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的心理卫生

更新时间:2024-05-27 12: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学生学习的心理卫生

从中学升入大学,由于环境和角色的变化,许多大学生在学习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何帮助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大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折,就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了。本节文正是从这一点出发,针对大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做一些分析和探究,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

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情,是什么推动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呢?

动机是行为的动力。学习作为一种行为同样离不开动机的推动。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将热情和兴趣专注于寻觅知识、探求真理的活动中,并且使学习活动沿着一定的方向持续下去。

(一)学习动机概述

1、什么是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个体内部促使其从事学习活动的驱力。学习动机反映着学生的某种需要它推动学生进行一定的学习活动以满足这种需要。学习动机一般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愿望,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及兴趣,认真积极的学习态度等。

2、学习动机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特点,学习动机也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1)根据学习动机的内容指向可分为直接性学习动机和间接性学习动机。直接性学习动机直接指向学习活动本身,是由对学习的直接兴趣以及对学习活动的直接

结果的追求所引起的;间接性学习动机则是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动机,是社会要求在学习上的反映。

(2)根据学习动机在学习活动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可将之区分为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主导性学习动机是指一个学生的几种学习动机中起主导作用的学习动机;辅助性学习动机则是在几种学习动机中不占主导地位的学习动机。辅助性学习动机有的能促进主导性学习动机,因而会与主导性学习动机同时并存;有的则不能促进主导性学习动机,因而会被抑制甚至完全克服掉。

(3)根据学习动机的来源,又可将之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学习的内部动机来源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等,它较为持久,且使学习者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活动状态。学习的外部动机则是由外界的诱因所决定的,它往往较为短暂,被这种学习动机所推动的学习活动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状态。 组织大学生进行一次自我反思的主题班会,看看自己的学习动机是属于什么类型的,然后讨论哪种学习动机有助于推动大学生的学习。

3、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以上只是从理论上对学习动机进行了划分,而在现实生活,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具体且多样的。有人对我国当代大学学习动机做过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多种多,概括起来有以下13种:

(1)为了祖国建设,为了振兴中华。

(2)为了人类的进步。

(3)为了当一名科学家。

(4)为了实现自我价值。

(5)渴望得到更广阔的知识。

(6)不甘落人之后。

(7)为了谋求职业。

(8)为了取得一张大学文凭。

(9)为了跳出农村,过优裕一些的生活。

(10)为了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11)为了不辜负父母的希望。

(12)为了适应社会的形势。

(13)听从亲朋的劝说。

这只是从总体上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分析,影响大学生学习的动机因素还有许多,我们必须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学习动机的特点,对之进行引导,以使其形成真正能推动学习的学习动机。 收集有关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资料,组织一些有代表性的大学生进行一次关于“大学生学习动机有哪些”的开放式问卷调查,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尝试编一份大学生学习动机问卷,然后再抽取一定的样本,进行一次关于大学

生学习动机的调查,了解不同群体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状况,以便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学习辅导。

4、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想一想: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有什么影响呢?

一般来讲,没有学习动机便没有学习活动。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一定的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学习动机决定学习方向。一个学生只有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和方向,才会进行学习活动。

第二,学习动机决定学习的进程。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习进程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一个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和认真的学习态度。

第三,学习动机影响学习的效果。具有较强学习动机的学生一般成绩较好。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学习动机对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想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动机的水乎,即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

5、学习动机的激发

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有许多种,根据学习动机形成的特点,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一,形成学习需要。一般来讲,学习需要是健康的个体所固有的,重要的是个体要使自己明确意识到这种需要,并进而使这种需要成为促进学习动机产生的直接动因。

第二,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强大动力之一。一个人对某些未知事物的强烈兴趣,会推动他产生了解它们的强烈愿望,从而形成学习的动机。

第三,创造各种外部条件,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和兴趣。这实际上是从动机产生的外在原因——诱因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些外部条件包括活泼新异的学习环境、浓厚的学习风气以及对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等等。这些条件的满足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学习需要,从而使学生产生较强烈的学习动机。

以大学中的一门课为例,谈谈教师应如何开展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6、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

前面我们已提到,学习动机会推动学习,但是否学习动机愈强烈,学习效果就愈好呢?

耶基斯与多德森(R.Yerks&J.D.Dodson)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他们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提出了著名的耶基斯一多德森法则,即动机的最佳水平随课题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在较容易的课题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课题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根据这一法

则,我们知道,学习活动也需保持一定的动机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最高的学习效率。在大学里,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一些同学急于提高学习成绩,却总是不能如愿,学习成绩总是处于一个令人不满意的水平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恐怕就在于,这些同学的过于强烈的学习动机反而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效率,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久久不能如愿。所以,大学生在注意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的同时,也应根据耶基斯一多德森法则的要求,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动机的水平,使其达到与学习课程相适宜的最佳水平,以利于最大程度地推动自己的学习。

(二)影响学习的几种动机

影响学习的动机因素有许多,这里只选取几个起主要作用的动机因素做一简单介绍,以帮助大学生们了解并运用这些动机因素促进自己的学习。

1、 成就动机

(1)成就动机的成分

所谓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力求完成自己认为有价值或重要的工作,以达到某种理想地步的内在推动力量。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成就动机高的学生对学习的劲头较高,且学习效果好。成就动机与学生的学习毅力、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呈正相关。

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以求知作为目标本身,它是指向学习任务的动机。它表现为人们想

要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己的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它是一种外部动机,它将成就看作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手段。这种内驱力对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应当受到重视,但又不应过于强调,否则便会助长学生的功利思想,反而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附属内驱力是指一个人为了取得长者(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产生的把工作做好的需要。很显然,这是一种外部动机,它主要决定于从长者那里获得赞许或认可的程度。在儿童时期,这种内驱力所占地位相对重要一些,随着年龄的增长,前两种内驱力的重要性相应地提高了。大学生应注重前两种内驱力的培养,特别是认知内驱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

你的成就动机是以哪一种为主?假如你是一位大学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类型的成就动机,你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呢?

任何动机都是由一定的需要产生的。成就动机的产生当然也依赖于一定的需要,即成就需要。成就需要是指人有达到某些目的和获得某些成就的需要。所以一个人要形成高的成就动机,首先就要有一种获得成就的强烈需要。同时,成就动机还受其它如个人的年龄、性别、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教育以及宗教信仰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具体到学生的成就动机,许多研究材料指出,童年所受的家庭教育影响很大。

(2)成就动机与归因

心理学家阿特金森(Atkinson,1964)的研究表明,成就动机的强度差异可用对成败的态度加以解释。有些人有要求成功的倾向,有些人则有避免失败的倾向。当人们获得成功或者遭到失败时,常常会分析一下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这就是一个归

因的过程。所谓归因就是寻求事件发生的原因。心理学家海德(Heider,l958)最早对归因进行理论研究,而将归因与成就动机相连的则是另一位心理学家韦纳

(weiner,1974,1980)。韦纳认为,在某些成就任务成功或失败时,人们倾向于把结果归于四个因素之一;能力、努力、运气或任务难度。韦纳认为,成就动机不同的人,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不同。成就动机高的人会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能力与努力。因此,如果他们失败了,就会认为自己努力不够,以后便会更加努力。成就动机低的人则会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外在的因素,如运气好、任务较容易,而失败时则归因于自己缺乏能力,因而就会丧失追求成功的愿望。从韦纳的分析可以看出,学会正确归因对学生的成就动机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那些成就需要低,且常常进行错误归因的学生,一旦形成正确归因,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的作用,就会树立自信心,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有位学生平时学习不够努力,只要考试成绩不好,他不是埋怨老师出的题太偏,就是埋怨自己运气不好,没有押中题。假如你是一个辅导者,你应该如何帮助这位学生呢?

2、兴趣

影响学习的第二个重要的动机因素是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是一种内在动机。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表现在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内容的喜好程度上。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较重要的内在驱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其产生原因可分为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两种。直接兴趣是由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本身所引起的兴趣。间接兴趣则是指由学习活动的结果所引起的兴趣。两者可以相互转化。学习兴趣还可以按其稳定程度分为暂时兴趣与稳定兴趣。前者指学生对某

种学习活动的短时期兴趣,后者则是一种较为长时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发展有一个从直接到间接,从暂时到稳定的过程。大学生往往能保持稳定的学习兴趣,且已形成间接兴趣,学习兴趣已指向未来的目标。

3、好奇心

好奇心是指一种不期望获得外部奖励与强化而激励着某种探索性活动的内在动机。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好奇,会促使他们对这种事物进行某种探索活动,这种动机因素如果出现在学生身上,则会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以了解未知的东西。注意是好奇心出现的最早表现之一,因此,要引起好奇心,可以先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好奇心一般被认为是小孩才有的,但我们并不能否认好奇在大学生学习中的作用。从对某事产生好奇心,到对它进行探索性活动,可以激发大学生获得许多新知识,无疑会对他们的学习有所帮助。所以,好奇心也是影响大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4、强化

强化在人类学习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最早指出强化关系存在的是桑代克(Thorndike,1932)的尝试与错误实验。他提出的“效果规律”表明,带来满足的行为会重现,导致不安的行为则会消失。奖赏与惩罚都是对行为的强化。当一个人因做了某种行为而受到奖赏时,他便更有可能在今后重复这种行为;因某种行为而受到惩罚时,这种行为便很少再有可能被重复,甚至永远不会再被重复。在学习行为中,奖惩的作用同样存在。学习行为是否出现并重现,强化的影响非常大。能带来愉悦后果的学习行为会得到强化,反之,则会使人的学习积极性降低。所以,如何在教育中善用强化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作为大学生,了解一些强化理论的有关知识,有意

识地给自己的学习行为增加一些奖赏,作为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的强化,就会使学习兴趣倍增,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5、认知失调

每个人的认知都是无穷无尽的。人们总有一种倾向,即力求认知的一致性,但要做到这种协调,却并不容易。比如一名学生认为自己的功课复习得不错,却没有在考试中如愿得到好分数,这就产生了对自身学习水平的认知与对考试事实的认知的不一致,即认知失调。随着认知失调程度的增长,人们便会想办法降低不协调,这就会推动他们去进行一定的活动以达到其目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认知失调也是推动人们做出某种行为的驱动力之一。 我们同样可以利用认知失调来推动学习。当一个学生对自身学习状况的各方面的认知产生不一致时,他就会由于追求一致性的倾向而对其学习做出某些努力,所以,认知失调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不可忽视。

在成就动机、兴趣、好奇心、强化、认知失调几种影响大学生学习的动机因素中,你认为哪些因素起的作用更大些?

(三)抱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我们常说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为什么要这样提呢?

1、什么是抱负水平?

抱负水平又称抱负水准,是指人的行为要达到什么程度的心理愿望。许多人在工作和活动中对自己要达到的标准有较高的需求,这种需求就是抱负水平。抱负水

平并不是越高越好,适度的抱负水平,是避免挫折和失败,获得自信与成功,使个体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如何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抱负水平,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2、影响抱负水平的因素

影响一个人抱负水平高低的因素很多,主要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1)个体成就动机的高低

我们在前面已提到过成就动机,它是推动人们从事某项工作以达到某种理想结果的力量。成就动机的高低因人而异,相应地,抱负水平的高低也因人而异。成就动机高的人追求成功心切,因而其抱负水平也较高;成就动机低的人在逃避失败与追求成功的二者中更偏重于前者,因而其抱负水平也就较低。

(2)过去成败经验的影响

过去的成败经验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目前的抱负水平。过去有着较多成功的经验,则会增强一个人的自信心,使他对未来的成功有着更多的信心与期待,从而形成较高的抱负水平。如果过去失败的次数较多,则会使人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对自己信心不足,总怕自己会遭到更多的失败,为了逃避失败,个体便会确立一个较低的抱负水平,力求在这个水平上获得成功。

(3)外部环境的影响

抱负水平的确立不仅受个体自身因素的影响,还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父母、老师及朋友的期望,个人所处的团体乃至所生活的社会的风气等外部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个体抱负水平的高低。长辈的期望高,个体便会确立较高的抱负水平以满足这个期望;团体或社会若形成一种追求高目标的氛围与风气,则处于其中的个体也会形成一个较高的抱负水平。影响抱负水平的因素有许多,这里只简单概括地介绍了几个因素,它们对抱负水平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且它们之间彼此相互依赖,共同对抱负水平的高低产生影响。

3、调节抱负水平,获取学业上的成功

上面介绍了抱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要调节抱负水平,要根据其影响因素以及自身的特点,综合进行考虑。国外一项研究提出了确立适当的成就目标的四项参考尺度。这里对它们做一简单介绍,或许能对大家有所裨益。

这四项参考尺度是:

(1)智力程度

个体的各种能力(如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推理能力等)存在着差异。一个人应当首先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要知道自己的优势所在,也应明白自己的劣势是什么。在对自身有了全面了解之后,再考虑各种具体工作对不同能力的要求,使所选的工作能最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2)知识厚度

各学科所要求的知识量及掌握知识的难易程度不同,个体须根据自己的智力特点明确自己能否达到这个学科的要求,是否有可能真正掌握这一学科的知识与技能。

(3)人才密度

不同的学科人才分布情况不同,有的学科人才已饱和,有的学科则人才稀少。个体要根据自身的智力水平及知识厚度,并充分考虑人才分布对自己的影响,选定一个最适于自己发展的学科。

(4)兴趣浓度

在以上三项尺度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考虑之后,还可参考本人对各学科的兴趣,确定最终的奋斗目标。

以上四顷尺度对一个人确定适于自己的成就目标是很有用的。那么,作为大学生应如何根据这些尺度确定适宜于自己的抱负水平呢? 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大学生在入学之前就已基本确定了专业方向,入学之后再进行重新选择的机会很少。所以,大学生在确定自己的成就目标(即抱负水平)时,就要从本专业的实际出发,再根据以上尺度为自己确定一个适宜的奋斗方向和目标。在确定抱负水平时,要防止出现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将抱负水平定得过度超出自己的能力。这种人可能对专业十分有兴趣,并对自己的能力各方面十分自信,所以往往定下过高的抱负水平。这种人对自己的期望过高,反而是欲速则不达。所以,在制定抱负水平时,一定要量力而行,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愿望。另一种要注意的倾向是抱负水平过低。这种人一般自信心不足,或是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因而将抱负水平定得低于自己的实际水平。这种情况不利于个人能力的发挥。

总之,确定一个适于自己的抱负水平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大学生特别是刚入大学的同学,应当认真考虑各种实际情况,找出自己的奋斗目标,为定向成功做好准备。

组织大学生召开一次畅谈理想和抱负的主题班会,同时让每位同学都审视一下自己的抱负水平定得是否合适.

(四)、学习方法与用脑卫生

一)、学习的心理学原理及应用

1、什么是学习

(1)学习的定义

一般来讲,学习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不断地获得知识经验和技能,形成新习惯,改变自己的行为的较长的过程。它是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到,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学习有不同的水平,各种水平的学习都能引起适应性的变化。学习是后天的习得性活动。狭义的学习是指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过程。

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其学习过程有如下特点:第一、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即间接知识。它较少具有探索性,因而也就较少有新的发现。第二,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握一定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为任务的。第三,学生的学习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的知识经验,学习过程中的实

践活动服从于学习目的。第四,学生的学习不但要掌握知识经验和技能,而且还要发展智能、培养品德以及促进健康个性的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以利于今后的生活、学习与工作。

(2)学习的心理学理论 对于“学习”这种看似简单的行为,不同的心理学家有着许多截然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些理论会影响到我们的教学行为,持有什么样的理论,就会有与之相应的教学行为,这些学习理论的发展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关于学习的心理学理论有许多,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联结理论、认知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学习的联结理论是本世纪由桑代克首先提出来的,后经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赫尔(C.L.Hll)、斯金纳等人的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一个较为完整且影响较大的学习理论。这一理论是用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即条件反射来解释学习过程的。它解释了学习发生的原因以及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学习的认知理论以格式塔的顿悟说、托尔曼(E.c.Tolman)的认知论、布鲁纳(J.s.Bruner)的学习理论等为代表。格式塔强调在整体环境中研究学习,同时还强调知觉经验组织的作用。它认为,学习是知觉的重新组织,这种知觉经验变化的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领悟的。托尔曼关于学习的理论受格式塔理论的影响。他认为外在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不强化也会出现学习。另外他还强调内在强化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在多次尝试中,有的预期被证实,有的则未被证实。预期的证实是一种强化,这就是内在强化,即由学习活动本身所带来的强化。布鲁纳是美国当代著名认知学家。他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他强调学生的发现学习,认为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过程。他也非常重视内在动机与内在强化的作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之

交的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与罗杰斯(c.R.Rogers)。前面我们已提到过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本主义学习观的代表人物则是罗杰斯。罗杰斯的学习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而不是机械的刺激和反应联结的总和。(2)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人类的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教学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3)从学习的内容上讲,罗杰斯认为应该学习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4)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罗杰斯特别强调对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你更倾向于赞同哪一种学习理论,为什么?联系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来具体考察这些学习理论。

(3)学习的特点

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特点,如学习的迁移作用、学习(练习)中的高原现象等,都对学习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①学习的迁移

学习的迁移一般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当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时,称为正迁移;反之,则称为负迁移。 学习中如何利用正迁移,而避开负迁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个人的学习影响很大。关于促进学习的正迁移的方法,有人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理解基本原理,促进原理或法则的迁移。

第二,总结学习经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第三,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

第四,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促进新旧知识相结合。

不管是考四级英语还是考研究生,很多人都发现,总会有那么一段时间,不管做出什么样的努力,成绩总是没有太多的提高,因此甚至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吗?

②学习(练习)中的高原现象

所谓高原现象是指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总是直线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最早用实验方法证明高原现象存在的是布瑞安与赫特(Bryan&Herter,1897)。高原现象出现的原因有许多,例如学习热情下降,身体过分疲劳,旧的技能结构的限制等。高原现象较多出现在掌握动作技能的过程中,但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这一现象,此时学习者会感到自己的学习总是停滞不前,十分焦急。其实,出现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只要明白了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的放矢地改变某些学习习惯或其它状况,就会较快地走过这一段时期。例如可以多休息,少看些书,以消除身体的疲劳感;若对学习的兴趣下降了,可以暂时学习另一门功课,或者在感到厌烦的功课中竭力寻找自己未发现的新的兴趣点,以重新激起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关于克服学习中的高原现象,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别忘了到学术论坛上与大家一起交流。 ③学习进程的特点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起初进步很快,随后有一段时间成绩保持相对稳定。另外,学习中成绩还会时升时降,表现出较大的起伏性,而且学习成绩的高低还会因人而异,即表现出个别差异。所有这些特点都有可能出现在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

只要知道了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正常的,就会正确对待它们,而不至于因这些情况的出现而感到失望甚至沮丧。

以上介绍了学习中的具体特点,了解这些特点,会有助于大学生们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各种情况,更好地改善和提高自己的学习。

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不良的学习方法则会事倍功半,你知道有哪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吗?

2、几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大学阶段的学习不同于中学时期的学习。在大学里,老师的指导与督促明显少于中学时期,在许多时间里以自学为主,因而,如何学习便成为大学生首先要学习的一课。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快更好地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这里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根据心理学历理得出井在实践中校证明确实有一定作用的。但有一点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一种方法可能适合一个人,而不适用于另一个人。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定一种或几种学习方法,或者根据自己的特点对学习方法做一些修改,以便使之更适于自己。

(1)整体与部分学习法

整体学习法是指将学习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学习过程中,将材料从头至尾反复学习,以获得对材料的总体印象和了解,并进而了解一些较为具体的内容。

部分学习法是指将学习材料分成几个部分或几个具体的概念,每次集中学习其中一部分或一个具体概念。对每个具体的部分或概念要根据其难易程度的不同,具

体安排学习时间或次数。这两种方法使用起来各有利弊。整体法使人较易把握学习材料的全貌,但对具体的材料内容就可能掌握不好;而部分法则能使学习者较好地掌握每一个具体部分,但却难以对材料形成一个总体印象,从而使具体学习的各部分内容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起来。要使这两种方法最好地发挥作用,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采取整体——部分——整体的方法。具体方法是,首先,采用整体法,对所学材料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其次,采用部分法,对学习材料实行“各个击破”,并重点学习那些较难或较重要的问题。最后,再采用整体法,将已仔细学习过的材料作为一个整体重新复习一遍,让各部分的具体内容前后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更为清晰全面的印象。实践证明,二者相互结合的方法比分别采用某一种方法更有效。

(2)集中与分散学习法

集中学习法是指较长时间地进行学习活动,学习的次数相对少一些。一次学习时间的长短则取决于所学习的材料的性质及其它因素。一般来讲,比较复杂难懂的材料,用集中法较为合适,这样可以保证学习者在一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有利于理解并掌握那些抽象难懂的材料。但集中学习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容易引起学习者的疲劳,使学习效率下降。至于多长时间为宜,要视个人的体力与脑力情况而定。分散学习法与集中法不同,它是指将学习时间分成几个阶段,每学习一段时间就稍事休息。实验证明,假如分散学习的时间不是太短,这种方法是较为有效的。至于每次分散学习的时间多久为宜,也要视学习材料的性质以及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3)过度学习

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对知识达到勉强可以回忆的地步后,继续进行学习。也就是说,在对知识技能全部学会以后再继续学习一段时间,以达到巩固学习成果的目的。美国心理学家克鲁格(w.c.F.Kueger, l929)曾做过一项实验,他让被试识记一组序列词汇。第一组学习到全部能回答时就停止学习,第二组则继续学习,进行50%的过度学习,第三组则进行100%的过度学习。实验结果表明,过度学习对材料的保持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过度学习越多,保持率越高。但有一点也要注意,过度学习超过50%之后,对内容的记忆效果有下降的趋势。因此,并非过度学习越多,学习效果越好,它有一个限度,在这个限度之内,过度学习的学习效果较好。一般来讲,中等程度的过度学习效果较佳。

(4)迁移学习

迁移学习就是指先前的学习或训练的内容对后来的类似学习或训练内容的影响。在迁移学习中,也有正迁移与负迁移之分。在应用迁移学习的方法时,要尽可能地促进正迁移,而避开负迁移。心理学家埃利斯(H.c.Ellis, 1978)的研究表明,迁移的条件是:对刺激(信息)的反应如果相同时迁移量就大,反之则校迁移量取决于刺激和反应的类似程度。另外,学习时间的间隔也会影响迁移的效果。为了获得迁移学习的成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要注意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形成基本知识对一些具体知识与应用的正迁移。另外,还要注意使新学习材料与原有知识由“近”至“远”的安排,即使新学习的材料先尽可能接近原有的知识,然后逐渐扩展到新知识的范围,这样有助于形成正迁移。 从中学到大学,由于环境的改变,相应地学习方式也与中学有很大的差异,有很多同学由于不了解大学学习的特点,所以入

学很久仍未能很好地适应。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是高校改革的一个重心,那么,大学生如何学习才能成为有创新性的人才呢?这个问题很重要哦!

(二)记忆与学习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是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作为以学习前人的间接知识为主的大学生,更应了解一下有关记忆的知识,学习使用科学的记忆方法,以达到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为进一步应用这些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矗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再认、回忆)等方式,在人们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记忆使人们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绪或从事过的活动保存在人们的头脑中,并在一定条件下被回忆起来。记忆与学习密不可分。人们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获得经验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记忆作为保存这些经验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记忆过程中的识记、保持与再现,实际上就是学习的不同阶段或不同方面。

1、遗忘的规律

为什么老师总是提醒学生要及时复习?

为什么在复习大量材料的时候,我们总是看了后边的又忘了前面的,回头复习了前面的,后面的又忘了?

重要的学习内容应放在什么时候复习效果最佳?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最初很快,以后逐渐减慢。遗忘不仅受时间因素影响,还受许多其它因素的影响。识记材料的

性质与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以及识记者的态度等都影响遗忘的进程,特别是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影响较大。实验研究表明,对于回忆的正确率来说,最后呈现的材料遗忘最少,其次是最先呈现的材料,遗忘最多的是中间部分。这种现象被称为系列位置效应。这一效应受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影响。

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它随先前学习材料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也随保持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后摄抑制则是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它受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的类似程度、难度、时间安排以及识记的巩固程度等条件的影响。

2、提高记忆效果的对策

根据遗忘的规律,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对策来提高记忆的效果。

(1)学习之后立即进行复习,加强记忆,并且以后还要再复习几次,但复习的时间间隔可以逐渐增加。比如学习的第一天后进行第一次复习.三天后再复习一次,再下一次的复习则可安排在一周之后。

(2)进行适当的过度学习,以加强对所识记材料的记忆。

(3)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安排适量的学习时间,同时要使前后两段时间中学习的材料尽量不一样,以避免它们之间的相互干扰。

(4)对学习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这也可以提高记忆的效果,避免过多的遗忘。

另外,还可以利用外部记忆手段,如记笔记、编提纲等,保持记忆的内容。同时还要注意用脑卫生。这对增强记忆力也是有益的。

作为学生的学习,在许多情况下以所能回忆起来的学习材料的数量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标准,特别是在考试中,回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考试成绩的高低。

学了这些知识后,尝试在学习中使用它们,看看是否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3、影响记忆效果的因素

影响回忆的因素与条件主要包括联想、定势与兴趣、双重提取以及干扰。 我们可以采取与上述因素相应的方法与策略来提高回忆效果。

(1)利用联想帮助回忆。时间空间接近的事物、事物间相反或相似的特征以及因果关系都能引起联想。同时,个人的定势与兴趣也影响联想,从而影响回忆的方向与效果。

(2)采用双重提取帮助回忆,借助表象和词语的双重线索,提高回忆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3)学会排除干扰。经常有这样一种现象:话在嘴边却说不出来,这就是回忆过程中发生的提取困难。在考场上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让人非常焦急,却又束手无策。克服这种现象的简便方法是当时停止回忆,过一段时间再进行回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bg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