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整理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4-05-27 05: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课 身边的材料

1. 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

2. 石油、木头 、棉花、麻、沙、丝、土等,它们被成为天然材料。 3. 由天然材料加工的材料叫人造材料。如玻璃、金属、塑料、尼龙等。

第二课 塑料

1.(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塑料)可以代替钢铁作建筑材料。 2.塑料的优点有(轻便)、(透明)、(防水)、(耐磨)等。 3.塑料遇到热水会(变软)。

4.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合金,具有更优良的性能,如(铝合金)、(钛合金)等应用于日常生活及航天等领域。

5.一种复合玻璃,强度很大,子弹都穿不透,用于(军事)、(国防)等领域。 6.一种合成纤维,耐(高温)、不易(燃烧),可以用来制作(特殊用途的服装)。

7.科学家研制出一种(颗粒微小)、(强度)却很高的(纳米材料)。1米等于(10亿纳米)。 8. 用(纳米)材料制造的小机器人,只有一粒尘埃那么大,可以在人体的血管里游泳,清扫血管,治疗疾病。

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会制造出更多的新材料。如(防弹衣、变色眼镜、防弹玻璃柜、记忆眼镜框、人造钻石、变色勺)。

10.我们身边用塑料制成的物品有(计算机、篮球、电话机、光盘、头梳、水桶、汽车方向盘)等。

11.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

答: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但塑料不易降解,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12.什么叫白色污染?你对减少白色污染有哪些好的建议?

答:人们随意抛弃在自然界中的废旧塑料包装制品,飘挂在树上、散落在路边、草坪、街头、水面、农田及住地周围等处的这种随处可见的污染环境现象,称为白色污染。如果要减少白色污染,建议:①回收塑料,要把塑料物品(如塑料袋、塑料杯)分类放置,分类回收,以利于再加工。②在制作塑料制品尤其是易废弃的生活用品时,加一些添加剂,使之埋入地下易腐烂(注意不要焚烧,因为有的塑料燃烧时

会放出有毒气体,污染环境)。

13.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是不是所有的塑料都有这种现象?

答:塑料制品遇热有的会变软,有的没有明显变化,有的不发生变化。根据塑料受热后的性质不同,可以分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大类。

第3课 倾听声音

1. 声音对于每个人来说并不陌生,人类可以靠声音传递(信息)、交流(思想)。 2.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 用手拨动橡皮筋,橡皮筋(越细),声音越高,橡皮筋(越粗),声音越低。 4. 敲鼓时,(鼓膜)振动发出声音。

5. 钢琴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6. 做音叉发声实验时,用手按住音叉,使它停止振动,这时音叉(马上停止发声)。 7. 敲击拉伸的弹簧发出的声音,要比敲击自然状态下的弹簧发出的声音(细)。

1

8. 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了声音。 9.用什么办法能使物体停止发声呢?

答:使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就停止发声了。 10.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答:物体停止发声时的共同现象是振动停止,这进一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1.吹空瓶子,瓶子就会发出声音,这声音是(瓶内的空气振动产生的)。

第4课 物体传声

1.我们能听到声音,仅有声源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传播)声音的介质,(空气)、(水)、(木头)等都能传播声音。

2.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3.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在月球上听不到对方发出的声音,他们只能依靠(特殊装置)来传递信息。

4.声音能在(液体)、(气体)、(固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声音可以通过(介质)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5.在水中用手摇铃,在空气中也能听到,这是因为(水和空气都能传播声音)。

6.在桌子一头用手轻轻地敲,在另一头的一名同学紧贴桌面能听到声音,而站在桌子旁边的同学却什么也没听见,这是因为(固体传递声音快,而且可以传递微弱的声音)。

7.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米/秒),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约为(1440米/秒),声音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约为(5000米/秒)。

8.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另一个同学在桌面上的另一端轻轻挠桌面,能听到挠桌面的声音吗?为什么站在旁边的同学听不见,离得远的同学反而能听见?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答:这是因为声音能在固体里传播,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本领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本领强,所以离得远的的同学反而听得见。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声音能在固体里传播。

9.往水槽中加入多半槽水,在水中摩擦砂纸,把耳朵紧贴水槽,你能听到摩擦砂纸的声音吗?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呢?

答:能听到,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声音能在水(液体)里传播。 10.在古代,为什么人趴在地上听一会儿就知道有没有人来?

答:因为土地能够传声,而且比空气传声快,远处的脚步声通过土地传过来,使我们听到声音。

11.当你走到小河边时,水面的小鱼便立刻游开,这是怎么回事?

答:因为声音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脚步声通过大地和水传给小鱼,小鱼听到脚步声便游开了。

12.在月球上声音能传播吗?为什么?在月球上宇航员是怎样童话的?

答:不能,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宇航员用无线电话相互通信。 13.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2

答:因为地球上有空气,声音在气体中传播,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第5课 自制小乐器

1.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2.当物体快速振动时,声音就(高),当物体缓慢振动时,声音就(低)。 3.敲击不同的金属片,金属片越长,声音越(低);金属片越短,声音越(高)。

4.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橡胶薄膜、塑料薄膜、牛皮纸等)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

答:不一样,牛皮纸更适合做鼓面,因为用牛皮纸发出的声音接近鼓声。

第6课 声音与生活

1.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给我们传来很多(信息),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

2.有些声音使我们心情(愉快),有些声音令我们(烦躁)。

3.噪声使人(烦躁不安),人长时间受到喧闹声的刺激,容易患上(失眠)症或不能(集中精力)思考。如果一个人每天承受110分贝的噪声15分钟,那么,在短短几年内,他的听觉就会(衰退)。

4.噪声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公害),人们在减少噪声危害方面想了许多办法。

5.马路两旁的树木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还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这是因为浓密的树叶有很强的(吸音)能力。

6.科学实验证明:10米宽的树带能使噪声减弱(30)%,20米宽的树带可以使噪声减弱(40)%。 7.噪声对人们身体有害,为了减弱噪声,我们可以采用(禁止鸣喇叭)、(种植树木)、(装消声器)等方式来减弱噪声。

8.外面吵闹时,关上门是为了(减少噪音)。 9.噪声对人的身体有什么危害?

答:造成人肌肉紧张、血压增高等症状,对人体的正常功能会造成一定的妨碍,如耳聋、耳鸣、头晕、头疼、心情烦躁、记忆力衰退等。

10.人们是如何减少噪声危害的?噪声是不是没一点益处?如果有,请列举几点?

答:如人们设计禁止鸣喇叭的标志,在耳机里装上厚厚的垫子,在马路两旁大量的植树造林,利用树木来降低噪声的强度,给汽车、摩托车装上消声器等办法来减少噪声的危害。 噪声并非一无是处,比如报警装置,提醒人警觉,战争中用噪声迷惑敌方,利用超声波判断水中或机器零件内部的缺陷等。

11.设计一个“无噪声书屋”用文字或图表示出来。

答:(1)房屋外部要选择容易发射声音的材料。 (2)双层玻璃、带皱褶的布窗帘可以减少噪声的传入。 (3)可以通过在房屋的周围设立标牌、植树等来减少噪声。 12.听觉区域:0dB——130dB

第7课 光的传播

1.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

2.光源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两种。

3.天然光源有太阳、闪电、萤火虫等;人造光源有电灯、烟火、电视、手电、蜡烛等。 4.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但我们可以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5.月亮、星星本身不发光,它们不是光源。 6.在生活中哪些现象能证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答:森林缝隙透过来的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电影放映机射出的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灯塔发出的光束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另外门窗缝隙透过的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手电筒射出的光束是沿着直线传播的等等。

7.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吸管、蜡烛和火柴。 目的:证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步骤:拿一根吸管放在点燃蜡烛约15厘米处。

现象:当笔直的吸管对准蜡烛时可以看到光,而当吸管折成一定弯度时,就看不见光。 结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第8课 透明与不透明

1.根据材料的透光程度,可以将物体分成(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2.当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时,会形成(影子)。

3.能让绝大部分光通过的物体是透明物体,有玻璃、水、放大镜等;只能让部分光通过的物体是半透明物体,有毛玻璃、花玻璃、塑料板、太阳镜等;几乎不能让光通过的物体是不透明物体,有木板、金属板等。

4.日常生活中什么地方用了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

答:透明材料可用于制作光学仪器;半透明材料可用于制作太阳镜,也可用于做百叶窗,窗帘等,以控制进入屋内的光线的数量;人们需要遮蔽光线时就使用不透明材料,如洗相片的暗室。

5.将蜡烛前后、左右、上下移动时,小兔的影子有没有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将蜡烛前后、左右、上下移动时,小兔子的影子会发生变化,这说明影子的形状随光源与物体之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第9课 镜子

1.光遇到镜子和其他强反光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被(反射)后的光线仍沿(直线)传播。

2.当光照到物体上时,有一部分光线被物体的表面反射回去,这就是光的反射。 3.(镜子)是反射光能力很强的物体。

4.(1969)年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时,在月球上按了一面镜子。科学家从地球上向镜子发射(激光),光很快从镜面(反射)回地面。利用了光反射回地面所需的时间,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为(384403)千米。

5.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4

答: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颜色和制造物体的材料有关系。

6.表面光滑的物体比表面粗糙的物体反光能力(强);浅颜色的物体比深颜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强)。

7.利用镜子反射光的性质能做哪些事情?

答:如耳镜就是医生利用镜子反射光的性质看到人耳里不容易观察到的部分;潜望镜利用镜子的反射光的性质装在潜水艇中观察水面的情况;科学家利用镜子反光所需的时间计算距离等。

第10课 七色光

1.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阳光是(七)色光。

2.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白光);红光与绿光混合会出现(黄光);红光与蓝光混合会

出现(品红色光);蓝光与绿光混合出现(青色光)。

3.(激光)是一种神奇的光,它不是一种(天然)光源,而是由(激光器)产生的。 4.(1960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此后激光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发展。

5.激光技术已在(电信通讯)、(视听设备)、(距离测量)、(排版印刷)以及(军事)、(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6.把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把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答:当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时,会出现灰色白光,灰色接近白色。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趋于白光,这也可以说明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7.在强光下工作、学习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和保护?

答:在强光下工作、学习,会使我们感到精神压抑,烦躁不安,还会损害我们的眼睛。我们可以戴太阳镜、打上遮阳伞、窗外装置反光设备来保护我们的眼睛。

8.激光与人们日常见到的灯光、日光相比,有什么优点?(激光的特性有哪些?)

答:激光与人们日常见到的灯光、日光相比,激光具有颜色单一、方向性好、亮度很高的特性。

第11课 电在我家中

1.电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电是人类宝贵的(能源),我们要(节约)用电。

2.(希腊)科学家(泰利斯)在两千年前就观察到琥珀经摩擦有吸引草屑等轻小物体的功能,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静电)。

3.直到(18)世纪中期,科学家们对电仍然知之甚少。大约在(18)世界末(19)世纪初,人类才对电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4.电器的广发应用是在(19)世纪后期的事。 5.电是从哪里来的呢?电是怎样来到我们家中?

答:电是发电厂发电后经过高压输电、变电站改变电压、长途运输,最后才能为我们家中的电源。

6.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节约用电(节约用电的方法)?

答:(1)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2)家用电器不用时要把电源插头拔掉。(3)使用节能灯具;(4)家中

5

的电视、音响等尽量不要加大音量;(5)家中的电源线要经常检查,发现破损要及时修理或换掉,防止漏电。

第12课 让灯亮起来

1.一个简单的电路至少要有(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四部分组成。

2.我们生活有各种各样的灯。灯可以(照明),还可以使夜晚变得(绚丽多彩)。

3.常见的电池有(干电池、银锌电池、充电电池、太阳能电池)等。蓄电池可称为充电电池。

4.世界上第一个电池是二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亚历山德罗·伏打)发明的。 5.废旧电池会(污染)环境,不能随便(丢弃)。 6.(开关)是控制电路通断的部件。

7.开关有(触摸式开关、按键式开关、遥控式开关、拉绳式开关、夜光式开关)等。 8.怎样制作小开关?怎样用自制的小开关控制电路中小灯泡的亮灭?

答:可以选用两个金属材料做开关的通断点,选用绝缘材料做连接通断电的装置。当闭合开关或接通开关时,电路中的小灯泡亮;当切断或分开开关时,电路中的小灯泡灭。 9.简单的电路图:

第13课 导体和绝缘体

1.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叫做导体,如铁钉、铜线、铝片等;不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如塑料尺、干木条、玻璃片等。 2.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

3.纯净的水(不是)导体,但是往水中加入(盐)或其它(杂质),水就能导电。 4.安全用电的方法有哪些?

答:(1)不要用东西去捅电的插孔;(2)不要用力拉拽电线,防止拉断,发生漏电现象;(3)在检查电器时,仅仅关闭电器开关还不够,检查必须在断开电源的情况下进行。(4)不能用湿毛巾擦正在工作的电器,要拔掉电源,电器冷却后在进行擦拭。

5.为什么在雷雨天气时游泳和划船容易出现危险?

答:由于湖水不是纯净的水,可以导电,即使闪电击中了湖面的一岸,也可能伤害另一岸或湖上的人。

第14课 磁铁的力量

1.磁铁有两个极:一个是北极、一个是南极。北极的英文名字(North),简称(N);南极的英文名字(South),

简称(S)。

2.磁铁的磁力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极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吸引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3.无论什么形状的一块磁铁,都有(两)个磁力最强的地方。

4.磁铁的(两端)磁力特别强,称为磁极。不论什么形状的磁铁都有(两)个磁极。磁铁N极指向(北)方,S极指向(南)方。

5.人类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的北极是磁铁的(南)极,地球的南极是磁体的(北)极。 6.磁铁有许多形状,如(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等。 7.地球磁极的位置与地球南北极的位置(相反)。 8.怎样设计实验来证明磁铁的什么部分吸引最强?

答:在磁铁上放一张塑料片,然后把铁沙均匀地撒在塑料片上,同时轻轻敲击振动塑料片,铁沙多而密集的地方说明磁力强。

第15课 制作小磁针

6

1.每个磁铁都有两极,同性磁极相互排斥,异性磁极相互吸引。

2.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它也有(两)个磁极。这两个磁极的位置大致就在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地球的北极是(S)极,地球的南极是(N)极。这就是在地球上的磁铁能指南北的原因。

3.怎样自制小磁针?制作时应注意什么?

答:把缝衣针放在桌面上,用手按住,用磁力较强的磁铁慢慢从缝衣针的一端划向另一端,至少划20次。应注意:①小心,别扎手。②磁铁不要来回摩擦,就始终朝同一方向摩擦。

第16课 磁的应用

1.(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两千多年前,中国人最早发现了磁石,制作了(司南)。

2.指南针的用途很广,在(航海)、(航空)、(军事)、(地面考察)、(登山)等都要用到它。

3.磁还可以用来记录信息。录音机就是用磁带记录声音的,计算机磁盘也是用磁来储存信息的。

4.中国第一列磁悬浮列车已于(1995)年研制成功。

5.2001年8月,中国新研制的磁悬浮列车样车下线,设计时速超过(500千米)。(成都)将建

成国内最大的磁悬浮列车基地。

6.磁悬浮列车是根据磁铁的什么性质设计而成的?与一般的列车相比,有哪些优点?

答:磁悬浮列车是根据磁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设计的。它与一般列车相比,不仅提高行使速度,还降低了摇晃和噪音,并能节省能源。

第17课 传递信息

1.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们经常用易于识别的(标志符号)来传递信息。

3.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答:传递信息的方式有①收音机、②报纸杂志、③牌照、④电视、⑤11 语言、⑥标志符号、⑦卫星信号接收器、⑧电子计算机、⑨信件、⑩手势、 传真机、 电话等。

视觉信息:②③⑥⑧⑨⑩ 听觉信息:① 视听信

息:④⑤⑦

4.光可以用在(通信)方面,(光导纤维)就是人们对光的一种利用。 5.光导通信与电通信相比有哪些优点?

答:与电通信相比,光导通信在容量和速度方面,都高出数千倍到数万倍。 6.用旗语传递信息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

答:优点是不用声音,不受外界噪音的干扰,在彼此看得见的范围内有效地传递信息。不足之处是传递距离有限,不够准确,比较麻烦。

第18课 通信的发展

1.(一段对话、一封信、一张报纸、一个微笑、一个电话、一页传真),都是(通信)的形式。 2.(声、光、电、磁)的广泛应用,使(快速、简便、准确)的远距离通信成为可能。

3.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电话机的(品种)和(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传统的人工电话、自动电话外,还出现了许多(特种电话)。 4.现在的特种电话都有哪些?

答:如能充当“值班秘书”的录音电话和书写电话,闻声见影的电视电话,信手拈来的无线电话,随手携带的移动式电话。此外,还有“数字电话”、“口呼自动电话”,甚至能使聋哑人通话的“聋人电话”也已研制成功。

5.从传递信息的快慢来看,通信是怎样发展的?

答:从最初的人力、畜力、驿站、烽火、信鸽,到近现代的电报、电话、传真、网络等,通

7

信发展的趋势是信息的传递速度越来越快,质量越来越高。

第19课 畅想通信

1.未来通信将向(更快捷)、(更便利)、(更准确)的方向发展。 2.想像中的未来通信是什么样的呢?

答:未来的通信能随时随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情况,可了解过去与未来,能够传递冷热、气味;可随时随地点播电影,电视和音乐节目,未来智能技术将代替我们掌管家务事,管理冷热系统和电器设备等。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9g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