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大二第二学期期末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4-03-22 07: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现代文学IV复习纲要

2015.6 题型:

一、填空题(20分)二、选择题(10分)三、简答题(30分) 四、评论题(40分)(阅读作品,写简短的评论。论点鲜明,选好角度,条理

清晰,表述流畅,不少于800字。)

第八讲 新时期诗歌

1、北岛《回答》 舒婷《致橡树》 顾城《远和近》 重点诗句 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致橡树: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顾城《远和近》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2、朦胧诗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1、朦胧诗洋溢着“英雄主义”色彩

表现出共同的济世态度、民族责任感和忧患意识,重在启蒙,关注和切入时代生活和现实矛盾。

舒婷《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 喂养了 / 迷惘的我、沉思的我、沸腾的我 ;/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 /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江河《纪念碑》:“我想/ 我就是纪念碑/ 我的身体里垒满了石头/ 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多沉重/ 我就有多少重量/ 中华民族有多少伤口/ 我就流出过多

少血液”

2、朦胧诗洋溢着“人本主义”色彩

强调人的权利、价值、尊严和人性的崇高,将文学的主体性提高到至关重要的地位。

北岛《结局或开始》“我是人/ 我需要爱/ 我渴望在情人的眼睛里/ 度过每一个宁静的黄昏”

舒婷《双桅船》“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P83

双桅不仅表示内心矛盾或感情复杂,而且表达了渴望交流,期待友情,祈求心灵的来往,是舒婷种种感情牵挂的流露与外化。 3、朦胧诗洋溢着“理性主义”色彩 P203

表现出经历文革的一代青年人特有的悲愤和沉思,以深沉而冷峻的理性批判精神表达对黑暗时代的痛苦体验和感受。

北岛《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北岛《红帆船》:“在颤抖的枫叶上/ 写满关于春天的谎言/ 来自热带的太阳鸟/ 并没有落在我们的树上”

? 1、注重表现多变、曲折丰富的主体世界,突出个人主观感觉和内在情感。 舒婷 温婉细腻 北岛 尖锐冷峻 顾城 敏感灵秀

诗人主张:诗应该从独立感受和思考的自我出发去寻找个人和现实世界的临界点,通过个人独特感受折射世界,创造个性化、心灵化的诗美境界。 2、意象呈现具有朦胧性、不定性

所谓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来表现诗人的主观心态。它与传统诗歌中的“意境”不同。意境一般是触景生情并借景抒情,从而达到景中含情的艺术目的。而在朦胧诗中,诗人多以主观情绪和人的各种心态为表现对象。从主观情绪出发,想象并构造成某种具体的画面与景致,从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达到艺术表达的效果。

朦胧诗通过意象的辐射,呈现出意义的多重性,用模糊的意象取代明确的形象和意义,营造了一个“雾里看花”的诗境,留给读者一个自由的丰富

的想象空间。

3、以象征的手法暗示微妙的情感

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 如:顾城《远和近》

诗歌利用心理距离和物理距离的矛盾所造成的表层逻辑的错觉,将人心理感受的真实性隐藏在错觉之下,形成对比。以单纯的意象象征表达人类最普遍最深刻的心灵处境:孤独,

3、新生代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 注重生活流的记录,对世俗生活的关注与亲近,表现出生命的盲目、浮躁与重复,情感质朴。

? 价值准则飘移不定,情感表达随意性、表面化,缺乏飘忽灵动,把人引向平庸无聊的孱弱世界,口语化的泛滥导致单调乏味。 创作特点

1)表现出反崇高倾向和平民意识

重在表现全方位的生命体验(焦虑与孤独的厌世感),诉说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困顿与烦扰,以揶揄态度取代庄严抒情与崇高书写。 韩东 《有关大雁塔》

2)语言去除含蓄内敛的意象表达,追求口语化,表达方式纯粹而简单。 于坚《有朋从远方来—赠小丁》 黄灿然 《给妻子》

第九讲 新时期散文

1、回忆反思性散文

巴金《随想录》被称作“讲真话的大书” 1) 2) 3) 4)

体现出人生探索精神 体现出讲真话的精神 体现出自我解剖精神 追求“无技巧”的境界

杨绛《干校六记》

散文集《将饮茶》《我们仨》

以从容达观的态度表达人的生存困境和知识分子的存在勇气。以喜剧性的态度表现对命运的反嘲。具有超然的中和美,力求“万人如海一身藏”,坚持精神的自由和自足。 2、文化散文

余秋雨的散文《文化苦旅》 艺术特点

1)凸现自然山水的人文意义,探寻中国文人的生命历程,挖掘积淀千年的文化内涵。寻找文人与山水的会心处。

如:《风雨天一阁》。从一个藏书楼的历史变迁,写出了民族精神史的沧桑。 以山水风物为背景,注重解析文化个案, 揭示人与文明难以摆脱的历史宿命。 《道士塔》、《莫高窟》、《一个王朝的背影》

2)通过描述中国文人的“文化人格的演进”历程,批判中国文化人格结构中的盲点。

《苏东坡突围》

3)体现出悲壮的理想主义情怀,用悲壮的格调书写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对自然美、精神美、艺术美的追求。 《苏东坡突围》

3、乡土散文 贾平凹 商州系列(无)

对乡情的描绘,探寻地域文化具有的深层寓意世界。 西部散文: 马丽华《走过西藏》周涛《巩马斯的马》 贾平凹的散文:注重书写山地人民的精神现象,

歌颂世间生命活力,以宁静而辽远的乡村生活否定城市文明。 如:《秦腔》

秦腔是苍凉、辽远、空廓和悠长的。不仅而且《秦腔》不但绘形绘色写出了一个地方剧种的生成、变迁的特点,渲染了秦地的民情风俗,更重要的是传神地展现了秦地百姓的精神风骨、热情蓬勃的生命力。在贾平凹笔下,秦腔成为黄土地与老百姓生生不息的命运之声。 4、女性散文 叶梦《羞女山》

特点:“群体性”、“直觉性”、“展现性”

唐敏《女孩子的花》叶梦《羞女山》韩小蕙《为你祝福》

第十讲新时期戏剧 不考

第十一讲 新时期小说

第一节伤痕小说

一、“伤痕文学” 标志之作

刘心武《班主任》 卢新华《伤痕》 二、代表作

冯骥才《啊!》 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第二节反思小说

一、标志之作 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 三、代表作、主人公

王蒙《蝴蝶》 张思远 、张贤亮《绿化树》章永璘、谌容《人到中年》陆文婷 秦波 古华《芙蓉镇》胡玉音

第三节改革小说

一、标志之作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乔光朴 二 、高晓声 《陈奂生上城》陈奂生形象特征、意义

陈奂生的身上还残存着极“左”路线的长期统治造成的奴性、愚昧,自卑自贱,小生产者的自私狭隘、目光短浅和阿Q式的自我欺骗,自我安慰等弱点。在经济地位有所改善以后,他性格中那种自欺、自我安慰的因素并未随着过去的时代一

起逝去,而是在更高的需要未能满足时,向自我陶醉、自我麻醉演进。 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 1)自我安慰

“便安心坐着啃饼,觉得很舒服。头脑清爽,热度退尽了,分明是刚才出了一身大汗的功劳。这等于出晦气钱——譬如买药吃掉!” 2)自我欺骗

他想到此趟上城,有此一番动人的经历,这五块钱花得值透。他总算有点自豪的东西可以讲讲了。看谁还能说他没见过世面!看谁还能瞧不起他,唔!??他精神陡增,顿时好像高大了许多。这五块钱还是吴书记看得起他,才让他用掉的,老婆保证服贴。哈,人总有得意的时候,他仅仅花了五块钱就买到了精神的满足,真是拾到了非常的便宜货。 3)宣泄中求平衡

? 这一次再也不怕弄脏了什么,他出了五元钱呢?——即使房间成了猪圈,也不值!”

? 从这一连串的行为和心理可以发现,陈奂生以破坏为满足的自私心理,这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宣泄中求平衡,但对改变自己的现状并没有任何益处。

意义:陈奂生式的精神满足与鲁迅笔下的阿Q似乎有着血缘关系。“陈奂生性格”已经成为历史和国民性格中的美德与弱点的一面镜子,表达作者对陈奂生们的精神世界的严肃探索和农民命运的深沉思考。揭示出新的历史时期现代化的历史要求农民精神现状之间的矛盾。

第四节 寻根小说

一、代表作家:阿城、韩少功、贾平凹、张承志、李杭育、郑义、扎西达娃 二、汪曾祺小说特点 《受戒》

? 《受戒》在恬淡和谐的民间生活中表现生命的欢乐和自然形态,明海的受戒(破戒)生活与英子的平民化生活融化得自由、圆融和美好。P181

汪曾祺《受戒》:内在的欢乐 ? 明海和小英子保存着最为自然的本性--水一般透明的性情。他们有着本乎

自然的欲望,纯真的情爱,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约束。美妙的少年恋情被表述为一种如水一般流淌的、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受戒\与\情爱\这两个看似对立的命题在这里奇特地统一起来了。

? 情与景的完美融合,含蓄有致。地域风情的描写,表现得纯朴、温馨、清雅。

? 小英子生存的空间是桃源式的环境。这一片空间里的人,与自然是充分混溶的。

? 小说中的自然、纯朴的民俗世界正是汪曾祺自然、通脱、仁爱的生活理想的一个表征。

? “超功利的率性自然”的思想是生活境界的美的极致。

为读者提供了一篇\次本文\。次本文\也可以称为\第二本文\,是与\正式本文\(\正文\)平行存在的、对其进行\解构\说明的另一本文。

本文所表述的可能只是一场梦,只是真实作者心目中的一种“理想境界”。它或许存在过,但已经永逝不复返了。这一“话语空间”实际上只是一种情感的操练,试图“重返旧时光”的一次想象性的努力,追寻一种理想意境中的生活,圆作者的那一个梦。

三、韩少功《爸爸爸》白痴丙崽 四、阿城《棋王》 王一生 五、王安忆《小鲍庄》捞渣

第五节 现代主义小说

1、代表作:王蒙的意识流小说《春之声》宗璞《我是谁?》谌容《减去十岁》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徐星《无主题变奏》 残雪的荒诞小说《山上的小屋》 4、现代主义小说的艺术特征

1、关注个体心灵的体验,关注人荒谬的存在状态。

侧重表现人与世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脱节关系,通过对看似荒谬变形的现实世界的超现实描绘,反映出人生的失落感、危机感和孤独意识。

2、全方位地吸取了西方现代派文学艺术观念和表现方法。 表现了对既成的艺术规范的背离和突破,拓展了新的美学空间。

第六节 先锋小说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格非《迷舟》孙甘露《信使之函》余华《现实一种》《十八岁出门远行》

第七节 新写实小说

一、标志之作: 方方《风景》、刘震云《塔铺》、池莉《烦恼人生》二、代表作:池莉《烦恼人生》《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不谈爱情》刘震云《一地鸡毛》《单位》刘恒《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 二、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特征

新写实小说改变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认识,由此引发的真实观、人物塑造的非典型化原则、叙述视角与叙述方式的多种变化,体现出世俗化的创作倾向。

1、逃离理想的彼岸世界,凸现现实日常生活的本相。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强调追求理想的人生境地和渴望完美的日常生活图景,注重日常生活的超越。 中立地将日常生活的现实本相描述出来。池莉《太阳出世》 1)理想被放逐

放逐理想、适应日常生活成为新写实小说的首要任务。 2)对崇高的调侃和解构

传统现实主义认为崇高是人的精神的深度和力度的内在标志。新写实小说向我们展示了崇高在日常生活面前,在生存境况中如何的苍白与乏力。 3)爱情神话的崩溃

传统现实主义的爱情婚姻的描写主要是为了表达宏大的社会主题,如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

新写实小说中,爱情的诗意光辉和理想光环被淹没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世界中。

如池莉的《不谈爱情》 2、人物描写的非典型化

新写实小说将传统现实主义的典型人物作了不动声色的深度消解。 1)人物身份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与新写实小说 英雄群像抽象的个体

革命者、思想者、改革者

芸芸众生

具体的个人

工人、小职员、个体户

2)关注焦点:传统现实主义关注人的灵魂升华,强调个性张扬,突出“我在粉碎现实的一切障碍”的主旨。

新写实关注人的物质生存境况,强调人在生活面前的被动性和不可超越性。突出“现实的一切在粉碎我”的思想内核。 3)刻画人物的方法

传统现实主义着力于典型人物的塑造,个性与共性相统一。新写实只有“类型”,没有典型;只有共性,没有个性。

3、叙述态度和叙述方式

1)叙述态度:采取“非人格化叙述”,追求一种冷静、中立式的叙述风格。尽量将主体性、个人性的内容隐匿与遮蔽,尽量不对所描写的对象进行直接的价值评判,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对生活本相的呈现和展示。

旁观型的叙述者,如:方方《风景》死婴八子池莉《生活秀》来双扬 刘震云《一地鸡毛》小林

2)情节设置

传统现实主义设置一个贯穿始终、因果相连、层层推进的中心情节。 新写实通过生活的流程来安排作品。生活的流程式是指情节的安排组织上是以时间的自然流程来组织情节,按各种事件在生活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来进行。 池莉《烦恼人生》

第八节新历史小说 一、标志之作

莫言《红高粱》 乔良《灵旗》

二、莫言代表作:《透明的红萝卜》《丰乳肥臀》《蛙》 三、《红高粱》思想和艺术特色 对生命自由和原始野性的张扬

以全新的历史观念表现抗日战争时期北方民众的斗争生活,极力渲染和歌颂存在于民众身上 的那种原始的生命活力和像“红高粱”一样充满血性和反叛意识的民族精神。

1、 “红高粱”的意象——北方中国农民旺盛的生命力的象征

“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洸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

2、故事情节——宣泄着生机勃勃的生命激情,宣扬着狂野不羁的野性生命力。 土匪司令余占鳌(我爷爷)组织民间武装,在胶平公路上伏击日本汽车队。体现出一种民间自发地为生存而奋起反抗的暴力欲望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小说的生命力主题是通过父辈形象展开的。 爷爷余占鳌—父亲豆官—“我”的族系链表现出力的衰减。先辈的英勇行为,“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感到种的退化。”

作品也隐含了“文明批判”的主题,文明作为一个压抑性的机制,与生命力相对立。 艺术特色

1、开放的叙述视角P190

小说以一个晚辈的身份来叙述前辈的经历,以一个孩子的情绪来认识过去的生活,形成了一个开放的艺术视角。

设置一个双重的“亲缘叙述者”的视角 “我”(孙辈)的叙述:全知视角(剧外) “父亲豆官”(子辈)的叙述:有限视角(剧内) 2、自由任意的叙事方式 P190

借鉴意识流小说的时空表现手法和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情节结构方式。打破传统的时空顺序和情节逻辑,把故事讲述得非常散漫自由。这种任意的讲述又是统领在作家的主体情绪下,形成天马行空式的随意的叙述方式。 3、大量运用通感和比喻等修辞手法

(1) “在这次雾中行军里,父亲闻到了那种新奇的黄红相间的腥甜气息。” (2)“刘大号仰天吹起大喇叭,喇叭口里飘出暗红色的声音,碰得高粱棵子索索打抖。”

(3)“汽车象一条吞食了刺猬的的大蛇,在痛苦的甩动着脖颈。” (4)“马骡驴粪象干萎的苹果,牛粪象虫蛀过的薄饼。羊粪稀拉拉象振落的黑豆。”

4. 富于感性化的艺术风格

重在表现主观感觉,不加约束的心理跳跃、流动和联想,特别是出现大量的感官意象。

“两只肥硕敦厚的耳朵苍白美丽,在磁盘里活泼的跳动,打击得磁盘叮咚叮咚响。”

四、陈忠实《白鹿原》族长白嘉轩 族长:白嘉轩

本身就是一部浓缩了的民族精神进化史,凝聚着传统文化的负荷。

白嘉轩的人格中包含着多重矛盾,永远贯穿着不可解的人情与人性的矛盾—注重人情与抹煞人性的尖锐矛盾。他的身上,仁义文化与吃人文化并举。 1、白嘉轩对仁义之风的艰难维护:

首立乡规、乡约,修祠堂、建学堂,尊崇具有历史眼光的智者朱先生,阻遏恶人的势力膨胀。他处处救助受难者。他的“仁义”为怀、自立为本的人格精神,表现了中国传统农人基于小农经济和田园生活的文化意识和人生追求。 2、白嘉轩对封建伦理规范的艰难维护

白嘉轩只把婚姻看成是传宗接代和建家立业的一个环节,不讲对等意义上的互爱和超越功利意义的情欢,正是长期以来民族婚俗中少有更变的传统观念。它是正宗的,却也是畸态的。 如对田小娥的扼杀。

白嘉轩的悲剧性也即民族传统文化的悲剧性。虽然白嘉轩在白鹿原上威望卓著,但在几十年颠来倒去的政治斗争中,他愈来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和空间,愈来愈陷入无所作为的尴尬。

第九节 九十年代小说

1、王朔《顽主》《我是你爸爸》

2、新生代小说 朱文《我爱美元》朱华栋《手上的星光》

毕飞宇《雨天的棉花糖》 3、长篇小说:

贾平凹《废都》 王安忆《长恨歌》 阿来《尘埃落定》 余华《活着》思想和艺术特点

1、对死亡和苦难的体验,描述生命的脆弱易逝、命运的变幻无常。P303 死亡叙述:福贵的父亲—母亲—儿子有庆—女儿凤霞—妻子家珍—女婿二喜—外孙苦根

2、淡化超然的生命状态福贵表现出饱经忧患之后的超然与知命、对苦难命运的顺应。

“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余华 3、对生命本源的留恋与执着

“活着”就是处于历史边缘的小人物的终极目标与理想。

“作家要向人们展示高尚”,历经苦难而又坦然自若地活着,本身就是一种高尚。 三、“无我”的叙述方式

以不介入的方式、日常化的口语,让福贵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让人物的苦难不加节制地呈现出来。不仅加强了苦难描写的刺激效果,也使苦难的呈现获得某种纯粹和透彻。

我看见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8a8.html

Top