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史(考试专用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3-09-16 19:37: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威廉莫里斯是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被誉为“现代设计之父”。他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风格强调手工艺,反对机械批量生产,认为设计是为人服务,设计是集体劳动。 2.红屋是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建筑代表作。 3.万神殿是罗马风格的建筑代表作。 4.科洛西姆竞技场是罗马风格建筑代表作。

5.“有计划废止制度”是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和设计师提出的设计理念,包括:功能型、质量型、宽式型废止。

6.“少即是多”是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密斯.凡德罗提出的设计观点,是包豪斯第三任校长(也是最后一位)。他是20世纪著名建筑家和设计教育家。

7.勒柯布西耶作为影响力最广泛胡现代主义设计大师之一,提出了五个基本原则:底层透视空、自由空间、横向长窗、自由立面和屋顶花园。

8.菲利普.约翰逊是在1979年成为获得普立兹建筑奖的第一人。 9.在明代造园家计成的《园治》一书中总结了中国古典园林借景的五种方法: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和应时而借。 10.西安半坡出土尖底小口瓶。 11.仰韶文化出土的“人面鱼纹盆”

12.蓬皮杜艺术中心(巴黎)是高技术风格建筑的代表。

13.意大利激进设计组织.以埃托尔.索特萨斯为主的“孟菲斯”设计理念。代表作品:“卡尔顿”书架

14.勒.柯布西耶代表作品“钢管躺椅”被誉为“20世纪优雅生活的象征”。代表建筑作品“朗香小教堂” 15.安东尼高迪代表作品“米拉公寓”。 16.约翰.伍重代表建筑作品“悉尼歌剧院”。

17.雷蒙.罗维美国工业设计重要奠基人之一,主要从事工业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和平面设计。如:可口可乐到“空中实验室”、“香烟盒到协和式飞机内舱”,代表了第一代美国工业设计师那种无所不为的特点,并取得了惊人的商业效益。

密斯.凡德罗20世纪著名建筑家和设计教育家,是包豪斯第三任校长(也是最后一位)他提出“少即是多”的名言,提倡:纯净、简洁的建筑表现。是现代摩天大楼设计的开创者, 他设计的巴塞罗那椅被誉为现代主义的经典。

威廉.莫里斯现代设计之父,提出了设计的民主思想,认为设计是为人服务的,认为设计是集体活动而不是个人劳动;强调手工艺,反对机械化批量生产,认为手工制品比机械产品更艺术化;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

18.工艺美术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为解除工业化对传统建筑、传统手工业的威胁提倡复兴以哥特式风为主的中世纪艺术,为了通过设计体现出民主思想而发起的一个设计运动。 主张:“美术与技术结合”反对“纯艺术” 代表人物:约翰.拉斯金、威廉.莫里斯

19.新艺术运动:法国时新艺术发源地。新艺术指19世纪末20世纪

初在欧洲和美国生产的形式主义设计运动,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画一直到雕塑和绘画艺术都受到影响,是现代设计史上非常重要的形式主义运动。 主张:(1)强调手工艺,反对工业化。 (2)放弃传统风格,开创全新的自然风格。 (3)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和有机风格。

(4)探索新材料和新技术带来的艺术表现可能性。

20.样式主义: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危机时期发展起来的设计艺术潮流。美国的汽车产业是样式主义设计运动的集中代表。所谓“样式主义”是指在产品结构、功能等因素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对产品结构、色彩、外部装饰等视觉因素进行更新和变化,是企业吸引消费者购买“新产品”的有效手段。

21.流线型运动: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一种式样设计运动,从交通工具外形设计开始。波及几乎所有的产品外形都以圆滑流畅的流线体为主要形式,形成了以流线型风格为主的工业设计特征。(流线型本是空气动力学中一个术语,指在高速运动时具有降低风阻特点圆滑流畅的形状,由于它的形式会使人联想到速度感和机器的力感,便成为一种现代精神的象征,从而受到美国设计师们的青睐,成为产品外形设计的重要源泉。)

22.绿色设计:即生态设计,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设计理念工业革命之后,设计始终围绕如何满足人的需求为中心,而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导致对环境的破坏,生态的污染,能源的过渡消耗,

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界掀起了旨在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设计理念。(原则:1、减少原则,减少对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及有害物质的排放。2、再使用原则。3、再循环原则。

23.解构主义:解构主义的形式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个人性特点,作为一种设计风格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反对正统标准,即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原则和标准。(风格特征:1、散乱:支离破碎,结构零散,其形式、色彩、比例的处理手法活跃、自由。2、残缺:强调不完整状态,开闸放水破损某些局部。3、突变:以冲突的元素进行组合,友谊制造“生硬”和“突兀”的视觉感。4、失重:使用倾斜,扭曲等造型,制造不安全状态。 24.波普设计运动:是一场前卫而又面向大众的设计运动,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英国并波及欧美。它产生的背景与战后日益形成的西方丰裕社会、青少年消费市场、反叛立场,特别是对现代注意设计和国际主义设计的反感有密切关系。 25.现代主义与国际主义风格对比:

设计风格:两者一脉相承,都是形式简单,反装饰性,强调功能,高度理性化、系统化。

设计形式:现代主义设计主张“功能第一、形式第二”国际主义设计原则受密斯.凡德罗“少即是多”的影响,50年代下半期发展为形式上的减少主义特征,为了达到减少主义的形式甚至漠视功能的要求,变为“形式第一,功能第二”,背离了现代主义设计原则。 设计思想:现代主义设计是在为大众服务而发展起来的设计思想。而

国际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符号和象征。国际主义设计违背了“功能第一”的现代主义设计原则,是功能主义形式外衣包裹的“非功能主义,因而受到以改变国际主义设计的单调形式为中心的“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挑战。

26.德国与美国对于现代主义设计的贡献和作用: 德国:1、建立了现代设计的理论和教育体系。 2、进行了大量的设计教育和设计本身的目的。 3、把社会利益当做设计教育和设计本身的目的。 美国:1、进一步发展了工业设计尤其是产品设计。 2、把工业设计职业化。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工业产品设计全面推向社会。 27.德国工业同盟:是世界上第一个官办设计促进中心,后逐步演变为一个非官方的设计行会,该组织旨在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公开追求商业目的,奠定了德国产品重质量的传统,可以说标志着德国现代设计运动的发轫。

28.德国工业同盟的作用及影响:

1、德国工业同盟影响和培养了一代新人,如在现代主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设计师罗佩斯、密斯.凡德罗、柯布西耶等。

2、在德国国内,工业同盟首创了工业设计的活跃局面,奠定了德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基础,确立了工业设计的基本理念,真正预示了设计艺术新时代的来临。

3、从世界意义上讲德国工业同盟影响了英国、瑞典、丹麦等许多

国家在1911-1915年相继成立了类似的组织,使工业设计在欧洲各地开展起来。

29.德国工业同盟宗旨:1、提倡艺术、工艺、手工业结合。 2、主张通过教育把不同设计综合。3、强调非官方路线。4、大力宣传功能主义和承认现代工业。5、坚决反对任何装饰。6、主张标准化,批量生产。德国工业同盟代表人物:赫尔曼.穆特修斯、彼得.贝伦斯。 30.后现代主义设计:是从建筑设计上发展起来的一个风格明确的设计运动,无论是从观念还是形式,都是对现代主义、国际风格设计的一种装饰性发展,其中心是反对密斯.凡德罗的“少即是多”,主张以装饰手法达到视觉的风格。

后现代主义风格特征:1、反对设计形式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2、反对理性主义,关注人性。3、注重设计的人文含义。 4、关注环境。

31.装饰艺术: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法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展开的设计运动,这场运动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同时发展,所以无论是从材料还是形式上都受到现代设计运动的影响。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它依然是传统的装饰运动,与强调为人服务,大批量生产的现代化设计有所区别。

装饰艺术的风格特征:主张采用新材料(如钢铁和玻璃灯),采用大量的新的装饰手法使机械形式及现代特征变得更加自然华贵,其造型语言表现为大量的几何形。绚丽的色彩,以及表现这些效果的高档材料

国家在1911-1915年相继成立了类似的组织,使工业设计在欧洲各地开展起来。

29.德国工业同盟宗旨:1、提倡艺术、工艺、手工业结合。 2、主张通过教育把不同设计综合。3、强调非官方路线。4、大力宣传功能主义和承认现代工业。5、坚决反对任何装饰。6、主张标准化,批量生产。德国工业同盟代表人物:赫尔曼.穆特修斯、彼得.贝伦斯。 30.后现代主义设计:是从建筑设计上发展起来的一个风格明确的设计运动,无论是从观念还是形式,都是对现代主义、国际风格设计的一种装饰性发展,其中心是反对密斯.凡德罗的“少即是多”,主张以装饰手法达到视觉的风格。

后现代主义风格特征:1、反对设计形式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2、反对理性主义,关注人性。3、注重设计的人文含义。 4、关注环境。

31.装饰艺术: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法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展开的设计运动,这场运动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同时发展,所以无论是从材料还是形式上都受到现代设计运动的影响。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它依然是传统的装饰运动,与强调为人服务,大批量生产的现代化设计有所区别。

装饰艺术的风格特征:主张采用新材料(如钢铁和玻璃灯),采用大量的新的装饰手法使机械形式及现代特征变得更加自然华贵,其造型语言表现为大量的几何形。绚丽的色彩,以及表现这些效果的高档材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ax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