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七下文言文虚词及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分

更新时间:2024-06-27 13: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部编版七下(附七上)文言文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分册完全归纳(耗尽心血)

1.七下所有虚词汇总

一、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格式:名词性短语+之+名词定语+者。如:夫君子之行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格式:主语+谓语+名词+之 如:两狼之并驱如故 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格式:名词+之+谓语动词/介词。如:何陋之有 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格式:名词+之+形容词。如: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二、作动词,可译为“到”、“往”。格式:之+地点名词。“(某人)去某地”。 如: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作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格式:动词+之。“之”作为前面动词的宾语。如:曲肱而枕之 2.代事,可译作“这件事”。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念天地之悠悠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 他(射箭) 但微颔之 他(射箭) 康肃笑而遣之 他

徐以杓酌油沥之 它,指葫芦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它,指石兽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它,指石兽 当求之于上流 它,指石兽 求之下流,固颠 它,指石兽 以上都作人称代词

以我酌油知之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一老河兵闻之,

以上作指示代词。这个道理,这件事

附:七上课本所有“之”

水陆草木之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其反激之力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 然则天下之事 结构助词,的

孔子云:何陋之有? 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求闻之若此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有闻而传之者曰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代事,可译作“这件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夫君子之行 得一人之使 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格式:名词性短语+之+名词定语+者。 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格式:名词+之+形容词。 因往晓之, 晓之者曰 复投之 又数刀毙之 亦毙之 下车引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曲肱而枕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左将军王凝之 人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音节助词。用来凑足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尝射于家圃 在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在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 到 求石兽于水中在 沙性松浮,湮于沙上在 当求之于上流在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在 果得于数里外在

附:七上课本所有“于”

闻之于宋君 向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向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对于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在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在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在 【则】 (一)连词

1.连词,表示因果。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就”“便”“那么”“于是” 2.可是、却(表转折)

3.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假若”,“如果,那么”(表假设) (二)副词,

表示肯定,相当于 “是”“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就,那么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那么

附:七上课本所有“则”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如果…… 就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就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如果……就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一、顺接连词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然后”或不译。如:学而时习之 4.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5.因果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家无井而出溉汲

二.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如: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表承接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表承接 睨之5,久而不去 表修饰 康肃笑而遣之17。表修饰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表转折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表转折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表转折

附:七上课本所有“而” 家无井而出溉汲 表因果 有闻而传之者 表承接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表转折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表转折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表转折 俄而雪骤 表时间短 人期行,相委而去 表承接 学而时习之 表承接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表转折 为人谋而不忠乎 表转折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表修饰 温故而知新 表承接 学而不思则罔 表转折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表承接 不义而富且贵 表并列 择其善者而从之 表承接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表并列

【以】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可以为师矣

2.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 屠惧,投以骨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二)连词

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拿。介词

自以为大有所益。 认为。动词 公亦以此自矜 凭,介词 以我酌油知之 凭,介词

以钱覆其口14,徐以杓酌油沥之 用,介词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用来,介词 以为顺流下矣 认为。动词

附:七上课本所有“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为】

1.介词,替。为了。被。 如:为人谋而不忠乎

2.“做、当”根据上下文确定等。 如: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成为 4.判断动词,是

5.与“以”一起使用,认为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当或成为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为了 以为顺流下矣 认为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被 众服为确论。 是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成为

【其】 (一)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7 以钱覆其口 其反激之力 如其言

附:七上课本所有“其” 及其家穿井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场主积薪其中 屠乃奔倚其下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屠自后断其股 择其善者而从之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指示代词,可译为“这”“那”、“那个”、“那些”、“那里”“其中” 其人舍然大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乐亦在其中矣 仁在其中矣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其中 3.语气副词,表推测、表祈使、感叹、疑问、反问等语气 其真无马也?其真不知马也! 【焉】

1.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于此”“在(从)那里”。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2.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且焉置土石

3.语气助词。啊,吧,呢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石兽并沉焉

【乃】

(一)作副词。有三种情况。

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如: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三则》) 2.用于判断动中,相当于“是”“就是”。如: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二)作连词, 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就”“于是”。 如: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三)作代词,译为“你、你的”。如: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四).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如: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送东阳马生序》) ②见渔人,乃大惊。(《送东阳马生序》)

蒙乃始就学。 于是,就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于是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 是

附:七上课本所有“乃”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于是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才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才 【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可译为什么。为什么。怎么。怎么样。哪里。 奈何忧其坏? 奈何忧崩坠乎? 奈地坏何? 奈何忧其坏?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白雪纷纷何所似?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乡书何处达?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怎么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什么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什么 孔子云:何陋之有? 什么 【也】

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 1.表示判断语气的,如: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用在句末,与“何”等词相应,表示疑问语气的,如: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3.表示感叹语气的 ①贤哉,回也! 4.表陈述语气,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不若无闻也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 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引起下文或舒缓语气。如: 回也不改其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表判断

【然】

(一)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如:

①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②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二)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如:

①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②然志犹未已。(《隆中对》)

(三)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的样子”“……地” “好像……的样子”。 ①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七上所有然字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四)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然则何时而乐耶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地,……的样子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既然这样……那么

2.七下通假字汇总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 对镜帖花黄(通“贴”,粘贴) 但手熟尔:同“耳”,罢了。 曳铁钯(“钯”同“耙”,平整土地用的家具) 不亦颠乎(“颠”同“癫”,疯狂) 徐以杓酌油沥之(杓同“勺”)

3.七下一词多义汇总

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

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 以钱覆其口(介词,用) 当 当但当涉猎(应当) .

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

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当今,当时)

木兰当户织。(对着) 当户理红妆(对着) 当窗理云鬓(对着)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应当)

见 .

见往事耳(了解)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

归来见天子(朝见,拜见) 昨夜见军帖(看到)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看到)

市 市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 .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帖

帖昨夜见军帖(名词,文告) .对镜帖花黄(动词,通“贴”,粘贴) .将 将将军百战死(名词,将领) .出郭相扶将(动词,搀扶) .机

机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 .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 . 之

念天地之悠悠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以上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 他(射箭) 但微颔之 他(射箭) 康肃笑而遣之 他

徐以杓酌油沥之 它,指葫芦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它,指石兽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它,指石兽 当求之于上流 它,指石兽 求之下流,固颠 它,指石兽 以上都作人称代词

以我酌油知之 这个道理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这件事 一老河兵闻之,这件事

以上作指示代词。这个道理,这件事 其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代词,代陈尧咨) 以钱覆其口(代词,代葫芦) 其反激之力(它,指河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b8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