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定稿 2011.5.20)
更新时间:2024-04-21 14: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上海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商丘市人民政府文件
商政?2011?66号
商丘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商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商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于2011年2月14日经商丘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五月三十日
-1-
商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序 言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商丘在中部崛起、中原经济区建设格局下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编制和实施?商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本?纲要?根据?中共商丘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商发?2010?19号)和?中共商丘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的实施意见?(商发?2011?3号)编制,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实现商丘持续较快发展 积极应对世界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十一五”时期,是商
-2 -
丘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在加速城镇化、工业化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二五”时期,要抢抓中部崛起、中原崛起的战略机遇,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实现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节 “十一五”时期商丘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十一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紧紧围绕“经济强市、文化名市、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建设,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开放强市、民营富市、人才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稳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发展趋势和发展气势,商丘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一是国民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初步预计:全市生产总值2010年完成1146.5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提前一年实现突破千亿元大关,“十一五”年均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9.5亿元,年均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532.6亿元,年均增长14.2%(工业增加值464.5亿元,年均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314.4亿元,年均增长13.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3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21%。
-3-
二是产业结构得到新优化。“十一五”末,一、二、三产业比重预计为26.1∶46.5∶27.4,三次产业比重依次由二一三调整为二三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3.9%,比2005年提高7.6个百分点。
农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一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国家粮食核心区地位进一步确立。2010年粮食总产量123亿斤,连续5年稳定在百亿斤以上,居全省第三位,占全省总产量的1/9,荣获“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巩固了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地位,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二是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优质小麦种植面积700万亩,占全部小麦种植面积的80%。全市发展现代农业种植小区80个,总面积150多万亩。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464个、规模养殖场4200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37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46家、市级188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586家。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实施了吴屯和石庄水库除险加固、三义寨引黄灌区节水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农田林网改造、农村沼气、农村机井通电等项目工程,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机械化快速健康发展,“十一五”末,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123.2万千瓦,居全省第二位,比2005年增加181.2万千瓦,年均增长3.6%;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3%,比2005
-4 -
年提高23个百分点,年均增长4.6%。四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和中心村规划全部完成。实施了以农村道路、农村电网、通信网络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103个省级、市级示范村建设进展顺利,涌现出了永城芒山雨亭社区、民权龙塘吴堂村、宁陵阳驿后陈村等一批先进典型。
工业立市得到新提升。一是实施工业立市战略促进工业规模快速增长。“十一五”末,全市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6%,五年提高8.1个百分点。二是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初见成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5年的334家增加到735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110.2亿元增长到359.6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05年的60.85%提高到77.4%。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由68家增加到224家。三是六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全市能源工业、食品工业、冶金建材工业、加工制造工业、纺织服装工业、医药化工工业六大支柱产业,2010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07亿元,比2005年增长167.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5.4%。四是产业集聚区建设强势推进。编制完成了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及控制详细规划,切实加强规划引导,促进要素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区域集中,特色产业带、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区正在形成。全市11个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53.38平方公里。201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55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300亿元,完成基础设施50.55亿元,建设标
-5-
准厂房294.4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186家,完成主营收入650亿元以上,从业人员达到21万人。
服务业发展呈现新气象。一是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201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0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8.3%。商品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全市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360个,其中专业市场155个,集贸市场205个,年交易总额408亿元。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综合规模居全国第三位,年交易额100亿元。光彩大市场、中原车城、中意建材等一大批规模大、辐射广、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化市场建成投入使用。连锁超市、专卖店、大型商场等新型业态竞相发展,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良好。二是现代物流业逐步发展。2010年全市物流企业达到389家,实现产值242亿元。豫东综合物流集聚区被定为省服务业特色园区,物流配送中心蓬勃发展,粮食物流成效明显,冷链物流快步兴起。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一是区域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显现。“十一五”期间,商丘先后荣获了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中国魅力城市200强、中国最佳投资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围绕各种创建活动,加快城市交通、供水、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教育、卫生、文化等服务设施建设,城市功能和城市品位大幅提升。2010年底,商丘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98平方公里,人口接近100万人,绿化覆盖率达到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平方米。通过继续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城市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二是城乡
-6 -
一体化步伐加快。以县城、乡镇为基础,启动了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促进城镇产业发展,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0年底,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322平方公里,城镇总人口达到313万人,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37.8%,5年提高11.2个百分点。
投资拉动实现新突破。“十一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766亿元,年均增长29.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227亿元,年均增长29.9%。一是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推进机制,实行目标考核,扎实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年”和“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实施“3323”项目促进计划。“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安排重点项目897个,总投资236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643亿元,建成重点项目616个。重点项目建设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快速增长。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取得明显成绩。抢抓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机遇,加大向国家和省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十一五”累计争取项目3511个,争取资金58.5亿元,拉动投资135亿元。三是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薛湖煤矿年产120万吨、新桥煤矿年产120万吨、甲醇年产50万吨、民权电厂2×60万千瓦机组、500千伏庄周输变电站、商周高速公路、商亳高速公路、商荷高速公路等一大批生产性和基础设施项目竣工投入运营;郑煤集团12万吨醇醚、河南煤化集团20万吨乙二醇、40万吨醋酸和1000吨碳纤维、神火集团1×60万千瓦机组等重大项目提前开工建设;郑
-7-
徐客运专线、商丘军民合用机场等重大项目已经具备开工建设条件;中石油河南石化千万吨炼油厂项目积极推进前期工作。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一是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重大改革取得新的突破。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战略重组,神火集团与商电铝业集团资源整合、三合化工与郑煤集团合作以及海泰公司与冰熊冷藏车、振华玻璃厂与中建材、民权葡萄酒厂与浙江九鼎集团等联合重组,实现了优势互补、共赢发展。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大幅缩减。金融体制改革,完成了城信社转制为城市商业银行。投资体制改革,下放管理权限,实行了新的核准、备案机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了?实施方案?阶段性目标。二是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先后与中石油、中建材集团、国药集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沃尔玛、红星美凯龙、香雪海等一大批知名企业落户商丘。三是外资外经快速增长。“十一五”时期,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完成3.8亿美元,年均增长12%;外贸进出口累计达到15亿美元,年均增长13%。2010年,全市劳务输出总人数达到220万人,劳务收入140亿元。
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一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商丘市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四个县(市区)被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加大科技投入,积极申请专利技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了传统产业创新能力。全市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
-8 -
省级研发中心22家,其中企业技术中心1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二是文化名市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打造商文化、火文化等文化品牌,成功举办三届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商丘被誉为“三商之源”、“华商之都”。商丘演艺集团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和第三批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民权王公庄画虎村被命名为全国首批“生态文化村”。 文化馆、图书馆等馆所建设进一步加强。三是教育、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全市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全部实现“两基”目标,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9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9%;各类职业教育学习培训人员达到80多万人次;华豫学院转设为独立设臵民办本科院校、商丘职业科技学院专升本为商丘工学院,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4万人,高等院校达到6所,居全省第四位。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城市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框架初步形成。县乡村公共卫生服务网逐步完善。四是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十一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8%以下。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十一五”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41.7万人,年均增长16%,超过了“十一五”年均增长2%的指标。在全省率先把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农村低保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40.3%。虞城县、梁园区、睢阳区被纳入国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2010
-9-
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78元,年均增长12.4%,高于“十一五”计划目标4.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74元,年均增长14.9%,高于“十一五”计划目标7.9个百分点。
生态建设得到新提高。一是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围绕“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采取淘汰落后产能、电厂上大压小等措施,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区域、行业的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和节能重点工程建设。2010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累计下降19%;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率达到90%。清洁生产得到进一步改善,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圆满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二是林业生态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快林业生态工程和林业产业工程建设,促进了林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2010年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8.6%,“十一五”增长5个百分点。三是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绩。保持了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断面状况逐年提高,地下水饮用水源水质保持稳定,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逐步改善,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4%。全民环境意识进一步提高。
总体上看,“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发展总体持续、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是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更多的五年。经过五年的发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更高的平台上,进入了加速发展、蓄势崛起的新阶段。
- -10
专栏1 “十一五”规划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指标属性 指 标 名 称 “十一五” 规划 “十一五”完成 目标 情况 递增 递增 2010年 2010年 % % 77.5 580 350 33.2 3.87 2.26 省平均水平 11600 3300 6.5以下 2 10 10 30 13以上 20 15 14.9 13 20 8 7 -5 1146.5 73.9 845.66 累计2766 400 43 1.35 累计15 1.04 累计3.8 37.8 14178 4674 92 4.77 28.6 12 29.3 18.3 21 13 12 12.1 13.8 累计 -19 累计 -16.7 累计 -24.3 1 生产总值(亿元) 2 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预期性指标 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5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6 外贸进出口总额(亿元美元) 7 实际利用外资(亿元美元) 8 城镇化率(%) 9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1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1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约束13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煤) 性指14 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 (%) 标 15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 16 林木覆盖率(%) 12 人口自然增长率(‰) 注: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规划目标为2005年价格,2010年数字为当年价,年均增速按可比价格计算。 第二节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增长动力较
-11-
大与调整压力加大并存、产业转移加快与竞争态势加剧并存、自身优势凸显与瓶颈约束趋紧并存。综合判断,我市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定增长,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从自身看:“十二五”是促进商丘科学发展、较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综合分析我市外部和内部发展环境,有着诸多发展条件和机遇。一是商丘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新阶段。从2001年到2010年我市城镇化率由16%上升到了37.8%,9年增加21.8个百分点。2010年预计,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6.5%,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6%,五年增加8.1个百分点。这些都为我市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二是中部崛起战略是商丘实现较快发展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规划?,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商丘是中部崛起“两纵两横”产业带节点城市,有利于
- -12
我市争取国家资金、项目支持,加快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打造交通物流商贸中心城市,全面促进商丘较快发展。三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建设中原经济区,一方面将会得到国家宏观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将成为中部地区以及全国重要经济增长极。另一方面,整合区内资源优势,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将会加速与其它经济区的战略联合与合作,增强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再一方面,中原经济区将有助于打破行政区划阻隔,形成区域内各地市之间的互联互通,为以商丘为核心打造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重要战略支点创造了条件。商丘是中原经济区主体区重要支点城市,在经济区中处于重要地位,争当中原经济区的“先锋官”和“排头兵”,努力打造中原经济区的先行示范区和重要增长极,将加速商丘率先发展和快速发展。四是产业由沿海向内陆地区、由一二线城市向三线城市的转移在加快。商丘处于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的过渡地带,是中原经济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最佳区域城市之一。国内外大环境有利于我市抓住沿海地区及一二线城市投资成本过高、企业用地紧张、劳动力紧缺、产业转移势在必行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我市电力充足、人力和农矿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承接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的产业转移;有利于我市重点企业积极与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央企等大型企业集团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提高市场竞争力。五是商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十一五”时期,先后建成投产重点工业能源项目176个,总投资352
-13-
亿元,已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中石油河南石化千万吨炼油厂项目前期工作正在强力推进将给商丘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发展机遇;完成了土地规划修编,土地制约因素影响减弱,对加速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全市11个省定产业集聚区规划编制完成,各项优惠政策得到落实,建设和发展步伐将大大加快。招大引强,招商引资取得积极成效。这些为我们缩小同先进地区差距、实现经济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临的突出矛盾和挑战。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发展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艰巨性。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十二五”发展的主战略。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商丘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但是,商丘经济基础差、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各项主要发展指标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必须挑战自我,加速发展、跨越发展。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比较低,管理经营粗放是长期制约我市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资源约束加大,特别是节能降耗、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已成为发展的“硬约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今后长时期面临的挑战。三是增加经济总量与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增加经济总量、提高收入水平是促进商丘较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
- -14
的硬支撑。提升外需对经济的增长短期内难度很大,形成消费主导作用仍需较长时间,变主要依靠投资拉动为“三驾马车”协同拉动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更多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愿望,任务繁重而艰巨。四是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提升的难度。进一步提升我市经济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必须加快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加速推进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转变,我市短期内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和进一步提高生产力转化水平还需要付出大量艰巨的努力。五是区域发展竞争的压力。商丘在中部地区崛起和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特别是我市周边城市都在抢抓机遇、采取措施、竞相发展,吸引聚集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如何抢占经济制高点,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核心作用,率先发展的压力更大。
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和更为艰巨的发展改革任务,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增强忧患意识和攻坚意识,要准确把握形势,发挥自身优势,坚持“四个重在”,破解“四道难题”,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开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三节 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中共商丘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
-15-
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为中心任务,按照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总体战略部署,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实践要领,扭住发展不放松,着力扩大内需,着力调整结构,着力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实现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贯彻上述指导思想,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实现商丘持续较快发展的根本要求。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市一切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要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用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使速度和质量相统一、结构和效益相协调,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实现商丘持续较快发展的必由之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更高要求,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地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道路,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条,
- -16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提高集约水平,坚持提高经济效益、发展规模经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切实做到在发展中调整、在发展中提升、在发展中转变、在发展中增效,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以富民强市为中心任务,是实现商丘持续较快发展的本质体现。必须坚持富民优先、强市为要,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让广大人民享受更多改革开放的成果,大幅度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要把工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臵,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劳动创造,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形成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实现富民与强市的有机统一。
——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总体战略,为实现商丘持续较快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机遇。商丘地处豫鲁苏皖四省交界,是河南距出海口最近的城市,具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要积极与郑汴核心城市相呼应、与周边省市相连接,主动融入沿海开放型经济体系,通过交通互连、产业互补、市场互通、信息互用、文化互融、人才互动,加强区域协作,促进共同发展,加快建成豫鲁苏皖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粮食核心区重要生产基地、新兴工业基地和全国商贸物流集散基地,着力打造中原经济区战略支撑点、东部增
-17-
长极,在建设中原经济区过程中增强自身经济实力,提升辐射带动能力。
专栏2 商丘新时期发展战略思路 ▲ 战略定位:“一个中心一个枢纽三个基地”:即豫鲁苏皖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粮食核心区重要生产基地、新兴工业基地和全国商贸物流集散基地。 ▲ 战略目标:“两高一低一提升”:即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豫鲁苏皖四省周边地区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提升在淮海经济协作区中的地位,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发展途径: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新路子。 ▲ 基本任务:建设大交通,发展大流通,搭建大平台,培育大产业,实施大战略,优化大环境,构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新格局。 ▲ 保障措施: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加强环境保护、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大人才开发、保障改善民生。 第四节 商丘发展战略定位
我市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在中原经济区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形成了化工、电解铝及铝深加工、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四大主导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优势;是人口和农业大市,文化旅游资源众多,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是“三商之源”、“华商之都”,具有厚重的人文优势。综合分析商丘的这些优势和面临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扩大内需、产业转移及中原经济区建设等各种难得机遇。商丘的战略定位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一个
- -18
枢纽三个基地”,形成中原经济区战略支撑点和东部增长极。
——一个中心即区域性中心城市。按照全省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的总体部署,把商丘建设成与郑汴核心城市相呼应、与周边省市相连接的豫鲁苏皖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一个枢纽即中原经济区综合交通枢纽。以建设商丘客运枢纽站为重点,完善高速公路网络,提升干线公路等级,积极发展航空和水运,加快构建以铁路网、公路网、机场和内河航运为骨架的综合交通体系,尽快形成中原经济区综合交通枢纽。
——三个基地即国家重要粮食核心区生产基地、新兴工业基地和全国商贸物流集散基地。切实承担保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围绕加快国家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建设,把商丘打造成国家重要粮食核心区生产基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商丘打造成新兴工业基地;发展壮大各类市场,增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吸纳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把商丘打造成立足本市、面向周边、连接全国的现代商贸物流集散基地。
第五节 商丘发展战略导向
坚持开放带动,全面提升;工业突破,集聚发展;城镇引领,统筹推进。
一是加快持续发展。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一切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持续快速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旋律。
-19-
二是加快转型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牢牢把握加快经济转型、促进又好又快发展这条主线,在发展中促调整,在调整中谋发展。
三是加快创新发展。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推动力,实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有机结合,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
四是加快改革发展。改革促发展、改革促转变、改革促增效,加快各个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五是加快开放发展。坚持开放带动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以大招商促进大跨越。立足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开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六是加快绿色发展。强化全社会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加强节能减排、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七是加快和谐发展。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大力促进就业,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供给和保障能力,努力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全面加强平安商丘建设,确保社会安定和谐。
第六节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今后五年我市要围绕“两高一低一提升”的总体发展目标,
- -20
即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豫鲁苏皖四省周边地区(开封、周口、菏泽、徐州、宿州、淮北、亳州)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提升在淮海经济协作区中的地位,力争实现经济总量比“十一五”翻一番。主要体现在:
经济总量质量明显提高。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二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产业、需求、城乡、要素结构调整取得突破,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三化”协调格局明显优化。基本建成生态高效的现代城镇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新型工业化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经济发展由资源依赖型、投资拉动型向以创新驱动型和消费、投资拉动型转变,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进程明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要素市场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与周边省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区域协作全面加强,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水平大幅度提升。
人民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进一步缩小。教育科技文化发达,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21-
和谐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平安商丘建设成效明显,群众安全感显著增强,公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奋斗,到2015年,主要人均经济指标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吸纳聚集与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明显加快,综合经济实力在淮海经济协作区中的位次明显前移,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显著提高,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预期指标为:
——全市生产总值力争再翻一番,达到2300亿元,年均增长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2015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6700元,比2010年增加12900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8∶53∶29,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2%,增加8.1个百分点。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7100亿元,年均增长1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05亿元,年均增长15%。 ——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20%。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83亿元,年均增长14%。 ——城镇化率达到47%左右,比“十一五”末增加9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00元,年均分别均增长9%和10%。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 -22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6%、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
第二章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主要支撑,坚持发挥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相结合、做大总量与优化结构相结合、增创制造业新优势与促进服务业大发展相结合,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强化产业集聚区载体功能,加快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和品牌,做强做大战略支撑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倾力打造新兴工业基地
继续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战略支撑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构建优势突出、特色明显、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新兴工业基地。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传统产业仍将是商丘经济发展的主体。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围绕提升传统产业,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为基础,推广应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
-23-
及先进适用技术,推进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拉长产业链条,加速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提升。重点加快推进食品、建材、纺织等资源型企业向精深加工发展,推动相关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品竞争力。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加快培育重点产业和骨干企业,重点壮大化工、电解铝及铝精深加工、机械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四大战略支撑产业。化工产业:重点发展煤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以永煤集团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煤制烯烃化工产业链和下游深加工产品,加快永煤集团40万吨醋酸、20万吨乙二醇项目建设进度;石油化工,努力争取建设中石油商丘千万吨炼油厂项目,建设“炼化一体化”石化基地,发展炼油及配套后加工和精细化工产品。电解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电解铝加工,要围绕优质化、差异化、规模化,积极引进战略合作者,加强与美铝集团的合作,加快延伸铝精深加工链。重点生产铝板带及铝箔、铝型材、铝合金、铝铸件四大系列产品。规划期内,全市电解铝转化能力达到80%以上。机械制造产业:提升制造业规模,突出发展轻工机械,重点发展制冷(制冷汽车)及专用车辆、家用电器、电动车及自行车、汽车配件等系列产品。围绕打造中国制冷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以建立中国主要的冷链制造和物流基地及建立河南白色家电基地为主线,在民权产业集聚区和开发区逐步形成制冷配件、制冷研发、冷链物流、制冷人才培训等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到
- -24
2015年,全市冷藏车和专用车达到3万辆,自行车、电动车和摩托车达到300万辆,各种冷柜、冰箱、空调和洗衣机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台。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重点发展食品、纺织、服装加工业。食品加工业,加快推进食品冷链物流和国家核心主食工业集聚区建设,实施优质粮食全链条产业工程,形成涵盖生产基地、粮食收储、粮食加工、食品加工、物流销售、循环利用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重点发展面粉加工及面制品、速冻食品和焙烤食品等。发展畜产品加工,大力发展液态乳制品和婴儿奶粉、冷鲜细分割肉、调理半成品肉、熟肉制品等主导产品,积极开发新型高端肉制品,扩大优质乳品和蛋品的生产加工规模。规划期生产能力,小麦粉600万吨,乳制品40万吨、速冻食品100万吨,冷鲜肉50万吨。纺织服装加工业,依托原料优势和传统产业基础,大力拓展优质纺纱、织布、印染和服装生产加工能力,提高高支纱、精梳纱、无结头纱的生产规模,重点发展针织内衣、高档布料、家纺产品和休闲服装等。规划期纺纱能力达到300万锭,休闲、针织内衣各类服装达到2亿件(套)。
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重点推进战略重组和产业整合,依托煤炭、电力等优势产业,加强与央企及国内外优势企业的战略合作,促进市内骨干企业加强联合重组,形成一批行业地位突出的大型企业集团,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力培育知名品牌,引导优势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市
-25-
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进一步提高标准化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提升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形成一批先导性、带动性强的新兴产业,进一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力争到201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的比重达到10%以上。生物产业,围绕国药集团等企业生产建设,做大做强生物医药、生物育种和生物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围绕传统产业升级,积极开发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促进秸秆能源综合利用、生物柴油等生物质能源的规模化发展。新材料产业,围绕碳纤维开发自行车、渔具、网球拍等高性能轻质材料用品,围绕金刚石微粉生产切削、研磨等超硬材料产品。电子信息产业,围绕新型网络设施建设,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快速壮大新一代消费电子、应用电子、半导体照明等生产规模,提升主导产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节能环保产业,围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三大重点领域,大力发展节能环保设备、产品以及节能环保服务。
专栏3 十大工业产业升级示范工程 - -26
▲ 永煤煤化工工程 ▲ 神火煤电铝工程 ▲ 淮海铸造业工程 ▲ 科迪食品制造业工程 ▲ 虞城量具制造业工程 ▲ 商丘铝及铝精深加工工程 ▲ 睢阳区纺织及针织内衣工程 ▲ 商丘制冷工业工程 ▲ 柘城县金刚石微粉加工业工程 ▲ 开发区电动车制造业工程 第二节 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
产业集聚区是招商引资平台,新型工业化载体,城镇化助推器和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坚持规划引领、基础先行、项目支撑、政策驱动、改革创新、提升水平,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进全市产业集聚区发展框架的形成,实现基础功能更加完善、综合承载能力较强、产业特色和集聚效应明显、经营效益有较大幅度提升。到2015年,全市11个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到90平方公里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8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销售收入年均增长40%以上,其中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集聚区全部工业的8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100%,企业全部实行清洁生产。
严格规划实施。按照“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带动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总
-27-
要求和产城一体、产城融合的原则,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实现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三规合一”、精准对接。坚持工业项目一律入驻产业集聚区,在产业集聚区以外,工业用地除扩展型项目以外,原则不再供应土地。根据产业优势,优化资源空间配臵,明确产业定位,合理规划布局,努力打造主导产业突出、发展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集聚区。
全面提升完善承载功能。进一步推动要素资源集中配臵,完善投融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和土地整理储备平台,着力提高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支撑和集聚发展四大保障能力。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市场化运作、社会化参与、多元化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机制,以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区为重点,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着力加快道路、供排水和污水管网、供电、供热、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标准化厂房、产品研发、技术检测、信息网络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生产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强融资平台建设,壮大融资平台资产规模,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推广采用BT、BOT等模式,扩大对产业集聚区投资,进一步提升承载能力,不断满足产业发展和项目落地需要。
加快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积极承接集群式或链式产业转移,以形成产业集群和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开展集群招商、产业链招商,引进上下游产品和配套企业。加快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加快主导产业及关联配套项目向产业集聚区集中,
- -28
做大主导产业规模,形成集群集聚效应。依据我市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围绕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终端消费品及现代物流为重点,瞄准大基地、大项目、大产业、大企业,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500强企业、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对接,力争“十二五”期间引进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进一步形成壮大家电制冷、机械装备制造、五金电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医药化工、铝深加工、金刚石微粉及制品、新材料、新能源等各产业集聚区特色产业集群,促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主导产业的支撑能力。
提高节约集约发展水平。按照“节约、集约、循环、生态”的发展理念,提高土地投资强度,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提供示范。严格执行省、市确定的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等集约用地指标,加快多层特别是三层及以上标准厂房建设,对投资强度过低、长期闲臵浪费的土地依法收回。积极引进低碳、环保、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严格控制违反国家产业政策、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及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产能过剩项目入驻产业集聚区。
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推动产城整合,形成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格局,积极推动产业集聚区与城市的功能互补,实现产业集聚区的经济功能与城市的综合承载功能相互对接。以产业的集聚发展促进就业岗位的增加,为城市发展提供就业条件和产业支撑。以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为产业发
-29-
展和人口集中创造生活条件,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互动发展的格局。全面完成集聚区内的村庄搬迁和社区化改造,力争2013年集聚区农业人口全部转为城镇居民,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
专栏4 商丘市省定11个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 ▲ 商丘市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机电装备制造、新材料制造。 ▲ 豫东综合物流集聚区:农副产品物流、医药物流。 ▲ 商丘市梁园产业集聚区:食品医药、铝产品加工。 ▲ 商丘市睢阳产业集聚区:纺织服装、化工。 ▲ 永城产业集聚区:煤化工、铝精深加工、装备制造。 ▲ 民权县产业集聚区:制冷机械制造、食品加工。 ▲ 夏邑县产业集聚区:纺织服装、农副产品精深加工。 ▲ 虞城县产业集聚区:五金电子、纺织服装。 ▲ 柘城县产业集聚区:金刚石制品、纺织服装。 ▲ 宁陵县产业集聚区:农副产品加工、金属制品加工及设备。 ▲ 睢县产业集聚区:食品冷链物流、纸制品加工、机械制造加工。 第三节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发挥商丘交通区位优势,以龙头企业、特色园区、专业市场为重点,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促进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发展,促进服务业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水平提升,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和服务业人员在全社会从业人员中的比重。
建设国内区域现代物流中心。以建设全国商贸集散基地为目
- -30
标,发挥区位、交通、资源优势,构筑以陆上交通枢纽为主的货物运输平台,以物流园区为主的企业发展平台,以商品批发市场为主的商品销售平台,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服务平台。提高要素配臵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物流总体规划,加快规划建设豫东综合物流集聚区。努力争取将我市建设成为国家级战略储备中心,积极筹建商丘陆港口岸,构筑功能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发展壮大食品冷链物流、邮政物流、烟草物流等行业物流以及农村物流建设,逐步建立市县乡物流配送体系,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发展第三方物流。通过联合、重组和改造,推动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通过规划引导和规范管理,推动连锁经营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展。加快物流专业市场建设,改造、提升、发展一批综合交易市场和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改造升级商丘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原汽车城等专业市场,繁荣光彩大市场、中意建材等专业市场,加快商丘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建设的步伐。
积极拓展金融服务业。壮大现有金融机构,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发展金融租赁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增加金融产品种类,拓展金融服务业务范围,推广使用现代金融工具。进一步落实扩大债券发行规模有关政策,继续实施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工程,支持企业扩大直接融资。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加快
-31-
诚信体系建设,改善社会信用环境。
推动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要求,遵循复合型、紧凑型、生态型城市建设理念,加快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旧城区改造,推动住宅、商业和工业地产全面发展。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优化住房供给结构,完善保障性住房供应制度,加大对廉租房、公租房的供地力度,加快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大力发展一般商品房,积极推动配套商铺、写字楼和标准厂房建设,满足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积极发展房地产二级市场和房屋租赁市场,规范完善房地产开发服务和物业管理体系。延展房地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综合实力,实现健康有序发展,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壮大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产业发展作为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中原历史文化为主线,为旅游注入文化内涵,实现文化旅游互融共进、一体发展。建设豫东门户旅游集散地和旅客综合服务中心,提升商丘古城、芒砀山、黄河故道、民权王公庄画虎村、中原水城睢县北湖、宁陵万亩梨园生态旅游园等精品景区品位,按照全省对商丘“豫东平原古文化旅游区”的发展定位,加大商丘与省内和周边省市景区的区域合作,开辟国内旅游热点线路,以构建商丘“一城一山一带一村”为重点,带动全市特色景区发展的新格局,大力发展文化游、生态游、红色游、城市游、乡村游和特色游,促进全市旅游景区繁荣发展。
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适应发展需求,发挥后发优势,培育
- -32
壮大一批潜力大、成长性好的新兴服务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细化深化专业分工,鼓励生产制造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推进业务外包,加强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快从生产加工环节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做好我市“数字城市”规划和建设,推动基础通信网络、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的“三网”融合,大力发展面向生产和消费的新型电子商务。围绕物联网发展与互联网整合,努力推动网络信息产业升级。加快“数字商丘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建立全市统一的、权威的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积极发展科技研发、技术交易、信息咨询、知识产权及认证等科技服务,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积极举办综合性和专业性大型展会,提升商丘区域性会展中心地位。加快发展中介服务业,支持工业设计、建筑设计、装饰设计等创新设计机构发展,加快发展企业策划、法律、会计、咨询、租赁、职业中介等专业服务。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点建设,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社区服务体系。适应人口老龄化和生活节奏加快的趋势,重点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和病患陪护服务等业态。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建立完善农资供应、机械作业、产品检测、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产前产后服务,促进农业服务的专业化、系统化、规模化。
-33-
专栏5 十大现代服务业重点工程 ▲ 加快国家级战略储备中心建设。 ▲ 加快商丘区域性物流中心功能区建设。 ▲ 推进商丘陆港口岸建设。 ▲ 培育壮大农产品批发、钢材、建材、汽车等专业大市场。 ▲ 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建设地区总部和区域分拨中心。 ▲ 加快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 重点推进豫东综合物流集聚区及一批知名企业物流园区建设。 ▲ 加快食品冷链、粮食、纺织等行业分拨中心和配送网络建设。 ▲ 加快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工程建设。 ▲ 加快商丘市博物馆建设。 第三章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农”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技术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来管理农业,加速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十二五”时期,要紧紧围绕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程,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第一节 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以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国家粮食生产核
- -34
心区建设规划为契机,打造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提高粮食品质,发展规模经济,完善基础设施,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土地综合整治,全面启动“百村整治”工程,确保“十二五”末耕地面积稳定在719.9千公顷,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612.6千公顷。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挖掘耕地增产潜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一批连片高产方。促进土地流转整合,提高农田规模经营效益。重点抓好永城、夏邑、虞城、柘城等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和粮食产能建设县建设。全市粮食面积稳定在1450万亩左右,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到130亿斤左右。
第二节 以产业化带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大力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通过提高复种指数,进一步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强力扶持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推进蔬菜、花卉、药材、调料、棉花等高效经济作物的产业化开发,加快发展设施农业、订单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培养一批全国知名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及精深加工品牌。注重发展水产养殖。发展壮大柘城三樱椒、虞城优质苹果、宁陵无公害酥梨以及豫东花卉等一批国家和省级高效农业生产基地。
突出发展现代畜牧业。坚持集聚发展、集约经营、产业整合、高效安全的发展方向,加快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扩大养殖
-35-
规模;提高优质、特色畜产品比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善畜产品质量,提高养殖效益,进一步提高养殖业增加值在农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努力提高生猪产业竞争力,重点发展奶牛、肉牛、肉羊养殖,进一步壮大禽类生产。到2015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
培育林业主导产业。推进林业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林下经济”和多种经营,拓展林业生产发展空间。加强防护林建设和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实施农田林网、防沙治沙、廊道绿化、城市防护林、村镇绿化等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搞好围村林改造;改变无序种植,提高经济林品质,调整林分结构,提高病虫害防护能力。到2015年,新造林40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30%以上。
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现有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吸引国内外龙头企业在我市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和区域性总部,促进中小企业依托龙头企业集聚发展,力争到2015年,培育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超50亿元的1家。
第三节 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优化农业经营组织模式,重点推广龙头企业主导、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联动发展三类农业经营组织模式,培育和构建适应产业化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格局。加快发展农业合作经济和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土地、资金、技术、装备和
- -36
劳动力的联合与合作,扩大合作组织生产规模,提高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积极培养农村科技人才,实施“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培养农村科技骨干和实用人才。
第四节 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
加快生物育种、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新兴生物技术开发应用,开展以动植物新品种选育、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的农业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改善农业科技装备,强化服务手段,健全服务网络,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
第五节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开展“红旗渠”精神杯竞赛,突出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抓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重点县建设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完善引黄灌溉体系和井灌体系,完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实施井井通电工程,通过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水库扩容、河道疏浚和打井配套,提高抗旱排涝标准,增强抗御自然灾害、旱涝保丰收和城乡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搞好农村道路、电力、安全饮水、沼气、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强化通道绿化、城市防护林建设和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装备技术支撑。
-37-
第六节 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开发农业多种经营,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工工资性收入。落实惠农补贴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财产化形式,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创新扶贫开发增收模式,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第七节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规划先行、就业为本、农民自愿、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乡镇村庄规划管理,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积极实施中心村(社区)发展战略,完善全市779个中心村(社区)建设规划,合理安排乡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集聚、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统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推动交通、供水、供电、电信等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公共设施共建共享。在城市郊区、产业集聚区和城市新区,加快推进村庄整合,通过城市和产业辐射带动,建设新型居住社区。在人口密度较大、经济较发达地区,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中心村镇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有步骤地推进中心村镇建设,引导农村居民向中心村镇集聚。加强农村危
- -38
房改造。围绕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基层“扶弱培强”工程四结合机制,加大涉农资金项目的整合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清洁家园”活动为载体,切实搞好村容村貌整治,加快推动垃圾集中处理,开展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专栏6 十大特色农业产业化工程 ▲ 梁园草莓种植加工。 ▲ 永城“中国面粉城”生产加工。 ▲ 柘城“中国辣椒之乡”生产加工。 ▲ 建设10个万亩以上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加工基地。 ▲ 黄河故道奶牛养殖加工。 ▲ 民权葡萄生产加工。 ▲ 宁陵规模化酥梨生产加工。 ▲ 虞城优质苹果生产加工。 ▲ 商丘豫东高档花卉培育销售中心。 ▲ 夏邑 “中国食用菌之乡”生产加工。 第四章 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增强集聚吸纳和辐射带动能力 城镇化是未来一定时期内拉动内需的主动力,在全国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坚持“一化带三化”,发挥城镇化龙头作用,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促进“三化”协调发展。“十二五”时期,按照“一核两翼组团发展,四位一体统筹推进”(一核是以商丘市中心城区、商丘新区和商虞一体化为核心,两
-39-
翼是以永城市和民权县为东西两翼;组团发展是以夏邑、柘城、宁陵、睢县为四个组团发展;四位一体是以中心城区、县域城区、中心镇、农村社区为四个纵向立体层面,统筹推进是按照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发展的要求,实现共同繁荣、协调发展)城镇化发展战略,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做精做美各个县城、做实做特重点乡镇、做亮做优新型农村社区,实行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土地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7%左右,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第一节 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壮大中心城区。抢抓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规划?“两纵两横”产业带商丘节点城市和河南建设中原经济区商丘交通区位比较优势进一步显现的历史机遇,打造与郑汴核心城市相呼应、与豫鲁苏皖四省周边地市相连接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综合交通枢纽、新兴产业基地、全国商贸物流集散地、“华商之都”和宜居宜业宜游特色魅力城市。规划建设商丘新区,加快商虞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心城区向东发展的步伐。统筹新区和商虞一体化的各项规划衔接,打通商虞各种交通通道,使商虞各种运输通道畅通,实现一体化的交通功能对接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互连互通。实行商虞政策一致,投资、产业布局一致,优化功能协调,做到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在城市功能上互相衔接、互相补充。通过五年的努力把商丘虞城之间打造成全市城乡一体
- -40
化先行区、对外开放示范区、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区。加快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和古城开发,壮大城市规模,确保3年完成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目标任务。“十二五”期末,商丘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25平方公里、总人口达到120万人以上。
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交通体系,拓宽改造城市道路,打通断头路,改善道南、道北重要交通通道,规划建设快速公交设施,建设重要路段的立体交通设施,提高通行能力。加快城市供水、供气、供热以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搞好沿河景观绿化,进一步改善和优化人居环境。到2015年市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中水回用达到6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以上,城市集中供热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上,燃气普及率90%以上,绿化覆盖率44%以上。改善城市管理手段,加快数字城市建设,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管理,建立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应急体系,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提升城市品位。围绕打造华商之都,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道路冠名等方面,增加商元素、弘扬商文化、营造商氛围。巩固国家园林城成果,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整合区域内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休闲资源,加大公园绿地建设,改善和优化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美化亮化,构建宜业、宜居、宜游特色魅力城市。
-41-
第二节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提升两翼城区发展。作为城镇化发展的两翼,永城市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完善老城、发展新城、开发新区,在经济发展上实行“黑、白、绿”三色循环经济战略;在规划功能布局上实施“西城商贸区、沱南工业区、沱北综合区、芒山旅游区”的大格局,争取2015年人口达到40万左右,形成与商丘中心城市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相互支撑和具有区域性影响力的城市。民权县要结合东区开发、产业集聚区建设和高铁车站建设,认真实施东扩南联战略,做好东区开发,搞好南华工业园区的建设,打造成为庄子文化名城、制冷基地、果酒加工和以生态林、经济林为主的花园式城市,扩大县城规模,增强区域辐射和带动能力,到2015年城区人口达到20万以上。
实施夏邑、柘城、宁陵、睢县组团发展。提升县城规划建设标准,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在空间布局上相向发展,在功能定位上错位发展,在产业培植上特色发展。夏邑县要围绕“长寿之乡”的金字招牌,突出“人文、生态、和谐、宜居”的理念,引领城市发展转型,以中国食用菌之乡、中国打火机生产基地、中国铸件出口基地的品牌,做大产业集聚,到2015年把县城建成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完善、人居环境更加和谐、人口达到30万以上的现代化生态宜居中小城市。柘城县要坚持“重心北移、两翼展开”的战略方针,建设成为以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化工、超硬
- -42
材料等轻工业为主导的生态园林城市,到2015年城区人口要达到20万以上。宁陵县要强力推进旧城改造,加快新区组装步伐,逐步向东发展,向市区靠近,激活酿酒、板材、皮革等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生态经济,打造酥梨文化,叫响酥梨品牌,发展生态旅游业,到2015年城区人口达到18万以上。睢县要围绕“中原水城”的城市定位,从生态、人文、特色、精美、休闲等方面做文章,加快改造湖泊的建设,改造修复人文景点,发展水上娱乐、水上运动、度假休闲为一体的旅游观光业,到2015年人口力争到达20万以上。
因地制宜发展中心镇。提升产业规模,吸纳农村人口就近转移,使其成为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平台。全力抓好49个沿边乡镇的规划和建设,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沿边乡镇与周边省市道路的通连;发展特色经济,使沿边乡镇尽快改变面貌,树立商丘市在周边省市的形象。积极培育中心镇建设,支持已经形成一定产业和人口规模、基础条件较好的集中建设中心镇,加大扶持和建设力度,到2015年全市要建成60个以上的中心镇,其中永城市芒山镇、夏邑县会亭镇、虞城县利民镇、宁陵县柳河镇等10个以上的中心镇人口规模达到3万人以上,其他中心镇达到1.5万人以上,成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点,增强对周边乡镇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强中心镇与专业园区和新型社区建设相衔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与农民就近就业转移,力争培育一批像夏邑县会亭镇、虞城县站集乡等工业型乡镇,一批像睢阳区郭村镇、虞城县杜集镇
-43-
等商贸型乡镇,一批像永城芒山镇、梁园区刘口乡、民权县北关镇等旅游型乡镇,一批像夏邑县车站镇、宁陵县的石桥镇、梁园区双八镇等特色农业型乡镇,打造“30强20快”乡镇,使其成为推进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平台。规划期内,全市所有乡镇完成生活垃圾集运设施建设任务,建设完善“村组保洁、乡镇收集、县区运输、集中处理”的县城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和健全管理机制。
推进制度创新。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化为城市居民,县城以下(含县城)城镇全部放开户籍限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确保进城务工人员有活干、有房住、子女有学上、收入有保障,使进城落户农民真正变成市民,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在保障收益的基础上,鼓励进城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采取转包、租赁、互换、转让、股权等方式进行流转。制定保障措施,加快农村人口有序转移。
第三节 发展城镇支撑产业
坚持产城互动,以产业带动城市,以城市促进产业,促进城镇化良性循环。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适应城镇化需要,推动住宅、商业、工业地产全面发展。加强市场调控,优化供应结构,完善保障性住房供应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店铺、写字楼、工业厂房,满足不同层次社会需求。加快专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和商贸新区建设,发展一批卫星城、基地县和工业型乡镇、商贸型乡镇、旅游型乡镇和特色农业型乡镇,为城镇建设提供产业支撑,为城
- -44
镇居民提供就业岗位。
专栏7 商丘区域中心城市重点工程 ▲ 商丘新区规划建设。 ▲ 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工程。 ▲ 城市高架立体交通规划建设。 ▲ 城中村及道北旧城改造工程。 ▲ 城市水系综合整治工程。 ▲ 城市供水及扩能工程。 ▲ 城市污水处理扩能工程。 ▲ 城市中水回用系统工程。 ▲ 2×30万千瓦热电厂及配套供热管网。 第五章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支撑保障能力
实现商丘跨越发展,必须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继续加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商丘区位交通优势,加快构建以铁路网、高速公路网、航空枢纽港和内河航运为骨架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尽快建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发挥煤炭资源优势,加强电源电网建设,提高现代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第一节 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完善铁路运输体系。以打造商丘客运枢纽站为重点,努力实施陇海铁路商丘市区内客货分流,争取开工建设陇海铁路与京九铁路西北连接线,打造商丘北站货运枢纽站。推进商周铁路前期
-45-
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打通到驻马店到南阳的客运西南大通道;开工建设邢商永地方准轨铁路,提高铁路运输能力。
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建成连霍高速公路商丘段拓宽改造、济祁高速永城段、商周高速公路二期工程、郑州至民权高速公路商丘段。推进郑州机场至商丘、商丘至济宁高速公路商丘段、民权至曹县高速公路商丘段等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国道、省道和市内干线公路建设,围绕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构建干线公路网络框架。搞好310、105国道以及210、211、324、325等省道扩能改造,加快商菏、商亳等跨省道路改造升级,提高干线公路通行能力。积极创造条件,推进省道升国道、县道升省道的道路升级工作。提高从睢县至宁陵至虞城至夏邑至永城公路建设标准,打通连接东西5个县城的一级路快速通道,增强通行能力。加快乡村公路建设,按照“先建设后联网”要求,加快农村公路升级改造步伐,加强县乡公路管护,进一步完善乡村公路建设,实现农村公路网络化的目标,增强农产品外运能力,改善农民群众出行条件。加快公路场站建设,按照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对接”的理念,依照国家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批准的?商丘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在商丘城区建设完成6个一级客运站,新建、改扩建11个县级客运站。加快公路停车场站建设,树立公交在公共交通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实现对外交通衔接、接驳换乘,提高综合客流出行效率。
加快内河航运、军民合用机场工程建设。实施沱浍河航运开
- -46
发工程,发展内河航运。加快建设商丘军民合用机场及配套快速通道,打造商丘航空港。
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按照有省无界、有区无障、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坚持同步规划、同步改造、同标准建设,促进区域间省际、市际通道联网畅通。充分发挥各市级交通的优势作用,相互打通区域间高速公路、国省干道、铁路、内河航运的通道连接,加快区域内城际铁路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坚持高起点统筹规划,建立物流合作联盟,畅通农产品“绿色通道”,制定统一的交通运输管理办法,逐步实现交通信息资源共享。
专栏8 交通运输重大工程 ▲ 商丘铁路客运枢纽站和货运枢纽站建设工程。 ▲ 郑徐客运专线商丘段建设工程。 ▲ 商丘火车站地区铁路、公路、城市公交零换乘系统工程。 ▲ 市内国道及省道公路扩能升级改造工程。 ▲ 连接各县(市区)的高等级公路建设工程。 ▲ 农村道路升级改造工程。 ▲ 连霍高速公路升级改造工程。 ▲ 商丘军民合用机场建设工程。 ▲ 沱浍河航运开发建设工程。 第二节 增强现代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促进煤炭集约发展。优化煤炭开发布局,深入推进煤炭资源
-47-
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合理配臵后备资源,培育壮大骨干煤炭企业。稳步推进煤电、煤冶和煤层气开发项目建设,促进全市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快对柘城煤田的勘探和开发步伐,扩大商丘永夏矿区原煤生产规模,新建李大庄、骆集、蒋口和茴村矿,扩建薛湖矿,增强煤炭保障能力,到2015年煤炭生产能力达到2800万吨。加强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提升采掘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大力推进煤层气开发和瓦斯综合治理,建立煤炭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增强抗灾能力。
持续增强电力保障能力。合理布局热电,努力满足城镇和产业集聚区用热需求。鼓励煤电联营和一体化发展,支持骨干煤炭企业开展电源建设。加快民权2×100万千瓦机组、商丘2×3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神火集团1×60万千瓦机组等项目建设,“十二五”规划期努力新增装机320万千瓦,全市总装机容量达到600万千瓦左右。加强主网架和城市电网建设,全面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发展智能电网,建设坚强、保障、兼顾的现代化电网。加快电力市场化改革,理顺农电管理体制,推进大用户直供电,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深入实施节能发电调度,优化电力资源配臵。
第六章 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全方位对外开放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所在。坚持把招
- -48
商引资作为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的工作来抓,充分发挥在淮海经济协作区核心区的重要作用,密切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的交流合作,加快融入沿海开放步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内陆开放高地。
第一节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把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壮大产业规模、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性举措,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土地、能源等优势,推动形成全球劳动密集型产业新的集聚地。坚持以城市新区和产业集聚区为主要载体,以重大项目引进为核心,建立健全“政府、中介、企业”三位一体的引资促进机制,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创新招商方法,突出产业集聚招商、个性化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和委托招商。突出“招大招强”,重点引进大型跨国公司、央企以及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实现重大项目的聚核效应,培育一批产值千亿元的产业集群。进一步改善承接产业转移环境,把承接产业转移的着力点由过多依靠提供优惠政策转向完善基础设施保障、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增强配套能力、营造良好环境上来,完善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体制机制,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招商引资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49-
第二节 注重出口带动和国际合作
坚持出口多元化和以质取胜的基本导向,以引进出口型项目、发展加工贸易为重点,扩大出口规模,优化出口结构。不断巩固轻工、食品、纺织、服装等优势产品出口,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农产品和文化产品出口。加快建立中小企业出口促进机制,壮大外贸经营主体,努力培育一批出口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加强口岸建设,与沿海港口开展战略合作,推动公路、铁路、航空、海运多式联运发展,完善快速大通关机制,打造内陆“无水港”,加快内陆保税区报批和建设步伐。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内外的油气、矿产等各类资源的合作开发。进一步抓好外派劳务基地建设,加大培训力度,不断开拓国际劳务市场。
第三节 推动区域互动发展
加强与淮海经济区、陇海兰新经济促进会、大京九经济协作带等经济区的战略合作,通过区域间互通互联、互融互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共享化,建立中原经济区东部区域合作的协调机制、运行机制、推进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第七章 实施科教兴商和人才强市战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 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和壮大人才队伍,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较
- -50
正在阅读:
商丘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定稿 2011.5.20)04-21
浅谈建筑工程外墙渗漏的预防措施03-31
2016-2021年中国工业储能蓄电池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07-17
坚持早起的人竟然有八大好处01-08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知识竞05-21
高三地理-清江中学2016届高三11月调研测试地理试题06-13
体检科述职报告 体检科述职报告范文 体检科述职范文-04-14
质量管理提升方案05-11
关于开展城中村(旧村)改造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深府办〔2007〕159号01-13
2018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1-1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商丘市
- 定稿
- 纲要
- 规划
- 2011.5
- 20
- 十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