是在天池九义校关于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与对策研究的大课题下的一个分课题,在以天池九义校全校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现象分析的基础上的总结报告。 二、调查内容、方法、对象 1、调查内容

中小学生在学习上的不良学习习惯现象,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课堂纪律、书写、对非统考科目的认识、作业、考试等七个方面进行调查。 2、调查方法

我们以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谈心为辅的方法,设置了八个相关问题,随机抽查了8个班级,每个班发放15份调查问卷,被调查同学须认真填写问卷,包括时间、地点、姓名、年级、性别等信息。通过问卷的反馈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并分析现象。 3、调查对象

(1)从天池九义校中随机抽选小学段和初中段4个班级15名学生。 (2)选择个别有代表性的学生 三、存在的现象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出120份问卷,收回120份问卷。通过本次对不良学习习惯现象的问卷调查和个别谈心,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在农村中小学中存在如下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现象。以下主要从不良学习方法、不良学习态度、不良课堂纪律、不良书写习惯、对非统考科目不良认识、不良作业习惯、不良考试等七个方面对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现象进行统计说明,呈现方式为表格数据加文字说明。 1.不良学习方法 缺乏科学的方法 59 49.1% 课堂 课前不预习 课后不复习 上不专心听讲 32 26.7% 45 37.5% 68 56.7% 没有 学习计划 24 20% 时间 安排不合理 49 40.8% 科目重 视程度不一 35 29.1% 现象 死记硬背 数据 比例 34 28.3% 表1-1 不良学习方法统计表

根据调查分析,在不良学习方法中,以课堂不专心听讲、缺乏科学的方法、时间安排不合理三个现象比例最重,分别为56.7%、49.1%、40.8%。其它几种现象也是在当前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 2.不良学习态度 不良 现象 数据 比例 没有 学习目标 25 20.8% 不理解学习 的意义 15 12.5% 缺乏 求知欲 32 26.7% 缺乏 主动性 75 62.5% 缺乏 抗挫力 56 46.7% 表1-2 不良学习态度统计表

在不良学习态度的现状调查中,一小部分同学认为没有学习目标和不了解学习的意义以及没有求职,而在缺乏主动性和缺乏抗挫力上占有很大比重,分别占到62.5%和46.7%。 3.不良课堂纪律 玩手 机(上网、聊天) 上 做小动作 课 讲 不尊 重老 师(唱反调) 睡 觉 吃 看小说 零 食 换 位 置 现象

话 数据 比例 69 57.5% 78 65% 51 42.5% 58 48.3% 25 20.8% 18 15% 37 30.8% 26 21.7% 表1-3(不良课堂纪律统计表)

在课堂纪律的不良现象调查中,做小动作、上课玩手机、不尊重老师的现象特别严重。 4.不良书写 现象 数据 比例 坐姿不正确 34 28.3% 书写潦草 56 46.7% 书写不规范 38 31.7% 书写意识差 43 35.8% 表1-4 不良书写习惯统计表

在不良书写习惯习惯中,学生的书写潦草现象最为严重,其次是书写意识差,没有意识到书写好坏对于个人发展成长中的利与弊,忽视书写的重要性。 5.对非统考科目不良认识 现象 数据 比例 不需要考试就不重视 72 60% 浪费时间 33 27.5% 没有什么作用 52 43.3% 表1-5 对非统考科目不良认识统计表

在对非统考科目不良认识现象的调查中,认为不需要考试就不重视的同学占60%,这种现象在广大学生的意识中普遍存在。 6.不良作业习惯 现象 数据 比例 不做作业 10 8.3% 不按时完成作业 63 52.5% 抄答案和抄袭 75 62.5% 批改后不总结修改 31 25.8% 表1-6 不良作业习惯统计表

在不良作业习惯现象调查中,操答案和抄袭其他同学的比例非常重。同时,不按时完成作业的现象也非常多,占到52.5%。 7.不良考试习惯 现象 数据 比例 考试没有意义 9 7.5% 提前交卷 7 5.8% 考前不准备 32 26.7% 只做简单的 35 29.1% 抄袭 49 40.8% 考试后不分析纠错 23 19.1% 表1-7 不良考试态度统计表

在对待考试中,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按照考试规定进行复习考试,但是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发现,考试时抄袭的现象是十分突出,占到40.8%的比例。 四、总结

通过对本校随机抽查的120名同学的问卷调查和个别谈心,我们获得第一手的不良学习习惯现状的资料,经过分析,用图表的形式列出了在当前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现状,在这七个方面的调查中,反映了一些突出的现象,也凸显出在当前中小学教育中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也将为本课题的下一阶段的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奠定基础。

2010-03-21

天池九义校农村中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

现状问卷调查

(一)调查目的:

1、了解农村中小学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现状。 2、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的差异.

3、端正学生学习的态度,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调查对象及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对象确定为本校1----9年级学生。调查方式以问卷为主,个别谈心为辅。个别谈心的对象是优等生、中等生、潜质生各二名。 (三)调查问卷: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被调查人姓名: 被调查人年级: 被调查人性别: 1﹑农村中小学生不良学习方法现状有:

2﹑农村中小学生不良学习态度现状有:

3﹑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课堂纪律现状有:

4﹑农村中小学生不良书写习惯现状有:

5农村中小学生对非统考科目不良认识现状有:

6﹑农村中小学生不良作业习惯现状有:

7﹑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考试态度现状有:

8﹑其它不良学习习惯现状:

农村中小学不良文明礼貌现状分析

何 静 李雪梅 张宇文

学校课题组成员对全校中小学生分别进行了抽签问卷调查(调查卷附后),调查分小学与初中。共发调查试卷宗250份,收回试卷宗246份,有效试卷宗242份,调查主要针对学生日常生活的文明、礼仪现象,内容有:“上学放学路上不良文明礼貌情况、就餐时不良文明礼貌现象、就寝时不良文明礼貌现象、课间活动不良文明礼貌现象、集会时不良文明礼貌现象、校园保洁不良文明礼貌现象、文明用语不良文明礼貌现象”七大版块56项具体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我们把调查的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常见的不文明行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上学、放学路上不良文明礼貌现象

“与人打架,欺负小同学”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2%;中学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1%;“随意践踏庄稼”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7%;中学占调查人数的52%;“不遵守交通规则”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同学占调查人数的37%;中学占调查人数的53%;“不爱护花草树木”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占调查人数的58%;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4%;“不尊敬长辈”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0%;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7%;“不按时到校回家”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2%;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5%;“乘坐三无车辆,不重视安全”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19%;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3%;“随意下河洗澡”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14%;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5%; 二、就餐时不文明礼貌现象

“乱倒饭菜”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66%;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7%;“不尊重食堂工作人员”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2%;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7%;“就餐不排队、插队”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7%;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72%;“就餐时打闹、嬉戏”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4%;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67%;“值勤人员不认真值勤”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17%;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7%;“不带餐具”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0%;中学生占调查人数人数的57%;“不爱惜粮食”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7%;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61%;“不爱护食堂公物”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3%;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6%。 三、就寝时不良文明礼貌现象

“不按时就寝”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7%;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69%;“不服从宿管人员的安排”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4%;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3%;“不遵守纪律,大声喧哗”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调查人数的33%;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63%;“就寝时吃零食,乱扔垃圾”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5%;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65%;“就寝时玩手机、看小说、听歌”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19%;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67%;“不洗脸、不洗脚,不重视个人卫生”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7%;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7%;“物品随意

摆放”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5%;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7%;“就寝时打闹、嬉戏”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2%;中学为生占调查人数的70%。 四、课间活动时不文明礼貌现象

“不到制定地点活动”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0%;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8%;“乱扔垃圾”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60%;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63%;“语言不文明,说脏话”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生占调查人数的51%;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67%;“损坏公物,惹事生非”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2%;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7%;“吃零食、抽烟、上网”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3%;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3%。 五、集会时不良文明礼貌现象

“不遵守集会纪律”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3%;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60%;“不按时到会、早退”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3%;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7%;“东倒西歪,不注意形象”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8%;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1%;“不佩戴少先队、团员标志”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0%;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7%;“不排队、插队现象”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4%;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5%;“不尊重领导讲话”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9%;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7%;“不服从集会安排,随意乱窜”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7%;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69%;“随意吐痰,吃零食”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5%;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9%。 六、校园保洁的不文明礼貌现象

“校园内乱扔垃圾”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0%;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60%;“随地吐痰”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5%;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8%;“卫生打扫不彻底”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6%;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7%;“不按时打扫卫生”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3%;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6%;“攀折花木,践踏草坪”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7%;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4%;“不主动维护校园清洁”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7%;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1%;“垃圾不入筐,不适当处理”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5%;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9%。 七、文明用语的不良文明礼貌习惯

“出口成脏,不注意文明用语”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3%;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8%;“嘲笑、讥讽别人,不尊重别人”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3%;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8%;“背后议论别人”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3%;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7%;“不尊敬师长”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4%;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3%;“不使用文明语言”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5%;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2%;“取绰号”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7%;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65%;“直呼家长姓名”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6%;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7%;“不主动问好,打招呼” 有这一现象的其中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5%;中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0%。

天池九义校不良文明礼貌现状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接受调查对象: 初中, 小学

年级: 年级 班,姓名: ,性别 , 是否留守: 是, 否 家长文化程度: 大专, 高中, 初中, 小学, 文盲。

下列不良文明礼貌现象,有的后面划勾: 1、上学、放学路上:

A、与人打架、欺负小同学( ) B、随意践踏庄稼( ) C、不遵守交通规则() D、不爱护花草树木() E、不尊敬长辈() F、不按时到校、回家()

G、乘坐“三无”车辆,不重视安全() H、随意下河、下塘洗澡()

其他不良文明礼貌现象: 2、就餐时不良文明礼貌现象 A、乱倒饭菜() B、不尊重工作人员() C、就餐不排队、插队()

D、就餐时打闹、嬉戏、大声喧哗() E、执勤人员不认真执勤() F、不带就餐用具() G、不爱惜粮食() H、不爱护食堂公物() I、就餐不讲究卫生()

其他就餐时不良文明礼貌现象: 3、就寝时不良文明礼貌现象 A、不按时就寝()

B、不服从宿管人员的安排() C、不遵守纪律,大声喧哗() D、就寝时吃零食、乱扔垃圾() E、就寝时玩手机、听歌、看小说() F、不洗脸、脚,不注重个人卫生() G、物品任意摆放() H、就寝时嬉戏、打闹()

其他就寝时不良文明现象: 4、课间活动的不良文明礼貌现象: A、不到指定活动场所活动() B、乱扔垃圾()

C、语言不文明,说脏话() D、损坏公物,惹是生非() E、吃零食、抽烟、上网等() F、乱写乱画()

G、不注重安全、进行危险活动() H、你推我搡、不遵守纪律()

5、集会时的不良文明礼貌现象 A、不遵守集会纪律() B、不按时集会、早退、说话等() C、东倒西歪,不注重自身形象() D、不佩戴少先队、团员标志() E、不排队、插队等() F、不尊重领导讲话()

G、不服从集会安排、随意乱串() H、随意吐痰、吃零食()

其他集会时的不良文明礼貌现象: 6、校园保洁的不良文明礼貌现象 A、在校园内乱扔垃圾() B、随地吐痰()

C、清洁卫生打扫不彻底、甚至不打扫() D、不按时打扫清洁卫生() E、随手攀折花草、践踏草坪() F、熟视无睹、不主动维护校园清洁卫生() G、垃圾不入筐、不适当处理()

其他校园保洁的不良文明礼貌现象: 7、文明用语的不良文明礼貌行为 A、出口成脏、不注重文明用语() B、嘲笑、讥讽别人、不尊重别人() C、背后议论别人() D、不尊敬师长() E、不使用文明语言() F、取绰号()

G、直呼学生家长姓名去乐() H、与长辈见面不主动问好()

其他文明用语的不良文明礼貌现象:

(其他生活中的不良文明礼貌包括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生活习惯的成因分析

唐 剑 何江海 康晓琳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实践中,经过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教育的训练所形成的稳定的行为方式或行为倾向。曾经有位科学家说过: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他在幼儿园学到了:饭前便后洗手,东西要放整齐,不乱扔果皮、纸袋等垃圾,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要坚持睡午觉等。由此,不难看出:好的生活习惯需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会使一个人终身收益。我们通过与学生、老师、家长的交谈,将其原因总结如下: 不良饮食习惯成因分析:

(1)环境影响:学校周围到处都是想发“学生财”的小商贩,为学生提供大量食品,是学生形成不良饮食习惯的主要因素。(2)父母溺爱: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长辈们的宠爱,让他们随心所欲。养成了挑三拣四的坏习惯,常因饭菜不合胃口,一不满意就“不吃饭”。此时学生们的父母急得团团转,不是哄着、骗着、求着他们吃一点,就是赶紧上街买他们点的菜或零食,心急如焚地做给宝贝吃。如今的零食品种繁多,惹得孩子心头痒痒,加上部分孩子有减肥思想,于是好多孩子将“零食当正餐”。(3)家长对孩子的生活照顾不周,贪图方便给些零花钱让他们自己解决早餐问题。孩子还小,不能很好地安排每天的饮食,往往吃得太饱、吃得没有营养甚至省下早餐钱另作他用。不仅使一上午的身体、学习受到影响,还影响了午餐的摄取量。(4)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受别人或大人饮食习惯的影响:看到别人吃零食,自已就想吃零食。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吃零食、挑食的坏习惯。 不良内务整理习惯的成因:

(1)学生从小过强的依赖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2)家长的过分溺爱,学生从小就缺少做力所能及的事,什么事情都靠父母或他人。(3)缺少上进心。做事容易满足,常抱“应付”和“混过去就行”的极不负责的态度。(3)家长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的作风,促进了学生懒惰习惯的形成。 不良着装习惯的成因:

1.许多学生一味地模仿电视里的艺术形象。认为这才是展示自已的个性的有效方法。2.学生之间的互相攀比,为了让自己与众不同。3.跟着大街上流行时尚走,学生们却认为这是“酷”的象征,是一种时髦的行为。

不良睡觉习惯的成因:

1.学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自控能力差是导致在睡觉时间高谈阔论,干扰别人正常休息的直接原因。2.在夜晚违纪不容易被老师或家长发现。3.生理或心理性失眠也是导致学生不守睡觉纪律的重要原因。4.网络的诱惑。学生常常用手机上网和翻围墙去网吧上网,从而导致影响同室的同学的睡眠。 不良卫生习惯成因:

1、农村环境卫生差:农村的生活环境相对比较差,房屋和道路设施拥挤。甚至还存在大量的木房、简易搭建房等,更是光线阴暗、环境潮湿,拥挤不堪。村里缺乏公共厕所、垃圾箱(桶)、垃圾运输车、垃

圾处理厂等。卫生基础设施跟不上,很多生活垃圾和污水没有处理的好处所。农村的街道管理也不够规范,流动摊贩多。很多学生从小玩耍、学习的环境便不是干净和整齐的。2、家长卫生意识淡薄:以喝水为例,许多学生家庭都有几个人共用一个水杯、共用一条毛巾、共用一个脸盆的习惯。甚至没有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的习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学生的个人良好卫生习惯是很难养成的。3、农村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观念淡薄、卫生意识较差,对子女卫生方面的指导极为欠缺。 不良消费习惯成因:

1、欲横流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不同的人群在经历着不同的洗礼,不断修改着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且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正在成长并渴望了解社会的初中生。2、对大款的看法,对弄权者的认识,对投机钻营者的评价等都会对孩子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生间产生攀比心理,如比家长地位,比家庭条件,比人际关系等,在攀比中,心理上的天平会失衡故而提高了孩子的消费水平。 不良睡觉习惯成因:

1、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自控能力差是导致在睡觉时间高谈阔论,干扰别人正常休息的直接原因。 2、生理或心理性失眠也是导致学生不守睡觉纪律的重要原因。

3、夜不归寝或半夜出逃往往与学生的违纪或上网等现象紧密相关,与学生安全意识差有直接关系。 4、个别学生认为在夜晚违纪不容易被老师或家长发现,故他们利用睡眠时间玩手机,打扑克等等。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生活习惯的成因调查表 问题 你一般多长时间洗一次澡? 学校发现脏物怎么做? 几个同学在吸烟,叫你一起吸,怎么办? 你平时消费每月是多少?(不仅在学校) 你认为自己月平均消费应在? 你对吃零食的看法是? 购买一种商品你会考虑的因素是? 你的消费理念或消费风格是? 你消费时考虑过家庭经济状况吗? 在你看来,穿名牌衣服的目的在于? 你平时进行体育锻炼是? 家长对你进行体育锻炼是? 课间,你一般在做什么? 你晚上的睡眠时间是? 你入睡前的活动是? 选A 22% 30% 3% 22% 2% 34% 29% 25% 24% 28% 21% 35% 29% 25% 24% 选B 12% 13% 20% 16% 15% 10% 13% 16% 20% 17% 15% 16% 15% 21% 20% 选C 11% 7% 12% 15% 6% 8% 9% 6% 5% 14% 5% 14% 4% 6%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分析

侯万军 李中华 朱兆兵

在上一轮的农村中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现象调查中,通过对天池九义校本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谈话,我们分析出存在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并按照类别进行了七个方面的分类。根据着这些现象,通过研究小组

成员的共同讨论商议,老师的反映,对学生调查,社会的反馈等,初步对农村中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进行了成因分析。

本次成因分析不良学习习惯的类别分别进行分析,主要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分类为不良学习方法、不良学习态度、不良课堂纪律、不良书写习惯、对非统考科目的不良认识、不良作业习惯、不良考试习惯共七个方面。以下是按照类别分别进行成因分析说明。 一、不良学习方法成因

在中小学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良学习方法有缺乏科学的方法、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不专心听讲、没有学习计划、时间安排不合理、死记硬背、科目重视程度不一等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会对方法的形成有影响,智力水平高的学生更容易形成适合自己的科学学习方法。但在现在的中小学中,学生的智力水平差异都不太大,因此,它对科学学习方法形成的影响是有限的,学习方法不当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一些非智力因素上,如认识水平、动机水平、意志状况等。 1、对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不少学生在方法上听其自然,看不到科学学习方法的作用和意义,没有通过尝试过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学习产生有利的帮助,对学习特点认识不足。 ①对自身的状况和条件认识不足

如果学生对自身的状况和条件认识不足的话,则很可能造成方法不当,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对自身认识不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没有客观、清醒的认识。二是对自己的个性特征认识不清。学生如果对自己的个性特征认识不清,在学习方法上就很有可能盲目模仿别人,强己所难,身心棋疲。所以,可以说,认识自己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前提。 ②学习动机缺乏

动机缺乏的学生没有学习动力,缺乏学习热情,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在学习中没有目标,得过且过,其学习行为完全是一种被动的应付。表现在方法上,必然会死记硬背、投机取巧、没有计划。一个丧失学习动机的学生,必然丧失深究学习方法的兴趣。因此,那些在学习中无精打采、大叫“没劲”的学生,十有八九方法不当。 ③意志薄弱

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时,需要一定的自制力。特别是纠正一些不良的、已经形成习惯的学习方法,更需要毅力和恒心。有的学生有掌握科学方法的愿望,但在运用过程中因意志薄弱而半途而废,造成有目标无结果。

以上原因分析是从学生个体出发的,是造成学习方法不当的内因。除此之外,还有来自教师、家长、同学等各方面的外因都对学习方法的形成产生影响,也都是造成学习方法不当的可能原因。 二、不良学习态度的成因

不良学习态度的主要表现:没有学习目标、不理解学习的意义、缺乏求知欲、缺乏主动性、缺乏抗挫力等五个方面。态度决定一切,学习亦是如此,一个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做支撑,学习自然就不会有多大进步。态度的形成不光是家长的几声训斥,老师的几个要求就能培养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造成不良学习态度的原因在哪里呢?我们从以下四个角度来谈其成因。

1、家长。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人态度总会受到社会上他人的态度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面;一是个人态度的形成要受到他人态度的影响。如一个孩子对艺术或体育活动的态度,常常受其父母对艺术或体育活动态度的影响;二是个人固有的态度也可因他人态度的影响而加强或减弱,抑制或改变。例如 ,通过学习张海迪等先进人物的活动,也可能使人们旧有的人生态度发生根本变化。就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来说,首先受其家长态度的影响。家长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态度,对待子女学习的重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 他们子女的学习态度。一些研究指出,大多数热爱学习、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

来自重视文化知识的修养、求知欲高的家庭。这类学生的父母,大多是中高等学历水平。相反,大多数不爱学习,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其父母 学历很低,轻视文化科学知识的价值。另外,从许多经验和日常生活观察中还可以发现,那些关心子女的学习进展情况,对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不断给予指导、检查和奖惩的家长,促进了孩子积极学习态度的形成 和学习成绩的提高。相反,在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任其自由发展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学生,很少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获得优秀的学习成绩。 2、教师。学生的学习态度,除受其家长影响外,更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是教育者,处于为人师表的地位,因而他们的态度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态度,即对所教学科的实用价值重要性的理解,在传授学科知识时表现出的热情,对学科进展成果的关心等,必然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态度。一位心理学家曾测量了45名初中一年级代数教师和他们所教的1063名学生对代数的态度,结果发现教师和他们所教的学生。不仅对代数的态度是一致的。对代数的实用价值的评价也是完全一致的。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如果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喜欢任课教师,认为该教师对学生热情、平等、关心,并且有很高的教学水平。那么学生就喜爱他 所教的那门功课,乐意接受他所讲授的课程,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相反,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不喜欢某一教师,认为该教师对学生不友好、不关心、不公道,知识水平不高,学生就会对该教师产生反感、惧怕 或抵触情绪,并进而发展到厌烦该教师所教的那门功课,对该门功课的学习采取消极态度,如课堂上不愿听讲,对教师提出的课堂问题和布置的作业有时也不喜欢,甚至被拒绝。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则构成了学生与学习 之间的障碍。

3、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学科内容、组织形式以及课堂情境等,都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许多研究表明,以不同教学形式和各种课堂活动情境下呈现出的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最能引起学生 的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形成或改变其学习态度。相反,而在沉闷的课堂情境中,那些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单调的教学形式最易使学生产生并形成消极的学习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以 及教学艺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如教学实践中常可看到,当有的教师走进课堂时,学生的学习热情陡然高涨,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学习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的这种积极学习态度往往与这些教师生 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密切相关。而有的教师一上课,学生就昏昏欲睡,盼望早点到下课时间,学生的这种消极学习态度,正是由于这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呆板,讲授时照本宣科、强压硬灌所造成的。

4、社会风气。青少年学生不可能与社会隔绝,所以他们的学习态度除主要受家长、教师、教学过程等因素的影响外,还会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的品德、价值观念等正处于形成过程中,所以他们 既容易接受良好社会风气的影响,同时也容易接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如目前社会上图实惠、就业挑好工作,靠“走后门”等不良风气,就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正确认识,甚至扭曲了少数学生的心灵,他们受此影响变 得目光短浅,错误地认为“学与不学,学习好与坏都一个样”,因而学习态度变得消极,常常是人在学校,心里仍在校外,学习被动,考试作弊,整天混日子,有的甚至弃学从商,弃学学艺。 三、不良课堂纪律的成因

课堂纪律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有力保障,良好的课堂纪律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反,混乱的课堂纪律会大大的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往往教师要花费大量的力气去维持课堂纪律,白白的消耗掉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造成课堂纪律差的原因在哪里?

1、课程教学:良好的课程是维持课堂纪律的良方。优良的课堂教学能紧紧的吸引学生,生动而又富有情趣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人人都乐于学习,争着学习,课堂变成学习的天地,违纪现象自然就会减少。相反,不良的教学设计,生硬、呆板的教学环节不能够使学生乐于学习。当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违纪的现象自然会有所增加。

2、教师的对课堂纪律的不作为:课堂纪律差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教师对课堂纪律是否作为。在同样的一个班级中,一些教师对课堂纪律要求高,管得“严”,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在一个有规有序的环境中开展,课堂纪律自然要好一些。相反,如果教师对于课堂纪律差的现象熟视无睹,那么学生对这位老师的课就会形成一个条件反射,学生会自然地养成课堂纪律差的现象。

3、学生自我约束力:作为破坏课堂纪律的主体学生对于课堂纪律的影响才是核心。一个学生有没有自我约束力,对于他在课堂上做什么十分重要。老师不能够使面面俱到,往往专注于课堂教学时,自我约束力差学生便做起了自己的事情。 四、不良书写习惯的成因

不良书写习惯主要表现为书写潦草、坐姿不正确、书写不规范(缺笔少划)。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哪里呢?

1、教师对写字教学重视不够。在课堂识字过程中,对写字这一环节抓得不够细,不够严。在教学中只是让学生照着画,写法指导不够。我认为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写规范字是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因此指导学生写好字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2、学生对写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笔好字会对自己有什么影响,字是为谁而练的这一方面认识不到位。在平时写字时潦草,没有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学生的浮躁心理。由于作业种类多,需要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这就促使一些动作迟缓的学生心理紧张,为交不上作业焦急,只有加快速度才能交上作业,字也逐渐潦草,形成了一种浮躁心理,简单重复的家庭作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了一种负担,只是为完任务而已,对写字逐渐失去了兴趣,这样发展下去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五、对非统考科目的不良认识的成因

通过调查分析,在对非统考科目的不良认识中主要表现在认为不考试就不重要、认为浪费时间、没有什么作用。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在哪里?

1、教师的教学:作为非统考科目,主要的目的在于用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素质教育。如果任课教师本身对课程不重视,没有课堂趣味性,那么,学生对于这堂课的兴趣就不大。

2、学校的重视度:学校是否重视非统考科目是非统考科目教师工作的动力。如果缺乏重视度,教师自然也就没有教学激情,课程也就形同虚设,学生也就不想学习。

3、升学制度:作为非统考科目,不作为升学考试的一部分,学生往往认为不考试就可以学,也可以不学。迫于升学的压力,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了统考科目的学习上,对非统考科目的学习重视度就不够。 六、不良作业习惯的成因

在不良作业习惯的调查中,我们法现存在以下的不良现象:不做作业、不按时完成作业、抄答案和抄袭、批改后不总结修改等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既有来自学生个体的原因,也有来自教师、家长、社会的原因。

1、学生的懒惰:一些学生自小养成了懒惰的习性,对待自己和他人的事情总是拖, 拉,不按时完成。存在一种不劳而获的心理,喜欢抄袭他人的答案来应付老师。

2、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不当:一是布置作业的随意性,不考虑作业目的和作用;二是片面理解“精讲多练”,作业量太多;三是作业方式呆板,少有趣味,多是抄抄写写、机械重复;四是忽视反馈,不及时检查,不及时批改,不进行适当指导;五是以多布置作业惩罚学生;六是布置作业一刀切,缺乏因材施教。 3、家长的监督部力:家长的监督没有发挥出作用。在广大农村中小学生中,很大一部份是由爷爷奶奶在监管,源于他们对于后代的溺爱和对文化知识的欠缺,对学生的学习辅导监督力度不够。 七、不良考试习惯的成因

不良考试习惯包括:认为考试没有意义、提前交卷、考前不准备、只做简单的、抄袭、考试后不分析纠错等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在哪里?

1、身体素质的差异。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对产生不良考试心理有一定的影响。先天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往往乐观开朗,精力充沛,精神振作,情绪稳定,能够正确对待考试并产生积极反应;而身体虚弱的学生,考前睡眠不足,身心易于疲劳,大脑神经活动易处于抑制状态,易产生不良的考试情绪。

2、认知评价的反应。认知评价是造成应激源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一项重要中间变量。在片面的认知评价下,学生面临考试,过分看重考试结果,把考试视为命运大决战,把前途、理想、个人名誉等都与考试是否成功联结在一起,势必形成强大的心理压力。由此,使得大脑皮层细胞高度兴奋,并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从而诱导大脑皮层上的其他中枢部位产生抑制,致使记忆过程不顺,重现知识困难,思维结构混乱。 3、自信不足的诱发。在考试怯场的学生中,往往都有自信心不足的心理特征。由于自卑倾向严重,凡事都不如别人,面对考试总担心自己准备不充分、怕自己不能取得好成绩,最终使得这种恐惧心理与自己急切渴望成功的心理相冲突,从而诱发情绪的紧张。

4、应试技巧的不足。有的考生在考试时见一题做一题,遇到难题不想放过,而难题久攻不下时,自信心受到影响,消极心理随之产生;有的考生不讲究不同题型的不同解法,道道题目按部就班地加以解答,造成考试时间分配失衡,恐慌心理随之而生。应试技巧的不足,是学生紧张情绪加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5、升学竞争的不当。学校为片面追求升学率,频繁组织诸如课堂测试、课后测验、“月考”、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等名目繁多的考试,使学生疲惫不堪、叫苦连迭。学校以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甚至作为学生进“实验班”、评“三好生”的唯一依据,势必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包袱,加剧产生不良的考试心理。 6、家长期望的过高。家长传统的教育观,对人才的理解存在严重偏差,重智轻德,忽视孩子心理素质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子女只有考进大学才有出路”的倾向非常明显。家长对自己孩子期望值过高,经常要求孩子达到自己制定的不切实际的过高目标,往往会导致孩子对学习和考试的厌倦情绪,引发不良考试心理的产生。

7、价值取向的影响。中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其考试心理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整个社会价值取向,国家政策体制,社会舆论、时尚、风气、文化价值观、抱负水平等,都会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影响学生不良考试心理的产生。

8、辅导方法的不当。家长及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对学生不良考试心理调整的好坏。有经验的家长、教师,注意了解孩子(学生)在考试期间的心理变化,及时沟通,适时引导,孩子(学生)心理压力轻,考试时表现就好;无经验的家长、教师方法简单,不在乎孩子(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一有所失,便历数种种原因要孩子(学生)“吸取教训”,结果反而加重了孩子(学生)的考试压力,不良考试心理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附: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分析问卷调查

调查目的:通过学生主体来了解不良学生学习习惯的成因

调查说明:以下调查内容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均分类,按照现象进行了编码(a…,b…),选择你认为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并划√并按照不同的因素说明其成因。如果有多项请分别说明成因。

1.不良学习方法(a.缺乏科学的方法b.课前不预习c.课后不复习d.不专心听讲e.没有学习计划f.时间安排不合理g.死记硬背h.科目重视程度不一)的成因 个人因素 学校因素 家庭因素 社会因素

2. 不良学习态度(a.没有学习目标b.不理解学习的意义c.缺乏求知欲d.缺乏主动性e.缺乏抗挫力)的成因

个人因素 学校因素 家庭因素 社会因素

3. 不良课堂纪律(a.玩手机b.做小动作c.上课讲话d.不尊重老师e.睡觉f.看小说g.吃零食h.换位置)的成因

个人因素 学校因素 家庭因素 社会因素

4.不良书写习惯(a.坐姿不正确b. 书写潦草c. 书写不规范d. 书写意识差)的成因 个人因素 学校因素 家庭因素 社会因素

5.对非统考科目不良认识(a.不需要考试就不重视b. 认为浪费时间c. 没有什么作用)的成因 个人因素 学校因素 家庭因素

社会因素

6. 不良作业习惯(a.不做作业b.不按时完成作业c.抄答案和抄袭d.批改后不总结修改)的成因 个人因素 学校因素 家庭因素 社会因素

7.不良考试习惯(a.认为考试没意义b.提前交卷c.考前不准备d.只做简单的e.抄袭f.考试后不分析纠错)的成因

个人因素 学校因素 家庭因素 社会因素

天池九义校学生不良文明礼貌现状成因分析

何 静 张宇文 李雪梅

学生的不良文明礼貌现象不是单一形成的,而是多方面的因素,有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因素、自身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形成的。我校针对学生的不良文明礼貌现象进行了成因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活动分为小学和初中两部分(各占50人),分发调查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有效问卷100份。现就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环境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一个家庭的文明礼貌氛围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调查项目 家庭观念的影响 缺乏父母的关爱 隔代教育,祖父母过于溺爱 父母受教育的程度 家庭教育方式影响 家庭文化氛围 家庭培养影响 亲友的行为习惯的影响 小学 44% 64% 50% 28% 66% 52% 50% 44% 初中 36% 60% 54% 2% 52% 50% 44% 56%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教育环境对学生的文明礼貌起着示范作用。学校教师的一举一动也时常感染着学生。

二、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与学校常规教育的关系

调查项目 缺乏正确的引导 老师行为的影响 缺乏交流沟通 同学间相互影响 学校教育思想的影响 学校环境的影响 学校的文化氛围的影响 班级文化氛围的影响 小学 46% 22% 50% 80% 6% 52% 50% 32% 初中 62% 62% 84% 74% 64% 70% 58% 68% 学生极具模仿性,社会上的各种歪风邪气也感染了学生纯净的心灵。 三、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与社会的关系 调查项目 社会风气 社会的不良现象 社会交往的不良习气 社会的价值观念 社会的不良信息 社会中不健康因素 社会环境 小学 58% 60% 42% 60% 74% 68% 58% 初中 64% 82% 66% 50% 82% 72% 66% 除以上因素外,学生自身也是不良文明礼貌现象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学生自身原因 调查项目 对自己的要求过低 随意接受社会不良信息 模仿别人 不克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和语言 小学 70% 34% 50% 60% 初中 76% 72% 62% 90%

附:

天池九义校学生不良文明礼貌现状成因问卷调查

班级 姓名

一、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1、父母外出务工,缺乏父母的关爱( ) 2、隔代教养,祖父母过于溺爱( ) 3、父母的文化程度决定孩子的素养程度( ) 4、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影响( ) 5、家庭的文化氛围对孩子的影响( ) 6、家庭的培养对孩子的影响( ) 7、家庭观念对孩子的影响( ) 8、亲友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影响( ) 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与学校常规教育相关。 1、缺乏正确的引导( ) 2、老师行为的影响( ) 3、缺乏交流沟通( ) 4、同学间相互影响( ) 5、学校教育思想的影响( ) 6、学校环境的影响( ) 7、学校的文化氛围的影响( ) 8、班级的文化氛围的影响( ) 三、学生文明习惯与社会的关系 1、社会风气的影响( ) 2、社会的不良现象的影响( ) 3、社会交往中的不良习气( ) 4、社会的价值观念( )

5、社会中的不良信息的影响( ) 6、社会中的不健康因素的影响( ) 7、社会环境的影响( ) 四、学生自身原因

1、对自己的要求过低( ) 2、随意接受社会不良习气( ) 3、模仿别人( )

4、不克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和语言( )

对农村中小学生不良生活习惯教育的对策

唐 剑 康晓琳 何江海

农村中小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是他们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一旦养成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成才都会产生危害。同时,也将败坏校纪校风,针对我校具体情况,我们可以实施如下的策略:

一、对农村中小学生饮食教育的对策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如:手上沾有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会进入消化道,就会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生吃蔬菜瓜果要清洗干净,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患上疾病,还有可能造成农药中毒;食堂就餐要自带碗筷,避免传染病。

2、定时定量定点吃饭。对每人来讲,一日三餐定时,就能够形成固定的饮食规律。对孩子按时定量吃饭,使两餐间隔时间在4~6小时,这正是肠胃对食物有效的消化,吸收和胃排空的时间,保证充分足够地消化吸收营养和保持旺盛的食欲。

3、不偏食、不浪费粮食、少吃零食。学校加强饮食与健康的宣传使学生懂得更多的饮食知识同时讲清挑食偏食的危害性之大,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厉害关系;吃饭浪费方面,教育的着力点通常在节俭;零食会使学生过量进食,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体重超标,身体素质下降。

4、饮食要多样、平衡、适度。这就要求学校食堂尽量做到多样,荤素搭配,粗细结合,要注意补充孩子易缺的元素,而且孩子的饭菜要尽可能色、香、味俱全。

5、不到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小摊贩处购买食物。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状,是否有腐败变质。尤其是对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绿绿的外表诱人,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有厂名、厂址等标识。不能买过期食品和没有厂名厂址的产品。

6、尽量不吃剩饭菜。如需食用,应彻底加热。剩饭菜,剩的甜点心、牛奶等都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不彻底加热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7、养成常喝水的习惯,要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 8、提倡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细菌的侵袭。

9、学习食品卫生知识,掌握一些预防方法,提高自我卫生意识,就能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度,从而预防食物中毒,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例如以下这些东西不宜空腹吃

香蕉:香蕉含有大量的镁元素,如空腹吃香蕉,会使血液中含镁量骤然升高,镁是影响心脏功能的敏感元素,对心血管产生抑制作用。

大蒜:由于大蒜含有强烈辛辣的蒜素,空腹吃蒜,会对胃黏膜、肠壁造成刺激,引起胃痉挛,影响胃肠消化功能。

橘子:橘子含有大量糖分和有机酸,空腹时吃橘子,会刺激胃黏膜,使胃脾发胀、泛酸。

茶:空腹饮茶能稀释胃液,降低消化功能,还会引起“茶醉”,表现为心慌、头晕、四肢无力、胃肠不适、腹中饥饿等。

甘蔗:甘蔗的蔗糖含量很高,空腹时大量食用会使血糖高,影响胰腺的功能 黑枣:黑枣含有大量果胶和鞣酸,这些成分与胃酸结合,同样会在胃内结成硬块。 山楂:山楂含有大量的果酸等成分,若在空腹时食用会增强饥饿感并加重原有的胃痛。

维生素:维生素虽然不是食物,但现在有不少人都吃维生素。如果在空腹时吃,会在人体未能充分吸收利用之前即从粪便中排出。维生素在饭后吃,才能够较完全地被人体吸收。另外,维生素A等脂溶性维生素,溶于脂肪中才能被胃肠黏膜吸收,更应饭后吃。

菠萝:菠萝中含有强酵素,空腹吃会伤胃,其营养成分在吃完饭后才能更好地被吸收。 红薯:红薯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和胶质,如果空腹吃会刺激胃壁分泌更多的胃酸。 二、对农村中小学生着装、服饰教育的对策 (一)正确理解“美丽”

(1)中学生的美来自干净与整洁。衣着是人的一部分,让它沾满污迹,布满皱褶,甚至伤痕累累,其实就是贬低自己的形象。所以善待衣物,勤洗衣服,保持穿戴的干净与整洁,才能赢得别人的肯定和认同,才能获得别人的亲近和好感,才能保持形象美。

(2)中学生的美来自大方得体。一个人的穿着打扮,是其内在修养的体现。一个人大方得体的打扮,是与其身份、职业、场合相符合的,明星们化装打扮,另类时尚,是因为他们的职业所决定的,他们需要通过标新立异引起媒体和追星族的注意;而我们的舞台是校园,我们的角色是中学生,单纯地模仿明星,成人化的、另类的打扮,染发烫发,甚至戴首饰,都不符合中学生的身份。

(3)中学生的美来自内涵与修养的烘托。美应该由内而外。内在美才是最重要的。歌德曾说过:“外在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在美方能经久不衰。”缺乏内涵,美将苍白无力;没有修养,美将黯然失色;所以中学生应培养自己的内在美。加强学习,不断进取,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用知识与品德描绘出人性的美,这样的美,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伴随一生的美。

(4)中学生的美来自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来自强烈的进取心,晨曦下,你捧着书本认真朗读时,你是美的;国旗升起,肃立高声唱国歌时,你是美的;路上随手捡起纸屑、扶起倒地的扫把时,你是美的;课堂上你面对教师的提问侃侃而谈、自修课上安静作业时,你是美的;当你做错了事,勇于承认,向同学说“对不起”的时候你是美的;当同学需要帮助,班级工作需要有人做时你说“让我来”的时候你都是美的。 (二)树立正确的服饰观念

(1)中小学生都是消费者,应当树立勤俭、节约、朴素的作风,不能增加家长的负担,所以不能与社会青年一样追求时髦服装和面料的高档,而应以中低档服装为选购对象。

(2)以“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为原则,要求学生不着奇装异服。穿戴要整洁、朴素、大方,不佩戴首饰、不穿高跟鞋。

(3)上课应穿简洁素雅的服装,不宜穿带有多种装饰物或非常艳丽花俏的服装,免得课堂上分散周围同学的注意力;不宜穿发光、发亮、丝绸类服装,此类服装光亮刺眼,不耐磨,不适合中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

(4)郊游或参加体育活动时可穿鲜艳、宽松、大方、有动感的服装,如茄克衫、运动服等。

(5)中小学生应穿周期长,即春天、秋天、冬天均能穿的服装。避免因生长发育快服装没穿多久就无法再穿,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中学生服饰搭配的原则 (1)舒适

不论你如何搭配,舒适是排在第一位的。比如说,我们的校服,在面料的选择、色彩的搭配以及款式的制作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舒适,并且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2)干净、整洁

干净是指衣物上没有污渍、异味、掉色等问题。整洁是指衣物整齐、大方、得体、无破坏整体美感的褶皱等。着装干净整洁可以让人有“纯净、美好、信任、安全、舒适” 等审美享受。 (3)合身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男女生应选购宽松、耐磨、牢固度强,适宜活泼好动的服装;中小学生服装应与社会青年的服装款式有较明显的区别,⑴女生不能穿超短裙或太露的衣服,上衣不能过短,领口不能过低,不准穿紧身衣裤;⑵男生不能穿短裤、背心上学。⑶男女生穿衣都要遵循朴素大方、实用美观的原则,要充分体现中学生的精神与风采。 (4)协调

A、服饰搭配要协调,符合形式美的法则,服饰协调美主要表现在:色彩要协调,场合和风俗的不同,衣服颜色的选择有所不同;上下装的颜色也要协调,他们可以是互补色、同类色、临近色;风格要协调,服装在功能和款式上要具有统一性。如西装和皮鞋,运动装和运动鞋;举止要协调,美是一种心理活动,审美者在审美过程中会根据审美对象表达的信息产生联想,从而有了“外形美”、“协调美”、“心灵美”、“境界美”。

B、服装应平整洁净,扣子齐全,不能有开线的地方,内外衣都应勤洗勤换,例衣领袖口要保持清洁状态,下摆扎在裤内,内衣、内裤不能露出。此外,对鞋袜要像对衣服一样重视,不能身上漂亮而鞋袜污脏。穿衣基本配套合适,给人一种协调的感觉。尺寸大小符合自己的体形特征。 (三)中学生在校期间应穿校服

中小学生是朝气蓬勃的一代,是意气风发的一代,美观、大方是我们所追求的着装标准。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除了学习之外,课余时间很少,校服方便、宽松,既有利学习,又能减少压力。所以校服是学生们最理想的选择。 校服作用:

第一,校服可以使学生在身份上区别社会其他人。第二,校服还可以产生一种平等感。因为学生的家庭收入状况不一样,在攀比方面比较盛行的时代,我觉得如果一个学校的学生它能穿一样的服装,这样同学相互之间的感觉是平等的,容易形成一种合作、团结、相互尊重的精神。第三,校服还有教育的功能。学生穿校服对于推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非常有益处的。学生穿统一的服装对学生有教育的功能。比如说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第四,穿校服对学生有规范行为的功能。由于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它不同于外面的社会,我们学生正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对学生的行为都应当进行规范。第五,客观地讲,学生穿校服对学生还有一种保护的功能。第六,学生穿校服,有利于增强纪律性和整体观念。一群天真活泼的少男少女,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穿着整齐划一的校服,走起路来,步伐整齐,做起操来,动作统一,端坐听讲,精神集中,教师上课心里也觉得特别舒服,也是学校及社会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对农村中小学生消费习惯教育的对策 1.配合整治

学校与有关部门配合。严格整顿学校周边的饮食摊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全社会都来关注中小学生的消费问题。 2.开展评比

利用中、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学生增强意志的愿望,激发学生克服不良消费的习惯。如:学校制定有效的中小学生生活习惯制度。表现好的学生予以上墙表彰,表现差的学生也公示上墙。 3.心灵沟通

家长和老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多与学生交流,及时深入地了解学生,缩短彼此心理距离,消除误会,排解对抗情绪。以心灵的沟通来教育学生懂得合里消费,做到消费“有数”、“有度”。 4.饮食的改善

学校食堂应合理改善学生饮食。如:膳食多样化。在安排中小学生膳食上要随时变换食物的种类、数量、口味,以增进孩子的食欲。要尽可能安排一些色、香、味、形具有吸引力的膳食。在适当的情况下,学

校可考虑为学生添加课间餐或夜餐,以应付特殊情况(如早餐未吃好、睡得过晚或是睡前能量消耗过多)造成的暂时能量短缺。这样,学生也就能从一定程度上克服吃零食的不良消费习惯。 5.专人培训

学校派专业的教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攀比,不过分追求名牌,提倡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学生不吃零食,少喝饮料,要定时进食,按顿吃饱。 6. 家长对学生的适度教育

家长不要过度溺爱子女,严防子女攀比心理严重分化,要经常作适当的引导,对于社会上的新兴事物要学会辨别好坏是非,增强合理消费意识,提高自主消费能力。从而做好中小学生合理消费的第一任老师。引导学生把零花钱存起来,用到实处。 7.理财教育

中小学生的家长应该对中小学生进行适当的理财教育,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平时,可让其子女参与家庭经济的管理。(如:平时的消费,支出。) 8.教育引导

学校和家长应加强教育引导,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思想教育的重点,抓紧抓实。 家长可以适当利用假期或周末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磨练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勤劳俭朴的品质。这样学生才能形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尊重和珍惜大人们的劳动成果。从而培养学生不追求奢侈、不贪图享乐的正确消费观,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9.学生着装的统一

学校统一着装可以让学生减少攀比心里,形成良好消费习惯。如:校服的统一,发型的基本要求,不准佩戴手饰等。 10.培养绿色消费观

老师和家长平时的消费观念对学生的导向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老师和家长应以身作则,自身以一种以简朴、方便和健康为目标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这样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健康的消费习惯。

总之,农村中小学生正确消费观的确立需要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消费心态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因此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理财能力应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 四、对农村中小学生个人卫生教育的对策 1.家校沟通

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并指导家长管教子女,使教育同步 ,也使学生校内外言行一致。加强同家长之间的沟通,要求家长,不仅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子女卫生习惯的养成。 2.树榜样

把学生的卫生习惯构成细化、分化后,针对每个学生逐一进行卫生习惯养成的量化考核,并在学生之间树立各种先进,榜样,做好表彰工作。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在此基础上,学校对班级的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培养工作进行考核,并把它作为班级创建优秀班集体的主要内容。 3.社会支持

对于农村中小学生的卫生习惯的养成,我们还应积极争取社会的支持。邀请有关人员到学校作卫生知识宣传讲座。这一些都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学生不良卫生习惯的矫治和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 4.学科定位

学科教师必须在学科教学中,设计对学生卫生习惯养成的教育策略,并贯穿在课堂内外。也就是说,学科教学必须把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和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5.化解策略

对于所期待的一系列卫生习惯难于一并实现的,就采取分步接近法。把它化分成一小部份一小部份,这样更有利于措施的实施。 6.持之以恒,做到具体

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主要靠常抓不懈,无论是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还是不良卫生习惯的矫治都需要一个相当长时间的教育过程,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力量必须保持一致。不因某些特殊的事情而影响习惯的继续。这样才能保证习惯培养的经常性,从而达到预定的目标,否则,将不会有多大的成效。在卫生习惯问题上还应抓具体,学校要精心规划、认真部署、逐条落实,不经过大量而细致的工作,那是空谈。

7.常反馈、多督促

对于学生的各方面习惯的表现应经常督促,及时地批评或表扬。离开评查、监督,那么再好的计划都将落空,而评查监督的结果可反馈给学生、家长和老师。督促的人员,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 总之,我们要认真对待工作、细心解决问题、把爱心献给学生;工作当中:多调查、多研究、细处理、有方法。而“不良行为习惯”一旦形成,要矫正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老师们要为更好地纠正“农村中、小学生不良生活习惯”,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五、对农村中小学生寝室管理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方面

1、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提高认识

宿舍管理中存在着“真空地带”,班主任老师认为宿舍管理是宿管员的事,宿管员认为学生纪律是班主任老师的事。这个观念首先要改,宿舍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哪一个人或那一类人的事,它是学校整体工作中的一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每一项工作都干好了,学校整个工作才能干好。因此,转变自身角色是很有必要的。宿管员应改称生活老师,亲切的生活老师。生活老师是指导学生生活,关心学生生活,帮助学生生活,服务学生生活的。即是服务者,也是管理者,还是孩子在学校的衣食住父母,父母就缺少不了爱心和责任心。学生懂得了这些就会更加尊重他们的生活老师,产生浓浓的师生情,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有利于生活老师的工作开展。

班主任老师应提高认识,密切配合生活老师(宿管员)的工作,宿舍工作搞好了,才有利于在班上和学校里开展工作。不能把学校的工作分裂开来,孤立的去对待。学生睡觉纪律不好,休息不好,他能学习好吗?学生不睡觉,跑到宿舍外去干其它的事,你能不管吗?学生在宿舍里打了架,你会不管吗?所以说我们只有细心,全心干好自己的工作,才能减少自己的工作。我们应该高角度去看每一件事,做好每一件事! 2、加强管理

实行“四查”·“一互查互督”,坚决斗硬落实规章制度,奖惩分明。

四查”即一是生活老师(宿管员)一日三餐及起床后检查宿舍清洁卫生和内务整理,睡觉后检查学生睡觉纪律。二是班主任老师每天不定时的检查清洁卫生和内务整理,每晚到宿舍清人督察睡觉纪律后签到。三是值周行政和老师一周内每天四次(三餐后和睡觉后)检查清洁卫生和内务整理及公物是否损坏,并做好记录以作学校奖惩依据。值周老师每晚签到后把签到表交到安保处,不给补签的人留下机会,并作为学校考勤的一个依据。四是后勤处和安保处不定时的到宿舍督察,并向分管副校长汇报。以上检查都要与老师的绩效工资挂钩(具体的奖惩请各校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并纳入年度考核。

“一互查互督”即班与班之间,宿舍与宿舍之间相互检查,相互督促;民主评选优秀宿舍,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宿舍内学习特级教师魏书生班级管理经验,分设清洁岗,整洁岗,公物岗,安全岗,监督岗,保物岗,纪律岗,保洁岗,宿舍内8个人每天或每周轮换执行这8个岗位的工作。让他们一进宿舍就能干上有意义的事情,使其真正成为宿舍的主人,让每位同学都当室长。

3.完善制度

以下就学生方面的规章制度仅个人所见,敬请同仁们进一步完善。

(1)住宿生必须按照生活老师规定的床位号(姓名)入住,不得中途调换。

(2)住宿生必须使用学校规定大小的草垫,草垫外用塑料袋包扎严实,不准携带乱草进宿舍铺铺。 (3)床单外沿包住草垫,被子三折四叠成豆腐型摆放靠墙一头,枕头放被子上。 (4)宿舍内不准乱贴.乱挂.乱拉.乱订,如需挂蚊帐,学校统一安排。

(5)宿舍内物品摆放统一规范。牙刷口杯摆放窗前桌上一条线,碗筷桌内放整齐,毛巾挂在宿舍内铁丝上一条线,上下床脸盆扣子一起放下床床下,香皂肥皂放盆内,扫帚铲子放门后,垃圾桶摆门外,文明公约等贴进门靠右墙。

(6)一日三餐后按时打扫清到垃圾,不得将垃圾堆积待多才清 (7)清洁打扫要彻底,不能死角,墙面.天花板.床下全打扫。

(8)洗脸.刷牙.洗脚等脏水一律倒入水槽,吃不完的饭菜一律倒进指定的桶内,新产生的垃圾必须丢进垃圾桶。

(9)学生不准穿鞋上床,不得弄乱弄脏室友或其他宿舍的床铺和东西。 (10)室长每天负责宿舍门窗的关锁。

(11)以上由清洁岗.整洁岗.保洁岗.监督岗的同学相互协调配合老师结合学校德育考核相执行。 (12)按时进出宿舍,有事或特殊情况需经生活老师批准,无故不得在宿舍内逗留。

(13)下自习至就寝预备铃前半小时学生必须打好水,上好厕所,洗脸洗脚后上床准备睡觉,灭灯就寝铃向后一律全部睡好。不准在过道里走动,不准在床上吃东西.打电话.讲话,不准发出影响别人休息的声音,不准发生影响别人休息的行为。

(14)就寝后一小时内不准上厕所,却有特殊情况须经生活老师批准后才去。半夜上厕所不准讲话,开关门.走路要轻,不能影响别人休息。

(15)起床铃未响前不准提前起床而违纪,并影响别人休息,如有特殊情况须报告生活老师并出宿舍。 (16)起床铃响后立即起床,快速洗涑.整理内务,不得以任何理由滞留宿舍。 (17)以上由纪律岗和监督岗的同学配合老师执行结合学校德育考核执行。 (18)严禁携带火种.刀具等危险物品进人宿舍。 (19)严禁在宿舍内吸烟.点蜡烛,以防火灾。 (20)严禁乱接乱拉电源,以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21)严禁趴在窗台.阳台上嬉戏打闹。 (22)不准留宿本宿舍以外的任何人。

(23)如有未回宿舍睡觉同学,及时向生活老师和班主任老师报告。 (24)夜间生病需出校就诊,向生活老师和班主任老师请假。

(25)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向生活老师和班主任老师报告,以作处理。出现重大险情时及时报告生活老师和安保主任,并听从指挥,有序疏散。

(26)不得在宿舍内打架斗殴,一但出现立即送安保处,重扣德育分,计入成长档案袋。 (27)以上由安全岗.纪律岗.监督岗的同学配合老师结合德育考核执行。 (28)宿舍内不存放贵重物品.现金,应寄存在老师处。

(29)爱护宿舍内公物和他人财物,损坏照价赔偿。由保物岗的同学负责。 (30)宿舍内用语文明,举止大方得体。 4·建立“家校通”

建立“家校通”能为孩子和父母的情感沟通提供实惠的平台,也有利于老师和家长,学校和社会的相互沟通和了解。 5·加大投入

学校在发给生活老师也可分为两部分(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把绩效工资作为考勤考核的部分,有利于学校工作的推进。这需给生活老师增长一定的工资。再就是宿舍内必须添置的东西不能少,有的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水龙头过少,势必延长学生节水时间,不利于宿舍管理等等。 (二)家庭方面

家长应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在供给子女足够的生活所必须的经费的同时,积极配合学校教育,转变学生消费观念;教育孩子适当参加一些劳动锻炼,树立服务意识,劳动意识,使之对“我看手中钱,来的太容易”有所认识。深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从而养成勤劳节俭的习惯。外出务工者,应对留守子女应托付有人。否则,应权衡利弊,做到宁愿少挣钱,也要育好孩子。真正做到为子女负责,为社会负责。 (三)社会方面

工商,文卫,公安,教育等各职能部门应加大市场管理力度。对接纳未成年人上网聊天者、对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商家坚决予以惩罚。以净化育人环境。

教育主管部门及时出台有关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严重违纪违规惩罚实施细则,让学校,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学生监护人及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应有明确的规定,让其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各自尽到应尽的义务。避免学生及其监护人“只求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的社会现象继续泛滥成灾。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宿舍建设还任重道远,我坚信,在我们的艰辛努力下,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家长的积极配合下,社会的协调努力下会越来越好。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对策

在农村中小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有不良学习方法、不良学习态度、不良课堂纪律、不良书写习惯、对非统考科目不良认识、不良作业习惯七个方面。经过分析研究,提出了以下的一些对策。 一、不良学习方法的对策 1、课前做好准备

养成措施: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课程表的定义,学会看懂课程表,按表做好,课前准备。书放在桌子的两侧角上,草稿本、自备本、参考书等放在书下,笔盒与书成直角,桌面无其余杂物,离开座位将椅子摆好。

一年级刚开始可以上节课的老师提醒下节课是什么课或是找一个小帮手提醒大家,进行“比一比,赛一赛”的活动,让学生做督察。渐渐的形成习惯。 2、课前静息

养成措施:预备铃声响后,立刻就座位上坐好,左臂下右臂上头朝室内静息,调整心绪,集中注意力,进入上课状态。 3、课上专心听讲

养成措施:强调坐姿端正,手上无玩物,目光专注,要求学生眼睛看着老师,老师无论看谁都能进行目光对视。管好嘴巴,听人发言不随意插嘴,不打断。善于抓住别人说话要点。要眼看,耳听,手记,脑想,做到“坐得住,盯得紧”。 4、思考问题

养成措施:要求听课时注意力集中,跟着教师的讲述或同学发言思考。

5、上课发言要举手

养成措施:上课时要发言必先举右手“肘不离桌,身不离椅”,不能碰撞桌子发出响声。发言时,眼看说话的对象,身体站直,声音洪亮,吐字清楚,做到不慌不忙,不结结巴巴。在别人发言是不打断别人,需要补充时必须等别人坐下再举手回答。

对于上课随便讲话的同学,老师会扣掉他的一颗心,别人回答问题时,不能打断,不然是对他的一种不尊重。

课间师生交流时就要注意要求孩子把话说完整,课堂上更要严格把话说完整,把意思表达清楚。 6、认真做笔记

养成措施:教给学生上课做笔记的方法,要求规范、清晰,善抓要点。课上适当留时间在书旁记下重点,课后及时补充。老师讲课时不动笔。 二、不良学习态度的对策 1.改变学生对学习的错误认识

认识是态度的基础,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源于对学习的正确认识。转变学生的不良学习态度,首先要转变学生对学习的种种错误认识。

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不能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责任;有的学生怕吃苦,毕竟学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是需要付出努力的还有学生错误地认为:“没文化也能发财,我老爸是小学毕业不也发财了吗?”班主任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纠正目光短浅的低水平动机,另一方面,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向学生提供有说服力的信息或实证材料来改变学生的错误认识,以改变其消极的学习态度。

清华大学土木建筑专业的小汤毕业于湖北天门中学,高考总分:678分,全省理科第9名。他在回忆自己的中学学习生活时谈到:“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初中有一段时间也迷恋电子游戏机和武侠小说,那个时候自己也没多大的自觉性,久而久之,越陷越深。于是,平常上课的时候也想着那些东西了,作业也不认真做,一有时间就往电子游戏厅里跑,这样,成绩有了不少的退步。后来,家长和老师找到了我,跟我做了很长时间的思想工作,我才明白了学习才是学生最重要的任务。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每周都给自己安排出一定的娱乐时间,其余的大多数时间都花在学习上,而且在作业没有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没有达到的情况下,不去玩电子游戏,就这样,慢慢端正了学习态度之后,成绩也就逐渐提高了。有些家长采用强迫的手段,想迫使自己的孩子远离那些游戏机,往往收不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孩子们往往都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强迫只能使他们对家长的劝告更加厌恶,只有当他们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端正了学习的态度,才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2.消除学生学习中的消极情绪体验

有些学生不良学习态度的产生和形成,往往是由于他们在学习中多次感受到失败和挫折,是多次消极情绪体验积累的结果。这些学生,由于他们学习方法不当,或努力不够,因此考试屡战屡败,长期缺乏信心,形成严重的挫折心理。而当他们受挫时,往往又得不到必要的鼓励、指点,相反,得到的却是教师的批评、谴责、奚落的白眼,有的甚至还受到父母的打骂。这样日复一日在他们心理上形成了“学习即痛苦”的消极情绪反应。即使他们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但还是不爱学、不愿学,甚至逃避学习。 班主任在他们学习受挫,考试成绩不佳时,切忌谴责和奚落,以防止其消极情绪体验的产生。要帮助他们找出学习失败的原因,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其信心。更重要的是,班主任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各种情境,使他们在学习上不断获得成功,以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成功的次数越多,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也就越多。这就有助于逐渐消除他们因遭遇失败和挫折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从而改变其消极的学习态度。 3.充分利用集体规范的作用

在改变学生的不良学习态度时,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影响,要求每一个学生按集体规范去做。利用集体规范的影响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比逐一转变更为有效。为此,班主任要加强班级管理,使班集体有正确的行为规范,有严明的组织纪律,特别是有爱学习、奋发向上的良好班风,用集体规范和优良班风,逐渐改变部分同学不良的学习态度。 三、不良课堂纪律的对策 1.“凡事要有一个好的开端”

研究表明,有成效的教师与成效较差的教师在学期开头几周的管理有差别。有成效的教师在开头第一天就使活动井井有条,忙而不乱。他拒绝离开班级,在开学头几周内,坚持课堂教学常规,不仅反复训练排队、坐姿、削铅笔、做好上课准备之类的常规细则,而且还讲解这样做的道理,一旦发现违纪行为,便立即制止并提醒违反者注意有关规定。成效差的教师在第一天就乱了秩序,如果领导或家长叫他,便会随便离开教室。他们或者不向学生讲解有关细则,一旦发现违纪行为,只是笼统地提醒他们举止要守规矩,至于规矩是什么,学生不得而知;或者有布置,没有检查,对违纪行为不予理睬。研究者饶有兴趣地发现,在相当的程度上,头几周的课堂行为对整个学年的纪律和成效具有决定性影响。“凡事要有一个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许多富有经验的教师对此都有切身的体会。 2.注意中性行为的中介作用

加拿大教育心理学家江绍伦教授将学生在课堂内的行为划为积极的、中性的与消极的三种。积极行为指那些与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相联系的行为。中性行为指那些既不增进又不干扰课堂教学的学习行为,如显然不在听课,但静坐在座位上,睁大双眼出神地望着窗外,在纸上乱写乱画,看连环画或与课堂学习无关的其他课外书籍等等。消极行为指那些明显干扰课堂教学秩序的行为。在正确对待这三类行为的问题上,教师不能操之过急,期望把学生的消极行为直接改变为积极的行为。中性状态是积极与消极这两个极端之间不可缺少的过渡环节。有技巧的教师总是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抑制消极行为,使其成为中性的力量。对极少数学生的中性行为不要过于关注,不宜在课堂上公开地指责他们,以免使其成为全班学生的注意中心。 3.制止的策略

对于课堂违纪行为的出现,教师应该及时予以制止。教师向学生传递“停止”信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按其强制性水平可分为低、中、高三个不同的强度。在低强度上,教师采取非言语的信号作出暗示,如某一学生正在做小动作,教师以眼神,或摇一下头,或者以不引人注意的方式走近该生,使其领会教师的意图。中强度的制止指令是以言语、谈话式的非强迫的方式向学生发出“停止”的信号,例如言语指令学生移走干扰物,停止不良行为。而所谓高强度的停止指令,是指教师以改变音调的言语行动或以强制性的非言语方式,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如大声命令某生停止讲话,要求学生站起来。很明显,最佳的停止策略应该是低强度的、私下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影响课堂教学的继续进行,才能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那种动辄大声训斥、威胁,或者讽刺挖苦,一人违纪、全班受训的方式,是要不得的。至于揪耳朵、打耳光等等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做法更是必须坚决制止的。

有经验的教师在学生不听讲的时候,向其发问,或者通过表扬好的来间接地制止不良行为,这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通常是有效的。 4.多采取积极的引导

积极的引导旨在塑造学生的行为,给予正面的教育。消极的引导注重监督、批评、训斥,甚至体罚。前者使用积极性的语言,后者使用消极性的语言。 积极性的引导语言与消极性的引导语言

积极性的语言 关门要轻一点。

消极性的语言 不要“砰”地一声关门!

自己多想方法试着做。 看谁坐得好。 积极性的语言

如果你能回答问题就举手。 你尽最大的努力就能进步。 你完全可以考得更好些。

如果你能把东西收拾整齐该多好啊! ……

不许抄袭同学的来骗人! 不要没精打采地坐在椅子上。 消极性的语言 怎么不举手?

你怎么老是这样不争气! 你怎么这么笨! 为什么总是乱丢东西! ……

5.调整课堂座位

学生的课堂行为,受他们课堂座位的影响,坐在前排的学生往往听得最专心,座位往前排移的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更受老师的喜爱,因而更多地参与学习。教师给学生分配座位时,主要关心的是减少课堂混乱,总是试图把爱吵闹的学生分开,让爱吵闹的学生坐在前排,坐到讲台前,这当然有利于教师对其违纪行为的调控,但要使每一个学习小组好、中、差搭配,不同小组内大致平衡,即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既有利于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开展合作学习,又有利于小组间展开公平合理的竞赛。让文静的、内向的与活跃的、外向的学生坐在一起,还能促进性格的互补。不过,少数班主任老师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设有调皮学生的“专座”,这极易形成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是不可取的。学生座位不应是固定不变的,教师适时改变学生的座位,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课内交往范围的扩大,而且有助于维持课堂纪律,促使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学习。 四、不良书写的对策 1、认识写好字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书法艺术不可分割。“书圣”王羲之留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首先是文学作品,苏东坡的书名并不亚于他的文名……在临池中,他们的修养和各方面才艺与书艺相互促进并一起得到升华。如今,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电脑的使用,使越来越多的人疏远手写,其实,写字的好处不仅在于实用,还在于能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现在书法艺术飘洋过海,在国外生根开花,如果我们不继承它,这项艺术就会流失,如果我们不倍努力,就有被他国超越的可能,激起学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效国之行。只有学生重视了,才能端正态度,积极主动地去把字写好。

2、加强联手,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目前写字教学状况的造成,学龄前过切的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学校应争取到广大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抓好写字。可通过“家长电视学校”、“家长广播学校”、“家长书法讲习班”向家长们宣传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同时授以写字教学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杜绝学生不良习惯的养成。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所谓“习惯”乃天长地久之功,而绝非一时之力。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充分地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以耐力去培养耐力,以恒心去培养恒心,以毅力去培养毅力,从而去促使学生习惯的养成。注重学生自控能力和书写姿势习惯的培养,学生必须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并日复一日持续不断,在长时间的练习中,就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持久地干好一件事。对于学生书写姿势的培养要加强直观演示,随时随地、持之以恒地加强督促指导。 4、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书法指导。

由于汉字字型复杂,结构多样,笔画变化多端,仅仅靠在生字本里反复机械地抄写的传统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对学生要进行必要的书法指导。写前;让学生认真看范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字哪些笔画长,哪些笔画短,还要看清字的布局、间架结构。比如:“宝”字,点在正中,左点是重点,回锋收

笔,横钩略长些,下面的“玉”上两横短,下横长,但不超过宝盖头。在仔细观察了范字后,引导学生静下心来,并在范字上用手指描写。写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一旦下笔,力争一次就把字写正确,写端正。教师随时矫正学生的写字姿势、运笔情况、字的结构搭配等,对于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评价时要集体纠正,而个别问题应个别辅导,不能轻易放过。写后;要进行自评,互评,点评,提高写字的效率。

5、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写字教学,教师起示范作用。

加强写字教学,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是所有老师的共同任务。各科老师要重视学生的日常写字,各科作业都应要求书写规范、认真,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字时”。

每一位教师应努力练就好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做好学生的楷模,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6、保证足够的写字时间。

当前,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写字课不能被足够重视。要知道,写字也是素质教育,应引起大家重视。每周至少安排一节写字课,以铅笔字、钢笔字的练习为主,有专门的书法老师指导,避免机械抄写。各科老师对学生的作业量要适当控制,最好能在课堂上完成。 7、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①肯定学生进步。小学生意志较脆弱,往往“急功近利”,进步慢了,信心就会下降。教学中学生一有进步,就予表扬,让人人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日常的作业批改中以鼓励为主,我的做法是除了给学生一个“优”或“良”的等级外,还根据他作业的整洁程度,书写的工整与否给予“☆”或“△”,学生作业即使有点错,但如果能做到整洁、工整也能得到“☆”,学生作业的质量一次比一次好。②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竞赛,如:手抄报比赛,黑板报评比,优秀作业展览等,对学生写好字可起到极大的鞭策作用。 五、对非统考科目的不良认识的对策 1、领导重视非统考科目的

对科目的重视程度应该是从上往下的,在当前大的教育背景下,广泛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统考科目和非统考科目依然有着不同的待遇,要改变这种认识,只有先从领导做起,重视非统考科目。 2、非统考科目老师自己重视

想教好任何学科都要付出极大的热情和努力,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非统考科目不被重视,非统考科目老师自己要重视。每个学科都有非常优秀的特级教师,他们是怎样成功的?难道是靠得过且过取得的?是靠“发牢骚”取得的?我想,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非统考科目教师,不要顾及别人的议论,应该认真对待我们所教的学科!作为学校,不应该把非统考科目教学岗位看做是养老的代名词,也不应该把它看成是安排什么课也教不了的教师的“收容所”! 3、创新课堂,培养兴趣

学生的兴趣来源于这门课能给他带来什么。乏味平淡的课堂教学必然会使学生兴趣降低。只有通过对课堂的不断创新设计,让学生体验到非统考科目学习的快乐,那么,他必然会产生学习的兴趣,也就不存在有不重视的问题。 六、不良作业习惯的对策

1、进行正面教育,提高小学生对认真做作业的重要性的认识。使之感到做作业的重要,从而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对成绩差无能力完成作业的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教育学生专心听课。只要自己会做了,就会从成功中感到愉快,产生兴趣,也就不会再去抄袭别人的作业了。

3、布置作业的难度和数量要适当。比较难的题目,对如何解题要进行启发。作业形式可多样化,数量不要太多,避免学生失去兴趣。

4、认真批改,公正评分,及时发还,进行讲评,多加鼓励。对作业有进步的及时表扬,对做错的不要打个“×”了事,要及时个别辅导使之自行改正,提高下次作业的信心和兴趣。

5、把作业做得特别好,即字体端正,绘图准确,答案正确,整洁美观的作业本进行讲评甚至展览。用榜样的作用去激发学生爱美爱整洁的情感,代替用批评和指责“这也不好,那也不对”的惩罚性的做法。教师本人在课堂上演示时,也一定要做到文体端正,算式整齐美观,在画图形时坚持用三角板和直尺来划,真正起到示范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良好习惯。 七、不良考试习惯的对策

1.引起重视。要使考试习惯问题引起学生、老师、家长的重视,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考试习惯的重要,使学生主动的去改掉那些不良做法,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2.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老师巡查考室时不能只关注考试纪律,还要努力发现学生考试中的不良行为与习惯,考试后要通过问卷和座谈让学生提供出普遍性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后,总结所教学生有哪些好的考试习惯,有哪些不好的考试习惯,然后认真研究对策。主管教学的校长、教务主任、年级主任要把该问题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去发现、去研究、去引导解决。

3.制定考试规范,做好考前指导。学生对于考试习惯多半处于未注意和不自主之中,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学校、班主任的统一指导与训练。在主管校长的统筹安排下,明确责任人准备好指导材料、规范要求,明确各层次指导的时间、任务与要领,引导学生学习、理解高考考试规则、学校考试规范,并在思想上认同、接纳。

4.利用平时考试进行训练。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而良好的考试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来形成,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地形成。充分利用每一次平时的考试,班主任、任课老师在考前讲明要求,考中监考老师认真督查执行,考后总结失分的非智力因素。多次反复后,习惯就成了自然。

农村中小学生不良文明礼貌现象的对策

农村中小学生的不良文明礼貌行为,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自然习惯。可以说在学生中已是根深蒂固。而“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当然也包括学生文明礼貌行为。所以现在农村中小学生的不良文明礼貌行为,给我们的素质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阻力。为此我校针对现在农村中小学的不良文明礼貌现象、成因、并进行细致的分析。结合我校实际确立了以“活动、制度、规范行为”等一系列工作,以改变学生的不良文明礼貌行为。

我校在《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开展了关于学生文明礼仪的以下活动以改变农村中小学生不良文明礼貌现象: 一、文明行为“十讲”活动

校内外讲形象,时时处处讲安全;语言上讲文明,行为上讲规范;活动中讲参与,集体中讲团结;待人学习上讲刻苦,生活中讲卫生;待人上讲礼貌,处事上讲谦让。 二、“四文明”活动

开展创建“文明班级、文明餐桌、文明宿舍、文明学生”活动 三、“四带给”活动

开展“将文明带进校园,遵纪守法,行为规范,懂得礼仪; 将微笑带给同学,互助友爱,宽厚待人,学会谦让; 将孝心带给长辈,尊敬老人,学做家务,和睦邻里; 将爱心带给社会,多做好事,乐于奉献”。

除开展活动来改变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性之外,我校还针对学生的在很可能出现不良行为的各种情况,讨论制定了行为规范要求:

一、上学、放学路上文明礼貌规范

1、严格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到、离校。通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到校。 2、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在校外逗留、乱买东西。 3、学生到校要佩戴标志牌,小学生要佩戴红领巾;

4、衣服穿戴要整齐,不准穿拖鞋进入学校 。男生不能留长发、剃光头;女生不能化妆、涂指甲、染发烫发入校。

5、不带与学习无关的物品入校。

6、学生严禁攀爬机动车,严禁骑摩托车、电动车。 7、上学、放学路上严禁践踏庄稼。

8、在上学、放学路上要尊老爱幼,不能欺负弱小。 9、严禁借上学、放学时机上网,出入娱乐性场所。 二、就餐时文明礼貌规范

1、不得穿拖鞋(或赤脚)、背心、吊带衫、裤衩进入食堂。 2、购买饭菜要自觉排队,不插队、不拥挤。

3、文明用餐,爱护粮食,不把饭粒、菜渣撒在地上。用完餐后自觉将餐桌上杂物收拾干净,餐具送到回收处。

4、尊重食堂工作人员,如有意见或问题向学校有关部门或领导反映。 5、严禁玩水龙头和损坏公物; 三、就寝时文明礼貌规范

1、积极开展文明宿舍创建活动,自觉维护宿舍卫生,努力创建文明的宿舍文化氛围。

2、遵守宿舍制度和作息时间,按时起床和就寝,宿舍熄灯后不得再随意进出,有事必须出入者,应自觉向宿舍管理人员请假。

3、亲友到宿舍来访,应征得宿舍管理人员同意,办理会客登记。学生和来访人员均不得进入异性宿舍。 4、宿舍内不得喧闹、打斗,不得做妨碍他人休息的事。 5、严禁在宿舍内赌博、偷盗、打架、骂人、酗酒等。 6、不在宿舍内搞体育活动。

7、保持宿舍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值日生要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宿舍人员都要自觉保持室内卫生,做到生活、学习用品摆放整齐,地面、床面干净整洁,门窗干净明亮,墙面无灰网、污印。

8、注意安全,禁止使用电器,不乱拉电线、拖线板。不得在宿舍以及走廊、楼梯等公共部位焚烧物品。 9、团结互助,礼貌待人,生活中互相关心、互相谦让。

10、节约能源,不用水电时要随手关灯、关水。

11、出门时要放好自己的物品,宿舍无人时随手锁门,贵重物品随身携带或放于家中。 12、遇风雨天气要关好门窗。

13、禁止夜不归宿,宿舍内不得留宿他人。

14、爱护宿舍设备。宿舍内设备,不得随意搬动或带离宿舍。不得擅自移动、挪用、损毁消防设施 15、严禁在楼内外丢弃废纸赃物和随地吐痰;严禁打架骂人和危险活动。 四、课间活动时文明礼貌规范

1、进入教学场所必须衣着整洁、仪表端庄,不得穿拖鞋(或赤脚)、背心、吊带衫、裤衩进入教室。值日同学应准备好粉笔,并将黑板、讲台擦净,保持教室整洁,离开教室时注意关灯和关好门窗。 2、上课不迟到,未经允许不中途或提前离开课堂,迟到学生必须经教师允许方可进入教室,必须尽量减少对别人的影响。

3、上课姿势端正,不歪歪扭扭、不趴在桌上,课堂上发言必须经老师同意后起立发言。 4、在公共场所遇到老师,应主动问好。 5、下课后,先上厕所后活动,以免迟到。 6、课间十分钟不得远离教室,不许出校门。

7、课间活动,未经允许不得到楼顶游玩,不得从窗口倒污水,扔杂物。严禁在教室内和走道打闹追逐; 8、课间十分钟,禁止踢足球等剧烈活动,提倡小运动量活动和游戏。鼓励学生做有意义的活动,或极目望远。

9、预备铃响,停止一切活动,立即进入教室上课;音乐课、体育课须在指定地点集合排队。 10、课间活动,注意仪容仪表。衣着整洁大方、举止得当。 11、爱护花草树木,不采摘花果,不践踏草地;

12、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纸、果皮,不损坏弄脏墙面,不损坏护栏等公共设施。 13、男女生交往举止要得体,要讲究风度,不勾肩搭臂、扭捏搂抱,不庸俗轻薄。 14、校园内不喝酒、不抽烟,严禁赌博,严禁观看或传播非法音像、书画制品。 五、集会时文明礼貌规范

1、参加集会、听报告、讲座应提前到场,不迟到、不早退、不中途离场。

2、保持会场安静,不交头接耳,不喧哗,不看书阅报,不做与会场无关的其他事情。 3、爱护会场设施,保持会场整洁,不乱抛杂物,不在桌上、墙上涂抹。 4、仪容整洁,不得穿拖鞋(或赤脚)、背心、吊带衫、裤衩进入会场。 5、尊重主讲者,适时鼓掌,不起哄、不喝倒彩。

6、尊重他人,听人讲话时要注视讲话人,不东张西望、翻阅书报或做其他无关的事,不轻易打断别人。 六、校园保洁的文明礼貌规范

1、清洁区卫生:各班所负责的公共区域包括楼梯及护手、墙壁、天花板或走道、墙壁等用拖把拖净,无纸屑、垃圾、污渍、蛛网、灰尘及脚印、球印

2、见到垃圾要主动捡拾,养成“捡拾白色垃圾,净化校园环境”的好习惯。

3、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不用手摸、脚踏墙壁,不在墙壁、桌凳上乱写乱画、划。

4、珍惜学校的花草树木,积极参加学校的义务植树种花草活动。不摘花折木,不破坏校园美化、绿化。不允许严禁到绿化带等非硬化区域嬉戏玩耍。

5、保持教室、走廊、楼梯地面干净,确保无脚印、杂土、废纸、废袋、泡泡糖等;

6、经常擦拭门窗、玻璃、天花板、灯管、电视、电器开关、消防器材等附属物,确保无尘土、蛛网。 7、保持教室、走廊墙面清洁;确保在墙上无乱涂乱画的痕迹。

8、教室内课桌、凳子排列整齐;不在桌子上乱写乱画;桌内物品排列整齐,无杂物。

9、确保卫生区卫生整洁。要及时清扫卫生区并时刻保持卫生区的整洁,早上到校、放学时认真清扫卫生区,课间及中午做好环境保持工作。

10、做到卫生区内硬化地面无垃圾、尘土;土地面无杂草、树叶、垃圾。 11、花园等绿化带内无杂物、树叶;卫生区内无废纸、方便袋等。 七、文明用语的文明礼貌规范

1、说话文明,多讲“您好”、“您早”、“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用语, 2、不讲粗话脏话,不说有损别人自尊心的话,不取笑生理有缺陷的人。

3、对别人的话有不同看法,要说话委婉,不令对方难堪,要学会保留自己的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

4、与人发生分歧或纠纷时,应当礼让克制,坚持以理服人,要学会理解人、同情人,不允许强词夺理,不得打人骂人。

5、讲话要适度,要相互尊重,不得强制对方做不愿做的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ct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