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红楼梦》 - 王熙凤的公关语言艺术

更新时间:2024-04-25 07: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谈《红楼梦》--- 王熙凤的公关语言艺术

摘要: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总是在特定语境中进行的,只有切合语境的言语交际才是得体的。得体的言语交际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所以得体性原则是语言交际的最高原则。《红楼梦》中的人物都非常善于根据语境选择不同的话语。其中王熙凤的言谈是其典型代表,是个颇为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人物。

一、引言

著名的红学家王昆仑先生曾这样评价《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凤姐即王熙凤,她并非《红楼梦》中的第一女主人公,但在《红楼梦》中有着一种支柱作用。红学家吕启祥曾这样评价:“假如把王熙凤这个人物从《红楼梦》里面抽掉,那么《红楼梦》的艺术结构就要坍塌:如果没有王熙凤这个形象,《红楼梦》就不成其为《红楼梦>。”王熙凤是<红楼梦》里最生活化、最生动、最丰满的一个形象,是最生活化的一个人。王熙凤文化水平不高,其言语大多来自生活,通俗易懂而不俗气,其高超的语言技巧不仅征服了贾母,也令她在贾府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她的语言交际才能在《红楼梦》的人物中无人能敌。她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言,身为荣府里的大管家,和各色人等打交道,都能应付自如,表现得不卑不亢。她高超的语言技巧一直为读者所钦佩,老到的人际交往能力令许多人为之赞叹。

二、王熙凤初次登场

“黛玉刚进贾府,正和贾母等谈论着自己的体弱多病和吃药等事,“一语未了,只听 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 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 引自《红楼梦》

来者是谁,作者没有马上交代;但这一声正好像戏曲舞台上角色还未出场,先从后台送出一声响亮的“马门腔”,他先声夺人,一下子就把来着的三魂六魄给拘定了。真所谓“未写其形,先使闻声”,作者在没有正面描写人物之前,就先已通过人物

的笑语声,传出了人物内在之神。随着后台这一声,一个浓妆的少妇出场了。作者接着用重笔浓彩描绘了其外形特征,前十数句关于凤姐衣着和外貌的描写,是细腻的工画笔,是实写,而最后两句则是充满了空灵之气的写意画,是虚写;虚实结合,一个有生命的贵族少妇形象合眼如见。接着听到贾母的介绍:“他是我们这里有名

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这一介绍虽然体现了这位浓妆少妇的性格特征和贾母对她的宠爱。在这庄严的气氛下,当

林黛玉还在为贾府的人多、礼多而屏神以待时,王熙凤一出场后,满屋内便只有她一个

人说话声,这明显的对比下更能显示出王熙凤的交际能力。 三、王熙凤初见林黛玉

林黛玉初进贾府,王熙凤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时,笑着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竞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竞是个嫡亲

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 引自《红楼梦》王熙凤的这几句话说得非常老到,短短的三句话,既夸赞了林黛玉,同时又顾全了与林黛玉一般大的贾府三姐妹,而且转达了贾母对林黛玉的关爱。首先分析第一句话:“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这句话是指以前我不相信天

底下还有这么标致的人物,今天我总算见到了,也间接的称赞林黛玉长得太标致了,这么标致的人物以前我从未见过。此话一出,可以想象它对于林黛玉而言,是非常积极的。任何一个女孩子都喜欢别人夸她漂亮,王熙凤的用语“天下竞有这样标致的

人物”,一个“竟”字表现出她的讶异,更衬托出林黛玉的美貌。林黛玉听到王熙凤的此等夸赞,内心必定欢喜。

但同时在场的除了林黛玉,还有贾府的三春,王熙凤用这么满的话来夸赞林黛玉,无形中就在贬低三春,向众人表明三春的美貌不及林黛玉。虽说这是实情,但作为同龄女孩子,嫂嫂当众夸奖林黛玉比她们漂亮,心里多少有点不是滋味。因此聪明的王熙凤刚说完这话,她的第二句话紧跟而来,表面夸林黛玉,其实是在安抚三春的情绪。第二句话:“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竞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从表面上看,王熙凤是在说林黛玉的气派不像贾母的外孙女,而是和嫡亲孙女三春一样,贾母天天想念着林黛玉。令一则意思是林黛玉不但标致,还很有气派,与从小在贾府长大的三春一样,不失贵族小姐的风度,贾母像疼爱孙女一样疼爱着外孙女林黛玉。这话在三春眼里看来,是王熙凤在肯定三春的气质,虽然在相貌上她们不及林黛玉,但在气派上是超越她的,而且贾母疼爱林黛玉是像疼爱嫡亲孙女一样。这话也等于向众人宣告,贾母很疼她的嫡亲的孙女,林黛玉虽说是个外孙女,贾母也会像疼爱嫡亲的孙女一样疼爱她。王熙凤在众人面前替贾母表露出对林黛玉的关心与疼爱,同时又不让人觉得贾母偏心。因此紧随其后的第二句话既夸了林黛玉,同时也夸了三春,并道出了贾母的心声,博得贾母的欢喜,可谓一箭三雕。

在夸完林黛玉、安抚好三春,对林黛玉的到来表示欢迎后,王熙凤意识到林黛玉此次来到贾府是因为母亲的亡故,一味的欢喜是不行的,因此第三句话,精明的王熙凤立刻转换话题,表示对姑妈的哀悼和对林黛玉的怜爱。第三句话:“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这句话用词非常精炼,转换自然,不露痕迹。一个”只”字,就将话题转向已经去世的姑妈。王熙凤说这话的向众人表示她很同情林黛玉的遭遇,很疼惜怜爱她,姑妈过世,她很难过。语毕,王熙凤还立即付诸了行动,用帕拭泪。

奥斯汀曾说过,“人说出话语不仅是提供信息,而且还是为实施某种动作。”王熙凤在说这段话时,即是如此。她在夸林黛玉时是笑的,而后谈起姑妈的过世,声调是悲伤的,甚至落泪,就像一个演技超群的演员,欢乐与悲痛在顷刻间收放自如。她的言

语、戏剧性的表情,感染了在场的所有听众,他们先是跟着她高兴,然后跟着她陷入悲伤中,对林黛玉表示深深的同情。这是王熙凤最经典的语言之一,其高超的语言技巧在这段话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王熙凤对刘姥姥的态度

面对来投奔的刘姥姥,王熙凤一面显示居高临下的威慑力,一面又显示自己通情达理,极为得体。

……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儿。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那灰,慢慢的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

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立在面前了,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已在地下拜了几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搀着不拜吧。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儿,不敢称呼。”

--- 引自《红楼梦》这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一个精彩片段。刘姥姥已经被传进来了,王熙凤却似乎根本没有看见,仍埋头“拨那灰”。然后似乎是因要抬身取茶才发现刘姥姥已站在面前,你看她:一面嗔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一面“忙欲起身”却最终未起,刘姥姥已经下地行了拜见礼,她才说“搀着不拜吧”,显示出对刘姥姥居高临下的轻视。但又一直满面春风,笑脸相迎,话语听起来又很贴心。

……说话间,刘姥姥已吃完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舚唇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方才你的意思,我已经知道了。论起亲戚来,原不该等

上门就有照应才是;但只如今家里事情太多,太太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是有的。我如今接着管事,这些亲戚们又都不大知道,况且外面看着,虽是轰轰烈烈,不知大有大的难处,说给人也未必信。你既大远来了,又是头一遭儿和我张个口,怎么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作衣裳的二十两银子还没动呢,你不嫌少,先拿了去用罢。”

--- 引自《红楼梦》……凤姐笑而不睬,叫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串钱,都送到刘姥姥跟前。凤姐笑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们作件冬衣罢。改日没事,只管来逛逛,才是亲戚们的意思。天也晚了,不虚留你们了。到家该问好的都问个好儿罢。”一面说,一面就站起来了。刘老老只是千恩万谢的拿了银钱,跟着周瑞家的走到外边。

--- 引自《红楼梦》

当刘姥姥提出要求时,王熙凤先哭穷,让刘姥姥心里一冷,以为没有指望,然后又似乎是慷慨解囊,让刘姥姥喜出望外。二十两银子对她或对挥金如土的贾府来说,只不过九牛一毛,但她要表现得如同真的忍痛割爱一样,让刘姥姥对她感激不尽。对刘姥姥“粗鄙”的话语她也没有表现出反感或讨厌,始终热情得“有度”,分寸感把握得很到位。使得刘姥姥对她只有“千恩万谢”的感激之情。

与这种居高临下、外热内冷的态度截然不同的是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后的态度。刘姥姥博得了贾母的欢心,王熙凤便与刘姥姥亲热得“没大没小”

一面说,一面碧月早已捧过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来,里面养着各色折枝菊花,贾母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簪在鬓上;因回头看见了刘姥姥,忙笑道:“过来戴花儿。”一语未完,凤姐儿便拉过刘老老来,笑道:“让我来打扮你。”说着,把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的了不得。刘姥姥也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众人笑道:“你还不拔下来摔到他脸上呢,把你打扮成了老妖精了!”

--- 引自《红楼梦》

王熙凤亲自给刘姥姥插花,表现出对刘姥姥的格外“亲热”,只不过是为了捉弄刘姥姥以取悦于贾母。如果没有贾母对刘姥姥的亲热,王熙凤也不会屈尊给刘姥姥插花。我们不赞成王熙凤的所作所为,也不欣赏她虚伪的言行。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她的言语看不同的语境中选用不同的话语的交际效果。

五、邢夫人与王熙凤商议为贾赦娶鸳鸯

邢夫人找王熙凤商议贾赦娶鸳鸯的事时,王熙凤第一反应是劝解邢夫人别去老太太处碰钉子,并要邢夫人规劝贾赦放弃娶鸳鸯。当邢夫人不听规劝,并责怪她时,王熙凤的态度立刻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王熙凤连忙陪笑说道:“太太这话说的极是。我能活了多大,知道什么轻重?想来父母跟前,别说一个丫头。就是那么大的活宝贝,不给老爷给谁?背地里的话那里信得?我竟是个呆子。琏二爷或有日得了不是,老爷太太恨的那样,恨不得立刻拿来一下子打死,及至见了面,也罢了,依旧拿着老爷太太心爱的东西赏他。如今老太太待老爷,自然也是那样了。依我说,老太太今儿喜欢,要讨今儿就讨去。我先过去哄着老太太发笑,等太太过去了,我搭讪着走开,把屋子里的人我也带开,太太好和老太太说的。给了更好,不给也没妨碍,众人也不知道。”

--- 引自《红楼梦》邢夫人是王熙凤的婆婆,当她知道自己的规劝无效后,立刻转为附和讨好婆婆,并及时为其出谋划策。先看王熙凤前两句话:“太太这话说的极是。我能活了多大知道什么轻重?”王熙凤先是用“极是”两字来肯定婆婆。后面的话言内行为是我年小,不知道轻重,而言为之是责怪自己年少无知,不知轻重,请婆婆不要在意。王熙凤以自责来向邢夫人道歉。可想而知,邢夫人听完王熙凤这番话,先前的怒气必定降低不少。此话的言后行为是邢夫人减少了对她的责怪,消减了怒气。紧接着,

王熙凤说:“想来父母跟前,别说一个丫头,就是那么大的活宝贝,不给老爷给谁?背地里的话那里信得?”此话是告诉邢夫人,父母会把丫头许给儿子,背地里的传

言都是假的。

为了增强这话的说服力,王熙凤马上用邢夫人的亲身经历来证明。“我竟是个呆子。琏二爷或有日得了不是,老爷太太恨的那样,恨不得立刻拿来一下子打死,及至见了面,也罢了,依旧拿着老爷太太心爱的东西赏他。如今老太太待老爷,自然也是那样了。”第一句言内行为是在说自己是呆子,通过自责的方式,向邢夫人道歉,同时夸邢夫人遇事的明鉴。这句自责的话为下一句例举贾琏娶妾的事做好铺垫。第二、三句

话用邢夫人本人也切身经历过的实例告诉邢夫人,老爷娶鸳鸯为妾的事是可行的。这些话下来,不仅平息了邢夫人的怒气,也打消了邢夫人的疑虑。

然而王熙凤并没有就此停止,紧接着就替邢夫人谋划起该如何向贾母提及此事。王熙凤先打头阵,哄贾母开心,然后支开旁人,让邢夫人单独和贾母交谈。这番话说得极为亲切,其言外行为是告诉邢夫人媳妇和婆婆是处在同一战线的,它无形中拉近了王熙凤与邢夫人的关系。整段话说完后,邢夫人的反应可以说是立刻转怒为喜。如此看来,同样一件事情,一正一反,两番说辞,王熙凤居然都能说得通情达理,动听入耳,而且不露痕迹。王熙凤的心机、察言观色及应变之速可见一斑,短短一两分钟内,竟能把事情想得如此完满,令人叹为观止。

六、贾母为贾赦娶鸳鸯的事责怪众人时王熙凤的语言

贾母为贾赦要娶鸳鸯的事很生气,并错怪王夫人,被探春点醒,然后责怪王熙凤不提醒她,当时气氛紧张。王熙凤这样回贾母:“我倒不派老太太的不是,老太太倒

寻上我了。”o此话一出。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惊讶,包括贾母都愣了。接着王熙凤给出这样一个理由:“谁叫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得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人要7我幸亏是孙子媳妇,如果我是孙子,我早要了,还等到这会子。”

--- 引自《红楼梦》

这个理由似乎是在责怪贾母,说贾母的不是,实际上却是在夸贾母会调理人,将鸳鸯调理得水葱儿似的。当贾母听了,很快就转怒为喜,紧张的气氛得到缓解,大家又有说有笑。从这可以看出,王熙凤不仅反应迅速,而且机智过人,她深知该如何取悦贾母,当贾母气得乱颤,谁都不敢吱声时;当众人都因此事指责贾赦时,王熙凤却能别出心裁,将矛头指向贾母,硬说是贾母的过错,“是你将鸳鸯调理得太出色了,不能怪贾赦要强娶鸳鸯,如果我是个男的,我早就要娶鸳鸯了。”这话怎么听也不像是在责怪贾母,反而是夸赞贾母。按现今时髦的话说,王熙凤拍贾母的马屁竟拍得这么有水准,既不肉麻也不令人反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精明的王熙凤有着非凡的言语技巧,她反应迅速,并极善于察言观色,还似乎懂得读心术,有时甚至在

对方话还未说完的情况下,她就能立刻意会揣摩出意图,并针对对方的心里,说出恰到好处的话。一旦意识到说了不利于自己的话,王熙凤会立即更改自己的言语,转换说话的方式,甚至是改变原有的态度,采取相适应的措施顷刻间能将正反两套说辞说得无懈可击。

七、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由于王熙凤在贾府特殊的地位(贾府的总管家, 上有王夫人撑腰, 贾母做靠山 和 要强、狠辣的性格以及她“不识得字”的文化基础造就了她粗俗、刻毒、霸气十足 的语言特色。贾府的太上皇贾母也说: “凤丫头成日家说嘴, ‘霸王’似的一个。” 然而王熙凤不仅在荣府即便在宁府亦是如此, 借协理宁府之机, 卖弄才干, 借以巩、 固其在贾府的地位。 她先是灵机一动, 抓住宁府五大弊端, 次日走马上任便向总管来升媳妇下达“训令”: “即托了我, 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 由着你们去,再 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 如今可要依着我行, 错我半点儿, 管不得谁是有 脸的, 谁是没脸的, 一例现请白处治”。 这番话使在“窗外听觑”的人, 莫不为之震慑。 接着王熙凤又借一分管迎送亲客的女奴没有赶上查点而捞得一杀一儆百的有利“战 机”。 凤姐: “我说是谁误了, 原来是你! 你原比他们有体面, 所以才不听我的话。” ……凤 姐便道: “明儿他也睡迷了, 后儿我也睡迷了, 将来都没了人了。本来要饶你, 只是我 头一次宽了, 下一次人就难管, 不如现开发的好,”登时放下脸, 喝命: “带出去,打二十 板子!”一面又掷下宁国府对牌: “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又训道: “明日再有误 的打四十, 后日的六十, 有要挨打的, 只管说。” 语词严峻, 霸气十足, 毫无回旋的余地, 很明显, 素喜揽事的凤姐原本就要用这一 通声威色厉的训令, 叫众人“知道凤姐的厉害”, 以便倚仗棍棒建树自己的绝对权 威。顿时一个攻于心机权术的女管家形象便活脱脱跃然纸上。即此协理宁府这一事, 便可窥见这“泼辣货”的一斑了。 八、 小太监“借”银子 在第七十二回里,宫里的夏太监打发小太监求“借”银子,说是借,其实就是敲诈, 可这些人却是不能得罪的,但也不能过分纵容他们,不然,他们会更加贪得无厌。 小太监对王熙凤说:“夏爷爷买房子,短二百两,上回借的一千二百两,年底再 还”,凤姐就说:“你要爷爷好小气,这也值得放在心上,我说一句话,不怕他多 心,若都这样记清了,还我们,都不知还了多少了,只怕没有,若有只管拿去”。 一面说着,一面打发下人把自己的首饰拿去抵押了银子,来打发那些小太监,她的

语言即表明了自己心如明镜,揭穿了太监来的真正目的,但又不挑明,给他们留了 Page 6

面子和余地,又用行动明确告诉对方:我们也不富裕,没有多余的钱孝敬你们了, 显示出凤姐的智慧和手段。 九、 王熙凤讨贾母欢心 在逛大观园的时候,贾母说她小时候因为淘气,摔了一跤,头上落下一个疤、一个 窝。凤姐马上就说:“可知群组祖宗从小的袄行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来, 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就凸出些来 了”。我们都知道寿星的头上确是凸出来的,刚好和贾母的相反,可是她却能将话 锋一转,随机应变,这样的笑话大家都知道她是随口编的,但编的这样圆满,这就 是王熙凤独到的语言艺术及特色。 十、 结论 王熙凤要是放在现在,肯定是个驰骋商场的女强人!她是很势利,善于见风使舵, 大家都知道她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但是她太会做人,脑子转的特别快思路很清 晰,太精明太能干,就算人家心里对她不满也不敢说。 参考文献:

曹雪芹.红楼梦[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王

昆仑. 红楼梦人物论[M]· 北京:新知三联书店,1983.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M].北京:中华书局,1963. 何勇康,红楼梦研究[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第17 卷 第5 期 2004年9月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略谈《红楼梦》中王 熙凤的语言个性化] 曹宇旗 第27卷 第6期 2010年12月 晋中学院学报 [从《红楼梦》中王熙凤和平儿的言 谈看语言表达的得体性] 双建萍 第5期(总第57期 2009年 东南传播 [《红楼梦》人物王熙凤语言技巧的言语行 为理论解析] 王秀波,丁雅敏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c7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