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更新时间:2023-05-22 06:2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同光体—--由宋诗派在清末民初演化而来,其活动年代主要在光绪中期以后,一直延续至民国。同光体诗人崇尚宋诗,强调学古而不呆板摹古,要有开拓创造,他们师法“力破余地”的精神。同光体分为以陈衍、郑孝胥为代表的闽派,以沈曾植为代表的浙派,以陈三立代表的赣派。

谴责小说-----指清末出现的大量抨击时政、揭露官场黑暗的作品。它们对现实肆意夸大,言过其实;暴露有余,批判不足;情绪渲染强烈,理性和冷静的立场不彰。鲁迅认为这样的作品称不上讽刺文学,为之另立名目,称其为“谴责小说”。代表作品有《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等。

鸳鸯蝴蝶派----是产生于清末民初的一个小说流派,这一派小说表现的是知识分子失望于政治革命,沉溺于个人的趣味世界,由此而痛苦、迷茫以致颓废堕落的心路历程。以上海为大本营,主要阵地是《礼拜六》,故此又称“礼拜六派”,主要成员有周瘦鹃、徐枕亚、包天笑、王纯银、刘半农等。

梅村体――清初诗人吴伟业(号梅村)创作的把李商隐诗色泽农丽的特色,元白长篇叙事诗善于铺排、流丽婉转的风格和“初唐四杰”抒情歌行的结构方式结合起来的以人物命运为中心,注重情节,腾挪跳跃,挟以沧桑浮沉之感,极尽俯仰变幻之能事的诗作被称作“梅村体”。《圆圆曲》是梅村体“的代表作。

神韵说――清代诗人王士禛本司空图、严羽之说提出。“神”是指表现到恰到好处的诗味,“韵”是把诗引向一种余意不尽、悠闲淡清的境界。合起来讲,所谓“神韵”,就是要使诗歌所表现的对象具有一种远景美。艺术上,神韵说要求诗人将情感进行加工。达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审美效果。

格调说-----清代诗人沈德潜为匡正王士禛“神韵说”的弊病而提出的一种诗歌理论。沈氏认为诗歌创作要本于诗教,“原本性情,关乎人伦日用及古今成败兴坏之故者”;要求蕴籍,他推尊唐诗,偏袒七子派,尤重诗歌声音的美。

桐城派-----在清康熙年间,由安徽桐城人方苞开创,其同乡刘大魁、姚鼐等继承发展,使桐城派成为清代最大的散文派别。桐城派倡明程朱之学,主八家之文,为文讲究“义法”,选取实例和运用语言,只期阐明立意所在,不罗列材料、堆砌文字。他们的文章一般风貌简洁平淡,而鲜明生动不足。由于求雅,语言避忌太多,缺乏活气。

阳羡词派----产生于清初变幻动荡的历史背景下,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浓厚的乡土色调。成员有徐喈凤、万树、曹亮武、蒋景祁、陈维崧,陈维崧成就最高他们或是遗老逸民,或是忠烈后裔,词作多述民生之哀和故土之思,激荡楚郁,凄苍清狂。 弹词----是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的一种讲唱文学形式,有“国音”和“土音”之分,以琵琶和三弦为伴奏乐器,由说、噱、弹、唱等组成。多用第三人称叙述,语言浅近,韵散相同,以七字韵文为主。一般篇幅庞大,一部作品可以连续演唱几个月。作者多为女性。 子弟书----是鼓词的一支,只说不唱,演出时用八角鼓击节,佐以弦乐,由1清代八旗子弟创作,有东城调、西城调之分。东城调粗犷,多以激昂的历史事件为题材;西城调柔缓,多以曲折的爱情故事为题材。东城调的代表作家是韩小窗,西城调的代表作家是罗松窗。 神魔小说----是在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下,将神佛与妖魔作为正邪对立的双方,表现其斗争的小说。 吴江派----是晚明时期以沈璟为中心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戏曲流派,因沈璟是吴江人而得名。该派成员吕天成、叶宪祖、冯梦龙、袁于令、范文若、卜世臣、沈洗晋等,大都是沈璟的子侄、门生或朋友,他们的剧作对昆曲格律十分讲究。 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是汤显祖传奇作品的代表作,包括《紫钗记》(紫萧记的改本)《牡丹亭》(又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 临川派----戏曲上将与汤显祖声气相求和受他影响的剧作家群体称作“临川派”或“玉茗堂派”,其中成就比较高的有吴炳、阮大铖和孟称舜。他们从剧本的立意构思到曲词的风格铸造,都可以模仿汤显祖的剧作。擅长描摹男女情爱,曲文绮丽,构思奇幻,富有浪漫气息,是他们的共同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aj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