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21个单项训练题

更新时间:2024-06-14 01: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四、单项训练与模拟套题示范(21个)

一、血荒问题(社会热点——无偿献血的制度建设:激励机制)

10月27日,云南昆明血液中心血库内空空荡荡的储存柜。截至2010年10月中旬,昆明血液中心的库存O型血仅2200毫升!一场“血荒”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关注。

近日,昆明、北京、合肥、南京等城市血液纷纷告急,血荒由此成为近期媒体关注的热点。到目前为止,昆明的供血危机仍然没有缓解迹象。专家认为,国家公务员、医务人员参与无偿献血的比例过低,农民工和大学生一直是献血队伍的主力军,采血渠道过于单一是血荒爆发的原因之一。

因为没血,很多手术的日期只能一推再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主任太继琼说,最近自己的心情很沉重。万般无奈之下,一些家属只好撸起袖子上阵,到献血点献血后,再从血液中心把血调拨过来。

一时间,血荒这个关键词,牵动着昆明市市民的心。主动到市区各献血点义务献血的人开始增多,但仍然无法满足供血需要。血荒,仍在继续。

“血荒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也不是只有昆明这一个城市发生。在供血危机屡屡危及病人生命和健康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些什么?”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博士余成普认为,目前的采血渠道过于单一,是血荒爆发的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农民工和大学生一直是献血队伍的主力军。”余成普说,现在的情形是:这两个主力献血群体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比如,学生放假、春节时农民工返乡等,都有可能引发一场供血危机。他认为,政府在其中应当有所作为,尤其在血荒如此严重的时候,更要尽早介入、主动作为。

昆明血液中心主任杨通汉也认为,无偿献血的来源还有待进一步发掘。例如,分析往年全市无偿献血的统计报表就能发现,国家公务员在其中占的比例非常小,基本上很少参加。目前,大学生、农民工无偿献血的比例超过了90%,而昆明市公务员参与无偿献血的比率仅占全年无偿献血人数的0.92%,医务人员的比率则仅仅有1.2%。

“政府和医疗机构总是宣传献血无害,可医务人员、国家公务员都不带头献血,‘献血无害’的宣传又怎么能说服人?”得知昆明献血队伍的大致结构后,昆明市民俞小姐说,现在很多人对献血存有恐惧心理,主要是怕危及自身健康。在这方面,医务人员和国家公务员应当带头做出表率。余成普说,献血车不应当只进高校,还应当进社区、进政府、进企业。

采血渠道单一;宣传自身带动;作为;采血方式单一。

余成普分析说,就普通群众而言,一味地强调“人心”、“觉悟”、“奉献精神”,将献血人群单一的原因归咎于缺乏“道义”,显然是错误的。他说:“无偿献血的鼓励措施不能落实到位,已经献过血的人肯定会寒心。”

余成普说,在发动国家公务员、医疗机构等群体献血上,政府其实是有许多办法可想的,“比如,是不是可以通过考核手段、或精神文明单位等荣誉给予态度积极的单位一些鼓励?”此外,政府应当加大对血液中心的硬件投入力度,比如多购买一些采血车,扩大采血范围:“只有真正建立了无偿献血的长效机制,才是避免血荒的根本办法。”

卫生部部长陈竺上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存在利用市民无偿献血血站盈利的情况。 为应对全国多地出现的血荒,卫生部上午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卫生部部长陈竺、党组书记张茅、副部长尹力率先参加无偿献血。据了解,这已经是陈竺担任卫生部部长以来第三次无偿献血。

上午8点刚过,党组书记张茅、副部长尹力就进行了献血前的检测。陈竺部长做完广

播动员后,也来到设在卫生部大楼一层的采血检测点。

面对众多记者的镜头,给陈竺部长做采血检测的两位护士显得有点紧张。部长笑着跟她们聊天,\我两边(手臂)都献过血。\通过采血检测后,陈竺、张茅和尹力一同走上停在卫生部大院内的献血车献血。

据媒体报道,一些人对无偿献血存在误解,认为无偿献血有损身体健康,血站以无偿献血盈利,不愿意献血。

陈竺上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存在利用市民无偿献血血站盈利的情况。血站

将血液出售给医院的费用,是回收生产过程的成本。

不透明——分离、储藏。怀疑。

此外,采血技术有保障,公众也不用为献血安全担心。 ——宣传教育:担心献血安全。

陈竺在献血活动前发表动员讲话时表示,卫生系统工作人员,特别是卫生部机关广大公务员应率先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积极参与献血,带动全社会树立救死扶伤的新风尚。

记者从卫生部了解到,近几年我国临床用血量需求以10%-15%的速度快速增长。与此相比,当前我国人口献血量仅为0.84%,远远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

统计数字显示,北京市手术血液需求量高速增长,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而今年1至9月,本市采血量增幅仅为2.9%,与需求量10%的增幅相比,还有相当大的缺口。 北京市血液中心预测,2010年在北京做手术需要输血患者将达到78.8万人,明年这一数字将增长到88万人。刘江预计,2011年到2012年北京全年用血量将有较大增长,2012年手术用血患者将超过99万人,全年血液需求量将有可能突破100万单位。

个别地方政府对无偿献血重视程度有所下降,投入不足,采血屋、采血点的建设、规划不够合理;无偿献血公益广告的投放、宣传报道、献血车的停放等方面还很迟缓。 分析全国多地出现血荒的原因,卫生部部长陈竺上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我们的宣传工作需要加强。\

卫生部有关部门为此建议,教育和宣传部门应有计划地将无偿献血知识纳入教育和宣传\十二五\规划中,让社会形成广泛参与无偿献血的良好氛围。

北京市血液中心主任刘江坦言,北京近几年来首次出现的采血旺季\供血不足\,主要还是因为降温惹的祸。

前几日低温降雨,人们出行减少,使采血变得困难。血液中心九成的血液来自街头流动采血。

这就使街头采血车的采血量常常受该采血点附近人流量、人群构成、季节、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比如天气突然变冷、变热,学生放假,外地民工回家秋收等,都会造成北京地区季节性供血不足。

而过去的10天里,献血量同比减少了近30%-40%。手术用血需求有增无减,加之采血量下降,造成本市各个血型全面告急。

过分依赖街头无偿献血,天气一变脸街头采血点当即门可罗雀。北京市血液中心工作人员无奈地表示,他们的采血工作只能\靠天吃饭\。

问题:以“在血荒的背后”或者“三管

齐下,解决血荒”为题,写一篇评论文章。500字,15分。

宣传教育引导;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完善采血的方式渠道。 原因:4-5条。

1、采血渠道单一。对象农民工学生;没有进入社区、单位;设备不够。

2、个别地方政府对无偿献血重视程度有所下降,投入不足,采血屋、采血点的建设、规划不够合理;无偿献血公益广告的投放、宣传报道、献血车的停放等方面还很迟缓。

3、没有建立起机制。激励、没说法;单位考核。

4、不透明。加工、有偿使用费用不公布。影响了积极性。 5、公务员、医疗工作者不献血。

6、宣传教育不够,献血有害身体健康。 有的用原句;有的要提炼3-5个。

在血荒的背后

概括材料摆出评论对象:血荒的原因;

主要有:一是采血单一:对象农民工学生;没有进入社区、单位;设备不够。二是没有宣传教育,存有疑虑;三是缺乏无偿血的激励机制,献与不献;四是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不带头;五是采血用血不透明,血站挣钱。

因此,采取多种措施,靠教育、机制的建设、多元化采血、领导干部带头。 三管齐下,解决血荒

血荒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采血单一、缺乏激励机制、缺乏宣传教育导致的。必须三管齐下。

加强采血体系的建设,多元化的采血体系。具体做法。 完善无偿献血的激励机制,调动积极性。具体做法 加强宣传教育。带头。

总之,只要三管齐下,就能顺利度过血荒,保证健康发展。

二、政府发放高管住房补贴 住房补贴:福利性质(全民)。

27日,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方网站公示该市高层次专业人才第三季度住房补贴拟发放名单中,有马化腾、金蝶软件公司董事长徐少春和华为、中兴、创维、TCL等企业高管。名单中,许多企业高管的年薪均为数十万元甚至超过百万元。

对此,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人士说,马化腾、徐少春等人作为“地方级领军人才”,按政府有关政策享受住房补贴。

据介绍,2008年,深圳出台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及6项配套政策,对高层次人才普遍关心的住房、配偶就业、子女上学等问题出台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向高层次人才发放住房补贴是具体措施之一。依照有关政策规定,后备级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两院院士分别按建筑面积80至200平方米的标准享受住房补贴。至2010年9月,该市共认定高层次专业人才1745名。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个政策不是‘济贫’、而是深圳对高层次人才的一种认可”。 住房补贴发放名单一经公示,立即引起多方关注。

有网友认为,社会财富再分配需要讲究公平,把社会财富再分配的天平倾向于完全具备购房经济实力的富豪有悖民意。也有许多深圳市民在肯定政府“尊重人才”的政策

“没有错”的前提下,认为此项政策在设计上“有所欠缺”。如将人才激励政策由“补贴”换成“奖励”就不会出现异议。

针对市民和网民的质疑,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会“给社会各界一个合理解释”。这位负责人同时强调,该市高度重视公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问题,近年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公共住房政策,保证不同群体的安居问题。

问题:谈谈你对政府给高管发放住房补贴的看法,或者作为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写一篇在媒体通气会上的主题发言提纲。400字,15分。

分析题目:

事件,政府新政我觉得一分为二;

一方面,确实应该,给领军人物一种说法、认可; 另一方面补贴社会财富,平等。

第三,留住人才待遇留人、政策留人、感情留人、发展留人;另外发奖金,不能用补贴形式。

因此,出台新政,政策在设计上,尽量不要引起负面影响。

主题发言提纲,媒体通气会;媒体问到的问题、他们立场——肯定是代表网友利益。原则:应该给他们一个说法(出发点);政策设计上确实不妥。

在通气上的主题发言提纲

1、先把事件通报一下;原本的意思认可、市民住房。

2、补贴新政与公平——社会财富,承认欠考虑,形式不恰当;

3、表态:留住人才政策重新审视——政策、感情、影响力的发挥; 4、对引起的负面效应作出解决:改补贴为奖励。

三、造城运动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不少地方兴起了“新城区”建设热。然而记者前不久在采访调研时发现,一些在建或已建成的“新区”,盲目扩张、占用耕地、规划失当、空置率高等问题十分突出,有的地方甚至引发了群众不满和社会矛盾,导致群体性事件频发。 不可否认,随着一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原有的城市承载力达到极限,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寻求新的城市生长点理所当然。但是,城市发展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以损害群众利益为代价。那么,一些地方“造城”进程中问题频出的根源在哪里又该如何科学规划、建设新城,实现城市发展与百姓满意“双赢”呢,半月谈就此进行了调研,并推出“我心中的城镇化”问卷调查,欢迎广大读者、网友积极参与。

江苏苏北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告诉记者,一些地方领导总想留下点政绩,手笔小的一般修个标志性建筑或几条宽阔的马路,手笔大的就会想着再造一座新城。

这名官员表示,在“造城”过程中,现任的城市管理者无疑受益很大,能够经手几十亿元甚至几百亿元的大项目,不但能充分享受权力带来的好处,还会因面子工程获取政绩,得到提拔。至于财政赤字、民生欠账,都可以留给后任,自己往往不用负多少责任。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孙施文表示,一些政府进行城市建设的目的往往是为了提升地方形象,以提高地方知名度,从而吸引外面的客商或旅游者,却很少考虑当地百姓究竟能否从城市建设中获益。在这样的政绩观指导下,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造新城,操作起来相对容易,而且也好展现。

“马路越来越宽,楼越修越高,但我们却没有得到什么实惠。”安徽省太和县的一名村民告诉记者。

采访中,一名国土部门的干部毫不隐讳地告诉记者,当前不少地方政府十分乐于规划修编,这种修编不是冲着当地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的,而是为了求短期政绩和形象,贪大求

全。往往规划要一步到位,这使得规划标准过高,当期建设严重脱离了实际需求。“不说别的,就说现在各地在规划中对城市面积和人口的预期,远远超过了正常的城市化率。有人把目前县级规划承载的人口数加起来已远远超过了我国总人口”。

一个县级市的市委书记曾经表示,建新城就是要“20年站前列,50年不落后,

100年不遗憾”。

记者在江西、安徽、苏北等一些相对欠发达地区采访了解到,由于当地大都是“吃饭财政”,因此地方政府要想增加可用资金,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卖地。造一座新城显然是卖地的最好办法。——土地财政。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说,可以肯定的是,地方政府从经营土地中能收获良多。地方政府一旦尝到甜头,就会乐此不疲,但后果往往是土地价格越来越高,房价越来越贵,普通百姓非但难以享受到城市化所带来的好处,相反还要为水涨船高的房价付出更多代价。

孙施文则表示,一些地方政府在经营土地时也会算上一笔账,如果在老城内部进行拆迁,不但成本高而且容易引发矛盾,但在城市外围的农村,无论是拆迁农房还是征收农田,成本要小很多。因此,最划算的经营土地的方式就是再造新城,这不但能迅速提升城市形象,同时也能获得效益的最大化。

不少中西部地区的基层干部在与记者交谈时表示,东部地区当初抓住了政策机遇,获得了发展机会,而现在国家收紧了土地“闸门”,中西部地区发展压力很大。事实上,记者采访中明显感到,地不够用已成为当前中西部不少地方发展中最头疼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基层政府通过规划,先把城市框架拉大,将大量的土地先储备到手,从而为以后发展用地预留空间。

记者在安徽某地采访,当地干部开玩笑地说,该地的城市不是建出来的,而是拆出

来的。通过拆迁和征地,这个地方的城市面积比过去扩大了近一倍。这些新增加的土地除了部分划拨用于公共设施建设外,不少都卖给了开发商搞房产项目,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也因此大大增加。

专家表示,“造城运动”的冲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官员可以支配更多的土地资源,而这往往容易滋生腐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地方再造“新城”的出发点往往是好的,既为了城市更好地发展,也为了给市民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往往缺乏科学规划,最终不但未能给百姓带来实惠,相反却背上了沉重的财政包袱。

记者在一些地方采访看到,40多米宽的马路、占地数百亩的市民广场、建得光鲜亮丽的博物馆和体育馆,以往只有在大城市才能看到的基础设施和建筑,如今却在一些县城安家落户。对此,杨保军认为,一些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设时并不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却喜欢跟风攀比,看到其他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后,总想学习模仿一下,造出了许多所谓的“超前”建筑,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655个城市提出要“走向世界”,还有183个城市要建“国际大都市”。

“筑巢引凤”是很多地方政府建设新城的动机。很多地方政府的领导向记者大倒苦水:“我们这里经济条件差,为了能吸引更多的外地客商,只能在硬件上做文章了。”对于这种现象,孙施文表示,事实上,这只是一些地方政府的一厢情愿,真正的客商并不仅是冲着地方的硬件设施去的,更何况一个城市发展的真正动力应该是百姓的需求,如果这个城市的百姓不能从新城建设中获益,那么建再多光鲜亮丽的建筑和基础设施也是白搭。

问题:为什么很多地方领导热衷于造城运动?或者谈谈你是怎么看待造城运动的。350

字,10分。

很多地方领导热衷于造城运动,深刻原因:

第一,政绩观;领导受益、大手笔、招商引资和旅游。根本不是城市科学发展。 第二,不顾实际,没有科学规划,不顾实际、模仿、攀比。 第三,土地财政,土地贩子。 第四,不能否认,暗藏腐败动机。

第五,“筑巢引凤”,提高地方知名度,从而吸引外面的客商或旅游者。 应该怎么办?

造成运动:不少地方兴起了“新城区”建设热。盲目扩张、占用耕地、规划失当、空置率高,有的地方甚至引发了群众不满和社会矛盾,导致群体性事件频发。对于这种运动,我的看法是:

一、确实是需要。随着一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原有的城市承载力达到极限,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寻求新的城市生长点理所当然。

二、存在的问题,政绩观、土地财政、腐败、攀比、拆迁侵犯群众利益群体事件的问题。 三、危害很大。一届政绩,多少届偿还;群众利益。

因此,科学发展、实际情况、经济和社会发展。控制造城运动。

四、风电问题

全球风能理事会近日在京发布了《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0》。报告指出,中国的风能潜力巨大,到2020年的风电累计装机可以达到2.3亿千瓦,相当于13个三峡电站;总发电量可以达到4649亿千瓦时,相当于取代200个火电厂。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年的新增装机增长率达124.3%,也是连续第四年的翻番增长。目前,全国七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建设进展迅速,从内蒙古、新疆的大漠到江苏的沿海与近海地区,到去年年底已经总共有24个省、自治区建立了自己的风电场,中国的风电产业正在飞速发展,这只是一个开始。\

的确,我国在09年已经创下了风电发展增速全球第一的佳绩,连续四年增速翻番,到2010年不仅增速第一,还建成了继欧洲之后唯一一个海上风力发电厂。这一连串的数据显示出中国风电发展的强劲势头,中国风电也被冠以全球风电行业发展的\领头羊\称号。 《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0》提到,为了与其他配套产业和环境稳定、协调发展,风电应该适当放慢脚步,将发展速度逐步降低,一方面协助其他相关配套产业迎头赶上,另一方面使自身从快速、规模化发展,逐步向高质量、自主创新上转变。我国风电的发展正一浪高过一浪,但是在急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需要给予冷静的思考。

在豆丁网上,有一组题为\东汽风机事故\的照片,偌大的塔筒从根部折断,风力发电机摔落在地,且全部摔碎,叶片从边缘破裂大量填充物散落,在地面上留有火烧后的黑色痕迹。 虽然风机倒塌、齿轮箱漏油、着火事故鲜有报道,但这毕竟存在,而且在电力行业也是很严重的事故。风机看起来简单,实际上要求很高,比如不同的地理条件和环境下需要不同的风机,还有野外风沙,环境温度变化大等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一度成为争议的焦点,但也只是风电发展问题的\冰山一角\。

十几年前,国产风机起步是被迫之举,风机的建造几乎在照搬国外模式。目前我国风电产业飞速发展,风机制造商可谓发展中最大的受益者,但绝大部分都没有自己的技术,风机的核心部分仍然在依靠国外的技术。有很多企业都是靠买来图纸,再进口若干个关键部件来制造风机,这些早已不是新闻,却对风电的长远发展形成了制约。:核心技术

要解决这个问题,国内的风电企业必须在引进技术的同时,借鉴国外一些成熟风电企业的经验,加强创新研发能力,最终独立自主并形成品牌,为走向国际市场做好充分准备。政府也要对风机制造商进行监管,才能引导市场走向规范,促进风电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国企业能否自主生产风电设备,是否可以渡过\质量关\,将是在风电行业大发展背景下需要破解的一大难题。

技术关、质量关——自主创新、高质量:发展;成本。

从2008年开始,风机产能加速度增长,风机行业的发展几乎是一夜爆发。自风电开始发展,全世界著名的风电生产商加起来不到20家,而中国却在短短几年间涌现出近百家风电企业。有些人认为,风电发展速度过快,已经严重出现了产能过剩,建议政府马上进行调控。另有部分人认为,风能作为新能源产业理应大力扶持,这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负责任举动,根本不存在过剩的问题,甚至说才刚刚开始。那么,到底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存不存在过剩呢?

\不能再往前冲了,必须停下来思考!我是经历过大炼钢铁时期的人,不能让风电,也不能让风机制造再走大跃进的路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倪维斗是对风电极速发展现象\泼冷水\的一员。

与之相反,一直做电力设备研究的周宏宇认为并没有这么严重,他认为,过剩是真实存在的,过剩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我们怎么看待过剩。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这种现象并不是靠政府调控去解决,而这些只能依靠市场自身去调节。企业要即时观测市场动向并根据自身条件进行战略布局,不要盲目跟风,也不能畏缩不前。 如果用数字作比较,我国风电设备产能以及风能发电量似乎都出现了过剩,但从整个风电产业来看,还要具体分析。从风电产业链的关系来看,风电设备出现相对过剩是由于风电市场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机制,风电市场机制的充分发展要靠需求来带动,出口则是在电网等下游产业链的建设上。

所谓的\产能过剩\其实是相对而言,原因就在于输出渠道的不畅通。而要想疏通渠

道,最根本的还是要建立完善的市场驱动机制,打通整个下游产业,激活整个风电产业链,否则哪怕只生产一点也会形成\产能过剩\。

辩证看待:解决过剩问题——建立机制,打通产业链。

据调查数据显示,全国近百家风电企业中,目前有近三分之一的机组因为无法上网处于空转状态,资源形成了极大的浪费。风电上网难显然已经成为未来风电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这种局面亟待解决。

过去几年里,由于担心产业发展速度跟不上,国家对风电发展的规划不够明确,发展目标的设定也远远落小于发展速度。结果,发展目标落后于发展速度这个事实,又往往成为风电企业上网难的借口。

对于入网标准,五大电力集团旗下一家主营风电新能源上市公司表示风电入网目前缺乏国家标准,作为风电厂的运营商不得不接纳国家电网自定的标准。而国家电网发言人对于风电企业反映的上网难问题做出的回应是:\近几年风电发展速度太快了,远远超出电网发展规划,这是造成电网消纳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最终将风电上网难的问题又抛回到发展目标的制定上。

因此,在《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0》中我们看到,报告明确指出了对未来几年风电发展的规划和目标,2015年与2020年的发展目标(含海上风电项目)将不少于1.1亿千瓦和2亿千瓦,并且力争实现1.3亿和2.3亿千瓦。这为电网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也给予地方政府、发电企业等与风电产业链相关单位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针对电网的建设,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虽然目前实施的区域固定电价有效促进了风电开

发,但从实际执行情况看,区域划分太粗,导致部分区域的电价并不符合实际预期。当前风电的政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必须对电价进行合理调整,完善电网建设,突破限制风电发展的这个瓶颈。

尽管风电的发展中存在有很多问题,但它的确。随着风电的发展,我国将。风电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网难

问题:风电是最具有经济竞争力的一种新能源类型,对于我国逐步改善化石能源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绿色经济竞争力,作用重大。但是现在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根据材料,指出这些问题,并提出化解的对策。500字,20分。

技术缺陷成为风电发展制约因素;市场产能相对过剩要畅通输出渠道;风电上网的瓶颈亟待解决;支持力度。

只要通过技术创新。

不断规范市场秩序,打通输出渠道,建立风电为主的市场体制。一旦这些问题获得根本性解决,所谓的产能相对过剩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出台标准,加大电网建设力度,解决上网问题。 支持的力度:资金、政策、技术创新。 五、人人都能成才

胡锦涛总书记日前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支持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的要求。“人人都能成才”的提出,对每一个在成长路上奋斗、渴望成为有用之才的人来说,都是巨大的鼓舞。

何谓人才?认识的不同和评价标准的不一,对人才的使用会不一样,对社会的引导作用也会大不相同。我国古代文献中,有一则“西邻五子食不愁”的故事,说的是西邻有五子:长子质朴,次子聪明,三子目盲,四子背驼,五子脚跛。按照狭隘的人才观来看,五人中大约只有一人可以成才,其余四人要么平庸,要么将来吃饭都是问题。可是西邻对五个儿子按照各自的长处引导安排:老大质朴,让他务农;老二聪慧,让他经商;老三目盲,让他占卜;老四背驼,让他搓绳;老五足跛,让他纺线。五个儿子各展其长,各得其所,结果是“善用人者无废人”,“五子食不愁”。可见,“金鳞不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必化龙”。胡总书记提出的“人人都能成才”,是“大人才观”的现实诠释,是对人才的科学注解。 当然,“人人都能成才”只是一种可能,如何转变为现实,需要多方努力: 全社会都应该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数学家陈景润、水稻专家袁隆平、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航天英雄杨利伟是人才;只有中专学历的桥梁专家林元培、金牌工人窦铁成是人才;千千万万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土专家”、“田秀才”们同样也是人才。时传祥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掏粪工人,但是他为社会作出了不凡的贡献,谁能说他不是人才呢?人才的类型不同,成才的道路不同,其成长规律和特点自然会有不同。用一把尺子、一个模子去衡量和使用人才,既不符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也不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那种唯学历、职称、资历、身份的传统人才观是制约“人人都能成才”的巨大障碍,只有走出“四唯”的观念误区, 破除自惭形秽,妄自菲薄的思维,树立“360行,行行出状元”,“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念,才能使“人人都能成才”的科学人才观深入人心。

营造“人人都能成才”社会环境。一是建立多元化的培养机制,形成一个初、中、高不同层次人才的成长摇篮,建立多层次人才梯队。二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坚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拘一格选人才,保证对人才评价的客观、公正,鼓励人人作贡献。三是建立公平的选拔任用机制,冲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迁

就照顾以及凭个人好恶得失、恩怨来选人用人的错误观念和做法,建立平等、合理、科学的用人机制。只有还英雄以本色,给人才以公道,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成才的希望,增强成才的信心。四是建立合理的流动配置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建立完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等限制和羁绊,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才有可能。五是建立激励保障,从满足人才自身实际需要出发,实行有效的激励,对有较高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和有丰富实践经验、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力求才尽所用,使高级、拔尖人才与普通人才,“洋”人才与“土”人才,新生人才与传统人才各得其所。

营造“人人都能成才”的关键还是在领导。良好的人才环境是依靠干部群众共同营造出来的。其中,领导是最关键的因素。一方面,领导要提高用人的水平。俗话说,“鲁班眼里无废料”,“善用人者无废人”。如果领导者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下属,善于发现独特个体的独特潜能,用其所长,身边必将有用之不尽的人才。另一方面,领导要有用人的公平之心。人不缺才能,缺的是发现;人不缺潜力,缺的是发挥潜力的平台。为此,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清正廉洁。坚持原则,是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准则;公道正派是以坚持原则为前提的,指的是领导者履行用人职责,要坦荡无私、情通理顺、分寸得当,用公平的尺度提携人才。清正廉洁是人品的重要表现,是党和群众对干部的要求,是坚持原则、公道正派的重要体现,对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营造“人人都能成才”环境的重要因素。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葛优在电影《天下无贼》里的这句台词广为流传。毋庸置疑,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英才辈出,精英荟萃,但是还应该看到,由于体制性障碍等种种因素,在人才使用上,并未用当其时、用当尽才,整个社会也并未完全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美国《科学》期刊曾将清华、北大比作“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不少精英在学成后并未回国。不回国的原因自然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但不可回避的一大原因是,他们认为留在国内不如留在国外更能释放自己的能量。 在笔者看来,要实现中央所提出的人才发展目标,需从四方面着手。 一是破除武大郎思维。武大郎开店——高我者不用。有的单位领导视野窄得看不到地平线,心眼小过针眼,算盘打得贼精,他们在对待人才上,是从来不招、不用比自己强的。不敢用水平比自己高的人,是害怕这些人“抢”了他们的饭碗,对他们的地位构成威胁。于是出现“中专多多益善,大专等等再看,本科看都不看,博硕靠一边站”的畸形局面。这样的领导鼠目寸光,是不可能带领单位或企业走向壮大的。

二是破除土皇帝思维。土皇帝的一大特征就是说一不二,刚愎自用,“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还自我感觉特良好,根本不听也听不进别人的真知灼见,仿佛官大,自己懂得就多,就比别人聪明、睿智。土皇帝善于毁人不倦,“让猴子去游泳、让鸭子去爬树”,再厉害的精英放在他手里,也失去了作用。土皇帝的另一大特点是任人唯亲,而不是任人唯贤。

三是破除周扒皮思维。在周扒皮眼里,什么是人才他们心知肚明,也会用人才,但是他们的“用”,是破坏性地开采,是竭泽而渔地使用,把人才当作自己攀援的工具,当作实现政绩的机器,人才做好了功劳都是领导的,人才做坏了错误都是自己的。此外,待遇和报酬可能出现断裂,拼死拼活而收获不对等,有才能的人怎能安心工作?

四是破除寒号鸟思维。寒号鸟的一大性格是得过且过,只顾眼前,不顾长远。人才是需要发现的,也是需要不断培养的,必须加以锻炼的,如果只看到眼前,而没有长远的人才计划,不注意挖掘人才、培养人才,无论是企业还是单位就不可能走得远、走得稳。人才的结构需要合理搭配,老中青皆有,不能断代,必须持续,否则临阵抱佛脚,就很难在短期内培

养出或引进来适用的人才。 中国成为人才流失大国,曾有媒体报道称,“超百万精英滞留海外”。这令人黯然和焦虑。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锻炼人才、使用人才、成就人才,再也不能是一句空话;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再也不能是一句口号。

彭剑锋表示,现在我们提出2020年要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这么一个战略目标,应该说还是可以达到的。为什么呢?一个是经过我们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们的人才资源已经完成了量的积累,我们已经从一个人口大国过渡到人力资源大国,再到一个人才大国。

比如说到2009年,我们全民受教育年限已经达到了差不多9年,全世界平均是7年。我们现在大学生,每年高等教育的在校生已经达到3000万人了,美国是1700万人,我们的大学生总量国民超过了美国,我们国民受教育年限超过了世界平均的水平。而且,据有的专家的测算来讲,我们现在有一个测算叫“人才的发展水平”,它是按照几个指标来测算,一个是按照人才的规模,就是总量;第二个按照人才的数量;第三个按照人才的投入水平;再一个是按照人才的效率。如果按照这四个指标来测算的话,目前中国大概在全球排在十四、五位,这个位置是处于一个中等偏上的发展水平。

如果我们在未来的12年,能够持续进行,加大对人才发展的投入、加大对人力资源机制制度的创新、加大我们在人才选拔上、使用上、制度上的创新,我们从一个中等偏上的发展水平进入到世界人才强国行列,还是有据可依的,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

彭剑锋表示,我们也必须要知道,我们真正要实现2020年人才强国的这么一个目标的话,还面临很多的困难。比如说我们现在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就是创新型人才不足,虽然我们量很大,但是顶尖人才、创新人才不足。我们每年发表的科研论文很多,但是真正科技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力度不够;我们人才的人均效益还是低,人才的贡献率还是比较低。我们在体制机制上还有很多约束人才潜能发挥、约束人才主动性、创造性,还有很多体制机制需要打破。这种打破不是靠某一项制度去打破,它需要全面出发,需要系统的变革创新。 应该说,我们现在要达到世界人才强国的行列,我们量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关键就是我们能不能真正使人才发生质的变化,尤其是我们刚才讲到的质里面,很重要的就是我们的人文精神、软实力。可能我们将来在学历上,在这些方面在全球的量是最大的。但是这些人才是不是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不是具有人文精神?就是说有知识是不是有文化?有能力是不是有好的心智模式?从这些问题上来讲,应该说在人才发展的制度创新上、在软实力上、软性的发展指标上,我们还是有差距的,这次需要把人才发展规划当中所确立的政策、策略,真正去落实、贯彻、执行,而不仅仅停留在一个文件上,真正要在12年内达到我们的目标还是任重道远。

问题1:人才强国的建设,材料里面提到了很多措施,可以归纳为两条理念。请以300字加以概括。15分。

人才强国的建设,材料里面提到了很多措施,可以归纳为两条理念: 第一,人才教育培养;措施抄上。 第二,人尽其才使用。措施抄上。

问题2:你怎么理解胡锦涛总书记“人人都能成才”的含义?300字,15分。 胡锦涛总书记“人人都能成才”观点,深刻含义。 第一,改变人才观念。知识分子、精英。 第二,创新成才的环境:教育;体制制机。 第三,人尽其才,就业。用人机制体制。 第四、为了实现人才强国战略。

问题3:请围绕建设人才强国的问题,展开论述,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20分。

人才存在的问题,用人,培养,人才强国的要求相差很远,下决心解决。 原因:培养;使用、评价。 第一,

第二,使用、 第三,评价。

六、道德教育作业

在寒假前的最后一次班会上,汉南区纱帽中学初一学生周继承发现,寒假作业多了一项“德育作业”。

要为父母倒一杯水、洗一次脚、讲一个故事、唱一支歌;要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登门等形式给长辈拜年。周继承拿到的“德育作业”清单上,要求学生首先从孝敬父母、尊重长辈亲友做起,同时让学生走进社会,看望军烈属、福利院老人及留守儿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写好心得,学做“爱国者”、“志愿者”。

“德育作业”还要学生体验年俗文化,自己注意并提醒周边人注意燃放烟花爆竹,以及交通、网络、饮食方面的安全。还可与家长一起采购年货并帮忙作好开销,合理支配“压岁钱”。

汉南区教育局介绍,汉南区各学校都按区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布置了“德育作业”,各校还组织老师以社区、村队为单位成立指导小组,帮助学生完成好“德育作业”。

问题1:请以“为这样的德育作业叫好”为题,写一篇小评论。400字,15分。

好在哪里:从小培养,小事做起;学校应试道德教育责任教书育人;具体要求容易做到、考核;带动了社区、家长。

七、霸王洗发水事件

霸王洗发水被曝含有致癌的二恶烷,不仅影响到股票价格,更可能影响到成千上万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连同之前的紫砂“化工壶”、麦当劳“橡胶门”,甚至是毒奶粉、苏丹红,各种熟悉不熟悉的化学名词被“打包”提及,食品药品日用品的安全问题再次挑动公众敏感的神经。

如果一个企业、行业需要不断的监管敲打,才能保证提供至少无害的产品,那这个企业必然会被淘汰,而这个行业也难有希望和前途。

对于日化品的监管,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等,都有严格规定。而对于食品,更是有食品安全法等一系列专门的法律法规。去年的强生婴儿沐浴液含二恶烷事件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监管部门,也已注意到“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二恶烷有可能作为杂质随原料带入化妆品中”。客观来说,在监管方面,意识、方法和成效,确实都有所改变。

然而,现在的监管,仍处于一种“倒逼”的态势之下。媒体曝光了,才查处、才完善,才发现监管的疏漏、标准的疏忽。要知道,各种化工原料,岂止千种万种,“一事一议”的监管,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三聚氰胺浮出水面,难保没有四聚氰胺沉在水底;二恶烷被曝光,难保没有三恶烷在潜伏。仅仅依靠“打地鼠”,难免要使得人人都成为化学家,才能有放心的菜篮子、澡堂子。不仅社会成本巨大,而且会造成整个社会信任的流失。 实际上,与耗费巨大的监管比起来,生产企业和行业的自律,是产品安全更有效的保证。与大量的生产商和庞大的市场相比,政府机构的监督力量有限。而且,以化学知识的专业程度,生产过程中如果想加入某些非法物质,即使就在作业线旁,也未必都能看得很清楚。所以说,安全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监管出来的。

“源”与“流”的关系,同样适用于产品安全。监管也好,处罚也好,都是“问题型”的管理

方式,其前提是“有问题推定”。这样,真查出了问题,也只是流通过程之中的“马后炮”。而行业和企业的自律,则是一种“防范型”的约束方式,企业有了良好的社会责任,行业有了成熟的信用体系,才能从源头上保证不合格产品不会流入市场。在食品日化品的安全中,与监管相比,更重要的环节是生产。

然而,我们现在却缺少这样的自律。不管霸王洗发水中的二恶烷是不是超标,这扇“致癌门”后最让人触目惊心的,仍是当事人曝出的行业“潜规则”:霸王公司首席执行官万玉华向媒体表示,二恶烷“几乎所有洗涤产品中都有”。如果一个企业、行业需要不断的监管敲打,才能保证提供至少无害的产品,那这个企业必然会被淘汰,而这个行业也难有希望和前途。

问题3:材料提出了解决食品药品日用品的安全问题的两条思路,请概括这两条思路,并围绕这两条思路展开论述,写一篇800字的文章。30分。

八、李白故里之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静夜思》沉浸着李白的思乡之痛,但李白的故乡在何方呢?往事越千年,今天,四川江油、湖北安陆、甘肃天水、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纷纷自称是李白的故乡,点燃了李白故里争夺战。

特别是江油和安陆两地,干脆放弃了学术争鸣,当地政府赤膊上阵,文攻笔战,一个名人故里之争,上升到官方层面,这在国内极其罕见。

李白故里争夺战的导火索是湖北安陆的一则城市宣传片。2009年8月中旬,湖北安陆在央视4套投放城市宣传片,每天播出三次,宣传片内容是“李白故里,银杏之乡,湖北安陆欢迎您。”

8月21日,江油市委宣传部致函中央电视台、湖北省安陆市委宣传部,认为江油才是李白的故里,安陆涉嫌“侵权”,要求该宣传片停播。

8月24日,安陆市政府发专函给江油,希望两地能“共享李白”。

8月28日,江油市文化旅游局向安陆市政府发去律师函,希望对方在10日内,立即停播或删除含有“李白故里”字样的宣传广告片,并保留用法律手段进一步追索的权利。

这一举动,极大激怒了安陆市政府。同日,安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仰正林公开表态:安陆的宣传片主要为树立城市形象,不是商业行为,故侵权不成立。江油不该“独霸”李白故里。 两地市府的举动,至此彻底白热化,举国震动,央视4套暂停播出该广告。安陆市随即向国家工商总局发函咨询自己是否侵权。

9月15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给湖北省工商局发文批复,安陆使用“李白故里”不侵权。

而国家工商总局的批复,严重刺激了江油市政府。9月24日,江油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方敏对媒体表示,全国只能够有一个且只有唯一一个“李白故里”,就是四川省江油市。如果国家工商总局的批复确实,江油方面严重质疑此批复的合理性,对此,江油方面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此事。

几乎与此同时,一件诡异的事情发生了。10月29日,吉尔吉斯斯坦驻中国大使馆商务参赞朱萨耶夫·古邦访问安陆,称李白故里在吉国的托克马克市,希望托克马克与安陆两个城市能够以李白为纽带,共同担负起弘扬李白文化的责任,并进一步拓展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合作。

事实上,早在2008年10月,吉尔吉斯斯坦文化信息部部长拉耶夫就对中国媒体表示,中国唐朝最伟大的诗人李白的出生地碎叶城,就是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托克马克市,现在他们正与中方协商要为李白塑造一个纪念雕像,推动两国李白文化的经济合作。这次朱萨耶夫·古邦造访安陆,更是表明吉方已经认识到李白故里所蕴含的经济价值,力图分上一杯羹。

随后,两地草签了一系列文化和经济的合作意向。

吉国插手李白故里之争,更让局面变得微妙起来。江油死守“唯一”原则,吉国托克马克市联合安陆,形成了颇似三国吴蜀结盟以抗曹魏的阵式。

事情到此远未结束。2010年3月,甘肃籍学者雷达撰文,提出李白故里在甘肃天水秦安,当地随即举行了网友签名等活动,颇为热闹,但这些仅限于民间诉求。目前,甘肃天水以“伏羲——世界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为主体旅游品牌,还有一个麦积山景区,市政府正在全力推动麦积山景区跻身“丝绸之路世界遗产项目”。所以,该地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并不是李白,甘肃天水市政府态度也就始终含糊不清。

至此,围绕李白故里之争,两国四方架起八卦迷局,让人一头雾水。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江油和安陆兄弟阋墙,官方直接出面,甚至拉开一副“对簿公堂、水火不容”的架势,其背后很重要的原因是,考虑到之前两地围绕李白故里开发所投入的大规划、大资本和大项目,使得这一争夺成为两地谁也“输不起”的战斗,李白故里花落谁家,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

先看江油,“李白故里、华夏诗城”是江油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其重点措施包括: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李白文化体系硬件建设步伐,以李白故居为核心,以城区李白纪念馆、大小匡山、戴天山、窦圌山、乾元山、佛爷洞为重点,打造“李白之旅”旅游线路,并在李白故居修建了360亩的太白碑林。 2003年,江油在国家工商总局把“李白故里”注册为商标,由此,江油认定自己是全国“唯一一个”李白故里。正是有了“唯一一个”做底气,江油启动了涉及李白故里的八大项目建设,总投资在7亿元以上。江油寄望通过李白故里撑起当地旅游产业的苦心可窥知一般,此时,安陆充当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江油之恼怒,可想而知。

而安陆敢于向江油公开叫板,根子亦在安陆当地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安陆在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安陆初步建设成李白文化展示传播基地”,且规划背后同样有着大项目的身影——白兆山旅游风景区项目。

白兆山是李白“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之地,该项目2002年启动,总面积804公顷。具体内容包括:接待别墅、唐诗园、诗碑林、桃花园、仿古一条街、白兆寺、李白茶社等,总投资8000万元。按照规划,建成后,年接待收入2000万元,4年即可收回投资。该项目亦是安陆所在的湖北孝感地区投资最大的旅游发展项目。预计今年,白兆山年接待游客达到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000万元。 此外,安陆耗巨资在央视投入城市广告,以提升城市品牌。今年,安陆还乘势上马了“李白纪念馆续建工程项目”,将李白纪念馆扩建成集旅游游览、影视创作、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化服务中心和研究李白的资料中心。总投资785万元。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利润175万元。

于是,同打“李白牌”,都针对“李白故里”砸下大项目、大资金,都动用全市之力,大力发展李白文化旅游产业,这如同两颗行星,本来距离遥远,但因为轨道相交,则必然相撞,所以,江油和安陆两地围绕李白故里激烈的争夺乃是两地区域发展的必然结果。“李白故里”摘帽会带来什么效应,我们将拭目以待。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故里,花开四朵,各表一枝,希望真能惠及两国四方百姓的民生,这也算是对伟大诗人李白的文化告慰了!

问题:

1、请给“名人故里”下一个定义,并加以解释。250字,10分。

2、为什么要争李白故里?请就其原因进行分析。300字,20分。3-4条原因。

3、就材料反映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写一篇议论文。1000字,30分。

九、大腿、风水与烧文凭

1、国内著名网络论坛上一则《班上MM们的疯狂露腿毕业照》帖子,引起网友们关注,点击率1小时高达2000多次。照片里,十多名女生穿着学士服在一个湖边拍照,都侧身露出大腿、面带笑容,前面一个同样穿学士服的男生在看她们摆姿势。 记者通过网上搜索查到,这个湖位于光谷一著名高校内。该校一文科院系辅导员看过照片后,确认是在该校东九教学楼旁的湖边拍摄,但不知道是哪个院系女生在拍毕业照,也不能排除是其他学校女生在此拍照。

该校2005届一毕业生说,他们毕业时也有类似“学士服耍宝照”,但最多就是摆些pose,没有露腿“这么大的尺度”。该校今年的毕业生说,这样的照片已是见怪不怪。据其所知,该校有几个院系都有这样的“露腿毕业照”。

2、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昨日表示,目前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工作。初步查明,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总量共87万项。同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中央和省级财政已累计投入17.89亿元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他是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作上述表示的,该发布会主题即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6月12日将是中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

在非遗保护国际合作上,中国已有22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3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成为世界上入选代表作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

对于风水项目是否可以确定为国家级名录,王文章表示专家尚在研究,他坦言,对一些项目不能草率地或者盲目地下结论,比如很多民间信仰的项目。

他以妈祖信仰为例解释,其中有迷信的成分,但总体上表达了人们向善、追求美好的意愿,总体上应肯定。王文章说,“对一些民间信仰的项目,应该做一些深入的研究。我们对一般性地否定或者肯定都是反对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前立法尚处缺位状态,目前主要依据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王文章表示,立法保护是根本的保护方式,他透露,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都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颁布。目前立法工作已做调研,草案正在征求各方意见。 针对邻国申请非遗问题,王文章表示,中国与不少周边国家共同拥有同源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国愿与周边国家就联合申报、联合保护的问题,进行协商。

他并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框架下设立代表作的名录制度,是为了推进各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申报是一个手段,推动保护才是目的,“申报不是竞争,合作保护比申报竞争重要。”

3、一段长约1分57秒的“80后大学生火烧毕业证”视频,近日疯传网络。视频的主人公郑克峰,2005年毕业于湖北某学院英语教育专业,因求职5年屡屡受挫,他一把火烧掉了大学毕业证书,并用手机将这一过程拍摄下来,上传到互联网上,在网民中引起不小震动。连日来,对此事件,跟帖者攘攘,议论者纷纷。

据郑克峰介绍,他今年28岁,吉林省桦甸人,当年的理想是当一名老师。2005年毕业后,他在广东任过代课老师,月薪1000元左右,2008年被辞退。后来,他回到家乡,白天找学生补习,晚上在学校门口摆小摊,卖烧烤,“赚几个零花钱,勉强度日”。

“找工作太难了,我没有背景,家里很困难,又不是名牌大学毕业,每次投简历都是石

沉大海。”郑克峰说,5年间他无数次投简历,都被拒之门外,这些经历把他年少时美好的抱负和梦想都磨灭了。他也曾想过自己创业,但经济条件不允许,父母下岗失业,上大学花光了家里积蓄,自己工作以来挣的钱都寄回家还债了,而“想贷款,门都没有”。

“要毕业证没用,很多地方甚至连面试的机会都不给你,我这几年大学是白读了。”解释火烧毕业证的原因,郑克峰表示,他不是想作秀,更不是博得同情,就是想发泄心里的压抑和无奈,同时也想借此引起社会对失业大学生的关注。

“?80后?大学生火烧毕业证”的视频被传到网上后,立即在各大网站流传,跟帖论战随之而起,人人网还就此在网民中展开了讨论。在郑克峰的家乡吉林省,这一事件也引起诸多在校大学生的关注和反思,成为校园热点话题。

“看似疯狂之举,却是行为艺术,反映了当代部分大学生的酸楚和无奈。”长春大学学生小关,对郑克峰的行为表示理解。他说:“寒窗苦读16年才能拿到大学毕业证,按道理应备加珍惜。但这年头,博士硕士满街走,本科生又算什么?除了名牌大学,其余高校的文凭大多不是什么有分量的敲门砖。读完大学却难以找到工作,这种心理压力和生活窘迫是一些大学生难以承受的。”

吉大哲学系学生小郭认为,这一事件的出现,不仅给高等教育带来警示,也给在校大学生带来警示。“毕业证是大学学识能力达标的体现。但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大学生觉得工作难找,另一方面招聘单位常抱怨招不到理想人才,形容现在的大学像速成班,高等教育质量滑坡,课程科目设计不合理,与社会需求脱节。扪心自问,有的大学生临近毕业还没有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体系;有的念书期间心态浮躁;有的每天花大量时间上网泡吧、交友恋爱,四年一晃儿过去,除了混到一张毕业证,真本事真功夫又有多少?大学生只有努力打造自身实力,才能在就业市场上谋得一席之地,与其最后迁怒于毕业证书,不如趁现在猛打铁、勤炼钢。”

“其实对于我们专科生来说,毕业证本来就没有太大意义,我们找工作凭的就是能力。”吉林工商学院学生小吕对记者表示,毕业证是辛苦学习十几年后得到的认可证书,烧掉它是一个非常不理智的做法,何况,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大学文凭早就不再是就业护身符,不能把工作指望全落在这张纸上,要被社会认可和接受,关键还在于提高自身能力。 郑克峰火烧毕业证后,被个别网民称为“2010年史上最牛大学生”,认为其“有个性”。对此,东北师大教育学院副教授赵宏义指出,这一特例是青年人理想愿望长期得不到实现和满足而产生的一种过激反应,冷静之后就会回归常态。“一张燃烧的毕业证照亮了诸多现实问题,但反思过程中,不能把责任全推给高校和社会”,正如某些评论人士所言,赵宏义表示,就业本身涉及个人能力和社会需求的对等,青年人要内外因结合看问题,以科学辩证的态度理智分析,从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鞭策自己不断提升素质,以适应将来的岗位需求。

问题:

1、对于材料1反映的问题,网民们议论纷纷。有网民对名校女大学生开放程度表示吃惊,觉得不严肃;有的则认为这是高学历女大学生堕落;更多网民觉得这是活跃的大学生的一种玩闹。该校今年毕业的一阎姓男生认为,“露腿毕业照”是女毕业生表达毕业心情的另类方式,不必苛责。请谈谈你的观点。300字,15分。

2、如何对待风水一类的问题,请你提出建议。300字,15分。

3、以“烧文凭烧出的问题”为标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论述文章。30分。

十、看病按揭与打白条贺礼 材料一

31岁重庆女子黄沁因经济困难,在重庆某医院签下按揭协议,先做手术,欠款3000元,

每月只需还50元。看病“分期付款”这一话题,因这一事件再次引发热议。 武汉“分期付款”医院已退市

推行看病分期付款制度,武汉的一家民营医院——华锦医院早在2007年8月就做过尝试。该院推出看病分期付款业务,即签订协议后,申请人支付占总医疗费30%—50%的信用保证金,其余的款项可自由选择5个月期限内的任何时间还款,还款期间不会收取利息。但该院分期付款的限额在500元至5000元以内,且需首付50%,5个月内还清余款,有着多项条文限制。

昨日,在华锦医院原址,该院早已“变身”成为某妇科医院,从院长到医生、管理人员,人已全部换了。据了解,原本华锦医院针对的就是学生,由于学生的流动性大,出现的“逃款”现象多了,这个制度也就不了了之了。

除了当年的华锦医院,武汉再没有哪家医院尝试这种模式。而全国其他地区的医院,除了湖南的湘雅医院在为失聪儿童提供治疗分期付款外,其他省市并无综合性医院实施这一政策,多半是专科、民营医院。而这些医院也并非是和银行合作,而是自己承担了分期付款带来的风险和压力。

昨日,在中南医院,新洲厨师陈先生说,实行看病分期付款很有必要,尤其是对贫困家庭和农村人员。陈先生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是全家的唯一收入,而孩子每次生病都要花大几千。也有患者认为,看病分期付款的政策应该由政府主导。来自宜昌的徐先生说,首先政策实施的对象不要撒胡椒面,应该制定科学明确的标准;其次,在分期付款方式上,也应该无息或者低息。

医院是直接执行单元,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医务部主任谭莱茵的看法较具代表性。他认为,医院不同于其他消费场所,是一个治病救人的机构。如果实行“分期付款”, 在没有合法有效的第三方担保下,患者的资产情况不好核实,也无法做到。况且目前国内的诚信体系并不完善,单方面的书面或者口头“承诺”还远远不够。

中南医院、省中医院等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均表示,目前不好推行。中南医院负责人认为,如果要实行这一模式,不是一个部门的事,需要法律、社会制度等多方面的保障,也要制定详细的实施制度,每种疾病每类人群都适用不现实,如要推广还需时日。目前,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还没有对此表明态度。 材料二

家住南岸区南坪西路171号的黎江是典型的“早婚族”,只有23岁的他,去年刚大学毕业,但和女友4年的爱情已瓜熟蒂落。在双方家长催促下,本周末,在金林酒店办婚宴。 前日婚礼结束,黎江和家人清点礼金,发现了两个“空”红包:里面除了一张贺卡,未装分文礼金。抽出贺卡一看,这张大红底板、有着“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字样的精美贺卡上,还印着这样一句话:恭祝**新人新婚大吉,百年好合,早生贵子。本人**献上最诚挚的祝福,来日可凭本条参加本人婚宴。

送贺卡的,正是黎江的大学同学吴林和王东。两人都是外地人,都未婚,如今在同一家服装公司跑业务。以前三人是大学同寝室的哥们,关系不错。为啥会想到用这样的卡片代替红包?两人不好意思地说,这样也是情非得已。

吴林和王东告诉记者:毕业一年来,业务跑得并不好,收入也就不稳定,平均月收入不足1500元。近来,单位里前后有3个同事结婚,两人送出去600元红包,生活费已所剩无几。

接到黎江请柬时,两人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昔日同窗兼哥们大婚,着实值得庆祝。难过的是,同学间关系还不错,这个红包如果要送就有点负担不起。如今红包起步价200元,给黎江200元拿不出手,婚礼是喜事又不能送300、500的单数,400则谐音“死”不吉利,这样一来,最少得送600了。但600 元一送,两人这月就真只有喝西北风了。

正愁不知咋办时,吴林在朝天门跑业务时,发现了被商家称为“拆弹红条”的这种贺卡。于是跟王东一合计,决定用“拆弹红条”去应付黎江。

“虽然我们的礼金送了白条,但祝福的心意却是实在的真诚的。”吴林说,自己今后也要结婚。反正是礼尚往来,以后黎江这样回赠自己也一样,还减轻了大家的人情负担。对此,黎江也认同。他说:“请他们来参加婚礼,并非是要收礼金,只要人来了,心意到了,就行了!”

1、阅读材料一,谈谈你如何看待女子经济困难看病签按揭协议,每月还50元手术费?400字,15分。

2、材料二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问题?请用200字概括。10分。 年轻人的民生问题。

十一、上海世博会

1、2000年3月,中国专门成立了由国务委员吴仪担任主任委员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委员会。申博委的成员单位共有14个,包括中宣部、上海市、外交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科技部、财政部、建设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体育总局、旅游局、国务院新闻办、中国贸促会。

在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国家中,中国第一个向国际展览局正式提交申请函(2001年5月2日)、第一个递交《申办报告》(2002年1月30日)、第一个接受国际展览局考察(2002年3月10日至17日),并在国际展览局第129次全体大会(2001年6月6日)、第130次全体大会(2001年11月30日)、第131次全体大会(2002年7月2日)、第132次全体大会(2002年12月2日至3日)上就申办世博会作陈述报告。

2002年12月3日,在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全体大会上,成员国代表经过4轮投票,中国最终以54票对韩国34票的胜利,获得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上海市成为举办2010年世博会的城市。

2、2002年12月3日,风景秀丽的地中海小国摩纳哥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

国际展览局第132次成员国代表大会将在这里投票决定哪个城市将获得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俄罗斯人在期待,墨西哥人在期待,波兰人在期待,韩国人在期待。中国人更加期待。世界能给中国一个机会吗?上海能有一份幸运吗?

摩纳哥当地时间下午2时55分,格林马迪会议宫,第一轮投票结果:中国36票,韩国28票,俄罗斯12票,墨西哥6票,波兰2票。中国领先!第二轮投票结果:中国38票,韩国34票,俄罗斯10票,墨西哥5票,这一轮中国增长2票,而韩国增长了6票!中韩的差距缩小,竞争加剧!第三轮:中国44票,韩国32票,俄罗斯12票。在场的中国人开始欢呼,只要再有一票45票,就超过国际展览局成员国参加会议数的半数以上!中国能赢! 最后一轮,最靠近会场的中国人突然间发出巨大的欢呼声,整个会议中心顿时成为沸腾的海洋。54票对韩国34票,“中国赢了!”“中国万岁!”欢呼声响成一片。中国胜出! 世博会在其150多年的历史上,将第一次在一个发展中国家主办。一个充满希望的城市实现了自己伟大的梦想,璀璨的东方明珠在夜空的星海中显得更加熠熠闪亮。

1894年,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一书中,就有《赛会》一篇,强调“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但在国力衰弱,外侮频仍的中国,举办世博会无疑是萦绕在爱国志士心头的梦。

但是今日的中国,已是今非昔比。2001年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六,对外贸易总额突破5000亿美元,到世博会举办的2010年,中国GDP总量将达到19万亿元。来自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中国设立了约40万家外商投资企业,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

中有近400家已在华设立了企业,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举办世博会毫无疑义也将使中国持续成为世界上最富吸引力的国际贸易投资大市场之一。 充满活力的上海,别的城市难以比肩。1999年,上海成功举办全球《财富》论坛,参加的跨国企业数量达到历届之最。2001年APEC会议,更是让世界见证了上海的独特魅力。自从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创造了6400万人次的参观纪录后,世博会与会观众一直在低谷徘徊。德国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只吸引到全世界1800万人次参观。上海世博会预计超过7000万人次的海内外参观规模,更是世博会之树焕发青春亟须的“肥沃土壤”。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申办主题,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世界各国城市无论大小,都正面临着众多难题与困惑,倘能在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进行专题切磋,所有参展国参观者都将受益。

3、我们一直在试图探求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的答案——到底可以在世博会上看到什么?发现什么?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不远千里来到上海,可以忍受炎暑,可以忍耐排上近十个小时的长队,只为一睹展馆内的真容?他们的内心又期待什么?

世博是一个全球的展台,在这里集中展示了各国顶级科技产品,生活理念,也荟萃了极具各国特点代表的展品。每一个展品都凝聚了创作者、创造者及所在国家的心力与心血,在这个全球最大、最集中的展台上,用心眼交汇,触及到的不仅仅是物件的本身,而更多汲取的是浓缩其中的理念与菁华。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主题片——世博会主题馆中播出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片,讲述一个被污染的地球如何恢复到纯洁宁静的环境中。

造型各异的场馆怕是最最直接吸引客人注意的招牌了。各国极尽巧工来建筑最能突显本国特色的场馆,并用精细的材料、鲜艳的色彩、厚重的质地来打造一座待客之城,让您刚刚遥望,便着魔般地追随而来。

希腊国家馆日那天,希腊经济、竞争力与海运部长卢卡·卡策莉与记者分享了她在中国3天的行程,其中包括赴上海证券交易所参观,与中远集团、华为公司接触,以及与国家发改委官员及中国相关企业家在京见面等。她说,“上海世博会是一个重大的机遇,希望借此推动两国在贸易、投资、旅游、航海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城市最佳实践区里,位于联合案例馆中的巴塞罗纳馆仅在二楼有一间狭长的会议室。就在这里,黄浦区区长周伟带着城建方面的行家,就“老城厢保护”话题与巴塞罗纳老城区发展促进办公室的专家探讨了一上午。他说:“我们和巴塞罗纳是老朋友了,世博会之前就曾三次到巴塞罗纳学习取经。”类似的例子,还有中东欧9国联手举行的投资日活动,北欧5国在世博园外成立的北欧航标馆等。

语境不可说,只可悟。而且,是一种沉浸于其间的领悟。这正如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一桩桩、一件件有棱有角的事情,只能印证它,却无法论证它。也许,当世博带来的新语境,渐渐演化成为一种生活语境,悄无声息地“潜入”文化、经济、城市管理等各个领域时,那便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时刻。

4、海平面逐年上升、北极冰盖渐渐缩小、南极半岛冰架不断消失……走进中国国家馆33米层的“低碳行动”展区,映入每位游客眼帘的首先是一面醒目的显示屏幕墙,上面循环播放着近年来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种种自然警示。而头顶悬空的二氧化碳透明球阵列,也在时刻提醒着每一位游客碳排放问题日益严峻。“人类在不断寻找新的可替代能源,却忽略了人类智慧本身才是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参与“低碳行动”展区筹划的中国馆部高级主管王吉良博士如此表示。

整个“低碳行动”专题展示区运用了数学符号中的加、减、乘、除来表示不同的展项内容,主题为“师法自然的现代追求”。其中,用减号代替的“取之有道”区域,集中展示了一些绿色能源的获取之道。就如“取之有道”这个名字一样,人类对于能源的获取既包含开发新型能源的技术,也蕴含对取得能源合适高效的利用。王吉良拿现场的微藻生物制油说了起来,和传统农作物炼油不同,微藻不仅不占用耕地、还有含油量高等特点,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微藻的制油原理主要来自于它的生物特性也即“光合作用”。

众所周知,光合作用吸收的是二氧化碳,对于面临温室效应的整个地球来说,合理利用微藻这种生物来制造人类生活、生产所需要的能源,既是一种新能源的开发,也是对过度排放二氧化碳的一种很好固定。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二氧化碳不再成为人人谈之色变的“气候变化”元凶,反而会成为能源领域的“资源”,这就是“二氧化碳资源化”的理念,“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智慧才是将二氧化碳转变成可利用能源的基础之本。”

假如每人每年使用100个塑料袋,中国13多亿人口一年将排放多少二氧化碳?13万吨!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因此,在这个区域,我们身边的塑料袋、出行方式、生活方式都会成为展示的主题。12面显示屏上,随便触摸一个时间点,屏幕上就会出现那个时间点的低碳生活点,让你知道聚小成多的道理,区域的代表符号“乘号”便是这个道理的最好代表。“我特别推崇这个秸秆综合利用。”王吉良告诉记者,中国是农业大国,每年产生的秸秆数量数以万计。经过估算,2010年将产生数亿吨各种农作物秸秆,假如全部燃烧将至少排放10余亿吨二氧化碳。可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十种秸秆的综合利用,现场实物之一就是用秸秆制成的纸板箱。“在我们父辈那一代,大家都习惯提着篮筐买东西。如今,限塑令下,环保袋成为最时尚的购物袋,这其实也是资源的充分利用,只有积少成多才能将碳排放控制到自然界本身可消化的范围。”王吉良表示。

或许很少人知道,中国国家馆里还有一处取材十分特别的展项——用除号代替的“返璞归真”区域内,有一片用12000个啤酒瓶搭建起来的显示屏,上面会不断出现绿色的森林覆盖。这种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本身就是区域主题的最好写照。

过去的人类生活也需要各种能源,可是并没有如今这种气候危机。追本溯源,因为自然万物新陈代谢,二氧化碳排放从未停止,可是自然界有它本身一套自成体系的“吐故纳新”系统,可以时刻让地球维持动态的碳平衡。可是当人类开采资源的机械伸向森林、湿地、海洋等这些原本在自然界承担捕获、固定碳源的媒介时,平衡就开始逐渐被破坏。于是,不可降解的一次性产品满天飞。 王吉良告诉记者,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如何“固碳”成为不少能源大国所考虑的重要方面。据他所知,有些国家就会运用科技将二氧化碳固定、填埋,比如碳捕存技术。“这种技术是人类智慧的一种反映,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帮助自然界恢复到碳平衡的状态,会是一种更加理想的境界。”他表示,这不但需要对已经排放的过多二氧化碳进行很好的捕获与固定,也需要我们去营造更多如森林、湿地等固碳媒介,不仅实现固碳的效果,同时也能为人类及其它生物创造更多的绿色家园。

申论要求: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申办世博会的意义。300字,15分。

2、世博会展示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中国向世界的开放;城市经济的繁荣,上海建设的大变化;城市科技的创新,场馆的高科技元素;了解中国城市和国外先进城市的差距。如何利用好上海世博会的财富,请你提出建议。300字,15分。

3、根据材料三,写一篇如何打造中国的低碳社会的议论文。800字,30分。

十二、如何办好教育

“小鸡和小鸭一起在路上走,小鸭掉到坑里了,小鸡应该怎么把小鸭救上来?” “猜谜语:一个小姑娘,穿着黄衣裳,你要欺负她,她就射一枪。” “一组数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填写完整:1、2、3、4、6、()、12”

“动手题:一张纸撕一次变成三张、一张纸撕一次撕出四个口、六根牙签摆出5个正方形、四根牙签摆出3个三角形……”

前不久,一则名为《“幼升小”名校试题精选》的帖子出现在各大网络论坛上,该帖收集了北京市各小学的“幼升小”入学试题。不少网友看后跟帖称,题目“很难”、“很雷人”。 在不能输在起跑线的竞争氛围中,家长们无奈地看着五六岁的孩子过早地担起了应试压力。

雷人试题吓坏家长

在这份试题后,网友“伊莎贝拉”回复道:“考个小学也这么难,搞得比高考还复杂。” 网友“乖乖”则留言:“研究了半天,只有几道题会做,还不确定答得对不对……看来以我现在的状态,知名小学肯定考不进!”

笔者发现,不仅是北京,在上海、武汉、成都等地,“幼升小”试题都成了令家长们头疼的难题。

在《上海重点小学的入学标准,这招的都是天才吧》、《在家模拟下“幼升小”考试》等帖子中,“小明不喜欢穿高跟鞋,小明换灯泡不用梯子,小朋友你们认为小明是谁?”“有1到9九个数,请问是按什么把它们分成1、3、7、8;5、9;2、4、6,三类呢?”等题目常常难倒家长和众多高学历网友。当楼主公布答案为“姚明”、“按同一声调分为一组”的时候,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对大人来说,这些题都很难一下子想到,更别说是对一个6岁的孩子了,“这明显严重超纲”。

目前“幼升小”入学考试的考察内容大致归纳为数学思维、语言能力及综合能力几个部分,其中语文和数学最为重要。

虽然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会重申《义务教育法》中规定的“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但各地“幼升小”入学考试还是将不少适龄儿童堵在了“附近学校”的校门外。

“难道小孩子考不过这些就只能在家待着吗?我的孩子怎么办?”网友“弱小的我”发出疑问。

火爆的“幼小衔接班”

6月底7月初的一段时间,北京的刘女士特别忙,女儿彤彤马上要升小学成了家里的头号大事,而头号大事中最重要的就是准备“幼升小”入学考试。

其实,在彤彤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就接触过拼音、写字、运算等知识,虽然现在已经拿到了小学的录取通知书,但为了能和小学教育更好地衔接,刘女士还是决定给彤彤报个暑期培训班。“咳,现在的小孩真不容易。”

对刘女士的安排,丈夫不同意,他觉得彤彤太累,这样学习生活就没了童趣,孩子对学习也不会感兴趣。可刘女士坚持:“周围的家长都让孩子提前学习,彤彤不去,跟不上小学进度,产生自卑心理怎么办?”

像刘女士一样的家长不少。笔者发现,在北京,幼小衔接暑期培训班报名火爆,尽管学费要两三千元,但不少培训班都已招满。

笔者向“聪明法宝幼小衔接班”的张老师咨询后了解到,该暑期班开设了《识字和阅读》、《想象和创造》、《逻辑和数学》、《注意和观察》等4门课程,分别教授语文、数学等知识。在语言方面,会教授300到400个汉字,并让孩子辨别偏旁部首,培养阅读习惯;在数学方面,教授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让孩子初步掌握比较简单的乘除法换算,加强对数字的巩固。

课程中,新开设的“同步模拟测试”环节最受家长热捧。暑期班为了保证孩子顺利通过名牌小学的考试,收集了各小学的入学试题,在每节课课间,由老师模拟小学入学考官,进行入学考试的模拟训练,并根据孩子的表现,指导其做出正确的回答。

某全国性知名教育机构开办的“全日制暑期学前双语快车班”不仅开设了语、数、外等衔接课程,还开设了专门针对小学入学考试的试题培训课。该负责人向笔者保证,课程结束后孩子能掌握200多个汉字、20以内的运算,并能顺利通过小学入学考试。

而笔者在小学义务教育大纲上发现,掌握45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100以内数字的认识已经是一年级下学期的教学要求了。

其实,早在2006年4月,北京市教委就出台了《关于取消小学附设学前班的通知》的文件,称将用4年、到2010年逐渐取消小学附设的学前班。当时,全市共有471所小学,举办了856个学前班。如今,学前班的身影逐渐消失,而一些培训机构开办的“幼小衔接班”、“潜能开发班”现身幼教市场,继续着学前班的“使命”,且每月收费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孩子会写字、运算,并不代表他真正理解了

近日,四川某幼儿园大班老师郭玉晗颇为无奈,有家长来校反映,上了一个学期,孩子会写的字太少了。

郭玉晗称,其所在的幼儿园提出了“学中玩、玩中学”的理念,但在实际操作上总是落实不下来。“家长看到孩子会写字,会算数就高兴得不得了,看到孩子什么都不会就觉得幼儿园失职了。”1年来,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给她的印象大多是“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孩子能提前学习知识,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懂得更多。“孩子会写字、会运算,并不代表他真正理解了。”对于家长的质疑,郭玉晗苦口婆心,但成效并不明显,“家长要么是不能理解,要么能理解但做不到”。

可是以她亲身任教的经历来看,提前学习对孩子的影响弊大于利。

早在刚任教的时候,她就发现,类如“蛇”、“藏”这些小学二三年级才教的复杂汉字,现在已出现在幼儿园教材里了。“孩子手指发育都不完全,这么早就开始学这么复杂的字,孩子无法正确理解,也不利于以后对写字姿势的矫正。”郭玉晗说。

有一次,她教孩子们认日历。讲到年、月、日、星期几、阴历、阳历怎么看的时候,不少孩子都觉得太难,看不懂。孩子皱着眉头的样子让郭玉晗印象深刻:“也许,长大一点,这些东西接受起来会更快。提前教了,孩子所花费的时间和脑力都太大。”

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其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有这样的表述:学前教育应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但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和郭玉晗一样认为现在的教育不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老师和家长不在少数。

广州市某小学老师“大羽妈妈”在博文《提前教育让小学老师苦不堪言》中,便讲述了她的一段教学生活:

在她刚接手的班级中,全班30个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开学没几天,大部分家长就反映:小学三年级的英语课本孩子在幼儿园大班时便学过了,还有一部分家长说他们孩子的英语水平已经达到了初中程度。

果然,上课时,“大羽妈妈”发现,一些学生不认真听讲,表现出厌烦的样子,扰乱了上课气氛;一些学生听不懂,变得缺乏自信。她只好采取分层教育的办法,为迎合“尖子生”加快上课进度。为鼓励“中下层学生”,又不得不把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

“深深地感觉到现在的孩子超可怜,没有我们童年时期的那种美好回忆了。是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失去了更多。”一位网友看后留言感慨道。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源自应试压力的下放

“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都在教小学的内容了。”家住朝阳区青年路的潘先生告诉笔者,“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并不少见,他最近就在考虑,是否要为儿子豆豆寻找一个小学化教学的幼儿园。

原来,豆豆明年读中班了,可他所在的幼儿园大班没有正式的幼小衔接课程,潘先生担心他上小学后跟不上进度。

如今,不少小学开办的幼儿园,在大班时也一改中、小班“做游戏”、“边玩边学”的学习方式,开始教小学知识。朝阳区一家实验幼儿园大班开设了“儿童智能”、“学前语、数、外”、“头脑奥林匹克”等课程。

据该园的老师介绍,读完大班的孩子基本上能做20以内的加减运算,并能掌握100个汉字读写。有些“接受能力好”的孩子,已经能做50、甚至100以内的加减运算了。

但潘先生也表示,他并不赞成幼儿园教学小学化。“让孩子学习一些不适合他年龄的知识,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压力。”但作为家长的他也承认,在孩子的教育上,他和所有家长一样,都有一种“恐后心理”,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潘先生称,在与其他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提到了“竞争”两个字。

“家长的竞争意识很重,社会对义务教育也变得特别功利。”潘先生说,每个家长都希望通过提前教学,提高孩子在社会竞争中的实力。“可现实中的竞争到底有多大,真的要从幼儿园的娃娃抓起吗?”潘先生自己往往会陷入这样的困惑之中,他有时猜想,是不是因为家长之间互相询问,反复渲染,无形中把现实中的竞争给放大了。

也有不少网友提出质疑:“我小时候也没上过幼儿园,也没读过学前班,照样上了小学,上了大学,有了工作,现在怎么就不一样了呢?”

在某幼儿师范学校工作并拥有20多年教龄的肖翠玲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除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外,部分民办幼儿园办学不规范也是造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肖翠玲告诉笔者,目前社会办(幼儿)园的力量越来越强,部分民办幼儿园为迎合家长心理,获得更多招生资源,开设了涉及小学知识的课程。而在幼儿教育中,虽有规定的教学纲要,但却不接受任何教学评估。“在部分民办幼儿园,生源成了幼儿园好坏的唯一评价标准。” 而在潘先生看来,幼儿园教学小学化最大的问题在于小学。“小学认为孩子读完幼儿园就该知道这些东西,所以上课的进度特别快。”幼儿园入小学考试的试题就是很好的证明。 但一位小学语文老师透露,由于越来越多的孩子提前学习了小学知识,都赶得上进度,所以,反映教学进度太快的声音并不强,学校也没有调慢的打算。

一位资深教育人士称,应试压力的下放才是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根源。她表示,在北京取消“小升初”考试,采取电脑派位之后,入学压力有所减轻;但是两三年后,电脑派位的弊端逐渐显现,根据就近原则,成绩好的学生被分到了非名校,成绩差的学生被分到了名校,不满意的声音随之传来,由此“迎春杯”等奥数考试又重新将学生纳入到成绩决定学校的规则中。在2005年,北京教委取消“迎春杯”后,“名校办民校”的浪潮袭来,招生时可不按派位原则,让“小升初”加分的奥数竞争愈演愈烈。

“原本集中在六年级的竞争转移到了四至六年级,最后转移到二至三年级。”该人士对此也很无奈:“要上一个好的大学就必须上一个好的中学,要上一个好的中学就必须得在一个好的小学,长此以往,?幼升小?的竞争自然越来越激烈。”

问题:

1、2009年,一部耗时3年、以北京一家名叫巴学园的幼儿园里的孩子为拍摄对象的电影《小人国》上映,展现了一种异于传统幼儿园的教学模式——还孩子以天然的状态。 在现实中,巴学园曾饱受争议,“童话毕竟要回归现实”、“我赞成这种教育理念,却不

会把孩子送到这来”。

什么才是好的幼儿园教育?请谈谈你的思考。300字,15分。

2、结合下面资料,谈谈如何办好好的幼儿园教育。300字,15分。 别提前“消耗”孩子的兴趣和脑力

“两岁的孩子只用一周就能学会爬楼梯,为什么要让1岁的小孩学一个月做到呢?”在巴学园园长李跃儿眼里,传统幼儿园的教育有点儿拔苗助长。

李跃儿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教材内容需要根据孩子的心智成长来制定。五六岁孩子的心理和大脑发育都没有达到理解小学内容的程度,提前教授反而会提前“消耗”孩子的兴趣和脑力。“孩子就像一粒种子,它的成长是由自身机制决定的,懂得种子的成长规律,施以适当的帮助,种子就会茁壮成长。”她表示,这便是巴学园“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教育理念的内涵。

在巴学园,这种理念被称为“不唤醒”——不过早学习书本知识,不打断孩子们的任何工作,在6岁以前,让孩子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处于被保护的状态,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只是协助孩子。

“在巴学园,首先是呵护孩子的心灵和情感,然后才看他能做什么。”巴学园的老师岳静红告诉记者,如果让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承担过重的责任,一旦他承担不了,他就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一个总是自责的人将来生活得不会幸福,等他的内心框架建构好了,有些东西他们自然会承担。”

在《小人国》的导演张同道看来,幼儿园教育应该“从孩子身上找出他的兴趣所在,引导他发展出自我及人格,保持学习的兴趣”。

他表示,每个孩子出生后都是好学的,他的任何举动包括玩、探索、打架都是在学习。“孩子认知世界的方式不像成人一样,以书本为主,而是一种体验式学习,通过触觉、听觉、嗅觉去感知这个世界。”但让他感到遗憾的是,这种天然的好学能持续到高年级的极少,“因为他们的创造力和兴趣都被传统的教育方式给扼杀了”。 让孩子培养起主动人格

“主动人格的培养将会是教育的一场革命。”张同道告诉记者,现在的幼儿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都未能实现“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平等的个体对待”的状态。

在拍摄《小人国》之前,张同道考察了10多家幼儿园,发现这些幼儿园里的孩子大多处于被动状态,所有的空间、时间都被安排好了,没有选择的余地。他借用了“景别”这一电影专业术语来解释造成孩子处于被动状态的原因—“家长看孩子的景别太小了,只看到特写,没有看到中景,更别说是全景了。”张同道认为,家长看重眼前利益,不断追求“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目标,“其实他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在张同道看来,10多家幼儿园里缺乏主动人格的孩子像是被拿来填空的符号和棋子,摄像师拍不出孩子的自然状态。而在巴学园,孩子可以决定是否吃饭、是否上课、和谁交朋友,周围的人把孩子当做了一个可以平等对话的人。

在影片《小人国》里,4岁的辰辰对朋友坚持了一年的等待,巴学园并没有强行制止,而是尊重她的选择,在天冷的时候给她加衣,在她同意的情况下陪她一起,并努力让她建立与他人的友谊;两岁的锡坤把鞋、足球丢进垃圾桶测容量,把小方块撒了一地,老师没有责怪他,而是让他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容量和力量,并在玩完之后教他收拾好,让他学会遵守规则……

“人生就是不断判断和选择的过程,经过这样的教育,他们在童年便学会了主动选择,这样的孩子以后内心是强大的。”张同道说,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孩子认多少字,算多少数,而在于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处理自我情绪的能力,并加强孩子对生活的理解和担当。

某幼儿师范学校的肖翠玲也持同样观点。20多年来一直从事培养幼教老师工作的她表示,幼儿园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不在于传授给孩子的知识有多少,而在于对孩子情感认知影响的深浅。教育的任务是让孩子了解身边未知的事物、培养优秀的品质,并建立对世界的初步认知。

“幼儿园的主人应该是孩子。大人国和小人国应该和谐地在一起,而和谐的前提就是尊重和理解。”张同道说。

3、结合材料和下面的看法,以“让懂教育的人牵着不懂教育的人走”为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尽管支持巴学园的教育理念,但张同道也很无奈。如果小学、中学维持原样,幼儿园单方面做出改变,也无法实现很好的对接。在张同道看来,应试教育对孩子学习成长的危害很大,但要对其进行改革、实现教育的良性发展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肖翠玲则表示,中国教育的现状要改变,必须让懂教育的人牵着不懂教育的人走。肖翠玲所理解的“真正懂幼儿园教育的人”有3种:幼儿园老师、幼儿园的园长以及教育部门分管幼教的负责人。

在她培养的幼教老师中,有不少人向她反映,口头上的教育理念与现实往往存在偏差。有的幼儿园要求大班上计算课,并开放了家长日,让家长检查老师的教授水平;有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来到幼儿师范学校,提出自己选拔幼师的几个要求……拿了专业幼师资格的老师们很是无奈,“明明知道对孩子不好,还是得按要求做”;幼儿师范学校也很被动,为了增加学生进入幼师行业的竞争力,教学会相应作出调整。

而幼儿园园长做的也并不如想象中的好。很多幼儿园园长是真正懂教育的人,现在却被部分家长及现实因素牵着走。肖翠玲表示,很多幼儿园园长都是有过多年教龄的老师,他们对于教育的理解都很深刻,也真正明白孩子需要什么,应该如何去培养。但在现实面前,幼儿园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却被抛到了一边。

肖翠玲告诉记者,在国内,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都如同一根紧绷弦的箭,一到大学就感觉彻底解放了;而外国却恰恰相反,大学之前玩,大学期间努力学习。高考过后撕书发泄、考上大学后不再努力等现象都证明了教育的可悲。如果这种状态不改变,对中国教育的发展都不利。

“懂教育的人就像一根?指挥棒?,还孩子一个自然成长的环境需要它指引好正确的方向。”肖翠玲说。

十四、灾难心理干预

香港旅行团被匪徒血腥劫持、飞机突然失事、行凶者校园屠童、地震、泥石流,劫难下的同胞身心受创。灾难多发年代,真正难熬的还是生者,包括幸存者、目睹者、受难者家属以及千千万万普通大众。劫后重生,意味着重修建筑物、医治身体创伤、弥补物质损失,更意味着精神伤口的艰难愈合。

劫后余生,心有余悸。从经历灾难的幸存者,到感受灾难的旁观者,皆是如此。

从东南亚海啸到汶川大地震,从“9·11”到菲律宾巴士血案,天灾人祸密集发生,逝者已矣,生者虽名为“幸存”,但他们绝不是幸运:劫难猝不及防,他们深受创伤,痛失亲友。他们甚至从此活在梦魇中:死亡的回忆,自罪的悔疚,表面的麻木,疑惑的愤怒??要重获心灵的平静,他们往往要面对漫漫长路,更需要真诚的帮助、陪伴与支持。

对20年前那场发生在广州白云机场的空难幸存者来说,专业的心理辅导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从2年前汶川地震中幸存下来的灾区民众,开始接触到中国内地第一波心理援助潮;香港政府与社会对菲律宾血案受害者的及时支援,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精神疗伤的范本。

在海外,针对受灾者心理的调研和援助,已发展得非常成熟。在中国内地,针对灾后心理援助的系统工作到2008年才有所开展,乃至“井喷”。与每次灾难过后那些高调、密集、容易出成绩的物质支援相比,这是一片更复杂,更需要经验、耐心去攻克的灾后世界。

曹秋雯是香港“无国界社工”组织的服务总监,曾经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后到过东南亚,又从2008年开始在北川从事心理援助的工作。“即使是不同的地方受灾,或者有天灾或人祸的区别,劫难之后,经历者的心理状态通常有着共同的循环:开始是震惊等负面情绪出现,然后是否认、愤怒,接着是自责、痛苦。这些都是普遍、自然,符合人性的现象。”她对南都周刊记者说。

《5·12汶川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地震过后,抑郁、孤独、恐惧、愤怒等情绪在灾区人群中的比例比正常人群多出了0.7到9个百分点,而折算出的具体人数,更显示了心理创伤的波及面之大,譬如,重灾区有抑郁情绪和抑郁倾向的总人数超过了12万。

突发灾难对存活者的心理影响不仅仅以周或月计算。美日等国家的研究者有过系统的阐述,调研表明,抑郁和应激障碍(PTSD)是灾后最常见的症状,而这些症状的形成过程和周期可达数周、数年,乃至“终生不治”。 灾难可以在心理上改变存活者的一生。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近70%的家庭短期内进行了重组,但其中又有70%的家庭在此后10年内解散,离婚率最高的一年甚至达到了普通人群的8倍之多—“从创伤心理的角度来讲,他们内心的安全感已经丧失,性格也受到负面影响,重新结合的夫妻双方容易发生冲突,这也往往会对心理造成新的伤害。”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徐凯文认为。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张建新到过北川、玉树与舟曲,两年多来的观察令他发现,灾难以后的心理问题也会在现实问题中产生累积。“这些灾区老百姓多在边缘地区,生活比较艰苦,比较看重援助,如果援助分配不公就会使得老百姓产生更大的受挫感。??安置费、回迁、再就业、妇女再怀孕,各种事情,使我们在后期做心理援助时,面对的情况也更复杂。” 异常的心理状态下,受灾者们会产生一系列的身心反应,包括失眠、食欲下降、思考与理解困难、失控等等,而自杀是其中最极端,也是最让外界震惊的举动。北京师范大学的沃建中教授认为,在5·12灾后第一时间进行的调查中,就已经预示四川地震灾区未来自杀率的上升。“有自杀倾向的人群占27.2%,比常模高出7.2个百分点。”这位《5·12汶川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的调查报告》的主编对记者说。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没有经过劫难,但目击了事件的外界人群,也有可能成为 “隐形受害人”、“间接受害人”。菲律宾香港旅游团血案发生后,香港红十字会和香港心理学会联合开通的心理热线,5天内接到的720多宗电话心理求助个案,大部分是电视观众;在近年的诸次自然浩劫过后,前线记者、救援军人等群体出现心理问题的也是屡见不鲜。

据张建新介绍,中国内地过去也曾经有过小规模的灾后心理危机干预行动。“山东火车出轨,大连飞机失事,当时都有心理工作者前去,但是大众,至少从舆论来讲,主要还是第一抢救生命,第二调查事故,很少会有人关注受难者,还有他们亲属的心理问题。”

在中国内地,心理援助被广泛认识、重视和动员,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5·12之后各重灾区的居民安置点,成为了有史以来中国心理支援者最活跃的地方—用张建新的话来说,“正规的心理学科研单位和教学单位,以及民间的心理咨询师、医院的心理门诊、部队的心理工作者,都派出心理工作者到前方。”中科院的心理研究所还研发了一些设备,譬如“综合生物心理治疗模式”仪器,“用于灾区群众治疗心理创伤、恢复心理健康”。 这也使重大灾难发生地发生了一些被称为“心理干扰”的现象。不过,由于目前并没有

政策法规对突发灾难后的心理援助活动进行规划,很多支援机构或支援者在短时间内又迅速离开灾区,使需要长期进行的心理援助产生了异象—最典型的莫过于北川中学的师生,除了对付蜂拥而来的记者和慰问者,还要填写一批又一批心理调查问卷,以至出现了“防火防盗防心理咨询师”的现象。

另外,在心理援助的长期计划上,不同的团队也有分歧。中科院在四川计划了5年的心理援助,无国界社工则认为“3年以上的介入不利于援助的本土化”,而红十字会心理救援专家组组长沃建中对记者主张,“做这种心理干预的,一年以后要撤出来。”

两三年的坚持之下,心理救援的团队们已经各自累积了一些中国心理救援的本土经验。张建新认为,除了理论上现成的东西可以用,中国式心理援助必须以理论结合当地的文化风俗来进行。譬如,在援助玉树地震灾区以后,“做心理工作更需要注意当地的文化和信仰。当开始的时候,喇嘛等神职人员的工作比我们更重要,灾民会更相信神。”沃建中则认为,在特定的背景之下,舟曲地区受灾群众的自我修复能力也相对更强。 曹秋雯已经参与北川心理援助项目三年。这个香港人对记者表示,她每到北川老县城还是会潸然落泪;但是,当她回到当年印度洋海啸肆虐的印尼海岸,看着人们过上了劫难后的新生活,拜神、吃饭、玩耍,也会喜上眉梢。 “很多人问我们,怎样才能算心理援助是有成效的?那不是填问卷就搞得定的问题。第一,是居民对于灾难的情绪反应。第二,他们是否能过上与灾前同样节奏的生活。第三就是薪火相传,当我们离开以后,是否能有当地人可以接上我们的班,并带更多人继续工作?”“无国界社工会长”陈万联应总结说。

“在灾难事件发生的初期,有些当事人可能无法表达自己的哀伤,因为要处理的事务实在太繁多。但是当回到家中,一切都尘埃落定时,他们那种失落和哀伤之情才会爆发出来。病人之前被打包好的心灵伤口,到了真正需要做辅导或治疗的时候了。”刘家祖说。 社会福利署和医院管理局是香港特区内两个最大的提供临床心理服务的机构,两个机构的人员会非常默契地联手介入。早在紧急小组去菲律宾采取行动时,社会福利署已经收集到受难人员名单,出动社工去当事人家庭进行访问和跟进了,一旦他们有什么需求,会尽力帮助解决。

尽忠职守到最后一刻的旅行团领队谢廷骏的家中,年迈的父母面对儿子的遗物,忍不住老泪横流。谢廷骏生前的爱犬“阿宝”每逢主人回家,都会扑上去欢迎。这次只见到主人的的旅行箱回来,它开始茶饭不思,整天围着行李箱打转。过了好几天,意识到主人再也不能回家了,阿宝才郁郁地安静下来,依偎在两老身边。 “原本以为今年退休后可以享享福,一家人开开心心,没想到突然没了个儿子??我的心就像被人打了一锤,而且是重重的一锤。”谢父说。 现在心理医生正在密切跟进谢家个案,希望能帮助老人早日走出精神阴影。“保留过世亲友的遗物,无法入睡,哭泣,都称为‘哀伤反应’,是应该尊重的。”刘家祖说,“如果劝当事人‘把事情都忘了吧’,是不可能的。这只能是失忆,而失忆是一种更严重的现象。一种适当的哀悼和回忆,可以帮助自己去整理哀伤的情绪。”

但是,如果过了半年或是更长时间,当事人仍然被这些症状困扰,无法恢复正常工作和人际关系,他们的症状往往会恶化为“创伤后压力症”(PTSD),有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刘家祖清晰地记得自己处理过的一个个案:一位曾遭遇车祸的女当事人,由于事发后没有及时做好心理治疗,症状转化成了PTSD。很久以后的一天,在横过马路时,一只狗在她面前给车撞个正着,鲜血溅到鞋上,她当场就被吓得精神崩溃。

“所以,我们心理学家的目的就是,可以越早期帮助当事人,他们转为这种长期盲性精神病患的机率就越小。”由于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心理专家们目前还难以评估会有多少人

出现问题,因此他们一直在不断地跟进和观察当事人,借助社工的探访工作,了解每个目标个案的情况,如果有需要,再鼓励他们接受心理学家们提供的治疗。

“最好的情况,是希望通过半年的辅导与跟进后,大部分人都可以恢复正常生活。”但是在漫长的以后,每逢事故周年日,死者的忌日、生日,或是结婚纪念日等,家属们的情绪可能重新爆发。“每个跟进他们的心理学家都会先把这些日子记录下来,并提前让当事人做好心理准备,到时如果有需要,可以随时寻求我们的帮助。” 为了平衡当事人的心理感受和公众的知情权,在事件后期,一些葬礼和追思会陆续举行,民政局和新闻署还派人帮这些家庭处理对外事务,包括规划葬礼的程序,哪些部分是开放给公众参与的,哪部分是家属私下进行的;如何安排传媒的访问,如何让仪式有秩序地进行。“许多灾难事件的经历人,事后都会对我们心理学家说,当时最怕的一件事,就是被媒体追问。”刘家祖说。

28岁的白领Micheal仍清楚地记得事发当晚香港街头的情景。那天下午,刚刚下班的他与许多香港同胞一起,站在街边商店的电视前看到了人质被枪杀的全程直播。看到电视中混乱的枪战和流血的尸体,许多市民控制不住自己的气愤和悲痛,当场对着电视破口大骂:“这班人不是特警,是特蠢部队!”

曾有港人看到美国“9·11”事件的电视画面后,感到不安并要看精神科医生。香港精神健康促进会主席陈仲谋说,当年新闻中看到的是楼塌,这次看到的是乱枪扫射和伤亡者的血淋淋场面,在港人的心理上会造成重大灾难创伤,严重程度会超过“9·11”。 在特区政府的心理救援行动中,工作对象通常都被分为三类,前两类是直接受害人和其家属,而第三类,则是全体香港市民。通过电视直播,逐格逐秒地看到菲律宾人质事件的全过程,这让无数港人直接成为了事件的目击者,也是间接受害人,他们所受的震撼是比看任何新闻都更为强烈的。许多人无比悲愤,为死难者泪流满面,甚至连续几晚都睡不好觉,一闭上眼睛,脑中就会回放事件发生的电视画面。 事件第二天,香港红十字会与香港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组属下的“危急事故小组”,为市民开通了的“电话心理支援热线服务”。热线动员了195人次的心理支援义工和义务临床心理学家,轮班协助接听来电。热线开通的五天时间内,累计接到了超过720宗心理求助个案,开通第二天的来电便多达302个。

在来电者中,年龄最小的是个8岁的儿童,但多数是成年人,其中六成半为女性。据统计,七成来电者都是因接触人质事件的媒体报道而引发不安的。有小部分的求助者,虽然与事件并不牵连,情绪反应却非常强烈。有些人除了做噩梦、流泪外,还想封闭自己,不愿和人谈论这件事情。在社工和心理专家与其慢慢倾谈后,专家发现,这些求助者的伤痛并不仅是由人质事件引起,而是过去曾经历过的创伤,被事件再一次触发了。

“哀伤情绪其实是有记忆的。遇到事故,有些人并不一定会主动向人倾诉,而是不再去想它,把它摆到一边,但是,情绪如果没有在当时排解出来,就会一直积蓄在心里,直到被另一个类似事件触发。因此,对于这类个案,我们就要追溯他以往的伤痛,让他把内心的情绪宣泄和处理好,才不会再被这类事故重新揭开心里的伤疤。”香港基督教服务处的“危机事件压力处理”资深心理导师林雪芬女士说。 在事件过去了两周,红十字会与香港心理学会的热线已经停止后,香港工联会立法会议员潘佩璆医生又联同香港执业精神科医生协会主席黄以谦医生,联系了该会的一群热心精神科医生,设立了面对市民的免费求助服务热线电话。

“根据过去类似事件的研究,在重大灾难过去后,约有9%的人是会在心理上有长期困扰的。但目前为止,香港医管局并没有提供这样一个长期的热线,我们一群精神科医生经过讨论后,觉得市民还是这种需求,所以自发设立了这样一个服务电话。” 潘佩璆医生解释。

在他看来,心理创伤的治愈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这个电话,我们预计会开通至少半年,如果在之后,求助的人慢慢减少了,会考虑将它终止。” 孩子的恐惧

“这是一件不幸的事,Jessie已经去世,不会再回到学校上课,但她会得到安息。虽然我们会伤心和难过,但我们应该更懂得珍惜生命,积极生活,好好地爱护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在Jessie(梁颂诗)生前就读的学校,班主任面对同学们的悲痛,以及对于死亡的恐惧,说了这样一段话。

9月1日是新学年开始的日子。但在开学典礼来上,却缺少了几位学生的身影。他们就是此次人质事件中遭遇不幸的几个孩子:已故的梁颂诗、梁颂仪,幸存但未复学的汪氏姐弟和傅泽贤。

许多孩子通过传媒报道已经了解到这次发生在暑假的人质事件,加上许多小朋友也认识当事人,所以受影响的学生范围非常广。有些孩子对于事件难以理解,不愿意上学,生怕一离开父母就再也见不到他们;有些认识当事人的孩子,由于伤心,开始变得沉默,不愿与人接触;年纪小些的孩子由于受了惊吓,甚至会行为倒退,出现尿床和过度依赖的现象?? 相关学校评估了事件对学校学生的影响程度后,专门给家长发了信并对课程表作出了调整,以便安排班主任辅导课。香港教育局也为每个学校都派出了专门的教育心理专家。这属于教育局危机应变小组的一部分,每逢学校内发生任何事故,比如老师或学生伤亡,这个小组就会启动,专门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心理辅导。

失去了双亲的汪氏小姐弟,至今还与姑妈一家住在一起。刚回到香港时,两姐弟的情绪非常失落,见到父母生前用品,比如父亲常用的背囊,也会伤心落泪。因此,照顾他们的姑妈一家会尽量避免谈起这次事故,以免他们伤心。等他们情绪平稳后,也带着他们一同逛街吃饭,尽管在记者与姑妈谈话时,两姐弟一直躲在亲人身后,一言不发,但态度还是友善的。社会福利署的心理学家与姐弟俩交谈后认为,虽然他们的心情已经逐渐平息,但还没有到可以复学的阶段,需要再等双亲丧礼过后再观察。

荃湾官立中学已经在开学前安排了临床心理学家和社工到校,为15名汪绰瑶的好友设立小组工作坊,一起定了计划,协助绰瑶重返校园。

在开学典礼上,荃湾官立中学和许多学校一样,安排了一分钟默哀仪式,表达全校师生的哀思。校方也邀请了“童军知友社”的督导主任,以“生命教育”为题向全校演讲,鼓励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加强逆境自强的能力。教育心理学家和社工也出席了集会,观察学生的表现,希望能及时支援情绪有困扰的学生。

“直接认识死伤者的儿童,他们的焦虑就更大。因此需要学校提供一些纪念仪式,如追思会、悼念仪式等,让他们有渠道去悼念死者,为生者加油,把伤痛情绪转为正面力量。”刘家祖医生认为。

从劫难发生的那一刻开始,香港政府与社会所组织起来的心理辅导专业队,在第一时间介入,并迅速全方位、多层次展开行动。早在1971年,香港政府就聘请了全港第一个临床心理学家开始为市民提供服务。但最初,这种服务并不为人接受。1993年除夕,兰桂坊发生人踩人的惨剧,多人死伤,消息震撼全城,但在心理学会为市民组织的特殊事故压力解说会上,市民反应冷淡,到场的心理学家比事件中的受害者还多。如今,不幸遭遇变故的香港市民,已经离不开专业的心理辅导。

5·12大地震距今已经两年半,但造成的破坏与伤害,至今令人不堪回首。在戕害巨量的生命和财产之后,大地震也给存活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

根据中科院心理所绵阳北川心理援助工作站副站长付春胜的介绍,在重灾区北川地区,90%以上都丧失了亲人,大约有24%的人群有心理问题。其中,“孩子这一块达到30%多。老

师最初达到40%左右,干部群体这一块达到20%左右。如果对他们不实行专业的干预,他们很难从创伤抑郁中走出来。”外来的救援者也会被灾难所感染,他们的自罪倾向“明显高于儿童青少年和成人”。

心理援助者们大多都把自己和被援助者的相识比喻为“缘分”,但专业的心理援助者,会有意识地针对灾民们的特殊时期和特殊群体进行寻觅。一方面,灾区的被援助对象会经历不同的心理创伤期,而在不同的时期需要不同的援助规划、方法和手段,而像泥石流、怀孕失败的经历会令受灾者经受新的打击。另一方面,对于像学生、干部、高龄丧子家长等特殊群体,更需要更特别的关注和谨慎的援助。

专业工作者面临的工作纷繁复杂。在援助的早期,他们需要进行群体性的调查、援助,寻找重点援助的目标对象;随着时间的流逝,二次伤害的出现,以及援助失败个案的增加,幸存者们多样的人生经历、灾难遭遇和人格,就演变成援助者面前的困境。

我们在四川地震灾区从事心理危机干预,遇到的最大困难有两个:第一是组织机构多,条块分割很严重。中央政府支持很重要,但是如何落实呢?我们缺乏相应的部门来统一协调。从当时的情况看来,汶川地震后,大家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哪怕学过一点心理学都去救助,这个动机应该得到社会的肯定。但是去的人多了后,来了一批咨询师给灾民做了辅导和教育,没有扎根就走,之后又来第二批做同样的事情,灾民就开始反感了。也有人打着心理学旗号,但没有受过相关训练或足够训练,甚至给灾民的心理援助带来了负面影响。

王文忠:我刚从日本回来,他们的工作比我们系统得多,阪神大地震已经过去十五年了,他们还在跟踪,工作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经费有保障。现在,我们这里,中央对灾后危机干预很重视了,可如果各大学和研究机构没有经费,也很难作出反应。我了解到的情况是,有些心理援助团体是没钱的,目前在四川的心理工作者,能维持三年的,也就我们一家,北大、北师大逐渐撤回了,在玉树只有我们中科院心理所。

我个人的体会是,地方上的官员,对硬性指标关注多一些,灾后比如楼房、道路、医院的重建,看得见摸得着,涉及他们的政绩,而心理层面的东西,缺乏考核标准,基层政府积极性不足,这是我们工作的难点,所以,现在的中国心理援助,还停留在学术探索和民间支持的阶段,不过,我觉得任何一个事情都有一个民间先行、学术先行的过程,政府会慢慢跟进。

南都周刊:你们做危机干预,当地不配合怎么办?

王文忠:我们到了当地以后,先要给官员做工作,协助他做一些管理,得到认可后再来开展心理援助。也有不配合的情况,有的地方灾后很忙,他们不愿意接洽这事,我们就得花大力气获得他的支持。

我记得,四川地震灾后49天,按照当地风俗,和尚道士都要来,当地政府不同意,认为这是封建迷信,更重要的是,他们怕灾民聚集在一起,相互影响会导致群体性事件,但我们觉得,死者“七七”很重要,对灾民心理疏导很有意义,我们说服了当地政府就去做了。我们还组织了一些生产自救和联谊活动,学习书法和绘画,这都是有心理学原理作依据的。 南都周刊:地方政府部门可能也会组织相关人员在做,他们做的,和你们做的,有怎样的不同?

王文忠:就效果而言,区别应该不算很大,政府力求稳定、快速开展重建,我们危机干预,也期望受灾群众自立自强,目标是一样的。 灾民一方面很悲伤,另一方面他们又很需要政府赔偿,政府不愿意让专业人员介入是因为中国有个传统,叫家丑不可外扬,政府不愿意外部力量协助他们处理与民众有关的问题,他自己关起门搞来相对简单一些,因为外人来既是帮忙又是监督,甚至会觉得是牵绊。

作为灾区心理援助力量,我们去过不少地方,不是很受欢迎,这是实话。

南都周刊:与地震这样的大灾相比,像南平校园血案,受害者的心理危机是不是更容易

受忽视?

王文忠:地震、海啸等大灾难,灾民多是听天由命,因此危机干预尤其重视二次创伤的弱化,因为它涉及人群广,情况更严重,灾民一旦觉得灾难有人为因素,对政府的不满就出现了,比如说四川灾民提出追究豆腐渣工程当事人。而南平这类犯罪案件,虽然也让人们关注到了政府责任和社会不公,但有很大不同,这一类案件,二次创伤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但重大天灾往往都有二次创伤,对此,政府要做一个积极的信息发布者,而不是消极的应对者。

拿伊春空难为例,其实空难影响到的人数还是相对较少的,包括遇难者家属、幸存者、空乘人员等,但当地政府可能没有有效应对当事人家属和记者们,由此造成的二次创伤,后果更严重。

美国发生“9·11”事件当晚,纽约市市长在接受CNN访问时曾说过一番话,令人印象深刻:“这样的灾难,发生在纽约市,当然是大不幸,但不幸中的大幸是,这件事发生在世界上为此类事件已做出最好准备的城市。”

那么,假如劫难发生在这里,我们的城市,准备好了吗?

问题:根据材料,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灾难心理救援方案。400字,20分。 审题:两种情况:400字以下,对策题:4-5条即可。

500字以上,公文,计划类公文——规划、计划、方案、要点 中国灾难心理救援方案 目标:灾难的心理问题;存在不足 内容:提出的对策。4-5条。

保障措施:教育宣传引导;培养人才;成立组织;资金支持。

十五、城市转型问题(特重大城市困难资源的困难;大力发展中小城市)

9月28日,正值中新天津生态城项目奠基两周年。首届国际生态城市论坛定于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天津市滨海新区区长宗国英书面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表达了探索生态城建设的初衷。

一是当前全球气候、资源、环境等方面产生的一系列严重问题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反思现有的城市发展模式,探索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共识。 二是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的关键阶段。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如何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不再走传统的城市发展道路,更好地解决城市与环境资源的协调问题成为重要的战略考量。

三是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城市,也是探索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示范项目。其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理念能复制、目标能实行、经验能推广,为其他地区的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瞭望》专访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城市化转型就是从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城市化转向为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化、对自然干扰最小的城市化。

《瞭望》:在你看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哪些矛盾和问题?

仇保兴:我国的城镇化前一段还是比较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挑战。 第一是机动化的挑战。城市内部将会更加拥挤,而郊区则出现了一些大规模的居住组团。这与英国上世纪初出现的城市郊区大型居住区类似。但这种将居住区与工作区分开的布局会造成大量问题,包括交通能耗将会很高:白天居住区一片萧条,到了晚上工业区则变成了“鬼城”。这些问题在我国一些城市已初露端倪。我国有些专家居然提出“我国发展进入郊区化

阶段”的观点。实际上,我国绝对没有“本钱”走美国式的郊区化之路,郊区化对于中国而言是没有出路的,一定要避免。

第二是严重的能源危机。我国每由农村向城市迁入一个居民,其人均能耗就要提高三倍。因为我国大部分农村还处在传统耕作方式和循环经济中。我国的农业还不是化学农业和能源农业,还属于劳力农业。农民进城后,住宅要供热、出门要坐车、工作要耗能,能耗需求将大大增加,这成为一个非常典型的问题。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后马上就面临石油依赖的问题。我国从1993年对石油进口的零依赖,到今天近60%的石油来自进口,这种快速转换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第三是水资源危机。我国人均2200立方米,与联合国的贫水线标准相当,而且水资源分布十分不均匀。我国西南的人口约占全国五分之一,却拥有全国60%的水资源;华北地区人口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而人均水资源仅有500立方米,天津市的人均水资源只有400立方米。再加上我国的水污染情况严重,资源性缺水与水质性缺水同时存在,而且水质性缺水更为普遍和突出。城市所面临的水危机,会直接妨害我国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可以说,水危机与能源危机所造成的影响同样严重。 第四是耕地问题。我国城市的空间分布与优质耕地分布大部分是重合的。我国城市发展最快的地区是沿海地区,60%以上的中西部流动人口都涌向沿海城市。沿海的土地,在山东一年可以种一季半或者两季粮食;再往南的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一年可以种植两到三季粮食,这些地区一亩耕地的粮食产出相当于黑龙江或西北的三亩耕地。但是我国的城市密集区主要分布在这些地区。所以,我国城市的扩张与土地资源或粮食生产能力保护的矛盾非常突出。例如,成都大平原的土地非常肥沃,是战略耕地资源,但是那里的城市化进程现在也很快。

另一个是盲目把小村庄合并成大村庄。这种模式在欧洲有过教训。二战以后,欧洲有些地方合并了一些农庄,但是效果都不好。欧洲在总结这种做法后,指出村庄合并是不可行的,原因就在于村庄都是历史形成的,一个村庄的布局与农村的经济循环紧密相扣,农民的生产生活吃喝拉撒全部在周边的土地上循环利用。一旦把小村庄集中起来,就阻断了人与土地之间的循环,而一旦不循环之后生态环境的代价就会很高,农民务农的成本也会随之升高,就会出现“骑着摩托车挑粪便”的现象。 城市现在在推行循环经济,但是作为循环经济典型的农村却在“开倒车”。某国家部委领导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些地方热衷于撤村并居、搞占补平衡,搞来搞去就是看中了农民的地,把农民的地换出来增加地方收入,这是真正的目的,其他都是假的。 我们国家怕的就是数字大跃进,许多人喜欢玩数字游戏。占补平衡怎么来的?耕地增加的数字怎么来的?造林的数字怎么来的?还有撤村并居之后收入增加的数字怎么来的?都难以经得起刨根问底。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预言,21世纪对世界经济影响大的两件事:一是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二是中国的城市化。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玉庆认为,这一判断具有代表性,高科技产业将来会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而美国在这方面是领先的;同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会是一件影响世界的大事。 我觉得城市化不光是要看多少人住在城市,还要看这些人在城市生活得怎么样;也不能看多少人不在城市,如果这些人也能过上相同质量的生活,也完全可以。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句话提得非常好,城市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好,而不是说带来更多的问题。

像北京交通拥堵严重,让很多人感到难以接受。城市应该是一个提高效率的地方,但目前却适得其反。城市搞得太大了,交通拥堵,效率会更低,环境也很难搞好,再加上这些大

城市物价高、房价高,所以现在有句时髦的话叫做:“逃离北上广”。中国现在处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阶段,提高城市化的质量非常重要。不能像一些国家那样盲目扩张,造成城市病越来越突出。 《瞭望》:城市质量的提高具体应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玉庆: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内容很多。首先是就业。维持一个人在城市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要有一定的收入,就是说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第二是“居者有其屋”,有方便的生活条件,电、水、气、通讯、交通,等等。第三是有安全感,能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社会里。如果城市的犯罪率高,而且人情冷漠,这就不符合城市发展的目的。第四是受教育的情况和文化氛围,城市要能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教育、文化和体育设施。第五就是要有完备的社会保障和较好的医疗保健条件,为身体健康和养老提供一个好的保障。最后是要有好的生态环境,包括水、空气、声环境以及食品安全,等等。 《瞭望》:目前阻碍国内城市化质量提高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王玉庆:当前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如果再归纳一下,主要有几方面: 一是城市盲目扩张,土地的占用越来越多,而且使用结构不合理。土地对于中国来说是很珍贵的,凡是在城市周围,城市化进程比较快的地区,土地都比较好,是比较优质的土壤。在荒漠化地区、石漠化地区也很难发展大城市。而现在我们的城市化集约度不高,大搞开发区,很多土地闲置。而且土地使用结构不合理,比如过多建别墅;有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在开发区为企业一圈就是很大一片土地,而实际上厂房没多少,周围绿地很大,土地浪费很严重。城市化过程中如何合理地占用和使用土地,需要特别关注。 二是城市功能定位不清晰,贪大求洋。以前有报道说全国有120多个城市都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虽然我国百万人口的城市有上百个,但是都要建国际大都市,定位就有问题。 城市定位应该考虑这么几个条件:其一,自然因素。是干旱地区还是降雨量多的地区,是北方冬天需要供热地区还是南方夏季炎热的地方,城市是否临海、临江等,这都会有所不同。其二,城市资源禀赋的影响,比如城市周围是否有能源及矿产资源、森林等,以及原有的产业结构与基础。其三,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有些城市有一些独特的文化和文物,一些产业就与历史的传承密切相连。其四,城市和周边区域的关系,是省会城市还是一个区域的中心城市,或是交通枢纽等。比如国家给北京的定位是“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这个定位本来是很清楚的,但这么多年北京市的发展没有或无法完全按这个定位办,现在城市大到难以收拾了。 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滞后。过去城市的建设重视形象工程。多是看得见的、直接能够体现政绩的放在前面,比如说修马路、盖高楼,但是马路底下的污水收集管网及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设施就放到了后面。这几年由于抓节能减排,中央和地方开始重视了,这些设施的建设就加快了。但目前来讲,还有相当多的地级市没有建设污水处理厂,县城至少70%没有建设。一个城市连污水处理厂都没有,几十万人聚在那里,污水都不处理。垃圾也有类似情况,环境能好得了吗?城市化质量能好得了吗? 近几年公共交通的建设受到重视,本来城市建设初期就应该重点考虑这个问题。现在很多大城市都在加速修建地铁,如果十年前修的话要便宜得多。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与城市化是同步的急功近利的政绩观、经济至上的思想,导致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 再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能耗物耗都比较高,高消耗的建筑、大量发展小轿车,工业、生活耗煤也很多,环境污染严重。北京大气污染除了汽车多以外,也与北京一年要烧上千万吨的原煤不无关系。

生态城建设是解决城市温室气体排放高的一个很好的路径。生态城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用生态学的规律来指导建设,使人和自然能够和谐共生,这就必然对节能减排有一系列要

求。再有,作为一个高效率的系统,就必须做到能源、资源消耗低,高效利用。这些都是当前提倡低碳经济的一些基本内容。所以说低碳肯定是生态城的重要特点之一。 《瞭望》:当前要走低碳城市之路,哪些问题应重点解决?

王玉庆:当前城市所谓低碳发展,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有几个地方是要特别关注的,应该放到更突出的位置上。

第一是节能。这是中国目前低碳发展最现实可行、最有效的措施。应该说减排和节能还是两回事。如果说减排就是减二氧化碳的排放,那可能是一致的。但如果包括污染物减排的话,那么节能和减排就是两回事了。因为很多污染物的减排往往是要增加能源的消耗。比如污水处理厂要达到的标准越高,所消耗的能源越多。而且往往符合边际递增的规律。在一些重点的水污染治理点,把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从一级B提升到一级A,实际上只提升了百分之几,但是投资和运行费用就上去了,电耗也要提高很多。 第二要考虑调整城市的能源结构。比如少用一些高排放高污染的能源,尽量用一些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或清洁能源如天然气、电能等。其实城市中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已经很普及了。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面积世界第一,包括现在新搞的一些太阳能建筑,也正在逐步推广。中国在短期内还离不开煤炭,估计二十年至三十年内一次能源消费还是主要靠煤炭。我们现在提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要占到全部能源消耗的15%,那还剩下的85%呢?其中大部分依然要依赖煤炭。

低碳除了节能、新能源、煤炭的高效利用外,还涉及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所以在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比如说在交通体系建设中,交通拥堵耗时长,耗油量很大,污染排放就高了。大量地使用小汽车和公交车耗能就不一样,用汽油车和电动车耗能又不一样。还有就是建筑节能,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能耗的30%~40%。其实建筑节能,除了建筑本身的改造之外,与之相关的比如说供热系统,如果做到分户供热,分户计表,按供热量收费,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低碳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同时也需要有其他一些制度配套。

另一方面就是需要有合适的经济政策来引导和鼓励实行低碳的目标。 再有是关于公众的宣传教育,在社会上建立低碳发展的理念也很重要。我认为一要鼓励,二要进行大量的宣传教育,特别是科学普及。

“中国现阶段城市化进程面临的困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之前的政策造成的。”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社会学系主任李强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在李强看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面临五大难题。

一是如何处理户籍制度。这是城市化最核心的问题。在邻国日本,也有户口登记制度。当年日本大量人口涌入东京之后,东京规定:凡是日本公民在东京居住14天以上就可以成为东京市民。所以日本就没有所谓的农民工。其调控人口的手段完全依赖于市场手段。 观察现阶段的中国,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已经超出其自身的承载能力。“如果北京完全放开户籍限制,那我估计全国更多的人口都会涌入北京。谁不知道北京好考大学?三甲医院北京最多?但是北京接纳得了吗?”李强一连几个追问,道出了与户籍密切关联的社会保障、就业、教育等拉大了社会的不公。

李强说,从公民权利角度讲,户籍不应成为公民权利不平等的通行证,但是另一方面,城市已经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支撑如此庞大的人口。 二是与户籍密切关联的人口流动问题。在流动人口中存在两种想法,一些人不认同城市,而一些年轻人,特别是在城市出生的开始不认同农村。像北京这样需要处理上千万的流动人口就成为一大难题,长三角、珠三角这种大量人口涌入的地区,处理流动人口与当地人口的关系,其中存在着利益的问题。在接纳外来人口的同时,怎样保证不损害当地人口的利益,

李强认为这些都是很复杂,也很敏感的问题。

三是伴随城市化带来的交通、住房、垃圾等问题。城市的基本特点就是人口集中居住。中国城市人口密度相对来说比较大,以上问题就愈加凸显。李强指出,作为全国首善之区的北京,连垃圾分类都很粗略,甚至不作分类。垃圾已经成为困扰北京的难题之一。而交通、环境等问题早已显现。另外,巨型城市形成以后也带来了较大的风险,供应、防疫等都考验政府管理能力。

四是土地问题。城市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向外扩张的过程,将农田开发为城市。所以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和农村的关系,如何处理农村土地,如何做到节约化的用地等。进入新世纪,我国开始加快城市化的步伐。但是,当前又出现了过度城市化的倾向。不少地方超越条件,大张旗鼓地扩张城市,结果变成了不顾后果侵占土地。

五是拆迁问题。拆迁从国内的情况看,也是和千百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这一问题非常需要稳妥处理。如何尽可能制止暴力拆迁的问题,怎样解决拆迁户的居住问题,使得其生活水平和居住水平没有下降并且还有所提升等,都需要合理的制度安排。

李强指出,从宏观层面来看,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中央提出,到2020年建立覆盖全民的福利和保障体系。李强认为,这个体系还很难完全公平。以城市医疗保障来说,各级机关单位与事业单位走一条自己的体系,企业单位则是基本走社保。而农村则是另外一条线——新农合。

对于城乡统筹,许多城市正在试点,但依据李强的测算,如果把城市和农村做成一个体系,需要30~40年的时间。他指出,到2050年,全国劳动力中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在全国就业人口中占比不足7%。如果能降到这个比例,现在设想的城乡统筹就能实现,而现阶段,农村还是很大一个包袱,财政负担过重。“当然我们所做的预计都是按照现阶段的发展速度,稳定发展的前提下所作的推算,不包括发生重大意外的情况。”李强说。

采访中,李强提出了一个“人口巨型高密度社会”的概念。他认为,虽然未来中国会有很多小城市兴起,但是未来中国会是城市群、城市圈、城市带比较典型的社会。尽管中国发展中担心大城市会带来很多问题,但是未来的10~20年内没人能挡得住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趋势。所以中国面临的就是在人口高密度的情况下怎样管理城市。在此方面,资源较为紧缺、国土面积较为狭小的日本提供的经验有两条:第一是提高管理水平。李强说,现在我国城市管理水平还不高,很多连规划都出现错误,如在人口密集区建设污染较大的企业等。第二是提高城市居民的素质。李强认为,许多问题如果在村子里不会成为什么大问题,但是对于城市居民就可能带来较大的麻烦。城市对居民的基础素质要求较高,而中国的城市化规模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面临着使数亿人口改变生活方式的艰巨努力,所以城市化过程中要注意人口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基于中国地区差异大的国情,李强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应该是多种模式并存:小城镇、中等城市、大城市、城市群或城市带以及农村生活城市化(就地城市化)。 小城镇模式:支持此模式的人认为,小城镇是城市与农村的结合点,它将城市中的经济、文化、科技联系推向农村,促进了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小城镇,使广大农民由农村迁移到附近的集镇。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小城镇在我国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江南地区有了较大的发展。不过,小城镇有其局限性,如集约化程度低、经济效益低下、能源耗费指标较高等,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也有限。也因此,李强认为,小城镇不能是中国城市化的唯一发展模式。 中等城市模式:小城镇布局分散,城市功能不明显,城市建设无序、管理混乱,类似于一种扩大了的农村。有研究者认为,与其“撒胡椒面”似的投资于小城镇或小城市,不如将

有限的资金投放于适当数量的中等城市。中等城市人口大约在50万~80万,它既可以发挥工业生产与城市社区的聚集效应,又可以避免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人口高度密集的弊端。 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模式:对于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发展,过去人们多持批评态度,认为这种模式造成交通拥挤、能源供应不足、环境污染等问题。然而,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指出,大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也有其不可忽视的优越性。超大城市是经济活动、商业交往的中心,聚集效应带来了经济的高度繁荣。 城市群或城市带模式:除了与大城市模式具有相似性外,该模式中大城市与卫星城呼应,形成了广阔的经济增长地带,能够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我国也正在形成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集中联片的超大城市区域。

除上述四种模式外,李强认为还应该有第五种模式,即“乡村生活的城市化”。传统上的城市化是指人口聚集到少数区域,该区域内非农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传播、通讯、交通日益发达,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这样的“聚集”可以是跨区域的;同时,高技术产业、信息业已经渗透到各个产业领域,在生物技术推动下的农业已失去了传统农业的含义。因此,城市化也可以视为一种生活方式,即由城市居民所创造的一种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可以在农村得到普及。乡村生活的城市化,有可能成为我国农民未来的一种选择。也就是说,乡村仍然保留,但机械化的劳动方式、城市化的衣食住行、现代的文化生活及闲暇生活等都与城市中的生产生活方式没有本质区别。

“其实城市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能让村民改变生活方式的话,会比城市人更愉快。既享受农村的生活环境,又享受城市的生活方式,所以我称之为乡村生活城市化。改造乡村,不一定非要到城市来,也能享受城市的生活方式。”李强说。

问题:请就如何走出一条城市转型的道路,提出建议。350字,15分。 1、生态城建设 2、高质量 3、特色

4、可持续发展

十六、财政制度改革(分配公平、社会公平、包容性发展):透明公开;民生和公共事业偏斜(项目);民众监督参与财政分配。

公平——遏制非法收入、鼓励正常收入、提高一般收入水平。

深圳市民吴君亮曾向十多个中央部委和十几个城市提出查阅预算申请,因此被称为“中国申请预算公开第一人”。但是这个“第一人”均以失败告终,“预算是国家机密”一直是各方的借口。

2008年5月27日,当他终于打了一个擦边球看到深圳市政府预算,并用数码相机从封面到封底一页不漏地拍下来时,曾经“一阵狂喜”,还在多家媒体上惊呼“深圳市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个向普通公民公开政府预算的城市”。但是吴君亮不知道,在很早之前,河南省焦作市已经完完全全地向市民公开政府部门的预算了。

2008年12月24日,当吴君亮获知信息来到焦作实地考察后,感慨地说:“没想到这么一个小城市,却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做得如此出色。焦作市财政预算中对于部门预算做的非常细致,这是很了不起的。”

近年来,焦作市高度重视公共财政改革发展,把建设民生财政,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焦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认为,财政的运作模式必须建立一个“大家的钱让大家看着花”的阳光理财机制。

焦作财政一直以来有着良好的改革创新环境和传统,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预算外资金

统管和会计制度改革开始,先后进行了十多项改革,涉及到财政管理的全部核心领域。2007年以来,围绕预算透明、阳光理财,焦作财政改革从理念到内容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焦作财政制度的改革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世界银行、中国财政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等选择焦作模式进行专题研究。

今年8月26日,笔者走进焦作,亲身体验财政改革所带来的“公平正义”。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家在濮阳市的外来务工人员李安顺和妻子带着自己已经到入学年龄的儿子来到光亚学校,在向学校出示了暂住证和户口本后,很快办好了入学手续。 焦作市财政局副局长张继东说:“学校对就读的贫困农民工子女还实行减免书本费的政策。让农民工子女不仅有学上,而且上的起。”

焦作市规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方面与城市子女享受同等待遇。市财政加大教育投入,2007年以来,投资7000余万元建设人民中学,投资1800万元对市实验小学进行改造,不断提高城区学校的接收能力。2008、2009年,安排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奖励资金102万元、253.2万元,重点对解放、山阳、中站、马村以及市直接受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较多的城区学校给予奖励,支持鼓励中心城区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

让“小候鸟”不再奔波远飞,不再离亲单飞,这源于市财政局教科文科科长许冬梅一次酸楚的调查。2009年,在编制性别预算过程中,向9所学校发放900份调查表,与60多名教师、校长学生家长进行座谈,大部分风餐露宿、生活艰辛的进城务工农民,对于通过教育改变子女命运深信不疑,表示只要城市学校能够接收,自己就会省吃俭用,竭尽全力供孩子上学,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反映进城务工农民工家庭状况及对随迁子女就学的影响,这仅仅是许冬梅编制的社会性别预算中的一个小部分。但这里面,真实再现了焦作市委市政府在推进社会性别差异矛盾解决和弱势群体待遇改善中,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共政策导向和务实做法。市财政局局长申相臣表示,数字里面有政治,透过账本看民生,公共财政想人民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每一本财政预算里面,什么都要明明白白。 为了管好“政府账本”,焦作财政在编制经常性政府收支预算的同时,细化编制完成社会保障、政府债务、国有资本经营、国有土地收支、政府采购、非税收入、住房公积金和社会性别反应预算,加起来足有10本,足有一尺多厚。

笔者看到,在社会保障预算中,有各项社会保险基金、专项社会保障资金、政府公共预算安排的社会保障资金及属于社会保障性质的资金,涵盖机关事业养老保障基金和企业“五金”、就业补助、彩票公益金等众多内容,“暖心钱”让群众感到更暖心。在住房公积金预算中,反映住房公积金归集使用、业务收支、增值收益分配、委托贷款、政府住房基金收支等情况,“明白账”让群众看的更明白。大家不仅仅是能看到政府财政支出方向的“主干”,更多的是能够得到关系人民群众各个方面利益关系的“枝叶”,财政阳光透明更具实质性的内容。

张继东清楚的记得,这已经是连续第五年在全省提前完成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兑现工作了,在2006年、2007年,新华网等媒体还专门作了相关宣传报道。他也知道,这几年来,围绕补贴面积、补贴标准等问题,农民朋友的来电、来访少之又少了。

2007年,在总结以往惠农资金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焦作市对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进行了改革,将粮食直补、综合直补等12项财政补贴逐步纳入“一折通”发放管

理。自主研发使用“焦作市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涵盖全市58万农户的各项财政补贴资金对象数据库,清晰准确反映农户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帐号、补贴面积等基础信息,设计并统一使用财政补贴农民资金专用存折。 武陟县谢旗营镇财政所所长徐国利早早地拿出《焦作市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政策宣传手册》,一沓被称为粮食直补明白卡的彩页纸来给大家分发。嘴里还不忘给大家解释,“这个存折到全省各地的信用社都能取钱。去年大家种一亩地国家补助了31.78元,今年一亩地补助46.25元,多出的14.47元是国家考虑到农资价格上涨,增加了化肥、农药的补贴。” “一折通”也仅仅是焦作财政阳光透明的一小部分。在申相臣的办公室,笔者吃惊地发现这个被称为“财经沙盘”的现代化财经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简直超乎想象,里面除了惠农惠民补贴“一折通”外,还囊括了焦作全市的“账本”,从年度部门预算到各项重点支出,从全部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表到预算单位的收收支支,你可以“透视”政府的所作所为??。 今年8月26日至27日,申相臣受邀参加国家预防腐败局、香港特别行政区廉政公署、澳门特别行政区廉政公署举办的“财政预算公开与防治腐败”三地研讨会并作经验介绍。十年前,“焦作财政服务大厅”信息窗口第一次向社会公众公开了农业、教育、民政等单位的部门预算,在全国首开“中国预算公开”之先河。十年后,“焦作财政财经沙盘”财经信息在线系统联网全国和世界,社会公众能够财经沙盘轻松查询到所有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公开信息,真正做到了“财政预算公开,社会公众监督,公共治理民主,管理绩效提升”。

2008-2009年,财政部、世界银行选择河南省焦作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技术援助(TCC4)项目研究。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财政部财政科研所提供的研究成果显示:多年来焦作阳光理财为民谋利,市本级可支配财力增长了15%-20%,人均GDP、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等五项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城乡居民对于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相对比较高,评价比较好。90%的城市居民认为自己享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了明显的改善,93%的农村居民认为有所改善。

家住山阳区焦东街道六号院社区的杨女士平时经营一个理发店,每日早出晚归很少休息。昨日,两位焦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敲开了她的家门,专门上门服务为辖区居民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韩医生说,社区居民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后,社区医生会根据调查情况,对居民实施健康干预,指导居民如何用药、如何调整饮食结构。这让杨女士真是意想不到,感觉仿佛享受到“家庭医生”式的星级服务。 据市财政局社保科科长冯秉政介绍,城区居民持公共爱卫生服务卡,可享受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于60岁以上老人,社区医护人员须每半年上门随访服务一次;对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人,须一季度上门随访服务一次。 焦作市以家庭为单位发放社区公共卫生免费服务卡,一户一卡,服务卡上的金额家庭成员之间可统筹使用。2008年、2009年,市区两级财政拿出2000万元,投入到社区卫生公共服务之中。目前已向19.7万户家庭发放了服务卡。焦作市除了按照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外,还依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增加相应的补助金额,人均补助标准已达到22元。

“政府花钱买服务,居民认不认账,由大家说了算。要让群众参与进来,去打分和评判,谁的好就用谁。”申相臣说话干脆利落。焦作市成立群众参与的绩效考评组织,成员由市、区卫生和财政部门代表、公共卫生专家、社区居民代表按各占1/3的比例组成,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绩效考评。在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放《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调查表》,随机调查20位辖区居民和10位就诊病人,把居民满意度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结合平时通过网络对各中心的抽查,最终由市、区财政和卫生部门按照对社区服

务机构的综合考评结果确定财政补助总额,并将考核评价结果进行社会公示。

群众广泛参与并不仅限于此。据申相臣介绍,从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出发,焦作财政创新推进信息公开、部门申报、财政汇审、民意测评、专家论证、社会听证、人大审查、审计监督“八步走”财政信息公开流程的参与式预算。让专家学者、社会公众来参与预算决策的论证和中间磋商,这需要冒很大的风险。当然,财政部门不仅要出于公心,还要有智慧。因为如果说它是一场革命的话,首先革的是市长的命,是常务市长的命,革的是财政局长的命,然后才是各个部门主要领导??”

2010年4月21日上午9时,焦作市财政局举行了“焦作2010年农机购置财政补贴项目社会听证会”,听证代表来自农业、水利、法制、人大财经委等部门的政府官员,还有社会监督员、行风评议代表、农民代表、农机手等50余人。 听证会部分代表当场向财政局和农机局发难:钱补到了,就是惠民了吗?农民购买农机享受补贴了,就不再管了吗?农机具使用率做过实地调研吗?农民转卖了怎么办?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是市场需要?还是数字需要?是农民实际需要?还是行政任务需要?

“公共权力属于人民、公共财政服务人民,焦作财政为民理财,坚持改革创新,财尽其用,就没有什么不能公开,就没有什么自身利益需要考虑”,申相臣说。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财政部主管的《新理财》杂志首席研究员龚成钰在今年6月曾到焦作进行了一次长达30多天的深度采访,先后与100多位市民和政府官员进行交谈,连续在《新理财》杂志发表了数万字的调研报告。 他说:“焦作历时10年的公共财政改革,已经不是单纯的财政工作创新,而是发端于财政,并以财政为依托和支撑,将政府的各项职能和资源用账本、资金、资产到资本串联成一个有机完整的管理链条,渗入进了政治、经济、社会和民生的各个层面!我们看到一个民主、公平、法制的政府公共财政服务体系正在焦作成型!”

问题:请就焦作财政创新的意义展开评论,写一篇400字的短文。10分。或者根据材料,向有关领导写一篇信息参考。

公开;方便了倾斜了;为民理财。

标题;改革情况;做法;我们如何借鉴。

十七、农副产品涨价问题

近来,绿豆、大蒜、苹果,各类食品价格飞涨的消息不绝于耳。事实上,涨价不仅发生在中国,全球基本食物都在涨价。澳大利亚的《悉尼先驱晨报》30日报道称,极端天气及市场投机力量影响了全球基本食品价格,以色列的西红柿、韩国的大白菜,中国的大蒜及巴基斯坦的面包价格,都已达到史上最高。英国《卫报》引用世界银行的话说,现在粮价、菜价还不是最高的,未来两年内将达到最高点。

数据显示,过去半年来,全球小麦和玉米价格已涨了57%,大米涨了45%,糖涨了55%,大豆价格涨到过去16个月来的最高值。

路透集团旗下的杰富瑞金融公司的数据显示,最近几周内,全球肉价涨到20年来的最高值。同时,食用油价格上涨近20%、食糖上涨55%。这些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直接导致下游产业链的价格上涨,面包、蛋糕、巧克力、饼干价格纷纷上涨,有的企业采取不涨价但减量的做法来减少成本。

世界银行日前表示,肉、糖、大米、小麦等世界主要食品价格波动预计将持续5年。英国《卫报》以《物价涨到顶,可预见全球性粮食危机》为题的报道中引用世行的话说,现在粮价、菜价还不是最高的,未来两年内将达到最高点,现在就可预见到全球性粮食危机。

肯尼亚、乌干达、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巴西和菲律宾等国政府已发出警告:预计明

年将出现极端天气,而且交易商进行投机,明年可能出现粮食短缺。

设在伦敦的世界发展运动组织警告说,对冲基金、退休基金和投资银行进行的粮食投机有可能推动粮价进一步上涨。

花旗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研究部主管沈明高30日表示,近期国内农产品价格一个泡沫接一个泡沫,这是很少见的情况。目前来看,就国内农产品价格而言,流动性因素影响比重较大,更大程度上是粮食投机推动了农产品的价格波动。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与前一日相比,30日,蔬菜、鸡蛋价格以涨为主;食用油价格全部上涨;水果价格以降为主;肉类价格微幅波动;水产品、成品粮、奶类、白砂糖价格基本稳定。

这次苹果价格上涨是陕西苹果减产、生产成本增加、物价普遍上涨等多种因素所致,是市场上买卖双方反复博弈后形成的结果,短期来看尚不存在大量游资炒作。从长期来看,由于土地资源日趋稀缺,农资和人工等种植成本居高不下,农产品价格上涨应该是一个趋势。 往年这个时候,由于新苹果短时间内大量上市,价格一般处于较低水平。然而,今年苹果价格持续上扬,令很多人“没有想到”。今年62岁的烟台市兆江果业总经理于兆江告诉记者:“我干了30多年的苹果经销,从没见过像今年这么好的行情。今年苹果价格太高了,直径85毫米左右的苹果每公斤7元至7.4元,直径80毫米左右的每公斤6.4元至6.6元,75毫米左右的每公斤5.6元至5.8元,每个品级的苹果比去年同期每公斤上涨了1.6元至2元。”于兆江说。

烟台市苹果协会会长赵培策说,近年来苹果价格一路走高,果农和经销商都发了财。由于进入门槛较低,不少人纷纷改行,当起了苹果经销商。“一台磅秤两个筐,路边一站就成了经销商”是这种现象最真实的写照。

据了解,目前经销商将苹果从农民手中收购后,大部分直接进入冷库保存,其中冷风库的苹果可存放到来年6月1日前后,气调库可存放至10月1日前后。业内人士预计,今年苹果收购价格原本就高,再加上冷藏、运输等成本增加,明年苹果价格创新高几乎没有悬念。“来年苹果出库时,冷风库中的苹果在目前收购价的基础上每公斤至少加价1.2元左右、气调库至少加价1.6元左右才能保本,来年苹果价格肯定会再创新高。”宫家宾说。

去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出现了一波又一波“涨价潮”,有人认为这是游资大量介入炒作的结果。

业内人士就此认为,这次苹果价格上涨是陕西苹果减产、生产成本增加、物价普遍上涨等多种因素所致,是市场上买卖双方反复博弈后形成的结果,短期来看尚不存在大量游资炒作。

于兆江认为,今年山东苹果长势较好,产量与往年基本持平;但我国另一个苹果主产区——陕西却因气候原因减产,国内不少苹果经销商只能到山东收购苹果,从而拉高了价格。 赵培策认为,不少经销商今年到山东收购苹果,主要是市场调节,说“游资炒作”并不恰当。与大蒜等农产品不同,我国苹果产量大、产地也较为分散,要想炒作苹果需要极大资金、风险也很大。

董瑞林也认为,目前苹果市场尚不存在游资炒作。“当前正值苹果大量上市,游资想要炒作的话,应该是极力压低价格后大量收货,之后再高价出货以赚取最大利润。游资要炒作的话,也要等明年出货的时候。”

山东省社科院经济专家冯群力说,从长期来看,由于土地资源日趋稀缺,农资和人工等种植成本居高不下,农产品价格上涨应该是一个趋势。与此同时,国家也应密切关注农产品价格,防止其过快上涨影响公众日常生活,对于囤积居奇、肆意炒作农产品价格的行为坚决进行打击,将农产品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问题:请就如何客观认识农副产品涨价,谈谈意见。400字,15分。

一方面,很多是正常涨价; 另一方面,不可否认游资炒作;

我们应该做的工作:菜篮子、米袋子;解决生产、流通销售价格;打击游资炒作。

十八、五常大米问题 鼎鼎大名的黑龙江“五常香米”,绝大部分竟然是“杂牌米+香精”熏出来的,据称,1公斤香精能让10吨普通米变“香”。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原产地黑龙江五常市,多数大米加工厂都是用别的品种混搭后,再添加香精,加工出来“五常香米”,甚至稻农就已经在掺假。

东北的农产品,因为没有好的、成规模的营销,一直卖不出个好价钱。但东北人自有执着之处,比如,从哈尔滨开出的火车,一般都有一股“哈尔滨红肠”味──愣是靠着人背肩扛,“人民战争”式的推广搞出名堂来。这几年,东北大米、木耳、蘑菇等等渐渐有了名气,在北京的大超市也能看见了。只怕,这点小聪明,把这一切瞬间归零了。

位于西安市兴工西路3号的西安粮油批发交易市场,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粮油批发市场,年交易量40多万吨,其中大米交易量占八成以上。一些大米的外包装上写着“五常稻花香”、“黑龙江省五常香稻科研基地”等字样。看上去,这些大米来源于黑龙江著名的大米产地五常市,其实是加工商用杂牌米+抛光+香精制造而成的。

这条新闻你不关注还不行,因为这和每个人每天都在吃着的米饭密切相关。

谁都知道,五常大米产自黑龙江五常。由于其独特的的自然环境、悠久的种植历史及先进的生产技术,造就了五常大米清淡略甜,棉软略粘,芳香爽口,饭粒表面油光艳丽,剩饭不回生的优良品质,所以成为了大米中的精品,我家也常吃五常香米。可原来这些“五常大米”是杂牌米加抛光、加香精制造而成的,真是让人大倒胃口。

当下,食品造假已不是稀奇事,向食品中加添加剂更是很普遍的事。比如前不久有媒体报道,一盒婴儿奶粉中就有14种添加剂,一款口香糖含有16种食品添加剂,小小一支雪糕竟然含19种食品添加剂,一块蛋糕就有50多种添加剂。现在百姓餐桌上的大米中也有添加物,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从什么时起百姓的“肚子问题”已进入到了“添加”时代?

添加剂惹的祸:什么时候解决了添加剂,食品就安全:很短;吃不了商品好看;都有致癌化学。量——小白鼠。

虽然现在婴幼儿、少年、成人的食品“添加”已经成为无法绕开的弯儿,但米饭中也要“添加”,是不是太过分了?这些大米加工商之所以要在大米中添加香精,按大米加工商们的说法,就是为了让加工出来的大米闻起来更香。而在笔者看来,更是为了使杂牌米变成“五常香米”,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从而争得个好销路,卖得个好价钱,从中获取更高的利润,让自己赚个盆满钵满,这是明目张胆的造假行为。

暴利:不法商人为了牟取暴利,不顾人的安全。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规定: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的使用食品添加剂。2009年国家卫生部也专门发布公告:大米等粮食生产者不得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香精香料。然而,在这里大米加工商们用杂牌米加香精制造“五常香米”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说明这些规定在这里几乎成了一纸空文,说明相关监管部门的缺位。

监管问题。

晶莹剔透的修长外形、芬芳独特的入口滋味,使得“泰国香米”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便迅速脱颖而出。但市场上的泰国香米产地和品牌可谓五花八门。 “泰国香米那么贵,这样做也是为了节约成本,提高利润。”广州某香料公司李经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市面上的泰国香米八成以上都是通过添加香米香精而成。“大家都这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b3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