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正负反馈机制和平衡模式

更新时间:2023-07-19 01:3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市场不是单一的负反馈系统,正反馈同样是市场的自动控制模式。而市场的延迟无处不在。

市场的正负反馈机制和平衡模式

(一)市场的负反馈机制和平衡模式 : 我们这里讨论的市场主要是消费市场(以下简称市场),因为消费是生产的终端目的 ,所以消费品的市场是整个经济体系的提纲携领要素。而生产要素市场。【包括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产权市场等。】有着和消费品市场不同的运动规律即以正反馈为特征的运动规律,这里不作为主要讨论的对象。而在必要时会提到。

市场经济可以看作一个循环运作的体系,由资金——生产——市场——回到资金完成一个循环。而消费市场则是一个由进口(生产)和出口(消费)组成的单向流动的动态系统。市场系统的发展受两种反馈机制的控制,常态下是负反馈起主导作用。负反馈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反馈,它的作用是能够使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当市场由常态的供求平衡发生产品供不应求的变化时由于消费者之间竞争(抢购)提高了商品价格,一方面价格提高达到减少消费者的消费意愿的效果、另一方面提价也加大了企业利润而资本逐利的本性又促使市场集中更多的资源于生产方使之通过扩大生产来加大市场上商品的投放量以达到单位时间内投向市场的商品数量和同样单位时间内市场对产品的消费需求量相等,也就是所谓生产和消费速率(这里引用速率而不是消费量是因为加上时间这个量更容易体现动态的变化)相等的平衡状况。这种负反馈效果抑制和减弱了市场中发生的商品紧缺变化。 当变化是产品供大于求时,市场通过商品降价,提高社会对该商品的需求(也就是开发一部分原来由于价格太贵失去消费意愿的消费者)提振消费速率,同时通过减少企业利润促使企业减少生产使生产速率降下来。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注意到这里促使企业减少生产的动力还是资本逐利的本性。而商品价格的降低动力却源于商家的市场的竞争。这同样是一种负反馈效应。这就是所谓市场的看不见的手。我们可以认为当市场上一个固定周期内供应市场的商品数量和商品销售出去的数量基本持平不再改变,那么市场就达到了平衡状态。为了便于表达我们将这种状态表达为:消费速率V/生产速率V′=K, K是平衡常数,通常情况下K=1,考虑到商品出厂后存在着一级,二级,甚至三级批发存储所以k可以适当地小于或大于1于是就有K=1±△∮ 或者V/V′=1±△∮.(△∮是存储系数)。和所有动态平衡一样,市场供求的动态平衡也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当影响供求的所有要素中某一要素发生确定变化,平衡状态就会被破坏,由平衡变为不平衡,再在新的价格条件下建立新平衡,我们把消费速率和生产速率都发生增加或减少但是结果比值不变的变化称之为平衡移动。(在一个封闭而且反应可逆的系统中所指的平衡移动其平衡常数K是发生变化的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平衡发生的这种变化虽然比值保持不变但是其状态发生了变化)常态下这种移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但是只在某一平衡点左右来回震荡。但是如果某一要素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平衡的移动也就相应的发生确定的移动,震荡原点也移到新的平衡点。所以这个动态平衡系统可以看成始终在发生两种变化,一种是k值大小在1的两侧震荡,另一种就是平衡移动。现实中这两种运动实际是复合的同时存在的。如果时间足够长平衡移动可以认为是一个V趋向逐渐加大的不断重新平衡过程。。所以精确的说市场的不平衡是常态,平衡是相对的,粗略的。 影响供求关系的各要素:(1)影响消费速率(V)的因素:。(a)构成市场的潜在消费人数:自然人数排除了自产自销这一部分可以看成都是市场的潜在消费人数,但是社会需求需要两个必要条件,即消费者愿意购买和有支付能力。所以潜在消费人数和实际消费人数只是一种正比例关系。开发国外市场可以增加潜在消费人数,出口萎缩则意味着潜在消费人数萎缩。(b)消费群体的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是反映这种结构的重要数据。这里指群体中对低中高档基本生活用品需求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和对奢侈品有着购买需求人群所占的百分比。(c)消费群体的购买力结构:指群体中具有高中低档支付能力人群的比例。(P)价格因素:一般情况下物价高则消费萎缩、消费速率下降。反之消费速率上升,但是过剩时的情况反常物价越低消费反而越少。(f)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在预期价格走高的情况下消费速率加大,反之消费速率减少。

市场不是单一的负反馈系统,正反馈同样是市场的自动控制模式。而市场的延迟无处不在。

(g)投资对需求的影响: 所有投资的每一分钱,都可以通过产业链的传递,最终转化为利润和工资,最终变成消费,因为投资的钱无非是购买机器、材料和雇用工人,雇用工人的费用直接转化为工资,而购买机器和原材料的钱则通过产业链的传递,转化为上游企业的工资和利润。总之,投资的每一笔钱都会最终转化为利润和工资,从而变成新的投资和消费;正常情况下投资是商品价格的函数商品价格高时企业利润增加,投资增加,反之投资减少。但是政府对公共基础设施,和国防的投资不在此例。所以a、b、c、d、P、f、g因素是V的函数即V=F(a、b、c、d、P、f、g) (2)影响生产供应速率(V′)的因素:(h)固定资产和流动资本的总存量:显然固定资产和流动资本投资规模越大生产能力也越大所以生产速率越大(i)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的价格。在产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投入品价格下降利润加大促使供应速率加大反之供应速率减少。(j)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越高生产率越高产品成本越低销售量越大v′越大。(P)商品的价格: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调节生产规模。价格上涨导致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反之缩小生产规模减少产量。(2)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加产量。(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扩大市场也导致增加产量。(l)经营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价格走高则V′加大,反之V′减少。这样得出同样h、i、j、k、l是V′的函数即V′=F(h、i、j、P、l).于是上面平衡式子可以写成: F(a、b、c、d、P、f、g)/ F(h、i、j、P、l)= 1±△∮

和人们美好期望不同的是市场的这种平衡是脆弱的,并不任何条件下都起作用的。作为负反馈杠杆作用的的价格,不是可以随着供求关系任意变动大小的量。决定商品价格的除了供求关系,更重要的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交换价值(简单的理解就是决定商品价格基础的部分是生产商品的成本)。价格只能在价值上下作有限的浮动,过于低于价值的价格使企业处于亏损或破产状况。过于高于价值的价格使需求大幅度缩减同样使生产无法维持必要的规模。所以可以想见负反馈机制只在适度的范围内起作用。这就是市场万能论者的硬伤。以下我们作更深入的分析。

(二)市场中经营者和消费者行动和结果之间的延迟效应: 在人类社会系统中,行动和结果之间的延迟无处不在。当某个变量的作用需要经历时间来影响另一个变量的时候,延迟就出现了,它成为系统语言的第三个基本要素。几乎所有反馈过程都有某种延迟,但却不被人注意,也不被人很好地理解。而这往往导致当事人“做过头”,往往使之在追求期望的目标时走得太远,做过火了。比如调节淋浴水温,你往加热水方向转动水龙头之后的10秒里,水温仍然是凉的。你的行动似乎没有产生任何反应,所以你认为行动无效。于是你继续向加热水的方向转动龙头。而当热水终于到来时,水温却有88℃。你被烫得跳起来,赶紧又向加冷水方向转动水龙头。但又发生了延迟,水又变得太凉了。这样一次又一次,反复经过负反馈环路过程。每一次都是对前一轮调整过头的补偿。你的动作越是剧烈,即转动水龙头越猛,就需要越长的时间来达到合适的水温。这就是带延迟的负反馈环路的经验和教训:过猛的行动会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它不会帮你迅速实现目标,只会导致不稳定和震荡的情况。市场是一个具有负反馈和正反馈特征的动态系统它的延迟也就自然的存在。市场的延迟有的是受自然条件规范的例如农业的季节,设想当遇到歉收年景时市场的紧缺要到下一个年头才会导致种植面积的增加和供应的增加。而大部分情况则是人类社会系统必然的结果。生产和消费之间由于生产过程从原料到半成品到成品这个过程需要时间而商品需要运输,批发、和销售诸多环节所以时间的延迟也是不可避免的。当一项新技术开始投入使用后,它降低了生产该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并不表现为该产品在市场上价格下降,而是表现为企业创新的超额利润,只有在旧的价格开始限制销售额的时候,企业才会使用降价的措施达到挤占同行市场,扩大消费人群的效果。这又是市场系统的另一延迟效应。投资的情况也是如此由投资到所期望的利润,或者由投资转化为工资最终转化为消费都需要一段延迟过程。市场中经营者和消费者行动和结果之间的延迟效应是系统的基本要素,它无所不在。所以综合的说市场是一个有限的带延迟的正负反馈环路系统。以上还没有谈到的是正反馈,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商业信用制度的建立以及竞争所产生的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扩展了以后,特别是生产要素市场对消费市场的反作用下正反馈也几乎同样是这个系统的不二特征。

(三)市场中的正反馈机制和危机:

正反馈的作用刚好与负反馈相反,即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它一系列的变化,反过来不是抑

市场不是单一的负反馈系统,正反馈同样是市场的自动控制模式。而市场的延迟无处不在。

制而是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最简单的例子是信号放大器的正反馈电路,从放大器输入端输入的微弱信号经过放大电路的放大由输出端得到一个放大的信号现在将这个放大的信号由输出端反馈给输入端再经由放大器放大后得到一个较初始微弱信号几何级数倍数放大的信号再继续下去这个信号再不断反馈中极速的得到放大,设想输入的是一个音频信号则我们经滤波后就会得到一个因过度放大而失真的充满杂音的信号。因此正反馈的作用常常使系统远离平衡状态或稳态。正反馈模式很符合人们加速发展的愿望。但是陷入正反馈机制的发展往往是不可持续的。甚至是崩溃式的。

一个平衡过程的运转,它总是以缩小期待值和现实存在之间的差异为目标。对资本扩张充满期待的投资者总是发现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负反馈平衡过程。对他们来说,似乎自己的努力突然遇到了无中生有的阻力。产品的价格、或销售总额并没有按预期的不断增长。在价格在和价值的正常偏离区间内,价格和销售额总是此消彼长。虽然不断增长的期望总是注定是要失败的,但是市场的竞争特质赋予资本的是无限扩张的要求,所以即便遇到了阻力那种要做大做强抑制不住的扩张和打破平衡的冲动也是常态的始终存在的。这就赋予对正反馈模式极大的期待空间。市场的特质特别是它竞争的本性使它以正反馈模式的特性也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下面作具体分析:

(1) 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富的更富,穷的更穷:如果企业产品是个好产品,那么其销量越多,满意的顾客也越多。这意味着正面的评价也越多,进而会带来更多的销量,而更多的销量又将带来更广泛的好评,以此类推。随着消费群体进一步扩大,销售额增加利润也逐渐增加。有了越来越多的利润,可以有更好的条件吸引技术、管理和销售人才,提高研发经费,改造生产设备,改善员工生活,大企业的形象日益丰满,可以以更低的代价吸引各种资本。这样,逐渐就能够在市场上打造品牌效应,排挤竞争对手,形成市场垄断地位。这样不可避免地企业做大了。企业规模越大,单位产品的成本越低,(大批量产品生产的成本要小于小批量产品生产的成本是规模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利润越丰厚。这导致进一步扩大投资,扩大规模,降低成本。生产的边际效益不但没有递减,反而边际效益递增。形成正反馈。 反过来说,如果产品有缺陷,那么良性循环就变成了恶性循环:在购买了产品的顾客里,满意的人寥寥无几,也没什么正面评价,这将导致该产品的销量越来越少。企业在品牌、规模等方面都处于竞争的下风正反馈的效应会使处于竞争下风的企业如果不找到新的出路最终不被兼并就面临倒闭。 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总是青睐拥有更多优势能力的企业。市场的竞争滚雪球效应,经济学上称为“报酬递增率”的规律,由小开始,利润又转换为资本,资本越来越多,利润也越来越多,利润再转换成资本,那么雪球就越滚越大了。实际就是一种正反馈机制。市场的正反馈机制使资源向优势方集中,而且压制劣势企业。而生产要素市场。【包括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期货市场、产权市场等。】它们的作用无一例外的都青睐强势者以自己正反馈的运动规律加速市场的资源集中速度起到缩短经济周期的作用(相关研讨希望参考专门的论述)。虽然从一开始市场的这种正反馈效应就播下了由有序走向无序的种子但是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在市场平衡的区间内还是起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社会生产效率的作用,有它积极的一面。这种效率在一个由紧缺走向正常的市场中就尤为明显。而如果市场处于不可或缺的生活基础物质紧缺的区间则正反馈的效用就显得尤为尤为明显。例如战后实行市场经济各国的恢复过程。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前期阶段。市场的效率得到了空前的焕发这源于这样一个市场条件,平衡式V/V′=1±△∮中分母部分V′远小于分子V也就是V/V′>1的情况。如果科技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需求,例如互联网,和手机创造了人们对信息传递新的需求,那么随着分子V的扩大,V′也将没有疑问的随之扩大,这时候市场的正反馈模式的资源配置机制将扮演一个充分积极的角色。希望注意到以上的三个例子这时的正反馈如果没有生产要素市场的泡沫助推还没有走向无序混乱甚至崩溃的例子。 “报酬递增率”的规律,在配置个人收入方面同样得到充分展示,在市场体系中有钱人的钱很容易转换为资本资源和社会资源,或者知识资源,他们在拥有发展资源上和穷人是极不对称的。任何机会都亲睐那些和机会相关的资源拥有者,市场经济体系中尤其如此。所以机会的大门对财富拥有不同者从来也没有平等过。对富人而言钱生出钱来,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到处都是生钱的门路。而对穷人而言由于不得不寻找下一顿饭钱,所以,无法选择,撞上什么活干什么活,无论强度多大,工资多低,没有经验可供积累,都得干。如此下去,体力不断透支,随着年龄增长越干能力越差。当好不容易经由血汗劳作得到一点积蓄,月终的房租、

市场不是单一的负反馈系统,正反馈同样是市场的自动控制模式。而市场的延迟无处不在。

子女上学、水电、信息。。。。。所有富人的赚钱机会都伸出手来刮走了一大半。结果一场大病使他们成为经济的透支者。对于富人而言,这是一个良性正反馈。对于穷人而言,这是一个恶性正反馈。但两者都是正反馈。这就是市场的两极分化机制。

市场的资源配置正反馈机制在没有将系统引向远离平衡或崩溃的前提下其终极达到两种社会效果,对生产而言是通过弱肉强食的机制使生产和市场走向垄断。或者达到由垄断允许的由局部中小企业生存来保持必要的竞争活力的垄断控制,既以金融控制为特征的垄断控制市场。对消费而言是造就一个两极分化贫富极端的社会。事实上一个两极分化的社会极大地限制了社会的相对消费能力。

(2)天然资源紧缺的正反馈效应:我们常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也就是说对人类而言自然资源是有限而不可再生的。当某项自然资源趋于紧缺的的信息来临的时候,市场的反应除了一般的涨价以外,是价格越是上涨采购越是积极的正反馈现象,投机性囤积,使市场上该资源越发趋于紧缺,而毋庸置疑的资源价格上涨预期使资金同样毋庸置疑地大量投入参与到投机性采购上来。这又使价格进一步上扬。这种正反馈可以一直作用到市场崩溃(土地市场和以土地为依托的房地产市场的正反馈特质基本是和以上分析符合的)。从使用价值而言,粮食是人类除了空气和水之外的第三大生存维持物质。但是这种物质的自然属性使之并不如其余的产品一样可以无限扩大生产规模。农产品的生产非常严格的受到单位产量和种植面积的限制。假设由于歉收,局部的紧缺出现,在粮食储备不足的情况下,由于上文提到的市场延迟,放任不管的市场的正反馈效应,必然使饥荒大面积扩散。市场机制会极大地放大紧缺的后果。

(3)生产要素市场。【包括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期货市场、产权市场等。】的正反馈控制规律:生产要素市场有着和消费市场不同的运动规律既通过货币—商品—获得增值的货币的运动过程。(消费品市场的运动特征是、商品—货币—另一种等值商品)。由于这类市场的所有目的是货币增值。所以他们的主要控制特征是正反馈。我们可以举例像: 股票市场上的追涨杀跌现象。中国股市正在追涨过程中,由于股民预期牛市还没有结束,逢高惜售,逢低进仓,多高的股价都有人买,买了就赚钱,吸引更多的资源进入股市抢购股票,从而进一步推动股市上涨,股价越来越远离股息。成为明显的泡沫经济。再例如: 外汇市场交易量增长。随着浮动汇率时代的到来,跨国公司为了避免汇率风险,纷纷购买外汇期货以保值增值,买卖外汇和外汇期货的玩家越多,外汇的波动幅度就越大,波动幅度越大,主动和被迫进入外汇市场的玩家越多,交易就越频繁。三十多年前,外汇交易中的80%是为了贸易和投资,至今,每天外汇交易中只有不到1%的交易量与实际的贸易和投资有关。世界经济逐渐从一个实体经济,变成了“虚拟经济”,从实干经济,变成了“投机赌博新经济”。这部分内容不是本文讨论的主题,希望有关人士作更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但是所谓生产要素市场的全部作用都在于加速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过程,可以认为是市场正反馈控制的配置资源作用的子项目。

(4)市场的延迟效应和对资源配置作用下的危机产生:设想在一个平衡的市场体系中恰好遇上了农业的丰收年景,而制造业的大部分设备又恰好遇上更新周期,设备的生产极大的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繁荣,在就业率大幅提升的背景下加上农业收益提升市场上的消费需求较之往年空前繁荣。在销售不断增长利润也不断增长的刺激下,市场配置资源的正反馈机制作用也开始加速运转起来,投资逐步加大,同样也带动上下游产业更加繁荣,就业率进一步提升,工资也进一步提升。市场需求不断地以算术级数律扩张,而生产则在要素市场和资本本能冲动下以几何级数扩张。我们知道由生产到消费,由于运输、批发、销售中间有延迟,而对于受带动的上下游产业这种延迟就更大。当市场上商品开始滞销价格由上涨开始逐步走下坡时其实产能已经扩大到市场接近饱和,但是在销售商有感觉时,批发商还一如既往的感到繁荣。生产商新建的厂房还刚刚完工。现在冷热水的水龙头由于习惯的惯性已经扭过头了。新的产能还没有投产前其实产能过剩已经事实上存在了。滞销导致商品价格下降,不断涌入市场的商品使这种下降趋势不可抑止,现在市场上“跳楼价”的旗帜迎风飘飘,正反馈效应开始调转锋芒所向无敌。只要价格还没有跌破价值红线,无论销售还是生产商都还咬牙苦撑着。然而这一天终于到来有一部分商品的价格开始跌到价值红线以下。于是从某个生产商开始破产,而破产企业的库存倾销又加速了同类产品厂商的垮台,倒闭由上游产业到下游产业如多米诺骨牌般的蔓延开来。大批工人开始失业,人们有点钱也不敢乱花了,需求急剧萎缩。这反过来又加剧过剩的程度。危机到来了。危机是以市场崩溃重新洗牌来达到新的平衡的市场自我调

市场不是单一的负反馈系统,正反馈同样是市场的自动控制模式。而市场的延迟无处不在。

节过程,然而这种调节是以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对社会的破坏性损伤为代价的,是市场身上的恶性肿瘤。 引起危机的原因,也就是市场繁荣昌盛的开端,这似乎很具有讽刺意味。其实在现代社会这种如上文提到的农业丰收和产业设备更新周期的到来所引起的社会需求的增长完全可以由货币的加大宽松,虚拟经济的泡沫增长。或者房地产业对经济的拉动、或者借贷消费达到同样的效果。而危机的起因则表现为共同的特征既泡沫的破裂。当然虚拟经济的以虚拟的资本增值期望为基础的投机运作有他们特有的特征但是本质是一样的,是市场正反馈控制运动的必然结果。本质都是过剩。

特别指出:生产过剩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过剩。所谓相对过剩,不是产品过多,财富过多,而是商品找不到货币,找不到购买者,生产超过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生产力按几何级数增长,而市场最多也只是按算术级数扩大”。当市场对生产显得过于狭窄时,危机就爆发。而市场需求的增长落后于生产,这种市场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限制,实质上是资本主义本身的限制。马克思说:“不是财富生产太多了,而是资本主义的,对抗性的形式上的财富,周期地生产得太多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9g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