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子实验作业指导书

更新时间:2024-01-26 08: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指导书编号 序号 1 2 3 4 项目 目的 范围 依据 操作者 实验员 页数 1/6 内 容 提高检测水平,减少人为误差,保证数据公正可靠。为指导生产提供依据 适用于普通混凝土用天然砂、人工砂、混合砂的材料试验 JGJ5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准备 1) 器具准备 砂试验筛:公称直径分别为10.0mm、5.0mm、2.5mm、1.25mm、630μm、315μm、160μm的方孔筛及筛底筛盖各一只,公称直径分别为1.25mm及80μm方孔筛各一只,筛框直径为300mm或200mm,质量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GB/T6003.1)和《金属穿孔板试验筛》(GB/T6003.2)的要求 电子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烘干箱:温度控制范围(105±5℃) 容量瓶:容量500ml 电子天平:称量5Kg,感量5g 容量筒:金属制,圆柱形,内径108mm,净高109mm,筒壁厚2mm,容积1L,筒底厚度为5mm 试验筛:筛子公称直径为80um及1.25mm的方孔筛各一个 摇筛机、干燥器、浅盘、软、硬毛刷、料勺、温度计、洗料容器等 2) 材料准备 从8个不同部位取的试样取样量见表 检验项目 最少取样质量(g) 筛分析 4400 表观密度 2600 含水率 1000 含泥量 4400 泥块含量 20000 5 试验方法 1) 砂的筛分析试验 ⑴ 用于筛分析的试样,其颗粒的公称粒径不应大于10.0mm。试验前应先将来样通过公称直径为10.0mm的方孔筛,并计算筛余。称取经缩分后样品不少于550g两份,分别装入两个浅盘,在105±5℃温度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 ⑵ 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大孔在上、小孔在下)顺序

指导书编号 序号 5 项目 试验方法 操作者 实验员 页数 2/6 内 容 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公称直径为5.00mm的方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筛分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由大到小的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是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只筛,并和下一只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依次进行,直至所有的筛全部筛完为止(当试样含泥量超过5%时,应先将试样水洗,然后烘干至恒重,再进行筛分;无摇筛机时,可改用手筛) ⑶ 试样在各只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下式中的量: mr = A √ˉd / 300 式中 mr—在某一筛上的剩余量(g); d—筛孔边长(mm); A—筛的面积(mm2)。 否则应将该筛的筛余试样分成两份或数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筛余量 ⑷ 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的剩余量之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相差不得超过1% ⑸ 计算分计筛余(各筛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计算累计筛余(该筛的分计筛余与大于该筛的各筛上的分计筛余之和)精确至0.1%;根据各筛两次试验累计筛余的平均值,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精确至1% ⑹ 砂的细度模数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 μf = [(β2+β3+β4+β5+β6)-5β1] /(100-β1) 式中 μf —砂的细度模数; β1、β2、β3、β4、β5、β6—分别为公称直径5.0mm、2.5mm、1.25mm、630μm、315μm、160μm的方孔筛上的累计筛余。 以上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精确至0.1;当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至差大于0.20时,应重新取试样进行试验 2) 砂的表观密度试验(标准法) ⑴ 经缩分后不少于650g的样品装入浅盘,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

指导书编号 序号 5 项目 试验方法 操作者 实验员 页数 3/6 内 容 中烘干到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⑵ 称取烘干的试样300g(mo)装入盛有半瓶冷开水的容量瓶中 ⑶ 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然后用滴管加水至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容量瓶外壁的水分,称其质量(m) ⑷ 倒出容量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壁洗净,再向瓶内加入与上部水温相差不超过2℃的冷开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容量瓶外壁水分秤质量(m2) ⑸ 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在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从试样加水静止的最后2h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差不超过2℃ ⑹ 表观密度计算,精确至10kg/m3 ρ=〔m0 /(m0 +m2-m1)-at〕×1000 ρ——表观密度(kg/m3) m0——式样的烘干质量(g) m1——试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m2————水及溶量瓶的总质量(g) at——水温对砂的表观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 修正系数 水温℃ at 水温℃ at 15 0.002 22 0.006 16 0.003 23 0.006 17 .0003 24 0.007 18 0.004 25 0.008 19 0.004 20 0.005 21 0.005 ⑺ 以两次实验结果的算式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当两次结果之差大于20kg时,一个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3) 砂的含水率实验(标准法) ⑴ 由密封的样品中取各重约500g的试样两份,分别放入已知质量的干燥容器(m1)中称重,记下每盘试样与容器的总重(m2)。将容器连同试样放入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量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的总

指导书编号 序号 5 项目 试验方法 操作者 实验员 页数 4/6 内 容 质量(m3) ⑵ 砂的含水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ωwc = (m2 - m3) / (m3 - m1)x 100 式中 ωwc—砂的含水率(%) m1—容器质量(g) m2—未烘干的试样与容器的总质量(g) m3—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的总质量(g) 以上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4) 砂的含泥量试验(标准法) ⑴ 样品缩分至11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称取各为400g(m0)的试样两份备用 ⑵ 取烘干的试样一份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150mm,充分拌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或溶于水中。缓缓地将混浊液倒入公称直径为1.25mm、80μm的方孔套筛(1.25mm筛放置于上面)上,滤去小于80μ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避免砂粒丢失。再次加水与容器中,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容器内洗出的水清澈为止。用水淋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80μ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80μ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剩余的颗粒和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来冷却至室温后,称试样的质量(m1) ⑶ 砂的含泥量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ωc = (m0 – m1) / m0 x 100 式中 ωc—砂的含泥量(%); m0—试验前的烘干试样质量(g) m1—试验后的烘干试样质量(g) 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当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5%时,应重新取试样进行试验

指导书编号 序号 5 项目 试验方法 操作者 实验员 页数 5/6 内 容 5) 砂的泥块含量试验 ⑴ 将样品缩分至50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用公称直径为1.25mm的方孔筛筛分,取筛上的砂不少于400g分为两份备用。特细砂按实际筛分量 ⑵ 称取试样约200g(m1)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150mm,充分拌匀后,浸泡24h,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公称直径为630μm的方孔套筛上,用水淘洗,直至水清澈为止。保留下来的试样应小心地从筛里取出,装入水平浅盘后,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后称重(m2) ⑶ 砂的泥块含量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ωc,L = (m1 – m2) / m1 x 100 式中 ωc,L—泥块含量(%) m1—试验前的干燥试样质量(g) m2—试验后的干燥试样质量(g) 以两次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6 验收检验标准 1) 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μf 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级,区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粗砂:μf = 3.7~3.1 中砂:μf =3.0~2.3 细砂:μf =2.2~1.6 特细砂:μf =1.5~0.7 2) 天然砂中含泥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砂中含泥量 混凝土强度等级 含泥量(按质量计,%) ≥C60 ≤2.0 C55~C30 ≤3.0 ≤C25 ≤5.0 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小于或等于C25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应不大于3.0% 3) 砂的泥块含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指导书编号 序号 6 项目 验收检验标准 操作者 实验员 页数 6/6 内 容 砂的泥块含量 混凝土强度等级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C60 ≤0.5 C55~C30 ≤1.0 ≤C25 ≤2.0 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小于或等于C25混凝土用砂,其泥块含量应不大于1.0% 4) 砂筛应采用方孔筛。砂的公称粒径、砂筛筛孔的公称直径与方孔筛筛孔边长应符合下表规定: 砂的公称粒径、砂筛的公称直径与方孔筛筛孔边长 砂的公称粒径 5.00mm 2.50mm 1.25mm 630μm 315μm 160μm 80μm 砂筛筛孔的公称直径 5.00mm 2.50mm 1.25mm 630μm 315μm 160μm 80μm 方孔筛筛孔边长 4.75mm 2.36mm 1.18mm 600μm 300μm 150μm 75μm 砂(除特细砂外)按公称直径630μm筛孔的累积筛余量(以质量百分率,下同)分成三个级配区。其颗粒级配应处于下表中的某一区内。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下表中的累积筛余相比,除公称粒径为5.00mm和630μm外,允许稍有超出分界线,但总量百分率不应大于5%。 当天然砂颗粒级配不符合下表中的要求时,已采取相应技术措施,经试验证明能确保混凝土质量,方可使用。 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Ⅱ区砂。当采用Ⅰ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当采用Ⅲ区砂时,应适当降低砂率

指导书编号 序号 6 项目 验收检验标准 操作者 实验员 页数 内 容 砂的颗粒级配区 径 5.0mm 2.5mm 1.25mm 630um 315um 160um 混凝土强度等级 含泥量(按质量计﹪)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Ⅰ区 Ⅱ区 Ⅲ区 10-0 35-5 65-35 85-71 95-80 100-90 ≥C60 ≤2.0 10-0 25-0 50-10 70-41 92-70 100-90 C55-C30 ≤3.0 10-0 15-0 25-0 40-16 85-55 100-90 ≤C25 ≤5.0 ≤0.5 ≤1.0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az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