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法在经济法中的地位
更新时间:2024-01-21 00:0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中国经济法理论的发展与评价 参考文献
中国经济法理论的发展与评价
摘要:本文总结了中国经济法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并结合当时的经济发
展阶段进行分析,梳理了中国经济法理论从大经济法理论到受调整的大经济法理论再到新经济法理论,这三阶段理论发展过程,并从法律生成的路径分析了中外经济法产生的不同,最后对我国经济法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经济法 发展 评价
一、中国经济法理论的发展
总体来看,中国经济法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大经济法理论、调整的大经济法理论、新经济法理论三个发展时期,各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对应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这些理论的出现及成熟代表了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总体来说适应了当时经济的发展,下面我们对各个时期的经济法理论进行梳理。
(一)大经济法理论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大经济法理论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同时着重指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这场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在农村普遍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市的改革紧随其后也逐步开展起来。
这一阶段的改革给社会带来了新的活力,极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本次改革的目标从根本上是为了挽救陷入困境的农村经济和严重亏损的国有企业,仅仅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内进行的改革,总体来看,这一阶段的改革依然在运用行政手段管理国民经济。
在这一时期,国家也颁布了相应的经济相关立法,比如1979年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80年的《个人所得税法》,1982年的《商标法》等,我国一些学者率先提出“经济法”这一概念,认为“经济法是调整一切经济关系的许多法律规范的总称”。这一时期的经济法调整三方面的法律关系:在国民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之间在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内部经济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大经济法理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包括两种经济关系,第一是“纵向经济关系”,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内部经济关系;第二是“横向经济关系”,国家机关、企业、事业
2
中国经济法理论的发展与评价 参考文献
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之间在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这一阶段,经济法理论所包含的的范围较为宽泛,内容并不明确具体。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理论根本不属于经济法,因为其仍然是建立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宏观调整办法。另一些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不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商品经济,其区别仅在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程度不同,都属于经济法调整的范畴。笔者支持后一种观点,正是这一时期对经济法理论的探讨,促进了之后经济法理论的不断成熟发展,为以后的经济法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调整的大经济法理论
1984年到1991年是经济法理论发展的又一新时期。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至此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逐步在我国建立起来,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市场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管制的计划经济成分不断减少,经济生活日益复杂。1986年,我国颁布了《民法通则》,民法通则将调整对象定义为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即调整的是“横向的经济关系”。 在这一时期与深化改革相对应的是经济立法呈现双轨制。首先是商品经济立法的地位凸显。如《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破产法》、还有《外资企业法》等。这些法律的颁布对构建商品经济体制起到了规范和促进作用。其次,除了适应形势的商品经济立法外,计划经济立法仍然在国营经济领域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总体来看,我国在这一阶段存在着“二元经济”,市场经济尚处于雏形,国家调控经济仍是主要手段。这一时期是有限制的大经济法理论,对横向经济关系的调整受到限制,但是仍然保持着对国有经济的调节。总之,这一阶段由于计划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大经济法理论的根本地位没有收到动摇,只是有所限制,这是由体制改革的初级阶段所决定的。
(三)新经济法理论
1992年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迈向一个新的阶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到市场经济时期的新阶段。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国家在调节经济中的作用也逐渐弱化,不再对其微观基础作用进行敢于,而是转向更宏观的层面进行调节,克服市场失灵问题,
2
中国经济法理论的发展与评价 参考文献
尽量使经济在市场“看不见的手”下运行,寻求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平衡。国家通过制定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实施宏观调控,调节市场,以实现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调控。针对我国经济领域中出现了大量的产品不合格、侵害消费者权益、不正当竞争等事件,我国于1993年颁布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些法律的颁布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意味着市场在经济运行中开始发挥基础性作用,国家对于市场失灵的情况进行调节。此后,各个领域相继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相继颁布了银行法、价格法、预算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市场经济法,这说明我国的经济立法发展道路一个新的时期。
我国的经济法理论也开始适应社会的变化,出现了大的变化。学者们纷纷反思大经济法理论,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是一下四位学者的理论:
1、杨紫烜教授的“经济协调关系论”。该理论认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经济关系,即企业组织管理关系、市场管理关系、宏观经济调控关系、社会经济保障关系。该理论识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为重要的市场主体、市场管理、宏观调控、社会保障这四个方面的制度的建设,并且这四个方面对于经济法均有程度不同的需求,从而为经济法理论的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2、李昌麒教授的“需要干预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需要由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包括微观经济调控关系、市场调控关系、宏观经济调控关系、社会分配关系四个部分。它认识到了宏观调控关系在经济法调整对象中的重要性,认识到了社会分配的独特价值,则是较为可取的。
3、漆多俊教授的“国家调节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经济法就是规范和保障国家调节之法。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有三种基本方式,即强制、参与、促导。
4、另外还有刘文华教授的经济法理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经济管理关系和市场运行关系”,具体可分为四类,即国家经济管理关系、市场运行关系、组织内部经济关系、涉外经济关系,并认为前两类关系是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基本内容。
以上各个理论有他们的不同之处,但是相比于传统的经济法理论,都有着进步的地方。首先,都肯定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为“纵向经济关系”,不包括“横向经济关系”,横向经济关系由市场调节,不再需要政府调节,政府只是为了维持市场的正常运行而制定规则、裁决纠纷,并不进行直接的管理与控制。其次,上述的各类观点还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宏观调控和市场管理或称市场规制是必不可少的,因而需要相应的法律规范,并且这部分法律规范不属于过去的传统的民商法和行政法,因而只能由经济法承担此任。正因为如此,经济法应当调整宏观调控和市场管理之类的关系,或者说这两类关系是经济法中的最基本的关系
2
中国经济法理论的发展与评价 参考文献
二、与国外经济法理论发展对比
我们以美国经济法理论的发展来看国外经济法理论。美国经济法是典型的“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的经济法范式。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引导市场主体自由交易,自动调节经济秩序,经济领域的社会关系主要由民商法调整。但是,到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市场已经无法自动调节社会经济秩序,于是国家这只有形之手逐渐全面介入社会生活。
1 9 世纪末,美国完成产业革命,出现了生产社会化和大规模的垄断,社会公众意识到大规模的垄断不但可能对自由竞争构成致命的危害,而且可能会冲击整个美国的民主宪政体系。因此,为了防止垄断的损害,美国于 1890 年颁布了《谢尔曼法》、于 1914 年颁布了《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可见,这一阶段的经济法基本集中在为了维护社会整体利益,防止限制竞争,促进市场繁荣。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导致了经济的大萧条,面临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共存的局面,为了防止市场崩溃,国家开始介入调节市场,罗斯福新政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台的,从新政的内容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干预的内容和范
已经远远超出了萌芽时期以恢复竞争为主导的法律体系,扩展到金融监管,产业保护,劳工与社会保障等诸多国民经济领域,已经初步勾勒出经济法体系的初步框架。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是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情况下,才出现相关的经济法理论,该理论主要是赋予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使政府由“守夜人”的角色转变为“能干预经济的政府”,是国家面向市场的调节与管制。而从我们第一节的分析来看,中国经济法理论的产生则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市场尚没有充分发展,国家逐步退出市场管制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中外经济法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生成路径,并且我国与国外基本国情并不相同,我们是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因此,基于以上不同,各国的经济法理论也各有不同,我们要充分尊重我国市场规律的运行,尊重我国基本国情,是经济法能够为经济秩序的运行提供良好的规范与指引。
三、对中国经济法的展望
总体来说,我国的经济法发展历程还是很快速的,但同时又是艰难而曲折的,我国特殊的社会状态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经济法理论,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制定符合我国基本状况的法律,下面是对我国经济法未来发
2
中国经济法理论的发展与评价 参考文献
展的展望。
(一)建立统一的经济法典。
我国经济法领域目前并没有制定统一的经济法典,而是通过单行立法的形式加以规范,在这些众多的规范中,其实有很多法律之间是重叠的,比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其中就包含着《反垄断法》的部分,这些法律规范的重叠给其适用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因此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我国法学界学者有必要逐步总结规范,制定统一的经济法典,以使其作为单独的经济法部门与其他法律部门相区别,更有助于经济法的发展。
(二)经济法研究应充分结合其他学科
经济法学研究应注意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尤其应注意吸收和借鉴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密切联系的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尤其有助于认识经济法究竟应调整哪种经济关系(例如是纵向的还是横向的),这些经济关系与民法所调整的经济关系之间是如何此消彼长的等等。近些年学者还很重视法律的经济分析,尤其是在经济法领域,法律经济学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尽管这些应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毕竟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此外,博弈论、公共选择理论等在经济法领域也是很有应用价值的。为此,经法基础理论的研究要深化,经济法部门法的研究要强化,前者从后者吸取营养,后者要从前者那里得到有效的指导,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继峰. 经济法理论的历史负重与现代化拓展[J]. 学术论坛,2010,07:135-141.
2
中国经济法理论的发展与评价 参考文献
[2]程南. 经济法理论的反思与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1.
[3]王伦刚. 经济转型与中国经济法理论的逻辑起点[D].西南财经大学,2004.
[4]孙同鹏. 渐进改革与经济立法──关于经济法理论的一点思考[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04:36-41.
[5]张春苗. 论经济法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的构建[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11:44-47.
[6]张守文. “发展法学”与法学的发展——兼论经济法理论中的发展观[J]. 法学杂志,2005,03:2-6.
[7]杨紫. 论中国的经济法理论[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03:32-38+128. [8]张亚玲,周艳华. 浅析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法理论的变革[J]. 商,2012,04:54-55.
[9]霍中文. 对经济体制改革不同阶段经济法理论的审视与评析[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7,07:66-70.
[10]漆多俊. 中国经济法理论之创新与应用——30年回顾与启示[J]. 法学评论,2009,04:38-44.
[11]张守文. 贯通中国经济法学发展的经脉——以分配为视角[J]. 政法论坛,2009,06:122-135. [12]朱大旗,何遐祥. 中国经济法的立法突破与理论发展[J]. 法学家,2008,01:78-83. [13]程信和. 论经济法的理论基础[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74-81. [14]张东生. 对经济法理论创新的思考[J].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6:46-48+61.
[15]张守文. 中国经济法学的回顾与前瞻[J]. 经济法研究,2000,00:191-229. [16]张晓君. 经济法理论研究的成就、缺陷与展望[J]. 现代法学,1999,03:87-89. [17]赵江辉,晋登昆. 应及早完善我国的经济法理论[J]. 经济论坛,2003,07:40-41. [18]张守文. 经济法理论的重构与创新[J]. 法学论坛,2003,02:105-106. [19]席月民. 中国经济法基础理论的变革与创新[J]. 经济法论坛,2011,00:3-24.
2
中国经济法理论的发展与评价 参考文献
[2]程南. 经济法理论的反思与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1.
[3]王伦刚. 经济转型与中国经济法理论的逻辑起点[D].西南财经大学,2004.
[4]孙同鹏. 渐进改革与经济立法──关于经济法理论的一点思考[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04:36-41.
[5]张春苗. 论经济法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的构建[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11:44-47.
[6]张守文. “发展法学”与法学的发展——兼论经济法理论中的发展观[J]. 法学杂志,2005,03:2-6.
[7]杨紫. 论中国的经济法理论[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03:32-38+128. [8]张亚玲,周艳华. 浅析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法理论的变革[J]. 商,2012,04:54-55.
[9]霍中文. 对经济体制改革不同阶段经济法理论的审视与评析[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7,07:66-70.
[10]漆多俊. 中国经济法理论之创新与应用——30年回顾与启示[J]. 法学评论,2009,04:38-44.
[11]张守文. 贯通中国经济法学发展的经脉——以分配为视角[J]. 政法论坛,2009,06:122-135. [12]朱大旗,何遐祥. 中国经济法的立法突破与理论发展[J]. 法学家,2008,01:78-83. [13]程信和. 论经济法的理论基础[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74-81. [14]张东生. 对经济法理论创新的思考[J].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6:46-48+61.
[15]张守文. 中国经济法学的回顾与前瞻[J]. 经济法研究,2000,00:191-229. [16]张晓君. 经济法理论研究的成就、缺陷与展望[J]. 现代法学,1999,03:87-89. [17]赵江辉,晋登昆. 应及早完善我国的经济法理论[J]. 经济论坛,2003,07:40-41. [18]张守文. 经济法理论的重构与创新[J]. 法学论坛,2003,02:105-106. [19]席月民. 中国经济法基础理论的变革与创新[J]. 经济法论坛,2011,00:3-24.
2
正在阅读:
竞争法在经济法中的地位01-21
XX项目移交方案03-09
报告厅设计说明 - 图文10-22
一个爱管闲事的人作文700字07-0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心得06-19
新奇的校园文化作文600字06-29
教育的项目计划书精彩3篇03-26
HTML期末复习题含答案11-17
电影《草房子》与书中不同之处作文350字06-25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竞争法
- 经济法
- 地位
- 2013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训练 专题二 第1课时 动力学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 新人教版
- 国际市场营销华为案例分析
- 2014中考试题汇编 - 认识新自我
- FWY-五十四米TDR钢桥架设方案
- 外国文学史思考题
- 社保卡申领及数据采集常见问题
- 附:各科考生名单 - 图文
- 安全工作简报第17期
- 动漫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 图文
- 浅议发展中的国企员工培训的问题和对策
- 高中1977届毕业生名单
- CIA第3部分冲刺题
-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7届高三阶段性测试(五)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
- 8次表计就地柜安装作业指导书报审表.1 - secret
- 哈工大物理期末试卷
- 台北爱乐电台20110612-全曲导聆:包罗定:第二号弦乐四重奏全曲导聆:包罗定:第二号弦乐四重奏
-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
- 省级文明工地资料目录
-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培训教程讲义
- 17.5不确定性关系(学生版)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人教选修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