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物质名称、化学式 以及化学方程式
更新时间:2024-01-27 06:0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初中常见物质化学式、名称(俗名)
俗名 主要成分化学名称 化学式俗名 俗名 主要成分化学名称 化学式俗名 水银 汞 Hg 白金 铂 Pt 硫磺 硫 S 金刚石、石墨、木炭 碳 C 白磷、红磷、黄磷 磷 P 盐酸、 氢氯酸 HCl 硝酸 HNO3 硫酸 H2SO4 双氧水 过氧化氢 H2O2 烧碱、火碱、苛性钠 氢氧化钠 NaOH
苛性钾 氢氧化钾 KOH 消石灰、熟石灰 氢氧化钙 Ca(OH)2 碱石灰NaOH,CaO 碳铵 碳酸氢铵 NH4HCO3
硫铵 硫酸铵 (NH4)2SO4 干冰 二氧化碳 CO2
生石灰、 氧化钙 CaO 苏打、 纯碱 Na2CO3 小苏打、 碳酸氢钠 NaHCO3 结晶碳酸钠 NaCO3.10H2O 明矾 硫酸铝钾 KAl(SO4)2.12H2O 胆矾 硫酸铜 CuSO4.5H2O 草木灰 碳酸钾 K2CO3 高锰酸钾 KMnO4 大理石、石灰石 碳酸钙 CaCO3
铜绿、孔雀石 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甲醇 CH3OH
赤铁矿 三氧化二铁 Fe2O3 磁铁矿、铁黑 四氧化三铁 Fe3O4 醋酸 乙酸 CH3COOH
氢气 碳 氮气 氧气 磷 硫 氯气 (非金属单质) H2 C N2 O2 P S Cl2
钠 镁 铝 钾 钙 铁 锌 铜 钡 钨 汞 (金属单质) Na Mg Al K Ga Fe Zn Cu Ba W Hg
水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五氧化二磷 氧化钠 二氧化氮 二氧化硅 H2O CO CO2 P2O5 Na2O NO2 SiO2 二氧化硫 三氧化硫 一氧化氮 氧化镁 氧化铜 氧化钡 氧化亚铜 SO2 SO3 NO MgO CuO BaO Cu2O 氧化亚铁 三氧化二铁(铁红) 四氧化三铁 三氧化二铝 二氧化锰 (常见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 Al2O3 MnO2
氯化钾 氯化钠(食盐) 氯化镁 氯化钙 氯化铜 氯化锌 氯化钡 氯化铝 KCl NaCl MgCl2 CaCl2 CuCl2 ZnCl2 BaCl2 AlCl3 氯化亚铁 氯化铁 氯化银 (氯化物/盐酸盐) FeCl2 FeCl3 AgCl
硫酸 盐酸 硝酸 碳酸 (常见的酸) H2SO4 HCl HNO3 H2CO3
硫酸铜 硫酸钡 硫酸钙 硫酸钾 硫酸镁 硫酸亚铁 硫酸铁 CuSO4 BaSO4 CaSO4 K2SO4 MgSO4 FeSO4 Fe2 (SO4)3 硫酸铝 亚硫酸钠 硝酸钠 硝酸钾 硝酸银 Al2(SO4)3 Na2SO3 NaNO3 KNO3 AgNO3
硝酸镁 硝酸铜 硝酸钙 亚硝酸钠 碳酸钠 碳酸钙 碳酸镁
1
MgNO3 Cu(NO3)2 Ca(NO3)2 NaNO3 Na2CO3 CaCO3 MgCO3 碳酸钾 (常见的盐) K2CO3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钡 氢氧化镁 氢氧化铜 氢氧化钾 氢氧化铝 NaOH Ca(OH)2 Ba(OH)2 Mg(OH)2 Cu(OH)2 KOH Al(OH)3 氢氧化铁 氢氧化亚铁(常见的碱) Fe(OH)3 Fe(OH)2
甲烷 乙醇 (常见有机物) CH4 C2H5OH
碱式碳酸铜 蓝矾 碳酸钠晶体 (常见结晶水合物) Cu2(OH)2CO3 CuSO4?5H2O Na2CO3?10H2O
尿素 硝酸铵 硫酸铵 碳酸氢铵 磷酸二氢钾 (常见化肥) CO(NH2)2 NH4NO3 (NH4)2SO4 NH4HCO3 KH2PO4 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2
初中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一.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 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 铁在氧气中燃烧:
3. 铜在空气中受热: 铝在空气中燃烧: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 15. 加热氯酸钾: 16. 加热高锰酸钾: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1) 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26. 锌和稀硫酸 27. 铁和稀硫酸 28. 镁和稀硫酸 29. 铝和稀硫酸 30. 锌和稀盐酸 31. 铁和稀盐酸 32. 镁和稀盐酸 33. 铝和稀盐酸
3
(置换反应)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4.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35.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36.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
(3)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 37.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 38.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 39.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 40.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 41.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 42.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
(4)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
(5)酸 + 碱 -------- 盐 + 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 49.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 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54.硫酸和烧碱反应: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57.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 58. 硝酸和烧碱反应:
(6)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
(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 68.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 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
4
(8)盐 + 盐 ----- 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 71.硫酸钠和氯化钡: 五.其它反应:
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 73生石灰溶于水: 74.氧化钠溶于水: 75.三氧化硫溶于水: 76.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 7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
5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化学口诀)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 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一价钾钠氢与银, 二价钙镁钡与锌, 三价金属元素铝; 一五七变价氯, 二四五氮,硫四六, 三五有磷,
二四碳; 一二铜,二三铁, 二四六七锰特别。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 “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 “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 “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 “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 “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5、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氧正氢负,氧一氢二”: 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 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6、组成地壳的元素:养闺女(氧、硅、铝)
7、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及化合价形成的关系: “失阳正,得阴负,值不变”: 原子最外层失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价;原子最外层得电子后形成阴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价;得或失电子数=电荷数=化合价数值。 8、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口诀:
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 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 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 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 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 托盘天平须放平,游码旋螺针对中; 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大后夹小;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 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 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 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 9、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10、“十字交叉法”写化学式的口诀:
“正价左负价右,十字交叉约简定个数,写右下验对错” 11、过滤操作口诀:
6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 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二低莫忘记。 12、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13、反应规律: 置换反应:
(1)金属单质 + 酸 →盐 + 氢气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复分解反应:
①碱性氧化物+酸→盐+H2O ②碱+酸→盐+H2O ③酸+盐→新盐+新酸 ④盐1+盐2→新盐1+新盐2 ⑤盐+碱→新盐+新碱
14、金属+酸→盐+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 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④在金属+酸→盐+H2↑反应后,溶液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中:
①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②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15、催化剂:一变二不变(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它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的物质是催化剂) 氧化剂和还原剂:得氧还,失氧氧(夺取氧元素的物质是还原剂,失去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剂) 16、用洗气瓶除杂的连接:长进短出 用洗气瓶排水收集气体的连接:短进长出
用洗气瓶排空气收集气体的连接:密小则短进长出,密大则长进短出 气体的物理性质
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7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固体。(碳酸气)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气体的制取、收集
(1)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
A:固体之间反应且需要加热,用制O2装置(NH3、CH4);一定要用酒精灯。 B:固体与液体之间且不需要加热,用制H2装置(CO2);一定不需要酒精灯。 (2)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A:排水法 适用于难或不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气体,导管稍稍伸进瓶内,(CO、N2、NO只能用排水法)
B:向上排空气法 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CO2、HCl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排气法:导管应伸入瓶底 气体的验满:
O2的验满:用带余烬的木条放在瓶口。
CO2的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证明CO2的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 3、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难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CO2、HCl、NH3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CO、N2、(NO)只能用排水法 4、①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方程式) KClO3— KMnO4— H2O2 —
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原理:利用N2、 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②实验室制H2的方法是:常用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 (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原因:氧化性太强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而生成H2O)(也不能用镁:反应速度太快了;也不能用铁:反应速度太慢了;也不能用铜,因为不反应)Zn+H2SO4— Zn+HCl—
工业上制H2的原料:水、水煤气(H2、CO)、天然气(主要成分CH4)
③实验室制CO2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 CaCO3+ HCl—
工业上制CO2的方法是:煅烧石灰石 CaCO3—
5、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8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用于发令枪)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用于照明弹等)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⑥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⑦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⑧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酒精燃烧 C2H5OH+ O2— 甲醇燃烧 CH3OH+ O2— 6、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① 可燃性 H2+ O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CO+ O2— H2的爆炸极限为4%——74.2%
C+ O2— (氧气充足) C+ O2— (氧气不足) ②还原性 H2+CuO— 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出现 C+ CuO— 黑色变成红色,同时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CuO—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CO2 ①与水反应: CO2+H2O— (紫色石蕊变红色) ②与碱反应: CO2+Ca(OH)2— (检验CO2的方程式)
③与灼热的碳反应:CO2+C—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
①除杂:CO[CO2] 通入石灰水 CO2+Ca(OH)2—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CaO[CaCO3]只能煅烧 CaCO3—
②检验:CaO[CaCO3]加盐酸 CaCO3+ HCl— ③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 H2、O2、CO2:用燃着的木条
[(H2、CO2),(O2、CO2),(CO、CO2)]用石灰水
9
正在阅读:
初中化学物质名称、化学式 以及化学方程式01-27
山野春景作文500字07-13
女人获得体香的秘方(中药)01-30
2019高考物理真题汇编 - 计算题03-14
统计学模拟试题带答案12-19
重阳节小版张最新价格03-23
过年的烦恼作文800字06-18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化学方程式
- 化学式
- 物质
- 初中
- 以及
- 名称
- 化学
- 北师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试题
- 金融专业保研考研复试面试技巧问题答案全攻略吐血整理
- 自助餐厅自助火锅管理规章制度员工守则
- 2014年医院消毒隔离工作自查总结
- 凯程潘同学:2016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考研经验宝典
- 白云新城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项目建议书 - 图文
- 2015--2016年培训内容
- 福师《市政学》在线作业一
- 第17章 锻造成形过程中的缺陷及产生原因
- 6S知识问答试题
- Java程序设计高级应用实验指导书(学生版)60学时
- 2016年中考作文预测:我有我的气质
- 文学与文化魅力论文
- 腾达路由器常见故障处理
- 华中科技大学英语口语考试素材模板
- 《二十一度母赞》索达吉堪布传讲
- 2008年第25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理论试题
- 金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 中小规模养猪场常见问题及建议
- keil4错误信息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