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砖瓦和陶器、瓷器》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

更新时间:2023-10-05 14: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6.《砖瓦和陶器、瓷器》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砖瓦和陶器、瓷器》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第六课。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硬度、沉浮情况、韧性和吸水性等特性,在此基础上给学生研究砖瓦和陶瓷的性质打开了一扇窗口,本课主要安排了两个教学内容:第一,研究砖瓦和陶瓷的性质。通过感官观察和借助工具观察两种方法来对材料进行研究。第二,了解黏土制作成砖瓦陶瓷的过程,通过对黏土的观察知道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改变。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观察方法,但却缺乏知识扩展和迁移的能力,非常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和启发。

对于本课教学的内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他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砖瓦和陶瓷制作的物品,却很少有同学进行过全面的观察和分析,而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硬度、沉浮情况、韧性吸水性等特性,本节课将提供砖瓦、陶器、瓷器让学生自主探究研究材料的性质,是前面几课学习成果的运用,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检测学生前面5课的学习情况。

【整体设计思路】

这是一节小学科学课中的“探究”课,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自主探究学科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历探究,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首先以英文“china”导入本课,出示砖瓦和陶器、瓷器制作的一些生活常件物品,并切入对材料展开研究,具体围绕2大板块展开:

一、研究材料的性质。引导学生用感官对材料进行观察,在观察和交流的基础上发现仅仅使用感官观察是不够的,从而引导学生借助工具来探究材料的性质,让学生自己总结前面5节课学习过的方法,展开探究。

二、了解材料的制取。在研究材料之后学生会有疑惑这些材料到底是如何制

1 / 6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作的从而引出黏土,出示不同黏土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思考黏土为什么会变成人工材料,这时出示阅读资料和视频进一步的进行学习,加深印象,原来黏土需要经过烧制,改变性质之后变成了我们生活中的材料。

最后,在小结本课内容的基础上延伸课堂探究回归生活,通过了解政府关闭了砖瓦厂知道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污染环境,从而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思考要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砖瓦和陶瓷、瓷器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3、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过程与方法:

将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新的环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自主探究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

【教学难点】

用实验研究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器材:

1、砖、瓦与陶瓷、瓷器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 2、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各一小份。 教师:课件和教具

2 /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ar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