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儿科重点

更新时间:2023-08-26 12:5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曙光中医儿科重点

纯阳:

出自《颅囟经 脉法》:“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 纯 指小儿先天所禀赋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损. “阳”小儿生命活力如旭日初升。

将小儿这种蓬勃生机、迅速发育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纯阳”。

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阴 是指精、血、津液 脏腑 脑髓 筋骨 血脉等 有形之质 阳 是指脏腑各种生理功能; 稚 指幼嫩尚未成熟

小儿形体和生理功能都相对不足

雪口: 即鹅口疮。

是小儿的一种口腔疾患。 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

临床症状为口腔、舌上漫布白屑,状如鹅口

多见于新生儿,久病体弱 或长期 用抗生素 激素的患者

顿咳:即百日咳

是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阵法性发作,称为顿咳. 其有传染性,称疫咳。 病程较长,可达数周甚至3个月左右,故有百日咳之称。 致病菌为百日咳杆菌。

临床症状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痉咳末伴有鸡鸣样吸气性吼声。 多见于5岁以下患儿 多见于冬春季

易虚易实:

小儿病理特点之一,小儿一旦患病,则邪气易实,正气易虚,实证可迅速转化为虚证,虚证也可转化为实证,或虚实并见之证。虚实变化十分迅速。因此,治疗上不可偏 补偏消,药品药量均宜权衡适当,中病即止,不可过量,免伤正气。

丹痧:即猩红热, 急性传染病

致病菌为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临床症状有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全身泛发猩红色皮疹,疹后脱屑脱皮

多见2~8岁儿童 多发于冬春季

慢脾风 又名脾风、虚风。

即慢惊风的脾肾阳衰证,阳虚极而生内风,为虚极之候、纯阴之症, 多因吐泄既久,脾虚气弱,肝失濡养所致.

症见 额上汗出,闭目摇头,面唇青黯,舌短声哑, 呕吐清水,气弱神微,昏睡不语,四肢厥冷,手足微搐,指纹隐约。

五迟五软

是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的常见病症。

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当引起。

五迟是指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

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

马脾风: 重症小儿肺炎喘嗽 又名风喉、暴喘。为小儿“暴喘而胀满” 的危重证候。 多因“胸膈积热,心火凌肺,痰热壅盛”所致。

症见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痰涎上壅, 气急鼻煽, 甚则涕泪闭塞, 张口抬肩,摇身撷肚, 大小便秘,神气闷乱。

多见婴幼儿 多发冬春二季 过敏性紫癜: 又称紫斑,

小儿常见出血性疾病之一

是广泛的毛细血管和小动脉变态反应性炎症

临床症状为血液溢于皮肤粘膜之下,出现点瘀斑,压之不褪色,常伴鼻衄,齿衄 尿血 呕血 便血

好发年龄3到14岁 学龄儿童多见 男性多于女性 春季多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又称儿童多动综合征、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 是常见的儿童时期行为障碍性疾病。

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养护不当所致

临床特征为多动多语,情绪不稳、冲动任性或伴神志涣散,学习困难和心理异常,但智力基本正常。预后较好,绝大多数青春期好转痊愈 多见于14岁以下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慢性营养性疾病

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造成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

临床特征为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骼病变。 若失治 误治易导致骨骼畸形。

本病常发于冬春两季,3岁以内,6~12月婴儿发病率较高 性早熟:

本病是内分泌疾病

任何儿童性发育特征出现年龄较正常儿童平均年龄提前2个标准差以上,即性发育启动 年龄显著提前者。。女孩在8岁以前,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者临床可判断为性早 熟。女孩多于男孩

马脾风:

病因病机 外因:外感风邪 风邪夹热或夹湿为患

内因:小儿肺脏娇嫩,卫外不固,易为外邪所中 病变部位主要在肺,累及脾,心肝.

病机关键是肺气郁闭,风寒:酿津成痰 风热 灼津成痰,痰阻气道,肃降无权 病理产物为痰热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涎上壅,甚则涕泪闭塞,张口抬肩,摇身撷肚 治疗 原则开肺化痰,止咳平喘

常用五虎汤 (麻杏石甘汤加细茶)麻黄2克 杏仁(去皮、尖)3克 甘草2克 细茶(炒)3克 白石膏5克

寒邪客闭肺经,郁而化热,肺气不通者,治宜宣肺清热,先用五虎汤;继以利下痰涎,用一捻金

调护 保持空气流通

保持患儿呼吸道顺畅 加强营养

不同病原体患儿分室居住防止交叉感染 重症患儿密切观察

麻疹和猩红热的治疗异同点

相同点:麻疹和丹砂皆为外感时邪,易化火入里,所以两者都以清热解毒为治疗原则,且在最后邪退阴伤之时都要养阴清余热

水肿与脏腑的关系

水肿不论阳水或阴水,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肺、脾、肾。而在发病机理上,肺、脾、肾三者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正如《景岳全书·肿胀》篇说“凡水肿等症,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因此,肺脾肾三脏之间的关系,以肾为本,以肺为标,而以脾为制水之脏。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肺脾肾三脏功能虚弱, 则有“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 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液潴留,泛溢肌肤,是为水肿

水痘的常证: (1)轻证邪伤肺卫:以微热流涕,皮疹稀疏,疹痘细小,疹色红润,疱浆清亮为特征,全身症状不重。

(2)重证邪炽气营:以壮热烦躁,面红目赤,皮疹稠密,疹痘粗大,疹色

紫暗,疱浆混浊为特征,甚则口腔粘膜也见疱疹。

水痘的变证: 水痘发病过程中,由于邪毒炽盛,可出变证。

(1) 若疱疹已消退,出现壮热不退,神昏,抽搐等,是邪毒内陷心肝之变

证。(2)若咳嗽,气急,是邪毒闭肺之变证

小儿惊风四证八候 四证 针对急惊风而言

;热 [高热口渴,面红目赤], 痰 [痰多气促,神志不清],

风 [手足抽搐 角弓反张,牙关紧闭、双目窜视] 惊 [昏谵惊叫 惊恐不安] 八侯;搐 [肘臂伸缩 动摇不定] 搦 [十指开合] 掣 [势如相搏]

颤 [头身手足 颤动不止] 反 [颈项强直 角弓反张] 引 [四肢牵引 臂若开弓] 窜 [目珠斜视 或左或右] 视 [目直似怒 睛露不活]

(西医现场发挥)

烂喉丹砂

属于温病 辩证以卫气营血为纲。

前驱期 多属邪侵肺卫证,症见发热恶寒,咽喉肿痛,痧疹隐现

出疹期 多属毒炽气营证,症见壮热口渴,咽喉糜烂,皮疹猩红如丹或紫暗如斑,舌光红 恢复期 多属疹后阴伤证,症见口渴烦躁,皮肤脱屑,舌红少津

1由于其传变迅速,要密切观察。2辨轻重顺逆证,疹色红润,发热有汗为轻顺。疹色紫黑夹瘀点,疹隐不透,壮热面灰,大汗肢冷为邪毒内陷,为重逆

治则:清热解毒,清利咽喉。具体根据卫气营血: 在肺卫:辛凉解表,清热利咽 在气营,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疹后伤阴,养阴生津,清利咽喉之余热, 若邪毒内陷,根据脏腑辨证论治

病初为感受痧毒疫疠之邪从口鼻侵入人体,先犯肺卫,则见恶寒发热;继而邪毒入里,蕴于肺胃。肺胃之邪热蒸腾,上熏咽喉,而见咽喉红肿溃烂;肺胃之热毒窜扰血络,肌肤丹疹密布。

若邪毒重者,化火入里,传人气营,或内迫营血。此时痧疹密布,融合成片,其色泽紫

暗或有瘀点,同时可见壮热烦渴,嗜睡萎靡等症。邪毒内灼,则逆传心包,扰乱神明,心火上炎,加之热耗阴津,可见舌光无苔、舌生红刺,状如杨梅。若热极动风,则壮热痉厥。 病至后期,余邪未尽,阴津耗损,多表现肺胃阴伤诸证。 在本病的发展过程中或恢复期,

因邪毒炽盛,伤于心络,可导致心悸、脉结代、

余邪热毒 流窜筋络关节,可导致关节红肿疼痛的痹证。

余毒内归,损伤肺脾肾,导致三焦水道输化通调失职,水湿停积,外溢肌肤,则可见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泄泻病因

泄泻病位在脾胃。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湿和水谷精微,若脾胃受病,则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浊不分,合污而下,致做泄泻。所以张景岳有“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之说

哮喘: 是指一种以反复发作,喘促气急,喉间哮鸣,呼气延长,严重者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口唇青紫为主要特征的肺系疾病.

哮: 是指呼吸时喉间的哮鸣之声,由痰吼而成. 喘: 是指呼吸急促,张口抬肩,不能平卧. ● 病因病机:

其发生之内因责之于小儿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水液运化失司,导致痰饮留伏于肺,为哮喘之“夙根”,此为发病的物质基础。所以哮喘之疾,不管新病、久病,必有痰饮内伏之患;外因责之于感受六淫之邪,或接触异物、异味,及嗜食咸酸等,使肺气不利,引动伏痰,痰随气升,气因痰阻,搏击声门,诱发哮喘。正如《证治汇补 哮病》所云:“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据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

● 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肾有关

● 治疗原则:发作期攻邪以治其标,治肺为主,分辨寒热虚实而随证施治;缓解期扶正以治其本,治以补肺固表,扶脾益肾,调其脏腑功能,消除伏痰夙根。可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 诊断要点

(1)多有湿疹史,过敏史,家族哮喘史。发作多与某些诱发因素有关,如感受外邪,接触致敏原等.

(2)气喘哮鸣反复发作.常突然发作,发作之前多有喷嚏,咳嗽等先兆. 发作时喘促,气

急,哮鸣,咳嗽,甚者不能

平卧,烦躁不安,口唇青紫

(3) 发作时两肺可闻及哮鸣音,以呼气时明显,呼气相延长.如继发感染,可闻及中细湿罗音.

(4)辅助检查:

血常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

肺功能检查:气道阻力增加,或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肺部X线: 发作期肺过度充气,透明度增高,肺纹理可增多,缓解期大多正常;

并发支气管肺炎或肺不张时,可见沿支气管分布的小片状阴影。

二.口疮: 是指以齿龈,舌体,两颊,上腭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灼热疼痛或伴发热,流涎为特征的口腔疾病.

小儿口疮临床特征:口腔内舌体、两颊、上颚、唇内、齿龈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

疼痛流涎,或伴发热。

口糜—溃疡面大,上复糜腐(满口糜烂,色红作痛者)重症 燕口疮—溃疡只发生在口唇两侧 心经:舌为心之苗

脾经:沿食道两旁上行,挟咽两旁,连 舌本,散舌下 胃经:进入齿龈内,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 肾经:肾脉连舌本

● 辨证要点: 辨脏腑: 舌上、舌边—心; 口颊、上颚、齿龈、口角—脾胃 ● 治疗原则:实证:清热解毒,泻心脾积热。

虚证:滋阴降火,引火归元。

佝偻病

痄腮 常证

1)邪犯少阳: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柴胡葛根汤 银翘散 2)热毒壅盛: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 2.变证

邪陷心肝:清热凉营,息风开窍 清瘟败毒饮 毒窜睾腹:清肝泻火、活血止痛- 龙胆泻肝汤 泄泻

常证 证型 风寒泻 湿热泻 伤食泻 指纹滞 脾虚泻 脾肾阳虚泻

主症 大便清稀,夹有泡沫,

臭气不甚;指纹淡红 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指纹紫 大便稀溏, 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 气味酸臭;

治法 疏风散寒,运脾化湿 清热利湿止泻 消食化滞,运脾止泻

方药 藿香正气散 葛根黄芩黄连汤 保和丸 七味白术散

大便稀溏,色淡不臭,色淡不臭;指纹淡 久泄不止,大便清稀,澄澈清冷,完谷不化,

健脾益气,运脾止泻 健脾温肾,固涩止泻

附子理中汤 合 四神丸 方药

或见脱肛,精神萎靡,指纹色淡 变证 证型 主症 泻下过度,质稀如水,精神萎软,目眶及囟门 气阴两伤 凹陷, 皮肤干燥或枯瘪, 啼哭无泪, 舌红少津, 益气养阴 健脾止泻 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阴竭阳脱水肿

治法

人参乌梅汤

泻下不止,便稀如水,频繁量多,脉细微欲绝

回阳救逆,固脱止泻

参附龙牡救逆汤

常证 证型 风水相搏 (急性期) 湿热内侵

治法 疏风宣肺,利水消肿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方药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小蓟饮子

变证 证型 水凌心肺 邪陷心肝 水毒内闭阴虚邪恋 气虚邪恋

治法 泻肺逐水,温阳扶正 平肝泻火,清心利水 解毒利尿,通腑泻浊 己椒苈黄丸

方药

龙胆泻肝汤 合 羚角钩藤汤 温胆汤 合 附子泻心汤知柏地黄丸 参苓白术散

滋阴补肾,兼清余热 健脾益气,兼化湿浊

证型 脾虚湿困 脾肾阳虚

治法 温运中阳,行气利水 温肾健脾,化气行水 实脾饮

方药

真武汤 合 五皮饮

肝肾阴虚 气滞血瘀

滋肾肝肾,育阴潜阳 活血化瘀

知柏地黄丸 桃红四物汤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91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